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作者 李华锋 徐从红 +2 位作者 冯桐 邱吉刚 李永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医学遗传科因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952例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低年龄组(<3...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医学遗传科因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952例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低年龄组(<35岁,467例)与高年龄组(≥35岁,48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计算阳性预测值(PPV)。随访所有孕妇,随访时间为分娩后3~12个月。结果收集的952例NIPT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孕妇中,515例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244例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193例为其他染色体异常。515例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真性常见染色体三体胎儿397例,PPV为77.09%;244例SCA中真性SCA 119例,PPV为48.77%;19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中真性染色体异常61例。所有孕妇均在预产期3~12个月内进行妊娠结局电话随访。952例孕妇失访112例,随访成功率为88.24%。随访成功401例已出生胎儿,其中自然分娩261例,剖宫产140例;足月生产378例,早产儿23例;体质量正常儿363例,低体质量儿17例,巨大儿21例;出生健康胎儿396例,出生缺陷胎儿5例。结论NIPT筛查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准确性高,可筛查SCA,但不推荐筛查罕见染色体非整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阳性预测值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诺西那生钠在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中的生化研究
2
作者 潘章颖 黄金容 +1 位作者 李文忠 刘华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诺西那生钠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中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SMA患儿40例,所有SMA患儿均接受诺西那生钠治疗。对比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目的:探讨诺西那生钠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中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SMA患儿40例,所有SMA患儿均接受诺西那生钠治疗。对比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肾功能[尿素(BUN)、肌酐(CREA)、胱抑素C(CysC)]、肌酸激酶(CK)、脑脊液[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脑脊液蛋白(TP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儿治疗14 d肝功能指标(ALT,AST和GGT)均明显升高,但在治疗28 d时出现下降趋势,治疗63 d肝功能指标水平接近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期间肾功能指标(BUN,CREA和CysC)未出现明显变化,各项指标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期间脑脊液指标(GLU,LDH和TPC)未出现明显变化,各项指标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儿治疗后CK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A患儿采用诺西那生钠治疗效果确切,利于降低患儿CK水平,对患儿肝功能会造成一过性影响。但随着治疗次数增多,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对患儿肾功能、脑脊液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诺西那生钠 生物指标
下载PDF
Ⅰ型毛-肝-肠综合征小鼠模型构建及表型分析
3
作者 李名亚 王雪琳 +2 位作者 韦晔 杨培红 孙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6,共8页
目的 建立基于Ttc37(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Domain 37)基因缺失的Ⅰ型毛-肝-肠综合征(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THES)的小鼠疾病模型。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小鼠Ttc37基因中插入loxP序列构建Ttc37flox品系,通过与全身... 目的 建立基于Ttc37(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Domain 37)基因缺失的Ⅰ型毛-肝-肠综合征(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THES)的小鼠疾病模型。方法 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小鼠Ttc37基因中插入loxP序列构建Ttc37flox品系,通过与全身表达的CAG-Cre品系交配产生全身敲除小鼠Ⅰ型THES动物模型(Ttc37flox/flox;CAG-Cre),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确认敲除效果。选取8周龄小鼠,对皮肤、脾脏、肝脏、膀胱和胃肠道等主要组织进行苏木精-依红染色和病理分析,对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进行酶学检测,对血清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注射抗原后利用ELISA检测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水平。结果 Ttc37flox/flox;CAG-Cre表现出与Ⅰ型THES相似的毛发、皮肤、B细胞和眼睛发育异常表型;常规饲养条件下未表现出肝脏、胃肠道、膀胱和血红蛋白异常。结论 Ⅰ型THES的小鼠疾病模型构建成功,可用于病理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模型 毛-肝-肠综合征(THES) Ttc37基因
下载PDF
46,XY性发育异常24例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
4
作者 刘倩 马秀琦 汪希珂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431-1433,共3页
