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乙酰氨基酚软膏剂制备及体外评价
1
作者 张兴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0-21,共2页
制备对乙酰氨基酚软膏剂并进行体外评价,以了解软膏基质类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为制备对乙酰氨基酚软膏剂提供依据;以5种不同类型的软膏基质制备对乙酰氨基酚软膏剂,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各类型软膏基质内的药物扩散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对乙... 制备对乙酰氨基酚软膏剂并进行体外评价,以了解软膏基质类型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为制备对乙酰氨基酚软膏剂提供依据;以5种不同类型的软膏基质制备对乙酰氨基酚软膏剂,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各类型软膏基质内的药物扩散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在凝胶型基质中释药速率最快,对乙酰氨基酚宜制成凝胶型软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软膏剂 体外评价
下载PDF
消化系统癌痛患者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曲马多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朱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52-0055,共4页
分析在消化系统癌痛患者中使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曲马多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癌痛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予以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治疗,实验组... 分析在消化系统癌痛患者中使用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曲马多及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癌痛患者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予以肌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治疗,实验组予以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治疗及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绪指标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便秘、恶心呕吐、瘙痒)。结果 治疗前,比较患者的评分指标,显示为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绪指标评分比参照组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参照组较高(P<0.05);比较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为无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系统癌痛患者中实施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及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的疼痛改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药物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穴位注射 盐酸曲马多注射液 消化系统癌痛
原文传递
药源性高尿酸血症临床分析及风险管理
3
作者 任晓蕾 詹轶秋 +2 位作者 张春燕 黄琳 封宇飞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969-974,共6页
目的从临床实例出发探讨药源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及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药源性高尿酸血症的病例报道,同时收集我院2010—2022年上报的药源性高尿酸血症不良反应(ADR)报... 目的从临床实例出发探讨药源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及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药源性高尿酸血症的病例报道,同时收集我院2010—2022年上报的药源性高尿酸血症不良反应(ADR)报告,提取患者性别、年龄、怀疑药品、药品的用法用量、血尿酸水平、ADR诱导时间、治疗与转归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45例,其中文献病例18例,我院ADR病例27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53.18±19.45)岁;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主要涉及抗结核药、利尿药、抗感染药、复方降压药、抗血小板药、质子泵抑制剂、调节免疫功能药和抗精神病药。用药后血尿酸>420~480μmol·L^(-1)的4例,>480~540μmol·L^(-1)的13例,>540μmol·L^(-1)的28例。高尿酸血症的诱导时间最短为2 d,最长数年。经停药、对症治疗或药物减量后血尿酸水平下降或恢复正常。结论多种药物可引起高尿酸血症,服用易引起高尿酸血症药物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医务人员应了解易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做好用药风险管理,减少药源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药源性 安全用药 风险管理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处理:一项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常俊佩 陈露 +4 位作者 吴通 赵晓丽 段方方 刘丹娜 孔天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095-2101,共7页
背景免疫治疗相关性内分泌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常导致严重后果,但既往文献报道的该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且无标准处理流程。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导致的内分泌不良反应在真实世界中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流程。方法... 背景免疫治疗相关性内分泌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若不及时处理常导致严重后果,但既往文献报道的该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且无标准处理流程。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导致的内分泌不良反应在真实世界中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使用ICIs治疗的204例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ICIs治疗期间发生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规范管理。结果 204例实体瘤患者中男139例、女65例,中位年龄65.4(8.0,88.4)岁。实体瘤种类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主(43.1%),治疗药物以信迪利单抗为主(47.1%),治疗模式以免疫联合靶向药物为主(57.4%)。12例患者出现ICIs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其中9例(4.4%)为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Ⅰ级,7例Ⅱ级,1例Ⅲ级),中位发生时间为自第1次免疫药物治疗后7(6,10)周;1例(0.5%)甲状腺功能亢进(Ⅰ级),自免疫治疗后9周发生;1例(0.5%)1型糖尿病(Ⅳ级),自免疫治疗后6周发生;1例(0.5%)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Ⅲ级),自免疫治疗后7周发生。12例ICIs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患者按分级管理流程及时给予处理,症状均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续均继续给予ICIs治疗。结论 ICIs使用过程中,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要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内分泌指标,及时处理并不会影响后续ICI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糖尿病 1型 肾上腺功能减退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数据库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脑炎的分析
