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白及粉对大鼠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安凯 郭沛然 孙玉凤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301-305,共5页
目的观察三七白及粉对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SU)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七白及粉组,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模型组、三七白及粉组采用自体血定位注射法建立大鼠基底节... 目的观察三七白及粉对脑出血致应激性溃疡(SU)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七白及粉组,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模型组、三七白及粉组采用自体血定位注射法建立大鼠基底节脑出血致SU模型。在造模完成3天后,三七白及粉组予三七白及粉2.5 g/kg灌胃,对照组、模型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4天后,将大鼠麻醉后取血,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取完整胃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取脑组织和胃溃疡组织进行切片,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和胃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溃疡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SOD和PGE_(2)水平均降低(P<0.05),MDA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七白及粉组大鼠血清NO、SOD和PGE_(2)水平均升高(P<0.05),MDA降低(P<0.05)。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基底节区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出现核皱缩现象,血肿及周围神经元减少,胶质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明显。胃组织形态观察:对照组大鼠胃黏膜表面光滑,色淡红,并覆盖有大量黏液,黏膜表面及浆膜面完整,未见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模型组可见大量散在点、线状出血或糜烂,并伴有炎性渗出;三七白及粉组大部分可以找到溃疡灶,但面积较小,部分可见充血点及炎性渗出物。胃组织病理观察:对照组胃黏膜组织形态正常,结构完整;模型组胃黏膜镜下可见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腺体结构破坏,黏膜间质明显充血、水肿和出血;三七白及粉组胃黏膜表面未见糜烂,间质充血、水肿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三七白及粉组大鼠溃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三七白及粉能促进脑出血致SU胃黏膜愈合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经过提高消化道黏膜保护因子PGE_(2)、NO水平,增强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增强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加强胃黏膜的防御修复能力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白及 脑出血 胃溃疡 大鼠 动物模型 动物实验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前列腺素E_(2)
下载PDF
海螵蛸多糖对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郭一峰 周文丽 +3 位作者 张建鹏 刘军华 冯伟华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用海螵蛸中提取的多糖盐洗组分(CBP-s)预处理小鼠后,用无水乙醇灌胃处理,观察小鼠胃黏膜的损伤程度,探究其保护胃黏膜的机制。方法:用CBP-s分别预处理小鼠3d和5d,再用无水乙醇诱导其胃黏膜损伤,测定溃疡指数、胃内容物pH值,以及胃... 目的:用海螵蛸中提取的多糖盐洗组分(CBP-s)预处理小鼠后,用无水乙醇灌胃处理,观察小鼠胃黏膜的损伤程度,探究其保护胃黏膜的机制。方法:用CBP-s分别预处理小鼠3d和5d,再用无水乙醇诱导其胃黏膜损伤,测定溃疡指数、胃内容物pH值,以及胃黏膜的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结果:100、200和400mg/kg CBP-s预处理3 d和5 d的小鼠溃疡指数下降;100、200和400mg/kg CBP-s预处理3d和5d,胃内容物pH值分别是3.09±0.20、3.43±0.23、3.32±0.15、3.34±0.25、3.38±0.15、3.68±0.24;400mg/kg CBP-s预处理3d和5d,胃黏膜的MDA含量较造模组都有显著下降[(125.41±28.79)vs(145.80± 26.13);(153.88±21.19)vs(127.14±5.68)nmol/g,P<0.05];除了100mg/kg预处理3d组,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GSH和NO的含量[GSH:(282.93±32.33),(293.57±20.76),(260.79±39.23),(253.71±21.11),(359.38±10.89)mg/g,P<0.05];NO:(23.40±4.41),(25.83±4.89),(21.60±3.05),(22.75±2.44)μmol/g,P<0.05];各组的SOD活性均有显著上升[(30.61±6.37),(45.35±1.90),(47.12±4.68),(36.48±5.64),(41.38±8.23),(39.42±8.76)U/mg,P<0.05]。结论:CBP-s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胃黏膜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黏膜 海螵蛸 多糖 溃疡指数 细胞保护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张慧 李晓宇 +2 位作者 崔梅花 魏红 刘海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口腔H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9月航天中心医院诊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唾液H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疗效的影响,并探讨口腔H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9月航天中心医院诊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唾液H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结果分为口腔Hp阳性组54例和口腔Hp阴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片四联方案根除治疗10 d,停药4周后,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根除率,研究口腔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率的影响。同时采用《患者口腔疾病及卫生状况问卷》调查,明确口腔疾病及卫生状态对口腔Hp感染的影响。结果口腔Hp阳性组54例,胃内Hp根除43例,胃内Hp未根除11例,胃内Hp根除率为79.6%;口腔Hp阴性组38例,胃内Hp根除32例,胃内Hp未根除6例,胃内Hp根除率为84.2%。两组患者胃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P=0.577)。是否有口腔异味(口臭)、义齿者口腔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龋齿、缺齿、牙周炎、牙线使用、洗牙者口腔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刷牙习惯者口腔Hp感染率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Hp感染对胃内Hp根除率未见明显影响,口腔Hp感染的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腔异味(口臭)、义齿可能与口腔Hp感染相关;龋齿、缺齿、牙周炎、刷牙习惯、牙线使用、洗牙6个因素对口腔Hp感染未见明显影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炎
下载PDF
胃溃疡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循证治疗 被引量:22
4
作者 蒋传林 宋佳 +1 位作者 吕晓光 董卫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3-1267,共5页
