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3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吴永伟 卢子瑄 秦险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后容量反应性情况分为无反应组(n=59)和反应组(n=27)。监测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后容量反应性情况分为无反应组(n=59)和反应组(n=27)。监测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6 h腹内压、IVC-RVI,分析其对容量反应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收缩压(SBP)及心率(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6 h,两组患者腹内压均升高,且无反应组腹内压及复苏前后腹内压差值均高于反应组(P<0.05)。无反应组IVC-RVI低于反应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C-RVI、复苏后6 h腹内压为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复苏后6 h腹内压、IVC-RVI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无容量反应性的截断值分别为9.860 mmHg、16.95%,敏感度分别为78.00%、50.00%,特异度分别为82.00%、50.0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722(P<0.05)。两个指标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P<0.05),AUC为0.817(95%CI:0.725~0.9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00%、78.00%。结论:腹内压偏高、IVC-RVI偏低是导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无容量反应性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可据此合理制定液体复苏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腹内压 下腔静脉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床旁超声联合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刘帅 王泽熙 +2 位作者 史海燕 耿文锦 徐梅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联合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PA-aO_(2))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联合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gradient,PA-aO_(2))在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初始抗休克(20 mL/kg醋酸钠林格液)、抗感染、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常规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按照国际指南目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6 h目标)继续液体复苏,试验组在初始液体复苏后依据床旁超声及PA-aO_(2)监测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指导后续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液体复苏6、24、48 h的PA-aO_(2),液体复苏6 h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24 h乳酸清除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48 h液体总入量,48 h后行血液净化治疗例数。结果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预警评分、危重症评分、入院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血乳酸、PA-a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液体复苏6、24、48 h的PA-aO_(2)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液体复苏6 h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24 h乳酸清除率、48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48 h液体总入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行血液净化例数少于常规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超声联合、PA-aO_(2)可以精准指导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液体管理,优化容量状态,减少液体入量,降低发生肺水肿的风险,避免血液净化有创治疗,减轻儿童痛苦,益于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超声检查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下载PDF
优化炎调方治疗脓毒性休克(热毒内盛证)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徐童 严佳 +4 位作者 郑佳萍 金源源 韩丹 王倩 尹成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优化炎调方治疗脓毒性休克(热毒内盛证)患者的效果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安慰剂颗粒鼻饲或口服,试验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优化炎调方颗粒剂鼻饲或口服,疗程... 目的观察优化炎调方治疗脓毒性休克(热毒内盛证)患者的效果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安慰剂颗粒鼻饲或口服,试验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加优化炎调方颗粒剂鼻饲或口服,疗程均为14 d。分析比较评价两组28 d生存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反应蛋白(CRP)]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乳酸(Lac)、(HBP)]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第28天生存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的43.75%(P<0.05),危险度RR=2.652。试验组治疗14 d后SOFA和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0.05),而对照组SOFA和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别不大(均P>0.05),且试验组SOFA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14天后,试验组WBC、N%、CRP、Lac、PCT、TNF-α、IL-6、IL-8、HBP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且试验组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优化炎调方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热毒内盛证)患者28 d生存率,改善患者炎症指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优化炎调方 热毒内盛证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病情转归的影响
4
作者 张丽 郑祥德 田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156例,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分为<1 h组68例、1~2 h组57例、≥2 h组31例。比较3组液体复苏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156例,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分为<1 h组68例、1~2 h组57例、≥2 h组31例。比较3组液体复苏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指数(SVI)]、血乳酸、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肌酐、液体复苏量,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应用剂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生存率。结果 <1 h组、1~2 h组复苏后APACHEⅡ、SOFA评分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APACHEⅡ、SOF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CVP、心指数、SVI高于≥2 h组,SVRI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CVP、心指数、SVRI、SV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血乳酸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血乳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复苏后血pH值、PaO_(2)、PaCO_(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复苏后ELWI、PVPI、血肌酐高于复苏前,并高于1~2 h组、≥2 h组(P<0.05);3组1 h液体复苏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2 h组3 h液体复苏量呈依次降低趋势(P<0.05)。≥2 h组去甲肾上腺素剂量高于<1 h组、1~2 h组(P<0.05);<1 h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1~2 h组、≥2 h组(P<0.05)。1~2 h组、≥2 h组28 d生存率高于<1 h组(P<0.05,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初始液体复苏应在1~2 h内完成,能有效改善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情,维持血流动力学水平,加快恢复进程,促进病情良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液体复苏 完成时限 中心静脉压 血乳酸 动脉血氧分压 去甲肾上腺素 生存率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2b和HDL3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江意春 马永辉 +4 位作者 许智坤 夏安笛 洪伟庆 刘振密 刘雪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7-1371,共5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成分HDL2b和HDL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危重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9年1~12月从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选取脓毒症患者73例,非脓毒症患者11例,入院时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血脂水...