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高风险腺瘤危险因素研究
1
作者 董魁 吴洁 +3 位作者 王军 刘海涛 燕静 乔冠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究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腺瘤性息肉患者676例,男438例,女238例,其中低风险腺瘤(低风险组)479例,男305例,女174例;高风险腺瘤(高风险组)197例,男133例,女64例。采集一般资... 目的 探究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腺瘤性息肉患者676例,男438例,女238例,其中低风险腺瘤(低风险组)479例,男305例,女174例;高风险腺瘤(高风险组)197例,男133例,女64例。采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食、吸烟、饮酒、运动、大肠肿瘤一级亲属、大便情况),病史(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囊切除、HP感染情况),结肠镜数据(息肉的数量、大小、部位),息肉病理等数据。比较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上述数据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高风险腺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两组在年龄、BMI值、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果蔬饮食方面存在差异(P<0.05)。将差异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低风险腺瘤 高风险腺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冷圈套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马艳 武曼群 +1 位作者 胡建平 马莉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对内镜下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评估CSP在结直肠息肉切除中的实用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镜检查中检出的直径3~10 mm息肉共694枚,按照息... 目的对内镜下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评估CSP在结直肠息肉切除中的实用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镜检查中检出的直径3~10 mm息肉共694枚,按照息肉直径分成微小息肉组及小息肉组,对于微小息肉组,对照分析CSP及冷活检钳夹术(CFP)两种处理术式的完全切除率;对于小息肉组,对照分析CSP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两种处理术式的迟发性出血率、穿孔率及钛夹利用率。结果微小息肉组中CFP与CSP两种处理术式,息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72.6%,低于CSP组的98.6%(P<0.05)。小息肉组中CSP与EMR处理术式在息肉直径、息肉完全切除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SP处理术式的迟发性出血率、穿孔率及钛夹利用率均低于EMR(P均<0.05)。结论在切除微小息肉时,CSP的完全切除率比CFP更高;在切除小息肉时,CSP比EMR更加安全、经济。CSP在切除结直肠微小息肉及小息肉时,具备更多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 钛夹
下载PDF
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3
作者 张洁 杨清瑞 +4 位作者 雷玉玉 陈欢 李彩玲 李翠 杜晓泉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目的]评价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的相关系统评价(SRs),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 [目的]评价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的相关系统评价(SRs),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的SR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分别采用AMSTAR 2、PRISMA 2020和GRADE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质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SRs,涉及4种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UC)、肠易激综合征(IBS)、泄泻和大肠腺瘤性息肉术后。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10篇SRs为低质量,2篇SRs为极低质量;PRISMA 2020评分为19.5~30分,其中6篇SRs为中质量,6篇SRs为低质量。纳入SRs共报告了51个结局指标,GRADE评价结果为30个中质量,19个低质量,2个极低质量。现有证据显示,与常规治疗、空白对照/安慰剂相比,乌梅丸及加减方或联合常规治疗治疗UC、IBS、泄泻和大肠腺瘤性息肉术后的疗效更佳。[结论]乌梅丸及加减方治疗大肠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鉴于所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及疾病种类较少,其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相对较低,应慎重对待该结论,期待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大肠疾病 系统评价再评价 AMSTAR 2 PRISMA 2020 GRADE
下载PDF
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4
作者 刘扬 路明 +1 位作者 洪文 黄克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含2%DSS的蒸馏水建立UC模型。姜黄素组小鼠灌胃给予60 mg·kg^(-1)姜黄素溶液0.4 mL,每日1次,连续10 d;粪菌移植组小鼠灌肠粪菌液0.2 mL,每日1次,持续10 d;联合组小鼠给予0.2 mL粪菌液灌肠后,给予60 mg·kg^(-1)姜黄素溶液0.4 mL灌胃。实验结束后,计算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DMI),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和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且连续,腺体排列规则,无炎性细胞浸润和溃疡;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脱失,腺体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黏膜和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弥漫分布小溃疡;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相对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黏膜和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和CDMI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IL-4和IL-10水平降低(P<0.05),occludin和Z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小鼠DAI和CDMI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occludin和Z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姜黄素组和粪菌移植组比较,联合组小鼠DAI和CDMI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occludin和Z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可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分泌,促进肠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姜黄素 粪菌移植 葡聚糖硫酸钠
下载PDF
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5
