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
作者 赵思达 郭娟 +1 位作者 赵佑山 常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12-519,共8页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 目的:探索西达本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对照者及MDS患者的骨髓MSC,CCK-8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SC增殖活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荧光检测试剂盒及Western blot检测西达本胺对MSC中HDAC的影响。对MSC成骨诱导分化,在d 3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d 21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在d 7和21分别检测成骨相关早期及后期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西达本胺对MSC成骨关键转录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西达本胺浓度的增加,MSC增殖受到抑制,但低浓度(1μmol/L)西达本胺对MSC无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但可显著抑制HDAC活性。在正常对照组及MDS患者的骨髓MSC中,西达本胺(1μmol/L)可以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钙结节形成及上调成骨基因的mRNA表达,从而恢复MDS患者MSC较正常对照组MSC减弱的成骨分化能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西达本胺促成骨作用可能与RUNX2表达的上调有关。结论:西达本胺可以抑制MDS-MSC的HDAC活性,上调成骨转录因子RUNX2表达,促进MDS-MSC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以及与T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娜 周婕 +3 位作者 徐锋 邹文婷 程丽华 傅媛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TP 53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MDS病人共52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先后及适应证分为A组(地西他滨20 mg/d×5 d)28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TP 53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MDS病人共52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先后及适应证分为A组(地西他滨20 mg/d×5 d)28例、B组(地西他滨10 mg/d×10 d)24例,比较2组6周期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地西他滨疗效与TP 53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39.3%,B组总有效率为37.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感染、肝脏受损、发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 53突变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TP 53野生型组有效率为1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西他滨20 mg/d×5 d和地西他滨10 mg/d×10 d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TP 53突变型病人对地西他滨的反应率明显高于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TP 53突变 有效率
下载PDF
FGF2和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罗雪峰 易知非 谢增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0-66,共7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5例Ⅲ、Ⅳ型慢性骨...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5例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按不同治疗预后分为疗效好组75例(71.4%)和疗效差组30例(28.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炎症因子、FGF2及BMP-2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FGF2及BMP-2与预后的关系;构建相关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FGF2、BMP-2及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结果疗效差组Ⅳ型Cierny-Mader分型及窦道形成患者占比高于疗效好组(P<0.05)。疗效差组患者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疗效好组(P<0.05),疗效差组患者术前FGF2及BMP-2水平均低于疗效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O^R=5.036(95%CI:1.369,9.894)]、窦道形成[O^R=2.987(95%CI:1.156,7.247)]、FGF2[O^R=0.446(95%CI:0.129,0.735)]和BMP-2[O^R=0.485(95%CI:0.212,0.738)]为影响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FGF2、BMP-2构建预测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显示,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疗疗效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十分接近;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95%CI:0.754,0.875)、0.752(95%CI:0.761,0.893)、0.823(95%CI:0.789,0.885)及0.811(95%CI:0.797,0.875),FGF2及BMP-2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 ng/L和113.5 ng/L,4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896,0.99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预测预后均具有良好的净收益率,并且联合预测的总体净收益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基于Cierny-Mader分型、窦道形成、FGF2及BMP-24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准确预测Ⅲ、Ⅳ型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灶清除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存活素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4
作者 马丽丽 付长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性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Survivin、P15INK4B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urvivin、P15INK4B对MDS的诊断价值,以及对MDS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15INK4B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150例MDS患者中50例病死,1年生存率为66.67%(100/150),病死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P15INK4B mRNA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患者不良预后均有较高评估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MDS患者Survivin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15INK4B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两者均可用于MDS的诊断及不良预后的评估,联合检测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存活素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 预后 联合检测
下载PDF
