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镜检查致多例急性感染性肠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
作者 张红 吴继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6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致多例急性感染性肠炎原因,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统计出现急性感染性肠炎的患者数量,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 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致多例急性感染性肠炎原因,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统计出现急性感染性肠炎的患者数量,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改进对策。结果急性感染性肠炎发生率为6.67%(8/120);在急性感染性肠炎病原菌种类统计结果中,华纳式葡萄球菌占比为50.00%(4/8)、志贺氏菌占比为37.50%(3/8)、沙门氏菌占比为12.50%(1/8);急性感染性肠炎发生原因统计结果中,检查设备卫生不达标占比为37.50%(3/8)、检查操作不规范占比为25.00%(2/8)、检查前后卫生不到位占比为25.00%(2/8)、肠道清洁剂污染占比为12.50%(1/8)。结论在开展结肠镜检查的过程中,有导致急性感染性肠炎的发生风险,其中常见原因包括检查设备卫生不达标、检查操作不规范、检查前后卫生不到位、肠道清洁剂污染,需要加强对上述原因的改进及优化对策,以提升结肠镜检查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感染性肠炎 结肠镜检查 消毒 细菌 质量管理
下载PDF
ICU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现状调查
2
作者 黄淑琼 林晓忆 张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2期170-174,共5页
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VCAI)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现状,为提高ICU护理质量提供改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调查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血管导管相关感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 infection,VCAI)预防与控制知识的现状,为提高ICU护理质量提供改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60名在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VCAI预防与控制知识现状调查表和学习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调查2020—2022年ICU的VCAI发生率。结果60名护士VCAI预防与控制知识总得分为10~27分,平均(20.57±3.50)分,平均得分率为76.18%,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知识掌握水平不等。2020年发生1例VCAI,发生率为3.19‰;2021年发生2例VCAI,发生率分别为2.52‰、2.91‰;2022年未发生VCAI。结论ICU护士对VCAI知识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规范操作流程,提高ICU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防控 重症医学科 指南 知识 现状调查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颜金祥 刘家明 +7 位作者 熊绪 刘子豪 陈江伟 周荣平 陈宣银 黄胜 黄山虎 刘志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在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抗生素对mNGS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脊柱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9...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在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抗生素对mNGS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脊柱感染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mNGS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术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细菌培养结果、检出细菌种类等资料,分析mNGS对脊柱感染的检测效率及抗生素对mNGS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69例患者中mNGS检测阳性45例,阳性率为65.2%;细菌培养检出1例,阳性率为4.35%;组织病理检出56例,阳性率为81.1%。mNGS阳性率低于组织病理学阳性率(P=0.035)。mNGS检测出最多的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7.7%)和结核分枝杆菌(17.7%)为主。术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mNGS总体阳性率为67.3%,与术前未使用抗生素患者的mNGS阳性率(6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结论mNGS技术对早期诊断脊柱感染可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可明确致病菌,但阳性率低于组织病理学,术前使用抗生素对其mNGS检测结果干扰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 脊柱感染性疾病 诊断 致病菌
下载PDF
营养炎症指标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苗业权 刘成全 +2 位作者 颜猛 林小飞 朱红利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178-183,共6页
脓毒症是一种宿主感染有害反应而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脓毒症作为一种困扰人类健康数十年的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具体的诊断或治疗指标。在过去的10年中,不断开展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增加了临床医生对... 脓毒症是一种宿主感染有害反应而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脓毒症作为一种困扰人类健康数十年的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具体的诊断或治疗指标。在过去的10年中,不断开展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增加了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理解,并改善了脓毒症的临床预后。脓毒症与重症监护室的高死亡率有关,并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继发感染和多器官衰竭等。脓毒症是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和适当的治疗可以提高儿童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至关重要。营养炎症指标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营养炎症指标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营养炎症指标 早期诊断 病情评估