作者 娄莹莹 徐伟超 +5 位作者 李佃贵 霍永利 孙润雪 李燕 王思月 杨倩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6,5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化浊解毒消痈方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然后采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作用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化浊解毒消痈方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然后采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作用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的核心靶点,再利用Cytoscape的C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共有81个活性成分和20个关键蛋白靶点,包括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1(PTGS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B细胞淋巴瘤2(BCL2)、细胞促凋亡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等;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主要涉及膜微结构域、膜区、囊泡腔、核染色质等,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的调节、氧化应激、细胞对抗生素的反应等,分子功能涉及细胞因子活性、核受体活性、受体配体活性、蛋白激酶调节剂活性、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主要富集于IL-17、PI3K-Akt、TNF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免疫反应、细胞凋亡、抗病毒感染、抗癌等发挥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模型组中小鼠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结肠组织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经过化浊解毒消痈方干预后,小鼠血清IL-6、TNF-α以及结肠组织Bcl-2、Caspase-3蛋白均表达下降。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的潜在作用机制,揭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作用过程,初步推测并验证了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的主要靶蛋白与通路,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化浊解毒消痈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6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1例
7
作者 刘鑫 石雪迎 李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因结肠血供减少而引起黏膜损伤、细胞缺血坏死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会引发内皮功能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使发生缺血性结肠炎的风险增加。以往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因结肠血供减少而引起黏膜损伤、细胞缺血坏死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会引发内皮功能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使发生缺血性结肠炎的风险增加。以往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重症患者[1-3]。本文报道了1例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与传统缺血性结肠炎主要累及左半结肠不同,其结肠受累部位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缺血性结肠炎 高凝状态
下载PDF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8
作者 李欣蕾 陈曦 +4 位作者 张海燕 姜娜 张珊 慈向男 刘希双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 研究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PEG)用于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61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1组(1 L PEG+2 L PEG组)、2组(利那洛肽+2 L PE... 目的 研究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PEG)用于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61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1组(1 L PEG+2 L PEG组)、2组(利那洛肽+2 L PEG组)和3组(1 L PEG+利那洛肽+1 L PEG组),每组各204例。比较各组渥太华评分(OBPS)、进镜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耐受性。结果 共601名患者按要求完成肠道准备及结肠镜检查。1组和2组OBPS和进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1组和3组(P<0.05)。1组排便次数多于2组和3组(P<0.05)。2组和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1组(P<0.05)。患者整体耐受性评分1组低于2组和3组(P<0.05)。结论 2 L PEG联合290μg利那洛肽用于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效果与3 L PEG相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对于1次性服用大剂量PEG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应用1 L PEG+利那洛肽+1 L PEG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那洛肽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 结肠镜
下载PDF
6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9
作者 卢璐 冯煜 阎良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收集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例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ICI相关性结肠炎的病程特点、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 目的收集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例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ICI相关性结肠炎的病程特点、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患者预后转归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ICI相关性结肠炎诊断年龄为48~70岁。6例患者在接受2~6次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疗程后,出现ICI相关性结肠炎,中位疗程为4.1个;首次抗PD-1/PD-L1治疗后,ICI相关性结肠炎起病时间为14~84 d,中位时间为53 d。6例患者中,4例为2级ICI相关性结肠炎,且病变在左半结肠,3级、4级各1例,病变范围均为全结肠。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而连续性的黏膜糜烂、充血和水肿,2例3~4级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镜下可见多发不规则溃疡。黏膜活检病理均表现为黏膜活动性炎症伴隐窝炎、隐窝脓肿。6例患者完成结肠镜后,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3~4级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3 d临床应答不佳,升级为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6例患者均未重启ICI治疗。结论ICI相关性结肠炎有其相应的ICI治疗史以及临床、内镜、组织学特征,应根据患者症状予以分级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应答不佳时,应尽早开启生物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肠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CSP与EMR治疗结直肠小息肉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10
