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系统疾病术中、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
1
作者 罗波 辛娜娜 +6 位作者 蔡珂 张劲峰 刘欣 孙媛 刘凯 张帅 王宜凡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36-38,51,共4页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疾病术中、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泌尿外科完成住院手术的患者1436例,分析术中、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应急处理措施并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1436例...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疾病术中、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治。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泌尿外科完成住院手术的患者1436例,分析术中、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应急处理措施并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1436例手术患者,术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4例,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4例,发生率为1.25%。多数患者表现为血压、心率同时降低,给予阿托品、多巴胺静脉注射等治疗后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各种伴发症状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 泌尿外科专科医生应重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总结经验,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处理以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疾病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治疗 阿托品 多巴胺
下载PDF
OLIF手术间接减压失败的风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鲁俊杰 张猛 +1 位作者 杨通宝 陈义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探讨融合器高度和融合器位置等因素对OLIF手术间接减压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OLIF术后间接减压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3月~2022年3月开展OLIF手术的103例LSS患者资料,手术节段为L2-3节段~L4-5节段;其中单节段手术63... 目的探讨融合器高度和融合器位置等因素对OLIF手术间接减压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OLIF术后间接减压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3月~2022年3月开展OLIF手术的103例LSS患者资料,手术节段为L2-3节段~L4-5节段;其中单节段手术63例,两节段手术26例,三节段手术14例。测量以下影像学指标:硬膜囊直径,椎管直径,硬膜囊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椎管CSA,左右侧关节下直径,左右侧黄韧带厚度和黄韧带面积,椎间盘突出物的直径,椎间盘高度,节段性前凸角,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等。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间接减压失败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OLIF手术,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P<0.001)。高度为14 mm的融合器(n=18)置入后,其硬膜囊直径、右侧黄韧带厚度和椎间盘突出物直径的收缩值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高度为10 mm(n=9)和12 mm(n=76)的融合器(P<0.05)。融合器前置(n=48)可获得更好的节段性前凸矫正效果(P=0.041);而融合器后置(n=109)可获得更高的椎间盘后缘高度矫正效果(P=0.018),同时可获得更好的左、右侧关节下直径改善效果(P=0.005,P=0.019),右侧黄韧带厚度的减少程度也更显著(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硬膜囊CSA(OR=0.952)、融合器位置(OR=0.276),均是OLIF手术间接减压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1)术前硬膜囊CSA的最佳截断值是47.3 mm^(2),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82.9%,AUC=0.869;(2)术前融合器位置的最佳截断值是4.8,敏感度为61.8%,特异度为82.3%,AUC=0.757。结论OLIF手术是治疗LSS有效的间接减压术式,术中将融合器后置可获得更理想的减压效果;但对于术前硬膜囊CSA<47.3 mm^(2)的节段,可能不适合间接减压术式。融合器高度与OLIF手术的减压效果有关,但并不是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间接减压 融合器高度 融合器位置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研究
3
作者 赵云 崔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2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的8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食管...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2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的8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术前新辅助治疗、吻合部位均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92,95%CI:1.335~30.382,P=0.020)。结论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术前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尤其是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高危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 吻合口瘘 新辅助治疗 低白蛋白血症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4
作者 滕艳娟 唐雯桢 +1 位作者 黄玮琳 王继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EBSCOHost、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有关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研究。由两位研究人... 目的: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library、EBSCOHost、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有关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研究。由两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应用McGinn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RevMan5.3。结果:共纳入7个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研究,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所有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人群中均大于0.7,其中,建模组的AUC值为0.71~0.898,验证组的AUC值为0.717~0.83。预测模型中包含最多的预测因子为手术切除范围(OR=2.71,95%confidenceCI=2.36~3.1)ASA分级(OR=1.95,95%CI=1.48~2.58)合并肝外手术(OR=5.39,95%CI=2.38~12.18)和白蛋白水平(OR=-1.41,95%CI=-2.58~0.23)。少数研究的有效样本量不足,部分未报告是否使用了盲法。结论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偏倚风险较高,正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应遵循报告规范,临床医护人员应采用或构建性能良好的模型对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风险进行预测,以尽早识别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严重并发症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因素及预测诺谟图模型构建、验证
