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麻柔 周霭祥 +3 位作者 郑金福 公殿广 姚宝森 王天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用McAb和ABC法测定了3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简称T亚群)。与健康人相比,CAA的Ts明显增高(P<0.001),Th/T5明显降低(P<0.001)。并发现外周血Hb水平、病程、疗效及中医证型与T亚群相关。按气血两虚肾... 用McAb和ABC法测定了3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简称T亚群)。与健康人相比,CAA的Ts明显增高(P<0.001),Th/T5明显降低(P<0.001)。并发现外周血Hb水平、病程、疗效及中医证型与T亚群相关。按气血两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的顺序,患者Th逐渐降低,Ts逐渐升高,Th/Ts明显降低。后两组比前两组Th/Ts下降更显著(P<0.01),提示阳损及阴时机体免疫机能发生更大的改变,从T亚群水平揭示了中医证型特别是肾阳虚、肾阴虚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中医证型 再生障碍贫血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学光 傅晋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17-520,共4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致病机制 T细胞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酶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建华 张圣明 +6 位作者 王树庆 李锋杰 孙宝利 王桂荣 高连升 胡匡祜 李子孝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脱氧核糖核酸(DNA)、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定量测试,并与正常对照作了... 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内细胞色素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脱氧核糖核酸(DNA)、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定量测试,并与正常对照作了比较分析。结果:CCO、SDH、DNA、AgNORs治疗前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NAP含量显著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病情缓解或痊愈后,其含量分别接近正常人(P>0.05)。提示生物氧化酶、DNA代谢紊乱,AgNORs、NAP异常,在AA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色素氧化酶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PHA—MNCCM对慢性再障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俞康 吴建波 +3 位作者 王光汉 沈志坚 胡晓霞 杨开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24-25,共2页
探讨植物血凝素一单个核细胞条件培养液(PHA一MNCCM)对正常人与慢性再障(CAA)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再障血清中抑制物的桔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Gastro—Malaspia培养法,分组... 探讨植物血凝素一单个核细胞条件培养液(PHA一MNCCM)对正常人与慢性再障(CAA)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再障血清中抑制物的桔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Gastro—Malaspia培养法,分组现察CFU一F形成率。结果:标准培养体系中CAA组CFU一F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HA一MNCCM刺激CAA组CFU一F形成作用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CAA组及正常组力。入再障血清抑制蛋白群后CFU一F产率明显降低,与标准培养体系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加入再障血清抑制蛋白群同时加入PHA一MNCCM后CFU一F产率与单纯加再障抑制蛋白组有回升(P<0.01)。结论:CAA存在骨髓基质细胞生长不良,但能被PHA一MNCCM纠正;CAA血清中存在抑制蛋白在体外能明显抑制CFU-F形成;该抑制作用能被PHA—MNCCM部分桔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成纤维细胞集落 植物血凝素
下载PDF
免疫诱导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改变及机理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俊 赵波 +1 位作者 李树浓 姚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32-35,共4页
作者对给予全身亚致死量照射后的小鼠转输H-2相同、MIS不同的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所诱导的再障模型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再障小鼠濒死时,造血干细胞极度低下,为0.90±0.83(CFU-S/10~5骨髓有核细胞),与正常组(12.00±1... 作者对给予全身亚致死量照射后的小鼠转输H-2相同、MIS不同的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所诱导的再障模型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再障小鼠濒死时,造血干细胞极度低下,为0.90±0.83(CFU-S/10~5骨髓有核细胞),与正常组(12.00±1.8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相应的照射对照组己恢复到8.29±1.98,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输细胞组(11.71±1.16)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照射对照组在处理后第5天造血干细胞处于极低水平,但从第9天起己进入指数性增殖,再障组则一直处于极低水平,直至死亡。再障小鼠的骨髓、胸腺淋巴结、脾细胞对正常造血干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上述细胞分别以1:1、10:1、10:1与正常骨髓细胞混合转输时,抑制率达62%、83%及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再障模型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4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子文 林果为 林佩娣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367-371,共5页
本文报告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14例,其中10例收住肝炎病房,占同期住院肝炎患者的0.033%(10/29753)。患者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5~51岁。9例属急性肝炎,5例慢性肝炎。10例属急性再障... 本文报告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14例,其中10例收住肝炎病房,占同期住院肝炎患者的0.033%(10/29753)。患者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5~51岁。9例属急性肝炎,5例慢性肝炎。10例属急性再障,4例慢性再障。肝炎病原学检测10/10例抗HAV·IgM(-),7/14例HBVM(+)。乙型肝炎多引起慢性HAAA,急性HAAA大都由非甲非乙型肝炎引起。本组再障10/12例(83%)出现在肝炎发病后1a之内。急性再障出现时病情急骤恶化,均有高热和多部位出血,但肝功能未同步恶化。死亡9例,均为急性再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再生障碍性 贫血
下载PDF
1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志凌 梅巍 +2 位作者 杨科 刘抗援 熊玉宁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病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 CFV-GM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在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冬生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9-180,共2页
