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作者 娄莹莹 徐伟超 +5 位作者 李佃贵 霍永利 孙润雪 李燕 王思月 杨倩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6,56,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化浊解毒消痈方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然后采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作用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化浊解毒消痈方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然后采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作用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的核心靶点,再利用Cytoscape的C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共有81个活性成分和20个关键蛋白靶点,包括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酶1(PTGS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B细胞淋巴瘤2(BCL2)、细胞促凋亡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等;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主要涉及膜微结构域、膜区、囊泡腔、核染色质等,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凋亡信号通路的调节、氧化应激、细胞对抗生素的反应等,分子功能涉及细胞因子活性、核受体活性、受体配体活性、蛋白激酶调节剂活性、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等;主要富集于IL-17、PI3K-Akt、TNF信号通路等,主要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免疫反应、细胞凋亡、抗病毒感染、抗癌等发挥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模型组中小鼠血清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升高,结肠组织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经过化浊解毒消痈方干预后,小鼠血清IL-6、TNF-α以及结肠组织Bcl-2、Caspase-3蛋白均表达下降。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的潜在作用机制,揭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作用过程,初步推测并验证了化浊解毒消痈方治疗UC的主要靶蛋白与通路,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化浊解毒消痈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1例
2
作者 刘鑫 石雪迎 李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2-365,共4页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因结肠血供减少而引起黏膜损伤、细胞缺血坏死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会引发内皮功能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使发生缺血性结肠炎的风险增加。以往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因结肠血供减少而引起黏膜损伤、细胞缺血坏死的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会引发内皮功能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使发生缺血性结肠炎的风险增加。以往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重症患者[1-3]。本文报道了1例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缺血性结肠炎,与传统缺血性结肠炎主要累及左半结肠不同,其结肠受累部位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缺血性结肠炎 高凝状态
下载PDF
6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卢璐 冯煜 阎良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收集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例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ICI相关性结肠炎的病程特点、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 目的收集并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6例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ICI相关性结肠炎的病程特点、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患者预后转归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ICI相关性结肠炎诊断年龄为48~70岁。6例患者在接受2~6次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疗程后,出现ICI相关性结肠炎,中位疗程为4.1个;首次抗PD-1/PD-L1治疗后,ICI相关性结肠炎起病时间为14~84 d,中位时间为53 d。6例患者中,4例为2级ICI相关性结肠炎,且病变在左半结肠,3级、4级各1例,病变范围均为全结肠。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而连续性的黏膜糜烂、充血和水肿,2例3~4级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镜下可见多发不规则溃疡。黏膜活检病理均表现为黏膜活动性炎症伴隐窝炎、隐窝脓肿。6例患者完成结肠镜后,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例3~4级ICI相关性结肠炎患者静脉使用甲基泼尼松龙3 d临床应答不佳,升级为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6例患者均未重启ICI治疗。结论ICI相关性结肠炎有其相应的ICI治疗史以及临床、内镜、组织学特征,应根据患者症状予以分级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应答不佳时,应尽早开启生物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结肠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CSP与EMR治疗结直肠小息肉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4
作者 孙仁虎 吴大鹏 +1 位作者 王心平 姜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对比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9例与CSP... 目的 对比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9例与CSP组41(CS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息肉切除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CSP组手术时间、息肉切除时间均明显短于EMR组(P<0.05);两组在息肉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回盲部插管、息肉回收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LR、白细胞、CRP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NLR、白细胞、CRP水平均出现明显上升(P<0.05),而CSP组术后NLR、白细胞、CRP水平均明显低于EMR组(P<0.05);EMR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CSP组为2.43%,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SP与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均可有效完整切除息肉,临床疗效相当,但CSP对患者创伤更小,无需黏膜下注射,手术效率高,术后出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器冷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小息肉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穴位按摩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干预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欧雪群 罗力静 +4 位作者 杨锐 韦巍巍 黄浦 潘冰雪 韦月辽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常规肠道准备干预,研究组1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比较2组检...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予常规肠道准备干预,研究组1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比较2组检查时肠道清洁度情况,比较2组干预后即刻、肠道准备时及结肠镜检查时舒适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比较2组检查后应激反应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时肠道清洁优良率95.33%(143/150),对照组肠道清洁优良率77.33%(116/150),研究组的肠道清洁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即刻、肠道准备时及结肠镜检查时舒适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心理状态SAS评分及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后应激反应指标SBP、DB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对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者的肠道准备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肠道准备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按摩疗法 清利肠道