5
作者 张静蕾 马媛媛 +1 位作者 王美丽 徐流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诺谟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7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278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n=1855)与验证组(n=928)。根...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诺谟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7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278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n=1855)与验证组(n=928)。根据术后下肢DVT并发情况,进一步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并发组(n=55)与未并发组(n=180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诺谟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结果:并发组年龄≥35岁、产前体质量指数(BMI)≥30kg/m^(2)、产褥期卧床时间≥3d、产后出血≥1000mL、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占比及术前D-二聚体(D-D)、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术后D-D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未并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35岁、产前BMI≥30kg/m^(2)、产褥期卧床时间≥3d、产后出血≥1000mL、糖尿病史、术前APTT、术前PT、术前TT、术前D-D、术前FIB、术前FDP、术后D-D均是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预测诺谟图模型,对其进行内外部验证,建模组、验证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46、0.833,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均吻合较好;ROC曲线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7、84.62%、82.56%,验证组分别为0.856、81.48%、80.81%;DCA曲线表示当阈值概率为0~0.9时,诺谟图模型预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风险的净获益高。结论:年龄≥35岁、产前BMI≥30kg/m^(2)、产褥期卧床时间≥3d、产后出血≥1000mL、糖尿病史、术前APTT、术前PT、术前TT、术前/术后D-D、术前FIB、术前FDP均是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诺谟图模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对剖宫产术后下肢DVT并发风险性进行预测,可为高风险产妇的筛查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诺谟图
下载PDF
有限元法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L_(3/4)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敏 彭婧 +1 位作者 张强 陈德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7-851,共5页
背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同时罹患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行常规后入路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腰椎整体力学强度及邻近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尚未明确。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其无创、可重复性高、结果精确等优势在生物力学领域... 背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同时罹患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行常规后入路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腰椎整体力学强度及邻近椎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尚未明确。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其无创、可重复性高、结果精确等优势在生物力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特定人群,建立L_(3/4)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弯腰动作下骨骼内固定复合体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利用Mimics 21.0提取脊柱CT的DICOM数据建立腰椎(T_(12)-L_(5))三维骨性结构,导入Geomagic wrap 2017,通过重划网格、删除钉状物、剪切模型、填充空洞、探测并编辑轮廓线、构造曲面片及格栅、拟合曲面等操作建立L_(3/4)全椎板减压模型。利用Solidworks 2017构建椎弓根螺钉、连接杆、椎间融合器,将其组装于L_(3/4)全椎板减压模型,通过拉伸、等距曲面、移动与复制实体等操作建立椎间盘、关节突软骨等结构。应用ANSYS Workbench 17.0进行材料赋值、模拟脊柱韧带、网格划分、施加作用力及限定边界条件,建立完整骨质疏松性L_(3/4)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脊柱有限元模型。观察弯腰工况下L_(3/4)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全腰椎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应变及位移云图。结果与结论:(1)应力云图方面:T_(12)-L_(1)椎体平均应力值最高,L_(2)下降24%,L_(3)下降55%,L_(4-5)下降约80%;L_(4/5)关节突区域应力集中程度最高,L_(2/3)次之,L_(1/2)及T_(12)/L_(1)程度轻;螺钉与连接杆交界处应力集中明显,螺钉在椎弓根进出口处次之;(2)应变与位移云图方面:L_(4/5)及L_(2/3)关节突的应变程度最高,T_(12)/L_(1)及L_(1/2)的应变程度次之,L_(3/4)节段融合器、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杆无任何可见变形;各节段椎间盘均出现较大变形;(3)提示多软件协同操作可顺利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性L_(3/4)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脊柱有限元模型;老年腰椎术后患者可耐受前屈动作,证实L_(3/4)椎板减压及椎间融合能够维持脊柱形态并保证脊柱稳定性,但是需警惕胸腰椎应力性骨折及邻椎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模型 骨质疏松 椎板减压 椎间融合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对比研究
