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8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性胸腔积液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
1
作者 王丹妮 牛越 +8 位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方清云 曹雪莹 张利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7-71,77,共6页
背景既往小样本的研究提示胸腔积液可能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良性胸腔积液(non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NMPE)患者中AKI的发生情况及其预测因素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伴有NMPE的住院患者中AKI的发生情况... 背景既往小样本的研究提示胸腔积液可能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良性胸腔积液(non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NMPE)患者中AKI的发生情况及其预测因素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伴有NMPE的住院患者中AKI的发生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纳入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行影像学检查、报告提示为胸腔积液的内科住院患者。排除恶性肿瘤、规律透析、终末期肾病、行影像学检查之前发生AKI以及住院期间血清肌酐测量少于2次的患者。采集患者的临床和治疗信息,描述不同科室和不同诊断的患者院内AKI发生率,使用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AKI的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3047例患者,其中360例发生院内AKI(11.8%)。LASSOLogistic回归显示,胸腔积液量、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ICU)、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血管活性药物、螺内酯、袢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低血小板、高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尿是院内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与少量胸腔积液患者相比,中量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发生院内AKI的可能性更高(中量:OR=1.47,95%CI:1.11~1.94,P=0.006;大量:OR=1.86,95%CI:1.05~3.20,P=0.028)。结论良性胸腔积液患者院内AKI发生率为11.8%,与少量积液相比,中量、大量积液与院内AKI的发生独立相关。除此以外,机械通气、ICU、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血管活性药物、螺内酯、袢利尿剂、非甾体抗炎药、低eGFR、低血小板、高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尿是住院期间发生AKI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胸腔积液 急性肾损伤 住院患者 临床特征 预测因素
下载PDF
CD97、CD55和C1q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周榕 龚小燕 +3 位作者 文慧兰 林海 刘惟优 袁小亮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究CD97、CD55和C1q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腔积液(PE)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诊断分为TPE组(78例)和MPE组(72例),比较2组... 目的探究CD97、CD55和C1q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腔积液(PE)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诊断分为TPE组(78例)和MPE组(72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CD97、CD55和C1q水平。分析CD97、CD55、C1q及其联合检测在TPE与MPE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胸膜结节、胸膜厚度、发热、胸痛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E组CD97、C1q水平低于TPE组,而CD55水平高于TPE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D97在鉴别诊断TPE和MPE时的AUC为0.718,以113.53 ng·mL^(-1)为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为69.44%、70.51%;CD55在鉴别诊断TPE和MPE时的AUC为0.735,以69.43 ng·mL^(-1)为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为81.94%、55.13%;C1q在鉴别诊断TPE和MPE时的AUC为0.690,以8.91 mg·L-1为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为98.61%、38.46%;CD97、CD55和C1q联合在鉴别诊断TPE和MPE时的AUC为0.753,敏感度、特异度为58.33%、92.31%。结论CD97、CD55、C1q检测对TPE和MPE均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但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大,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 补体系统 CD97 CD55
下载PDF
细胞蜡块和分子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董燕 金晓燕 胡慧娣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制备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优势,并阐述其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相结合在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胸腔积液细胞学涂片及细胞蜡块的HE形态,评价细胞蜡块免疫组化的特点,并对80...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制备细胞蜡块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优势,并阐述其与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相结合在实现个体精准化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8例胸腔积液细胞学涂片及细胞蜡块的HE形态,评价细胞蜡块免疫组化的特点,并对80例标本行荧光定量微滴式数字PCR及二代测序NGS。结果与传统细胞学涂片及液基细胞学相比,胸水细胞蜡块细胞数量增多且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免疫组化以CK7,NapsinA,TTF-1阳性最多见,提示肿瘤原发灶多为肺来源。常规细胞学组和细胞蜡块组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7%、75%、87%和99%、87%、99%。常规细胞学组与细胞蜡块组两种诊断方法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69)。常规细胞学和细胞蜡块诊断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46%(37/80)患者胸水细胞蜡块行ddPCR及NGS分子检测出现基因突变,主要为EGFR、PD-L1、KRAS和TP53等,其中EGFR突变率分别约为34%。27%(7/26)患者PD-L1免疫组化结果示阳性。结论细胞蜡块技术在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及鉴别来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基因检测提供了有价值的标本,并且提高了晚期癌症患者临床靶向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细胞蜡块技术 免疫组化 分子检测
下载PDF
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紫薇 曹晓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6-280,共5页
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生物标志物检测作为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测方法,在早期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方面具有较大潜力。随着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国内外不断被发现,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 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生物标志物检测作为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测方法,在早期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方面具有较大潜力。随着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国内外不断被发现,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不断提升。本文总结了部分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探讨其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决策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新型生物标志物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桂附利水方加减辅治心源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5
