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斛调脂方干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郑蓉 刘志栋 +3 位作者 王淼 张笑 陈俊岚 周时高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47,共5页
背景 全球约有1/4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Met S)。近年来我国Met S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中医药治疗Met S有着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但目前临床上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目的 观察葛斛调脂方... 背景 全球约有1/4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Met S)。近年来我国Met S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中医药治疗Met S有着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但目前临床上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目的 观察葛斛调脂方对Met S患者腰围(WC)、体质量、体脂率(BFP)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2022年11月前瞻性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84例Met S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给定随机种子数,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葛斛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葛斛组应用葛斛调脂方颗粒治疗(葛根6 g,铁皮石斛6 g),患者空腹早晚各1次,1包/次,冲服,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应用安慰剂颗粒干预,患者空腹早晚各1次,1包/次,冲服,连续服用8周。干预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健康宣教(包括膳食方案和运动处方的指导)。干预8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WC、体质量、BMI、BF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结果 最终葛斛组41例、对照组41例完成8周的干预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WC、体质量、BMI、BF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WC、体质量、BMI、BFP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HDL-C、LDL-C、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G、TC、FBG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和随访结束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葛斛调脂方能较好地改善MetS患者的WC、体质量、BMI、BFP、TG、TC及FBG,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葛根 铁皮石斛 中医药学 临床研究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老年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许敏锐 史宏 +8 位作者 潘英姿 强德仁 孔晓玲 石素逸 宗菁 杨佳成 闫于飘 张锡炳 杨国英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65岁老年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22年武进区≥65岁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健康体检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cy与代谢综合... 目的探讨≥65岁老年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22年武进区≥65岁老年健康体检人群,健康体检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cy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378人,平均年龄(72.66±5.62)岁,患代谢综合征44014人(39.17%),Hcy水平为(14.42±8.56)μmol/L,高Hcy者34744人(30.92%)。随着血清Hcy水平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除男性高血糖外)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值均<0.0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Hcy四分位分组Q1组相比,男性Q2、Q3、Q4组患代谢综合征的OR(95%CI)分别为1.06(1.00~1.11)、1.11(1.05~1.16)、1.19(1.13~1.26);女性Q2、Q3、Q4组患代谢综合征的OR(95%CI)分别为1.03(0.98~1.08)、1.13(1.07~1.18)、1.19(1.13~1.25)。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除高血糖和女性TG升高外)患病风险均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值均<0.01)。结论≥65岁老年人Hcy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老年人群应注意控制Hcy水平,预防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同型半胱氨酸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
3
作者 邱敏丽 古洁若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和经济问题。目前预测骨折的方法主要有基于骨密度的测量、骨小梁评分(TBS)和基于骨脆性临床风险因素的风险计算器(FRAX)的应用。尽管采用了这些方法,仍有许多骨折未得到早期预判。因此,目前的研究...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和经济问题。目前预测骨折的方法主要有基于骨密度的测量、骨小梁评分(TBS)和基于骨脆性临床风险因素的风险计算器(FRAX)的应用。尽管采用了这些方法,仍有许多骨折未得到早期预判。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识别新的因素,如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用于风险计算。BTMs测定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疾病进展的监测、骨折风险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BTMs在监测骨转换和骨折风险方面的潜在应用受到影响BTMs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因素的限制,这局限性导致其临床指南的纳入仍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标志物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邓春颖 李其英 +4 位作者 刘文曲 王建霖 丁静雅 万政伟 刘玉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 构建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完成多导睡眠监测的52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通过... 目的 构建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完成多导睡眠监测的52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通过对T2DM患者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确定了OSAHS的风险因素,并据此构建了一个预测模型。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使用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DCA)进行评估。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OR=1.09,95%CI:1.01~1.17)、高血压病史(OR=3.80,95%CI:3.43~4.26)、血清低密度脂蛋白(OR=1.35,95%CI:1.03~1.56)及25(OH)维生素D(OR=0.94,95%CI:0.91~0.96)水平是T2DM合并OSAH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 <0.05)。根据上述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T2DM合并OSAHS发生的AUC分别为0.742和0.78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P> 0.05)。DCA显示预测模型能够获得净收益的风险阈值大于0.9。