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压籽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对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观察
1
作者 李瑞峰 尹庆伟 +1 位作者 李钦宗 张洪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对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预防效果。[方法]选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23年8月就诊的120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对髋、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预防效果。[方法]选定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8月—2023年8月就诊的120例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联合耳穴压籽治疗,两组均在治疗7 d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患肢周径差值、患肢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数(CI)、最大振幅(MA)、血凝块聚合形成速率(α角)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时间(K)、反应时间(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联合低频电穴位刺激可有效改善髋、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缓解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缩小患肢周径差,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籽 低频电穴位刺激 髋、膝关节术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卜楠 姜海英 +1 位作者 缪苏宇 章希炜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813-2816,共4页
目的分析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方法本次进行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住院并接受介入手术的DVT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调取各项资料,使用随机摸球... 目的分析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方法本次进行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住院并接受介入手术的DVT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调取各项资料,使用随机摸球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系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干预前后对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对比2组的护理满意度及随访6个月的血栓再发率。结果干预后,2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值和血流量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6.36%,低于观察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栓再发率为15.91%,高于观察组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对于下肢DVT术后血栓再发有预防效果,可以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泵运动 下肢运动指导 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血栓再发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宇 张家萌 +2 位作者 张震 苗雨 张飞雄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2期111-114,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VTE的发病率因癌症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特别是长期住院、接受手术和化疗的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VTE的发病率因癌症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是发生VTE的高危人群,特别是长期住院、接受手术和化疗的患者,VTE的发生风险更高。在临床诊疗中,早期筛查VTE高危患者及提高对此类疾病的防治意识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相关VTE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娇燕 严超 应可净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5期470-474,共5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属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认为,免疫性血栓形成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发VTE中起了重要作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时,免疫细胞异常活化,多种...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属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率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认为,免疫性血栓形成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发VTE中起了重要作用。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时,免疫细胞异常活化,多种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表达上调,血小板持续正反馈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红细胞生成增多并发氧化应激,抗凝和纤溶系统抑制等,上述多种因素共同造成了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的血管炎性微环境,导致静脉血栓形成。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发VTE的流行病学及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炎症 流行病学 免疫性血栓形成
下载PDF
嘉兴市静脉血栓栓塞症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洪玲 陆李萍 +3 位作者 程宁 孙琴 江建红 朱良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37-1842,共6页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后位居第三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自2018年“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医务人员对VTE重视程度提高,VTE筛查率也明显增加。然而,VTE相关的流行病学...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后位居第三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自2018年“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医务人员对VTE重视程度提高,VTE筛查率也明显增加。然而,VTE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多局限于单中心研究,仍然缺乏大规模,包含不同级别、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VTE患病率调查数据。目的 了解嘉兴市VTE的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本地区VTE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1年嘉兴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731 755例出院诊断为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反映医院收治患者数量与诊疗技术难度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医院VTE患者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VTE患者共计10 758例,患者中位年龄71(62,79)岁。综合性医院VTE患者例数最多,达到9 732例(90.46%),精神专科医院例数最少,为53例(0.49%)。三级医院VTE患者例数高于二级医院[7 929例(73.70%)比2 829例(26.30%)]。综合性医院VTE患者占出院人次比例最高,为1.85%,妇幼保健院最低,为0.10%;三级医院VTE患者占出院人次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分别为1.80%、0.97%。不同年龄组VTE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 383.098,P<0.001)。不同年龄组两两间比较,高年龄组VTE患病率均高于低年龄组(P<0.05)。15~44岁男性VTE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手术治疗是VTE患者危险因素分布排名第1位的危险因素,其次为伴有恶性肿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权重(RW)≥2例数是VTE患者数量的影响因素(P<0.001),RW≥2例数每增加1例,VTE例数增加0.363例。结论 嘉兴市VTE患病率为199.2/10万,疾病负担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VTE发生的重点风险人群为行手术治疗、伴有恶性肿瘤等合并症的高龄患者。应进一步提高本地区综合性医院VTE防治水平,并且提升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专科医院对VTE规范化防治的参与度与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患病率 危险因素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嘉兴市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肺部手术后动静脉栓塞危险因素和临床转归研究进展
