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1
作者 高冉冉 曹阳 +4 位作者 郑嵘炅 张紫怡 杨丽 唐努尔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 目的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预后模型
下载PDF
肝缺血再灌注对幼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贾莉莉 喻文立 +1 位作者 张涛 吕丹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HIR)对幼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C57BL/6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右旋糖苷10组和右旋糖苷40组,每组8只。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均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共干...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HIR)对幼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清洁级C57BL/6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右旋糖苷10组和右旋糖苷40组,每组8只。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均采用夹闭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共干的方法建立HIR模型,于再灌注60 min后经下腔静脉注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40 kD的右旋糖苷,假手术组组仅行开关腹、游离血管等操作。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脑组织BBB通透性(以右旋糖苷通过率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BBB紧密连接蛋白相关指标闭合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紧密连接蛋白1(ZO-1)相对表达量,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幼鼠脑组织右旋糖苷通过率、细胞凋亡率均升高,且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通过率更高(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幼鼠脑组织Claudin、Occludin、β-Catenin、Z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右旋糖苷10组、右旋糖苷40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IR会导致幼鼠BBB通透性增加、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幼鼠
下载PDF
人工肝多模式联合序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
3
作者 胡震霆 邱荣仙 +1 位作者 黄晓刚 郑烽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18-522,共5页
目的 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患者采用人工肝多模式联合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诊治的1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序贯联合组(47例)和常规组(65例)两组。常规... 目的 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患者采用人工肝多模式联合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院诊治的1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序贯联合组(47例)和常规组(65例)两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模式治疗,行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根据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情况,选择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或血浆透析滤过。序贯联合组患者第1天予以血浆置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第2天予以血浆置换、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第3天予以血浆透析滤过;3 d后观察患者肝功能与凝血情况,以上述模式再进行3次人工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序贯联合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与肌酐水平为(6.2±2.0)×10^(9)/L、(61.1±14.7)μmol/L,均低于常规组[(7.9±2.4)×10^(9)/L、(74.6±21.3)μmol/L](P<0.05)。序贯联合组患者治疗好转率、治疗有效率及12周存活率分别为61.7%、66.0%、59.6%,均高于常规组的30.8%、13.8%、27.7%(P<0.05)。序贯联合组患者治疗后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为(91.3±8.1)ng/L、(30.6±7.4)ng/L、(78.4±7.2)ng/L,均低于常规组[(96.2±11.3)ng/L、(35.1±7.7)ng/L、(82.4±7.7)ng/L](P<0.05)。序贯联合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低于常规组的26.2%(P<0.05)。结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患者采取人工肝多模式联合序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清除细胞因子,促使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慢加急性 人工肝 多模式序贯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DC-1、ZEB1表达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胡瑞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HBV-ACLF患者和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 目的分析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E盒结合锌指蛋白1(ZEB1)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30例HBV-ACLF患者和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纳入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DC-1、ZEB1水平。对HBV-ACLF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分为生存组(76例)和死亡组(54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SDC-1、ZEB1水平;分析血清SDC-1、ZEB1、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HBV-ACLF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HB组、HBV-ACLF组患者血清SDC-1、ZE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BV-ACLF组高于CHB组(P<0.05)。死亡组HBV-ACLF患者白蛋白低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水平及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SDC-1、ZEB1、MELD评分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预测。