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并验证了一种性能良好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T2DM患者合并OSAHS的早期识别和筛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危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坦索罗辛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尿酸结石合并痛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LDL、GSH-Px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张怡 高一丹 陈莉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尿酸结石合并痛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尿酸结石合并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尿酸结石合并痛风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尿酸结石合并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布司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尿生化指标水平、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钙、尿草酸、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非布司他可以提高尿酸结石合并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尿生化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坦索罗辛 尿酸结石合并痛风 氧化应激反应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非布司他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万晓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38-40,44,共4页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尿酸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ICAM-1、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脂指标水平,降低血尿酸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阿托伐他汀钙 非布司他 血脂 血管内皮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严重性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王雯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的血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水平,探索其与PMOP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为诊疗提供借鉴。方法纳入某院123例PMOP确诊患者为试验组,以120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 目的检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的血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水平,探索其与PMOP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为诊疗提供借鉴。方法纳入某院123例PMOP确诊患者为试验组,以120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ACAP、骨转换标志物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I)水平以及全髋关节、腰椎1~4节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对椎体骨折进行分级并测量疼痛程度;测试6 min步行试验及重复坐立试验功能状态;评价血清PACAP水平与其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PACAP水平、全髋关节、腰椎1~4节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椎体骨折患者血清PACAP水平低于非骨折患者,且血清PACAP浓度与Genant分级水平呈负相关(r=-0.54);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ACAP水平与左股骨颈、全髋关节、腰椎1~4节骨密度、6 min步行试验、重复坐立试验、血清PINP水平均呈正相关(r=0.33~0.39),与NRS评分、血清CTX-1水平呈负相关(r=-0.34、-0.5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PMOP患者血清PACAP水平显著低于PMNOP患者,且血清PACAP水平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表明PACAP可能在PMOP进展中起到了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 绝经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下载PDF
痛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8
作者 陈锋 李华南 +3 位作者 章晓云 黄慧莲 陈跃平 任国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598,共7页
目的:研究痛风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寻找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及免疫细胞,探究免疫细胞与痛风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痛风的芯片GSE160170,借助R语言筛选差异基因,随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并借助C... 目的:研究痛风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寻找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及免疫细胞,探究免疫细胞与痛风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痛风的芯片GSE160170,借助R语言筛选差异基因,随后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并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基因,再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同时对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IL-6、IL-1β、TNF、CCL3、CXCL8和CXCL1为痛风发病的关键基因,主要通过IL-17、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细胞对脂多糖、细菌来源分子及生物刺激的反应等过程导致疾病发生;免疫浸润结果表明记忆性B细胞、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痛风患者中表达显著;免疫细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活化的肥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未活化的NK细胞与单核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关键基因和差异表达的免疫细胞与痛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痛风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单钠尿酸盐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细胞 细胞浸润
下载PDF
miR17-92簇在痛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冯丹 姜蓉琼 +5 位作者 杨桂钊 张惠 王丹 刘静 余成秀 袁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I0016,I0017,共9页
目的:探讨miR17-92簇各成员在痛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预测其可能靶点及作用通路,评估其在痛风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7例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患者22例... 目的:探讨miR17-92簇各成员在痛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预测其可能靶点及作用通路,评估其在痛风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7例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患者22例,间歇期痛风(IG)患者45例,对照组选取3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HC)。RT-qPCR检测miR17-92簇、IFN-γ、IL-10及JAK-STAT通路部分成员表达,收集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miR17、miR18a、miR19a、miR20a、miR19b在AG、IG、HC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753,P<0.05;H=6.338,P<0.05;H=6.523,P<0.05;H=9.061,P<0.05;H=9.729,P<0.01)。JAK3、STAT2在AG、IG、HC三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349,P<0.01;H=14.801,P<0.01)。IFN-γ在三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734,P<0.05)。AG患者miR18a表达与IBIL、Crea、MO、HGB呈负相关,miR19a表达与TC、UA、HGB呈负相关,miR20a表达与Crea呈负相关,miR19b表达与UA、HGB呈负相关。IG患者miR17表达与IBIL、WBC、LY、MO均呈负相关,miR18a表达与ALP呈正相关,miR19a表达与TC、UA呈负相关,miR20a表达与ADA、UA呈负相关。结论:miR17-92簇可能通过靶向JAK-STAT通路调控痛风发生发展、参与痛风临床生理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miR17-92簇 JAK-STAT通路 JAK3 STAT2 IFN-Γ
下载PDF
岩藻黄质活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10
