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下瓣膜置换术病人的脑保护作用
1
作者 殷凤伟 欧毅 +1 位作者 王南海 刘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下瓣膜置换术病人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N)组、右美托咪定(D)组、乌司他丁(U)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乌司他丁(U+D)组。D组病人诱导前予以1.0μg/kg...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下瓣膜置换术病人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N)组、右美托咪定(D)组、乌司他丁(U)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乌司他丁(U+D)组。D组病人诱导前予以1.0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15 min,之后以0.4μg·kg^(-1)·h^(-1)持续输注至术毕,U组诱导后给予乌司他丁20000 U/kg,D+U组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使用方法同上,N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在4组病人体外循环前(T_(1))、升主动脉开放(T_(2))、停机(T_(3))、术毕6 h(T_(4))行血气分析检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并记录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同时于T_(1)~T_(4)、术毕24 h(T_(5))时间点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最后于术前1 d(T_(0))、术后第7天(T 6)评定术后神经认知,统计术后1周内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T_(2)~T_(3)时,与N组相比,D组、U组、D+U组的SjvO_(2)明显升高,Da-jvO_(2)、CERO_(2)明显降低;与D组、U组相比,D+U组的SjvO_(2)明显升高,而Da-jvO_(2)、CERO_(2)明显降低(P<0.05~P<0.01)。T_(2)时,与N组相比,D组、U组、D+U组的rSO_(2)明显升高;与D组、U组相比,D+U组的rSO_(2)明显升高(P<0.05~P<0.01)。T_(2)~T_(4)时,与N组相比,D组、U组、D+U组的NSE、S-100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与D组、U组相比,D+U组的NSE、S-100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T 6时,与N组相比,D组、U组、D+U组MMSE评分增高;与D组相比,D+U组MMSE评分增高(P<0.01),与U组相比,D+U组MMSE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 6时,与N组相比,D组和U组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U组术后1周内谵妄发生率降低(P<0.01);与D组相比,D+U组谵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可进一步抑制心瓣膜病病人瓣膜置换手术CPB期间的交感神经活性及炎症反应,显著改善病人围术期脑氧代谢,减轻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瓣膜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乌司他丁 脑保护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围手术期的应用
2
作者 林勇 付文娟 +1 位作者 陈振 王力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6-419,440,共5页
艾司氯胺酮是一种高亲和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非竞争性抑制剂,可用于麻醉诱导、术后镇痛、急危重症以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目前,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围手术期的研究越来越多。艾司氯胺酮具有较强镇静镇痛作用,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艾司氯胺酮是一种高亲和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非竞争性抑制剂,可用于麻醉诱导、术后镇痛、急危重症以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目前,艾司氯胺酮在小儿围手术期的研究越来越多。艾司氯胺酮具有较强镇静镇痛作用,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药理学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其在小儿围手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小儿 围手术期 麻醉 镇痛
下载PDF
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镇痛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宏波 杨文怡 +2 位作者 刘欣 邓旭江 陈丽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81-286,共6页
扁桃体切除术作为常见的小儿外科手术,在解决呼吸道问题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但术后的疼痛管理一直是需要深入关注的重要问题。术后疼痛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出血,直接影响患儿术后恢复和身心健康。为提高术后恢复质... 扁桃体切除术作为常见的小儿外科手术,在解决呼吸道问题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但术后的疼痛管理一直是需要深入关注的重要问题。术后疼痛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苏醒期躁动和术后出血,直接影响患儿术后恢复和身心健康。为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目前已采用多种围术期疼痛管理措施,包括阿片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地塞米松、氯胺酮、扁桃体周围的局部浸润麻醉或表面麻醉以及补充替代疗法等。本文就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各类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围术期疼痛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切除术 镇痛 围手术期 儿童
下载PDF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王玲 钟毅 单热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04-408,共5页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临床上已不仅局限于肺保护的应用,还具有多器官保护作用。本文就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多器官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发现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能够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改善组织氧合,对肺、脑...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临床上已不仅局限于肺保护的应用,还具有多器官保护作用。本文就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多器官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发现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能够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改善组织氧合,对肺、脑产生保护作用;此外还能通过改善线粒体结构、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对脑、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这些发现将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后期研究及不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多器官保护 肺保护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方案选择及术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转归的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朝亚 蔡宁 +3 位作者 马行军 夏玉立 邓言江 汪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1-158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案选择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转归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5 ... 