MELD评分、SDC-1、ZEB1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SDC-1、ZEB1水平均与近期预后相关,且血清SDC-1、ZEB1与MELD评分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蛋白聚糖-1 乙型肝炎病毒 E盒结合锌指蛋白1 慢加急性肝衰竭 近期预后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调节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嵘炅 邓泽润 +1 位作者 韩丹 孙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释放大量外泌体,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miR-21-5p NC或miR-21-5p inhibitor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命名为(BMSCs+miR-21-5p NC)-Exos,(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将外泌体与BRL大鼠肝细胞共培养,观察抑制miR-21-5p表达后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外泌体中miR-21-5p和PIK3R1之间的靶向关系;TUNEL检测外泌体中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BRL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证实,PI3KR1野生型载体与miR-21-5p mimics共转染293T细胞时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PI3KR1突变型载体共转染组,表明miR-21-5p可靶向结合PIK3R1;②TUNEL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BMSCs+miR-21-5p NC)-Exos组,(BMSCs+miR-21-5p inhibitor)-Exos处理后BRL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BMSCs+miR-21-5p NC)-Exos组相比,加入AKT抑制剂LY294002之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③结果提示:外泌体可能通过miR-21-5p直接靶向PIK3R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BRL大鼠肝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21-5p 肝细胞 凋亡 PIK3R1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6
作者 杨晶 陈美玲 +3 位作者 张丽秀 颜鲁伟 白正强 贺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下载PDF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结果
7
作者 邹波 朱龙川 +2 位作者 甘达凯 张鑫垚 姚雪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2,359,共6页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细胞因子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使用信封法将100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护肝、退黄、降酶、抗病毒、预防出血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LPE+DP⁃MAS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90 d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E+DPMAS联合治疗ACLF患者,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肝衰竭营养与肝再生
8
作者 孔明 陈煜 段钟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有较强的再生潜能。肝衰竭为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的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病死率高,肝再生是肝衰竭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显示肝再生是由多因素精确控制的复杂过程,更为具体深入的机...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代谢器官,有较强的再生潜能。肝衰竭为多种原因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的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病死率高,肝再生是肝衰竭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显示肝再生是由多因素精确控制的复杂过程,更为具体深入的机制研究、可用于临床监测的肝再生指标及治疗靶点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肝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包括多种营养素的摄入及利用障碍。营养不良对肝再生等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应在肝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充分重视。本文就肝衰竭中的营养与肝再生研究进展做一述评,以期提升临床医护和研究人员的认识和系统理解,为该领域的机制研究、临床诊疗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并进一步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促进肝再生,提高肝衰竭患者存活率,尤其是非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营养 营养不良 营养治疗 肝再生
下载PDF
血乳酸水平在肝功能衰竭患者疗效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宋倩(综述) 廖盛涛 +2 位作者 吕琳 李传飞 梅浙川(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204-1208,1213,共6页
健康的肝脏是乳酸的主要代谢器官,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乳酸水平升高。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血乳酸水平或乳酸清除率在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构建出包括肝损伤和衰竭评估、AARC评分等含有乳酸指标的新预后模型。乳酸还能提高... 健康的肝脏是乳酸的主要代谢器官,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乳酸水平升高。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血乳酸水平或乳酸清除率在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构建出包括肝损伤和衰竭评估、AARC评分等含有乳酸指标的新预后模型。乳酸还能提高已有预后模型的效果。此外,乳酸与肝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症存在相关性,同时期望通过提高乳酸清除率为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目标,总体上降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现就血乳酸水平在肝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疗效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乳酸水平 预后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肌少症与新型慢加急性肝衰竭5种临床分型的关系
10
作者 张思琪 陈慧娜 +4 位作者 耿楠 张家腾 陈煜 孔明 段钟平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究肌少症与新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5种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391例ACLF患者信息以及入院时营养相关指标,按照新型临床分型将患者... 目的探究肌少症与新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5种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391例ACLF患者信息以及入院时营养相关指标,按照新型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快速进展型(A型,119例)、快速恢复型(B型,156例)、缓慢进展型(C型,51例)、缓慢恢复型(D型,38例)、缓慢持续型(E型,27例),借助CT成像测量营养指标,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肌少症等营养指标的检出率,探究肌少症与新型ACLF 5种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A型(35例,29%)和C型(18例,35%)肌少症检出率高于B型(20例,13%)、D型(3例,8%)和E型(27例,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36例,30.3%)肌脂肪变性患者检出率高于B型(29例,18.6%),C型(11例,21.6%)肌脂肪变性患者检出率高于D型(5例,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A型(16例,13.4%)和C型(7例,13.7%)肌少性肥胖检出率高于B型(11例,7.0%)和D型(1例,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肌少症等营养指标与新型慢加急性肝衰竭5种临床分型密切相关。基线肌肉减少的ACLF患者中短期(4~12周)预后差,4周内快速进展(A型)或12周时仍缓慢进展(C型)的概率高。因此,应在ACLF诊断同时尽早评估肌少症等营养指标,以期通过有效的营养干预提高ACLF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慢加急性肝衰竭 营养不良 临床分型
