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对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吴佳骞 苏丹 +3 位作者 邵腾皓 于占彪 赵聪聪 王迎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0,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Clinical trials.gov)、中... 目的 系统评价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Clinical 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3月31日,收集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镇静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1篇文献,总计2 7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咪达唑仑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MD=14.13,95%CI(13.75,14.52),P<0.000 01]、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MD=0.92,95%CI(0.54,1.30),P<0.000 01]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更长;咪达唑仑组患者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更低[OR=0.60,95%CI(0.41,0.90),P=0.01],但两组低血压发生率[OR=0.69,95%CI(0.47,1.01),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组患者谵妄[OR=3.88,95%CI(2.74,5.49),P<0.000 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OR=2.32,95%CI(1.19,4.51),P=0.01]、呼吸抑制[OR=5.70,95%CI(3.09,10.52),P<0.000 01]发生率较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更高。结论 与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类药物比较,咪达唑仑在有效性方面增加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在安全性方面增加了谵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镇静 机械通气 危重症患者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全麻维持采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梁波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374-137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全麻维持过程中采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7月—2023年7月内入院的老年全麻病患中抽取8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3例。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实验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对...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全麻维持过程中采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7月—2023年7月内入院的老年全麻病患中抽取8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3例。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实验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流动力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全麻维持时采取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且患者的麻醉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瑞芬太尼 全麻 老年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吸入气体对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影响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汪润 乔辉 刘鹏飞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气体对胸腔镜手术肺萎陷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0)和C组(n=20),3组从气管插管后至...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气体对胸腔镜手术肺萎陷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B组(n=20)和C组(n=20),3组从气管插管后至单肺通气前分别吸入空气/氧气混合气体(吸入氧浓度FiO_(2)=0.4)、氧化亚氮/氧气混合气体(FiO_(2)=0.4)、纯氧气(FiO_(2)=1.0)。单肺通气后3组均改为吸入50%氧气。记录时间点为切开胸膜后1 min(T0)、单肺通气开始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在各时间点记录LCS肺萎陷评分和Campos肺萎陷分级,测量血气,记录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T0和T3时3组患者LCS评分及Campos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时B组最高,C组次之,A组最低(P<0.05)。C组的动脉氧分压在T0及T1时高于A、B组(P<0.05),T2及T3时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和心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术中行单肺通气前吸入氧化亚氮/氧气混合气体,单肺通气后肺萎陷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对血流动力学没有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延长肺萎陷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观测时间,为单肺通气麻醉中氧化亚氮的安全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萎陷 单肺通气 吸入气体 动脉血氧
下载PDF
区域神经阻滞复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加速康复外科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娟 周琳 +2 位作者 冉启华 朱昭琼 熊柳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减轻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2]。过去膝关节置换术大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存在椎管内穿...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减轻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2]。过去膝关节置换术大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存在椎管内穿刺困难、反复穿刺导致组织损伤、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术后呼吸功能障碍、苏醒延迟、拔管困难送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风险,且影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外科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椎管内麻醉 拔管困难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苏醒延迟 甲苯磺酸
原文传递
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5
作者 陈永杰 梁剑峰 +4 位作者 刘鲲鹏 张华 汤义 赵欣 姚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 探讨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期呛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丁卡因组(n=20)与对照组(n=20)。丁卡因组插管前... 目的 探讨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后拔管期呛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行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丁卡因组(n=20)与对照组(n=20)。丁卡因组插管前使用雾化型喉麻管将2 ml 2%丁卡因均匀喷洒于两侧声带、会厌及气管内,对照组不进行此干预,术中两组采取相同的麻醉管理。记录两组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拔管后咽部静息痛NRS评分、手术切口疼痛NRS评分,动脉置管完成3 min时(T0)、置入气管插管前(T1)、插管完成套囊充气后30 s(T2)、患者清醒达拔管条件拔除气管插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拔管后声音嘶哑、吞咽呛咳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各有5例患者脱落。丁卡因组拔管时呛咳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0.4±0.6)分vs.(2.6±0.5)分],两组差值(95%CI)为±2.2(±2.5,±1.9),低于有效假设数值±1.8。丁卡因组拔管后咽部静息痛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2)分vs. 4(3,4.5)分,P<0.001],但两组手术切口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3)分vs. 3(2.5,3.5)分,P=0.705]。丁卡因组T3时MAP明显低于对照组[(90.87±13.37) mmHg vs.(102.8±11.52) mmHg,P=0.014];T0-T3时,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声音嘶哑、吞咽呛咳等不良反应。结论 在幕上肿瘤切除术气管插管前使用2%丁卡因进行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可降低拔管时的呛咳程度,缓解拔管后咽部疼痛,拔管时血压更平稳,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丁卡因 开颅手术 拔管期 呛咳
