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5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及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邓媛 姜坤 陶善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CCU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诊断,评估疾病发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诊治的14例ICUS/CCUS患者,其中ICUS 7例、CCUS 7例,对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及病理、...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CCU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诊断,评估疾病发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该院诊治的14例ICUS/CCUS患者,其中ICUS 7例、CCUS 7例,对其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及病理、染色体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DS FISH)、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结果7例ICUS患者超过1年随诊,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1例进展为CCUS;7例CCUS患者中2例进展为MDS伴原始细胞增多亚型-1,1例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结论ICUS患者需定期随访,建议定期复查MDS基因突变检测,有进展为CCUS可能;合并有提示预后不良基因突变的CCUS患者需定期复查骨髓,及早干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未明 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 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研究
2
作者 吴萍 赵艳霞 +4 位作者 李永平 任延明 冶建强 渠媛雪 赵协慧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目的:初步确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基本证型及证候量化诊断要点。方法:对专家问卷调查获得的四诊信息资料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KMO=0.816,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992.402(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6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 目的:初步确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基本证型及证候量化诊断要点。方法:对专家问卷调查获得的四诊信息资料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KMO=0.816,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992.402(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6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4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62.336%;气滞血瘀证KMO=0.868,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1055.700(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5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3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59.294%;气血两虚证KMO=0.856,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859.138(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8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3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62.120%;痰湿阻肺证KMO=0.879,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870.371(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8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3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58.537%;气阴两虚证KMO=0.838,Bartlett球型检验结果为884.874(P<0.001),本组四诊资料经5次迭代后收敛,结果统计为3个公因子,总贡献率为66.877%。结论:获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痰湿阻肺、气阴两虚5个基本证型及各证量化诊断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因子分析法 中医证候 辨证要点 高原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蛋白质组学分析
3
作者 郭莉 魏秀丽 +5 位作者 王继芳 吴志敏 苏婷婷 任荣香 王承华 田丽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3077-3081,共5页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蛋白质组学,寻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作疾病组和健康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蛋白质组学,寻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记作疾病组和健康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筛选出两组受试者血浆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采用Blast2GO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结果健康组和疾病组受试者血浆中共筛选出34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差异倍数>1.2,P<0.05),与健康组相比较,疾病组患者血浆中有13种蛋白表达上调,21种蛋白表达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内,通过干预抗原结合、肽结合、糖胺聚糖结合等分子功能(MF),参与中性粒细胞激活、免疫反应、蛋白级联激活、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BP);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了造血细胞谱系、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通路;STRING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核糖体蛋白S27a(RPS27A)、血红蛋白(Hb)和JAK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关度较高。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于造血细胞谱系、JAK/STAT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发展,RPS27A、Hb和JAK蛋白可能是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潜在蛋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筛查价值
4
作者 张冬清 刘天明 +1 位作者 周焕槟 曹满雄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0期1490-1493,1500,共5页
目的探讨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的HS患者41例,设为HS组,同时收集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设为AIHA组,50例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设为T... 目的探讨各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21年12月确诊的HS患者41例,设为HS组,同时收集4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设为AIHA组,50例地中海贫血(THAL)患者设为THAL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运用t检验比较各组各血细胞参数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红细胞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对HS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HS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MSCV)明显低于AIHA组,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则明显高于AIHA组(均P<0.05)。HS组MCV、MRV、MSCV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CHC、Ret百分率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组和THAL组比较,除Hb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MSCV低于MCV,而THAL组MSCV高于MCV。HS组MSCV-MCV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MCHC诊断HS的最佳截断值为338.5 g/L,其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4.6%和73.7%;MRV最佳截断值为97.1 fL,其灵敏度为91.9%,特异性为86.9%,MSCV-MCV最佳截断值为-3.4 fL,其灵敏度、特异性为94.6%、89.4%。