目的探讨46,XY性发育异常(DSD)患儿的临床表型、生化、影像检查以及分子诊断,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4例临床诊断为46,XY DSD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基因学检测等资料,并对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社会性别男性19例... 目的探讨46,XY性发育异常(DSD)患儿的临床表型、生化、影像检查以及分子诊断,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4例临床诊断为46,XY DSD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基因学检测等资料,并对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社会性别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2月至16岁。SRD5A2基因突变3例,AR基因突变2例、GHD7、DHX37、CYP17A1、SEMA3A、TACR3、NR5A1基因突变各1例。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发育不良7例、5α还原酶缺乏症6例,隐睾导致性腺功能低下3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2例,NR5A1基因突变导致的性发育异常1例,DHX37基因突变导致性发育异常1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1例,3例患儿暂未能明确诊断。结论46,XY DSD患儿临床表现及病因复杂,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XY 性发育异常 临床特征 基因检测
下载PDF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静 朱静 +2 位作者 冷洁 吴英 程昕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2-515,共4页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PIK3CA-related overgrowth spectrum,PROS)是由于胚胎时期PIK3CA基因激活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属于嵌合体突变,是引起节段性过度生长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PROS的异质性,其发病率被严重低估,因而此病的临床表现...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PIK3CA-related overgrowth spectrum,PROS)是由于胚胎时期PIK3CA基因激活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属于嵌合体突变,是引起节段性过度生长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PROS的异质性,其发病率被严重低估,因而此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管理尤其困难。通过对PROS的早期识别、诊断、PI3K/AKT通路异常的发病机制以及围绕该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针对PROS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 PIK3CA基因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人Waardenburg综合征点突变SOX10 p.R106W小鼠模型的构建及听力表型初步研究
6
作者 王露露 谢飞 +6 位作者 赵清远 徐凯 刘传宏 贺秋月 郭科男 孙宇 王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12-2520,共9页
目的制备人Waardenburg综合征点突变SOX10 p.R106W小鼠模型,比较分析该突变在小鼠、小型猪及人中诱发的听觉功能表型的异同。方法通过比对人、猪和小鼠的SOX10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找到与人SOX10 p.R106W突变所对应的小鼠Sox10基因同... 目的制备人Waardenburg综合征点突变SOX10 p.R106W小鼠模型,比较分析该突变在小鼠、小型猪及人中诱发的听觉功能表型的异同。方法通过比对人、猪和小鼠的SOX10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找到与人SOX10 p.R106W突变所对应的小鼠Sox10基因同源位点,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引入突变,构建Sox10 c.316A>T(Sox10 p.R106W)点突变小鼠。采用听觉脑干反应测试、耳蜗组织切片等方法评估突变小鼠听力表型。对耳蜗组织进行mRNA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Sox10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获得了携带有Sox10 c.316A>T突变的基因编辑小鼠,该突变小鼠表现为腹部白斑,杂合稳定遗传。与野生型小鼠比较,Sox10 c.316A>T杂合突变小鼠对声波刺激的敏感性及内耳形态结构均没有明显的差异。转录组分析发现突变小鼠耳蜗中323个基因表达上调,283个基因表达下调,但大部分基因表达差异较小。对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上调基因与免疫相关,下调基因与神经功能有关。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显示,表达下调的基因中有5个与Sox10基因有关联,分别是神经丝重多肽(neurofilament heavy polypeptide,Nefh)、脂肪酸2-羟化酶(fatty acid 2-hydroxylase,Fa2h)、缝隙连接蛋白B1(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1,Gjb1)、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Ngfr)、锌指蛋白536(zinc finger protein 536,Zfp536),均与内耳发育或功能无关。结论应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构建Sox10 p.R106W基因编辑小鼠,其听力表型无显著改变,与该突变在人和小型猪中诱发的疾病表型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SOX10 CRISPR/Cas9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SMC1A基因变异致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2型双胞胎
7
作者 赵磊 张庆华 +4 位作者 张钏 陈雪 潘海瑞 郝胜菊 惠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CdLS)2型双胞胎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明确患儿的致病原因。方法 收集1例CdLS患儿及父母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进行家系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患儿具有特殊面容... 目的 探讨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CdLS)2型双胞胎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明确患儿的致病原因。方法 收集1例CdLS患儿及父母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进行家系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患儿具有特殊面容,眉毛浓密,鼻梁高,上唇薄,嘴角下斜。心脏超声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凝血及生化检测发现患儿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胆红素升高。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非整倍体分析:染色体组成46,XY,染色体数目正常。家系全外显子组检测发现:患儿、弟弟及母亲均携带SMC1A基因c.897C>G变异,父亲为野生型。参考ACMG变异解读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可能致病变异。结论 双胞胎均携带SMC1A基因c.897C>G变异位点,该变异为新发变异,扩大了SMC1A基因变异谱,为临床诊断及患儿家系再生育指导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 SMC1A基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3个中国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基因新变异的鉴定