下载PDF
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中的效果
6
作者 张丹 张敏杰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930-931,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急诊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各43例。丙泊酚组予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醚组在丙...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急诊腹腔镜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各43例。丙泊酚组予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醚组在丙泊酚组麻醉的基础上加用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效果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七氟醚组的首次进餐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少于丙泊酚组(P<0.05);术后14 d,七氟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的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都显著少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术后14 d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术后1 d(P<0.05),且七氟醚组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能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麻醉效果,可减少丙泊酚用量,促进患儿康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吸入麻醉 小儿 急性阑尾炎 免疫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7
作者 陈淦贤 袁桂婵 喻志斌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期间所选择的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20例患者手术期间接受硬膜外麻... 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期间所选择的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20例患者手术期间接受硬膜外麻醉,观察组中20例患者手术期间接受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手术麻醉效果、麻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总时间、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压、心率、脑氧分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完全苏醒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压、心率、脑氧分压水平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对血液流变学、血压、心率、脑氧分压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麻醉起效和苏醒时间,使麻醉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硬膜外麻醉 小剂量 静脉麻醉 血液流变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叶治 郭曲练 +2 位作者 王锷 石敏 潘韫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观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mitoKATP)介导七氟醚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 目的:观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chondrial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mitoKATP)介导七氟醚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延迟性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84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280g,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并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o组)、ROS清除剂2-硫基丙酰氨基乙酸(2-MPG)+七氟醚(MPG+Sevo组)、mitoKATP通道特异性抑制剂5-羟葵酸盐(5-HD)+七氟醚(5-HD+Sevo组)、单纯MPG及5-HD组,缺血2h,再灌注24h后,HE染色,计算神经凋亡指数(AI)并观察组织结构变化,检测缺血侧脑组织TNF-α以及IL-1β含量,并使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血侧半球皮层半影区TNF-α及IL-1β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AI与TNF-α及IL-1β蛋白水平以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应用七氟醚预处理后,AI和脑组织TNF-α及IL-1β蛋白水平以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使用ROS清除剂2-硫基丙酰氨基乙酸(2-MPG)以及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特异性抑制剂5-HD能取消七氟醚预处理效应,但单独使用MPG和5-HD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七氟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及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延迟性脑保护 活性氧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部分神经肌肉阻滞下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脑干肿瘤手术对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佳玉 金立民 +2 位作者 吴津 张晓暄 宋雪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234-3237,共4页
目的比较在相同麻醉深度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下,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颅底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时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 M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神经肿瘤外科行脑干肿瘤切除术的... 目的比较在相同麻醉深度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下,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颅底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时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 M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神经肿瘤外科行脑干肿瘤切除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七氟烷吸入麻醉,术中维持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0.65MAC)和丙泊酚组(P组,静脉麻醉,微量泵4~6 mg·kg^(-1)·h^(-1)持续泵注)。两组均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0.5μg·kg^(-1)·min^(-1))和顺式阿曲库铵(0.5~1.5μg·kg^(-1)·min^(-1)),调节麻醉药和肌松药的输注速度,使Narcotrend麻醉深度指数(NTI)维持在45~55,单刺激T1/Tc=20%或4个成串刺激(TOF)计数为2。在上肢拇短展肌(APB)、下肢胫前肌(TA)记录Tc MEP,刺激上肢腕部正中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监测SEP。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0 h(诱导开始时,T0)、1 h(T1)、2 h(T2)、3 h(T3)和4 h(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鼻咽温度(T)、NTI,各记录点Tc MEP和SSEP的波幅、潜伏期,顺式阿曲库铵的输注速度及两组术中发生体动和苏醒后术中知晓的情况。结果术中T1、T2、T3和T4时,S组Tc MEP波幅明显低于、潜伏期明显长于P组(P<0.05)。刺激相同刺激点记录到的SEP波幅和潜伏期P组和S组没有明显差别。相同肌松程度下,S组顺式阿曲库铵的输注速度均低于P组(P<0.05)。手术结束苏醒后无术中知晓。结论低浓度(0.65MAC)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能在部分神经肌肉阻滞下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脑干肿瘤手术中诱发电位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丙泊酚 瑞芬太尼 神经肌肉阻滞 运动诱发电位 感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及二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边步荣 刘波 +5 位作者 高静 高彦东 高素琴 罗瑞 郭宇峰 韩利锋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C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血清SlOOβ蛋白的影响,并考察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或胸椎骨折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CH)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血清SlOOβ蛋白的影响,并考察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或胸椎骨折椎板减压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H组与非CH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CH组患者通过调整盐酸瑞芬太尼泵注速率,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基础值的70%~80%;非CH组则维持MAP基础值。