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出院后患者生存质量和疗效满意度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明航 韩伟红 +2 位作者 毕丽婵 杨江 李建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1007,共7页
背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常预后不良。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老年CAP出院(1周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疗效满意度情况。方法本研究... 背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常预后不良。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老年CAP出院(1周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疗效满意度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临床研究。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医院、郑州人民医院5家医院呼吸科2018年4月—2020年1月病房收治的老年CAP出院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央随机入组模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经中医辨证后给予相应中药颗粒剂进行治疗,气虚痰湿证给予补肺健脾化痰方,气阴虚痰热证给予益气养阴清肺方。对照组则给予与中药颗粒外观、重量、颜色、气味基本一致的安慰剂。治疗疗程为2个月,随访至治疗开始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的生存质量[采用中文版生存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价]和疗效满意度[采用肺炎患者疗效满意度问卷(ESQ-CAP)评价]。结果纳入120例患者中,脱落8例,最终纳入符合方案集的病例112例,其中试验组54例、对照组58例。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出院后时间、中医辨证分型、CUBR-65评分、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对SF-36生理机能领域评分(F组间=5.057,P组间=0.027)、一般健康状况领域评分(F组间=7.286,P组间=0.008)、情感职能领域评分(F组间=6.858,P组间=0.010)主效应显著。组间比较:治疗2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试验组SF-36生理机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和随访3、6个月,试验组SF-36一般健康状况领域、情感职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试验组SF-36精神健康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别对ESQ-CAP日常生活与能力领域评分(F组间=16.218,P组间<0.001)、方便领域评分(F组间=25.013,P组间<0.001)及ESQ-CAP总分(F组间=13.843,P组间<0.001)主效应显著。治疗2个月和随访3、6个月,试验组ESQ-CAP日常生活与能力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和随访3、6个月,试验组ESQ-CAP方便领域评分及ESQ-CA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ESQ-CAP总体疗效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于老年CAP出院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疗效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辨证治疗方案 生存质量 疗效满意度
下载PDF
体质贴联合八段锦功法治疗气虚血瘀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周胜元 王凯 +5 位作者 付鲲 张硕 倪道艳 孙小茁 刘欢 雒明池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观察气虚血瘀体质贴(简称体质贴)联合八段锦功法对气虚血瘀体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在八段锦功法的基础上予体质... [目的]观察气虚血瘀体质贴(简称体质贴)联合八段锦功法对气虚血瘀体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在八段锦功法的基础上予体质贴辅助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中医症状积分量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Borg自觉疲劳量表和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的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单项症状积分方面,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试验组在改善肌肉疲劳、气短、胸闷、干咳的方面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在改善肌肉疲劳、自汗盗汗方面的积分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试验组在改善肌肉疲劳、气短、心悸、胸闷、干咳上的积分较对照组积分明显降低(P<0.05)。mMRC量表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呼吸症状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Borg量表和PSQI量表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贴联合八段锦康复治疗对气虚血瘀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中医症状有改善作用,尤对肌肉疲劳、气短、心悸、胸闷、干咳改善明显,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疲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康复 气虚血瘀 体质 量表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临床问题的确定
3
作者 王雪飞 苏右竹 +6 位作者 廖星 王烁 王宇琛 赵春霞 陈腾飞 刘清泉 苏芮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目的确定《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为该共识形成推荐意见提供基础,为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共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文献研究和专家学术观点的梳理,采用德尔菲法开展第... 目的确定《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的临床问题,为该共识形成推荐意见提供基础,为突发急性传染病相关共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文献研究和专家学术观点的梳理,采用德尔菲法开展第一轮问卷调查,确定临床一线医生关注的主要临床问题形成条目池,在此基础上制定第二轮调查问卷,以票选率>70%为标准纳入原始问题清单。梳理共14个临床问题及15个结局指标,开展第三轮问卷调查,得票率>70%的项目纳入指南问题清单及结局指标。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5篇,专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因、病机、分期及治疗方面的认识比较一致,认为“湿”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普遍认同分消走泄、疏通气机是治疗关键,在病名的命名方面分歧比较明显。第一轮德尔菲法回收82份问卷,第二轮德尔菲法回收92份问卷,形成原始问题清单;第三轮问卷调查最终采纳14项临床问题及12个结局指标。结论规范地在文献研究及与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基础上筛选制定的临床问题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临床一线需求、主要学术观点及外感热病经典理论,能够提高指南的可推广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专家共识 临床问题 德尔菲法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细菌性肺炎易感性的因果关系: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及cML-MA的应用
4