下载PDF
miRNA调控claudin-2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
6
作者 朱卫 曾婷婷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通过封闭蛋白2(Recombinant,claudin-2)表达变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方法选取BALB/c雌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上调组和下调组,每组15只。对4...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通过封闭蛋白2(Recombinant,claudin-2)表达变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方法选取BALB/c雌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上调组和下调组,每组15只。对4组小鼠溃疡性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分析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评分情况、炎性因子、免疫细胞、巨噬细胞、claudin-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mi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miRNA表达降低、下调组升高(P<0.05);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mi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miRNA第3 d、5 d、7 d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明显降低、下调组升高;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miRNA表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T淋巴细胞的糖蛋白(CD4^(+))、白细胞分化抗原(CD8^(+))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CD4^(+)、CD8^(+)水平降低,下调组升高(P<0.05);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CD4^(+)、CD8^(+)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TNF-α、IL-6、IL-8水平降低(P<0.05);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升高,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iNOS水平降低、CD206水平升高,下调组iNOS水平升高、CD206水平降低(P<0.05);与上调组比较,下调组iNOS升高、CD206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claudin-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调组claudin-2蛋白表达降低、下调组claudin-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上调溃疡性结肠炎小鼠miRNA能够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claudin-2 血清炎性因子 免疫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健脾益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研究
7
作者 常为伟 刘晓博 +2 位作者 潘慧 陈淑君 张双喜 《中医研究》 2024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和炎症性肠病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评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和炎症性肠病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0.5 g/次,3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消溃方(药物组成:山药、淫羊藿、薏苡仁、炒白芍、党参、陈皮、茯苓、白及、地榆炭、五味子、吴茱萸、甘草片)治疗,1剂/d,水煎至400 mL,200 mL/次,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有效5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6例,好转5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1.88%(23/32)。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IL-6和TNF-α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IL-10和IBD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益肾消溃方能较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炎症因子水平和IBDQ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肾阳虚证 健脾益肾消溃方 炎症因子 炎症性肠病问卷
下载PDF
芩白清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疗效观察
8
作者 于鲲 吴秀霞 +1 位作者 赵长普 李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观察芩白清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疗效。方法:83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加用芩白清利方。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总积... 目的:观察芩白清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疗效。方法:83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加用芩白清利方。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NF-α水平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两组均升高且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PS、D-乳酸、DAO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芩白清利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芩白清利方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青柏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研究
9
作者 周晓丽 高宗跃 +1 位作者 刘一帆 吴婧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研究青柏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疾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研究青柏溃结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疾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青柏溃结汤灌肠治疗。14 d为1个疗程,2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间点(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ANCA)、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Th17细胞比例、血清IL-6、CRP、I-FABP、p-ANCA水平均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加,且试验组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均减少,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2组Treg细胞比例、血清CD3^(+)、CD4^(+)与治疗前相比,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柏溃结汤灌肠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可辅助减轻机体炎性损伤、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青柏溃结汤 灌肠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炎性损伤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征及临床诊治分析
10
