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与进展
1
作者 何宛俞 程乐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90-3096,共7页
背景: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脊髓损伤最初由机械性创伤造成,随后引起继发性损伤,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形成胶质瘢痕。目的:归纳总结脊髓损伤的病理进程和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 背景: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脊髓损伤最初由机械性创伤造成,随后引起继发性损伤,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形成胶质瘢痕。目的:归纳总结脊髓损伤的病理进程和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以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spinal cord injury,spin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al stem cells,pathophysiology,clinical trial,primary injury,secondary injury”,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9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分为外源性干细胞移植和内源性干细胞移植,将治疗脊髓损伤的外源性干细胞移植策略分为4种,分别是将干细胞注射到损伤部位、负载干细胞的生物材料移植、胚胎组织移植、工程神经网络组织或脊髓样组织的移植;②与单一的治疗方式相比,联合治疗可更有效促进神经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③调控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磁刺激、电刺激、振荡电场刺激、过表达转录因子、康复治疗等可与干细胞移植进行联合治疗,从而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原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 胶质瘢痕 干细胞移植 生物材料 间充质干细胞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不同第二趾胫侧皮瓣处理方式在趾端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叶为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第二趾胫侧皮瓣处理方式在趾端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省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趾端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带趾底固有神经处理方... 目的探讨不同第二趾胫侧皮瓣处理方式在趾端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省漳州正兴医院收治的84例趾端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带趾底固有神经处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带趾背神经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毛细血管评分、足功能满意度、关节总活动度、皮瓣瘢痕外形、受区与皮瓣两点分辨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与毛细血管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弹性评分、瘢痕定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瓣及受区两点分辨觉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足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足功能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处理方式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对足功能的满意度,但带趾背神经处理方式可改善皮瓣及受区感觉,同时降低供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端缺损 第二趾胫侧 带趾底固有神经 带趾背神经
下载PDF
二期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贵新 顾玉东 +4 位作者 虞聪 张高孟 李文军 郑宪友 史其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分析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二期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3年4月8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伤后6个月内,均应用以下术式治疗。手术步骤:一期手术,膈神经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副神经移位至肩胛... 目的分析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二期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3年4月8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伤后6个月内,均应用以下术式治疗。手术步骤:一期手术,膈神经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健侧C7神经移位至患侧尺神经;二期手术,第4、5、6、7肋间神经移位至桡神经和胸背神经,健侧C7神经经尺神经移位至正中神经。结果术后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二期术后13~25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相应靶肌肉肌力恢复大于或等于M3为有效恢复,肌皮神经有效恢复6例,恢复率为75.0%;肩胛上神经有效恢复3例,恢复率为37.5%;桡神经有效恢复3例,恢复率为37.5%;胸背神经有效恢复6例,恢复率为75.0%;正中神经有效恢复5例,恢复率为62.5%。感觉恢复情况:正中神经感觉4例为S3,3例为S2,1例为S1。结论二期多组神经移位安全有效,对部分早期臂丛神经损伤并要求缩短手术次数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二期 多组神经移位术 临床应用 疗效
下载PDF
带血管肋间神经转位重建截瘫患者的部分感觉功能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少成 禹宝庆 +7 位作者 王新伟 纪荣明 党瑞山 姚一平 柳顺发 杨海林 闫国章 陈建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重建胸腰段脊柱骨折所致感觉平面位于T9~11脊髓节段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臀、股外侧和外阴、股内侧区皮肤感觉功能。方法:6例截瘫患者均为男性,磁共振检查证实脊髓损伤达T10~11。切取截瘫平面以上1~2个节段的肋间神... 目的:重建胸腰段脊柱骨折所致感觉平面位于T9~11脊髓节段完全性截瘫患者的臀、股外侧和外阴、股内侧区皮肤感觉功能。方法:6例截瘫患者均为男性,磁共振检查证实脊髓损伤达T10~11。切取截瘫平面以上1~2个节段的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一般为第7/8或8/9肋间神经),带肋间动静脉转位经皮下隧道引至腹壁外侧,与切断的髂腹股沟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远端用移植的腓肠神经桥接吻合。结果:6例均恢复了大粗隆及臀、股外侧区和外阴、股内侧区S2~3节段的感觉,感觉恢复区随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扩大,供区原感觉平面无明显改变。结论:本手术可使T9~11节段截瘫患者的感觉平面下降3~4个节段,尤其是外阴区和股骨大粗隆臀外侧区感觉的恢复对患者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肋间神经转位 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
