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0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筛选
1
作者 张杰 丁声双 +4 位作者 郭敏 薛阳 徐紫清 侯怀晶 薛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6,共8页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 背景术后咽喉痛(POST)是全身麻醉后常见的轻微但令人不悦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甘草能有效降低POST的发生率,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目的筛选甘草预防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有效成分。方法2021年4月—2022年7月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气管插管组、利多卡因组、总多糖组、总皂苷组、总黄酮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制备气管插管模型,插管前各治疗组按1 mL/100 g(按体质量计)分别经口喷入1%利多卡因、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浸润悬雍垂及软腭周围组织,对照组和气管插管组经口喷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机械通气2 h后拔除气管导管,深麻醉下收集大鼠咽部黏膜组织和血液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和免疫组化(IHC)观察大鼠咽部黏膜病理变化和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2、IL-4、IL-10]、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气管插管组可见黏膜脱落,黏膜下结构严重破坏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破坏较轻,炎性细胞明显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2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降低,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升高,SOD和T-AOC水平下降(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和总黄酮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降低,SOD和T-AO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升高(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血清Cor、E和NE水平降低(P<0.05)。IHC结果显示:气管插管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2和TLR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AOD)高于对照组(P<0.05)。与气管插管组相比,总皂苷组大鼠咽部黏膜组织TLR4表达的AOD降低(P<0.05)。结论甘草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致呼吸道损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气管插管 麻醉 通气 机械 呼吸道损伤 有效成分 总皂苷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的环甲膜穿刺术在疑难型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良成 刘丹 邬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环甲膜穿刺术在疑难型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镇巴县中医院及镇巴县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的环甲膜穿刺术的76例疑难型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环甲膜穿刺术在疑难型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镇巴县中医院及镇巴县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的环甲膜穿刺术的76例疑难型气管插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体表定位法的环甲膜穿刺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环甲膜穿刺术。比较两组患者环甲膜一次穿刺成功率、插管舒适度、气管导管耐受性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记录麻醉前(T_(0))、麻醉时(T_(1))、气管插管时(T_(2))及插管后5 min(T_(3))的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观察组患者环甲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4,P=0.011)。两组患者T_(1)、T_(2)、T_(3)时的SpO 2、HR、MAP较T_(0)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_(3)时SpO 2、HR、MAP指标较T_(1)、T_(2)时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舒适度评分和气管导管耐受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3,P=0.007)。【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环甲膜穿刺术在疑难型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环甲膜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插管舒适度及气管导管耐受性,且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超声检查 穿刺术/方法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研究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伯梁 樊超男 钱素云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8,13,共5页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相对常见的危重症,PICU内发病率约占3%。ARDS患儿病死率较高,虽然近十几年来较前有所下降,仍高达约18%,部分发展中国家近2~3...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相对常见的危重症,PICU内发病率约占3%。ARDS患儿病死率较高,虽然近十几年来较前有所下降,仍高达约18%,部分发展中国家近2~3年甚至可高达40%~50%。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本文就P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 人工 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下载PDF
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效果检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纯 赵丽 +1 位作者 周晓红 徐莉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3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效果检验。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PICU收治的100例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与非VA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效果检验。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PICU收治的100例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与非VAP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VAP独立危险因素,建立VAP风险预测模型,并对该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检验。