JAK抑制剂在骨髓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张小东 韩孟汝 +3 位作者 董春霞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11-114,F0003,共5页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细胞减少、异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进行性脾肿大等,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通路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芦可替尼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细胞减少、异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进行性脾肿大等,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通路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芦可替尼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国际预后评分为中危-2及高危MF的JAK抑制剂,极大的改善了M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期,但安全性及耐药性问题也成为目前的主要困扰。为克服芦可替尼的不足,菲达替尼、莫洛替尼及帕克替尼新型JAK抑制剂被研发。菲达替尼对JAK2有较高的选择性,还可抑制溴结构域和末端外结构域通路减少核因子-kB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批准用于初治中危-2及高危MF患者及芦可替尼治疗失败的二线选择;莫洛替尼是JAK1/2/抑制激活素A受体1型(ACVR1)抑制剂,通过抑制ACVR1介导的铁调素的产生,改善贫血症状,对合并贫血的MF患者是一种新的选择;帕克替尼由于缺乏对JAK1的抑制,骨髓抑制效应较轻,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少见,对合并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MF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在MF的治疗进程中,为了弥补JAK抑制剂的不足,以JAK抑制剂为基础,越来越多的联合治疗被研发,大多数联合方案应用于芦可替尼单药治疗进展或反应欠佳的患者且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如临床常规用药(达那唑、干扰素、免疫调节剂等)、去甲基化药物、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剂、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抑制剂等,其中联合达那唑、免疫调节剂及泼尼松+沙利度胺+达那唑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较多,改善了患者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芦可替尼的剂量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JAK抑制剂 芦可替尼 达那唑 泼尼松 沙利度胺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铁蛋白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预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不良的价值
6
作者 万姜维 成东茹 +1 位作者 王涛 高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DH、β2-MG、SF水平。根据生存情况将...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铁蛋白(SF)联合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0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DH、β2-MG、SF水平。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比较2组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分析M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单独及联合对MDS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MDS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0.20%(41/102)。病死组血清LDH、β2-MG、SF、改良WPSS评分和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比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升高、染色体核型预后不良是MD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DH、β2-MG、SF水平联合改良WPSS评分预测MDS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5.12%、0.918,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LDH、β2-MG、SF水平和改良WPSS评分对MDS预后不良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4项指标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铁蛋白 改良WHO预后积分系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刘雯 刘亚楠 +3 位作者 赵磊 刘尚勤 吴三云 何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共患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0年~2020年世界范围内报道的CLL合并MPN患者112例及本院CLL合并MPN患者1例。根据MPN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真性红细胞增... 目的 探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共患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0年~2020年世界范围内报道的CLL合并MPN患者112例及本院CLL合并MPN患者1例。根据MPN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合并CLL组(3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合并CLL组(53例)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合并CLL组(25例);根据JAK2V617F突变情况将已知突变情况患者95例,分为JAK2V617F阳性组(66例)和JAK2V617F阴性组(29例);根据疾病诊断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先MPN后CLL组(60例)、同时诊断组(27例)及先CLL后MPN组(26例)。收集所有患者性别、诊断年龄、两种疾病诊断间隔时间、疾病诊断类型、JAK2V617F突变情况及其他类型突变情况、治疗及转归情况、存活状态、生存时间、MPN类型、疾病诊断顺序等临床特征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3个MPN合并CLL组中共患病以ET合并CLL最为常见(46.9%)。PV合并CLL组JAK2V617F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PV合并CLL组患者CLL诊断年龄最大(P<0.05)。3组患者中均以男性居多,但3组患者性别、MPN诊断年龄、两种疾病诊断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患者中JAK2V617F阳性66例(58.4%),阴性29例(25.7%),未提供突变情况者18例(15.9%)。JAK2V617F阴性组患者CLL诊断年龄小于JAK2V617F阳性组,两种疾病诊断间隔时间长于JAK2V617F阳性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仍以男性居多,但两组间性别、MPN诊断年龄及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MPN后CLL诊断是最常见的共患病诊断顺序(60例,53.1%)。先MPN后CLL组患者生存时间最长,同时诊断组患者生存时间最短,先CLL后MPN组两种疾病诊断间隔时间高于先MPN后CLL组(P<0.05)。JAK2V617F阴性组29例患者中以男性居多,其中5例患者CALR阳性,1例患者MPL阳性。各治疗方案中,以两病均行治疗的患者存活时间最长,但各治疗方案间患者存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L和MPN可能存在不同起源。不同类型的MPN及CLL共患病患者间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共患病治疗方案目前仍无统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及预后
8
作者 张婉婉 张雅丽 +2 位作者 任崇崇 吴庭恺 刘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76-183,共8页
目的:探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13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期间其中19例进展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DS... 目的:探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13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期间其中19例进展为继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sAML)。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DS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类型并绘制突变谱,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之间相关性及预后。结果:131例MDS患者中位年龄58(17-86)岁,男女比例约为1.3∶1。131例中共检测出148个基因突变、25种突变类型,其中U2AF1、ASXL1常与其它基因发生共突变,且分别与20q-和正常核型伴随出现。SETBP1和SRSF2多见于60岁以上患者,NPM1和WT1常见于60岁以下患者,老年患者的基因突变数目多于年轻患者。男性SF3B1和RUNX1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女性,女性DNMT3A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男性。MDS进展为sAML患者组的基因突变数目高于MDS组(1.8 vs 1.0个,P=0.006)。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SS-R预后评分≥3.5分和TP53是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单等位基因TP53突变和野生型TP53患者OS优于双等位基因突变型(P=0.003);未转白患者OS优于sAML患者(P=0.01);移植患者OS明显优于未移植患者(P=0.036)。结论:基因突变与细胞遗传学指标和临床特征(外周血细胞数、性别、年龄)密切相关。IPSS-R预后评分、TP53是影响MDS患者O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共突变 细胞遗传学 临床表型 预后