MRV联合MCHC、MRV联合MSCV-MCV 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0.988,均大于MCHC、MRV、MSCV-MCV任一指标的AUC。结论MCHC、MRV、MSCV、MSCV-MCV等指标对于HS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MCHC不是筛查诊断HS的理想指标,MRV和MSCV-MCV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而联合指标筛查诊断价值要优于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网织红细胞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阿司匹林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倪文娟 云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掷硬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究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根据掷硬币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羟基脲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液学指标、不良反应、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SAF-TSS)评分及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较治疗前均有所延长,且观察组的APTT、PT、TT均较对照组更长,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BC、Hb、PLT、WBC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RBC、Hb、PLT、WB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PN-SAF-T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血疗法联合羟基脲、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液学指标,而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血疗法 羟基脲 阿司匹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栓
下载PDF
慢性高原病糖代谢关键酶的表达以及与表型间的关系
6
作者 高云梅 韩国雄 +4 位作者 薛成辉 方来福 李文倩 沈括 解友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2,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高原病(CMS)骨髓红细胞中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分析其与血红蛋白的关系,探求红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的20例CMS患者作为CMS组,白细胞>3.5×109/L的20例愿意接受骨髓穿刺且结果正常的男性作为对照组,PCR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髓CD71+细胞中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骨髓上清及血清中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比较两组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和蛋白的水平,以及葡萄糖、乳酸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糖代谢关键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MS组HK2、GLUT1和GLUT2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而HK1、OGDH和COX5B m RNA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MS组HK2、GLUT1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MS组骨髓上清及血清葡萄糖、乳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而骨髓上清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HK2和GLUT2蛋白与血红蛋白之间均呈正相关(r=0.511,0.717)。结论:CMS患者可通过增加HK2的表达增加糖酵解,通过GLUT1和GLUT2的高表达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满足供能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糖代谢 表型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7
作者 毛俊文 王嘉欣 耿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9期1056-105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某,女,5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4年,血糖控制不佳半个月”于2021年9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最高180/100 mmHg。甲状腺结节病史5年。脑梗死病史1年,住院系统治疗,未遗留肢体活动不便。高脂血症病史1年。7年前行... 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某,女,5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4年,血糖控制不佳半个月”于2021年9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最高180/100 mmHg。甲状腺结节病史5年。脑梗死病史1年,住院系统治疗,未遗留肢体活动不便。高脂血症病史1年。7年前行子宫切除术,有输血史。查体:体温(T)、呼吸(R)、脉搏(P)正常,血压(BP)130/80 mmHg。神志清晰,自主体位,面唇颜色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系统查体正常。腹部平坦,下腹正中可见一长约10cm手术瘢痕,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腹部血管无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既往高血压病 腹部包块 系统查体 输血史 腹部血管 手术瘢痕 自主体位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8
作者 李砚如 孙明东 郑永青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82-283,共2页
患者,男,53岁,因“腰背部疼痛3个月,加重10天”于2019年12月1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劳累后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检查结果示腰椎退行性病变,L2/3椎间盘突出,予以膏药、口服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10天前患者腰... 患者,男,53岁,因“腰背部疼痛3个月,加重10天”于2019年12月1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劳累后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检查结果示腰椎退行性病变,L2/3椎间盘突出,予以膏药、口服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10天前患者腰痛进行性加重,活动困难,遂于我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腰椎CT检查结果示腰椎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腰5/骶1间盘轻度突出,腰4椎体占位并病理性骨折,门诊以“腰4椎体占位”收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楚,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变化不详。体格检查:T 36.7℃,P 80次/分,R 19次/分,Bp 126/81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多发性骨髓瘤 JAK2⁃V617F突变
下载PDF
ROS及Nrf2相关抗氧化酶在红系发育中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蕾 吴凡 +1 位作者 凌玲 郁多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7-253,共7页
目的:研究活性氧自由基(ROS)及Nrf2相关因子在红系细胞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对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敏感性。通过流式分选得到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髓红细胞并检测ROS水平。RT-q PCR方... 目的:研究活性氧自由基(ROS)及Nrf2相关因子在红系细胞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和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野生型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对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敏感性。通过流式分选得到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髓红细胞并检测ROS水平。RT-q PCR方法检测骨髓红细胞各个发育阶段中Nrf2及相关抗氧化酶表达水平的变化。在Nrf2敲除小鼠中检测外周血和骨髓有核红细胞的ROS水平。体外实验检测野生型小鼠14.5 d胚胎肝细胞分选后的红系前体细胞在体外分化培养过程中Nrf2的表达水平。结果:野生型小鼠外周血中,过氧化氢处理后的网织红细胞ROS水平升高4倍左右,成熟红细胞ROS水平升高7倍左右(P<0.01)。在骨髓红细胞中,随着细胞发育成熟,ROS水平逐渐降低(r=0.85),而Nrf2(r=0.99)及相关抗氧化因子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与野生型小鼠相比,Nrf2敲除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和骨髓有核红细胞中的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Nrf2在胚胎肝细胞分选后的红系细胞早期发育中表达升高(P<0.01)。