目的为1例胃溃疡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循证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网络版)、PubMed(1970—2012年)、EMBase(1970—2012年)、维普(1990—2012年)、中国知网(1990—2012年)... 目的为1例胃溃疡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循证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患者情况提出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网络版)、PubMed(1970—2012年)、EMBase(1970—2012年)、维普(1990—2012年)、中国知网(1990—2012年)数据库,获得与胃溃疡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相关的文献证据。结合文献证据及患者病情和需要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10篇Meta分析和25篇随机对照试验,制定治疗方案如下:调整饮食习惯;适当补充血容量;给予奥美拉唑40 mg口服;内镜治疗并静脉注射奥美拉唑5 d,同时应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经过6个月门诊随访,患者行胃镜检查未见溃疡及出血病灶,制定的治疗方案有效。结论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根据高质量的文献证据为胃溃疡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胃溃疡 胃肠出血 消化性溃疡出血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阿司匹林对溃疡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国忠 夏立丁 +5 位作者 崔伟龙 陈镜先 李涛 张英博 王睿 周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阿司匹林对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用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然后分为4组,每组在模型复制后的第12天~第19天每天进行2次灌胃处理:A组(0.9%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B组(幽门螺杆菌悬液+0.9%氯化钠注射液)...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阿司匹林对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用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然后分为4组,每组在模型复制后的第12天~第19天每天进行2次灌胃处理:A组(0.9%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B组(幽门螺杆菌悬液+0.9%氯化钠注射液)、C组(阿司匹林+0.9%氯化钠注射液)、D组(幽门螺杆菌悬液+阿司匹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实验后4组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黏膜中的表达。用组织学的方法观测溃疡形态、再生黏膜厚度及扩张腺体数。结果 A、B、C、D组大鼠胃黏膜的EGF及VEGF的表达、溃疡面积、再生黏膜厚度、腺体扩张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胃黏膜EGF、VEGF的表达依A、B、C、D组的顺序依次减少,胃黏膜溃疡面积依A、B、C、D组的顺序依次增加,再生黏膜厚度依A、B、D、C组的顺序依次减少,扩张腺体数依A、C、D、B组的顺序依次增加(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EGF和VEGF表达来抑制溃疡愈合,二者抑制溃疡愈合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阿司匹林 胃溃疡 生长因子
下载PDF
EAS法评估PPI联合黏膜保护剂对ESD术后溃疡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猛 孙斌 +4 位作者 王亚雷 孔德润 韩玮 许建明 张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4-1218,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视觉测量软件法(EAS)对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溃疡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69例行胃ESD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联合组35例、质子泵抑制剂(PPI)组34例。药物联合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 目的利用计算机视觉测量软件法(EAS)对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溃疡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69例行胃ESD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联合组35例、质子泵抑制剂(PPI)组34例。药物联合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PPI组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4周。应用EAS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4周溃疡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药物联合组无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两组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穿孔。ESD术后2周两组溃疡分期、溃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药物联合组溃疡愈合级别高于PPI组(P<0.05),药物联合组溃疡面积小于PPI组(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能有效提高ESD术后溃疡愈合的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EAS法有利于ESD术后溃疡愈合疗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医源性溃疡 替普瑞酮 艾司奥美拉唑
下载PDF
大鼠舌下腺TFF2、TFF3在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顾彩霞 吴靖芳 +3 位作者 张静 王浩宇 张江兰 任君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舌下腺三叶因子2(TFF2)和三叶因子3(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溃疡组(42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溃疡组在胃前壁近胃窦处将0.01ml冰醋酸注入黏膜下层制作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 目的探讨舌下腺三叶因子2(TFF2)和三叶因子3(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溃疡组(42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溃疡组在胃前壁近胃窦处将0.01ml冰醋酸注入黏膜下层制作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检测溃疡组和正常组舌下腺TFF2及TFF3基因和多肽表达情况。结果 TFF2及TFF3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纹状管、闰管和肌上皮细胞,管腔内亦有阳性物质表达。TFF2的积分光密度在溃疡第1天时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第2天最低,第4、第6天逐渐升高(P<0.01),第10~23天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而TFF3的积分光密度在溃疡第1、第2天时接近正常组,第4、第6天逐渐增强并高于正常组(P<0.05),到第10天达高峰(P<0.01),至第23天仍高于正常组(P<0.05)。RT-PCR显示TFF2mRNA和TFF3mRNA的转录情况与相应多肽的表达趋势相似。结论舌下腺TFF2和TFF3基因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表达增高,可能参与胃溃疡愈合过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三叶因子2 三叶因子3 舌下腺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宇剑 李伟 李界明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448-3449,共2页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起病急促、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1,2]。手术修补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方法[3,4]。目前外科开腹行穿孔修补术是较常规的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起病急促、病情进展快,易导致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1,2]。手术修补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方法[3,4]。目前外科开腹行穿孔修补术是较常规的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师逐渐将其应用到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修补中,以期减轻手术痛苦,加快恢复速度[5,6]。近年来,我院施行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在胃溃疡中的表达及其与胃溃疡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洪利 张伟栋 +1 位作者 刘雨清 李文通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7期663-664,F0003,共3页