下载PDF
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制备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树森 胡蕴玉 +5 位作者 罗卓荆 刘慧玲 梁伟 章庆俊 阎明 姚庆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69-873,共5页
目的 :探讨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成成分和内部空间结构均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胶原蛋白、硫酸肝素均溶于 0 .0 5mol/L的乙酸中 ,搅拌成凝胶状 ,注入硅胶管模具 ,在 2... 目的 :探讨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成成分和内部空间结构均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胶原蛋白、硫酸肝素均溶于 0 .0 5mol/L的乙酸中 ,搅拌成凝胶状 ,注入硅胶管模具 ,在 2 0 μm/s速度下浸入 - 1 80℃液氮中 ,冷凝成冰晶圆柱体 ,冷冻干燥 ,以紫外线照射的方法使其交联 .经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其与周围神经和脊髓的内部空间结构的异同 ,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测量微孔直径 .将Honchst荧光标记的雪旺细胞种植于硫酸肝素 胶原支架材料并移植于大鼠坐骨神经 ,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其在材料内部的空间排列形式 .结果 :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的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 ,高度仿生神经的内部空间三维结构 ,其微管直径为 1 80 μm ,孔隙率可达 91 % .雪旺细胞在支架材料微管内呈线性平行排列 ,类似于神经基底膜与雪旺细胞形成的Bunger带 .结论 :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 ,可以制备在组分和内部空间结构上高度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肝素 胶原 神经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三维结构 雪旺细胞 ■-·L 0……
下载PDF
白藜芦醇及与环孢菌素A联用对人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于良 吴胜利 +1 位作者 张梅 潘承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白藜芦醇(Res)及与环孢霉素A(CsA)联用时,对人外周血T细胞(hPBTC)的增殖、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及IL-2、INF-γ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PBTC的增殖。形态学方法观测T细胞转化率。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白藜芦醇(Res)及与环孢霉素A(CsA)联用时,对人外周血T细胞(hPBTC)的增殖、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及IL-2、INF-γ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PBTC的增殖。形态学方法观测T细胞转化率。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NF-γ含量。结果::Res的浓度>2.5 mg/L时,hPBTC增殖及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均明显降 低(P<0.05),以10 mg/L的效果最为显著;Res浓度>5 mg/L时,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NF-γ的含量下降明显(P<0.05)。Res浓度>2.5 mg/L时与CsA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Res对人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母细胞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与CsA联合应用能增强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环孢霉素A 免疫抑制 T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异种神经移植后的周围神经再生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文龙 刘德民 +1 位作者 王桂秀 温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将成年青紫蓝兔一侧胫神经于腘窝上部切除5mm,移植入8mm长,经反复冰冻、融解5次的成年狗后肢神经,将兔胫神经的近、远断端与植入的狗神经缝合。术后3、4、5、6、7、15、18、31周,取出移植神经及其相连的胫神经近、远段。光镜下可见术后... 将成年青紫蓝兔一侧胫神经于腘窝上部切除5mm,移植入8mm长,经反复冰冻、融解5次的成年狗后肢神经,将兔胫神经的近、远断端与植入的狗神经缝合。术后3、4、5、6、7、15、18、31周,取出移植神经及其相连的胫神经近、远段。光镜下可见术后兔的近段胫神经内再生神经纤维越过近端吻合部进入移植神经,继而通过远端吻合部向远段胫神经延伸。电镜下观察,上述存活期的移植神经中段,胫神经远段均可见再生的有髓和无髓纤维成束集聚或散在分布,再生轴突内含有神经丝、微管、微丝和线粒体,成束的再生神经纤维外包有神经束膜。神经移植术后存活时间长的、再生有髓纤维的直径比存活时间短的粗,髓鞘也比存活时间短的厚。异种神经经反复冰冻、融解处理后再移植,可能减低了抗原性而未被排斥,使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能长入移植神经,并向远段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 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刀豆球蛋白A处理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丁文龙 刘德明 +1 位作者 王桂秀 温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用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预先处理的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含Con A50mg的Ringer液1 000ml(4℃)灌注日本大耳兔2h后,取出兔的胫神经。麻醉Wistar大白鼠,切除其右坐骨神经5mm,移植入8mm长,经Con A处理的兔胫神经。... 用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预先处理的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含Con A50mg的Ringer液1 000ml(4℃)灌注日本大耳兔2h后,取出兔的胫神经。麻醉Wistar大白鼠,切除其右坐骨神经5mm,移植入8mm长,经Con A处理的兔胫神经。术后4、8、12周,可见再生神经纤维通过近端吻合部,长入异种移植神经,继而越过远端吻合部,向远段坐骨神经生长。移植神经段和远段坐骨神经中再生神经纤维成束或散在分布,再生的无髓纤维散在于有髓纤维之间。8周以后,大鼠手术侧的腓肠肌乙酰胆碱酯酶(AChE)呈阳性,再生神经终末纤维与运动终板相连。手术侧爪部皮肤的真皮和表皮,出现再生神经纤维和游离感觉神经末梢。Con A预先处理兔神经,有利于宿主的再生神经纤维能通过异种移植神经向远段生长,重新支配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植 神经再生 感觉神经末梢 刀豆球蛋白A
原文传递