结果结果显示,26例(26.00%)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74例(74.00%)患儿未发生VA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7d、GCS评分<8分、使用抑酸剂、使用激素、血清白蛋白<30g/L为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0.749~0.970),预测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97.30%,预测准确率为89.18%,表明模型总体准确率较高。结论本研究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拟合度和区分能力,且准确度较高,能为预测PICU机械通气患儿并发VAP风险提供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在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林凌洁 张丹如 董苗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8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俯卧位通气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研究对象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PICU收治的患儿,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前后顺序交替分为研究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 目的分析俯卧位通气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研究对象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PICU收治的患儿,使用机械通气的时间前后顺序交替分为研究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2~3 h对体位进行一次改变,对照组进行仰卧位、侧卧位交替体位,试验组进行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交替体位。检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U采用俯卧位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降低,肺功能改善,炎症反应减轻,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俯卧位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功能
下载PDF
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未培轩 兰晓敬 +3 位作者 吴亭亭 史俊峰 薛延英 王景梅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10期907-911,共5页
目的比较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持续喂养组和间断喂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喂养目标达标... 目的比较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耐受性、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持续喂养组和间断喂养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喂养目标达标情况、喂养耐受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差异。营养指标包括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结果两组喂养第1~6天目标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第7天,间断组目标达标率高于持续组(P<0.05);两组喂养耐受性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第1天及第7天,两组ALB、PA、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肠内营养支持后,第7天两组ALB及Hb均较前升高(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早期间断喂养与持续喂养效果相当,提高喂养耐受性是提高喂养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喂养耐受性
下载PDF
单肺通气肺萎陷及肺复张的方法及进展
7
作者 陈雪姿(综述) 王彬(审校)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08-1113,共6页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一种通过胸腔镜进入胸腔进行操作的微创手术方式,目前胸外科大部分手术都是通过VATS进行的,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VATS的操作空间更小,对视野暴露的要求更高,良好的肺萎陷...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是一种通过胸腔镜进入胸腔进行操作的微创手术方式,目前胸外科大部分手术都是通过VATS进行的,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VATS的操作空间更小,对视野暴露的要求更高,良好的肺萎陷显得尤为重要。单肺通气是临床常用的肺萎陷手段,通过单肺通气技术实现了非通气侧肺的萎陷,但非通气侧肺自然萎陷耗时长,寻求快速肺萎陷的方法一直是麻醉和手术医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快肺泡内气体的弥散速度、减少肺的通气以及加速肺内气体吸收是临床常用加速肺萎陷的方法。手术结束后,萎陷肺的充分复张对术后肺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现就单肺通气的肺萎陷及肺复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不张 肺复张
下载PDF
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8
作者 崔耀辉 汤燕 杨婷婷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构建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100例设为训练集,选择2022年7月-10月我院收治的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30例设为验证集... 目的构建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100例设为训练集,选择2022年7月-10月我院收治的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30例设为验证集。统计行机械通气、未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例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OC曲线分析、外部验证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100例患儿中行机械通气5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行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为早产儿、呼吸困难、肺不张、白细胞计数、入院PaO_(2)<50mmHg、入院PaCO_(2)>35mmHg(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0.144,P=0.446;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54~0.869),最佳截断值为18.47%,最大约登指数为0.75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8、0.882,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0.00%。结论百日咳合并肺炎患儿病情多变,其行机械通气的危险因素复杂,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实现对高危患儿的有效识别,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小儿肺炎 机械通气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异丙酚和芬太尼长期镇静对机械通气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吕黄伟 刘钢 +2 位作者 吴滨阳 王俊科 许国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芬太尼混合液对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1):机械通气期间间断用咪唑安定5~10mg或芬太尼0.1~0.2mg静脉注射;异丙酚组(n=13):机械通...