作者 孔令宜 王园园 +2 位作者 缪长宏 许欣宜 肖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探究肠道菌群与细菌性肺炎易感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三种不同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11个肠道菌群类群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关系进行211次双样本分析,并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随机效应逆方...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探究肠道菌群与细菌性肺炎易感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三种不同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11个肠道菌群类群与细菌性肺炎之间的关系进行211次双样本分析,并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主要结果,并采用其他方法作为补充参考。结果柔膜菌纲(OR=1.14,95%CI 1.02~1.27,P=0.02)、放线菌科(OR=1.17,95%CI 1.02~1.35,P=0.03)、放线菌目(OR=1.17,95%CI 1.01~1.35,P=0.03)以及软壁菌门(OR=1.14,95%CI 1.02~1.27,P=0.02)的丰度升高与细菌性肺炎易感性的增加有关;消化球菌科(OR=0.88,95%CI 0.78~0.98,P=0.02)、直肠拟梭菌群(OR=0.85,95%CI 0.75~0.97,P=0.02)和鞘螺菌科UCG001(OR=0.90,95%CI 0.83~0.99,P=0.03)的丰度升高与细菌性肺炎的发病风险降低相关。一系列敏感性分析以及条件孟德尔随机化分析(cML-MA)的结果表示该研究结果可靠。反向孟德尔随机化未发现反向因果关联。结论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升高与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增加或降低相关,肠道菌群在细菌性肺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提供了潜在干预措施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细菌性肺炎 条件孟德尔随机化分析(cML-MA)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诺莫图模型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吕培瑾 李书阅 +1 位作者 蒋云书 董亮亮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目的筛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子,验证以此构建的诺莫图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21年1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74例老年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按6∶4的比例,采用... 目的筛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子,验证以此构建的诺莫图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21年1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74例老年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按6∶4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集(n=225)与验证集(n=149)。分析VAP的影响因素,建立诺莫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VAP组病人年龄[(70.56±6.33)岁比(68.01±6.06)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20.44±6.89)分比(12.20±4.60)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7.65±3.32)分比4.12±1.82)分]、有吸烟史比例(71.9%比54.8%)、合并基础疾病≥3种比例(45.6%比18.5%)、过去90 d使用抗生素比例(63.2%比40.5%)、呼吸机通气时长≥4 d比例(77.2%比40.5%)、再次插管比例(80.7%比46.4%)较非VAP组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合并基础疾病≥3种(OR=2.78,P=0.027)、APACHEⅡ评分(OR=9.46,P<0.001)、SOFA评分(OR=2.99,P=0.010)、过去90 d使用抗生素(OR=2.71,P=0.015)、呼吸机通气时长≥4 d(OR=3.24,P=0.006)、再次插管(OR=3.65,P=0.004)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集及验证集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构建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校准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5%CI:(0.82,0.93)]、0.83[95%CI:(0.75,0.92)]。结论通过合并基础疾病≥3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过去90 d使用抗生素、呼吸机通气时长≥4 d、再次插管等危险因素建立的诺莫图模型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病人发生VAP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抗菌药 危险因素 诺莫图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治疗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杨春霞 白洁 +1 位作者 臧东静 徐静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11-214,219,共5页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对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对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肠鸣音次数)及肠道菌群情况,并统计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6、WBC、CRP、PC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腹内压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肠鸣音次数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腹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七味白术散治疗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肺炎 老年 肺脾气虚 炎症因子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诊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封韬 付堃 +2 位作者 张智慧 芦小单 高鹏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血液病合并感染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传统病原体检测结果与mNGS检测结果,探讨mNGS在血液病合并感染时诊疗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血液病合并感染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传统病原体检测结果与mNGS检测结果,探讨mNGS在血液病合并感染时诊疗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共纳入患者20例,经mNGS检测,16例呈阳性,包括细菌感染3例、真菌感染1例、病毒感染4例,两种以上感染8例;4例呈阴性。mNGS病原体检出率和检出种类显著高于传统检测方法。根据mNGS检测结果调整临床用药后,治疗效果良好。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相比,mNGS对血液病合并感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检出更全面,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为该类感染提供病原学证据以辅助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血液病 感染 传统检测方法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的结构特征及抗原表位分析
8