目的探讨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案选择及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转归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选择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后15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在麻醉后10、30、60 min进行Bromage运动神经阻滞评分,统计术后转归情况和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前HR、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15 min、术后15 min有所下降,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 MoCA评分、MMSE评分有所下降,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麻醉时间延长,两组Bromage评分均有所增加,且对照组各时间点评分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下床活动、定向力和痛觉恢复、拔管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症状发生,且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加快运动神经恢复,改善患者术后转归,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转归
下载PDF
纳布啡预处理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下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庆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究纳布啡预处理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ACC拟行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 目的探究纳布啡预处理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ACC拟行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纳布啡2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即刻(T_(1))、气腹建立后5 min(T_(2))、胆囊切除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拔管即刻(T_(5))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于T_(0)、T_(3)、T_(5)时刻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后1、6、12、24 h疼痛情况,记录2组术后曲马多、哌替啶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T_(0)时比较,2组T_(1)、T_(3)、T_(5)时HR、MAP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T_(1)、T_(2)、T_(3)、T_(4)时HR、MAP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2组T_(3)时血清NE、COR水平较T_(0)时明显上升(P<0.05),T_(5)时较T_(3)时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T_(3)、T_(5)时血清NE、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2组术后1、6、12、24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曲马多、哌替啶使用率分别为32.50%、5.00%,均低于对照组的55.0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C行LC患者麻醉诱导前予以纳布啡预处理,有利于减少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减小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并降低止痛药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纳布啡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时间高氧对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黄蓉蓉 瞿珊珊 +4 位作者 郭鸿 陈苏衡 杨传奇 张俊妹 李玉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高浓度氧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RLE-6TN细胞分为对照组(21%O_(2)常规培养4 h)、高氧1、2、3、4 h组(95%O_(2)分别培养1、2、3、4 h)。采用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高浓度氧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RLE-6TN细胞分为对照组(21%O_(2)常规培养4 h)、高氧1、2、3、4 h组(95%O_(2)分别培养1、2、3、4 h)。采用荧光素酶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采用微量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V活性,荧光探针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Ⅲ、Ⅳ、Ⅴ的核心亚基NADH脱氢酶亚基1(ND1)、细胞色素b(Cytb)、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XI)、ATP酶6(ATPase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氧1、2、3、4 h组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核心亚基ND1(q=24.800,P<0.001;q=13.650,P<0.001;q=9.869,P<0.001;q=20.700,P<0.001)、COXI(q=16.750,P<0.001;q=10.120,P<0.001;q=8.476,P<0.001;q=14.060,P<0.001)及ATPase6 mRNA(q=22.770,P<0.001;q=15.540,P<0.001;q=12.870,P<0.001;q=18.160,P<0.001)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高氧1、4 h组细胞ATPase活性受到抑制(q=9.435,P<0.001;q=11.230,P<0.001),ATP含量降低(q=5.615,P=0.007;q=5.029,P=0.005);而高氧2、3 h组细胞ATPase活性(q=0.156,P=0.914;q=3.197,P=0.116)及ATP含量(q=0.859,P=0.557;q=1.273,P=0.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3,P=0.869)。结论短时间高氧会抑制呼吸链复合体核心亚基表达并降低ATPase活性,导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线粒体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能量代谢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联合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刘文佳 李利 +1 位作者 王楠 麻丽芳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个体化液体管理办法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的精细化麻醉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60例年龄≥65岁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分成四组,分别为:喉罩常规全麻组(C组),外...