7
作者 刘冬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22-0025,共4页
比较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与鼓膜置换术两种术式,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确诊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展开实践研究,将其中的30例设为对照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剩余的则设为观察组,行... 比较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与鼓膜置换术两种术式,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确诊的6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展开实践研究,将其中的30例设为对照组,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剩余的则设为观察组,行鼓膜置换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可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这一术式有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听力,也不会诱发各种不适感,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 鼓膜穿刺术 分泌性中耳炎
原文传递
罗斯曼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思睿 黄坤 +2 位作者 柏帆 刘利 周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5-2839,共5页
背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群体中有广泛应用,但临床中缺乏对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和术后并发症的准确预测方法。目的:探讨罗斯曼(Rothman)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背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群体中有广泛应用,但临床中缺乏对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和术后并发症的准确预测方法。目的:探讨罗斯曼(Rothman)指数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择期髋、膝关节手术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90 d内是否非计划再次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21)和非再入院组(n=132)。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统计所有患者一般性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手术关节类型等,参照文献评估Rothman指数,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再入院组和非再入院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关节类型、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共病数量、年龄、Rothman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病数量、年龄和Rothman得分均是老年髋、膝关节疾病患者术后90 d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othman指数预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90 d再入院曲线下面积为0.824,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78.85%,最大youden指数为0.597,最佳截断值为46分;④Rothman<46分的老年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Rothman≥46分的老年患者(P<0.05);⑤提示Rothman指数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髋、膝关节疾病患者术后非计划再入院,同时Rothman指数低于46分者发生并发症总体风险较高,关节恢复较差,可用于临床中改善患者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hman指数 老年 人工关节置换术 非计划再入院 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慢性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双向队列研究
9
作者 车璐 余佳文 +6 位作者 金迪 白雪 王怡 张越伦 许力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究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现况,并进一步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双向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一项已完成随访的前瞻性队... 目的探究术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CPSP)发生现况,并进一步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双向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一项已完成随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纳入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术前合并COVID⁃19且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前瞻性对入组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CPS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相关暴露指标与CPSP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手术患者4117例,术前均合并COVID⁃19。其中急性期轻症4002例,重症62例,危重症53例。术后6个月时伴有长新冠综合征1298例(31.53%),CPSP发生率为5.59%(95%CI:4.88%~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合并症、麻醉方法、手术种类等混杂因素后发现,急性期危重症COVID⁃19(aOR=3.35,95%CI:1.48~7.62,P<0.001)、有术后长新冠综合征(aOR=2.50,95%CI:1.90~3.29,P<0.001)与CPSP相关。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急性期危重症及术后存在长新冠综合征与术前COVID⁃19患者CPSP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慢性术后疼痛 长新冠综合征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干扰hsa_circ_0013958/miR-637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0