8
作者 杨雪婷 郭可欣 +3 位作者 孙阳 王蓉蓉 马东来 张学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2期259-264,共6页
目的对3个中国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致病变异鉴定。方法收集3个中国DSH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ES)对3个DSH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变异筛查,并使用Sanger测序技术进... 目的对3个中国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致病变异鉴定。方法收集3个中国DSH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外周血,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WES)对3个DSH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变异筛查,并使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家系基因型-表型共分离验证,最后通过系列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新发现变异的致病性进行预测。结果3个中国DSH家系的先证者均表现为肢端色素沉着减少斑间杂色素沉着过度斑。WES结果发现3个先证者均携带ADAR基因(NM_001111.5)变异,先证者1携带ADAR基因c.3546T>G(p.Tyr1182*)无义变异,先证者2携带ADAR基因c.2770T>G(p.Tyr924Asp)错义变异,先证者3携带ADAR基因c.3116A>C(p.Lys1039Thr)错义变异。前两个变异均未在gnomAD和HGMD等公共数据库中收录,第三个变异在HGMD数据库中收录,人群频率为0。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这3个家系中先证者的父母均未携带相应变异,提示这3个变异均为新发变异。这3个变异位点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且均位于双链RNA特异性腺苷脱氨酶蛋白的腺苷脱氨酶催化结构域。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ADAR基因c.3546T>G无义变异被判定为致病(PVS1+PS2+PM2+PP3+PP4),c.2770T>G、c.3116A>C错义变异被判定为致病(PS2+PM1+PM2+PP3+PP4)以及(PS1+PS2+PM1+PM2+PP3+PP4)。结论ADAR基因的新发变异c.3546T>G、c.2770T>G和c.3116A>C可能分别是这3个中国DSH患者的发病原因,以上结果丰富了ADAR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全外显子组测序ADAR基因 新发变异
下载PDF
X连锁隐性遗传性Joubert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张晶晶 张庆华 +3 位作者 惠玲 何静 潘海瑞 郝胜菊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53-1256,共4页
患儿,男,1日龄,因“先天性脑积水、新生儿窒息”就诊于我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查体见双手及左脚六指,肌张力减退,阵发性呼吸困难;头颅磁共振检查示小脑蚓部增深、小脑发育不良;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先证者位于X染色体短臂p22.2的OFD1基因... 患儿,男,1日龄,因“先天性脑积水、新生儿窒息”就诊于我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查体见双手及左脚六指,肌张力减退,阵发性呼吸困难;头颅磁共振检查示小脑蚓部增深、小脑发育不良;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先证者位于X染色体短臂p22.2的OFD1基因上存在截断突变c.2053G>T位点半合子变异,该变异遗传于母亲。患儿父亲、姐姐均未见该致病位点。根据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罕见的X连锁隐形遗传Joubert综合征10型。本文对该病例以及既往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汇总,为携带OFD1基因变异的女性优生优育和遗传咨询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bert综合征10型 OFD1基因 X连锁隐形遗传
下载PDF
ZBTB18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智力低下22型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李毅 周正 +1 位作者 郭智丹 陆相朋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20-321,共2页
报道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智力低下22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智力低下22型 ZBTB18基因 智力障碍 运动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落后
下载PDF
伴特应性皮炎样表现的单基因遗传病
11
作者 何春 黎静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64-769,共6页
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与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和免疫紊乱相关,而其他损害皮肤屏障和免疫的疾病也可能出现类特应性皮炎样表现。临床上存在许多可合并特应性皮炎样表现甚至以其为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的单基因遗传病,易误诊、漏诊。本文通过复习... 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与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和免疫紊乱相关,而其他损害皮肤屏障和免疫的疾病也可能出现类特应性皮炎样表现。临床上存在许多可合并特应性皮炎样表现甚至以其为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的单基因遗传病,易误诊、漏诊。本文通过复习现有的伴特应性皮炎样表现的单基因遗传病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其临床特点,帮助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单基因遗传病 屏障缺陷 免疫缺陷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of osteogenesis imperfecta:Importance for prophylaxis and genetic counseling
12
作者 Monica-Cristina Panzaru Andreea Florea +1 位作者 Lavinia Caba Eusebiu Vlad Gorduz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2期2604-2620,共17页