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个体化液体管理办法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的精细化麻醉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60例年龄≥65岁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分成四组,分别为:喉罩常规全麻组(C组),外周神经阻滞+喉罩常规全麻组(CN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喉罩常规全麻组(CG组),外周神经阻滞+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喉罩常规全麻组(CNG组),每组各15例。观察患者术后治疗疗效。结果与C组比较,CN和CNG组T2心率和血压明显降低(P<0.05),CG和CNG组T3和T4血压明显增高,心率明显下降(P<0.05),CNG组术中心率和血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和CN组比较,CG和CNG组液体输入量和尿量明显增加(P<0.05),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明显下降(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和CG组比较,CN和CNG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下降,拔除喉罩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C组患者术后3d和术后5d MMSE值明显低于术前1d(P<0.05);CN组患者,术后3d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d(P<0.05);与C组比较,CN组、CG组、CNG组术后3d和术后5d的MMSE值明显增高(P<0.05),与CN和CG组比较,CNG组术后3d的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C组比较,CN组、CG组、CNG组的身体舒适度和情绪状态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C组、CN组、CG组比较,CNG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C组比较,CN组、CG组、CNG组心理支持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C和CG组比较,CNG组和CN组的疼痛感受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联合使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和外周神经阻滞能够降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术中应激反应,加快麻醉苏醒,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外周神经阻滞 老年人 髋部骨折手术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肺呼吸功能监测在围术期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孙聪 钟毅 +2 位作者 王玲 刘光森 单热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4-99,共6页
围术期机械通气诱发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是机械通气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术后肺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麻醉医生的重视。肺呼吸功能监测能及时准确发现围术期肺损伤,指导肺保护策略的实施。随着各种检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肺呼吸... 围术期机械通气诱发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是机械通气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术后肺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麻醉医生的重视。肺呼吸功能监测能及时准确发现围术期肺损伤,指导肺保护策略的实施。随着各种检测技术和仪器的发展,肺呼吸功能监测除临床常用的血气分析外,还衍生出更有借鉴意义的肺部超声、电阻抗成像技术、食管测压、综合肺指数监测、无创呼吸量监测、无创连续呼吸监测等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本文就肺呼吸功能监测临床应用进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呼吸功能监测 机械通气 食管测压 电阻抗成像技术 肺部超声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小静 龚金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筛选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指标、血液动... 目的对比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筛选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指标、血液动力学。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_(3)、T_(4)、T_(5)的CO、SBP、DB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0.05);2组T_(1)、T_(2)的CO、SBP、DBP、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可提高整体麻醉效果,缩短呼吸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确保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下肢骨折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 被引量:84
11
作者 郭向阳 易杰 +3 位作者 叶铁虎 罗爱伦 任洪智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4例择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组,每组27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5μg/kg)。麻醉...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4例择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组,每组27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5μg/kg)。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2∶1),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或芬太尼(0.03μg·kg-1·min-1)。观察术中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苏醒、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在气管插管和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组麻醉深度不足的病例数明显少于芬太尼组(P<0.05)。在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拔除气管导管期间,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5,P<0.01)。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相似。瑞芬太尼组需静脉注射吗啡行术后镇痛的患者数明显多于芬太尼组(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的麻醉和镇痛效果比芬太尼强,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麻醉
下载PDF
术后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32
12
作者 徐彦 陈茜 +4 位作者 陆建平 王姣锋 顾卫东 杨旅军 张细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2-307,共6页