下载PDF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TLR4基因Asp299Gly、Thr399Ile位点多态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王亮 李权伦 +1 位作者 王爽 张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细菌性脑膜炎患儿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启动子区Asp299Gly(A/G)、Thr399Ile(C/T)位点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细菌性脑膜炎患儿72例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76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 目的观察细菌性脑膜炎患儿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启动子区Asp299Gly(A/G)、Thr399Ile(C/T)位点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细菌性脑膜炎患儿72例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76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法检测TLR4基因Asp299Gly、Thr399Ile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Asp299Gly、Thr399Ile位点多态性与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发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TLR4基因Asp299Gly、Thr399Ile位点多态性的预期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病例组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GG基因型频率、G等位基因频率及Thr399Ile位点CC基因型频率、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Asp299Gly位点AA基因型频率、A等位基因频率及Thr399Ile位点T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携带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GG基因型(OR=4.867,95%CI 1.313~18.045)及Thr399Ile位点CC基因型(OR=2.302,95%CI 1.136~4.665)是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不同预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及Thr399Ile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LR4基因Asp299Gly位点GG基因型及Thr399Ile位点CC基因型是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Asp299Gly、Thr399Ile位点多态性与患儿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TOLL样受体4 基因多态性 儿童
下载PDF
血清正五聚蛋白3对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诊断效能研究
6
作者 李成志 乔维龙 +3 位作者 鲁文 王静 阿布力米提·阿不都哈力克 孙向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对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NSTI)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8例疑似NST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诊...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对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NSTI)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58例疑似NST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诊断结果将其分为NSTI组(97例)和非NSTI组(61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97例作为健康组。比较NSTI组、非NSTI组入院即刻和健康组体检时血清PTX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绘制健康志愿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NSTI的诊断效能。另观察NSTI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第2天、第3天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并统计NSTI组患者住院天数、截肢率、死亡率。另外,根据术后诊断结果将NSTI组分为坏死性筋膜炎组和气性坏疽组,比较两组不同时刻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并观察各指标对坏死性筋膜炎和气性坏疽的诊断效能。结果:NSTI组、非NSTI组血清PTX3、CRP、PCT、ESR、IL-6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NSTI组均高于非NSTI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X3诊断NSTI的灵敏度均高于CRP、PCT、ESR、IL-6;特异度稍低于PCT,但均高于CRP、ESR、IL-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高于CRP、PCT、ESR、IL-6。气性坏疽组血清PTX3、CRP、PCT、ESR、IL-6水平均高于坏死性筋膜炎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X3诊断坏死性筋膜炎和气性坏疽的灵敏度均高于CRP、PCT、ESR、IL-6;特异度稍低于PCT,但均高于CRP、ESR、IL-6;AUC均高于CRP、PCT、ESR、IL-6。入院即刻、入院第2天、入院第3天血清PTX3、CRP、PCT、ESR、IL-6水平在组间、时间、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血清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入院即刻和入院第2天(P<0.05),且气性坏疽组入院即刻、入院第2天、入院第3天血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坏死性筋膜炎组(P<0.05);气性坏疽组住院平均天数、截肢率、死亡率均高于坏死性筋膜炎组(P<0.05)。结论:NSTI患者血清PTX3水平异常升高,且气性坏疽患者均高于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另PTX3对诊断NSTI和鉴别坏死性筋膜炎与气性坏疽的效能均优于CRP、PCT、ESR、IL-6等常规炎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蛋白3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坏死性筋膜炎 气性坏疽 死亡
下载PDF
脑脓肿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立泽 张秋实 +1 位作者 李仕铎 佟静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2-336,共5页
脑脓肿(B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可在脑实质中形成一个包膜包裹的脓腔。BA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使其临床诊疗具有巨大挑战性。对于BA的诊疗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同时无论是新致病菌的发现、新诊断技术的推出、该疾病预后的... 脑脓肿(B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可在脑实质中形成一个包膜包裹的脓腔。BA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使其临床诊疗具有巨大挑战性。对于BA的诊疗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同时无论是新致病菌的发现、新诊断技术的推出、该疾病预后的新发现,还是仍在探究的许多争议,如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均代表着该疾病研究领域的蓬勃发展。本文针对BA的诊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BA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策略
8