作者 曾志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9-0092,共4页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征,探讨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内镜特征和表现,并实施相应诊治。结果 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患者特征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质脆易出血、血管网模糊等,...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特征,探讨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内镜特征和表现,并实施相应诊治。结果 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患者特征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质脆易出血、血管网模糊等,且不同临床类型患者在内镜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显著特征,且不同类型患者特征表现出差异,可以当作是疾病诊断的一个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特征 临床诊治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刘扬 路明 +1 位作者 洪文 黄克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含2%DSS的蒸馏水建立UC模型。姜黄素组小鼠灌胃给予60 mg·kg^(-1)姜黄素溶液0.4 mL,每日1次,连续10 d;粪菌移植组小鼠灌肠粪菌液0.2 mL,每日1次,持续10 d;联合组小鼠给予0.2 mL粪菌液灌肠后,给予60 mg·kg^(-1)姜黄素溶液0.4 mL灌胃。实验结束后,计算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DMI),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和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且连续,腺体排列规则,无炎性细胞浸润和溃疡;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脱失,腺体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黏膜和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弥漫分布小溃疡;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相对完整,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黏膜和黏膜下层充血水肿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和CDMI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IL-4和IL-10水平降低(P<0.05),occludin和Z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粪菌移植组和联合组小鼠DAI和CDMI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occludin和Z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姜黄素组和粪菌移植组比较,联合组小鼠DAI和CDMI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occludin和Z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联合粪菌移植可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因子分泌,促进肠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姜黄素 粪菌移植 葡聚糖硫酸钠
下载PDF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12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姜黄素对TNBS 诱导的大鼠结肠炎IL-36α和IL-36γ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梁昌显 吕晓丹 +3 位作者 范俊华 李世权 詹灵凌 吕小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IL-36α和IL-36γ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22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选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模型组...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IL-36α和IL-36γ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22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选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模型组、姜黄素组、柳氮磺吡啶组大鼠分别以TNBS乙醇溶液灌肠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正常对照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肠。姜黄素组、柳氮磺吡啶组自造模第2天起分别予姜黄素及柳氮磺吡啶溶液100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给药7 d后处死,采集血清及结肠黏膜,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36α、IL-36γ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肠黏膜组织IL-36α和IL-36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AI、CMDI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IL-36α、IL-36γ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和柳氮磺吡啶组DAI、CMDI评分及血清IL-36α、IL-36γ水平均降低,且姜黄素组低于柳氮磺吡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1、3.842、24.503、36.435,P均<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IL-36α、IL-36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和柳氮磺吡啶组结肠黏膜IL-36α、IL-36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姜黄素组低于柳氮磺吡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1、3.524,P均<0.001)。结论姜黄素能够明显抑制实验性大鼠结肠炎血清及结肠黏膜IL-36α、IL-36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姜黄素 白介素-36α 白介素-36γ 大鼠
下载PDF
基于“土虚木郁”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同发病机制及证治
14
作者 李璇 李中玉 +3 位作者 马金鑫 陈婷 王凤云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木郁”是此二者疾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时从肝脾论治往往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多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土虚木郁”与脑肠互动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等IBS-D和UC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念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土虚木郁”为切入点,探讨IBS-D和UC共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土虚木郁 病因病机 健脾疏肝
原文传递
木犀草素减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损伤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王玮 杨淑媚 +2 位作者 罗丹 李启祥 尹合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 探究木犀草素(Lut)通过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Control组、DSS组、DSS+Lut组及DSS+JAK2抑制剂(AG490... 目的 探究木犀草素(Lut)通过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分为Control组、DSS组、DSS+Lut组及DSS+JAK2抑制剂(AG490)组。观察比较各组体质量、结肠组织长度、疾病活动指数、隐窝深度及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精氨酸酶(Arg)-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p)-JAK2、p-STAT3B、B淋巴细胞瘤(Bcl)-2、Bcl-2相关X基因(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DSS处理后,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组织长度缩短,疾病活动指数、隐窝深度和病理学评分升高;结肠组织中iNOS和Arg-1水平增加,IL-6、IL-1β和TNF-α水平增加,IL-10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和Bax、Caspase-3水平升高,Bcl-2水平降低;p-JAK2和p-STAT3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Lut干预后可明显改善DSS对UC小鼠的影响(P<0.05);而JAK2通路抑制剂AG490则表现出与Lut相似的效果(P>0.05)。结论 Lut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调控巨噬细胞M2极化减轻DSS诱导的U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通路 巨噬细胞极化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性结肠炎(UC)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Chemerin与Th9/Treg细胞失衡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马欣 李紫琼 +4 位作者 王志远 王曼 赵洋洋 木克热木•依明尼亚孜 高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Th9/Treg细胞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确诊为UC的患者85例(UC组)和健康体检者80名(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h9/Treg的比例;采...