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
1
作者 蒋玲玲 李云 +3 位作者 盛奎 张丽丽 胡阳 张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LPH)后镇痛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LPH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弓状韧带组和腹横平面组,每组29例。弓...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QLB-LSAL)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术(LPH)后镇痛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LPH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弓状韧带组和腹横平面组,每组29例。弓状韧带组在术前进行双侧QLB-LSAL,腹横平面组在术前进行双侧肋缘下TAPB,2组均每侧给予0.33%的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2组患者术后2、4、6、12、24和48 h静息和运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术前1 d、术后1和3 d进行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PCIA按压次数,48 h补救镇痛药使用例数,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结果与腹横平面组相比,弓状韧带组术后2、4、6、12、24和48 h运动NRS评分,术后2、4、6、12和24 h静息NRS评分降低(P<0.05),术后1 d和3 d QoR-15评分增加(P<0.05),弓状韧带组患者围手术期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使用补救镇痛药物比例、镇痛泵按压次数、PONV发生率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降低(P<0.05)。结论QLB-LSAL阻滞对LPH术后镇痛效果和恢复质量优于TABP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疼痛 手术后 麻醉恢复期 腹横肌平面阻滞 弓状韧带上前路腰方肌阻滞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2
作者 孟超 赵亚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比较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e plane block,ESPB)与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lock,E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炎性反应、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 目的:比较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e plane block,ESPB)与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lock,E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术后炎性反应、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ESPB组和EB组。麻醉诱导前,ESPB组用0.5%罗哌卡因20 mL行ESPB,EB组于T_(7)~8穿刺置管,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行EB,术毕硬膜外腔注射0.125%罗哌卡因6 mL(内含舒芬太尼10μg)后拔除导管。两组术后均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比较诱导前(T_(1))、插管前(T_(2))、插管即刻(T_(3))、切皮(T_(4))、冲洗胸腔(T_(5))、术毕(T_(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的浓度,比较T_(1)、T_(6)时的SpO_(2)。检测术前1 d(T_(0))、术后1 d(T_(7))、术后2 d(T_(8))的IL-6、TNF-α浓度。记录术后6 h(T_(9))、12 hT_(10)、24 h (T_(11))、48 hT_(12)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与EB组比较,ESPB组T_(1)、T_(2)、T_(4)的MAP明显升高,HR明显降低(P<0.05);T_(5)、T_(6)的NE、Cor明显升高(P<0.05);ESPB组T_(1)、T_(6)的SpO_(2)无明显变化(P>0.05);T_(7)、T_(8)的IL-6、TNF-α浓度明显升高(P<0.05);T_(10)、T_(11)的VAS评分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EB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减轻术中应激反应,降低阻滞后血压,不影响SpO_(2),抑制术后炎性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硬膜外阻滞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TPVB及EB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影响
3
作者 孙志明 张帅帅 +2 位作者 王晓萌 刘克 徐伟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及硬膜外阻滞(EB)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198例行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采...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及硬膜外阻滞(EB)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198例行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TPVB组、EB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TPVB组采用TPVB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EB组采用EB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3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右美托咪定用量、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EB组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 <0.05)。3组T_(1)、T_(2)、T_(3)、T_(4)时HR、MAP水平比较,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组HR、MAP水平变化趋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6、12、24和48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1、3 d的5-HT、SP、NE、DA水平比较,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5-HT、SP、NE、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5-HT、SP、NE、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组5-HT、SP、NE、DA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1、3 d的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组hs-CRP、TNF-α、IL-6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1、3 d的IgA、IgG、IgM水平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IgA、IgG、IgM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律失常、肺不张、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PVB用于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镇痛镇静效果与EB相当,并且两者均能减轻对患者MAP、HR等生命体征的影响,但TPVB在抑制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方面优于EB,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肺叶切除术 硬膜外阻滞 非气管插管 镇痛
下载PDF
神经阻滞作用消退后出现爆发痛的影响因素、病理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庆宝 聂晗笑 +3 位作者 李世宏 王子凡 徐飞 张德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5-99,共5页
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区域麻醉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然而,部分患者在神经阻滞效果消退后会发生爆发痛,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围术期满意度及康复产生消极影响。神经阻滞作用消退后出现爆发痛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手... 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区域麻醉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然而,部分患者在神经阻滞效果消退后会发生爆发痛,对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围术期满意度及康复产生消极影响。神经阻滞作用消退后出现爆发痛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手术部位、神经阻滞类型、神经损伤、缺乏术前宣教、术前慢性疼痛及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目前,爆发痛的病理学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痛觉过敏、炎症因子聚集、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及神经损伤有关,可能是一种或多种机制的组合,目前尚无定论。为了预防和治疗神经阻滞效果消退后的爆发痛,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包括连续神经阻滞、使用局麻药佐剂、改变局麻药种类或局麻药浓度、关节周围浸润和多种神经阻滞联合、超前镇痛、术前宣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痛 区域神经阻滞 多模式镇痛 痛觉过敏 神经损伤 地塞米松