原文传递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7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的结果及其临床特征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王利萍 李凤丽 +2 位作者 汪安友 王兴兵 刘欣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5-19,84,共6页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73例确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存在的基因突变,描述其临床特征及突变基因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的73例接受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的MDS患...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73例确诊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存在的基因突变,描述其临床特征及突变基因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4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的73例接受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的MDS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情况,明确WHO(2016)分型、IPSS-R危险度评分,统计生存时间及生存状态等。分析与归纳基因突变频率在性别、年龄、染色体核型、分型与危险度分层等分布的差异性。分析不同基因突变等对MDS患者预后及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结果在73例MDS患者中,共检测到29种基因突变,其中,79.45%的患者至少发生1个基因突变,30.14%的患者仅发生1个基因突变,21.92%的患者发生2个基因突变,27.40%的患者发生3个及以上基因突变,20.55%的患者未检测到突变。突变基因TP53、TET2、SRSF2在老年MD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SF3B1、IDH1、WT1突变基因在各WHO分型之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53、U2AF1突变基因在不同染色体核型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53基因突变与预后不良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9.45%的MDS患者存在基因突变,部分突变基因在不同年龄、WHO(2016)分型、染色体核型等分布存在差异,本研究基于单中心的73例MDS患者数据,通过NGS评估分析患者的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指导MDS差异化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生存期 预后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对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诊断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王晓磊 张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38-0141,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在诊断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膝关节创伤就诊的患者180例,其中90例进行了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检查,设为观察组,另外90例进行了传统的MRI检查,... 本研究旨在评估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在诊断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膝关节创伤就诊的患者180例,其中90例进行了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检查,设为观察组,另外90例进行了传统的MRI检查,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影像特征。结果 通过对比,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未发现虚假阳性或阴性的情况。与传统MRI相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论 第三代双源CT虚拟去钙成像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技术,在诊断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其具有高分辨率、短时间扫描和准确显示骨髓水肿的优势,可以作为评估膝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虚拟去钙成像 膝关节 创伤性骨髓水肿 诊断效果评价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观察
11
作者 韦婵 张美燕 +1 位作者 陈丹云 李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19-0122,共4页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将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8月—2023年8月期间。将8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实验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非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外周血涂片、粒系细胞、巨核系细胞、红系细胞等占比数值,以及患者疾病增生程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涂片各项指标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粒系细胞各项指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巨核系细胞各项指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红系细胞各项指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增生程度,明显活跃占据60%、正常活跃占据28.75%、增生低下则占据为11.25%。结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特征观察能够帮助确诊患者疾病,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细胞 形态特征 粒系细胞
原文传递
伴有高危遗传学异常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相关预后分析
12
作者 林桐 陈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8-0070,共3页
在新药时代探讨伴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的NDMM的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50例NDMM患者,HRCA定义为FISH检出1q21扩增、P53缺失、IGH重排[... 在新药时代探讨伴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的NDMM的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50例NDMM患者,HRCA定义为FISH检出1q21扩增、P53缺失、IGH重排[对手基因为t(4;14)和t(14;16)]。比较伴随≤1种HRCA和伴随≥2种HRCA的MM患者组间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其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伴随≥2种HRCA和≤1种HRCA患者比较,ISS分期晚(P=0.018),LDH值、β2微球蛋白、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均明显高于≤1种HRCA组(P值分别为0.018、0.026、0.002),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P=0.035)。两组间最佳疗效和总反应率无显著差异,≤1种HRCA的患者同等治疗方案及周期下疗效更佳。同时≥2种HRC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短于≤1种HRCA组(P<0.05)。结论 包括FISH在内的细胞遗传学检测在NDMM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上都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HRCA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对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惠卉 余浩源 李德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血小板计数加倍)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75例MDS患...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血小板计数加倍)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反应及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75例MDS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MDS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是否加倍分为血小板倍增组和血小板非倍增组,并进行组间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治疗反应及疗效。此外,还比较了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中的差异。结果:血小板倍增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ORR明显优于非倍增组(P=0.002),两组获血液学改善的病例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此外,血小板倍增组和非倍增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26和11个月(P=0.001)。血小板倍增组的总生存期(OS)、1及2年OS率也明显优于血小板非倍增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是MDS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3)。阿扎胞苷治疗MDS患者血小板数倍增的反应率与地西他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 23.8%,P>0.05)。结论: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数倍增可作为MDS患者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反应率和较长OS的预测指标。此外,用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MDS患者血小板数倍增的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去甲基化药物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疗效