下载PDF
AGK2 pre-treatment protects against thioacetamide-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 via regulating the MFN2-PERK axis and ferr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 被引量:1
11
作者 Qing-Qi Zhang Qian Chen +4 位作者 Pan Cao Chun-Xia Shi Lu-Yi Zhang Lu-Wen Wang Zuo-Jiong Go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Background:Acute liver failure(ALF)is an unpredictable and life-threatening critical illness.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ALF is massive necrosis of hepatocytes and lots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 which ... Background:Acute liver failure(ALF)is an unpredictable and life-threatening critical illness.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ALF is massive necrosis of hepatocytes and lots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 which may lead to multiple organ failure.Methods: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normal,thioacetamide(TAA,ALF model)and TAA+AGK2.Cultured L02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normal,TAA,TAA+mitofusin 2(MFN2)-siRNA,TAA+AGK2,and TAA+AGK2+MFN2-siRNA groups.The liver histology was evaluat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IRE1),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6β(ATF6β),protein kinase R(PK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and phosphorylated-PERK(p-PERK).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MFN2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were measured with Western blotting,and cell viability and liver chemistry were also measured.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MAMs)were measured by immunofluorescence.Results:The liver tissue in the ALF group had massive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nd hepatocytes necrosis,which were reduced by AGK2 pre-treatment.In comparison to the normal group,apoptosis rate and levels of IRE1,ATF6β,p-PERK,CHOP,ROS and Fe2+in the TAA-induced ALF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hich were decreased by AGK2 pre-treatment.The levels of MFN2 and GPX4 were decreased in TAA-induced mic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which were enhanced by AGK2 pretreatment.Compared with the TAA-induced L02 cell,apoptosis rate and levels of IRE1,ATF6β,p-PERK,CHOP,ROS and Fe2+were further increased and levels of MFN2 and GPX4 were decreased in the MFN2-siRNA group.AGK2 pre-treatment decreased the apoptosis rate and levels of IRE1,ATF6β,p-PERK,CHOP,ROS and Fe2+and enhanc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MFN2 and GPX4 in MFN2-siRNA treated L02 cell.Immunofluorescence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level of MAMs was promoted in the AGK2 pre-treatment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TAA-induced group in both mice and L02 cells.Conclusions:The data suggested that AGK2 pre-treatment had hepatoprotective role in TAA-induced ALF via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MFN2 and then inhibiting PERK and ferroptosis pathway in A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2 inhibitor AGK2 Acute liver failure MFN2 Ferroptosis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组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陈海燕 戴霞 +1 位作者 张迷磊 莫彬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3,共10页
目的: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是否通过改善肠道有益菌群的多样性、丰度、结构及其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Z组)糖尿病模型+有... 目的: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是否通过改善肠道有益菌群的多样性、丰度、结构及其对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Z组)糖尿病模型+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联合运动)(L组)、糖尿病模型+粪便移植组(SY组)、糖尿病模型组(TJ组),每组10只。L组进行8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于周一、周三和周五进行有氧运动,周二、周四和周六进行抗阻运动,6 d/周。SY组和TJ组分别采用L组运动8周后的小鼠粪便和DZ组小鼠粪便制成悬浊液予灌肠,2次/d,共14 d。灌肠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骨髓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EPCs表型CD34和CD31,16SrRNA检测各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结果: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在纲水平上,与TJ组比较,SY组小鼠肠道Clostridia(54.60%vs.32.21%)和Bacteroidia(47.63%vs.36.39%)的丰度上升,Gammaproteobacteria(0.30%vs.12.57%)丰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28、P=0.002)与DZ组比较,SY组小鼠的肠道Bacteroidia(47.63%vs.38.5%)丰度上升,Bacilli(2.56%vs.12.36%)丰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39)。