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成分HDL2b和HDL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危重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9年1~12月从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选取脓毒症患者73例,非脓毒症患者11例,入院时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采用微流控芯片技术测定血浆中HDL2b/HDL及HDL3/HDL的比值,脓毒症患者收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住ICU时间等临床资料,同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血脂、HDL2b和HDL3水平的差异。根据危重症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脓毒症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两组血脂、HDL2b及HDL3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LDL-C、HDL2b和TC水平均较非脓毒症组显著下降(P<0.005)。脓毒症组按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54例),死亡组APACHEⅡ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死亡组HDL2b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1-HDL2b的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02,以90.9%为临界值,1-HDL2b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52.6%,特异度为8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2b为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DL2b水平与脓毒症病情危重度密切相关,对其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微流控技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b 预后
下载PDF
床旁超声及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元文琪 杨文倩 严莉娟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及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淄博世博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休克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PiCCO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6 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尿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3.29±0.54)d、(5.43±0.6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1±1.03)d、(6.04±0.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复苏6 h达标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h、12 h后的复苏液体量分别为(1484.23±210.34)mL、(2034.32±275.8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22.87±246.93)mL、(2311.17±355.95)mL,尿量分别为(237.34±30.41)mL、(432.50±73.81)mL,明显多于对照组(178.43±21.73)mL、(517.23±79.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MAP、CVP、ScvO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6 h后的MAP、CVP、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水肿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8 d死亡率为17.50%,略低于对照组的2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iCCO相比,床旁超声引导下液体复苏能缩短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减少液体复苏量及肺水肿的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超声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机械通气 肺水肿 安全性
下载PDF
心脉隆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7
作者 吴广平 尹鑫 +1 位作者 何健卓 郭力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631,共5页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以了解心脉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诊治的8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1例患者进行常规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治...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以了解心脉隆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诊治的8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1例患者进行常规脓毒症休克集束化治疗,治疗组的41例患者在对照组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加心脉隆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HR、CVP、CO、MAP、SVR)、血流变(全血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微循环灌注指标(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SCVO_(2)、Pcv-aCO_(2))及28 d生存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变及微循环灌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方面检测结果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检测结果显著地好于对照组,28 d生存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可显著地改善脓毒症休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血流变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提高28 d生存率。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脉隆注射液 微循环 生存率
下载PDF
心室-动脉耦联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董妍 王宋 +1 位作者 田静 许红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88-292,共5页
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因此动态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至关重要。心室-动脉耦联(VAC)将心室及动脉系统描述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可为重症医生提供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加全面直观的视角。运用VAC动态评估患者血流... 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因此动态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至关重要。心室-动脉耦联(VAC)将心室及动脉系统描述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可为重症医生提供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加全面直观的视角。运用VAC动态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个体化诊疗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本文中主要讨论左心室-动脉耦联相关参数及其意义,并详细介绍了目前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对VAC的影响,以期优化现有医疗方案,为临床管理感染性休克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动脉耦联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综述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25b、miR-15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张瑞英 李缺缺 苏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125b(miR-125b)、微小核糖核酸-150(miR-15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82例为健康组,均测定外周血miR-125b、miR-150表达及血...