本文研究了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发病时和发病过程血浆中TNF—α含量,脾细胞诱生TNF能力和脾细胞中TNF mRNA的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再障时血浆中TNF的水平升高,而目.随病情的发展TNF的量逐渐增多;而脾细胞诱生TNF的能力却下降,脾细胞TNF ... 本文研究了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发病时和发病过程血浆中TNF—α含量,脾细胞诱生TNF能力和脾细胞中TNF mRNA的表达的改变。结果发现:再障时血浆中TNF的水平升高,而目.随病情的发展TNF的量逐渐增多;而脾细胞诱生TNF的能力却下降,脾细胞TNF mRNA的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表达 病因学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肾功能的放射免疫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晓星 罗南萍 +4 位作者 孙文杰 于春宝 杨道理 王鲁群 孔凡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67-69,共3页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及尿β_2-微球蛋白(β_2-m)、糖蛋白(THP)及尿白蛋白(Alb),以了解其肾脏功能。结果显示,重型和慢性AA血清β_2-m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分别〈0.05,〈0.01),并与病程相关,病程长者...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3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及尿β_2-微球蛋白(β_2-m)、糖蛋白(THP)及尿白蛋白(Alb),以了解其肾脏功能。结果显示,重型和慢性AA血清β_2-m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分别〈0.05,〈0.01),并与病程相关,病程长者降低更为显著,而尿β_2-m均显著升高(p〈0.01)。慢性AA血清THP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其尿THP及病程超半年AA患者的THP显著升高(p均〈0.05)。慢性和重型AA尿Alb均显著升高,与病程无关。提示AA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且与病型及病程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肾功能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粘附分子CD_(11a)、CD_(49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学亮 徐从高 +2 位作者 孙培玉 孙桂珍 张海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粘附分子 造血功能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学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以州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0-303,共4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药物、化学物质、电离辐射及病毒感染;妊娠亦偶可引致AA。其中以氯(合)霉素和肝炎病毒最为重要。上述病因的作用机制极为复杂。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学 氯霉素 病毒感染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细胞因子 被引量:4
12
作者 柴忆欢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78-181,共4页
某些细胞因子对造血具有负调控作用,它们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近年免疫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较大进展。再障病理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低下或衰竭,是多种造血负调控因子协同引起的结果,此与... 某些细胞因子对造血具有负调控作用,它们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近年免疫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较大进展。再障病理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低下或衰竭,是多种造血负调控因子协同引起的结果,此与化疗或骨髓损害所改造血低下和血细胞减少显然不同。造血生长因子是一种新的治疗AA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DNA损伤修复活性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旭东 黄明宜 +3 位作者 张伟 张秋霞 李国玲 赵志平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用盐酸氮芥和紫外线作为DNA损伤修复诱导剂,对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单个核细胞及33例再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再障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修复活性明显低于正常(P<0.05),... 用盐酸氮芥和紫外线作为DNA损伤修复诱导剂,对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骨髓单个核细胞及33例再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活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再障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修复活性明显低于正常(P<0.05),其低下与患者贫血程度、骨髓增生状况无关,临床治疗也不易纠正。提示患者DNA修复活性低下可能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 贫血 DNA 盐酸氮芥
下载PDF
病毒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廷 李晶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1997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流行病学调查及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多种病毒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生有关,其中以肝炎病毒,细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最为重要,病毒致AA的机制相当复杂,既有病毒本身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破坏,又有病毒激发的... 流行病学调查及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多种病毒感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生有关,其中以肝炎病毒,细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最为重要,病毒致AA的机制相当复杂,既有病毒本身对造血干细胞的直接破坏,又有病毒激发的免疫损伤,此外,有的病毒还可能因破坏骨髓的基质细胞,破坏骨髓环境而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毒感染
下载PDF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寿命测定及膜蛋白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圣明 李建华 +5 位作者 李广宙 鲁崎唔 王树庆 李锋杰 高连升 辛景先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用51Cr标记技术和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RBC)寿命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膜蛋白形态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用冷冻蚀刻电镜技术观察了CAA患者治疗缓解的20例。结果26... 用51Cr标记技术和冷冻蚀刻电镜技术对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RBC)寿命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膜蛋白形态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用冷冻蚀刻电镜技术观察了CAA患者治疗缓解的20例。结果26例CAA患者RBC寿命缩短或明显缩短,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CAA患者治疗前RBC质膜PF面和EF面均见蛋白微粒形态异常、数量减少、分布不均匀。缓解后膜蛋白微粒的好转接近健康人,证明RBC寿命与膜蛋白的形态、数量、质量及分布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寿命 膜蛋白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欣 张明珙 +6 位作者 宋素琴 李杰 郭承山 宋强 赵川莉 彭军 秦平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321-325,共5页