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芬太尼混合液对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1):机械通气期间间断用咪唑安定5~10mg或芬太尼0.1~0.2mg静脉注射;异丙酚组(n=13):机械通气期间持续静滴异丙酚400mg加芬太尼0.5mg混合液2mg·kg-1·h-1。结果:入ICU时两组心脏指数、血液饱和指数无差异,异丙酚组心脏指数逐渐升高,在入ICU后第二天明显升高(P<0.05)。异丙酚组血液饱和指数增加显著(P<0.01),且与用药前相比增加显著(P<0.01)。异丙酚组病人平均主动脉压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可使肺动脉压轻度下降,在以后的治疗中两组无差别。心率、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无明显变化。入ICU时两组全身血管阻力无差异,异丙酚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在入ICU后第二天下降明显(P<0.05)。异丙酚可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P<0.05)。结论:异丙酚和芬太尼混合液长期镇静对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机械通气 镇静 血流动力学 芬太尼
下载PDF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给药对气管粘膜纤毛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61
10
作者 杨敏 周君富 +5 位作者 夏秋欣 陈唯唯 卢华苹 王华林 何建国 施水娟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给药对气管粘膜纤毛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庆大霉素 生理盐水溶液给气管造口后的家兔进行气管滴药 ,在用药的第 7天和第 1 4天取其气管粘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同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用药第 7天...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给药对气管粘膜纤毛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硫酸庆大霉素 生理盐水溶液给气管造口后的家兔进行气管滴药 ,在用药的第 7天和第 1 4天取其气管粘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同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用药第 7天即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粘膜纤毛损伤性改变 ,表现为纤毛脱落、缺失、断裂、方向混乱、倒伏、变短和参差不齐 ,其气管粘膜纤毛受损面积显著大于生理盐水组 ;用药第 1 4天 ,气管粘膜纤毛损伤加剧 ,表现为部分区域纤毛大片脱落 ,其气管粘膜纤毛受损面积也显著大于生理盐水组。结论使用传统的气道湿化液———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 ,对气管粘膜纤毛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破坏气管粘膜上皮表面粘液纤毛清除功能 ,从而造成痰液潴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给药 气管粘膜 纤毛损伤 研究
下载PDF
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5
11
作者 薛富善 安刚 +3 位作者 胥琨琳 邓晓明 佟世义 李桂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总结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验和教训 ,为临床麻醉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2 5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造成困难插管的原因有 :头后仰活动受限 (116 9例 ) ,张口活动受限(889例 ) ,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 目的 总结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验和教训 ,为临床麻醉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2 5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造成困难插管的原因有 :头后仰活动受限 (116 9例 ) ,张口活动受限(889例 ) ,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张口活动受限 (6 98例 )和小颌畸形 (6 9例 )。全部患者的喉头显露均为 级或 级以上。其中 439例采用神经安定镇痛 -口咽表面麻醉 ,6 2 9例采用静脉麻醉药镇静 -小剂量肌松药麻醉 ,175 7例采用全静脉或吸入麻醉。结果  142例采用盲探经鼻插管 ,2 377例采用直接喉镜经口盲探插管 ,186例采用纤维光导硬喉镜经口插管 ,72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完成插管。插管成功率为 99.7%。最常见的插管合并症为气道损伤 ,发生率为19.3%。麻醉方法和插管时间及合并症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通过改良麻醉方法和常用的气管插管技术 ,缩短了困难插管患者的插管时间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困难 麻醉 并发症 气管插管
下载PDF
早期气管切开和晚期气管切开/延迟气管插管对需长期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林燕 赵停婷 +2 位作者 邓旺 李长毅 王导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评价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延迟气管插管对需长期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延迟气管插管对需长期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运用Revman5.2进行异... 目的评价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延迟气管插管对需长期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延迟气管插管对需长期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进行定量的综合分析;运用Revman5.2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的计算。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包括2121例患者,其中5篇RCT是比较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5篇RCT是比较早期气管切开和延迟气管插管对需长期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气管切开均不能降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短期病死率(P=0.07)、长期病死率(P=0.47)、机械通气时间(P=0.29)及并发症(P=0.73)。但仅与晚期气管切开比较,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提高患者成功撤机率(P=0.004)、ICU转出率(P=0.005),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P=0.0003)。结论早期气管切开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但可提高成功撤机率、ICU转出率同时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临床医生需根据危重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长期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而行早期气管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危重症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3