5
作者 吴汀溪 续畅 +4 位作者 张杨 石延枫 郭恒 徐蓓 赵志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56-160,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免疫相关性脑炎(AIE)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11第1季度到2021年第4季度期间,收集FAERS数据库中有关ICI(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阿维单抗、度伐利... 目的基于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免疫相关性脑炎(AIE)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2011第1季度到2021年第4季度期间,收集FAERS数据库中有关ICI(包括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阿维单抗、度伐利尤单抗、Cemiplimab、伊匹木单抗和Tremelimumab)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评价ICI致AIE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时间、患者结局和再引入ICI情况。当目标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报告例数≥3且ROR信号95%下限≥1则认为存在信号。结果共收集865份AIE不良反应报告,234例患者接受ICI治疗后出现AIE。检出阳性风险信号的药物有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和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以度伐利尤单抗信号最强[ROR(95%CI):40.97(25.70~65.31)]。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比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治疗致该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强[ROR(95%CI):33.16(25.49~43.15)],且发生时间短(中位数60 d)。ICI相关AIE可致>70%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18.80%患者死亡(44例),无重新引入ICI治疗报告。结论不同品种ICI致AIE风险不同,且多集中在开始ICI治疗后前3个月内出现,临床应用需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性脑炎 美国不良反应自发性呈报系统 药物警戒
下载PDF
敲减MANF对利福平诱导的HepG2细胞中胆汁酸转运体适应性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曹世国 戴琼 +3 位作者 黄梦雪 屈柳芳 许建明 张卫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65-671,共7页
目的 探讨中脑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利福平(RFP)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胆汁酸转运体的适应性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慢病毒稳转构建对照组细胞株(Y07)和敲减组细胞株(Y25),于对数生长期的Y07和Y25细胞中加入RFP 200μmol/L处... 目的 探讨中脑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利福平(RFP)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胆汁酸转运体的适应性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慢病毒稳转构建对照组细胞株(Y07)和敲减组细胞株(Y25),于对数生长期的Y07和Y25细胞中加入RFP 200μmol/L处理48 h。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ANF、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3/4(MRP2、MRP3、MRP4)、多药耐药蛋白1(MDR1)、有机溶质转运体a/β(OSTα/β)、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P2B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程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细胞标志物Ki67蛋白和基因表达程度评价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变化;检测C/EBP同源蛋白(CHOP)、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和基因表达程度变化评估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损伤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的水平。结果 在蛋白和基因水平,RFP可诱导HepG2细胞的MANF、BSEP、MRP2、MRP3、MRP4、MDR1、OSTα、OSTβ、OATP2B1的上升(P<0.05),而MANF敲减后BSEP、MRP2、MRP3、MRP4、MDR1、OSTα、OSTβ、OATP2B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在RFP作用下,敲减MANF后PCNA、Ki67的蛋白表达相对较高,CHOP、Caspase-3蛋白和基因表达上升(P<0.05),肝细胞损伤标志物水平上升(P<0.05)。结论 RFP可诱导HepG2细胞胆汁酸转运体的表达上升(P<0.05),而敲减MANF后的HepG2在RFP诱导下胆汁酸转运体的表达会明显下降(P<0.05),同时细胞损伤加重,提示MANF在RFP诱导的适应性反应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利福平 胆汁酸转运体 适应性反应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损伤
下载PDF
药源性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雨 孙诗钰 +4 位作者 钱徐萍 胡艳东 葛文迪 龚晓健 王永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6期170-173,共4页