作者 黎秀婵 黄晓菲 +2 位作者 王丽如 方建冰 麦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4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干预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干预策略。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1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AUTI的发生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干预策略。结果218例神经外科导尿管患者中,发生CAUTI的患者为35例,发生率为16.06%。其中35例CAUTI患者检出病原菌103株,大肠埃希菌82株(79.61%),肺炎克雷伯菌19株(18.45%),金黄葡萄球菌2株(1.94%)。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意识障碍、尿道口清洗频率、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更换时间、患者24 h尿量、是否有既往大型手术史、合并不同个数其他疾病的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5~75岁、患者意识障碍、尿道口清洗频率为1次/d、导尿管留置时间>10 d、导尿管更换时间>15d是尿路感染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发生率较高,临床需重点观察女性、年龄>65~75岁、存在意识障碍、尿道口清洗频率1次/d、导尿管留置时间>10 d、导尿管更换时间>15 d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CAUT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导尿管 尿路感染 病原菌 高危因素 干预策略
下载PDF
2018-2023年骨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9
作者 王海霞 李梦薇 罗国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01-0005,共5页
分析连续6年骨科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特点及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感染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分析2018-2023年我院骨科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MRSA,统计其在各类标本及骨科各病区的分布特点,... 分析连续6年骨科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布特点及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感染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分析2018-2023年我院骨科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和MRSA,统计其在各类标本及骨科各病区的分布特点,并通过WHONET5.6分析MRSA连续6年的耐药变化情况。结果 2018-2023年共分离出Sau1042株,其中MRSA211株(20.2%)。连续6年分析显示,MRSA的检出株数及检出率在2023年最高。骨科分离的MRSA标本来源主要是集中在非切口分泌物140株(21.6%)及切口分泌物53株(17.0%)。分离出MRSA的科室主要集中在创面修复烧伤整形外科103株(18.8%)、手足踝外科45株(23.4%)、脊柱外科24株(28.9%)和创伤外科16株(18.0%)。药敏分析显示,MRSA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除2018年为91.3%外,其余五年均为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60%,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50%左右,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莫西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在5%-20%左右波动,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MRSA菌株。结论 通过连续6年分析骨科的Sau及MRSA情况,创面修复烧伤整形外科、手足踝外科、创伤外科和脊柱外科是MRSA感染的高危科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及防控上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骨科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除湿解毒汤辅治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观察
10
作者 毛涵 成佳蓉 +2 位作者 惠海珍 王英俊 史丙俊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除湿解毒汤辅治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加用除湿解毒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inophils... 目的:观察除湿解毒汤辅治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加用除湿解毒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inophils,EOS%)、血清总IgE、激素剂量、皮损面积、BPDAI评分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湿解毒汤辅治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较好,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糖皮质激素 除湿解毒汤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广西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分析
11
作者 蔡秋伶 李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41-7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分布情况、感染特点等调查,以期能够针对性地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及干预措施,为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某院2017—2021年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特点、感染... 目的通过对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分布情况、感染特点等调查,以期能够针对性地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及干预措施,为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某院2017—2021年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特点、感染的危险因素等进行描述统计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之间MDROs感染发现率经过χ^(2)检验、χ^(2)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的增大、住院时间的延长,MDROs感染发现率增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住院天数均可影响MDROs感染的发生,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MDROs感染(OR=0.614,95%CI:0.569~0.664);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MDROs感染(OR=0.974,95%CI:0.972~0.976);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MDROs感染(OR=0.967,95%CI:0.966~0.969)。经过描述性统计发现,MDROs感染发现率最高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其次是呼吸内科和老年病科,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是该院MDROs感染高发的部位。结论针对易感因素,应加强对男性、高龄、住院时间长、重症医学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感染防控力度,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交叉感染
下载PDF
血清NSE对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应用
12