下载PDF
音乐疗法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
5
作者 代亚 谭红保 +2 位作者 宋桂林 彭毅梅 赵倩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索音乐疗法对无痛分娩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无痛分娩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成两组,每组60例:非音乐疗法组(对照组)与音乐疗法组(试验组)。记录产妇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硬膜外穿刺间隙与麻醉1... 目的探索音乐疗法对无痛分娩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无痛分娩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产妇分成两组,每组60例:非音乐疗法组(对照组)与音乐疗法组(试验组)。记录产妇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硬膜外穿刺间隙与麻醉1h后平面;分别于动脉穿刺后(T_(1))、胎儿娩出后(T_(2))和胎儿娩出后2h(T_(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于T_(1)、T^(2)、T_(3)时刻分别抽产妇动脉血5mL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血清强啡肽(DYN)水平;胎儿娩出后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及阿氏评分(Apgar);记录产后2h子宫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分别观察两组产后12、24、72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硬膜外穿刺间隙、麻醉1h后平面、总产程时间、T_(1)时刻(MAP、HR、SAS评分、IL-Iβ、IL-6、TNF-α、皮质醇、血清DYN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T_(2)、T_(3)时刻MAP、HR、SAS评分、IL-1β、IL-6、TNF-α、皮质醇的检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血清DYN水平、Apgar评分、pH值、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_(2)值、子宫出血量及产后12、24、72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音乐疗法应用于无痛分娩,能帮助稳定孕产妇生命体征,缓解焦虑情绪,减轻应激反应的发生;使血清DYN水平增加,相对减少机体的炎性疼痛介质表达,并减轻孕产妇产后的疼痛感。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减少缺氧酸中毒的发生,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 无痛分娩 音乐疗法
下载PDF
麻醉苏醒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不张的影响
6
作者 蔡信杰 郭文雅 +1 位作者 汪洋 李云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高吸入氧浓度组(C组)和低吸入氧浓度组(L组),每组34例。在麻醉苏醒期间,L组采用40%吸入氧... 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高吸入氧浓度组(C组)和低吸入氧浓度组(L组),每组34例。在麻醉苏醒期间,L组采用40%吸入氧浓度,C组采用100%吸入氧浓度。采用床旁肺超声评估患者12个区域(左肺和右肺各6个区域)的肺超声评分(LUS)。记录入室时(T_(0))、术后30min(T_(4))的LUS评分及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记录入室(T_(0))、气腹结束时(T_(1))、拔管时(T_(2))、出PACU时(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记录血氧分压(PaO_(2)),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拔管后在PACU中SpO_(2)<94%事件的发生率。于术前1d(D_(0))和术后1d(D_(1))、3d(D_(2))、5d(D_(3))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_(1)/FVC)。记录术后1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和术后7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L组和C组从气腹结束至拔管时间分别为(36.4±5.2)min和(37.3±4.2)min(P>0.05)。与C组相比,L组在T4时的肺超声评分及肺不张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L组在T_(3)时,PaO_(2)、OI均明显升高(P<0.05)。在PACU中L组Sp0_(2)<94%事件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与D_(0)时比较,D_(1-3)两组患者的FEV_(1)、FVC、FEV_(1)/FVC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在D_(1)时FEV_(1)、FVC、FEV_(1)/FVC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dCPIS评分和术后7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麻醉苏醒期间低吸入氧浓度能降低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改善术后早期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氧浓度 麻醉苏醒期 肺部超声 老年 胃癌 肺功能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椎管内麻醉研究现状
7
作者 赵明园 黄泽汉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45-47,共3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常需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老年患者良性前列增生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麻醉方法首选椎管内麻醉,而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多种合并症,且各脏器功能衰退,... 良性前列腺增生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常需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老年患者良性前列增生最常见的手术方式,麻醉方法首选椎管内麻醉,而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多种合并症,且各脏器功能衰退,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降低,麻醉风险增加。因此,麻醉方案的选择对于如何保障老年患者前列腺切除术的麻醉安全,实现快速康复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应用于老年患者TURP的椎管内麻醉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老年患者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比较
8
作者 秦朝生 余振卫 +1 位作者 林澄 蒋奕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TAPB)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ESPB组和TAPB组,分别行ESPB和TAPB。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术(ESP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术(TAPB)对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ESPB组和TAPB组,分别行ESPB和TAPB。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麻醉用药,术后2、6、12、24 h安静及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发生低血压及使用升血药情况,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TAPB组比较,ESPB组术中镇痛药瑞芬太尼用药总量减少,术后2 h静息时及咳嗽时的VAS降低,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和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缩短(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与TAPB比较,超声引导下ESPB能够为腹腔镜肝切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且其操作过程更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术 肝切手术 麻醉管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失眠症的效果
9