结论:Nrf2及相关因子在红系细胞各分化阶段表达量不同,生理水平的Nrf2在红系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细胞发育 活性氧自由基 NRF2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舞蹈病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张亚亚 张增平 +3 位作者 郭晓莹 李丽 张雨蕾 周贝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6期24-25,32,共3页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舞蹈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舞蹈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67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舞蹈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舞蹈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67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伴有口舌抖动,面部表情夸张,步态不稳,挤眉弄眼;基因检测提示JSK2突变;免疫分型为髓系抗原表达;骨髓形态检查提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比例高,形态未见明显异常,部分成熟红细胞可见堆叠现象。最终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舞蹈病。结论 舞蹈病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罕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合并JSK2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舞蹈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SLC4A1基因突变1例
11
作者 刘颜菊 赵雁 +1 位作者 辛菲 申徐良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发现ANK1、SLC4A1、EPB42、SPTA1及SPTB等基因突变可引起HS。由于HS症状常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一种红细胞膜蛋白结构异常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膜蛋白缺陷,目前发现ANK1、SLC4A1、EPB42、SPTA1及SPTB等基因突变可引起HS。由于HS症状常不典型,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易漏诊误诊,对临床疑似HS的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LC4A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ult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with novel SPTB gene mutations and hyperjaundice:A case report
12
作者 Ni Jiang Wu-Yong Mao +2 位作者 Bing-Xue Peng Ting-Ya Yang Xiao-Rong M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6期1349-1355,共7页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ypical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and to broaden the diagnostic thoughts of physicians for patients with jaund...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ypical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and to broaden the diagnostic thoughts of physicians for patients with jaundice.CASE SUMMARY A 28-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jaundice,bile duct stone,and splenomegaly,but without anemia.Other causes of jaundice were excluded,and gene se-quencing revealed a novel heterozygous variant of c.1801C>T(p.Q601X)in exon 14 of the SPTB(NM_01355436)gene on chromosome 14(chr14:65260580)in the patient’s blood;the biological parents and child of the patient did not have similar variants.A splenectomy was performed on the patient and his bilirubin levels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surgery.Thus,a novel gene variant causing HS was identified.This variant may result in the truncation ofβ-hemoglobin in the erythrocyte membrane,leading to loss of normal function,jaundice,and hemolytic anemia.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patient were hyperjaundice and an absence of typical hemolysi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which caused challenges for diagnosis by the clinicians.CONCLUSION Following a definitive diagnosis,genetic testing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 identified a gene variant site for a novel hemolytic an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l-stone JAUNDICE 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Gene mutations ADULT Case report
下载PDF
成人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诱发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例报告
13
作者 阿卜杜萨拉木·图尔荪麦麦提 张云飞 +3 位作者 姚刚 沙地克·阿帕尔 吐尔洪江·吐逊 温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22-1925,共4页
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人体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溶血疾病,主要以贫血、黄疸、脾大为主要症状,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目前临床上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极高病例较少见,国内外很少有报道,文本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总胆红素高... 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人体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溶血疾病,主要以贫血、黄疸、脾大为主要症状,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目前临床上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极高病例较少见,国内外很少有报道,文本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总胆红素高达1686.01μmol/L,直接胆红素高达1166.6μmol/L。经外科治疗该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一般情况佳,生活质量高,本文总结了外科治疗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的相关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高胆红素血症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McLeod综合征1例报告
14
作者 宋莉 包泽岩 钟水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7-448,共2页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遗传异质性疾病,以神经功能障碍和血液中棘红细胞增多为特征,包括: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McLeod综合征、亨廷顿病样2型等。该病较少见,估计发病率低于5/1 000 000[1]。McLeod综合征(McLeod syndrome, M...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遗传异质性疾病,以神经功能障碍和血液中棘红细胞增多为特征,包括: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McLeod综合征、亨廷顿病样2型等。该病较少见,估计发病率低于5/1 000 000[1]。McLeod综合征(McLeod syndrome, MLS)更罕见,除上述表现外,还伴有肌肉病变、溶血、肝脾肿大及特殊的血型表型,表现为红细胞表面Kx抗原缺失和Kell抗原的弱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 McLeod综合征 舞蹈症 精神行为异常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输血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
15