6
作者 滕美新 章靖 张鹏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据2019年数据统计,全国手术量达到了6 930万人次,其中肺部手术作为外科手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手术量逐年递增。但伴随手术量增加,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而血栓作为围术期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了解肺部... 据2019年数据统计,全国手术量达到了6 930万人次,其中肺部手术作为外科手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手术量逐年递增。但伴随手术量增加,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而血栓作为围术期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了解肺部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机制等,同时在肺部围手术期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因肺部手术而导致的血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将对肺部术后血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展开论述,期望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血栓 机制 血栓预防
下载PDF
髂静脉支架术后血栓预防策略比较
7
作者 索飞飞 庞宏永 田珂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对比髂静脉支架置入后不同药物方案预防支架内血栓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探讨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栓的药物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就诊的97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置入支架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 目的对比髂静脉支架置入后不同药物方案预防支架内血栓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探讨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栓的药物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就诊的97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置入支架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组,抗凝组为利伐沙班20 mg组(组1,31例),抗凝+抗板组为利伐沙班10 mg+阿司匹林组(组2,37例),抗板组为单纯阿司匹林组(组3,29例)。术后用药疗程12个月,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三组彩超或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判断髂静脉支架内血栓情况。同时,比较三组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9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24个月时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抗板组(组3)为27.59%,抗凝组(组1)为9.68%,抗凝+抗板组(组2)为2.70%,三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板组(组3)总出血率为10.34%,抗凝组(组1)为29.03%,抗凝+抗板组(组2)为32.43%,三组总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组2总出血率为30.88%,高于组3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组2、组3三组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5.81%、27.03%和6.90%(P>0.05),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23%、5.41%和3.45%(P>0.05)。结论利伐沙班10 mg联合阿司匹林预防髂静脉支架内血栓疗效更好,能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提高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且出血风险未明显增加,在预防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阿司匹林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支架内血栓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相关性静脉血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醒 宋振 +1 位作者 张慧敏 邵帅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维持血液病患者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究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目的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维持血液病患者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主要探究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PICC-RV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置入PICC导管的4 345例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相关置管信息及用药情况。采用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血栓与非血栓组之间的基线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RVT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多因素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4 345例血液病患者中有63人发生PICC-RVT,血栓发生率为1.45%。经PSM平衡后得到血栓组63例,非血栓组388例共451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血液病患者发生PICC-RVT的因素是诊断(OR=0.429,P<0.001)、体质指数(BMI)(OR=0.504,P<0.05)、白细胞计数(OR=0.443,P<0.001)、血小板计数(OR=1.902,P<0.05)、D-二聚体水平(OR=1.135,P<0.05)、是否输入血制品(OR=3.348,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灵敏度0.794、特异性0.753,用于判断PICC-RVT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诊断、BMI、WBC、PLT、D-二聚体水平和输入血制品会增加血液病患者PICC-RVT的发生几率,是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PICC 相关性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LOGISTIC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
9