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微小核糖核酸-125b(miR-125b)、微小核糖核酸-150(miR-15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82例为健康组,均测定外周血miR-125b、miR-150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比研究组、健康组各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脓毒症患者miR-125b、miR-150表达与IL-6、CRP、PCT水平的关系;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的miR-125b、miR-150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iR-125b、miR-150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iR-125b、miR-150表达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miR-125b表达与IL-6、CRP、PCT水平分别为(2.43±0.35)、(159.42±26.81)pg/mL、(115.47±20.38)mg/L、(10.57±2.03)ng/mL,均高于健康组(t=31.012、52.149、48.978、46.945,均P=0.000),miR-150表达(0.21±0.04)低于健康组(t=52.008,P=0.000);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25b表达与IL-6(r=0.706,P=0.016)、CRP(r=0.711,P=0.013)、PCT(r=0.759,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miR-150与IL-6(r=-0.702,P=0.018)、CRP(r=-0.709,P=0.015)、PCT(r=-0.728,P=0.006)水平均呈负相关;脓毒症者外周血miR-125b表达(2.16±0.43)低于严重脓毒症者(2.82±0.27)(t=8.815,P=0.000),脓毒症者外周血miR-150表达(0.24±0.02)高于严重脓毒症者(0.16±0.03)(t=16.248,P=0.000);入院28 d生存者外周血miR-125b表达(2.25±0.41)低于死亡者(3.13±0.36)(t=8.982,P=0.000),生存者外周血miR-150表达(0.23±0.04)高于死亡者(0.13±0.02)(t=11.078,P=0.000);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疾病严重程度及外周血miR-125b表达均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2.438、2.689、2.866、2.824,P=0.036、0.012、0.000、0.005),miR-150表达是其保护因素(OR=0.390,P=0.003);外周血miR-125b、miR-150表达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854、0.179,灵敏度分别为76.19%、80.95%,特异度分别为79.27%、75.6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43。结论 与健康人群比较,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25b表达升高,而miR-150表达降低,且miR-125b、miR-150表达均与炎症因子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并对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微小核糖核酸-125b(miR-125b) 微小核糖核酸-150(miR-150)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程晓宇 王紫薇 要丽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50-453,560,共5页
目的探究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在重症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4例,予以30 mL/kg液体复苏治疗。分别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进行分组,... 目的探究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在重症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4例,予以30 mL/kg液体复苏治疗。分别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进行分组,记录患者的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机械通气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占比、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不同时间完成液体复苏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分析:1 h<T<3 h组患者液体复苏3 h后SOFA评分低于T≤1 h组、T≥3 h组(P<0.05)。各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比较,1 h<T<3 h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最低,T≤1 h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液体负平衡量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分析:V<500 mL/24 h组患者液体复苏3 h后SOFA评分低于V≥500 mL/24 h组(P<0.05)。V<500 mL/24 h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低于V≥500 mL/24 h组(P<0.0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液体复苏3 h后SOFA评分、液体负平衡量、液体复苏完成时间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在1~3 h内完成液体复苏,且液体复苏后维持<500 mL/24 h的液体负平衡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完成时间 液体负平衡量 28 d病死率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AVP-Time变化及AVP分泌调节异常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
11
作者 张维华 宋昭光 +2 位作者 温思聪 吴平宇 秦珊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浓度随病程变化情况及AVP分泌调节异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ICU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存在AVP分泌调节异常分为正常组(n=36)及异常组...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浓度随病程变化情况及AVP分泌调节异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安徽省桐城市人民医院ICU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存在AVP分泌调节异常分为正常组(n=36)及异常组(n=44),按照28 d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43)与生存组(n=37)。收集患者入院后成功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入ICU后1、6、12、24、36、48、72及96 h血浆AVP水平,绘制AVP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比较感染性休克患者28d病死率及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BNP及AVP分泌调节情况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28d预后的价值。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平均血浆AVP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80例患者28 d死亡43例,死亡率为53.7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分、BNP>13000 pg/mL及AVP分泌调节异常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Ⅱ评分、BNP、AVP分泌调节情况及联合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94、0.728、0.677、0.858,均有显著诊断价值(P<0.05)。联合诊断优于BNP及AVP分泌调节情况单独诊断(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AVP-Time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AVP分泌调节异常是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且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AVP-Time AVP 预后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免疫指标、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肖少伟 杜亚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7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来源于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持续床旁血...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7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均来源于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和研究组(37例,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 d的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29.73%、43.24%、27.03%、72.97%;43.24%、48.65%、8.11%、91.89%,研究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上升;治疗后两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均比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比对照组大,CD_(8)^(+)均比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增大;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钙蛋白T(cTNT)、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相较于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持续床旁血液净化、乌司他丁,可对患者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心肌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床旁血液净化 感染性休克 免疫指标 心肌损伤 疗效
下载PDF