作者 邹淑慧 宋丽云 +2 位作者 张丽琴 刘奕红 刘聪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8,108,共4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的结构特征,并筛选出潜在的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方法 通过多种生物信息软件分析SARS-CoV-2 E蛋白的一级结构、跨膜区域、二级结构,B细胞表位、T细胞相关表位并计算其人口覆盖率。结果 SARS-...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的结构特征,并筛选出潜在的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方法 通过多种生物信息软件分析SARS-CoV-2 E蛋白的一级结构、跨膜区域、二级结构,B细胞表位、T细胞相关表位并计算其人口覆盖率。结果 SARS-CoV-2 E蛋白含有75个氨基酸残基,脂溶性高,是疏水性蛋白,存在一个跨膜结构区域12-34aa,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筛选出一个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并发现与MHC Ⅰ类和MHC Ⅱ类结合的10种肽是疫苗设计的有希望的候选者,这些候选表位可分别覆盖世界88.5%和99.99%的人群。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E蛋白的结构特征;筛选出潜在的B细胞、T细胞抗原表位,其中多个T细胞表位人群覆盖率较高,有希望成为疫苗候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 E蛋白 抗原表位 人口覆盖率
下载PDF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9
作者 杨硕 刘新颖 +2 位作者 王慧哲 李焕敏 李新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50-1760,共11页
背景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升高,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了解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防重症发生和减少后遗症,一直是研究的热... 背景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升高,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了解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判断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防重症发生和减少后遗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虽然已经有许多关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在时间和地理区域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综述及分析以对其进行全面了解。目的系统评价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独秀学术搜索数据库(Duxiu)、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Yiigl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和BioMed Central,检索涉及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包括453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CRP)(OR=1.92,95%CI=1.72~2.15,P<0.00001)、红细胞沉降率(ESR)(OR=2.61,95%CI=2.12~3.22,P<0.00001)、降钙素原(PCT)(OR=2.60,95%CI=1.43~4.75,P=0.002)、D-二聚体(OR=4.36,95%CI=2.93~6.50,P<0.00001)、白细胞计数(WBC)(OR=1.98,95%CI=1.66~2.36,P<0.00001)、肺下叶病变(OR=5.70,95%CI=3.48~9.35,P<0.00001)、肺大片状病变(OR=6.37,95%CI=4.09~9.92,P<0.00001)、高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OR=2.83,95%CI=1.78~4.49,P<0.0001)、乳酸脱氢酶(LDH)(OR=1.03,95%CI=1.00~1.05,P=0.05)、发热时间(OR=8.33,95%CI=3.38~20.56,P<0.00001)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响因素。结论炎性标志物(CRP、ESR、PCT、LDH、WBC)的升高、出现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大片状实变、下叶病变)、高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D-二聚体升高以及发热时间延长可能为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未来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其他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结果与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发现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儿童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新冠疫情前后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
10
作者 黄赛虎 龙中洁 +1 位作者 吴水燕 柏振江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新冠疫情前后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sever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SP-ARF)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结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新冠疫情前后急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sever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SP-ARF)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原学分析结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入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P-ARF患儿病历资料,根据疫情发生时间分为疫情前组(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与疫情后组(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2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等。结果疫情前组141例,疫情后组127例,疫情后组月龄较大(P<0.05),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更高(P<0.05),疫情前后每年10-12月均是SP-ARF高发时段。疫情前病原学总检出116例,阳性率为82.27%,检出前4位依次为革兰阴性菌(36.88%)、革兰阳性菌(26.95%)、病毒(26.95%),肺炎支原体(9.22%);疫情后病原学总检出109例,阳性率为85.83%,检出前4位依次革兰阴性菌(37.80%)、病毒(28.35%)、革兰阳性菌(22.83%),肺炎支原体(9.45%)。结论疫情后无基础疾病的儿童进展为SP-ARF发生比例减少,无论疫情前后,每年10-12月均是SP-ARF高发时段,且两组患儿的病原体均以细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功能不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及特布他林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刘雪梅 丁阳 +3 位作者 孙梅 王士娟 马文颖 温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特布他林治疗食积内阻、痰热壅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22例食积内阻...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特布他林治疗食积内阻、痰热壅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22例食积内阻、痰热壅肺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和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气促喘憋、壮热烦躁、痰黄稠、不思饮食、腹部胀满、喉间痰鸣)和血清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4 d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8%(58/61)比80.33%(49/61),P<0.05];治疗14 d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CD8^(+)、TNF-α、hs-CRP、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CD4^(+)、CD4^(+)/CD8^(+)均明显升高(P均<0.05),上述指标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中少数患儿出现胃肠道反应及喉部刺激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16.39%(10/61)比21.31%(13/6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特布他林治疗食积内阻、痰热壅肺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特布他林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