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其丰富的血流量与高的代谢活性也是肾脏易受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肾毒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非合理性药物滥用,致使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报告日益增多。药物引起的肾脏... 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其丰富的血流量与高的代谢活性也是肾脏易受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肾毒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非合理性药物滥用,致使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报告日益增多。药物引起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肾损伤、梗阻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而不同药物导致不同的肾脏病症,诱导肾毒性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主要从细胞毒性中的氧化应激、溶酶体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有机阴离子转运4个方面对引起药源性肾损伤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中减少肾脏损伤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肾损伤 细胞毒性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甲氧氯普胺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武晓春 宋霞 +1 位作者 张金霞 李钰 《甘肃医药》 202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甲氧氯普胺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收录的病例报道文献。按照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14篇,依据文献纳... 目的:探讨甲氧氯普胺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万方、CNKI、Pubmed数据库截至2021年8月收录的病例报道文献。按照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14篇,依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文献19篇,提取病例22例。女性14例,占63.6%,男女比例为1∶1.75。患者年龄≥60岁的病例12例,占54.5%。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主集中在甲氧氯普胺使用超过12周以上的患者,占54.6%。累及部位涉及口、面、舌的患者占总病例的86.4%。有36.4%患者在1个月内症状消失,40.9%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症状存在。结论: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随甲氧氯普胺的使用时间和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涉及口面舌运动障碍且存在不可逆。需要加强临床监护,早期识别,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迟发性运动障碍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注射用氨曲南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9
作者 吕科 蒋陆霞 魏建刚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053-0056,共4页
针对性分析氨曲南注射液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80例因患有下呼吸道感染而在我院采用抗生素方案进行对症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均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抗生素治疗药物为头孢曲松,观察组的抗生素治疗药物则... 针对性分析氨曲南注射液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80例因患有下呼吸道感染而在我院采用抗生素方案进行对症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均采用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抗生素治疗药物为头孢曲松,观察组的抗生素治疗药物则为氨曲南(注射剂),将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另外,以观察组40例研究人员的给药途径、年龄、性别、给药剂量等为依据,展开进一步的分组处理。分别为静脉滴注组(22例)和静脉推注组(18例),高龄组(≥60岁,13例)和低龄组(<60岁,27例),男性组(20例)和女性组(20例),低剂量组(<1.0g,13例)、中剂量组(1.0g-2.0g,16例)和高剂量组(﹥2.0g,11例)对不同给药途径、年龄、性别等指标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更佳(P<0.05);静脉滴注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静脉推注组(P<0.05)。结论 氨曲南注射剂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法和极高的推广性,这是因为该药物能够在保障抗菌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安全性也较高,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但是,患者在临床针对氨曲南药物进行合理用药干预时,应从给药途径的角度进行干预,尽量通过静脉推注的方式进行给药,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氨曲南 药物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致Fanconi综合征和低磷性骨软化症并进行性肌无力1例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李玲 董光富 +1 位作者 张晓 谢悦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6-1956,F0003,共2页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阿德福韦酯的肾毒性具有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多见于30 mg/d以上剂量以及有基础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我们报道1例慢性乙肝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共4年,以腰骶部和膝、髋关节疼痛...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阿德福韦酯的肾毒性具有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多见于30 mg/d以上剂量以及有基础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我们报道1例慢性乙肝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共4年,以腰骶部和膝、髋关节疼痛为主诉就诊,曾辗转多家医院均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或脊柱关节病,最终确诊为获得性Fanconi综合征和低磷性骨软化症伴进行性肌无力,查阅国内外文献,类似报道不足10例,阿德福韦酯的肾损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FANCONI综合征 低磷性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肌无力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 被引量:99
11
作者 曲延文 郭颖 +2 位作者 赵桂东 何花贞 刘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抗结核药 药物不良反应 毒副作用 肝损害