CD4^(+)/CD8^(+)比值、PCT、CR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东方 张新丽 +1 位作者 武娟 杨柯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 探讨CD4^(+)/CD8+比值、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21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归情况将其分为病死组62例,生存组152例,统计... 目的 探讨CD4^(+)/CD8+比值、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21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归情况将其分为病死组62例,生存组152例,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治疗48 h后CD4^(+)/CD8+比值、血清PCT、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治疗48 h后CD4^(+)/CD8+比值、血清PCT、CR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在有无糖尿病史,是否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真菌感染、急性肾损伤(AKI),有无抗凝治疗,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以及入院时、治疗48 h后CD4^(+)/CD8+比值、血清PCT、CRP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真菌感染、AKI、ARDS及治疗48 h后CD4^(+)/CD8+比值、血清PCT、CRP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知,治疗48 h后CD4^(+)/CD8+比值、血清PCT、CRP水平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AUC分别为0.872、0.834、0.796,联合预测的AUC(0.927)大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 CD4^(+)/CD8+比值、PCT、CRP水平变化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并结合是否合并真菌感染、AKI、ARDS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CD4^(+)/CD8+比值
下载PDF
重症超声对脓毒性休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液体复苏的研究
14
作者 张义强 蔡云 +2 位作者 张雪莹 吕森 李永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伴HFPEF患者的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中山市人民医院南朗分院在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住院治疗的11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随机分为...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伴HFPEF患者的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 将中山市人民医院南朗分院在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收住院治疗的11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按照进行液体复苏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方式)及研究组(重症超声指导下)。对比两组患者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院期间的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组内比较,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三项指标在复苏后6 h、24 h后两个时间节点均明显高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均低于复苏前(P<0.05);与复苏24 h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三项指标比复苏后6 h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均降低(P<0.05);且复苏各时间点研究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乳酸、血清N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在复苏前、复苏24 h、复苏48 h、复苏72 h依次降低(P<0.05),且研究组复苏各时间点血乳酸、血清N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脏指数、左心室每搏作功指数水平在复苏前、复苏24 h、复苏48 h、复苏72 h依次升高(P<0.05),且研究组复苏各时间点心脏指数、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阶段晶体液总摄入量[(11 317.83±2 158.53) mL vs.(13 254.28±2 759.14) mL]、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36.16±6.54) mg vs.(47.58±8.21) mg]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45%vs.. 5.17%,P>0.05);研究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62%vs. 22.41%,P<0.05),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10.61±2.12) d vs.(12.58±2.49) d,P<0.05]。结论 常规治疗与重症超声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进行比较发现,重症超声指导下对脓毒性休克合并HFPEF患者能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恢复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对患者的心功能恢复产生有利作用,并且能够对疾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脓毒性休克 心力衰竭 液体复苏 指导价值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法良 陈龙 王鑫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降钙素原清除率(procalcitonin clear-ance,PCTc)水平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脓毒性休克患...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降钙素原清除率(procalcitonin clear-ance,PCTc)水平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28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68例)。收集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及RDW、PCT及24hPCTc等生化指标水平,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RDW、PCTc与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RDW、PCTc对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RDW更高、PCTc则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1.195)、RDW(OR=1.228)、PCTc(OR=1.254)均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5),PCT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5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和PCTc水平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79、0.864;且以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大(AUC=0.906,敏感度=70.00%,特异度=95.59%)。结论RDW和PCTc均是脓毒性休克患者短期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且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降钙素原 脓毒性休克 短期预后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伯东 付敏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2(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type 2,PAD2)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江市第...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2(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type 2,PAD2)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9)、中度组(n=51)和重度组(n=13),另外选取103例同期在该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研究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PAD2对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肌酐(137.52±9.01μmol/L vs 112.22±8.67μmol/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74.58±5.19 vs 86.02±5.34)×109/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35,15.591,均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42.47±6.22 ng/ml)高于对照组(38.59±5.3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5,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F=3.777,176.582,均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D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59,P<0.05);血肌酐(OR=1.927)、PAD2(OR=1.803)及APACHEⅡ评分(OR=1.657)均为发生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小板计数(OR=0.781)则是发生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PAD2诊断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73%(95%CI:0.701~0.826)和90.29%(95%CI:0.851~0.935),对中重度感染性休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PAD2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且对中重度感染性休克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2 感染性休克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
下载PDF
