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球囊预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混合性下腔静脉血栓一期和分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成本效益对比
1
作者 史芳 周文 +4 位作者 李磊 刘超 王博 张驰 丁鹏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小球囊预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混合性下腔静脉血栓(IVCT)一期和分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BCS合并混合性IVCT、行小球囊预扩张治疗的患者116... 目的:对比分析小球囊预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混合性下腔静脉血栓(IVCT)一期和分期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BCS合并混合性IVCT、行小球囊预扩张治疗的患者116例,其中,一期治疗方案49例,分期治疗方案67例。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血栓溶解率、技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保补偿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中位总住院时间(22.0 d vs 22.5 d,P=0.303)和医保补偿率(58.92%vs 55.75%,P=0.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一期治疗方案血栓溶解率(100.0%vs 87.5%,P=0.012)、技术成功率(100.0%vs 62.7%,P=0.001)和中位人均住院费用(45676.51元vs 61283.21元,P<0.001)均优于分期治疗方案。结论:一期治疗方案具有更高的溶栓效率和技术成功率,以及更低的住院费用,应被临床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栓 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等长发力率及与功能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奇 高明威 +4 位作者 李世浩 褚晓蕾 李亚杰 丁宁 刘敏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5536-5543,共8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功能的恢复通常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最近的研究认为还应考虑神经肌肉功能,比如肌肉等长发力率,即在肌肉等长收缩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目的:阐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等长发力率的研...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功能的恢复通常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最近的研究认为还应考虑神经肌肉功能,比如肌肉等长发力率,即在肌肉等长收缩条件下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目的:阐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等长发力率的研究现状与不足,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长发力率的缺陷程度;等长发力率对术后患者功能表现的影响,为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减少患者二次损伤以及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生率提供重要信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以“前交叉韧带,发力率”为中文检索词,以“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rate of torque development”为英文检索词,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9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大多数研究发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半年内患者双侧肌肉等长发力率存在缺陷,双侧腘绳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即肌肉收缩100 ms时间段内任意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在半年后有显著改善,但双侧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长期缺陷,表明术后股四头肌神经肌肉功能长期受损。(2)有关晚期等长发力率(肌肉收缩100 ms后时间段内任意时间间隔的力-时间曲线斜率)的相关研究较少,无法得出确切结论。(3)关于着陆运动(跳跃落地和侧切等)和日常生活活动(走、跑),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比等长峰值力矩相关性更强,运动过程中生物力学的异常改变被认为是患者二次损伤以及创伤性膝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积极改善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可能会降低二次损伤以及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生率。(4)目前仅有很少的证据表明,全身振动训练能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股四头肌早期等长发力率,建议今后在术后早期阶段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而在术后晚期阶段实施爆发力、高阻力训练,这可能会改善患者等长发力率。(5)短时间产生足够的肌肉力量才能有效保护前交叉韧带,而腘绳肌等长发力率与功能表现的关系尚不清楚,这可能会提供有关预防患者二次损伤的信息。(6)作者建议将等长发力率作为指导康复以及恢复运动的评估指标之一,除了关注对称性的改善以及与正常人的差异,还要考虑腘绳肌与股四头肌力量的比值,合适的比值范围才能保证肌肉快速发力时的平衡,这可能会降低再次损伤的发生,但比值的正常范围尚不清楚。(7)未来研究要考虑移植物类型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对等长发力率的影响,以尽可能找出患者存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力率 等长收缩 前交叉韧带重建 神经肌肉功能 功能表现 二次损伤 股四头肌 综述
下载PDF
术后腹腔粘连形成机制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治疗前景
3
作者 张兴洲 魏明 +3 位作者 董国强 杜为 罗依雯 张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背景: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预防术后粘连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旨在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分析粘连的发生机制,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粘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腹腔粘连,盆腔粘连,术后粘连,上皮间充质转... 背景: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预防术后粘连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旨在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分析粘连的发生机制,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粘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腹腔粘连,盆腔粘连,术后粘连,上皮间充质转化,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为中文检索词,以“Abdominal adhesion,pelvic adhesion,postoperative adhesion,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mesenchymal stem cell,stem cell exosomes,mesenchymal stem cell exosome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术后腹腔粘连及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章,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最终纳入5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任何腹膜炎症、机械损伤、组织缺血和异物植入等病理因素均可引起腹膜表面的损伤,引起术后腹腔粘连;腹腔粘连的形成过程包括腹膜间皮细胞修复、炎性反应、纤溶系统及凝血途径等过程的相互作用,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包括Wnt/β-catenin通路能诱导纤维化和血管生成,并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相互协同,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引起腹膜纤维化;同时,核转录因子kB信号通路上调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组织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2)干细胞的旁分泌功能是目前以再生医学为基础的分子干预腹腔粘连的重要方向,可以参与作用于腹腔粘连中的多种复杂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3)相对于传统治疗腹腔粘连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生物活性、使用安全、无需特殊培养和扩增、更低的免疫原性及较长的稳定性等优势,能通过多种途径引导一种正常的修复和愈合。