目的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在人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VIP在胃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2005年的胃溃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目的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在人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VIP在胃溃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2005年的胃溃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IP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收集新鲜的胃大部切除手术后胃溃疡标本,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se chain reaction)检测VIP mRNA的表达。结果胃溃疡边缘VIP免疫阳性物质在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较正常胃组织显著减少(P<0.01)。胃溃疡VIP免疫阳性物质在肌间神经丛、肌层分布丰富,较正常胃组织明显增多(P<0.05)。RT-PCR结果表明在正常胃组织和胃溃疡组织中VIP均有表达,光密度分析显示在胃溃疡VIP光密度比值大于正常胃组织VIP光密度比值(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结果在分子和基因水平显示胃溃疡中VIP表达的变化,表明VIP在胃溃疡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VIP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下载PDF
大鼠胃溃疡复发机制及石斛多糖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敏 钱善军 徐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胃溃疡复发的机制以及石斛多糖对胃溃疡复发大鼠抗氧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未复发组、模型复发组、石斛多糖+奥美拉唑组(联用组)、石斛多糖组及奥美拉唑组,采用白细胞介素1β制备大鼠胃溃疡复发模型,观... 目的:探讨大鼠胃溃疡复发的机制以及石斛多糖对胃溃疡复发大鼠抗氧化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未复发组、模型复发组、石斛多糖+奥美拉唑组(联用组)、石斛多糖组及奥美拉唑组,采用白细胞介素1β制备大鼠胃溃疡复发模型,观察连续灌胃石斛多糖90 d胃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胃黏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石斛多糖组和联用组均能增加大鼠胃黏膜SOD活性(P<0.01),各组MD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溃疡复发率降低明显。结论:胃溃疡复发与自由基有关,石斛多糖+奥美拉唑可抑制胃溃疡复发,其机制与增强机体抗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复发 石斛多糖 奥美拉唑 抗氧化
下载PDF
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胃肠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俊 宋于刚 +4 位作者 桑显富 鲍光欣 李旭 陈东升 武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604-606,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应用束缚浸水应激(W ater-imm ers ion andrestra in t stress,W RS)方法制作大鼠应激性溃疡(S tress u lcer,SU)模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SU自愈过程中胃肠激素的动态... 目的: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应用束缚浸水应激(W ater-imm ers ion andrestra in t stress,W RS)方法制作大鼠应激性溃疡(S tress u lcer,SU)模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SU自愈过程中胃肠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SU自愈过程中胃泌素、前列腺素E2、表皮生长因子明显增加,生长抑素明显减少。结论:大鼠SU自愈过程中胃泌素、前列腺素E2、表皮生长因子明显增加,生长抑素明显减少。胃泌素、前列腺素E2、表皮生长因子对SU的自愈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代谢 胃肠激素类/代谢
下载PDF
蛇菰多糖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德尧 黄晟哲 +5 位作者 赵依如 王江华 牟俊彦 赵方毓 王凤杰 陈显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199,共7页
目的研究蛇菰多糖(balanophora polysaccharide,BPS)对大鼠乙酸所致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GU模型组,奥美拉唑阳性组(3.6 mg·kg^(-1)),BP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 目的研究蛇菰多糖(balanophora polysaccharide,BPS)对大鼠乙酸所致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GU模型组,奥美拉唑阳性组(3.6 mg·kg^(-1)),BP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100、200、400 mg·kg^(-1))。用乙酸烧灼法制备GU模型,肉眼结合HE染色观察溃疡组织形态和病理变化,测量并计算各组溃疡面积和抑制率;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明显溃疡损伤;与模型组比较,BPS治疗组溃疡面积明显减小,SOD和GSH-PX活力升高,EGF和EGFR表达水平升高,MDA、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结论BPS对大鼠GU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刺激,促进胃黏膜再生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菰多糖 胃溃疡 氧化应激 炎症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四逆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胃溃疡5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强 骆常义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四逆温胆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3例患者,运用四逆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53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7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且复发率低。结论:四逆温胆汤治疗... 目的:观察四逆温胆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3例患者,运用四逆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53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7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且复发率低。结论:四逆温胆汤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温胆汤/治疗应用 肝郁气滞 胃炎 胃溃疡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溃疡与出血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秋龙 陈伶俐 汤小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01-302,共2页