12
作者 朱巧 任翠 +1 位作者 李美娇 王晓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2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常见伴随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2例)、小叶内网状影(11例)、铺路石征(6例),少数可见晕征(3例)、反晕征(1例)、小叶中心性结节(1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支气管牵引性扩张(1例)。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或空洞。肺内病变分布:累及单肺19例,双肺3例;累及上肺区6例,下肺区13例,上、下肺区同时受累3例;外周分布12例,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4例,弥漫分布6例。10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以大叶性肺炎最多见,典型者表现为斑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多合并磨玻璃密度影,常伴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网状影及铺路石征等间质受累表现,可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3
作者 张颖 曹照龙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9-151,共3页
呼吸系统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医师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病原体流行病学情况和耐药性等合理选择相应抗菌药物,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避免滥用、误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耐药性
下载PDF
系统炎症反应指数对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
14
作者 孙维维 黄晓英 田李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评估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index,SIRI)与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7月入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感染科的SP患者,根据其28 d死亡率,分为存活组(54例... 目的:评估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index,SIRI)与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7月入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感染科的SP患者,根据其28 d死亡率,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58例)。对SP患者的SI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me inflammation index,SII)进行分析,计算其ROC曲线的AUC。结果:死亡组的SIRI、NLR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SIRI的AUC为0.846(95%CI:0.774~0.918,P<0.001),NLR的AUC为0.845(95%CI:0.774~0.915,P<0.001),SII的AUC为0.526(95%CI:0.418~0.634,P=0.633)。结论:SIRI可用于早期预测SP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系统炎症反应指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床旁肺脏超声在新冠肺炎危重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刘海兰 宋嫣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总结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对新冠肺炎(COVID-19)病人的研究结果,探讨半定量LUS评分在COVID-19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床旁经LUS检查法及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对60例COVID-19患者肺脏病变进行扫查,得... 目的总结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对新冠肺炎(COVID-19)病人的研究结果,探讨半定量LUS评分在COVID-19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床旁经LUS检查法及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对60例COVID-19患者肺脏病变进行扫查,得到肺部超声在新冠肺炎中典型肺部表现,并与影像结果对比,得出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在不同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1)患者LUS与HRCT影像结果相比,发现肺实变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95.7%,诊断准确率为96.8%;胸腔积液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90.5%,诊断准确率为93.8%;呼吸窘迫综合征敏感度为87.8%,特异度为93.4%,诊断准确率为91.1%;膈肌麻痹敏感度为87.7%,特异度为93.2%,诊断准确率为90%;气胸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90.3%,诊断准确率为90.2%,肺水肿均为100%。(2)LUS与HRCT对新冠肺炎总检出率、轻型与普通型、重型与危重型Kappa分别为0.659、0.746、0.968,P均<0.001;HRCT诊断肺实变、胸腔积液、肺水肿分别为16、22、16例,LUS为15、26、15例,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957、0.862、1.000,P均<0.001。(3)在轻型与普通型新冠患者病例中两者相关性r=0.615(P<0.01);在重型与危重型新冠患者病例中两者相关性更好,r=0.784(P<0.01)。结论床旁肺部超声评分可以定量地评估新冠肺炎的分型,并在没有CT扫描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床旁肺部超声 高分辨率CT 随访
下载PDF
对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进行复方磺胺甲唑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要性研究
16