(4)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以往研究中均被证明可以参与调节粘连形成的上述各过程,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但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以探索适当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方案,来解决临床转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腔粘连 上皮间质转化 炎症反应 纤溶系统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通路 Wnt/β-catenin 核转录因子k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渊源探析
4
作者 颜夏卫 何生 +4 位作者 章鸣 章友棣 张金福 王锐利 周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3-196,200,共5页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的渊源,总结其学术特色,丰富和发展章氏伤科理论内涵。[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搜集整理其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古代相关伤科医著,凝练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特色。[结果...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的渊源,总结其学术特色,丰富和发展章氏伤科理论内涵。[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搜集整理其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古代相关伤科医著,凝练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特色。[结果]章氏伤科秉承道家文化之琼浆,汲取儒家思想之精华,上承佛家正骨之要术,中继民间疗法之特长,结合现代医学之技术,潜心医道两百年,济世情怀代相承,形成了以“和合”思想为核心,整体辨证、杂合以治、气血平调、筋骨互用、动静互补、防治结合、形神合一等理论体系为特色的中医骨伤学术流派。[结论]章氏伤科博采众长,守正创新,中西并重,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和合”理论体系,总结其学术特色,对充实浙派中医骨伤流派学术内涵,推动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章氏伤科 传承脉络 学术渊源 学术思想 学术特色 和合
下载PDF
颈总动脉流速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价
5
作者 秦龙 万健 +3 位作者 张黔 陈嵩 樊聪慧 郝怿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VR)且扩容前后心输出量(CO)变化是否≥15%将患者分为有反应(VR+组)及无反应(VR-组),各30例。VR+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86岁,平均46.9岁。VR-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90岁,平均46.1岁;采用迈瑞M9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取右颈总动脉长轴方向上测量两组患者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ex-Vmax)、吸气末最大血流速度(in-Vmax)与呼气末平均血流流速(ex-TAmax)、吸气末平均血流流速(in-TAmax),并计算出各自的变异度值:颈总动脉吸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变异度(△Vmax)、吸呼气末平均血流速度变异度(△TAmax),分析不同组别上述数值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各项指标在容量反应性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VR+组与VR-组in-Vmax[(71.72±18.67)cm/s vs.(79.47±24.04)cm/s]、in-TAmax[(40.67±11.44)cm/svs.(46.44±15.84)cm/s]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x-Vmax[(61.00±17.84)cm/s vs.(76.86±25.28)cm/s]、ex-TAmax[(34.83±11.01)cm/s vs.(44.66±15.4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与VR-组△Vmax(19.42%±14.18%vs.5.09%±13.59%)、△TAmax(18.19%±11.63%vs.4.29%±7.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x-Vmax与ex-TAmax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和0.678,而△Vmax与△TA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00,分别是0.803和0.863,提示△Vmax、△TAmax对于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的评估更敏感。结论呼气末颈总动脉最大血流流速及平均血流流速、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差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均可用来评估机械通气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变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床旁超声 颈总动脉血流流速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比较
6
作者 孙振栋 周一凡 +5 位作者 徐睿宏 沈斌 罗金龙 李香伟 刘松涛 孙思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比较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方法招募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组(n=20例)和VATS组(n... 目的比较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方法招募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组(n=20例)和VATS组(n=36例),均经剑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VATS组有1例患者因无名静脉紧密粘连于胸腺和1例患者因胸腺与心包胸膜、左上肺紧密粘连转开胸手术。RATS组无中转开胸手术或延长手术切口长度的患者。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RATS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VAT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RATS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vs 0.00%;P=0.525)。RATS组住院费用高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TS是治疗前纵隔病变安全可行的方法,相较于VATS,RATS对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积极意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剑突入路 前纵隔肿瘤
下载PDF
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模式探讨与实践
7
