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李兴珍 党星波 +5 位作者 苏晓丽 密弘飞 鲁宗高 王华 韩冬 郑芸辉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 目的探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陕西省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未使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男性78例,女性34例;年龄18~74岁,平均43.1岁;道路交通伤81例,高处坠落伤16例,刀砍伤12例,爆炸伤3例。2021年10月1日—2022年9月30日的10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该系统包含院前急诊可视化、救护车版、急诊室版、医护版、实现信息共享及数据沉淀,完成质控数据上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观察组应用该系统进行院前院内患者信息传输、病情评估衔接及院前病历书写,男性75例,女性32例;年龄18~74岁,平均44.9岁;道路交通伤79例,高处坠落伤15例,刀砍伤10例,爆炸伤3例。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相关指标、抢救效率相关指标、院前病历完成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诊断时间、院内预警准备时间、院内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5.0±1.7)min vs.(7.9±1.8)min、11(8,14)min vs.18(16,19)min、(3.3±0.9)minvs.(4.7±1.3)min,P均<0.05],而到达院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5%vs.87.5%,P<0.001);观察组的急诊手术准备时间、院前病历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病历完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视化信息交互平台的使用,可提升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效果,院前院内衔接顺畅,可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院前病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可视化信息交互系统 院前急救
下载PDF
以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建设推动急诊创伤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2
作者 白祥军 杨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急诊3.0时代,急诊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需求、问题、危重度、“时间线”和“时间窗”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抓手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努力整合高水平...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急诊3.0时代,急诊科的核心价值观是以需求、问题、危重度、“时间线”和“时间窗”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五大中心”为抓手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高水平急诊大平台。努力整合高水平救治平台、高水平技术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高水平管理能力和高效率运行能力,进一步推动急诊创伤医学和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急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创伤外科 创伤中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陆金帅 张惠芳 李楠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班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则采用以病案为引导... 目的:分析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班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则采用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专科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基础知识得分、病例分析得分以及总成绩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医学教学前,两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评分、主动学习积极性评分、快速应急反应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医学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评分、主动学习积极性评分、快速应急反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医学教学中应用以病案为引导联合情景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科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病案为引导 情景教学模式 急诊医学 专科考试成绩 综合素质
下载PDF
颈总动脉流速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价
4
作者 秦龙 万健 +3 位作者 张黔 陈嵩 樊聪慧 郝怿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VR)且扩容前后心输出量(CO)变化是否≥15%将患者分为有反应(VR+组)及无反应(VR-组),各30例。VR+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86岁,平均46.9岁。VR-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90岁,平均46.1岁;采用迈瑞M9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取右颈总动脉长轴方向上测量两组患者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ex-Vmax)、吸气末最大血流速度(in-Vmax)与呼气末平均血流流速(ex-TAmax)、吸气末平均血流流速(in-TAmax),并计算出各自的变异度值:颈总动脉吸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变异度(△Vmax)、吸呼气末平均血流速度变异度(△TAmax),分析不同组别上述数值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各项指标在容量反应性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VR+组与VR-组in-Vmax[(71.72±18.67)cm/s vs.(79.47±24.04)cm/s]、in-TAmax[(40.67±11.44)cm/svs.(46.44±15.84)cm/s]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x-Vmax[(61.00±17.84)cm/s vs.(76.86±25.28)cm/s]、ex-TAmax[(34.83±11.01)cm/s vs.(44.66±15.4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与VR-组△Vmax(19.42%±14.18%vs.5.09%±13.59%)、△TAmax(18.19%±11.63%vs.4.29%±7.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x-Vmax与ex-TAmax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和0.678,而△Vmax与△TA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00,分别是0.803和0.863,提示△Vmax、△TAmax对于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的评估更敏感。结论呼气末颈总动脉最大血流流速及平均血流流速、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差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均可用来评估机械通气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变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床旁超声 颈总动脉血流流速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模式探讨与实践
5