作者 陈焕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桂附利水方加减辅治心源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桂附利水方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胸闷... 目的:观察桂附利水方加减辅治心源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桂附利水方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口干乏力、小便短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MI低于常规组而CI、LVEF、CO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LHFQ评分低于常规组而6min步行距离长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CA125、Hcy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桂附利水方加减辅治心源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胸腔积液 桂附利水方加减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验对胸腹腔积液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评价
6
作者 沈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1-0054,共4页
分析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验对胸腹腔积液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1月-2023年06月间90例胸腹腔积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60例)、恶性组(30例),均予以生化检验、肿瘤标志物检验,比较... 分析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验对胸腹腔积液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1月-2023年06月间90例胸腹腔积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60例)、恶性组(30例),均予以生化检验、肿瘤标志物检验,比较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验(P<0.05)。结论 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检验应用价值更高,可提高胸腹腔积液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指标 肿瘤标志物 胸腹腔积液 准确性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细胞蜡块技术与传统涂片技术的价值对比评估
7
作者 张换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206-0209,共4页
探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最佳技术方案。方法 抽选本院收治112例胸腔积液患者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细胞蜡块技术)、对照组(传统涂片技术),均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病理诊断,对比两组的阳性及阴性病例数及对恶心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结... 探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最佳技术方案。方法 抽选本院收治112例胸腔积液患者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细胞蜡块技术)、对照组(传统涂片技术),均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病理诊断,对比两组的阳性及阴性病例数及对恶心胸腔积液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诊断效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恶性胸腔积液分型诊断情况中,腺癌26例(68.42%)、鳞癌2例(5.26%)、小细胞癌1例(2.63%)、恶性淋巴瘤2例(5.26%)、恶性间皮瘤1例(2.63%)、其他类型肿瘤2例(5.26%)、无法确定4例(10.53%)。结论 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细胞蜡块技术能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具有较高诊断效能,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能明确病理分型,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病理诊断 细胞蜡块技术 传统涂片技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8
作者 杨黎 刘孝焱 +5 位作者 张茹 李爱恬 王莹 范菲菲 苗丽君 张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714-719,共6页
目的:探究胸腔积液中能够提示患者临床诊断与预后的潜在生化指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41例患者的胸腔积液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 目的:探究胸腔积液中能够提示患者临床诊断与预后的潜在生化指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41例患者的胸腔积液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乳酸、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同时收集临床检测乳酸代谢相关分子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诊断与预后情况,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逻辑回归分析、ROC分析等方法分析其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中NE的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胸腔积液(non-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NMPE)[(5.24±3.49)ng/mL vs.(2.56±2.25)ng/mL,P<0.05];且NE水平与恶性病理诊断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NE水平作为良恶性诊断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1。NE水平、TAMs比例与较差预后也具有相关性(P<0.05),其作为预后评估指标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37,0.856(P<0.05);当NE与TAMs比例、乳酸水平联合时,联合指标作为预后判断指标的ROC曲线的AUC达0.928(P<0.05),相比NE、TAMs单因素更高,对预后预测的价值进一步提高。结论:胸腔积液中NE水平与恶性病理诊断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辅助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潜在指标。此外,恶性胸腔积液中NE水平与不良预后联系紧密,也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当其与TAMs、乳酸联合时,对预后预测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去甲肾上腺素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乳酸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和血清中IL-33和sST2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白峰 张小雷 +5 位作者 彭海军 王明正 刘佳坤 王维 韩青松 栾艳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研究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33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T... 目的研究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33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患者作为TPE组(n=45)、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作为MPE组(n=60),另于同期选择50名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n=50)。检测胸水IL-33、sST2水平及血清IL-33、sST2、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PE和MPE患者胸水和血清IL-33和sST2与血清炎症因子(IL-6、CRP、TNF-α)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水和血清IL-33和sST2诊断TPE的价值。