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1篇文章
< 1 2 1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总动脉流速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价
1
作者 秦龙 万健 +3 位作者 张黔 陈嵩 樊聪慧 郝怿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VR)且扩容前后心输出量(CO)变化是否≥15%将患者分为有反应(VR+组)及无反应(VR-组),各30例。VR+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86岁,平均46.9岁。VR-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90岁,平均46.1岁;采用迈瑞M9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取右颈总动脉长轴方向上测量两组患者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ex-Vmax)、吸气末最大血流速度(in-Vmax)与呼气末平均血流流速(ex-TAmax)、吸气末平均血流流速(in-TAmax),并计算出各自的变异度值:颈总动脉吸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变异度(△Vmax)、吸呼气末平均血流速度变异度(△TAmax),分析不同组别上述数值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各项指标在容量反应性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VR+组与VR-组in-Vmax[(71.72±18.67)cm/s vs.(79.47±24.04)cm/s]、in-TAmax[(40.67±11.44)cm/svs.(46.44±15.84)cm/s]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x-Vmax[(61.00±17.84)cm/s vs.(76.86±25.28)cm/s]、ex-TAmax[(34.83±11.01)cm/s vs.(44.66±15.4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与VR-组△Vmax(19.42%±14.18%vs.5.09%±13.59%)、△TAmax(18.19%±11.63%vs.4.29%±7.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x-Vmax与ex-TAmax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和0.678,而△Vmax与△TA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00,分别是0.803和0.863,提示△Vmax、△TAmax对于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的评估更敏感。结论呼气末颈总动脉最大血流流速及平均血流流速、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差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均可用来评估机械通气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变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床旁超声 颈总动脉血流流速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田孝瑞 李晓召 +2 位作者 朱娟 胡振杰 陈登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引发的失血性休克(HS)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创伤引发的HS患者,根据限制性复苏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乳酸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观察组患者采取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限制性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限制性复苏前和复苏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颈动脉球血氧饱和度、乳酸、p H值)、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最大凝块强度(M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复苏1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pH值、MA分别为(46.63±4.81)%、7.40±0.07、(58.68±5.13)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35±4.68)%、7.34±0.05、(55.26±5.42) mm,乳酸水平、R、K、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4.08±0.85) mmol/L、(6.01±0.99) min、(1.81±0.33) min、(47.76±5.11)μg/mL、(23.50±3.72) pg/mL、(401.12±62.2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0.91) mmol/L、(6.42±1.01) min、(2.00±0.36) min、(53.37±5.82)μg/mL、(26.16±3.89) pg/mL、(456.60±70.7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ODS、ARDS发生率分别为1.89%、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3%、2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7%,略低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早期限制性复苏,可进一步改善创伤引发HS患者善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调控炎症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碳酸氢钠林格液 限制性复苏 血栓弹力图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早期动态Pcv-aCO_(2)及Pcv-aCO_(2)/Ca-cvO_(2)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3
作者 孙新星 江坤 +1 位作者 张珺 王晓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早期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cvO_(2))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动态记录患者入ICU后第1、2、3、5天中心静脉和外周动脉血气分析数据。随访患者28 d预后,依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后24 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评分、乳酸和Pcv-aCO_(2)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死亡组患者入ICU第2、3天的ScvO_(2)低于存活组(P<0.05)。第2、3天的Pcv-aCO_(2)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ICU第1、2、3天的乳酸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第5天ScvO_(2)、乳酸及Pcv-aC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入ICU任何时相的Pcv-aCO_(2)/Ca-cvO_(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Pcv-aCO_(2)第3天(OR=1.153,95%CI:1.005~1.323)、Pcv-aCO_(2)第3天(OR=1.369,95%CI:1.030~1.819)以及APACHEⅡ评分(OR=1.565,95%CI:1.285~1.906)是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Pcv-aCO_(2)(第3天)联合APACHE II评分对于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其单独的预测价值(AUC=0.727,P<0.001)。结论早期Pcv-aCO_(2)、血乳酸、ScVO_(2)较Pcv-aCO_(2)/Ca-cvO_(2)更好反应感染性休克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持续升高的Pcv-aCO_(2)对感染性休克预后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乳酸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中心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重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魏斌 段红杰 柴家科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62-567,共6页
代谢组学是危重病和创伤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是近年来广泛用于疾病代谢紊乱的基因解析、分子标志物筛选和诊断等方面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本篇综述总结和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外伤失血性休克以及严重烧伤等重伤诊治的代谢... 代谢组学是危重病和创伤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是近年来广泛用于疾病代谢紊乱的基因解析、分子标志物筛选和诊断等方面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本篇综述总结和概括了国内外近年来创伤性脑损伤、外伤失血性休克以及严重烧伤等重伤诊治的代谢组学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实时监测重伤患者伤后不同阶段的代谢变化,发现重症临床诊治不同的新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优化临床实践中的诊治策略;展望了对烧冲复合伤的当前代谢组学研究问题和挑战,以及多组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同步发展,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创伤 烧伤 烧冲复合伤