作者 孙仁虎 吴大鹏 +1 位作者 王心平 姜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对比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9例与CSP... 目的 对比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9例与CSP组41(CS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息肉切除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CSP组手术时间、息肉切除时间均明显短于EMR组(P<0.05);两组在息肉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回盲部插管、息肉回收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LR、白细胞、CRP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NLR、白细胞、CRP水平均出现明显上升(P<0.05),而CSP组术后NLR、白细胞、CRP水平均明显低于EMR组(P<0.05);EMR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CSP组为2.43%,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SP与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均可有效完整切除息肉,临床疗效相当,但CSP对患者创伤更小,无需黏膜下注射,手术效率高,术后出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器冷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小息肉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穴位按摩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干预效果的研究
11
作者 欧雪群 罗力静 +4 位作者 杨锐 韦巍巍 黄浦 潘冰雪 韦月辽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常规肠道准备干预,研究组1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比较2组检...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常规肠道准备干预,研究组1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比较2组检查时肠道清洁度情况,比较2组干预后即刻、肠道准备时及结肠镜检查时舒适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比较2组检查后应激反应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时肠道清洁优良率95.33%(143/150),对照组肠道清洁优良率77.33%(116/150),研究组的肠道清洁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即刻、肠道准备时及结肠镜检查时舒适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心理状态SAS评分及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后应激反应指标SBP、DB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对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者的肠道准备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按摩疗法 清利肠道
下载PDF
七味白术理肠方联合脐灸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撤退的影响
12
作者 张艳霞 张娜 +2 位作者 闫娜娜 王晓燕 赵振兴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理肠方联合脐灸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撤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激素依赖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45例予七味白术理肠方口服联合脐灸治疗。治...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理肠方联合脐灸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撤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激素依赖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45例予七味白术理肠方口服联合脐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Baron内镜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统计2组疗效及激素撤退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28/4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8^(+)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激素撤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理肠方联合脐灸能有效改善激素依赖UC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促进肠黏膜损伤愈合及激素撤退,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激素依赖 中药疗法 灸法
下载PDF
miRNA调控claudin-2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
13
作者 朱卫 曾婷婷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通过封闭蛋白2(Recombinant,claudin-2)表达变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方法选取BALB/c雌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上调组和下调组,每组15只。对4...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通过封闭蛋白2(Recombinant,claudin-2)表达变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方法选取BALB/c雌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上调组和下调组,每组15只。对4组小鼠溃疡性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分析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评分情况、炎性因子、免疫细胞、巨噬细胞、claudin-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mi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miRNA表达降低、下调组升高(P<0.05);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mi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miRNA第3 d、5 d、7 d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明显降低、下调组升高;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miRNA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T淋巴细胞的糖蛋白(CD4^(+))、白细胞分化抗原(CD8^(+))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CD4^(+)、CD8^(+)水平降低,下调组升高(P<0.05);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CD4^(+)、CD8^(+)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TNF-α、IL-6、IL-8水平降低(P<0.05);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升高,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iNOS水平降低、CD206水平升高,下调组iNOS水平升高、CD206水平降低(P<0.05);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iNOS升高、CD206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claudin-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claudin-2蛋白表达降低、下调组claudin-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上调溃疡性结肠炎小鼠miRNA能够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claudin-2 血清炎性因子 免疫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健脾益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研究