作者 周梓轩 高桂英 +1 位作者 闫桂虹 于健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目的总结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和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1年5月3日关于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 目的总结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和预防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1年5月3日关于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累计3259845例,其中21320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Meta分析结果显示,腰椎融合术后VTE的危险因素为:高龄[OR=8.91,95%CI(7.65~10.18)],吸烟[OR=1.72,95%CI(1.03~2.88)],高血压[OR=2.07,95%CI(1.64~2.60)],糖尿病[OR=1.30,95%CI(1.24~1.35)],抗凝药的使用[OR=1.64,95%CI(1.01~2.65)],多节段融合[OR=3.07,95%CI(1.53~6.18)],前路腰椎融合术[OR=1.49,95%CI(1.34~1.66)],手术时间≥3 h[OR=1.60,95%CI(1.13~2.27)],输血[OR=3.98,95%CI(2.34~6.77)],D-二聚体≥500 ug/L[OR=2.33,95%CI(1.53~3.54)]。运动锻炼[OR=0.43,95%CI(0.30~0.60)]是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保护因素。结论通过Meta分析发现,高龄、吸烟、高血压史、抗凝药的使用、多节段融合、前路手术、手术时间≥3 h、输血、D-二聚体是腰椎融合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而运动锻炼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磺达肝癸钠预防脊柱椎管减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宋晋刚 石波 +1 位作者 王成 楚加胜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70-973,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椎管减压术后用磺达肝葵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行脊柱椎管减压术需抗凝治疗的患者100例,A组50例选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B组50例选用磺达肝葵钠皮下注射。观... 目的探讨脊柱椎管减压术后用磺达肝葵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行脊柱椎管减压术需抗凝治疗的患者100例,A组50例选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B组50例选用磺达肝葵钠皮下注射。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血管彩超,对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静脉血栓,两组术后引流量、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脊柱椎管减压术后应用磺达肝葵钠预防VTE安全有效,但需密切观察,注意患者出血等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椎管减压 磺达肝葵钠 低分子肝素钠
下载PDF
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1
作者 张婷 颜伟 +2 位作者 吴娟 万志慧 赵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的数据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进行分组,未发生DVT的为对照组(n=160),发生DVT的为...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的数据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进行分组,未发生DVT的为对照组(n=160),发生DVT的为观察组(n=42)。描述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分析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开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果分析。结果202例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DVT,DVT发生率为20.79%。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长度、凝血因子功能亢进比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因子功能亢进、失血量较大、术后绝对卧床时间长度较长是开颅手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模型以及各独立影响因素对开颅手术后发生DVT进行预测,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26.42 ml、9.78 d、0.50、27.1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59、0.730、0.948,约登指数分别为62.41%、57.95%、46.04%、82.47%。结论开颅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通过危险因素的分析仪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好对该种情况进行防控,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风险,提升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深静脉血栓 肢体运动 风险预测 失血量
下载PDF
妊娠期和产褥期VTE的防治研究
12
作者 曾宇雅 谢清娥 陈雁辉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我院分娩的产妇160例,根据VTE评分,将评分>2分孕产妇分成A组54例、B组53例、C组53例,A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下肢气压治疗预防,B组采取... 目的: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我院分娩的产妇160例,根据VTE评分,将评分>2分孕产妇分成A组54例、B组53例、C组53例,A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下肢气压治疗预防,B组采取双下肢脉冲式动静脉气压治疗(ICPD)预防,C组拒绝采取预防措施;对3组患者血栓前标志物、凝血指标、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A组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水平较B、C组高,D-二聚体(D-D)较B、C组低(P<0.05);A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较B、C组低,凝血酶时间(TT)水平较B、C组高(P<0.05);A组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B、C组高(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妊娠期和产褥期VTE的防治措施可有效改善血栓前标志物、凝血指标水平,降低VTE发生的风险,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前标志物 凝血指标 VTE发生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
13
作者 唐玥 田雅丽 +1 位作者 颜伟 吴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导管拔除后予以利...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在老年颅内出血患者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22年9月收治的老年颅内出血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3例导管拔除后予以利伐沙班口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3例单纯溶栓患者为对照组。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5)。观察组血浆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P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71±0.14)mg L vs.(0.83±0.22)mg L、(3.52±0.38)g L vs.(4.37±0.42)g L、(220.83±53.1)vs.(281.12±89.73)],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4±1.31)s vs.(14.18±1.52)s、(44.29±4.53)s vs.(40.28±4.1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8、9.841、3.784、3.137、4.271,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肢与健肢肘上、肘下20 cm处周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52±0.23)cm vs.(1.83±0.27)cm、(1.02±0.12)cm vs.(1.69±0.3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31、11.8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DVT形成的生理机制与PLR相关,PLR指标对DVT的形成及预后评估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颅内出血患者 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下载PDF
基于术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构建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
14
作者 黄燕惠 罗文军 郑享梅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840-846,共7页