作者 顾宇 岳馨 +3 位作者 韩翃 吴贤 罗文 徐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4-597,共4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需进行SGB治疗的10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采用投掷子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SGB治疗)与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行SGB治...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需进行SGB治疗的10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采用投掷子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SGB治疗)与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行SGB治疗)各50例。对所有患者随访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睡眠质量、神经递质水平、治疗后出现穿刺点疼痛、穿刺针误入血管、气胸、臂丛神经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d,两组乙酰胆碱、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点疼痛、穿刺针误入血管、气胸、臂丛神经阻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SGB治疗老年失眠症可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神经递质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超声引导 星状神经节阻滞 睡眠质量
下载PDF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在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欣悦 杨峻岭 郝在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79,184,共4页
临床在麻醉药物的使用中多选择阿片类药物,其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在急慢性疼痛的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阿片类麻醉药物的使用可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故无阿片类药物麻醉(OFA)理念被提出。OFA的实施使得在临床... 临床在麻醉药物的使用中多选择阿片类药物,其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在急慢性疼痛的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阿片类麻醉药物的使用可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故无阿片类药物麻醉(OFA)理念被提出。OFA的实施使得在临床手术中能够更好地控制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阿片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充分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条件,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OFA在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探究,以更好明确OFA的应用效果。故本文对OFA起源、OFA药物类型、OFA适应证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手术 无阿片类药物麻醉 非甾体抗炎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阻滞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阻滞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髂筋膜阻滞麻醉。评估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阻滞时间、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丙泊酚使用量、瑞芬太尼使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2时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而舒张压、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评分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5);单独效应分析显示,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3 d的睡眠质量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且术后1、2、3 d,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睡眠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提高麻醉效果,平衡血流动力学及降低阻滞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 髂筋膜阻滞 股神经阻滞 髋部骨折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镇痛中的应用
12
作者 徐佳 周红梅 胡立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神经短轴髂筋膜阻滞,L组患者行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0min(T1)、2h(T2)、6h(T3)和12h(T4)两组患者的静态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动态NRS评分,各神经分支阻滞有效例数和神经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略有升高。L组患者T2、T3时点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P<0.05);L组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和闭孔神经阻滞有效例数均显著多于S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中毒、外周神经损伤、镇痛掩盖病情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股神经长轴髂筋膜阻滞可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老年 髂筋膜阻滞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肖杰 项贵林 +1 位作者 丁希芝 李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203-206,共4页
低体温和寒颤在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术中极为常见,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首选麻醉方式。术中低体温可能造成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与术后伤口感染与恢复密切相关;寒颤影响术中生命体征监测与判读,增加术后伤口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围术期舒适... 低体温和寒颤在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术中极为常见,腰硬联合麻醉是剖宫产首选麻醉方式。术中低体温可能造成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与术后伤口感染与恢复密切相关;寒颤影响术中生命体征监测与判读,增加术后伤口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围术期舒适度。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颤产生原因及干预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低体温 寒颤 原因 干预方式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段婉清 徐兴国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手术中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及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A组)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手术中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及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A组)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两种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的患者满意度,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充镇痛药物的用量,进入手术室(T0)、术后2 h(T_(1))、术后6 h(T_(2))、术后12 h(T_(3))和术后24 h(T_(4))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5 m步行试验的VAS评分,术后T_(2)、T_(3)和T_(4)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A组患者神经阻滞穿刺过程中的满意度比B组明显提高(P<0.05);A组患者术后6 h和术后12 h的静息VAS评分比B组显著降低、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明显优于B组,A组术后12 h、术后24 h的5 m步行实验的VAS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5);A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均少于B组,且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行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镇痛效果更佳,能迅速阻滞感觉神经,降低VAS评分,减少止痛泵的加药次数和镇痛药物的补救量,对下肢肌力的影响较小,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 股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阻滞 膝关节镜手术 疼痛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及创伤反应
15
作者 王田田 楼洋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77-379,共3页