14
作者 常为伟 刘晓博 +2 位作者 潘慧 陈淑君 张双喜 《中医研究》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和炎症性肠病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评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和炎症性肠病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0.5 g/次,3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消溃方(药物组成:山药、淫羊藿、薏苡仁、炒白芍、党参、陈皮、茯苓、白及、地榆炭、五味子、吴茱萸、甘草片)治疗,1剂/d,水煎至400 mL,200 mL/次,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有效5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6例,好转5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1.88%(23/32)。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IL-6和TNF-α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IL-10和IBD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益肾消溃方能较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炎症因子水平和IBDQ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证 健脾益肾消溃方 炎症因子 炎症性肠病问卷
下载PDF
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在克罗恩病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席芬 柳建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克罗恩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87例,均应用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测末段回肠及结直肠的肠壁厚度、肠壁血流分布及肠外并发症情况,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肠壁杨氏模量平均... 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克罗恩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87例,均应用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测末段回肠及结直肠的肠壁厚度、肠壁血流分布及肠外并发症情况,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肠壁杨氏模量平均值;肠镜检查肠壁炎症程度,并进行简化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分期及组织学活检;实验室检查获得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析各超声参数与肠镜检查结果、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结果87例克罗恩病患者中,同时进行超声及肠镜检查的肠段共435个,肠镜检查提示缓解期肠段326个(74.9%),活动期肠段109个(25.1%)。其中末段回肠受累者59.8%(52/87)处于活动期。超声提示187个肠段有不同程度肠壁增厚,以末段回肠肠壁增厚最多见(40.2%),且64.4%末段回肠肠壁血流增多,多为LimbergⅡ级(47.1%);肠外并发症以淋巴结可见或增大为主(48.3%)。共96个肠段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肠壁杨氏模量平均值为0.8~77.1 kPa。相关性分析显示,肠壁厚度、Limberg血流分级均与SES-CD分期呈高度正相关(r=0.796、0.742,均P<0.001);末段回肠肠壁厚度、Limberg血流分级分别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呈中度正相关、弱正相关(r=0.496、0.399,均P<0.05);各肠段肠壁杨氏模量平均值与SES-CD评分无相关性。结论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病变及肠外并发症,可以较准确地评估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经腹部 经会阴 克罗恩病 肠壁弹性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风险诺谟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6
作者 赵洋洋 李紫琼 +2 位作者 马欣 木克热木·依明尼亚孜 高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构建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风险的诺莫图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诊断胃息肉并完善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79例为建模组;依据结肠镜检查结... 目的构建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风险的诺莫图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诊断胃息肉并完善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79例为建模组;依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有结直肠息肉组与无结直肠息肉组。另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断胃息肉并完善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41例作为验证组。分析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建立诺谟图预测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风险的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数据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图评估使用模型的获益情况。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中有268例发现结直肠息肉。有结直肠息肉组和无结直肠息肉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OR=3.317)、H.pylori感染(OR=3.01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3.697)、高甘油三酯血症(OR=4.248)、年龄(OR=1.065)是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诺谟图预测模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2,验证组AUC为0.737,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正曲线提示实际发生率和预测发生率拟合度好。决策曲线图显示模型获益阈值广泛,具有实用价值。结论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H.pylori感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为医务人员判断胃息肉合并结直肠息肉的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结直肠息肉 诺谟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发病机制及微小RNA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凯惠 马瑞军(综述) 汪嵘(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8-121,125,共5页
锯齿状息肉(SP)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通过独特的锯齿状癌变途径,导致了15%~30%结直肠癌的发生。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发现,miRNA在锯齿状息肉(尤其是无蒂锯齿状病变)中存在异常表达... 锯齿状息肉(SP)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通过独特的锯齿状癌变途径,导致了15%~30%结直肠癌的发生。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研究发现,miRNA在锯齿状息肉(尤其是无蒂锯齿状病变)中存在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进展。文章对锯齿状息肉的发病机制及miRNA在不同类型锯齿状息肉中的表达差异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锯齿状息肉 临床特征 发病机制 微小RNA
下载PDF