在科水平上,与DZ组比较,SY组小鼠肠道产丁酸盐细菌Lachnospiraceae(43.86%vs.26.44%)和Oscillospiraceae(7.8%vs.2.15%)的丰度显著升高(P=0.004、P=0.001)与TJ组比较,SY组小鼠肠道Lachnospiraceae(43.86%vs.32.89%)、Lactobacillaceae(9.89%vs.3.8%)和Oscillospiraceae(7.8%vs.2.21%)菌群丰度显著升高(P=0.045、P=0.006、P=0.001)。SY组小鼠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血管生成能力明显高于DZ组和TJ组(P=0.002、P=0.000、P=0.000、P=0.000、P=0.016、P=0.049、P=0.019、P=0.026)。DZ组SY组和TJ组3组小鼠血清GLP-1(pmmol/L)含量(1.90±0.22,2.82±0.40和2.24±0.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82,P=0.000)。与DZ组比较,SY组小鼠血清GLP-1水平明显升高(P=0.000)与TJ组相比,SY组小鼠血清GLP-1水平显著升高(P=0.000)肠道菌群数量与内皮组细胞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lostridia(r=0.696,P=0.041)、Oscillospiraceae(r=0.697,P=0.037)Muribaculaceae与内皮组细胞迁移能力(r=0.753,P=0.019)和血管生成(r=0.810,P=0.008)呈正相关。结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可能通过提高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有益菌的丰度、多样性及结构及提高GLP-1表达,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骨髓EPCs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内皮组细胞 肠道菌群 粪便移植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陈玉珠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自护能力评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以上指标均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肝功能水平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针对性护理 肝功能衰竭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影响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及其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对预后影响
14
作者 王雅豪 史东阳 +2 位作者 肖玲燕 郑以山 杨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8-1424,共7页
为探究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年龄与相关因素交互作用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回顾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时人口学特征、并发症、住院期间实... 为探究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年龄与相关因素交互作用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回顾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时人口学特征、并发症、住院期间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顾分析研究影响肝衰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效能,采用R语言分析年龄与独立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预后影响。结果表明:共纳入371例患者,治疗2周预后良好组257(69.27%),预后不良组114(30.73%),单因素筛选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并发症数量、肝性脑病、胆汁酸最低值、胆汁酸变化率、直接胆红素最低和最高值、直接胆红素变化率、肌酐、尿素氮(P<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并发症数量[1.287(95%CI:1.049~1.58),P=0.016]、胆汁酸最低值[1.007(95%CI:1~1.013),P=0.007]及直接胆红素最小值[1.008(95%CI:1.001~1.014),P=0.015]、肌酐[1.008(95%CI:1.001~1.016),P=0.028]、CRP[1.012(95%CI:1~1.025),P=0.047]以及肝性脑病[4.509(95%CI:2.469~8233),P<0.001]为肝衰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并发症数量临界值2.5个,AUC 0.713(95%CI:0.656~0.771)、胆汁酸最低值临界值57.8μmol/L,AUC 0.607(95%CI:0.546~0.668)、直接胆红素最低值临界值71.05μmol/L,AUC 0.705(95%CI:0.648~0.762)、肌酐临界值77.5μmol/L,AUC 0.585(95%CI:0.522~0.649)、CRP临界值22.99 mg/L,AUC 0.550(95%CI:0.484~0.615),联合预测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 0.809,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3.7%,年龄与胆汁酸最低值、直接胆红素最低值及肝性脑病对预后影响存在协同作用。可见基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数量、胆汁酸最低值、直接胆红素最低值,肌酐及肝性脑病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分类能力,具备高龄和高胆汁酸、高直接胆红素最低值、高肌酐及肝性脑病阳性因素的患者不良预后风险的概率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预后 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肝衰竭诊治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钰锐 张谦 周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肝衰竭是由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肝脏损害,可导致机体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临床常见且病死率极高。外泌体是膜衍生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成分,能够被肝脏大多数... 肝衰竭是由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肝脏损害,可导致机体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临床常见且病死率极高。外泌体是膜衍生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成分,能够被肝脏大多数细胞释放和摄取。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衰竭状态下,外泌体在持续分泌的同时,其内容物可能发生定性或定量的变化,再将生物信息传递给受体细胞后,可促使受体细胞相关通路的改变,从而加速或延缓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细胞通讯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综述总结了外泌体主要生物学特征、外泌体作为肝衰竭诊治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其在肝脏疾病未来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肝衰竭 肝损伤
下载PDF
清热利湿凉血法治疗ABCB11基因变异的亚急性肝衰竭恢复期患者1例
16