结果TPE组患者胸水IL-33和sST2水平分别为(83.52±21.09)、(1108.37±236.15)ng/L,均高于MPE组[(53.16±11.24)、(726.49±151.2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组和MPE组血清IL-33和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TPE组分别为(74.13±18.49)、(1454.07±477.19)ng/L,均高于MPE组[(58.46±16.52)、(1228.65±374.6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比较,TPE组和MPE组高于对照组,并且TPE组高于M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患者胸水和血清IL-33和sST2与血清IL-6、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MPE患者胸水和血清IL-33和sST2与血清IL-6、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胸水IL-33≥69.142 ng/L、胸水sST2≤943.715 ng/L、血清IL-33≥65.172 ng/L、血清sST2≥1308.664 ng/L是诊断TPE的最佳截断值(P<0.05)。结论胸水和血清IL-33和sST2与TPE和MP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与IL-6、CRP、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胸水和血清IL-33和sST2鉴别TPE和M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 白细胞介素-33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及其比值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小利 周铭 +1 位作者 陈瑾 张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 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及其比值在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195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MPE患者103例、良性胸腔积液(BPE)患... 目的 评价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及其比值在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8月195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MPE患者103例、良性胸腔积液(BPE)患者9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59例、细菌性胸腔积液33例)。对所有纳入对象外周血样本中的LDH水平及胸腔积液样本中的ADA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计算血清LDH/胸腔积液ADA比值。通过ROC曲线评价血清LDH、胸腔积液ADA及其比值对MPE的诊断效能。结果 MPE组患者的血清LDH水平及血清LDH/胸腔积液ADA比值均高于BPE组[215.00(185.00,269.00)U/L vs 175.00(155.25,207.75)U/L,29.17(21.57,44.83)vs 6.96(5.05,11.48);P均<0.001],而胸腔积液ADA水平低于BPE组[8.00(6.00,10.00)U/L vs 26.50(14.00,36.00)U/L,P<0.001]。血清LDH、胸腔积液ADA和血清LDH/胸腔积液ADA比值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其中以血清LDH联合血清LDH/胸腔积液ADA比值检测诊断MPE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达到0.95和0.94。结论 血清LDH、胸腔积液ADA及血清LDH/胸腔积液ADA比值对MPE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在保持较好的灵敏度的同时,也能提供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以血清LDH联合血清LDH/胸腔积液ADA比值为最佳,可以更早地区分胸腔积液的良恶性,对临床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血清乳酸脱氢酶 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 血清乳酸脱氢酶/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比值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引发单侧胸腔积液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广梅 崔艳杰 +2 位作者 乔洁 王亮 朱丽花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4-205,共2页
报道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引发的单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胸腔积液 漏出液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引流导管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梦婷 程将 秦永明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某院急诊内科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置引流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猪尾导管组(n=102)与中心静脉导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两种类型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某院急诊内科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胸腔积液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置引流管类型不同将其分为猪尾导管组(n=102)与中心静脉导管组(n=100)。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胸腔积液总体治疗有效率、分隔型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及置管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猪尾导管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5.97±1.58)d、(10.07±4.38)d]短于中心静脉导管组[(8.05±2.03)d、(12.35±5.24)d],总引流量[(2706.299±329.56)mL]多于中心静脉导管组[(2326.53±291.31)mL],胸腔积液总体治疗有效率(92.15%)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83.0%),分隔型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91.8%)高于中心静脉导管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猪尾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与中心静脉导管比较,具有引流时间短、引流量大、住院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是胸腔积液引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超声引导 介入性
下载PDF
胸腔内高温灌注化学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兴 李浒 +2 位作者 王国卿 章希贤 毛宝根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1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胸腔内高温灌注化学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6年3月,我们对7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行胸膜活检术,并用人工心肺机恒...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胸腔内高温灌注化学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6年3月,我们对7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行胸膜活检术,并用人工心肺机恒温43℃生理盐水3000ml加顺铂300mg灌注1h;对照组予以胸腔引流,胸腔内灌注顺铂60~90m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胸水量的变化、胸水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K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水中CEA、CYFRA21-1、NSE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76,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胸腔内高温灌注化学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效果可靠,创伤小、视野大,能直视下分离粘连,并准确对胸膜病变活检,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腔内高温灌注化学治疗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活性氧调节因子1联合癌胚抗原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张英 秦江月 +4 位作者 胡雪茹 刘军辉 陈梅 申永春 文富强 《西部医学》 2023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探究其在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MPE和60例良性胸腔积液(BPE)胸腔积液样本,其中男性68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为62岁,BPE组包括...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探究其在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MPE和60例良性胸腔积液(BPE)胸腔积液样本,其中男性68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为62岁,BPE组包括结核性胸腔积液(TPE)27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PPE)22例,漏出液11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胸腔积液样本中Romo1、CEA的含量,利用SPSS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mo1、CEA的敏感性、特异性,探究两者单独或联合应用对MPE的诊断价值。结果MPE中的Romo1和CEA的浓度较BPE均显著升高(P<0.05),TPE组、PPE组、漏出液组3组间胸水中Romo1、CEA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当Romo1的截断值为113.69 pg/mL时,Romo1诊断MPE的AUC为0.736,相应的敏感度为87.70%,特异度为50%;CEA的截断值为2858 pg/mL,诊断MPE的AUC为0.731,敏感度为59.60%,特异度为80%,CEA+Romo1联合可以提高诊断效能,AUC为0.818,敏感度为87.70%,特异度为63.30%。结论Romo1在胸腔积液中的含量和表达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作用,Romo1联合CEA检测比单一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活性氧调节因子1 癌胚抗原 诊断