作者 肖薇薇 张静航 +3 位作者 陈芳 曹彦 黄婕 祝益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湖南省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情况,探讨适合我国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的特点及模式。方法 通过规范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课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质量管理控制,总结导师培训的特征及考核...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湖南省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情况,探讨适合我国第一目击者导师培训的特点及模式。方法 通过规范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课程设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质量管理控制,总结导师培训的特征及考核评价效果。结果 2018—2022年湖南省共培训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4 504名,主要由医护人员组成,占98.8%;83.42%为中级及以上职称。设计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课程和考核方式,导师经培训后考核,理论成绩为(96.11±3.61)分,心肺复苏操作评分为(90.49±2.90)分,AED使用评分为(90.37±3.09)分,创伤四项操作评分为(88.90±3.37)分。导师在理论课程、心肺复苏操作、AED使用、创伤四项操作四方面的掌握程度同质性较好。结论 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技能导师培训的模式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目击者 急救知识技能 导师培训 心肺复苏
下载PDF
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通路参与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恢复
6
作者 吴小军 王日兴 +3 位作者 林芳崇 吕有凯 冯奇桃 云天奇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目的探讨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通路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0.5 h组,模型-1.5 h组,模型-3 h... 目的探讨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C-X3-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通路调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2部分。第1部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0.5 h组,模型-1.5 h组,模型-3 h组,每组10只,模型组之间失血性休克时间存在差异。第2部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CX3CL1组,每组10只。CX3CL1组大鼠脑室注射CX3CL1蛋白,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大鼠在模型制作前开展Morris水迷宫训练,模型制作后4 d,开展水迷宫测试。完成后,取全脑组织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取脑脊液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取脑组织进行Real-time PCR检测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与第Ⅲ象限停留时间减少,且HE染色中显示神经元状态受损。此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升高,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升高,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16、TNF-α、IL-1β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含量升高。与此同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CX3CL1、CX3CR1蛋白表达降低,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与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升高。然而,与模型组相比,CX3CL1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减少,穿越平台次数与第Ⅲ象限停留时间增加,且神经元状态恢复。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X3CL1组大鼠脑组织中Iba1表达降低,脑脊液中TNF-α与IL-6含量降低,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16、TNF-α、IL-1β与iNOS mRNA含量降低,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CD20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精氨酸酶1(Arg1)、几丁质酶3样蛋白1(Ym1)mRNA含量升高。结论CX3CL1有助于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M1型极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诱发的记忆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复苏 C-X3-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 记忆功能 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原文传递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对山区县级基层医院急诊患者急救时效性的影响
7
作者 秦亚伟 游江红 +1 位作者 况杭 刘永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分析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山区县级基层医院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性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丰都县级基层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20例,其中2020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为常规组(常... 目的分析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山区县级基层医院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性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丰都县级基层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20例,其中2020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为常规组(常规急救模式,n=60),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为一体化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n=60),比较两种急救模式院内评估至确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专业会诊时间、有效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比较两种急救模式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两种急救模式患者远期预后及总满意度。结果一体化组患者院内评估至确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专业会诊时间、有效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一体化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6.67%、96.67%,治愈率分别为43.33%、63.33%,一体化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一体化组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7%、5.00%,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1.67%、18.33%,一体化组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一体化组患者远期预后中、重度残疾、植物人占比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一体化组患者总满意度分别为78.33%、93.33%,一体化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可大大提高山区县级基层医院急诊抢救的时效性,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治愈率,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参与急诊科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 基层医院 急诊科 运行 急救时效性 影响
下载PDF
BOPPPS模型用于非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
8