作者 曹诗雯 毛亦周 +2 位作者 潘小平 饶芳 焦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5-276,28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2019年4月30日因“全身皮肤瘙痒1月余,皮肤巩膜黄染3周”入院。患者2019年4月7日于外院查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43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92.2μmol/L;肝功能未见异常。入院症见:遍身瘙痒,皮肤黄染、巩膜黄... 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2019年4月30日因“全身皮肤瘙痒1月余,皮肤巩膜黄染3周”入院。患者2019年4月7日于外院查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43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92.2μmol/L;肝功能未见异常。入院症见:遍身瘙痒,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尿黄。查体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脐上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压痛阴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MRCP显示左右肝管稍粗,左右肝管汇合处可疑局限性狭窄或伪影,脾稍增大。上腹部增强MR显示肝右叶小囊肿,脾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肝衰竭 遗传性肝病 ABCB11基因 清热解毒凉血 顾护中州
下载PDF
清热利湿凉血法治疗ABCB11基因变异的亚急性肝衰竭恢复期患者1例
17
作者 曹诗雯 毛亦周 +2 位作者 潘小平 饶芳 焦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2019年4月30日因“全身皮肤瘙痒1月余,皮肤巩膜黄染3周”入院。患者2019年4月7日于外院查:总胆红素(TBil)43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92.2μmol/L。入院时症见:遍身瘙痒,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尿黄。查体示腹平... 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2019年4月30日因“全身皮肤瘙痒1月余,皮肤巩膜黄染3周”入院。患者2019年4月7日于外院查:总胆红素(TBil)43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92.2μmol/L。入院时症见:遍身瘙痒,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尿黄。查体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脐上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压痛阴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MRCP显示左右肝管稍粗,左右肝管汇合处可疑局限性狭窄或伪影,脾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肝衰竭 遗传性肝病 ABCB11基因 清热解毒凉血 顾护中州
下载PDF
肝衰竭的治疗进展
18
作者 王粤(综述) 辛小娟(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3-190,共8页
肝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可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衰竭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最常导致的肝衰竭类型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目前对于肝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 肝衰竭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可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衰竭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最常导致的肝衰竭类型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目前对于肝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为肝移植,但其应用因供肝资源匮乏、价格高昂等因素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人工肝、肝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等新型治疗方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肝衰竭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一般支持治疗、并发症的治疗等也很重要。本文将对肝衰竭的治疗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移植 人工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游离D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19
作者 邹旭晨 石春霞 +2 位作者 张丹眉 郭金 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9-201,206,共4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游离DNA(cf-DNA)水平变化,并分析MIF、cf-DNA在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BV相关ACLF患者60例(肝衰竭组),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临床资...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游离DNA(cf-DNA)水平变化,并分析MIF、cf-DNA在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BV相关ACLF患者60例(肝衰竭组),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试剂盒检测各组患者血清MIF、cf-DNA水平,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MIF、cf-DNA与临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衰竭组患者血清MIF和cf-DNA水平升高(P<0.05)。血清MIF与cf-DNA(r=0.482)、降钙素原(PCT)(r=0.566)、超敏C反应蛋白(r=0.285)呈正相关(P<0.05);cf-DNA与PCT(r=0.526)、超敏C反应蛋白(r=0.336)呈正相关(P<0.05)。结论: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MIF、cf-DNA水平升高,MIF和cf-DNA在肝衰竭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游离DNA 炎症指标
下载PDF
HDAC2抑制剂CAY10683通过自噬对急性肝衰竭小鼠的保护作用
20
作者 张璐懿 石春霞 +1 位作者 张丹眉 龚作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究HDAC2抑制剂CAY10683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AY10683组、自噬抑制剂MRT68921组和CAY10683/MRT68921联合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获... 目的:探究HDAC2抑制剂CAY10683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AY10683组、自噬抑制剂MRT68921组和CAY10683/MRT68921联合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获取小鼠血清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一部分肝组织用于HE染色和电镜下观察,另一部分肝组织用于生化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蛋白UNC-51样激酶1和苹果酸脱氢酶1(MDH1)的相对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组织中葡萄糖、丙酮酸、乳酸和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CAY10683可增加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肝脏内的自噬水平,对小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CAY10683可降低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中肝组织内的葡萄糖、丙酮酸、乳酸和LDH含量,增加肝组织内MDH1含量;MRT68921则相反;CAY10683一定程度上可拮抗MRT68921的作用。结论:HDAC2抑制剂CAY10683在小鼠肝衰竭进程中可能通过提高自噬水平改善肝脏内代谢,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自噬 代谢 HDAC2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