下载PDF
骨髓腔穿刺技术用于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输液通路建立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5
作者 杨玮琦 徐海婷 +1 位作者 黄艳萍 虞大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腔穿刺技术用于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输液通路建立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40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均接受经骨髓腔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另选骨髓腔穿刺技术开展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40例创伤性... 目的探讨骨髓腔穿刺技术用于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输液通路建立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40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均接受经骨髓腔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另选骨髓腔穿刺技术开展前(2020年1月—2020年12月)40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穿刺建立输液通路治疗。观察2组4 h内治疗效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输液通路时间、血压回升时间、救治生存率,比较血管通路建立2 h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酶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enzyme 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blood carbon dioxide,PaCO_(2))、乳酸],观察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性别、年龄、创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救治生存率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建立输液通路时间、血压回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TT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PaCO_(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aO_(2)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骨髓腔穿刺技术为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且快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骨髓 穿刺术
下载PDF
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6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利用随机分组法将7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急诊治疗举措,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抢救成功率。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9.4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42%)。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系统急诊治疗举措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抢救效果,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代谢异常情况与凝血功能,能够尽快帮助患者恢复体温,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临床死亡率,在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中值得广泛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临床急诊 急诊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液体平衡量对急诊创伤休克患者组织灌注的影响
7
作者 林艳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液体平衡量对急诊创伤休克患者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创伤休克患者142例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3d液体平衡量,收集入院时及入院3d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 目的:探讨液体平衡量对急诊创伤休克患者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创伤休克患者142例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3d液体平衡量,收集入院时及入院3d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尿量、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Pv-aCO_(2)/Ca-vO_(2))、乳酸(La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等指标。结果:142例创伤休克患者入院3d液体平衡量(468.70±124.65)ml,根据液体平衡量分为A、B、C 3组,A组为液体平衡量≥600ml(40例),B组为液体平衡量300~600ml(57例),C组为液体平衡量<300ml(45例)。入院3d,B组及C组患者的尿量高于A组;B组及C组的Pv-aCO_(2)/Ca-vO_(2)、Lac低于A组;C组的ScvO_(2)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休克患者入院3d液体平衡量与ScvO_(2)、尿量、Pv-aCO_(2)/Ca-vO_(2)、Lac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入院3dC组的CK-MB、cTnI、Scr、TNF-α、IL-4水平低于A组及B组;B组的CK-MB、cTnI、TNF-α、IL-4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休克患者入院3d的液体正平衡量和组织灌注状况有显著相关性,入院3d高液体正平衡量可引起创伤休克患者组织灌注不足,加剧心肌损伤、肾功能损伤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休克 液体平衡量 组织灌注 器官损伤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干预效果
8
作者 张军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8-0162,共5页
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抢救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 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抢救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出血量比对照组低,接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术前抢救、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均P<0.05)。观察组入院10min、入院20min体温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3.45%vs.27.59%,P<0.05)。观察组应变能力、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 急诊抢救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时间,确保患者抢救成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诊抢救护理干预 并发症
下载PDF
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杨依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低压复苏... 目的:分析低压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低压复苏。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输液总量、血红蛋白、乳酸含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液总量、血红蛋白、乳酸含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压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进行急救治疗,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控制酸中毒,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治疗
下载PDF
SIRT1/Nrf2/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改善失血性休克复苏小鼠空间学习与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10