GM_1对异种神经移植后再生和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何仲义 张崇智 +2 位作者 焦旭文 戴波 秦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1-543,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GM1 对异种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和修复的效果。方法 :移植前将兔胫神经反复冻融处理。选大鼠30只 ,分GM1 组 (20只 ) :移植前将胫神经浸泡于0 1 %GM1 液中10min ;对照组 (10只 ) :未经任何处理 ,将兔胫神经移植于两组大鼠... 目的 :观察GM1 对异种神经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和修复的效果。方法 :移植前将兔胫神经反复冻融处理。选大鼠30只 ,分GM1 组 (20只 ) :移植前将胫神经浸泡于0 1 %GM1 液中10min ;对照组 (10只 ) :未经任何处理 ,将兔胫神经移植于两组大鼠坐骨神经。术后第2、4、6、8和10周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大鼠坐骨神经吻合部远侧端。结果 :GM1 组术后第2周和第4周起分别在同侧L4~5脊神经节和腰段脊髓前角见到HRP标记细胞 ,而对照组从第4周和第6周起在同侧L4~5脊神经节和腰段脊髓前角见到标记细胞 ,术后动物不同存活期GM1组标记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 (P<0 01) ,标记细胞数量随神经移植后存活期的延长而增加。术后10周有髓纤维再生率GM1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结论 :G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神经移植 G(M1)神经节苷脂 神经再生 神经修复 周围神经损伤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宗辉 虞乐华 贾功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移植组,每组10只;损伤组和移植组制作成L4平面的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培养的大鼠NSCS悬液注入移植组损伤脊髓处,损伤组注射...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大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移植组,每组10只;损伤组和移植组制作成L4平面的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培养的大鼠NSCS悬液注入移植组损伤脊髓处,损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2 mo,采用BBB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术后2 mo,BBB评分损伤组、移植组大鼠有所恢复,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其中移植组的大鼠恢复较好,评分较高,与损伤组有统计学差异.SCI后,损伤组、移植组的CSEP波消失,术后2 mo移植组的波形有所恢复,但潜伏期延长.对照组脊髓前角可见到许多HRP标记阳性神经元,损伤组未见阳性神经元,移植组可见有阳性神经元,但数目较对照组少.结论:NSCS脊髓内移植能促进损伤脊髓运动和传导功能的部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干细胞 细胞移植 大鼠
原文传递
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早期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衷鸿宾 卢世璧 +1 位作者 侯树勋 赵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 :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 ,移植修复犬粗大神经的长段缺损 ,观察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法 :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各 3犬 ,分别桥接坐骨神经 5 .0cm缺损。术后 3个月观察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再生。结果 :实验组和... 目的 :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 ,移植修复犬粗大神经的长段缺损 ,观察早期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方法 :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各 3犬 ,分别桥接坐骨神经 5 .0cm缺损。术后 3个月观察其运动功能及神经再生。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功能恢复 ;移植段内新生神经纤维、新生血管及许旺细胞 ;吻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等方面非常相似。结论 :化学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 ,在修复粗大和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神经移植 自体神经移植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同种异体移植
下载PDF
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疗效的形态学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家辉 郑晓明 +2 位作者 洪光祥 王发斌 陈振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86-987,共2页
目的 :比较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Wistar大白鼠 2 0只 ,分两组 ,每组 10只。右侧手术 ,切除腓总神经 8mm。端侧吻合组近端反转结扎 ,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神经移植组切取腓肠神经 10mm ,移植... 目的 :比较神经端侧吻合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Wistar大白鼠 2 0只 ,分两组 ,每组 10只。右侧手术 ,切除腓总神经 8mm。端侧吻合组近端反转结扎 ,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神经移植组切取腓肠神经 10mm ,移植于腓总神经缺损处。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术后 3个月 ,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及运动终板检查。结果 :两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及着色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神经移植 神经缺损 形态学比较
下载PDF
肱三头肌及指总伸肌电生理支配权重分析在同侧C_7神经根移位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立 徐雷 +4 位作者 顾玉东 徐建光 徐文东 陆九州 朱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分析在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中得出的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推断其对于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影响,为探讨其安全性和适应证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8月-2007年10月1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行... 目的分析在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中得出的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推断其对于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影响,为探讨其安全性和适应证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8月-2007年10月1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患者。