作者 肖薇薇 张静航 +3 位作者 陈芳 曹彦 黄婕 祝益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湖南省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情况,探讨适合我国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的特点及模式。方法 通过规范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课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质量管理控制,总结导师培训的特征及考核...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湖南省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情况,探讨适合我国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的特点及模式。方法 通过规范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课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质量管理控制,总结导师培训的特征及考核评价效果。结果 2018—2022年湖南省共培训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4 504名,主要由医护人员组成,占98.8%;83.42%为中级及以上职称。设计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课程和考核方式,导师经培训后考核,理论成绩为(96.11±3.61)分,心肺复苏操作评分为(90.49±2.90)分,AED使用评分为(90.37±3.09)分,创伤四项操作评分为(88.90±3.37)分。导师在理论课程、心肺复苏操作、AED使用、创伤四项操作四方面的掌握程度同质性较好。结论 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模式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目击者 急救知识技能 导师培训 心肺复苏
下载PDF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李兴珍 党星波 +5 位作者 苏晓丽 密弘飞 鲁宗高 王华 韩冬 郑芸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4岁,平均43.1岁;道路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16例,刀砍伤12例,爆炸伤3例。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的10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该系统包含院前急诊可视化、救护车版、急诊室版、医护版、实现信息共享及数据沉淀,完成质控数据上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观察组应用该系统进行院前院内患者信息传输、病情评估衔接及院前病历书写,男性75例,女性32例;年龄18~74岁,平均44.9岁;道路交通伤79例,高处坠落伤15例,刀砍伤10例,爆炸伤3例。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相关指标、抢救效率相关指标、院前病历完成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诊断时间、院内预警准备时间、院内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5.0±1.7)min vs.(7.9±1.8)min、11(8,14)min vs.18(16,19)min、(3.3±0.9)minvs.(4.7±1.3)min,P均<0.05],而到达院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vs.87.5%,P<0.001);观察组的急诊手术准备时间、院前病历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历完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信息交互平台的使用,可提升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效果,院前院内衔接顺畅,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院前病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 院前急救
下载PDF
以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建设推动急诊创伤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9
作者 白祥军 杨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急诊3.0时代,急诊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需求、问题、危重度、“时间线”和“时间窗”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抓手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努力整合高水平...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急诊3.0时代,急诊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需求、问题、危重度、“时间线”和“时间窗”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抓手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努力整合高水平救治平台、高水平技术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高水平管理能力和高效率运行能力,进一步推动急诊创伤医学和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急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创伤外科 创伤中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创面
10
作者 谢银花 刘瑾 何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9例2型糖尿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敷料组、负压引流组...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9例2型糖尿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敷料组、负压引流组、联合组,各33例。敷料组采用银离子水凝胶外敷治疗,负压引流组采用伤口负压引流治疗,联合组采用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敷料治疗。统计三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上皮组织形成时间,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7 d、14 d疼痛情况及治疗前、治疗7 d创面渗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ninases-9,MMP-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 proteinase-1,TIMP-1)、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arc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水平。结果:三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上皮组织形成时间均联合组<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治疗7、14 d,三组VAS评分联合组<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治疗7 d,三组VEGF、TIMP-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负压引流组>敷料组,MMP-9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治疗7 d,联合组血清IL-8、TNF-α、IL-6水平低于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治疗7 d,联合组SOD水平高于负压引流组、敷料组,MDA、AOPP水平低于负压引流组、敷料组(P<0.05)。结论:负压引流联合银离子水凝胶辅料治疗能减少2型糖尿病下肢皮肤慢性感染伤口患者创面MMP-9含量,增加VEGF、TIMP-1含量,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 银离子水凝胶 2型糖尿病 慢性感染伤口 创面愈合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MoCA量表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中的应用
11