目的探究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价值,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1年10月—2023年1月期间... 目的探究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价值,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1年10月—2023年1月期间于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3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周围血管疾病、内科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史)、病情资料(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和实验室指标(PT、APTT、TT、FIB、D-二聚体),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和无DVT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年龄、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骨折部位为转子间、受伤至手术时间、FIB、D-二聚体是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OR>1),APTT、TT是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保护因素(OR<1)。模型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为78.5%,特异性为84.2%,模型校正曲线总体趋势趋近于理想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χ^(2)=1.895,P=0.388,DCA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阈值概率在小于0.78或大于0.90时净获益均大于0。结论以年龄、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骨折部位为转子间、受伤至手术时间、APTT、TT、FIB、D-二聚体为因素构建的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对预测患者发生下肢DVT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深静脉血栓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气压治疗对预防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秦珊珊 聂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8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对预防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0)、观察组(n=250),分...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对预防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5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0)、观察组(n=250),分别开展常规气压治疗、气压治疗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0.8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1,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气压联合治疗在外科术后患者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气压治疗 低分子肝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抗栓方案调整的病例分析
16
作者 张蓉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9期6-8,共3页
临床药师对1例肺癌根治术后出现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分析患者无症状CRT的形成原因,对抗栓治疗过程中的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抗栓药物治疗方案的... 临床药师对1例肺癌根治术后出现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分析患者无症状CRT的形成原因,对抗栓治疗过程中的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抗栓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患者血栓得到较好控制,经复查颈内静脉彩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后出院。临床药师应以临床治疗矛盾为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参与到抗栓治疗中,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抗栓方案,提升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抗栓治疗 药学监护
下载PDF
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叶秀彩 张美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3854-3856,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23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合并症、损伤部位、脊髓损伤分级和实验室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23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合并症、损伤部位、脊髓损伤分级和实验室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DVT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243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其中35例患者术后发生DVT,发病率为14.4%。腰椎骨折占比最大(59.7%)。深静脉血栓患者中,5例(14.3%)患者近端静脉受累,30例(85.7%)患者远端静脉受累。单侧下肢DVT患者29例(82.9%),双下肢6例(17.1%)。年龄≥60岁、ASIA分级A/B、术后卧床时间≥4d、ALB<35g/L、HDL-C<1.1mmol/L和D-二聚体>1.08g/L是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风险较高,术后应重点关注年龄大、卧床时间长、脊髓损伤重以及白蛋白、HDL-C和D-二聚体水平低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产妇产后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18
作者 李文娜 张庆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产后静脉血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泰州妇产医院收治130例产妇,按照产后有无发生静脉血栓分为对照组(80例,产后未发生静脉血栓)和观察组(50例,产后发生静脉血栓)...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产后静脉血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泰州妇产医院收治130例产妇,按照产后有无发生静脉血栓分为对照组(80例,产后未发生静脉血栓)和观察组(50例,产后发生静脉血栓)。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产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褥期卧床时间>72h、有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史的产妇占比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抗凝血酶(AT)水平短于/低于对照组;以观察组产妇产后出现静脉血栓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产褥期卧床时间>72 h、有妊娠期高血压史、妊娠期糖尿病史、血栓史及D-D水平高、APTT缩短、Fbg水平高、AT水平降低为产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OR=6.521、2.689、2.751、1.636、1.024、1.039、1.015、1.046)(均P<0.05)。结论产妇产后发生静脉血栓主要与产褥期卧床>72h、有妊娠期高血压史、妊娠期糖尿病史、血栓史、D-D水平高、APTT缩短、Fbg水平高、AT水平低相关,临床可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做出对应的预防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曾佳 杨杰 蒋红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144-148,共5页
下肢静脉血栓是脊髓损伤(SCI)患者围术期伴随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围术期非预期性死亡的重要因素。引发SC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手术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泵等物理措施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预防下... 下肢静脉血栓是脊髓损伤(SCI)患者围术期伴随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围术期非预期性死亡的重要因素。引发SC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手术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泵等物理措施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降低S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途径。本文对SCI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为降低SCI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下肢静脉血栓 弹力袜 间歇性充气加压泵 抗凝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