目的将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探讨其对术中镇痛及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不同分组,各组58例,实施SAP... 目的将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探讨其对术中镇痛及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不同分组,各组58例,实施SAPB的为S组,实施TPVB为T组,对两组镇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4 h、8 h、48 h各时段VA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S组术后12 h、24 h的VAS评分较对照度低(P<0.05);两组麻醉诱导前IL-6、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4 h、48 h时IL-6、IL-10水平先升高之后逐渐降低,S组术后24 h、48 h的IL-6水平低于T组、IL-10水平高于T组(P<0.05);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较T组短(P<0.05);S组首次按压PCIA时间较T组短、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较T组少(P<0.05)。结论SAPB、TPVB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均可获得较好镇痛效果,均能减轻围术期炎症反应,但SAPB操作耗时更短、神经阻滞起效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利于减少PCIA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神经阻滞方案,以获得更好神经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镇痛 创伤反应
下载PDF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李芳硕 李晶晶 刘博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切口浸润麻醉纳入对照组40例,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纳入观察...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采用切口浸润麻醉纳入对照组40例,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纳入观察组40例,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术后观察组静息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观察组运动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免疫学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联合切口浸润麻醉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静息疼痛和运动疼痛程度,保持术后免疫学指标水平,从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 切口浸润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静息疼痛 免疫学指标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部手术应用腰方肌阻滞的效果评价
17
作者 徐贤根 李臣臣 +1 位作者 汪海丹 李挺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74-37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肌内阻滞组(Q组)和切口局部浸润组(L组),每组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方肌肌内阻滞组(Q组)和切口局部浸润组(L组),每组各30例。Q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肌内阻滞,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术毕实施切口局部浸润,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每12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止痛。当患者VAS评分>3时,静脉注射曲马多补救镇痛。对比两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L组相比,Q组术后24 h曲马多累积用量较低(P<0.05),术后6 h、12 h的补救镇痛率较低(P<0.05),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也显著较低(P<0.001)。Q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01)。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运动阻滞、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腰方肌肌内阻滞用于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效果优于切口局部浸润,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腰方肌肌内阻滞 腹腔镜下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镇痛
下载PDF
纳布啡作为局麻药佐剂在周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18
作者 VOEURN CHHING 黎慧玲 覃英 《右江医学》 2024年第4期362-365,共4页
为了进一步延长周围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围术期麻醉与镇痛方面的作用,临床麻醉中倾向于加用局麻药佐剂。局麻药佐剂主要分为阿片类药物、糖皮质激素、α-2受体激动剂、苯二氮0x0E0xFF0xF00xFF儲10x0F类药物等几类^([... 为了进一步延长周围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围术期麻醉与镇痛方面的作用,临床麻醉中倾向于加用局麻药佐剂。局麻药佐剂主要分为阿片类药物、糖皮质激素、α-2受体激动剂、苯二氮0x0E0xFF0xF00xFF儲10x0F类药物等几类^([1])。近年来,关于纳布啡的研究和应用逐渐热门起来,它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同时兼备κ受体激动剂和μ受体部分拮抗剂的特性,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神经阻滞效果、延长神经阻滞时间,另一方面又能减少大量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佐剂 联合用药 周围神经阻滞
下载PDF
氢吗啡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胸部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许浬渊 何胤琰 曲丕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胸部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138例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46例。...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胸部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138例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46例。三组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A组给予氢吗啡酮+帕瑞昔布钠,B组给予帕瑞昔布钠,C组给予氢吗啡酮。比较三组拔管前5 min(T_(0))、拔管即刻(T_(1))、拔管后5 min(T_(2))、拔管后10 min(T_(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比较三组术后4、12、24、72 h咳嗽时、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三组术后24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2 h、术后72 h前列腺素E_(2)(PGE_(2))、神经肽Y(NPY)、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C-肽(C-P);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整体比较:三组MAP、HR、RR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T_(1)~T_(3)时,三组MAP、HR高于T_(0)时,RR低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1)~T_(3)时,A组MAP、HR低于B、C组,RR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比较:三组咳嗽时、静息时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术后12、48、72 h,三组咳嗽时、静息时VAS评分低于术后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4、12 h,A组咳嗽时、静息时VAS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比较:三组PGE_(2)、NPY、ALD、C-P、ACTH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术后12 h,三组PGE_(2)、NPY、ALD、C-P、ACTH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12 h,A组PGE_(2)、NPY、ALD、C-P、ACTH水平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吗啡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可缓解合并冠心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感,调节内分泌、循环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部手术 氢吗啡酮 帕瑞昔布钠 循环功能 疼痛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