下载PDF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春波 胡大一 +3 位作者 史旭波 朱正炎 朱晶岩 杨进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 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328例病情稳定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连服14 d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 目的 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328例病情稳定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连服14 d后,分别用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满足AA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20%、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70%两项者为AR;仅满足其中一项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均不满足者为阿司匹林敏感(AS).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间各项临床特征差异及影响AR与A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28例患者中AR发生率为4.9%,ASR发生率为27.4%.与AS相比,AR+ASR中以女性、高龄、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较多,吸烟者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相对比值比(OR)=0.953,95%可信区间(CI)0.323~0.876,P=0.013]和高血压病(OR=0.610,95%CI 0.376~0.991,P=0.045)是发生AR与A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吸烟者发生AR与ASR的危险性升高(OR=2.231,95%CI 1.182~4.210,P=0.013).结论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中AR发生率为4.9%;发生AR与ASR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不吸烟者发生AR与ASR的危险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 抵抗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概述 被引量:20
13
作者 呼丹 刘悦 +3 位作者 樊星 吴纯启 王全军 丁日高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造成药物研发失败、药物限制使用甚至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肝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由于DILI症状的多样化和诊断金标准的缺乏,临床上很难将其确诊,也没有针对DILI的有效治疗方案,只能靠停药和对症支...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造成药物研发失败、药物限制使用甚至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肝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由于DILI症状的多样化和诊断金标准的缺乏,临床上很难将其确诊,也没有针对DILI的有效治疗方案,只能靠停药和对症支持治疗来缓解。应对DILI的最佳措施是在病发早期识别危害,以便能做到危害评价和危害回避,因此,开发新的DILI生物标志物是一条有效的应对途径,虽然目前并没有确定出新的标准,但有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已经得到认可。本文就DILI的危险因素、引发方式、临床分类、诊断和处理及生物标志物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危险因素 特异质肝毒性 固有肝毒性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土三七引起急性肝小静脉闭塞症2例报告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玉香 杜娜 +1 位作者 王峰 吕晓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9-320,共2页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53岁。因腹胀、腹痛、恶心20余天于2004年12月24日入院。既往有慢性关节炎病史10年,无肝病史。20多天前因腿痛服用土三七根约60克,水煎冲鸡蛋,每日2次,连用10天后,出现乏力、恶心、腹胀、上腹疼痛、尿少而入... 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53岁。因腹胀、腹痛、恶心20余天于2004年12月24日入院。既往有慢性关节炎病史10年,无肝病史。20多天前因腿痛服用土三七根约60克,水煎冲鸡蛋,每日2次,连用10天后,出现乏力、恶心、腹胀、上腹疼痛、尿少而入院。查体:体温37.8℃,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腹高度膨隆,右上腹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无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肝小静脉 闭塞症 急性 慢性关节炎 移动性浊音 临床资料 上腹疼痛 肝病史 腹胀
下载PDF
肝脾CT测量值、MMP因子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临床意义
15
作者 郭洋洋 闫慧敏 +3 位作者 刘冠立 曹卫云 徐高杰 王雪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3077-3080,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脾CT测量值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因子水平评估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肝脾CT测量值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因子水平评估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8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脾CT测量值、MMP-1、MMP-2、MMP-7、MMP-9、MMP-13和MMP-14差异;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肝损伤分级患者肝脾CT测量值等差异。结果:观察组肝CT测量值、脾CT测量值、肝/脾CT测量比值、肝与脾CT测量差值、MMP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程度肝损伤患者肝CT测量值、肝与脾CT测量差值、肝/脾CT测量比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重度肝损伤患者MMP-1、MMP-9和MMP-14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肝损伤患者(P<0.05)。中度肝损伤患MMP-1和MMP-9明显高于轻度肝损伤患者(P<0.05)。肝CT测量值、肝/脾CT测量比值、肝与脾CT测量差值、MMP-1、MMP-9与肝损伤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肝CT测量值与MMP-9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患者肝脾CT测量值降低,血清MMP因子水平升高,同时CT测量值、MMP-1和MMP-9与患者肝损伤分级存在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CT测量值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 肝损伤分级
下载PDF
安罗替尼致短暂性失明伴血压升高1例
16
作者 陈玉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832-833,812,共3页
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多靶点小分子靶向药物,对多癌种均有治疗作用。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肿瘤,由50多种不同实体瘤组成,具有不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STS局部侵袭性强,呈浸润性或破坏性生长、易... 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多靶点小分子靶向药物,对多癌种均有治疗作用。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肿瘤,由50多种不同实体瘤组成,具有不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STS局部侵袭性强,呈浸润性或破坏性生长、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手术是治疗STS的主要方法,但单纯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率很高,而且易发生远处转移[1]。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兴起,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MTT)在个体化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MTT又分为单靶点和多靶点,相对于单靶点的药物,多靶点药物更具有优越性,可避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且作用全面,不良反应减少,患者依从性更佳。安罗替尼被证实对ST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1例首次使用安罗替尼治疗STS后出现短暂性失明伴血压升高进行报道,探讨其导致短暂性失明的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软组织肉瘤 短暂性失明 靶向药物