胃溃疡(GU)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表现为上腹痛和不适,有时伴有反酸、嗳气、上腹胀满等。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逐渐被证实是胃溃疡发生及复发的重要病因。目前关于Hp阴性胃溃疡在出血患者中的比例因受地区、社会等因素影响... 胃溃疡(GU)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表现为上腹痛和不适,有时伴有反酸、嗳气、上腹胀满等。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逐渐被证实是胃溃疡发生及复发的重要病因。目前关于Hp阴性胃溃疡在出血患者中的比例因受地区、社会等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存在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阴性 出血患者 胃溃疡 上腹胀满 HP阴性 上腹痛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及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莉 崔凯 张雪峰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3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血管活性肠肽 放射免疫测定
下载PDF
云南红药胶囊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开俭 彭吾训 王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95-996,共2页
目的观察云南红药胶囊对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8月—2007年10月各种原因引起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病人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输血、补液、抑制胃酸分泌、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云南红药胶囊对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8月—2007年10月各种原因引起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病人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输血、补液、抑制胃酸分泌、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4℃的0.9%氯化钠溶液30ml加去甲肾上腺素8U经胃管注入,夹管30min,若未止血,每隔8h重复上述方法,持续48~72h。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云南红药胶囊口服治疗,2粒/次,3次/d。留置胃管者云南红药0.5g加入0.9%氯化钠溶液30ml中混匀,注入胃管,夹管30min,3次/d。观察两组病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无发热、皮疹、口唇及肢体麻木、头晕、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及再出血,对照组第一次出血停止后1~11d有5例再出血。两组病人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红药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能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加速凝血酶生成,从而缩短了凝血过程,可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应激 云南红药胶囊
下载PDF
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概述 被引量:28
17
作者 晁宏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9期147-147,共1页
胃溃疡是消化道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迁延进一步发展,则可导致患者出现胃穿孔、出血,甚至恶性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胃溃疡是消化道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病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迁延进一步发展,则可导致患者出现胃穿孔、出血,甚至恶性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做好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就该病常见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浅述,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病因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依卡倍特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向华 唐忠智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9期799-801,F0003,共4页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世界各国对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都在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胃溃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依卡倍特钠 胃泌素
下载PDF
胃溃疡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岳耕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5期538-540,共3页
胃溃疡是临床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虚、邪毒犯脾胃,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且与湿、痰、瘀等兼合错杂,治疗上根据病人不同证型加以施治并进行加减,或养阴、或温阳、或理气、或清利、或清热、或散寒、或化饮、... 胃溃疡是临床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脾虚、邪毒犯脾胃,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且与湿、痰、瘀等兼合错杂,治疗上根据病人不同证型加以施治并进行加减,或养阴、或温阳、或理气、或清利、或清热、或散寒、或化饮、或通瘀、固正气,解外邪则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脘痛 脾(中医) 胃(中医)
下载PDF
急诊内科诊治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苑林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2957-2959,共3页
目的对急诊内科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急诊内科进行诊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和单纯胃溃疡组,2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Ⅰ组(22例)、对照Ⅰ... 目的对急诊内科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以急诊内科进行诊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和单纯胃溃疡组,2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Ⅰ组(22例)、对照Ⅰ组(13例)和观察Ⅱ组(31例)和对照Ⅱ组(18例),所有患者均治疗7 d后,对其临床疗效及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患者HP感染转阴率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胃溃疡组中观察Ⅱ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和96.77%,均高于对照Ⅱ组的66.67%和77.78%,同时观察Ⅱ组的无效率(3.23%)也明显低于对照Ⅱ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中2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观察Ⅰ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对确诊的胃溃疡患者应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胃溃疡患者在单纯胃溃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HP药物治疗,而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对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铝碳酸镁 奥美拉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