原文传递
B细胞淋巴瘤2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2抑制剂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吴佳霏 王珺 +5 位作者 王依景 郑博月 王宇 江川艳 董丹丹 李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2113-2118,共6页
背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质性较强,现有治疗方案疗效欠佳,患者预后个体差异较大。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在髓系肿瘤患者中高表达,既往研究认为其与疾病进展、化疗耐药及患者总生存期缩短有关。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被批准... 背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质性较强,现有治疗方案疗效欠佳,患者预后个体差异较大。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在髓系肿瘤患者中高表达,既往研究认为其与疾病进展、化疗耐药及患者总生存期缩短有关。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被批准用于老年不适合用强化治疗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在MDS患者中应用数据较少。Bcl-2在MDS患者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与VEN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尚缺少研究报道。目的通过分析Bcl-2蛋白在MDS患者中的表达,评估其是否与VEN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71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线数据:性别、年龄、血常规、血生化、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学、染色体核型、髓系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突变、MDS-EB分型。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Bcl-2蛋白表达。依据修正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将患者分为极低危(0例)、低危(1例)、中危(7例)、高危(40例)和极高危(23例)5个危险度。将患者骨髓Bcl-2阳性率≥10%定义为Bcl-2阳性,<10%为Bcl-2阴性。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38)和阴性组(n=33)。在63例高危与极高危MDS患者中,有38例患者接受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其中28例患者接受VEN联合阿扎胞苷(VA联合方案)治疗,10例接受低甲基化药物(HMA,包括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单药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12-30。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果阳性组患者融合基因突变、髓系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比例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接受HMA单药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Bcl-2阴性,9例Bcl-2阳性,治疗14 d后,其中4例(40.0%)患者获得复合完全缓解(CR/mCR);28例接受VA联合方案的患者中有12例Bcl-2阴性,16例Bcl-2阳性,治疗14 d后,20例(71.4%)接受VA联合方案的患者获得CR/mCR。两种治疗方案患者获得CR/mCR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VA联合治疗方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OS)为6.9个月,其中Bcl-2阴性患者mOS为2.9个月,Bcl-2阳性患者mOS为7.4个月。Bcl-2阳性患者与Bcl-2阴性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5,P=0.150)。接受HMA单药方案Bcl-2阳性患者的mOS为4.3个月,与接受VA联合方案Bcl-2阳性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4,P=0.364)。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cl-2蛋白表达、突变基因数量、染色体核型、MDS-EB分型、IPSS-R危险度、疗效不是接受VA联合方案治疗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Bcl-2蛋白促使MDS融合基因突变和髓系基因突变;Bcl-2阳性表达与MDS患者生存情况无关;接受VA联合方案的Bcl-2阳性患者与Bcl-2阴性患者生存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细胞淋巴瘤2 维奈克拉 预后 干预效果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5、乳酸脱氢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0例中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王宁 匡歆 赫宁宁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35、乳酸脱氢酶(LD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为探究MDS的潜在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M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根据指南在医...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35、乳酸脱氢酶(LDH)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临床意义,为探究MDS的潜在靶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MDS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根据指南在医院接受个体化治疗,于治疗6个月疗程时评估病人治疗效果,分为治疗失败组(n=28)和治疗有效组(n=92)。于治疗前检测研究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IL-35、LDH]并统计病人临床资料,分析血清IL-35、LDH与MDS病人治疗效果的关系,并检验IL-35、LDH联合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的最佳阈值。结果128例MDS病人随访期间共剔除8例,120例MDS病人,治疗6个疗程时,治疗失败占23.33%(28/120),治疗有效组占76.67%(92/120);治疗失败组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RSS-R)均高于治疗有效组,较高危病人占比多于治疗有效组(P<0.05);治疗失败组全血ANC,血浆Hb、PLT低于治疗有效组,血清IL-35、LDH表达量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MDS病人治疗失败与全血ANC,血浆Hb、PLT低表达,血清IL-35、LDH高表达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图发现,血清IL-35、LDH单独及联合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截断值分别为129.70 ng/L、324.28 U/L。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血清IL-35、LDH与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血清IL-35、LDH水平与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检测血清IL-35、LDH有助于预测MDS病人治疗失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治疗结果 白细胞介素-35 乳酸脱氢酶 中性粒细胞 血红蛋白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高思雨 姚莉红 +6 位作者 边志磊 张素平 李丽 范金鹏 秦菁 彭英楠 万鼎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009-2016,共8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各种血液病的有效甚至唯一手段,但患者移植后短期内死亡率较高。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100 d)内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100 d)内死亡率...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各种血液病的有效甚至唯一手段,但患者移植后短期内死亡率较高。