血液灌流HA380联合CRR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刘曼莉 梅华鲜 +1 位作者 潘渝 张松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7期2929-2932,共4页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HA380联合床旁持续血液滤过(CRR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CRRT治疗,研究组加用血液灌...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HA380联合床旁持续血液滤过(CRR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CRRT治疗,研究组加用血液灌流HA380治疗。对比两组生命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水平及患者预后。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MAP水平更高,而RR、HR、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压积、CRP、TNF-α、IL-10水平及SOFA评分均更低(P<0.05)。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HA380联合CRRT治疗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促进患者生命体征好转,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间断治疗 床旁持续血液滤过 感染性休克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应用快速器官衰竭评分、氧合指数对疾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分析
18
作者 赵向辉 吴亚光 +2 位作者 陈乐乐 甄运钰 刘静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59-460,46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器官衰竭(qSOFA)评分、氧合指数对急诊危重患者(感染性休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2021年5月~2022年6月的102例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最终的状态分为...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器官衰竭(qSOFA)评分、氧合指数对急诊危重患者(感染性休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2021年5月~2022年6月的102例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最终的状态分为复苏组(患者苏醒)、休克组(患者持续休克)和死亡组(患者死亡)。对比3组入院当天、入院后7和14 d的qSOFA评分及氧合指数,分析qSOFA评分、氧合指数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患者治疗状态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对qSOFA评分、氧合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入院当天,3组qSOFA评分、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复苏组患者入院后7和14 d的qSOFA评分高于休克组、高于死亡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 d,复苏组与休克组的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休克组与死亡组的氧合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4 d,复苏组的氧合指数高于休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qSOFA评分与PCT呈正相关性(r=0.860,P<0.001)、氧合指数与PCT呈负相关性(r=-0.75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住院后7 d,针对苏醒或休克状态患者qSOFA评分的AUC值为0.902,氧合指数的AUC值为0.835,PCT的AUC值为0.802,qSOFA评分、氧合指数在诊断苏醒或休克状态的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比PCT高(P<0.05)。而针对休克或死亡状态患者qSOFA评分的AUC值为0.869,氧合指数的AUC值为0.568,PCT的AUC值为0.832,qSOFA评分死亡或休克状态的感染性休克的预后比PCT高(P<0.05)。结论qSOFA评分和氧合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结果有重要预测意义,可以应用于临床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提前预防和治疗结果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 感染性休克 快速器官衰竭评分 氧合指数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外周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对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张晔 赵敏 姜晓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8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对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1例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28天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对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51例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28天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并计算复苏前后外周动脉及中心静脉血气分析结果,主要包括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Pcv-aCO_(2)/Ca-cvO_(2))。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后氧代谢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患者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感染类型、心功能分级、血红蛋白(Hb)、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复苏前后的Lac、Pcv-aCO_(2)和Pcv-aCO_(2)/Ca-cvO_(2)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苏后Lac和复苏后Pcv-aCO_(2)是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复苏后Lac:相对危险度(RR)=1.624,95%可信区间(CI)1.107~2.382;复苏后Pcv-aCO_(2):RR=2.584,95%CI 1.280~5.216;均P<0.05];ROC分析显示,复苏后Lac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50,对应最佳截断值为4.0 mmol/L(敏感度为0.533,特异度为0.972,95%CI 0.567~0.933);复苏后Pcv-aCO_(2)对应的AUC值为0.846,对应最佳截断值为7.1 mmHg(敏感度为0.733,特异度为0.917,95%CI 0.712~0.980)。结论:复苏后Lac和复苏后Pcv-aCO_(2)可作为心功能不全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辅助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与中心静脉血气分析 脓毒性休克 心功能不全 乳酸 预后
下载PDF
基于下腔静脉相关指标及其变异性对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效果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平 李辉 +3 位作者 苑晓姣 刘燕 郭元竞 迪力夏提·阿力甫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相关指标及其变异性对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ICU病房收治脓毒症休克患者109例,均予患者补液、抗感染等规范化治疗,根据28 d内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69...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相关指标及其变异性对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ICU病房收治脓毒症休克患者109例,均予患者补液、抗感染等规范化治疗,根据28 d内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69例和死亡组4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复苏前及复苏6 h后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下腔静脉(IVC)直径、IVC扩张指数及相关指标变异性,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诊断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t/P=3.714/0.002)。治疗前死亡组MAP、CVP、IVC直径均低于存活组,而IVC扩张指数高于存活组(t/P=6.505/<0.001,2.062/0.042,2.943/0.004,6.383/<0.001);治疗6 h后2组患者MAP、CVP及IVC直径均升高,IVC扩张指数均降低,且死亡组MAP低于存活组,IVC扩张指数高于存活组(t/P=12.196/<0.001,14.478/<0.001);死亡组患者MAP变异性、CVP变异性均高于存活组(t/P=8.873/<0.001,7.355/<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AP变异性高、CVP变异性高、治疗前IVC扩张指数高及治疗6 h后IVC扩张指数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465(1.179~1.819)、1.133(1.034~1.240)、1.142(1.007~1.295)、1.278(1.025~1.593)];ROC曲线结果显示,MAP变异性、CVP变异性、治疗前IVC扩张指数、治疗6 h后IVC扩张指数及四者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复苏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9、0.862、0.790、0.862、0.985,四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334/0.020、3.579/<0.001、4.602/<0.001、2.970/0.003)。结论治疗前后IVC扩张指数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可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用于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下腔静脉相关指标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