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is a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monogen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bone fragility,and recurrent fractures.The phenotypic spectrum varies considerably ranging from prenatal... 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is a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monogen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bone mass,bone fragility,and recurrent fractures.The phenotypic spectrum varies considerably ranging from prenatal fractures with lethal outcomes to mild forms with few fractures and normal stature.The basic mechanism is a collagen-related defect,not only in synthesis but also in folding,processing,bone mineralization,or osteoblast function.In recent years,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dentifying new gen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OI.In this context,the classification of OI has been revised several times and different types are used.The Sillence classification,based on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s currently used as a grading of clinical severity.Based on the metabolic pathway,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allows identifying regulatory elements and targeting specific therapeutic approaches.Genetic classific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identifying the inheritance pattern,an essential element for genetic counseling and prophylaxis.Although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s may sometimes be challenging,genetic diagnosis allows a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strategy,accurate family planning,and pregnancy management decisions including options for mode of delivery,or early antenatal OI treatment.Future research on molecular pathways and pathogenic variants involved coul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genotype-based therapeutic approaches.This narrative review summarize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genes,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OI,classifications,and their utility in prophylax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HETEROGENEITY CLASSIFICATION Molecular mechanism Genetic counseling PROPHYLAXIS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AAV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13
作者 戴中华 张丽娜 +1 位作者 章嫣 吴小兵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7期677-686,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痴呆最主要的疾病。据估计,2020年全球AD及相关痴呆患者有约5427万,其中超过1/4患者在我国。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快,AD患者数目快速增加,AD在给患者带来沉重疾病痛苦的同时,也将给家庭和...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导致痴呆最主要的疾病。据估计,2020年全球AD及相关痴呆患者有约5427万,其中超过1/4患者在我国。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快,AD患者数目快速增加,AD在给患者带来沉重疾病痛苦的同时,也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压力。当前,治疗AD的药物还只是着眼于缓解症状,并不影响疾病的进程。虽然最近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多个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Aβ)抗体药物可以改善病理和减缓疾病进程,但其临床价值一直饱受争议。所以,研发出新的有效的AD治疗药物迫在眉睫。传统AD药物的研发失败率高达99.6%,使得科学家们不得不积极探寻新的AD疗法。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强有力的治疗手段,在治疗其他神经退行性相关疾病上已取得较大成功,提示其在AD的治疗上极有可能取得突破。本研究在梳理当前国内外AD发病现状和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目前亟待新的AD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通过介绍AAV基因治疗AD的优势和潜能,并基于Aβ级联反应假说、tau蛋白假说、神经营养因子假说、APOE假说、神经炎症假说,自噬-溶酶体障碍假说、线粒体功能障碍假说等各种假说机制,综述了AD的AAV基因治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并提出AAV基因治疗虽尚处早期阶段,其发展充满挑战,但终将可能为AD的治疗带来新希望和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退行性疾病 基因治疗 腺相关病毒
下载PDF
脑眼面骨骼综合征3型一家系产前超声表现
14
作者 张佳 周柱玉 +3 位作者 闫珊玲 蒲英梅 辛艳芬 韩长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3-1185,共3页