作者 谢婷 刘婷婷 +3 位作者 曾雪慧 李亚敏 周庞虎 易念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09-3614,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现有药物干预不良反应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的:探索岩藻黄质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骨质疏松症模型的作用与潜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待细胞融合度达... 背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现有药物干预不良反应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的:探索岩藻黄质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骨质疏松症模型的作用与潜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后分4组干预:对照组单纯培养24 h,糖皮质激素组使用地塞米松干预24 h,岩藻黄质组使用岩藻黄质干预24 h,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使用地塞米松与岩藻黄质同时干预24 h。干预结束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骨形成相关蛋白、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CCK-8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活性升高(P<0.05);②JC-1线粒体膜电位染色与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凋亡比例减少(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BAX、裂解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Ⅰ型胶原蛋白α1肽链、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RUNX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BAX、裂解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Ⅰ型胶原蛋白α1肽链、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RUNX2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④荧光探针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活性氧含量增加(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活性氧含量减少(P<0.05);⑤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⑥结果表明,岩藻黄质通过活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与骨形成相关分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岩藻黄质 活性氧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核转位
下载PDF
女贞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的逆转铁过载促进骨形成相互作用研究
11
作者 何丹丹 赵白秀 +3 位作者 汪华君 蒋俊 沈袁佳怡 何津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4,92,共6页
目的评价女贞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的逆转铁过载促进骨形成抗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效应,并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建立柠檬酸铁铵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分别评估红景天苷(1、5、25、50... 目的评价女贞子中主要活性成分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的逆转铁过载促进骨形成抗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效应,并探讨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建立柠檬酸铁铵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分别评估红景天苷(1、5、25、50、100μmol/L)、特女贞苷(1、5、25、50、100μmol/L)及其两种成分混合溶液(1∶1)对骨矿化的影响;茜素红染色后以骨骼染色面积和累积光密度评价其骨矿化程度,并运用等效线法和等辐射分析法评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抗PMOP的相互作用。结果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及其混合溶液均有较好地逆转铁过载所致的骨形成抑制作用,且在1~100μmol/L内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在等效线法中,经半数有效浓度(EC50)计算得混合组γ>1,表明二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在等辐射分析法中,混合组中相应成分的EC50比值分数总和为1.16,其复合点落在95%可信限内(P>0.05),表明两者呈相加作用关系,且未见明显协同作用。结论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均可逆转铁过载诱导的骨形成抑制,且当红景天苷和特女贞苷联合使用时,两者呈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红景天苷 特女贞苷 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新型乌蔹莓水凝胶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
12
作者 徐媚媚 郭亮 +7 位作者 陈月月 景嵘月 朱亚梅 徐大可 何静 徐波 周琰 徐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乌蔹莓水凝胶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例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30例。空白组仅采用依托考昔治疗... 目的探讨新型乌蔹莓水凝胶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例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30例。空白组仅采用依托考昔治疗,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联合乌蔹莓膏治疗,治疗组采用依托考昔联合外敷乌蔹莓水凝胶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安全性、舒适性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高于空白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红肿、压痛、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改善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空白组,治疗组、对照组血清CRP、TNF-α、ESR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50、P65表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7 d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空白组,且治疗组用药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蔹莓水凝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优于乌蔹莓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通路、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有关,且水凝胶使用方便卫生,舒适性高,有望成为安全、有效、便捷的痛风性关节炎外敷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蔹莓水凝胶 湿热蕴结型 痛风 关节炎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EQ⁃5 D⁃5L量表健康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杨帆 田利民 +6 位作者 余静 张娜文 杨建宁 洪豆豆 温子英 杨瑞霞 张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健康效用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骨代谢标志物,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评估患者跌倒风险、预测骨折、评估... 目的探讨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健康效用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骨代谢标志物,测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评估患者跌倒风险、预测骨折、评估生命质量并计算健康效用值。采用Mann⁃Whitney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41名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效用值为0.876(0.728~0.9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跌倒风险、居住地、吸烟、既往用抗骨松药物、低创骨折史、FRAX评分、左髋部T值、钙与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效用值相关(P<0.05);Tob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小学:β=0.119,P=0.043;初中:β=0.113,P=0.044;高中或中专或技校β=0.171,P=0.002)是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跌倒风险高(中风险β=-0.138,P<0.001;高风险β=-0.316,P<0.001)、低创骨折史(β=-0.190,P<0.001)、FRAX评分为高危(β=-0.088,P=0.027)是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住院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效用值下降,表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差。文化程度低、跌倒风险高、骨折以及FRAX评分高危的患者生命质量较差。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应该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健康宣教,预防跌倒并积极主动的进行干预,防止骨折及再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效用值 EQ⁃5 D⁃5L
下载PDF