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POCD发生率、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分析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POCD发生率的相关性,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H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非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组患者术后第2、3天POCD发生率和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非C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POCD发生率可能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存在相关性(r=0.992 7,P=0.001 3)。结论:瑞芬太尼CH用于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可减少术中失血量,但增加了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且升高了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全身麻醉 控制性降压 瑞芬太尼 S100Β蛋白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指数监测下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涌 叶玉萍 +2 位作者 王正坤 邓运香 淮诗媚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78-8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麻醉深度指数(NTI)监测下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简称人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无痛人流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均行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采用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A...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麻醉深度指数(NTI)监测下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简称人流)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无痛人流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均行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采用Narcotrend监测麻醉深度,A、B、C组麻醉深度分别维持在D1(NTI为56~47分)、D2(NTI为46~37分)、E0(NTI为36~27分)水平,比较患者麻醉效果、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麻醉前及复苏后30 min血清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结果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C组,A组、B组苏醒时间短于C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C组(P均<0.05)。麻醉前,三组血清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复苏后30 min,三组血清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均较麻醉前升高(P均<0.05),而B组血清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低于A组及C组(P均<0.05)。结论无痛人流时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理想的麻醉深度为D2水平,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同时能够降低应激水平,快速复苏,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复合麻醉 麻醉深度指数 无痛人流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耀明 瞿波 +4 位作者 于永群 陈旭华 容颖雅 胡胜英 方锐伦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困难气管插管患者40例(ASAⅠ~Ⅱ级),分为Dex组(D组,n=20)和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组(S组,n=20),所有患者均以1%丁卡因表面麻醉...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在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困难气管插管患者40例(ASAⅠ~Ⅱ级),分为Dex组(D组,n=20)和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组(S组,n=20),所有患者均以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纤维光导喉镜引导经口清醒气管插管,于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和气管插管后即刻(T2),记录循环功能和呼吸参数应激反应的变化、镇静Ramsay评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气管内插管。两组镇静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HR和MAP均显著下降(P<0.05),但S组有6例(33%)注药5 min后出现以呼吸频率减慢为主的呼吸抑制。结论在表面麻醉下,采用Dex 1μg/kg静脉注射能产生有效的唤醒镇静,可以减轻困难气道处理带来的心血管反应,呼吸抑制作用低于舒芬太尼,其适合应用于保留呼吸的慢诱导气管内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纤维光导喉镜 困难气道 清醒 气管插管
下载PDF
超声引导单次胸椎旁阻滞应用于全麻下老年胸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钱荣 何焕钟 +4 位作者 汪卫星 徐恒艺 姚博炜 高斌 胡四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00-170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单次胸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胸外科全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年龄60~8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全身麻醉复合行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单次胸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胸外科全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年龄60~8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全身麻醉复合行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顺序静脉诱导,并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内导管。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与对照组相同,气管内插管成功后在超声引导下于手术侧T4~T5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术前麻醉维持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60,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各时间点(2、6、12、24、48h)安静及活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相关并发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剂量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 h安静及活动时疼痛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单次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同时也降低了术后早期(6 h内)VAS评分以及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下载PDF