作者 林颜 阮树斌 +4 位作者 陈晓东 杨荣华 王婧薷 林泽鹏 信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hsa_circ_0013958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umankeloid fibroblast,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si-NC组、si-hsa_circ_0013958组、miR-NC组、miR-63...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hsa_circ_0013958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umankeloid fibroblast,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si-NC组、si-hsa_circ_0013958组、miR-NC组、miR-637组、si-hsa_circ_0013958+anti-miR-NC组和si-hsa_circ_0013958+anti-miR-637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试剂盒检测hsa_circ_0013958、miR-637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数;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hsa_circ_0013958和miR-637的靶向关系。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hsa_circ_0013958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组织升高,miR-637表达水平降低(P<0.05)。干扰hsa_circ_0013958表达或过表达miR-637后,HKF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数以及迁移、侵袭细胞数均降低(P<0.05)。hsa_circ_0013958和miR-637有靶向调控关系;抑制miR-637表达逆转了干扰hsa_circ_0013958对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论:干扰hsa_circ_0013958通过调控miR-637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13958 miR-637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蓉 吴群芳 +2 位作者 顾佳妮 姜丽萍 史桂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由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部位,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IAPI)...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由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作用所致,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部位,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ntraoperative acquired pressure injury,IAPI)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局部受压部位发生的组织损伤,常发生在术后数小时至6d内,其中以术后1~3d最多见[1]。脊髓损伤患者常合并脊柱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 脊柱损伤 受压部位 隆突 医疗器械 组织损伤 剪切力作用
原文传递
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董吕鹏 王章富 +3 位作者 冯兴兵 陈伟富 陈海啸 洪正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病例资料,男23例,女25例,年龄45~81岁,平均65.4±7.5岁,接受单节段手术17例,多节段手术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腰椎MRI扫描,按术后的RNRs是否解除分为RNRs解除组(A组)与RNRs未解除组(B组)。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马尾神经冗余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角度、椎管横截面积等指标进行影像学评估。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前的椎管横截面积为65.2±21.5mm^(2),B组为35.9±11.5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的椎间隙后缘高度和椎管横截面积分别为8.3±1.7mm和92.6±25.8mm^(2),B组分别为6.0±2.3mm和45.4±12.1mm^(2),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分别为2.4±0.8分、(24.1±3.0)%和22.8±1.9分,B组分别为3.3±0.8分、(30.2±4.4)%和17.7±2.5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出现大腿前方疼痛4例,腰大肌肌力减退1例,均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完全缓解。结论: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可通过椎间隙后缘高度的恢复和椎管横截面积的扩大消除马尾神经冗余现象,为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马尾神经冗余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效果评价
13
作者 王黎娜 卞晓洁 +4 位作者 蒋绍艳 邓少洁 仇毓东 毛谅 葛卫红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8-622,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手术期营养规范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胆胰外科行PD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临床...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手术期营养规范管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胆胰外科行PD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临床药师干预组(n=51,临床药师根据营养管理规范流程进行干预)和对照组(n=49,临床药师仅术前进行营养评估,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营养支持),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经济性评价指标、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术后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等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临床药师干预组患者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通便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药物费用、营养支持费用、肠外营养费用、白蛋白制剂费用、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PD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营养支持费用,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缩短其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临床药师 营养管理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的围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
14