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100 d)内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100 d)内死亡率及有效预防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01-01/2021-06-3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85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影响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00 d内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共585例血液病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92例死于移植后100 d内,死亡率为15.7%(92/585),死亡时中位年龄为26.5岁(1-56岁),死亡病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8 d(0-97 d)。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4岁、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菌血流感染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00 d内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4岁、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菌血流感染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00 d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7(95%CI 1.047-2.991),7.926(95%CI 3.763-16.695),2.039(95%CI 1.117-3.722),3.389(95%CI 1.563-7.347)。结果表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内全因死亡率较高,对于移植后短期内合并细菌血流感染、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需及时发现、给予有效治疗,从而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流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颜宗海 吴燕明 +2 位作者 丁刚 李承君 孙光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5-78,84,共5页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HMAs)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58例中高危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患者采用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行去甲基化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2...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HMAs)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58例中高危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患者采用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行去甲基化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常规指标水平、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缓解率、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5.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As治疗对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化药物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高危 阿扎胞苷 地西他滨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18
作者 任建业 陆嘉惠 +2 位作者 施艳 曾庆 陶雨晨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20例,使用中心分层随机化方法,对满足DAC治疗要求的各危度MD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进入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标准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加以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辨证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西医、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20例,完成研究97例,其中西医组44例,中西医结合组53例。两组未出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西医疗效方面,西医组总有效率为25.0%,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47.2%,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情况方面,西医组总有效率为52.3%,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73.6%,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生活质量及卡氏评分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联合DAC治疗方案在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单纯应用DAC,且对于MDS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 去甲基化 多中心 随机对照
下载PDF
罗特西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瑞萍(综述) 马艳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64-968,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常见的髓系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MDS患者主要依据预后分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危险度分层的患者治疗目标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属于较低危组,并且合并贫血,改善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常见的髓系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MDS患者主要依据预后分组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危险度分层的患者治疗目标不同。绝大多数患者属于较低危组,并且合并贫血,改善贫血、提高生存质量是其主要治疗目标。由于反复输血带来的危害,以及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来那度胺等经典药物治疗反应的不足,需要开发更为有效、更安全的药物治疗贫血。罗特西普是一种红细胞成熟剂,已被国内外批准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本文将对罗特西普治疗MDS的作用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进一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罗特西普 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对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机体炎症、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淑芳 李丽娜 杨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机体炎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MD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0...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机体炎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MD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复方皂矾丸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NEU、WBC、血红蛋白均升高,且观察组NEU、WBC、血红蛋白水平为(1.54±0.36)×10^(9)/L、(2.89±0.21)×10^(9)/L、(93.66±10.27)g/L,均高于对照组[(1.31±0.28)×10^(9)/L、(2.36±0.15)×10^(9)/L、(75.26±9.1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ɑ、IL-6、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NF-ɑ、IL-6、VEGF浓度为(0.89±0.21)ng/mL、(34.66±7.61)pg/mL、(182.24±15.68)ng/L,均低于对照组[(1.05±0.21)ng/mL、(39.04±2.97)pg/mL、(249.36±27.5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LQ2C-30各项子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QLQ2C30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可有效改善MDS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机体炎症以及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相较于地西他滨单药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地西他滨 复方皂矾丸 治疗效果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