Narcotrend监测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肠癌手术七氟醚用量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忠其 张奕文 +2 位作者 刘永峰 袁友红 邢祖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使用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Narcotrend)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结肠或直肠癌根治术挥发性麻醉药七氟醚用量及安全性。方法 56例老年患者,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或直肠癌根治手术,年龄60~79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 目的观察使用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Narcotrend)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结肠或直肠癌根治术挥发性麻醉药七氟醚用量及安全性。方法 56例老年患者,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或直肠癌根治手术,年龄60~79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D组),每组28例,C组按照手术麻醉医生的临床经验调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D组按照Narcotrend值(Narcotrend index,NI)在(40±10)范围内进行调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两组都进行Narcotrend监测,但C组NI不作为麻醉医生的判断依据,由另外一位麻醉医生做好记录。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开始后每15 min时的NI、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七氟醚总用量。结果 C组七氟醚消耗量高于D组[(13.7±2.7)ml/h vs(10.4±1.2)ml/h,P<0.05];C组NI低于D组(P<0.05),两组HR均出现一定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MAP较平稳,C组波动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老年人患者低血压例数高于D组(6 vs 2,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使用Narcotrend监测能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有效避免麻醉过深及低血压的发生,提高麻醉质量与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 七氟醚 消耗量 老年人
下载PDF
小儿术前焦虑水平与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聂冰清 许强 武庆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研究小儿术前焦虑水平和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通过改良耶鲁小儿术前焦虑评分(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测定小儿术前访视期间(T1)、手术等候室等待期间(T2)、小儿进... 目的研究小儿术前焦虑水平和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择期手术的患儿,通过改良耶鲁小儿术前焦虑评分(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测定小儿术前访视期间(T1)、手术等候室等待期间(T2)、小儿进入手术室后(T3)和七氟烷吸入诱导开始时(T4)的焦虑程度;通过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测定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评分。结果控制年龄的影响后,T1和T2的焦虑评分和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T3和T4的焦虑评分和苏醒期躁动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T4的焦虑与苏醒期躁动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8(P<0.01)。结论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与小儿进入手术室时和麻醉诱导时的焦虑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术前焦虑 七氟烷麻醉 苏醒期躁动 相关性
下载PDF
第3代喉罩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志兵 夏瑞 +1 位作者 吴芳 文庭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第3代喉罩(ProSeal LMA,PLMA)通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丙泊酚微泵输注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第3代喉罩(PLMA)全身麻醉组(P组,30例)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 目的探讨第3代喉罩(ProSeal LMA,PLMA)通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丙泊酚微泵输注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第3代喉罩(PLMA)全身麻醉组(P组,30例)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T组,30例)。监测并记录插喉罩(管)前后,拔喉罩(管)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两组丙泊酚用量以及术中和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例数。结果P组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HR、MAP无明显变化(P>0.05),T组插入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HR、MAP明显地升高(P<0.05)。P组丙泊酚用量少于T组(P<0.05)。P组拔除喉罩时患者呛咳、体动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使用第3代喉罩通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丙泊酚微泵输注具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插管 脑电双频指数 丙泊酚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宗酉明 周红梅 +1 位作者 杜炎芳 方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556-557,共2页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雾化吸入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及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比较 被引量:27
18
作者 崔旭蕾 马满娇 +5 位作者 胡艳君 王玲 刘卫 刘子文 何小东 黄宇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6期812-816,共5页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术中以七氟烷和靶控输注...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术中以七氟烷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D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经静脉缓慢滴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即刻,C组和D组同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R组维持瑞芬太尼2 ng/m L靶控输注直至拔管结束。记录拔管期间患者呛咳评分、BP、HR、拔管后呼吸频率、镇静评分和咽痛评分。结果拔管期间呛咳评分为0分(无呛咳)或1分(1次呛咳)的患者的比例在R组(73.3%)显著高于C组(40%)和D组(40%)(P<0.05);R组MBP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R组和D组HR均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醉苏醒期间,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预防呛咳反射及血压升高方面效果优于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两者在稳定心率方面效果相当;拔管后两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麻醉恢复期 呛咳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仲吉英 徐枫 +3 位作者 张涛 黄腾 黄振兴 杨承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 目的通过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75岁,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S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持续吸入1.7%~3.4%的七氟醚至术毕,术中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1~2 MAC,P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至术毕,术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维持在1.5~3.0μg/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手术开始后1h(T1)、手术开始后2 h(T2)、手术结束后1 h(T3)、手术结束后2 h(T4)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S组T1~T4时血清VEGF及VCAM-1表达降低(P<0.05),T2~T4时MMP-2和MMP-9表达降低(P<0.05);P组T1~T4时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P组比较,S组T2~T4时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表达降低(P<0.05)。结论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能抑制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EGF、VCAM-1、MMP-2和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20
作者 任艳红 董伟 +1 位作者 柳华 刘璐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530-4533,共4页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口服,每周1...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口服,每周1次,2周后逐渐增至15 mg,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25 mg餐后口服,bi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明显少于治疗前,晨僵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CRP、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较单用甲氨蝶呤更能够提高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