作者 汪丽 赵锦宁 +3 位作者 胡章雪 唐仕芳 马娟 史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034-2036,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及其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 目的观察并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及其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需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的RDS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HFOV+PS组(n=48)及CMV+PS组(n=5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结果、平均住院天数、上机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HFOV+PS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结果较CMV+PS组改善更为明显,平均住院天数、上机时间较CMV+PS组明显缩短,治愈率较CMV+PS组明显提高(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PS联合治疗早产儿RDS疗效显著,减少早产儿病死率并提高其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综合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67
14
作者 陈洁茹 陈伟燕 熊旭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APACHEⅡ评分系统在综合ICU中的实际评测性能,分析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和存在问题。方法收集217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计算每组的预测病死率、死亡风险系数,与患者的真实... 目的观察APACHEⅡ评分系统在综合ICU中的实际评测性能,分析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和存在问题。方法收集217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计算每组的预测病死率、死亡风险系数,与患者的真实预后情况比较,观察个体死亡概率与得分的关系,作ROC曲线观察该系统的预后诊断性能,并分析评分系统中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的APACHEⅡ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越高,死亡概率越大,但APACHEⅡ评分系统评测效果欠佳,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70。当APACHEⅡ≥23分时,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为59.3%,特异度为76.2%。以此截点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年龄、血气分析中的pH值、血钠浓度、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Glasgow评分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我院综合ICU中具有一定的预后预测价值,其中年龄、血气分析中的pH值、血钠浓度、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Glasgow评分为死亡的预测因素。但APACHEⅡ评分系统仍存在自身结构上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评价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后长时间呼吸机支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柏成 肖颖彬 +6 位作者 钱桂生 陈林 钟前进 王学锋 王惠春 刘晓莉 朱学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 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影响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的危险因素 ,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1995年 1月— 2 0 0 3年 8月期间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的 5 0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用多因素线性回... 目的 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影响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的危险因素 ,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1995年 1月— 2 0 0 3年 8月期间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的 5 0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 14~6 5岁 ;体质量 2 8~ 80 kg;男性 2 8例 ,女性 2 2例 ;平均转流时间 (15 6 .38± 5 2 .0 2 ) 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 (6 2 .86± 2 2 .5 5 ) h;病死率为 18.0 %。与对照组相比 ,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差(P<0 .0 0 1) ,体外循环时间与阻断时间长 (P<0 .0 0 1) ,术后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及氧合指数 (Pa O2 /Fi O2 )低(P<0 .0 0 1) ,而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A a DO2 )高 (P<0 .0 0 1) ,肺内分流 (Qs/Qt)增大 (P<0 .0 0 1) ,术后肺动态顺应性 (PCD)无明显区别 ,术后引流量较多 (P<0 .0 0 1) ,术后心肌酶谱水平高 (P<0 .0 0 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P<0 .0 0 1)。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患者术前心功能、术中转流时间、术后 Pa O2 /Fi O2 、术后心肌酶谱水平及术后引流量明显相关。结论 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间呼吸机支持 心内直视手术 术后并发症 多因素相关分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参数对胃内压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晓赟 李月川 +4 位作者 李冠华 张力 贾玮 焦丽娜 杨学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对胃内压力和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当病情稳定后,在PSV、SIMV、CMV3种通气模式及0、5、10cmH2O3组呼气末正压(PEEP)参数下,监测患者的平均气道压(...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及参数对胃内压力和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当病情稳定后,在PSV、SIMV、CMV3种通气模式及0、5、10cmH2O3组呼气末正压(PEEP)参数下,监测患者的平均气道压(ITP)、胃内压(IGP)、胃排空时间、胃液pH值、胃液胆汁酸(TBA)并进行比较。结果 (1)3种机械通气模式下,PSV组的ITP最低,CMV组最高,SIMV组居中;随着ITP的增加,IGP也基本呈增加趋势,故CMV对IGP的影响最大(P<0.01)。在不同PEEP值时,PEEP越大,ITP越高,对IGP的影响也越大(P<0.01)。(2)在3种通气模式和设置不同PEEP值时,ITP越高,胃排空时间越短,胃液TBA越高(P<0.05),而胃液pH值未观察到显著变化(P>0.05)。