作者 唐彦超 刘杉杉 +5 位作者 刘家诚 李浩正 周华 韦峰 刘晓光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 目的:探讨胸腰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腰椎肿瘤就诊于我科并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手术的患者资料。2016年5月~2022年10月,有90例连续患者在我科根据Weinstein-Boriani-Biagini外科分期系统进行整块切除,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收集这些患者的人口学、肿瘤学和手术学数据,依据并发症对康复过程的影响将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指任何会显著改变患者的预期恢复过程的并发症,余为轻微并发症);依据既往手术史将所有患者分为初术组(n=67)和翻修组(n=23)。比较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累及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和围术期并发症等上的区别,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严重和轻微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了整块切除手术,其中全椎切除77例,矢状切除12例,椎体切除1例;平均手术时间553.4min(210~1208min),术中失血1534.1mL(260~5500mL)。共65例(72.2%)患者发生129例次围术期并发症,其中21例(23.3%)患者发生29例严重并发症,2例(2.2%)患者死亡。翻修组比初术组的多节段受累更多(P=0.0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38)。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联合入路(OR=14.778,P=0.001)、总失血量(OR=1.004,P=0.004)、分期手术(OR=5.250,P=0.008)、既往手术史(OR=2.946,P=0.043)、肿瘤累及节段数(OR=1.607,P=0.023)和腰椎肿瘤(OR=3.509,P=0.015)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联合入路(OR=6.375,P=0.036)是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胸腰椎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和前柱重建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需要联合入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胸腰椎 整块切除 前柱重建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现代中医外治病理性瘢痕的用药规律研究
15
作者 陈晓东 陈刚 +3 位作者 金玉 王金明 张骏 黄金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整理分析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采用中医外治病理性瘢痕的方剂,挖掘现代中医外治病理性瘢痕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及应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中采用中医方剂外治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文献,应用E... 目的:整理分析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采用中医外治病理性瘢痕的方剂,挖掘现代中医外治病理性瘢痕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及应用特点。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中采用中医方剂外治病理性瘢痕的相关文献,应用Excel构建方剂数据库,采用SPSS与IBM SPSS Modeler 18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筛选整理得到外治病理性瘢痕的92首方剂,涉及中药206味。频次≥10和频率较高的中药分别为丹参、五倍子、白芷、冰片、蜈蚣、当归、苦参、红花、甘草、莪术、川芎和大黄。药味以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居多,归经主归肝、脾、肺三经,功效以清热、活血化瘀药为主。基于关联规则核心药对为:蜈蚣-五倍子;丹参-五倍子;五倍子-冰片等18对。聚类分析得到新药方4个:五倍子、蜂蜜、防己、蜈蚣、丹参;莪术、昆布、苦参、威灵仙;白芷、当归、紫草、血竭、甘草;大黄、黄柏、白矾。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显示现代中医外治病理性瘢痕多外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药,以软坚散结,灭瘢祛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数据挖掘 中药外治 用药规律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倾斜角度与术后钛笼下沉的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李智斐 杨尹 +3 位作者 陈华龙 梁钦秋 钟远鸣 张翼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3-1319,共7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段,钛笼是椎体次全切后维持颈椎稳定的重要植入物,近几年临床发现,术后很多患者出现钛笼下沉等并发症,其原因存在很大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段,钛笼是椎体次全切后维持颈椎稳定的重要植入物,近几年临床发现,术后很多患者出现钛笼下沉等并发症,其原因存在很大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倾斜角度与术后钛笼下沉的内在生物力学关系。方法:通过正常人体颈椎CT图像建立C_(4)-C_(6)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三维模型中模拟颈椎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并模拟置入不同倾斜角度的钛笼(-6°至-1°称之为负角度,即钛笼前缘短于钛笼后缘为负角度;1°-6°称之为正角度,即钛笼前缘长于钛笼后缘为正角度)。在C_(4)椎体上分别施加预载荷50,100和150 N的应力作用,记录钛笼与C_(4)下终板和C_(6)上终板各个接触点的应力值(钛网接触面的各7个应力接触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和负角度组分别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下产生的数据经Mann-Whitn检验发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在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其离散系数均小于负角度组;②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内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当角度设为1°-5°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当钛笼倾斜角设为6°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钛笼倾斜角负角度组内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当倾斜角设为-1°至-6°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矢状位上,钛笼倾斜角为正角度时比倾斜角为负角度时更加稳定,更加适合临床使用;钛笼倾斜角在1°-5°区间内表现相对稳定,当倾斜角为6°时则稳定性开始下降,容易出现术后钛笼下沉的并发症,临床上根据术中情况更适合选用倾斜角度在1°-5°的钛笼,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钛笼倾斜角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对老年小鼠术后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17
作者 刘玲 刘付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2,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灌胃对麻醉手术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Tau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对照组,麻醉手术组,麻醉手术+鼠李糖乳杆菌组。生理盐水/LGG 109CFU 150μL灌... 【目的】探讨术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灌胃对麻醉手术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Tau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对照组,麻醉手术组,麻醉手术+鼠李糖乳杆菌组。生理盐水/LGG 109CFU 150μL灌胃,每日1次,连续20 d后接受异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手术,术后12 h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ELISA检测IL-6的浓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磷酸化位点Tau-pS202/pT205和total Tau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呈静息状态,炎症因子IL-6浓度为(82.08±12.07)pg/mL。