1病例简介。女,28岁,孕1产0。主诉:停经23^(+3)周,外院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姿势异常。外院产检,唐氏筛查示:21-三体综合征低风险;无创DNA示:低风险;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正常。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小于孕周,双足、双手姿势异常;小下颌。... 1病例简介。女,28岁,孕1产0。主诉:停经23^(+3)周,外院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姿势异常。外院产检,唐氏筛查示:21-三体综合征低风险;无创DNA示:低风险;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正常。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小于孕周,双足、双手姿势异常;小下颌。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引产后临床表现与产前超声检查一致。患者1年后再次妊娠,孕2产0。主诉:停经23^(+6)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眼面骨骼综合征3型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分子诊断中假基因干扰的排除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梁浒 郑德柱 +2 位作者 曾健 辛娜 兰风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2-575,共4页
在基因组DNA水平 ,应用基因突变分析的方法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进行分子诊断十分重要 .由于人体内存在多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假基因的拷贝 ,应用PCR 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等常规方法难以检测一部分的基因突变 .为了排除基因组DN... 在基因组DNA水平 ,应用基因突变分析的方法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进行分子诊断十分重要 .由于人体内存在多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假基因的拷贝 ,应用PCR 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等常规方法难以检测一部分的基因突变 .为了排除基因组DNA中假基因的干扰 ,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成功地分析了一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R6 17G突变 )家系成员的基因型 .结果表明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是排除假基因干扰的有效方法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分子诊断 ABCD1基因 假基因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检测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宏 盛剑秋 +3 位作者 耿洪刚 韩英 李世荣 李爱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7-839,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中分别发现hMSH2基因第8外显子、1~6外显子和1~7外显子3种大片段缺失类型,未发现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大片段缺失占hMSH2和hMLH1基因总种系病理性突变的19%。结论 中国人HNPCC错配修复(MMR)基因大片段缺失发生率较高,hMSH2基因缺失可能更为常见。在分子遗传学检测中有必要开展MMR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大片段缺失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
下载PDF
眼皮肤白化病的临床表现与危害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洪义 魏海云 +1 位作者 吴维青 郑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211-1212,共2页
眼皮肤白化病是一组与黑色素生物合成有关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等。黑色素缺乏可引起眼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如严重的视力低下、畏光、眼球震颤等;患者皮肤极易被紫外线晒伤而患皮肤癌;由于其特殊的表型,白化病患... 眼皮肤白化病是一组与黑色素生物合成有关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眼、皮肤、毛发黑色素缺乏等。黑色素缺乏可引起眼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如严重的视力低下、畏光、眼球震颤等;患者皮肤极易被紫外线晒伤而患皮肤癌;由于其特殊的表型,白化病患者的心理发育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眼皮肤白化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病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肯尼迪病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丽华 商秀丽 +3 位作者 王述森 季春燕 何志义 罗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7-579,共3页
目的对1例临床拟诊断为肯尼迪病的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肯尼迪病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TA克隆后测序。结果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中CAG重复序列数为50个,符合肯尼... 目的对1例临床拟诊断为肯尼迪病的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肯尼迪病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TA克隆后测序。结果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患者AR基因第一外显子中CAG重复序列数为50个,符合肯尼迪病基因诊断的标准。结论基因诊断可以作为肯尼迪病诊断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病 雄激素受体基因 多聚谷氨酰胺延展
下载PDF
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阳 高建华 +2 位作者 刘晓军 严欣 宋玫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定位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2个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大家系,从中选出51名成员,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道,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 目的:定位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2个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大家系,从中选出51名成员,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道,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照国外最近相似研究的文献报道,在染色体2q23上选取6个微卫星标记,经PCR扩增,产物片断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结果:在重组率θ=0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2,排除连锁关系存在.结论:中国人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2q23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家系 连锁分析 微卫星标记 易感基因 异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