作者 陶莉 秦洪真 +2 位作者 王伟 刘志鹏 翟文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BOPPPS模型用于非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五医院采用BOPPPS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非医务人员200例作为BOPPPS组,另选择2020年2月—12月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 目的 探讨BOPPPS模型用于非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五医院采用BOPPPS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非医务人员200例作为BOPPPS组,另选择2020年2月—12月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的非医务人员52例作为非BOPPPS组。对比两组学习效果,并评估两组受训者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满意度。结果 BOPPPS组和非BOPPPS组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率均达到100%。BOPPPS组心肺复苏培训后优秀率、受训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非BOPP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BOPPPS模型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提升非医务人员院前急救能力,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模型 非医务人员 心肺复苏 培训 教学效果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在医院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9
作者 喻水平 卢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分析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在医院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32名,其中16名为传统带教培训(对照组),16名为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培训(观察组),两组均培训3个月。对比两组护生救护... 目的分析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在医院护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32名,其中16名为传统带教培训(对照组),16名为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培训(观察组),两组均培训3个月。对比两组护生救护能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综合能力);对比两组对培训反馈情况(是否可提高创伤救护技能练习兴趣、是否贴合临床、是否增加救护时信心、是否提高综合救护能力、是否提高团队协助意识、是否增加与患者沟通能力等);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培训前两组救护能力无差异,培训后救护能力均明显提升,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践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两组反馈情况可知,观察组100%护生均肯定此教学模式可提高对创伤救护技能训练的兴趣,认为此训练模式可贴合临床、增加救护时信心、提高综合救护能力、提高团队协助意识、增加与患者沟通能力者均达85%以上,而对照组患者上述项目认同率均在80%以下(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可以提高护生的救护技能水平,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救护技能模拟训练 医院 护生 临床实践教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实时远程会诊系统对严重交通伤救治的应用效果研究
10
作者 梁伟 谢芬 +2 位作者 余红标 郁毅刚 夏挺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交通伤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在交通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急诊科应用基于AR的交通伤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模式救治严重交通伤患者56例(观察组),2...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交通伤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在交通伤患者处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急诊科应用基于AR的交通伤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模式救治严重交通伤患者56例(观察组),2012年6月—2016年5月该平台启用前严重交通伤患者68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创伤中心严重创伤患者常规救治流程进行规范救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院前“120”急救医师利用实时远程视频会诊信息系统实时传输患者情况,院内急救专家根据实时音视频远程指导事发现场与运送途中抢救,指导包括建立人工气道、损伤控制性复苏、大血管夹闭等救命性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漏诊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会诊次数,在呼吸机使用、抢救、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室滞留时间(18.8±5.4)min、入院至手术时间(44.1±9.1)min、住院天数(21.5±3.4)d均短于对照组(27.0±4.1)min、(62.6±7.2)min、(31.0±5.6)d(P<0.05);观察组漏诊发生率12.5%和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30.8%、38.2%(P<0.05);观察组会诊次数(1.2±0.2)次少于对照组(2.1±0.3)次(P<0.001);观察组呼吸机使用(21.4%)、抢救(19.6%)、休克(17.8%)、器官功能障碍(23.2%)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9.7%、44.1%、38.2%、42.6%(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89.3%高于对照组82.4%(P<0.05),病死率10.7%低于对照组17.6%(P<0.05)。结论基于AR技术的交通伤医疗资源共享平台模式在急诊室滞留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漏诊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会诊次数,在呼吸机使用、抢救、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等方面均优于该平台启用前,降低了患者的漏诊和并发症风险,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面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伤 增强现实技术 医疗资源共享
下载PDF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抢救效率及评分改善研究
11
作者 连江波 黄婷婷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受试者,以数字表法的规则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0例... 目的探究分析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对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受试者,以数字表法的规则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外伤急救,40例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采用损伤控制.比较评估两组患者经过对应模式干预后的抢救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残疾评分(Neurological Disability Score,NDS)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95.00%)比对照组的(72.50%)高(P<0.05);在NIHSS评分上,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意识水平、肢体共济运动以及构音障碍的评分均较低(P<0.05);在NDS评分上,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干预后的脑神经、肌无力以及反射与感觉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能够提高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率,有助于患者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果,增加其对抢救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联合外伤急救 急诊创伤性颅脑损伤 NIHSS评分 NDS评分