作者 周雪 童春帆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2107-2110,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输血的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入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70例,按照患者入选时间,使用数字标记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 目的:探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输血的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入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70例,按照患者入选时间,使用数字标记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延长,输注红细胞+血浆]与对照组(APTT正常,输注红细胞),各35例,均使用开腹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液各项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术后1个月红细胞计数为(4.27±0.56)×10^(12)个、术后3个月红细胞计数为(4.42±0.57)×10^(12)个,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为(127.33±12.19)g/L、术后3个月为(135.42±14.28)g/L;对照组术后1个月红细胞计数为(3.24±0.43)×10^(12)个、术后3个月红细胞计数为(3.79±0.52)×10^(12)个,术后1个月血红蛋白为(102.48±12.19)g/L、术后3个月为(109.73±13.28)g/L;虽然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都在稳步增长,但是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临床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方式为手术治疗,输血是手术过程中重要和必要内容,采用输注红细胞+血浆方式的输血安全性更高,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病患血液以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在临床治疗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效果 血液指标 安全性
下载PDF
新发突变致表现为胆绞痛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
16
作者 郑玉凤 杨永峰 《肝脏》 2023年第2期266-268,共3页
患者,女,16岁。2020年11月06日因“反复腹痛、眼黄、肤黄3个月余”于我院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黄、肤黄、上腹部疼痛不适、持续性胀痛,伴有腰痛、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腹泻,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胆囊结石,脾大,予以对症... 患者,女,16岁。2020年11月06日因“反复腹痛、眼黄、肤黄3个月余”于我院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黄、肤黄、上腹部疼痛不适、持续性胀痛,伴有腰痛、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腹泻,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胆囊结石,脾大,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突变 胆石症 胆绞痛
下载PDF
红细胞增多症SOCS3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JAK2 V617F点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刘珊 邢晶晶 +1 位作者 李志赏 王冬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105-2108,2112,共5页
目的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OCS3)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JAK2 V617F点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V患者19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JAK2 V617F点突变情况将其分为突变阳性... 目的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OCS3)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JAK2 V617F点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V患者19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JAK2 V617F点突变情况将其分为突变阳性组(130例)和突变阴性组(6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SOCS3 mRNA表达水平,并计算SOCS3 mRNA诊断PV患者JAK2 V617F点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V患者JAK2 V617F点突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SOCS3 mRNA表达水平:突变阳性组>突变阴性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CS3 mRNA诊断PV患者JAK2 V617F点突变的敏感度为91.76%,特异度为92.00%,准确度为92.86%,阳性预测值为90.22%,阴性预测值为93.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JAK2 V617F突变阳性组与突变阴性组的性别、年龄、WBC、Hb、红细胞压积、PLT、SOCS3mR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CS3 mRNA>0.25 nmol/L、Hb>170 g/L、红细胞压积>55%、PLT>420×109/L均为影响PV患者JAK2 V617F点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V患者JAK2 V617F点突变受多种因素影响,SOCS3 mRNA表达水平增高为其独立危险因素,SOCS3 mRNA表达水平可为临床早期诊断PV患者JAK2 V617F点突变提供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SOCS3 mRNA JAK2V617F点突变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发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马婕 崔森 +1 位作者 冀林华 熊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常驻高原居民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高原病。近年来,有许多针对高原地区人群遗传相关的研究。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相关基因...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常驻高原居民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高原病。近年来,有许多针对高原地区人群遗传相关的研究。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相关基因与HAPC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其水平变化对HAPC的病因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缺氧诱导因子1 促红细胞生成素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高亮 崔建华 +2 位作者 马广全 曾东风 孔佩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28-2529,共2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多增生使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海拔5000m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雌激素用于治疗HAPC已有多年的历史,与扩血管治疗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证实雌激素可抑制红细胞增生,因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成年男性、少见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 氧自由基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伴骨髓纤维增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王德好 赵霈 +9 位作者 王子卿 杨二鹏 李雨蒙 牛继聪 陈奕 陈科 王明镜 刘为易 吕妍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0-1786,共7页
目的:了解伴有骨髓纤维增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发生提供思路。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PV患者40例,将患者根据是否... 目的:了解伴有骨髓纤维增生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PV患者骨髓纤维增生发生提供思路。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PV患者40例,将患者根据是否伴有骨髓纤维增生分为增生和非增生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血常规、生化、骨髓细胞、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差异,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增生组比较,增生组PV患者的JAK2突变率明显升高(95%vs70%,P=0.037),嗜酸细胞计数(0.19vs0.11,P=0.047)及嗜酸性粒细胞占比(1.84vs1.27,P=0.001)均显著升高,甘油三酯(1.55vs1.91,P=0.038)与低密度脂蛋白(1.50vs3.08,P=0.000)均明显降低,骨髓造血容量(0.85vs0.6,P=0.001)、粒红比(3.40vs1.89,P=0.033)、淋红比(0.60vs0.42,P=0.033)及粒细胞+淋细胞/红细胞比值(3.72vs2.37,P=0.026)均显著升高,凝血酶时间(18.84vs18.12,P=0.043)明显延长。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2%及低密度脂蛋白≤2 mmol/L是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比增加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是PV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活检 纤维组织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