作者 方洁 陈超 周敏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 pneumonia,PJP)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者较为常见和严重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随着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等的使用,目前国内报道PJP多数为非HIV免疫抑制患者。...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 pneumonia,PJP)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患者较为常见和严重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随着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等的使用,目前国内报道PJP多数为非HIV免疫抑制患者。复方磺胺甲唑(sulfamethoxazole complex,SMZco)是治疗PJP的一线药物,其药动学存在广泛的个体差异。本文通过引用1例药物监测下SMZco治疗PJP的病例,从SMZco的药代动力学、剂量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最佳治疗剂量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旨在表明对PJP患者进行SMZco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要性,通过药物监测以确保患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复方磺胺甲唑 治疗药物监测
原文传递
参莲胶囊联合奥希替尼对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李静 王小英 +1 位作者 武苗 李肖进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参莲胶囊联合奥希替尼对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2组,对照组(55例)给予奥希... [目的]探讨参莲胶囊联合奥希替尼对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2组,对照组(55例)给予奥希替尼,研究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莲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LC43)评分以及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血清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角色功能、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研究组角色功能、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莲胶囊联合奥希替尼对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的治疗效果较好,并具有安全性,还可以有效降低血清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莲胶囊 奥希替尼 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气阴两虚证 疗效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对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李晓琳 朱惠源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细菌性肺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及观察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布地奈德吸入)...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细菌性肺炎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82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及观察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布地奈德吸入)各4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肺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肺炎患者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气指标,促进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 布地奈德吸入治疗 肺炎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评估免疫治疗相关性肺炎患者诊疗效果及预后研究
19
作者 夏广明 陈锦灿 +3 位作者 黄嘉敏 温中炎 黄少健 练英妮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评估免疫治疗相关性肺炎患者诊疗效果及预后。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5例,其中32例治疗后并发免疫相关性肺炎,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评估免疫治疗相关性肺炎患者诊疗效果及预后。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5例,其中32例治疗后并发免疫相关性肺炎,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析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情况,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出现的时间、诊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6例肺部低分化肉瘤样癌均采用纳武力尤单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用药剂量为3 mg/kg,治疗频次为每半个月1次;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信迪利单抗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200 mg/次,频次为每21 d 1次。32例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分级情况为:2级3例,3级20例,4级9例。12例为对称分布,而20例为非对称分布。患者分型情况如下:20例为磨玻璃型,6例为实变型,6例为网格型。其中有23例伴有胸膜变厚,23例纵隔淋巴结受累,12例伴有支气管扩张,9例伴有小叶间隔变厚,9例伴有多发小叶中心结节,3例伴有胸腔积液。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后,32例患者均停止PD-1抑制剂治疗,而应用糖皮质激素连续治疗1~6周,13例出院。结论采用高分辨率CT可以对免疫性肺炎进行诊断,并且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准确分级、分型,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的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立即停止PD-1抑制剂治疗,之后采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联合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 免疫治疗 相关性肺炎 评估 预后
下载PDF
31例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
20
作者 姜秋芳 韩丽萍 边翠霞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隐球菌病的早期诊断意识,减少对该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3年3月诊治的3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有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 目的:观察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隐球菌病的早期诊断意识,减少对该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3年3月诊治的3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有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3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胸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但是以近胸膜处多发或单发结节肿块影为主。其中15例患者经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确诊,6例患者经手术切除肺组织病理确诊,5例经皮肺穿刺组织病理确诊,5例通过肺泡灌洗液的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确诊。29例患者通过手术切除或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患者因个人原因未复查胸部影像。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肺隐球菌病具有较高的快速诊断价值,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临床特点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