下载PDF
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韩锋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管理进行救护,另外选择4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链式流程管理进行救护。比较2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 目的观察链式流程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管理进行救护,另外选择45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链式流程管理进行救护。比较2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漏诊率和医患纠纷率。结果观察组病情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和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确定手术30 min达到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6.67%)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早期漏诊率(4.44%)和医患纠纷率(2.22%)均低于对照组(22.22%,15.56%,13.33%)(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救护中应用链式流程管理可明显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漏诊率和医患纠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流程管理 急诊 严重创伤
下载PDF
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筛选
13
作者 张杰 丁声双 +4 位作者 郭敏 薛阳 徐紫清 侯怀晶 薛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6,共8页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气管插管组、利多卡因组、总多糖组、总皂苷组、总黄酮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制备气管插管模型,插管前各治疗组按1 mL/100 g(按体质量计)分别经口喷入1%利多卡因、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浸润悬雍垂及软腭周围组织,对照组和气管插管组经口喷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机械通气2 h后拔除气管导管,深麻醉下收集大鼠咽部黏膜组织和血液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IHC)观察大鼠咽部黏膜病理变化和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2、IL-4、IL-10]、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气管插管组可见黏膜脱落,黏膜下结构严重破坏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破坏较轻,炎性细胞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2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降低,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升高,SOD和T-AOC水平下降(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和总黄酮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降低,SOD和T-AO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升高(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气管插管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2和TLR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OD)高于对照组(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4表达的AOD降低(P<0.05)。结论甘草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气管插管 麻醉 通气 机械 呼吸道损伤 有效成分 总皂苷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田孝瑞 李晓召 +2 位作者 朱娟 胡振杰 陈登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4.08±0.85) mmol/L、(6.01±0.99) min、(1.81±0.33) min、(47.76±5.11)μg/mL、(23.50±3.72) pg/mL、(401.12±62.2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91) mmol/L、(6.42±1.01) min、(2.00±0.36) min、(53.37±5.82)μg/mL、(26.16±3.89) pg/mL、(456.60±70.7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ARDS发生率分别为1.89%、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7%,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早期限制性复苏,可进一步改善创伤引发HS患者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调控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碳酸氢钠林格液 限制性复苏 血栓弹力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谭向晖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损伤控制复苏(DCR)对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HS)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严重T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DCR治疗,联合组接受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血乳酸(BL)]、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复苏后TT、PT高于复苏前,但联合组TT、P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高于复苏前,BL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复苏后PaO_(2)、SaO_(2)、B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后CRP水平低于复苏前,Cor水平高于复苏前,且联合组CRP低于对照组,Co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DCR治疗严重THS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舒芬太尼 损伤控制复苏 凝血功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早期动态Pcv-aCO_(2)及Pcv-aCO_(2)/Ca-cvO_(2)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16
作者 孙新星 江坤 +1 位作者 张珺 王晓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动态记录患者入ICU后第1、2、3、5天中心静脉和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数据。随访患者28 d预后,依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评分、乳酸和Pcv-aCO_(2)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死亡组患者入ICU第2、3天的ScvO_(2)低于存活组(P<0.05)。第2、3天的Pcv-aCO_(2)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ICU第1、2、3天的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第5天ScvO_(2)、乳酸及Pcv-aC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任何时相的Pcv-aCO_(2)/Ca-cvO_(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Pcv-aCO_(2)第3天(OR=1.153,95%CI:1.005~1.323)、Pcv-aCO_(2)第3天(OR=1.369,95%CI:1.030~1.819)以及APACHEⅡ评分(OR=1.565,95%CI:1.285~1.906)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Pcv-aCO_(2)(第3天)联合APACHE II评分对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其单独的预测价值(AUC=0.727,P<0.001)。结论早期Pcv-aCO_(2)、血乳酸、ScVO_(2)较Pcv-aCO_(2)/Ca-cvO_(2)更好反应感染性休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持续升高的Pcv-aCO_(2)对感染性休克预后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