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Th9/Treg细胞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确诊为UC的患者85例(UC组)和健康体检者80名(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h9/Treg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9、CRP、IL-10、IL-17的含量。统计学分析Chemerin表达与Mayo评分的相关性;与Th9、Treg、Th9/Treg以及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C组Chemerin水平和Mayo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UC患者重度组Chemerin水平和Mayo评分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Chemerin表达与Mayo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UC患者血清中Th9/CD4+的比例显著升高,Treg/CD4+比例显著降低,Th9/Treg比例显著升高(P<0.05);UC组Treg比例以及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h9比例、Th9/Treg以及IL-9、CRP、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患者重度组的Treg比例、IL-10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UC患者重度组的Th9比例、Th9/Treg、IL-9、CRP、IL-17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UC组患者血清Chemerin表达与Th9比例、Th9/Treg、CRP、IL-17、IL-9水平呈正相关,与Treg比例、IL-10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UC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Th9/Treg细胞失衡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趋化素 辅助性T淋巴细胞9 调节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关键基因机制分析及中药筛选
17
作者 赵继亭 黄迪 +4 位作者 国嵩 闫华 栾庆鑫 邓华亮 孙轸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481-494,共14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关键免疫靶基因,分析相关机制,筛选有效治疗中药,为UC基础研究及中医药精准辨证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GEO数据集、ImmPort数据库、SRTING数据库、cytoHubba插件等...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关键免疫靶基因,分析相关机制,筛选有效治疗中药,为UC基础研究及中医药精准辨证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GEO数据集、ImmPort数据库、SRTING数据库、cytoHubba插件等筛选UC关键免疫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应用cor函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CIBERSORT算法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应用Enrichr数据库进行KEGG、GO富集分析,通过miRWalk、RNA22、RNAInter、TargetScan数据库检索筛选miRNA,并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筛选潜在治疗中药。结果筛选出15个靶基因呈表达上调,均为UC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浸润分析显示,CD4^(+)记忆性T细胞、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组间差异表达,且靶基因与免疫细胞相关性密切。KEGG分析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是重要通路,GO分析生物过程主要在中性粒细胞、粒细胞趋化作用等方面,细胞成分主要在三级颗粒管、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等方面,分子功能主要在趋化因子活性、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方面。筛选出的9个miRNA与靶基因具有潜在调控关系,筛选出的黄芩、人参、郁金等中药具有多靶点治疗UC的潜能。结论UC免疫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对UC免疫关键基因分析,有利于探究UC发病机制,发掘潜在作用靶点及临床价值,为基础研究及有效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相关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免疫浸润 信号通路 MIRNA 中药
下载PDF
七味白术理肠方联合脐灸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撤退的影响
18
作者 张艳霞 张娜 +2 位作者 闫娜娜 王晓燕 赵振兴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理肠方联合脐灸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撤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激素依赖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45例予七味白术理肠方口服联合脐灸治疗。治...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理肠方联合脐灸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激素撤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激素依赖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45例予七味白术理肠方口服联合脐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Baron内镜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统计2组疗效及激素撤退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28/4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8^(+)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激素撤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理肠方联合脐灸能有效改善激素依赖UC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促进肠黏膜损伤愈合及激素撤退,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激素依赖 中药疗法 灸法
下载PDF
董明国基于“食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19
作者 彭文婉 王宇新 +2 位作者 周正 黄海阳 董明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难治疾病。董明国教授研究广东省名老中医何炎燊学术思想20余年,基于何炎燊的遣方用药规律,提出溃疡性结肠炎食毒致病论。董教授认为食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病因,贯穿疾病的始终。他总结了消食解毒,理脾消痈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难治疾病。董明国教授研究广东省名老中医何炎燊学术思想20余年,基于何炎燊的遣方用药规律,提出溃疡性结肠炎食毒致病论。董教授认为食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病因,贯穿疾病的始终。他总结了消食解毒,理脾消痈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则,并基于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机认识及治法,创建了消食解毒理脾方,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食毒理论 病因治疗 消食解毒理脾方 董明国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东青 范东英 蒋小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中西医诊疗各有所长,探索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有着积极意义。本研究总结中西医诊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况... 溃疡性结肠炎是由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中西医诊疗各有所长,探索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有着积极意义。本研究总结中西医诊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况及临床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提升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 护理 饮食护理 情志护理 腹泻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