下载PDF
外科危重患者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被引量:53
17
作者 赵松 李文雄 +1 位作者 陈惠德 李有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外科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调查我院 SICU近 3年来 2 44例重症患者 AAD的发病情况 ,分析禁食、腹部手术、疾病的严重程度与 AAD的关系。并评价一些治疗方法与相应的治疗效... 目的 探讨外科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调查我院 SICU近 3年来 2 44例重症患者 AAD的发病情况 ,分析禁食、腹部手术、疾病的严重程度与 AAD的关系。并评价一些治疗方法与相应的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发生 AAD,发生 AAD前均使用高级广谱抗生素 ;禁食、腹部手术后、APA- 评分高者 AAD发生率均相应高于进食、非腹部手术、APA- 评分低的患者。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 ,积极使用胃肠道途径是预防 SICU患者发生 AAD的有力措施 ;发生 AAD后 ,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尽可能改用诱发 AAD率低的抗生素 ,正常人大便混悬液保留灌肠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重症监护室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诊疗 被引量:41
18
作者 李虹义 魏振军 刘端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03-607,共5页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是阿片类药物应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困扰着癌痛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影响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因此,控制OIC则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关于OIC的诊断未达成共识,有必要探讨与统...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是阿片类药物应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困扰着癌痛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影响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因此,控制OIC则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关于OIC的诊断未达成共识,有必要探讨与统一其诊断,以便交流和比较治疗效果。本研究提出了OIC相关的诊断意见并概述了OIC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同时提出OIC预防、治疗的初步流程,以利于临床工作者方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镇痛药 便秘 诊断 治疗流程
下载PDF
8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楠 张文 +7 位作者 陈晓农 任红 潘晓霞 俞海瑾 吴珮 徐耀文 严富洪 谢静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总结我院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 ,为临床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性ARF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 410例ARF患者 ,并分析药物所致不同ARF的发生率、预后转归和涉及药物的种类... 目的 总结我院药物所致的急性肾衰竭 (ARF)的发生、临床病理改变、治疗及预后 ,为临床合理用药、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性ARF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 410例ARF患者 ,并分析药物所致不同ARF的发生率、预后转归和涉及药物的种类。结果 药物性ARF患者81例 ,占同期收集ARF患者总数 19.8% ,其中男性 5 3例 ,女性 2 8例 ,平均年龄 ( 4 9.74± 19.14 )岁 ,>60岁患者占 3 2 .1%。肾前性ARF 5例 ( 6.1% ) ,肾小管间质病变 72例 ( 88.9% ) ,肾小球血管病变和肾内梗阻各 2例 ( 2 .5 % )。肾活检 2 4例 ,均为肾小管间质病变 ,70 .8%为肾小管坏死。涉及药物中抗生素占首位 ( 3 9.5 % ) ,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主要病因 ,其次为造影剂 ( 11.1% )和甘露醇 ( 7.4% ) ,16%患者为 2种或 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内科组 >60 %患者存在内科基础疾病。2 7.2 %患者需血液净化治疗。药物性ARF治愈率 82 .7% ,与药物直接相关的死亡率 8.6%。结论 ARF病因已发生改变 ,药物因素在本组资料中占首位 ;中老年药物性ARF发生率高于年青者 ;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者发生率高 ;抗生素 (主要是氨基糖甙类 )和造影剂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药物性ARF早期诊断和防治能明显改善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不良反应 急性肾衰竭 发生率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丙戊酸钠致高氨血症脑病性意识障碍(附5例报告)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荣周 詹彦 +5 位作者 谢延风 但炜 陈敏若 方升 王佳 石全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报告神经外科患者使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预防癫痫致高氨血症脑病(hyperammonemia encepha-lopathy,VHE)性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丙戊酸钠致VHE出现意识障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HE性意识障... 目的报告神经外科患者使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预防癫痫致高氨血症脑病(hyperammonemia encepha-lopathy,VHE)性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丙戊酸钠致VHE出现意识障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HE性意识障碍患者的肝功能、血氨浓度、药物浓度、脑电图等特征性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出现专科难以解释的急性亚急性意识障碍,血氨浓度升高,丙戊酸药物浓度及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脑电图广泛慢波增多、δ波θ波活跃、出现三相波,予以停用丙戊酸钠,同时予以精氨酸降血氨处理,血氨浓度下降,患者意识同时出现好转。结论临床使用丙戊酸钠期间,应定期复查丙戊酸药物浓度、血氨浓度、肝功能,脑电图出现特征性变化时,要高度重视高氨血症脑病性意识障碍的存在,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高氨血症脑病 癫痫 意识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