男13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例,压砸伤2例,余均为车祸伤。左侧8例,右侧7例。术中依次刺激健侧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于肱三头肌/指总伸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比较各干的CMAP波幅所占百分比,确定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术后6个月内随访肱三头肌/指总伸肌肌力,并复查肌电图了解其自发电活动和主动募集反应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肱三头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上中干型3例(20%),中下干型3例(20%),全干型7例(47%),中干型2例(13%);指总伸肌:中下干型3例(20%),全干型10例(67%),下干型2例(13%)。肱三头肌:术后1个月,2例出现肱三头肌肌力4级,募集反应单纯相,至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1个月肌力均达5级,募集反应单纯混合相或混合相。指总伸肌:术后1个月,患者肌力及募集反应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各种电生理支配权重的患者,C7神经根的切取均不会造成肱三头肌和指总伸肌的实质性损害,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对于中干支配权重高的患者,采用同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应慎重,有可能造成肱三头肌短期内的肌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 臂丛神经 电生理检测 肱三头肌 指总伸肌
下载PDF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衷鸿宾 卢世璧 +1 位作者 侯树勋 赵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217-1218,共2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缺损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研究 历史 现状
下载PDF
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_1质粒与坐骨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庆刚 李卫 +4 位作者 杨琪 周辰亮 胡成乙 张春英 洪光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0期7857-7860,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被应用于周围神经移植来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又表现出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量效关系研究获取可靠的数据佐证。目的:从剂量学上观察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被应用于周围神经移植来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又表现出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量效关系研究获取可靠的数据佐证。目的:从剂量学上观察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与免疫排斥反应的量效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为受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自体神经移植组、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低、中、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病实验室曾令兰教授惠赠。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从犁状肌下孔0.5cm处整齐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将供体神经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注射剂量为10,20,40μg/只,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注射空质粒。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轴突计数检查。结果: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计数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显示,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移植神经段效果接近于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迟发性超敏反应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减轻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在10~40μg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质粒 免疫排斥 移植 坐骨神经
下载PDF
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国臣 娄卫华 +1 位作者 孙永强 黄新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68-2069,共2页
目的: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的有效替代材料。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化学萃取同种异体胫神经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自体新鲜胫神经移植组,10只)。大鼠一侧面神经下颌支缺损6mm的模型,以上述两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5个月,HRP... 目的:探索修复面神经缺损的新的有效替代材料。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化学萃取同种异体胫神经移植组,10只)和对照组(自体新鲜胫神经移植组,10只)。大鼠一侧面神经下颌支缺损6mm的模型,以上述两种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5个月,HRP逆行示踪观察神经通路,以及用苏木精-伊红染色、LuxolFastBlu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观察神经再生的组织学情况。结果:两组均在术侧面神经核发现被标记的神经元细胞,移植段内有大量的新生有髓神经纤维和新生血管等。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极有可能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面神经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修复 面神经缺损 实验 神经再生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异体神经移植后对鼠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秋根 项耀均 +2 位作者 崔义 应明 鲁树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异体神经移植后对鼠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其中实验组9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在-196℃、-80℃、-40℃各保存20min、1周、3周,在显微镜下进行异体神...