作者 胡琼霜 李冬眉 +1 位作者 杨佳佳 许珍珍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 探索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目的 探索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181例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o CA量表评估患者术后各维度得分情况。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责任动脉瘤内径、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等为变量,研究其与MoCA量表各维度得分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低分维度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正常(≥26分)61例(36.31%)。语言维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受教育程度、年龄、手术方式、Hunt-Hess分级等在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记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受教育程度、Hunt-Hess分级、酗酒、脑卒中家族史、手术方式等在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 SAH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语言、延迟记忆维度分数最低;低文化背景、高龄、开颅方式、Hunt-Hess高分级等更易造成语言及延迟记忆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量表 颅内动脉瘤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早期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的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何万鹏 陈波 +2 位作者 涂元茂 王国仲 彭超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77-80,87,共5页
目的 探索早期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造口还纳时间分为早期组(<3个月)54例和普通组(>3个月)140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 目的 探索早期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根据造口还纳时间分为早期组(<3个月)54例和普通组(>3个月)140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对影响早期还纳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组在性别、术前合并症、新辅助放化疗、肿瘤位置、术后排便次数、腹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生活时间、术后放化疗、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早于普通组(P<0.05),肛门坠胀发生率高于普通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836,95%CI 0.791~0.883,P=0.000)及肿瘤位置(OR=3.000,95%CI 1.139~7.899,P=0.026)是影响早期造口还纳的主要因素。结论 早期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对中高位直肠肿瘤的中青年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并能显著改善造口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造口术 直肠癌 早期还纳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陆金帅 张惠芳 李楠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班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则采用以病案为引导... 目的:分析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班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则采用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专科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基础知识得分、病例分析得分以及总成绩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医学教学前,两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评分、主动学习积极性评分、快速应急反应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医学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评分、主动学习积极性评分、快速应急反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应用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科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病案为引导 情景教学模式 急诊医学 专科考试成绩 综合素质
下载PDF
基于TNFR/RIPK1通路探索紫草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史吉胜 钱吉泽 +2 位作者 王金广 林斌 庞同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即A组;假手术+紫草素组,即B组;脊髓损伤+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 目的:初步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即A组;假手术+紫草素组,即B组;脊髓损伤+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即C组;脊髓损伤+紫草素组,即D组;每组24只。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所有大鼠硬膜下置管,A组不给药,B组和D组造模后30 min经导管注射紫草素100 mg·kg^(-1),C组注射等量DMSO,每日1次,至取材时间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 h和3 d每组取8只大鼠,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及造模后1、3、7、14、21d行斜板实验,再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造模后1h每组大鼠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1 mg·kg^(-1),术后24 h取材检测脊髓组织PI红染细胞数;24 h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量,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及调亡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1,RIPK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均正常,C、D组各时间点均低于A、B组,D组造模后12 h和3d的BBB评分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造模后12 h,D组PI红染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P<0.05)。造模后24h,A组和B组脊髓组织HE和Nissl染色正常,D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和存活神经元数量均优于C组(P<0.05)。Bcl-2、RIPK1蛋白在A组、B组表达很低;RIPK1在C组表达明显增高,在D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D组表达高于C组(P<0.05)。结论:紫草素可减轻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学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TNFR/RIPK1信号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紫草素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定向斑块旋切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苗倩倩 金沐阳 +1 位作者 马鲁波 耿树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连续收治的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的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30例,平均年... 目的:研究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连续收治的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治疗的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30例,平均年龄(68.6±13.2)岁,Rutherford分级逸3级,平均病变长度(15.13±9.56)mm,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9例(30%),均行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截肢率和免于靶病变血管重建率(TLR)。结果:30例患者均应用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随访7~20(10.7±1.8)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因趾端坏死行坏死趾骨截趾术,无大截肢或死亡等重大事件发生。一期通畅率为80.0%(26/30),二期通畅率为93.3%(28/30)。所有患者未行补救性支架植入。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血管穿孔3例(10.0%),远端栓塞2例(6.7%),术中均及时通过腔内治疗缓解。结论:定向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安全有效,可避免或减少支架置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糖尿病下肢病变 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 定向斑块旋切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广州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特点分析