目的观察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术后测定1 105例择期手术患者在苏醒室内的体温,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总体发生率为22.0%(n=243)。... 目的观察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术后测定1 105例择期手术患者在苏醒室内的体温,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苏醒室内低体温的总体发生率为22.0%(n=2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温度、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高龄、BMI<18.5、腔镜手术、手术时间>60 min、手术室内温度≤19.9℃、输液量>1 000 mL、出血≥100 mL和输血是围术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较高,需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需进行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低体温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体会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庆 张晓辉 +1 位作者 殷英杰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0-60,共1页
对伴有各种合并症、肥胖以及手术难度较大的妇科病人,我们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妇科手术患者... 对伴有各种合并症、肥胖以及手术难度较大的妇科病人,我们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妇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Ⅲ级,病人一般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妇科手术 联合腰麻 阴式手术 硬膜外腔注射 全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导管 蛛网膜下腔注药 老年病人 手术方式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与或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ERCP术麻醉中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振 黄丽霞 +2 位作者 汪国香 罗宏 陶凡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及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ERCP术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42例接受择期ERCP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及B组,A组接受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则接受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并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及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ERCP术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42例接受择期ERCP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及B组,A组接受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则接受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时、术中以及麻醉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吸频率(RR);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皮质醇浓度进行检测。结果与诱导前相比,A组患者在诱导后MAP及RR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在诱导后MAP及RR显著高于A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适用于老年患者ERCP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地佐辛 右美托咪定 逆行胆胰管造影
下载PDF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 被引量:17
15
作者 秦必光 刘颖涛 +5 位作者 程希熊 彭其芳 艾中立 孙频声 陈婉玲 张兰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5-143,共9页
针刺麻醉曾用于外科各种手术,其中头颈部效果较好,腹部较差。本工作将电针麻醉与硬膜外注射小剂量局部麻醉药相结合(针+硬组,153例)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与单纯硬膜外组(硬组,92例)和单纯电针组(针组,116例)相比较... 针刺麻醉曾用于外科各种手术,其中头颈部效果较好,腹部较差。本工作将电针麻醉与硬膜外注射小剂量局部麻醉药相结合(针+硬组,153例)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与单纯硬膜外组(硬组,92例)和单纯电针组(针组,116例)相比较。采用镇痛效果、肌肉松弛程度及内脏牵拉反应轻重三个指标综合评定,均显示针+硬组的效果显著优于硬组和针组。针+硬组局麻药的用量仅为单纯硬组的54~60%,而麻醉止痛效果较硬组为佳,说明电针本身的镇痛效果约可相当于全量药物麻醉效果的一半。针+硬组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也较单纯硬膜外组为快。单纯电针组的麻醉效果在三组中位于最低水平。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得出结论:电针加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是良性胃大部切除手术可供选择的一种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大部切除术 胃切除术 针刺麻醉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陈杰 王琤 +5 位作者 王丽 黄冬琴 姚德生 谢显龙 黎阳 黄冰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宫颈癌腹腔镜下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ERA...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宫颈癌腹腔镜下根治术中对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年龄18~70岁,ASAⅠ~Ⅱ级。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ERAS组(n=39)和对照组(n=41)。ERAS组应用术前宣教、术前2 h摄入碳水化合物、限制输液、多模式镇痛、术后早期普食及下床活动等ERAS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管理。记录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的总花费、术后第6、12、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PACU观察时长、术后移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第1次通气时间、第1次下地活动时间、第1次普食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和PCIA按压次数都明显下降(P<0.01);ERAS组的术后移除气管导管时间和PACU的观察时长都缩短(P<0.05),但手术时长增加(P=0.020);ERAS组术后第1次通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和普食时间均缩短(P<0.05);ERAS组术后的恶心呕吐及寒颤概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6和12 h VAS评分、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和总花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腹腔镜下根治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中实施ERAS策略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远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加速康复外科 术后康复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纲华 王立勋 +6 位作者 卢增停 陈立新 李瑞钰 郭瑞 马钧阳 刘细斌 朱亮先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肥胖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体重指数≥30kg/m2的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0岁。