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异体神经移植后对鼠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其中实验组9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在-196℃、-80℃、-40℃各保存20min、1周、3周,在显微镜下进行异体神经移植。于术后12周观察光镜和电镜、异体神经中段的轴突计数。结果:在保存20min组中,-40℃可见轴突间水肿明显,髓鞘脱水;-80℃与-40℃变化基本相似;-196℃肿胀稍轻,也有脱髓鞘改变,神经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在保存1周组中可见,-40℃轴突间水肿比20min组同温减轻;-80℃与-40℃病理改变基本相似;-196℃比-40℃和-80℃病理改变更严重。在保存3周组中可见,-40℃轴突间仍有水肿,脱髓鞘改变较轻;-80℃比-40℃更接近正常;-196℃比-40℃和-80℃病理改变轻,主要表现为轴突间只有轻度水肿,轴突密度明显增高,神经纤维接近正常。结论:同种异体神经可再生轴突,即使未作任何冷冻处理亦有极少量再生轴突。异体神经保存温度以-196℃为好,时间以3周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植 温度 时间 轴突再生 异体移植
下载PDF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元胞体和神经干内cAMP的水平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祖峰 陈绍宗 +2 位作者 张盈华 李跃军 吕小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1期969-971,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神经节和神经干内cAMP水平变化,为探索神经再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兔52只,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两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实验组,B组为未吻合对照组,C组为正常耳大神经对照... 目的: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神经节和神经干内cAMP水平变化,为探索神经再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兔52只,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两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实验组,B组为未吻合对照组,C组为正常耳大神经对照组,A,B2组各按术后2,4,7,14,30,60d分为6个观察组,每组动物4只.观察到期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供神经节、神经干和吻合口部位的cAMP含量.结果:在正常耳大神经的神经节、神经干和相当于吻合口部位标本中,cAMP含量分别为(1.62±0.12),(1.55±0.17)和(1.55±0.17)nmol/g;A,B2组在以上3个部位的cAMP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术后早期(2d)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4d陡然上升,7d达到峰值,分别在60d和30d缓慢下降至正常.A组的cAMP含量在术后4d~30d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B组.结论: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神经节和神经干内cAMP含量显著高于不作神经端侧吻合的对照组,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也明显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腺苷环-磷酸 神经节 轴突
下载PDF
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的制备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慧哲 佟晓杰 +1 位作者 曹德寿 王振宁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06-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制备方法及其含有的成分。方法 采用组织工程化低渗脱细胞方法制备神经异体移植物 ,光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神经异体移植物的成分。结果 正常的 (天然... 目的 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制备方法及其含有的成分。方法 采用组织工程化低渗脱细胞方法制备神经异体移植物 ,光电镜观察其结构特征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神经异体移植物的成分。结果 正常的 (天然的 )周围神经经脱细胞处理后 ,清除了雪旺细胞、神经外膜和束膜的细胞 ,以及神经纤维的髓鞘和轴突 ,保存了由雪旺细胞基底膜管以及神经外膜和束膜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三维支架结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 ,含有LN、FN以及生长相关蛋白GAP 4 3和 6 5kDa蛋白等促进和诱导受体损伤神经再生的重要成分。结论 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含有诱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相关蛋白 ,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 制备 神经再生 神经组织工程 周围神经缺损
下载PDF
不同浓度壳聚糖涂层PLGA材料与许旺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华 沈尊理 +3 位作者 陈南樑 孙丹丹 祝家学 张佩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1627-1630,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涂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与许旺细胞(SC)的生物相容性,为构建适合神经再生的导管支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双酶法培养扩增SC,用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1%,3%,5%,7%的壳聚糖涂层于PLGA材料。将SC与...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涂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与许旺细胞(SC)的生物相容性,为构建适合神经再生的导管支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双酶法培养扩增SC,用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1%,3%,5%,7%的壳聚糖涂层于PLGA材料。将SC与材料浸提液联合培养,并设立对照作比较,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分别在1,3,5,7天取材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率。将SC接种在各组材料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粘附和生长情况。结果:材料浸提液对SC生长及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浓度为1%和3%壳聚糖涂层PLGA材料浸提液在第5天和第7天细胞相对增殖率要高于以5%和7%壳聚糖涂层。SC在壳聚糖涂层PLGA材料上粘附紧密,生长增殖良好。结论:壳聚糖涂层PLGA材料与SC生物相容性良好,采用质量浓度为1%~3%壳聚糖涂层有利于SC粘附增殖,较适合构建神经导管组织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周围神经 雪旺细胞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