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手术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增生,胞体变大,突起缩短变粗,炎症因子IL-6上升至(123.7±5.72)pg/mL(P=0.000),磷酸化Tau-pS202/pT205蛋白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02)。而与麻醉手术组相比,麻醉手术+LGG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增生肥大不明显,炎症因子IL-6分泌减少至(96.68±9.59)pg/mL(P=0.008),磷酸化Tau-pS202/pT205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2)。而3组total Tau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减轻麻醉手术导致的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以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老年小鼠 小胶质细胞 海马 TAU蛋白磷酸化
下载PDF
藏红花素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8
作者 王献珍 崔强 +1 位作者 吴晓伟 张科伟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藏红花素(Crocin)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免疫荧光鉴定成纤维细胞;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Crocin最佳干预浓度,将HKF细胞分为cont... 目的:初步探讨藏红花素(Crocin)调节Hippo信号通路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免疫荧光鉴定成纤维细胞;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Crocin最佳干预浓度,将HKF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Crocin低、中、高剂量组(Crocin浓度分别为20、50、100μmol/L);细胞转染实验中将HKF细胞分为control组、Crocin组(100μmol/L)、pcDNA3.1组(转染pcDNA3.1)、pcDNA3.1+Crocin组(转染pcDNA3.1+100μmol/L Crocin干预)、pcDNA3.1-YAP/TAZ组(转染pcDNA3.1-YAP/TAZ)、pcDNA3.1-YAP/TAZ+Crocin组(转染pcDNA3.1-YAP/TAZ+100μmol/L Crocin干预)。qRT-PCR法检测YAPmRNA、TAZ mRNA表达;EdU染色、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及Hippo通路蛋白表达。结果:Crocin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KF细胞增殖,IC50=111.56μmol/L;与control组比较,Crocin低、中、高剂量组HKF细胞中YAP、TAZ mRNA表达水平EdU阳性细胞率、PCNA、Bcl-2、p-YAP/YAP、TAZ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转染YAP/TAZ后,显著减弱了藏红花素对HKF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HKF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结论:藏红花素可能通过抑制YAP/TAZ信号通路,抑制HKF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素 Hippo信号通路 病理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改良Kakita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志楠 赵安邦 +13 位作者 刘志程 朱倩 秦弦 魏征 曾长江 周文富 杨潇 王帅 孙振纲 金保涛 胡凯 刘志苏 袁玉峰 杨智勇 《腹部外科》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探讨改良Kakita胰肠吻合技术(pancreaticojejunostomy,PJ)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5家医院采用改良Kakita PJ进行PD的病人,其中将153... 目的探讨改良Kakita胰肠吻合技术(pancreaticojejunostomy,PJ)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5家医院采用改良Kakita PJ进行PD的病人,其中将153例行开腹PJ的病人分为A组,将110例行微创PJ的病人分为B组。A组包括135例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微创PD中转开腹以及5例微创PD小切口吻合病人;B组包括87例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及23例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的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263例PD均顺利完成。(1)A组:PJ时间中位数为9 min(7~15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200 mL(50~1000 mL),18例(11.8%)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3级,B、C级胰瘘14例(9.2%),胆漏8例(5.2%),B、C级腹腔内出血13例(8.5%),消化道出血1例(0.7%),腹腔内感染14例(9.2%),术后30 d内再次手术者8例(5.2%),术后90 d内死亡2例(1.3%),死亡病例均由胰瘘引起。(2)B组:PJ时间中位数为17 min(12~25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60 mL(10~250 mL),7例(6.4%)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3级,B、C级胰瘘5例(4.6%),胆漏5例(4.6%),B、C级腹腔内出血3例(2.7%),消化道出血1例(0.9%),腹腔内感染9例(8.2%),术后30 d内再次手术者3例(2.7%),术后90 d内死亡者1例(0.9%),死亡病例与胰瘘无关。结论改良Kakita PJ操作简便,易于开展,可在开腹以及微创PD中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技术 机器人 腹腔镜 术后胰瘘
下载PDF
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20
作者 薛敏 李智 +3 位作者 原栋洋 卫玉华 赵芊 冯瑞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瘢痕疙瘩是发生于皮肤表面的纤维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手术切除可以直接有效去除病灶,但术后复发率很高,因此临床常与药物联合治疗以降低复发率。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包括注射类的糖皮... 瘢痕疙瘩是发生于皮肤表面的纤维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手术切除可以直接有效去除病灶,但术后复发率很高,因此临床常与药物联合治疗以降低复发率。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包括注射类的糖皮质激素、钙通道阻滞剂、抗肿瘤药物、肉毒素等,以及外涂的免疫调节剂、硅凝胶、洋葱提取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及中药制剂等。注射类药物起效较快,但同时疼痛、局部皮肤萎缩坏死等不良反应也较多;外涂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起效较慢,且操作后注意事项较多,如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刮蹭等。临床上多采用两种甚至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药物疗法 糖皮质激素 抗肿瘤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 肉毒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