结论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设置通过ITP对IGP、胃排空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机械通气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消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平均气道压 腹内压 胃内压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气路管道的细菌污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海宾 阎锡新 薛士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 研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气路管道、口咽部及下呼吸道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的致病菌的细菌学情况 ,以评价气路管道的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探讨气路管道更换或消毒最佳时间。方法 对RICU内 38例机... 目的 研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R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气路管道、口咽部及下呼吸道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的致病菌的细菌学情况 ,以评价气路管道的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探讨气路管道更换或消毒最佳时间。方法 对RICU内 38例机械通气患者于 4 8小时 ,7天 ,14天送检的 4 37份标本 ,进行细菌培养、药敏及定量分析。结果 送检 4 37份标本 ,培养结果中 2 6 2份标本分离出菌株 4 14株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 87.2 0 % ;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 ;气路管道污染率与时间同步增长 ,并与下呼吸道、咽部、气囊上滞留物感染菌具有一致性。结论 R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应在 4 8小时至 7天 ,依据气路管道的污染情况及时更换循环管路 ,下呼吸道感染与气路管道污染的细菌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细菌 呼吸道感染 交叉感染
下载PDF
四种通气模式对严重烟雾吸入伤犬早期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陶国才 杨宗城 +4 位作者 刘志远 傅琼芳 何保斌 魏钜菊 黎鳌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07-909,共3页
目的 观察四种通气模式对严重烟雾吸入伤犬早期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5只犬分为PEEP组、PC组、CPAP组、IRV组和致伤对照组。伤后 1h开始连续 2 4h机械通气。FiO2 =0 .4 ,PIP =1 6kPa ,PEEP CPAP =0 6kPa ,除IRV组I∶E =2∶1外 ,... 目的 观察四种通气模式对严重烟雾吸入伤犬早期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5只犬分为PEEP组、PC组、CPAP组、IRV组和致伤对照组。伤后 1h开始连续 2 4h机械通气。FiO2 =0 .4 ,PIP =1 6kPa ,PEEP CPAP =0 6kPa ,除IRV组I∶E =2∶1外 ,其他通气组I∶E =1∶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四种机械通气模式可显著增高VT,降低RR、MV、VD VT,减缓Cdyn下降幅度和QS QT上升幅度 ;伤后 2 4hCPAP组和PEEP组Cdyn和QS QT 仍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结论 本实验所采用的通气模式及参数于烟雾吸入伤早期持续 2 4h通气治疗可通过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 ,改善肺泡通气 灌流比等作用 ,不同程度地减轻减缓肺泡萎陷及肺不张的发生发展进程 ,其中持续气道正压 (PEEP 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吸入伤 肺通气功能 机械通气 动物实验 持续气道血压
下载PDF
APACHEⅡ、MODS、SOFA和LODS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20
19
作者 骆晓攀 方俊标 +5 位作者 陈龙 王海宏 吴水晶 谢郭豪 陈宝莉 方向明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7期104-108,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多脏器功能不全评分(MODS评分)、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价评分(SOFA评分)和Logistic脏器功能不全评分(LODS评分)4种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院内病死率的预测能力。方法根据诊断标准... 目的比较研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多脏器功能不全评分(MODS评分)、序贯性脏器衰竭评价评分(SOFA评分)和Logistic脏器功能不全评分(LODS评分)4种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院内病死率的预测能力。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将91例ICU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初始APACHEⅡ(24h)、MODS、SOFA、LODS评分,同时记录ICU期间最高MODS、SOFA、LODS评分,计算出各自预期病死概率并与实际死亡情况比较。然后绘制ROC曲线,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分析4个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结果 MODS、SOFA、LODS初始AUC(分别为0.785±0.049、0.850±0.040、0.886±0.036)和最高AUC(分别为0.891±0.037、0.939±0.028、0.943±0.025)值均高于APACHE的AUC(0.758±0.052)。所有最高MODS、SOFA、LODS评分都优于初始MODS、SOFA、LODS评分(P<0.05)。在初始值评分中,初始LODS评分优于APACHEⅡ评分(P<0.05),而MODS、SOFA、LODS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高评分系统的比较中,最高SOFA评分优于MODS评分系统(P<0.05),而SOFA与LODS评分、LODS与MODS评分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运用评分系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预测中,器官功能不全评分要好于APACHEⅡ评分系统;而在器官功能不全评分中,最高值评分预测能力高于初始值,尤其是最高SOFA、L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 器官功能不全 评分系统 病死率
下载PDF
压力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两种脱机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21
20
作者 秦英智 徐磊 +3 位作者 魏肃 徐源 孙惠军 李唯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两种机械通气方式的脱机效果。方法:对照观察两种通气方式患者在脱机时间、PS、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气道闭合压(P0.1)以及脱机...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两种机械通气方式的脱机效果。方法:对照观察两种通气方式患者在脱机时间、PS、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气道闭合压(P0.1)以及脱机步骤方面的差异。结果:PSV脱机成功25例,SIMVPS脱机成功13例。两种脱机方式的脱机时间、PS水平、VT、f和P0.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SV脱机:短期带机(<7日)的PS应≤0.69kPa(1kPa=10.20cmH2O);长期带机(>7日)的PS应达0.49~0.59kPa,并应动态观察P0.1通气、氧合变化可成功实现脱机。SIMVPS脱机:短期带机(<7日)的PS应置于0.59~0.69kPa,SIMV的f可逐渐减至6次/min;长期带机(>7日)SIMV的f减至4次/min,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同时调整PS达0.49kPa,结合常规参数变化及P0.1的变化可完成脱机过程。结论:SIMVPS脱机优于PSV脱机,尤其对不能耐受PSV脱机患者采用SIMVPS方式可成功实现脱机。SIMVPS是一种较佳的脱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支持通气 SIMV-PS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