作者 牛志伦 张丽 +3 位作者 胡溯 吴雨洁 万晓静 胡宪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通路在七氟烷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认知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七氟烷后处理组、七氟烷后处理+SIRT1抑制剂组、七氟烷后处理+Nrf2抑制剂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水迷宫检验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海马组织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丙二醛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SOD、ATP含量降低,丙二醛、活性氧含量升高,SIRT1、Nrf2和HO-1蛋白表达降低;七氟烷处理后减轻了再灌注后小鼠记忆障碍和氧化应激;加用SIRT1和Nrf2抑制剂后,减弱了七氟烷对小鼠认知障碍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能通过SIRT1/Nrf2/HO-1通路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起到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后处理 失血性休克复苏 SIRT1 NRF2 HO-1 水迷宫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东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休克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7 d内死亡率。结果:两组胶体使用量、早期复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入院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0、60 min,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120 min,两组NIHS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IL-6、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0 min,研究组IL-6、IL-10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120 min,研究组休克指数、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发生率及7 d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 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 并发症 死亡率
下载PDF
Effi cacy of partial and complete 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 in the hemorrhagic shock model of liver injury
12
作者 Yi Shan Yang Zhao +3 位作者 Chengcheng Li Jianxin Gao Guogeng Song Tanshi Li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BACKGROUND: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can temporarily control traumatic bleeding.However,its prolonged use potentially leads to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Partial REBOA(pREBO... BACKGROUND: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can temporarily control traumatic bleeding.However,its prolonged use potentially leads to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Partial REBOA(pREBOA)can alleviate ischemic burden;however,its security and eff ectiveness prior to operative hemorrhage control remains unknown.Hence,we aimed to estimate the effi cacy of pREBOA in a swine model of liver injury using an experimental sliding-chamber ballistic gun.METHODS:Twenty Landrace pigs were randomized into control(no aortic occlusion)(n=5),intervention with complete REBOA(cREBOA)(n=5),continuous pREBOA(C-pREBOA)(n=5),and sequential pREBOA(S-pREBOA)(n=5)groups.In the cREBOA and C-pREBOA groups,the balloon was inflated for 60 min.The hemodynamic and laboratory values were compared at various observation time points.Tissue samples immediately after animal euthanasia from the myocardium,liver,kidneys,and duodenum were collected for histological assessment using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REBOA groups was prominently improved(all P<0.05).The total volume of blood loss was markedly lower in the cREBOA group(493.14±127.31 mL)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P<0.01).The p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t 180 min in the cREBOA and S-pREBOA groups(P<0.05).At 120 min,the S-pREBOA group showed higher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P<0.05)but lower blood urea nitrogen compared with the cREBOA group(P<0.05).CONCLUSION:In this trauma model with liver injury,a 60-minute pREBOA resulted in improved survival rate and was effective in maintaining reliable aortic pressure,despite persistent hemorrhage.Extended tolerance time for aortic occlusion in Zone I for non-compressible torso hemorrhage was feasible with both continuous partial and sequential partial measures,and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severity of acidosis and distal organ injury was observed in the sequential pREB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compressible torso hemorrhage Liver injury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肝损伤大鼠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胡嗣钦 张荣臻 +2 位作者 周小博 王兵 陈林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肝损伤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情况及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NF-κB、TNF-α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取100只Wistar雄性...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肝损伤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情况及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NF-κB、TNF-α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取10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做双侧股骨骨折合并休克实验制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后0 h、2 h、4 h、6 h进行药物干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 ml/kg、10 ml/kg、20 ml/kg剂量腹腔注射给药。实验过程中死亡大鼠立即进行解剖,切取肝脏标本。空白对照组大鼠直接活杀取相应组织及其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的NF-κB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NF-κB和TNF-α在肝组织中迅速表达,伤后6 h左右达到含量的高峰,伤后8 h仍持续在相当高的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及参附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不同时间点(0.5 h、2 h、4 h、6 h、8 h)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附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不同时间点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比较,不同时间点肝组织NF-κB、TNF-α的下降水平与剂量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NF-κB和TNF-α的表达而减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损伤,降低死亡率,进而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肝损伤 NF-ΚB TNF-Α 参附注射液