16
作者 张秀芝 黄清平 张镜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谱、病情分诊级别、来诊高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4370例,其中男性患者2287例(占52.3%),女性患者2083例(占47.7%);患者年龄0.1~106.0岁,其中以66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居多,占比62.5%;疾病谱排名前3位的为神经系统疾病(1529例,占比35.0%)、创伤(797例,占比18.2%)、呼吸系统疾病(555例,占比12.7%);预检分诊级别为Ⅰ级患者300例(占6.9%),Ⅱ级1248例(占28.6%)、Ⅲ级2806例(占64.2%)、Ⅳ级16例(占0.4%);来诊的高峰时段为9:00—12:00,779例,占比17.8%。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应根据经120来诊患者特征,合理调配急诊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接诊流程,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院前急救 120救护车 流行病学 疾病谱 预检分诊
下载PDF
中国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疗的发展和现状
17
作者 王文达 张玉石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由TSC1和TSC2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引发多器官病变,肾脏病变主要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近年来,随着国内对TSC-RAML的认识不断加深,在诊疗上逐渐规范并完善,同时进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由TSC1和TSC2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引发多器官病变,肾脏病变主要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近年来,随着国内对TSC-RAML的认识不断加深,在诊疗上逐渐规范并完善,同时进行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探索。本文对中国TSC-RAML的诊疗研究发展进行回顾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疗进展
原文传递
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快速恢复脊柱稳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雪静 梅伟 +3 位作者 朱彦谕 包肖肖 张振辉 王庆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65-2870,共6页
背景:Ⅲ期Kümmell病的特点是椎体压缩程度高且伴有后壁缺损,患者多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临床上一些手术方式往往风险较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 背景:Ⅲ期Kümmell病的特点是椎体压缩程度高且伴有后壁缺损,患者多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且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老年人,临床上一些手术方式往往风险较高,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5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Ⅲ期Kümmell病患者行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分级来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CT扫描评估植骨椎体的骨性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2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62-81岁,平均(69.7±4.8)岁;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5.1±8.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3.5 min(100-165 min)、285.3 mL(210-350 mL);②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③术后1周平均矫正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分别为(9.0±0.7)mm和(16.2±1.0)°,随访期内矫正的高度和角度分别丢失(5.1±0.3)mm和(8.0±0.4)°;④14例(54%)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为E级,CT扫描可见所有患者植骨椎体均实现良好的骨性愈合;⑤共7例(27%)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围术期发生坠积性肺炎,2例患者因浅表伤口组织液化延迟愈合,3例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内固定邻近节段椎体骨折;⑥提示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打压植骨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够快速恢复脊柱稳定,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有效且相对微创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Kümmell病 伤椎置钉 经椎弓根打压植骨 骨折愈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中医健康管理平台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延续健康管理效果分析
19
作者 吴雪 宋佳 叶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7-0050,共4页
探究在临床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中医健康管理平台的效果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均收集2021年5月-2023年3月期间在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延续性健康管理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并根据随机法将未通过中医健康管理平台进行延续性健康... 探究在临床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中医健康管理平台的效果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100例均收集2021年5月-2023年3月期间在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延续性健康管理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并根据随机法将未通过中医健康管理平台进行延续性健康管理设为对照组,将基于中医健康管理平台进行延续性健康管理设为实验组,两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采用骨关节炎指数可视量表(WOMAC)评估患者关节的疼痛程度、僵硬程度及日常活动能力以及健康行为评分。结果 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量表(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关节压痛、肿胀以及日常关节活动程度均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认知、行为以及状况评分均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健康管理平台通过线上指导可改善患者在出院后的关节炎疾病预后情况,且因该方式具有便利性、科学性,能够缓解患者经济压力,故可将中医健康管理平台有效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健康管理平台 骨性关节炎 延续健康管理 效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