microRNA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晏东 邓强 +5 位作者 李中锋 彭冉东 张彦军 郭铁峰 檀盛 许多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microRNA在肌、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对microRNA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首先,本文介绍microRNA的生物发生过程和基因调控机制。其次,本文分别介绍相关microRNA亚型在骨骼肌和骨骼重建中的... microRNA在肌、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对microRNA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首先,本文介绍microRNA的生物发生过程和基因调控机制。其次,本文分别介绍相关microRNA亚型在骨骼肌和骨骼重建中的作用。在microRNA对骨骼肌作用机制方面,归纳了5个方面:(1)调节转录因子MyoD的活化和表达;(2)调节其他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3)影响肌肉细胞的增殖和分化;(4)影响肌肉细胞表型;(5)microRNA的协同作用。并从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两方面说明microRNA影响骨重塑的作用机制。还对具有肌骨共生的microRNA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对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和展望,对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非编码RNA 肌少-骨质疏松症 肌骨代谢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肌骨共生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晏东 邓强 +5 位作者 张彦军 李中锋 彭冉东 郭铁峰 王雨榕 陈博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而肌少症是以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基于二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密切相关性,逐渐衍生出“肌少-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而肌少症是以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基于二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密切相关性,逐渐衍生出“肌少-骨质疏松症”这一概念,以描述肌肉与骨骼同时发生衰减的现象。信号通路作为肌肉与骨骼之间重要的信号传递途径,如发生异常,则会导致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因此,本文就Hedgehog、Hippo、mTOR和MAPK等成骨与成肌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 成骨 信号通路 肌少-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外泌体非编码RNA调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郝茂辰 王磊 +1 位作者 冬梅 王建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间进行通讯的介质,可以和靶细胞融合,将其中包裹的物质转移至靶细胞,并保护其内容物免遭细胞外液酶降解,进而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常伴有骨细胞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的表达改...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间进行通讯的介质,可以和靶细胞融合,将其中包裹的物质转移至靶细胞,并保护其内容物免遭细胞外液酶降解,进而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常伴有骨细胞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的表达改变,从而影响骨细胞微环境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骨细胞微环境中,外泌体可包裹ncRNA、蛋白质、脂质等生物调节活性物质,从母细胞释放并被骨细胞内吞,实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而调节骨细胞的活性。因此,具有基因载体功能的外泌体,其携带的ncRNA可补充或吸附骨细胞内异常调节的ncRNA,从而调节骨细胞活性,并有望成为骨修复的重要材料。该文将外泌体miRNA、lncRNA、circRNA对骨质疏松症作用的文献进行检索,对外泌体ncRNA在骨质疏松症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非编码RNA 微小核糖核酸 环状核糖核酸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铁死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肖艳新 刘岩 +1 位作者 许岭翎 周亚茹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铁死亡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为铁过载及脂质过氧化。铁死亡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铁过载可通过芬顿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在脂氧合酶的作用下,肝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肝细... 铁死亡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特征为铁过载及脂质过氧化。铁死亡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铁过载可通过芬顿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在脂氧合酶的作用下,肝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肝细胞死亡,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阻断铁死亡可能成为保护肝细胞的治疗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过氧化 铁过载
下载PDF
植物性饮食模式在代谢综合征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承启 高山砚 +3 位作者 吴琪俊 常青 纪超 赵玉虹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的患病率在不断提高,这组由于人体的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称为代谢综合征。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的患病率在不断提高,这组由于人体的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称为代谢综合征。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肿瘤等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与代谢综合征的高发密不可分。植物性饮食是指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模式,主要包括全谷类、豆类、坚果类、水果和蔬菜等。有文献报道,植物性饮食模式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本文综述了植物性饮食模式在防治代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植物性饮食 肥胖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下载PDF
由线粒体质量控制探讨天然产物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
19
作者 闫炳翰 齐硕 +3 位作者 仇道迪 薛海鹏 徐展望 谭国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主要由骨形成减少与骨吸收增加导致的骨重塑失衡引起,其发生发展的详细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晰。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细胞内保持线粒体健康和功能的一套机制,被发现在多种衰老相关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主要由骨形成减少与骨吸收增加导致的骨重塑失衡引起,其发生发展的详细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晰。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细胞内保持线粒体健康和功能的一套机制,被发现在多种衰老相关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天然产物作为一类具有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调节线粒体功能和质量控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部分天然产物可以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理功能以及发育过程进行调控。基于此,笔者综述了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以及线粒体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并总结了部分天然产物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参与调控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确定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在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价值,为临床天然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线粒体 线粒体质量控制 天然产物 中医中药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细胞自噬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范钦臣 郝彦明 +2 位作者 何大伟 尹毅 李翀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41-146,共6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OP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的丢失、骨微观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失调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OP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的丢失、骨微观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失调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自噬能够通过影响成骨细胞的矿化和破骨细胞的分化过程而改变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这就提示可以从调控自噬的角度对骨质疏松症的病情发展进行干预。本文作者就自噬与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方面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衰老 自噬 骨细胞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