下载PDF
强离子隙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明迪 王思盼 +3 位作者 张珏 张珂 陆士奇 李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1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的...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1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于入院当时和入院后6 h、12 h、24 h检测SIG、阴离子隙(anion gap,AG)、乳酸、HCO_(3)^(-)、pH等,比较两组指标间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SIG和乳酸在入院后6 h明显升高,而AG和HCO_(3)^(-)则分别在入院后12 h和24 h才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 h SI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 0.805~0.965),略大于6 h乳酸的AUC(0.836,95%CI 0.724~0.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大于12 h AG的AUC(0.722,95%CI 0.604~0.841)和24 h HCO_(3)^(-)的AUC(0.749,95%CI 0.653~0.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SIG即可升高,与其他酸碱紊乱指标比较,SIG是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患者死亡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强离子隙 预后
下载PDF
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家海 杨春 王桂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复苏时间、输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于复苏前、液体复苏30 min及复苏1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lactic acid,Lac)、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结果观察组复苏时间、输液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ac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LT、FIB呈逐渐降低趋势,PT呈逐渐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4、IL-6、IL-10、TNF-α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观察组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使用醋酸钠林格液较乳酸钠林格液能更好地抑制外周血炎症因子的表达,进一步降低血La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醋酸钠林格液 乳酸钠林格液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艳秋 宋进 +3 位作者 宾华威 唐晓梅 曾光 李政钊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24 h输液量及器官衰竭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液体复苏前准备时间、有效急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患者器官衰竭情况,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 创伤性休克 急救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齐蕊 张清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635-636,共2页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目的分析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采用7 d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死亡发生率评估]及复苏前、复苏12 h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观察组7 d内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前,两组的PT、APTT、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苏12 h后,两组的PT、APTT、TT长于复苏前,观察组PT、APTT、T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救治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显著,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性休克 救治效果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PT、APTT、Fib、D-D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园园 郑国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5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两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D-D水平较对照组低,Fib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常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无明显恶化,预后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并发症
下载PDF
修正创伤评分结合ACE和ACE2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19
作者 梁兵 于晓钧 卢炳棋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4-117,125,共5页
目的:分析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是否存活,分别纳入生存组(n=41)和死亡组(n=67)。对比两组HB-... 目的:分析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是否存活,分别纳入生存组(n=41)和死亡组(n=67)。对比两组HB-RTS评分、静脉血ACE、ACE2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指标的诊断效能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ISS评分、输血情况、休克持续时间、HB-RTS和ACE、ACE2水平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ISS评分、HB-RTS和ACE、ACE2水平是影响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B-RTS和ACE、ACE2以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最高,ROC曲线下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结论:HB-RTS评分、ACE、ACE2水平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升高,急诊时联合检测三指标表达水平在预测患者预后中有较高诊断效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修正创伤评分 ACE ACE2 急诊 预后评估
下载PDF
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罗芳 吴金海 +2 位作者 李君 刘瑞雪 韩卫卫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蓝球法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各88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参... 目的探讨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红蓝球法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各88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应对方式[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睡眠质量[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BI)、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MUIS-A、SR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TCSQ-积极评分高于参照组,TCSQ-消极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ESCA、BI、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基于ABC-X模型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创伤性休克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焦虑 抑郁 护理干预 ABC-X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