为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及APAAP法对38例初治A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的G-CSF、IL-6、TNFα、IF... 为探讨AA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因子在AA患者中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及APAAP法对38例初治AA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的G-CSF、IL-6、TNFα、IFNα及IL-8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及HLA-DR表达。结果:AA患者外周血CD4减低,CD8增高,CD4/CD8减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AA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G-CSF与CD4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呈负相关,TNFα与CD8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及HLA-DR呈负相关,证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A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8细胞可以抑制造血,多种因素引起的细胞因子紊乱最终引发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因子 病理学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甲襞微循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丹 谢波 +2 位作者 邓有安 杨才明 袁永强 《中国微循环》 1998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甲襞微循环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和WIS-Ⅱ型血流测速仪,对65例再障患者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再障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和总积分值均显著...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甲襞微循环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和WIS-Ⅱ型血流测速仪,对65例再障患者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再障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和总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重型再障上述各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慢性再障;肾阴虚型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最高,肾阴阳两虚次之,肾阳虚最轻;证型转化时甲襞微循环也随之变化;再障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外周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再障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与中西医分型、病情变化、外周血细胞数、药物疗效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微循环 甲襞 病理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118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华 赵世琴 +1 位作者 王树庆 刘捷 《中级医刊》 1990年第2期19-20,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由于各地注重病因学调查,继发性再障有渐增多的趋势。本文总结我院1977~1989年12年间住院再障病人病因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如下。一般资料再障患者118例,男63例,女55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由于各地注重病因学调查,继发性再障有渐增多的趋势。本文总结我院1977~1989年12年间住院再障病人病因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如下。一般资料再障患者118例,男63例,女55例,男:女为1.15:1;年龄:最小9岁,最大78岁,其中20~40岁77例,占65.3%;职业:农民60例,占50.8%,工人21例占17.8%,学生12例占10.2%,干部7例占5.9%,教师4例占3.4%,其他14例占11.9%;118例中,重型再障14例(急性再障1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病因
原文传递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附4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俊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8-9,21,共3页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PRC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它以骨髓中幼红细胞显著减少,粒系及巨核系细胞正常为特征,分为先天性与获得性两大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例获得性PRCA报告如下,并就其发病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例1,男,55岁...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PRC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它以骨髓中幼红细胞显著减少,粒系及巨核系细胞正常为特征,分为先天性与获得性两大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例获得性PRCA报告如下,并就其发病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例1,男,55岁,住院号32825。因头痛,左侧肢体进行性运动障碍10年,诊断脑膜瘤,于1989年9月行“脑膜瘤切除术”,病理报告:左镰旁脑膜瘤,术后服苯妥因钠300 mg/日,服药前血常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再生障碍贫血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傅晋翔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9年第5期306-309,共4页
近年来免疫功能紊乱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现有的研究已证明,外周血及骨髓T细胞克隆性增生或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异常、多种与造血有关的正负调控因子分泌异常、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以及由激活诱导的细胞凋... 近年来免疫功能紊乱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现有的研究已证明,外周血及骨髓T细胞克隆性增生或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异常、多种与造血有关的正负调控因子分泌异常、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以及由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在AA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AA易感性与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LA)的关系也倍受重视。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 发病机制 贫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