随机均分为四组(n=30):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组(US-NS)、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肥胖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体重指数≥30kg/m2的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0岁。随机均分为四组(n=30):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组(US-NS)、超声引导定位组(US)、神经刺激仪定位组(NS)和传统异感定位组(TS)。记录各组臂丛神经阻滞的评价指标。结果 US-NS组、US组和NS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TS组(P〈0.01);US-NS组、US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NS组和TS组(P〈0.01),US-NS组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US组、NS组和TS组(P〈0.01);刺破血管发生率US-NS组、US组明显低于NS组和TS组(P〈0.01),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US-NS组、US组明显低于TS组(P〈0.01)。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肥胖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时间短,并发症少,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 神经阻滞 肥胖
下载PDF
联合麻醉术中知晓与脑电双频指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葛宁花 薛张纲 蒋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与镇静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肝癌手术患者 2 40例 ,麻醉方法均为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分为两组 :异丙酚组 (P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芬太尼 4μg/kg、异丙酚 1 5mg/kg、琥珀胆碱 2mg/kg ,维持用异丙酚 12mg·kg-1·h-1,持续 15分钟后改为 3mg·kg-1·h-1至术毕 ;硫喷妥钠组 (T组 ,n =12 0 ) ,术前 30分钟肌注咪唑安定 0 0 75~ 0 1mg/kg、阿托品 0 3mg ,诱导用硫喷妥钠 6mg/kg替换P组的异丙酚 ,其余药相同 ,维持用 6 0 %的N2 O吸入至术毕。两组均在诱导前 15分钟开始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 0 5 %布比卡因 4ml。术中持续监测BIS和边缘频率 (SEF)。结果 诱导前两组患者的EEG无差异 ;诱导后 15分钟和 30分钟 ,EEG抑制 ,BIS和SEF均降低 ,组间无差异 ;诱导后 6 0分钟和 12 0分钟 ,P组的BIS和SEF比T组低 (P <0 0 5 )。P组 1例术中知晓。结论 联合麻醉中 ,用BIS监测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缺乏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知晓 异丙酚 联合麻醉 BIS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阳红卫 谢咏秋 郭曲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2-755,共4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ASA分级Ⅰ~Ⅱ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0min后静脉注...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ASA分级Ⅰ~Ⅱ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Ⅲ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Ⅳ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四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100mg/min。观察各组诱导及苏醒时间、用药总量,记录术中呼吸、循环参数改变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由手术医生评定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全程丙泊酚给药量及术毕至唤醒时间对照组高于其他各组。Ⅰ组术中最低SpO2值在85%~90%之间或小于85%的病例均多于其他组(P〈0.05),Ⅰ,Ⅱ组术中舌根后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Ⅲ和Ⅳ组,Ⅳ组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麻醉效果达优者以Ⅳ组最少。术后下腹痛VAS评分0—2分者Ⅲ组优于其他组。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中不但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对术后下腹痛也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芬太尼 曲马多 氟比洛芬酯 人工流产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膝关节腔注射罗哌卡因镇痛ED_(50)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汪芳俊 何燕 +1 位作者 杨霜 李洪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ED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诊治术老年患者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60~75岁, 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 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ED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诊治术老年患者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60~75岁, 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 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 组),每组36例。R组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DR 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μg/kg 的混合液。术后2 h VAS 评分低于3分为镇痛有效。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15%,相邻浓度比值为1.1,镇痛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镇痛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 Dixon-Massey 法确定 ED50及其95%CI。记录术前5 min(T0)、术后1 h(T1)、2 h (T2)、3 h(T3)、6 h(T4)、12 h(T5)、24 h(T6)和48 h(T7)患者 BP 和 HR,并对患者进行改良的 OAA/S 评分和 VAS 评分。结果术前和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 BP、HR、VAS 评分和 OA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 组 ED50为0.31%(95%CI 0.30%~0.32%);DR 组 ED50为0.14%(95%CI 0.14%~0.1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增强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可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膝关节镜 术后镇痛 ED5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