下载PDF
SIRT1/Nrf2/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改善失血性休克复苏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17
作者 牛志伦 张丽 +3 位作者 胡溯 吴雨洁 万晓静 胡宪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后处理+SIRT1抑制剂组、七氟烷后处理+Nrf2抑制剂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水迷宫检验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海马组织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丙二醛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SOD、ATP含量降低,丙二醛、活性氧含量升高,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降低;七氟烷处理后减轻了再灌注后小鼠记忆障碍和氧化应激;加用SIRT1和Nrf2抑制剂后,减弱了七氟烷对小鼠认知障碍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能通过SIRT1/Nrf2/HO-1通路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起到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后处理 失血性休克复苏 SIRT1 NRF2 HO-1 水迷宫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融合术后疗效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陆 尹宗生 +2 位作者 刘艺明 马力 郁贤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索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骶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85例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腰骶椎体间融合手术,随访(24.00±2.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SVA(sagittal vert... 目的探索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骶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85例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腰骶椎体间融合手术,随访(24.00±2.18)个月,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SVA(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50 mm分为平衡组,SVA>50 mm分为非平衡组,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脊柱骨盆相关参数,并进行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与SF-36(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统计学分析脊柱骨盆参数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前分组中,非平衡组SVA术前术后比较明显改善(P<0.01),平衡组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分组中,两组之间ODI、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组优于非平衡组;两组之间△LL(lumbar lordosis,LL)与△HOD/n(height of disc,H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衡组HOD、LL增加明显。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50例,良22例,可7例,差6例,优良率84.7%(72/85)。结论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融合手术疗效满意,恢复椎间盘高度以增加LL从而改善矢状面平衡,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腰骶椎体间融合 多节段 脊柱骨盆参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期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血浆NT-pro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振琦 黄强 +1 位作者 范闻轩 王金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记录病人发病2、12、24 h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其变化特...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记录病人发病2、12、24 h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其变化特点。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比较3组病人不同时间的血浆NT-proBNP水平,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发病30 d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颅脑损伤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不同预后病人的血浆NT-proBNP水平特点。结果:发病2、12、24 h,3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低于其他两组,中型组低于重型组(P<0.01);3组组内在发病2、12、24 h时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组发病12、24 h时均明显高于发病2 h时(P<0.01),中型组发病24 h均明显高于发病2、12 h时(P<0.01),重型组发病12 h和24 h时均明显高于发病2 h(P<0.01),发病24 h时明显高于发病12 h时(P<0.01)。发病2、12、24 h时,预后良好组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2组发病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12、24 h时,2组均高于发病2 h(P<0.01),预后良好组发病24 h高于发病12 h(P<0.01)。血浆NT-proBNP与GCS、GOS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GCS、GO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临床可通过上述评分指标预测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下载PDF
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的认知现况的横断面研究
20
作者 艾子涵 李思熳 +7 位作者 早胜国 陈明瑞 周银河 黄思嘉 丁海迪 石苒羲 张秋怡 杨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的普及情况和科普需求,探索建立一种高效、适宜的科普模式。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中采用分层及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年龄15~60岁居民共... 目的调查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的普及情况和科普需求,探索建立一种高效、适宜的科普模式。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乡居民中采用分层及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年龄15~60岁居民共300人,用自设问卷匿名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通海县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居民仅占20.3%,普及率较低,从未听说过心肺复苏的居民占26.2%;农村户口居民CPR知晓度与非农村户口居民CPR知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年龄与CPR知晓度存在差异(P<0.01),两者呈反比关系;愿意对陌生人实施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居民占比均较高,分别为66.2%和68.6%;63.79%的人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但有92.76%的人表示当得知培训消息的时候愿意参加相关培训。结论通海县居民普遍缺乏CPR急救知识,但对于CPR急救知识的普及有较高的需求,施救态度积极,建议相关部门加大CPR科普以及培训力度,深入推广CPR急救术,将CPR推广入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城乡居民 急救科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