下载PDF
胸部CT值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
15
作者 吕晋 张棪 +7 位作者 莫泽珣 孙诚 郭伟鸿 黄晓梅 魏树全 赵子文 陈立鹏 李裕军 《广州医药》 2023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索胸部CT值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81例胸腔积液患者纳入本研究,胸腔积液分为渗出液、漏出液、恶性胸腔积液及良性胸腔积液。建立平均CT值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81例胸腔积液患者中59例为渗出液,22例为漏出液;... 目的探索胸部CT值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81例胸腔积液患者纳入本研究,胸腔积液分为渗出液、漏出液、恶性胸腔积液及良性胸腔积液。建立平均CT值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81例胸腔积液患者中59例为渗出液,22例为漏出液;恶性胸腔积液33例,良性胸腔积液48例。渗出液组平均CT值(16.68±6.76)Hu高于漏出液组(5.50±3.42)Hu(P<0.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平均CT值对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为0.9445)。当最佳界值为≥9.99 Hu时,其敏感度为88.14%,特异度为90.91%;恶性胸腔积液组平均CT值(15.38±7.29)Hu与良性胸腔积液组平均CT值(12.45±8.03)Hu没有差异(P=0.0981)。结论在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过程中,胸部CT的CT值在鉴别漏出液及渗出液中有一定的价值,但尚不能用于鉴别良性及恶性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CT值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iRNA-21在胸腔积液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李昱 吴伟莉 钱朝霞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了解miRNA-21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45例(肺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各15例)、良性胸腔积液15例。每例取13 mL新鲜胸腔积液提取miRNA,... 目的:了解miRNA-21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45例(肺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各15例)、良性胸腔积液15例。每例取13 mL新鲜胸腔积液提取miRNA,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胸腔积液中miRNA-21的相对表达量,采用ROC曲线评价miRNA-21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miRNA-21表达水平(7.46±1.16)高于良性组(6.1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8.15±0.74)、肺腺癌组(8.08±0.78)、小细胞肺癌组(8.10±0.66)与良性组(6.16±0.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胸腔积液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miRNA-21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曲线下面积0.977,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86.70%。结论:miRNA-21高表达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MIRNA-21 RT-PCR
下载PDF
腺苷脱氨酶水平检测在结核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蓓 白秀燕 王春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腹腔积液 腺苷脱氨酶 水平检测 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扩张型心肌病 积液性质 羁押人员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胸腔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雷飞飞 杜辛歌 倪吉祥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4期634-637,共4页
嗜酸性粒细胞性胸腔积液(Eosinophilic pleural effusion,EPE)被定义为胸水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比值超过10%,伴或不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一种非独立性疾病^([1])。嗜酸性粒细胞性胸腔积液(EPE)归因于许多病因,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 嗜酸性粒细胞性胸腔积液(Eosinophilic pleural effusion,EPE)被定义为胸水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比值超过10%,伴或不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一种非独立性疾病^([1])。嗜酸性粒细胞性胸腔积液(EPE)归因于许多病因,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感染性、恶性肿瘤、创伤性和药物相关病因^([2])。尽管有大量回顾性研究列举了EPE的病因,但即使在彻底地病情检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回顾性研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恶性肿瘤 相关病因 非独立性 感染性 白细胞
下载PDF
康艾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药学作用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邓健麟 吴奕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药学作用。方法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 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药学作用。方法9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TNF-α(34.19±2.80)pg/ml、IL-8(140.05±11.43)ng/L低于对照组的(46.87±4.20)pg/ml、(165.50±14.19)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卡氏功能量表(KPS)评分(70.65±3.74)分及差值(6.50±1.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2.07±2.36)、(2.03±0.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率51.11%高于对照组的17.78%,下降率8.89%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实施康艾注射液联合洛铂治疗的近期疗效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康艾注射液 洛铂
下载PDF
恶性胸腔积液预后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 张璐璐 薛庆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7期108-111,116,共5页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癌症并发症,约1/6的癌症患者在患病期间发生胸腔积液。MPE的治疗常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预期生存时间进行个性化选择。近年来,随着MPE治疗方案选择性的增加和...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癌症并发症,约1/6的癌症患者在患病期间发生胸腔积液。MPE的治疗常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预期生存时间进行个性化选择。近年来,随着MPE治疗方案选择性的增加和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管理策略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制定出多种关于MPE预后的评分系统,本文就MPE预后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预后 评分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