芩白清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疗效观察
18
作者 于鲲 吴秀霞 +1 位作者 赵长普 李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观察芩白清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疗效。方法:83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加用芩白清利方。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总积... 目的:观察芩白清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疗效。方法:83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加用芩白清利方。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NF-α水平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两组均升高且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PS、D-乳酸、DAO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芩白清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芩白清利方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基于IL-6/STAT3信号通路探讨miR-34a-5p过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小檗碱的干预作用
19
作者 陈琴 张志云 +4 位作者 石西南 万春平 朱云婴 娄龙 徐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微小RNA-34a-5p(miR-34a-5p)过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及小檗碱(BBR)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 目的基于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微小RNA-34a-5p(miR-34a-5p)过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及小檗碱(BBR)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结肠癌HT-29细胞。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HT-2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 mimics组、miR-34a-5p mimics组,NC mimics组和miR-34a-5p mimics组分别转染NC mimics、miR-34a-5p mimics,空白对照组不予转染。转染6 h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采用RT-qPCR法验证转染效率。收集三组转染后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分离三组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含量;收集三组转染后细胞,分别采用RT-q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6、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取HT-29细胞,加入LPS刺激48 h,建立UC细胞模型。取UC细胞,分别加入0、2.5、5、10、20、40、80、160、320μg/mL BBR干预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随机将UC细胞分为模型组和BBR组,BBR组予BBR干预24 h,模型组不予BBR干预。分离两组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1β、TNF-α含量;取两组干预24 h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miR-34a-5p以及IL-6、STAT3mRNA表达。结果miR-34a-5p mimics组miR-34a-5p相对表达量高于NC mimics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5p mimics组细胞活力低于NC mimics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5p mimics组培养上清液IL-6、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NC mimics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iR-34a-5p mimics组IL-6、STAT3 mRNA以及IL-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NC mimics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NC mimics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80、160、320μg/mL BBR干预24 h UC细胞活力均高于0、2.5、5、10、20μg/mL BBR干预24 h UC细胞(P均<0.05),故选择20μg/mL BBR进行后续实验。BBR组培养上清液IL-6、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BBR组miR-34a-5p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IL-6、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miR-34a-5p过表达能够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减轻UC炎症反应;BBR则能通过上调miR-34a-5p表达和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减轻UC炎症反应,阻延UC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小檗碱 微小RNA-34a-5p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下载PDF
窄带成像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形态特征差异及对息肉性质的鉴别价值
20
作者 蔡萍 宋治 +3 位作者 杨茜 刘亚芳 王莹 申龙飞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目的:窄带成像内镜(NBI)下的结直肠息肉形态特征差异及其对息肉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结直肠内镜检查且确诊为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126例(768颗息肉)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检出息肉... 目的:窄带成像内镜(NBI)下的结直肠息肉形态特征差异及其对息肉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结直肠内镜检查且确诊为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126例(768颗息肉)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检出息肉的大小、形态、表面黏膜情况,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息肉分为非瘤性息肉和癌前病变息肉,并计算NICE分型判别息肉性质的价值,并绘制ROC曲线。结果:高级别上皮瘤变息肉中直径≥1.0cm的息肉占比显著高于管状腺瘤、炎性息肉、炎性息肉(P值均<0.003),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直径≥1.0cm的息肉占比显著大于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P值均<0.003);管状绒毛状腺瘤中直径≥1.0cm的息肉占比显著大于炎性息肉(P<0.003);高级别上皮瘤变息肉的山田分型与绒毛状腺瘤、增生性息肉的山田分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3);绒毛状腺瘤中分叶状息肉占比显著高于管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炎性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增生性息肉(P值均<0.003);管状腺瘤、炎性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增生性息肉黏膜表面光滑的占比率显著高于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P值均<0.003);NICE分型标准判断结直肠息肉瘤性或非瘤性息肉的灵敏度为88.62%、特异度为90.94%、漏诊率为11.38%、误诊率为9.06%。结论:在NBI下,不同病理学类型的结直肠息肉形态特征、大小、表面黏膜特征相比较有显著差异,且NBI检查对于鉴别诊断结直肠息肉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内镜 结直肠息肉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