作者 韩佳琪 李韦杰 +1 位作者 沈从乐 晁彦公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诊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急诊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20例,同时纳入普通感染患者25例进行对照分析。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血清NSE、IL-... 目的分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诊重症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急诊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20例,同时纳入普通感染患者25例进行对照分析。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血清NSE、IL-6及乳酸水平变化、氧合指数比例、APACHE II评价、SOFA评分、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状况等。结果共有139例患者(95.86%)入院时合并基础疾病,其中高血压病最常见(36例,24.8%),其次是糖尿病(26例,17.9%)和冠心病(21例,14.48%)。与普通组相比,重症感染患者组血清中NSE、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对于重症感染患者NSE水平与GCS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K-M生存分析发现,NSE水平低组累计生存率高于水平高组,NSE≥13ng/mL时,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诊断的AUC为0.710。结论本研究显示血清NSE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显著上升,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良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 重症感染 预后 K-M生存分析 重症监护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赖苑双 徐耀祥 +2 位作者 余飞燕 陈俏 曾宛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定量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预测价值,为临床合理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阳江市中医医院行血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培养阳性且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235例作...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定量检测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预测价值,为临床合理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阳江市中医医院行血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培养阳性且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235例作为血流感染组,血培养阴性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PCT检测,比较两组的PC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PCT水平对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再将血流感染组按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组(G+组)100例,革兰氏阴性菌组(G-组)135例,比较两组PCT水平对不同病原菌类型的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按感染方式的不同,将本研究的血流感染235例设为全身感染组,同期收集的伤口分泌物感染共180例设为局部感染组,比较两组的PCT水平。结果血流感染组中PCT水平高于对照组的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为0.64 ng/ml作为最佳节点时,此时PCT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64%、45%、85%。G-组的PCT水平高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水平为0.73 ng/ml为最佳节点时,诊断G-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82%,46%、84%,G+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G-菌感染中最常见。全身感染组PCT水平高于局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CT水平为0.12 ng/ml作为截断值时,此时诊断全身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80%。结论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可以给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下载PDF
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及应用益生菌治疗细菌移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费彦亢 俞可越 +2 位作者 季明忠 张启航 房贺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肠道细菌移位是严重烧伤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复杂,尚未被完全阐明。益生菌移植可用于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其作用机制涉及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免疫,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而降低严重烧伤感染发生,改善预后,对烧伤... 肠道细菌移位是严重烧伤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复杂,尚未被完全阐明。益生菌移植可用于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其作用机制涉及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调节肠道免疫,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而降低严重烧伤感染发生,改善预后,对烧伤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本文总结了烧伤后肠道屏障受损的机制与细菌移位的原因,对应用益生菌预防与治疗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移位 益生菌 肠道黏膜屏障 烧伤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晏颖 向念 +2 位作者 魏乔诺 喻娟 陈晓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目的:分析23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临床诊断为眼内炎患者(开放性眼外伤患者除外)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8955例行微... 目的:分析23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临床诊断为眼内炎患者(开放性眼外伤患者除外)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8955例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其中11例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患眼发生眼内炎,发生率为0.12%。平均年龄(60.8±7.6)岁。11例中,5例(45.4%)患者合并糖尿病;原发眼疾构成情况:黄斑疾病7例(63.6%)、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继发玻璃体积血2例(18.2%),视网膜裂孔继发玻璃体积血1例(9.1%)、视网膜脱离1例(9.1%);术中联合行白内障手术3例(27.3%);术毕8例(72.7%)患眼玻璃体腔填充无菌空气,3例(27.3%)填充平衡盐溶液,术毕所有患者均未缝合巩膜穿刺切口;术后低眼压3例(27.3%)。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时间为(2.8±1.1)d。11例患者经过局部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控制不佳,均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术中配置万古霉素液灌注,其中9例术毕玻璃体腔填充硅油,术后所有眼内炎得到控制,10例(91.0%)患者最终矫正视力有所提高。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后,免缝合的巩膜切口可能是病原微生物侵入眼内导致眼内炎的潜在途径。尤其要重视黄斑手术中玻璃体不全切除引起巩膜切口处发生玻璃体束综合征可能是术后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眼内炎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纳米颗粒在绿脓杆菌生物膜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江诚 曹姣 +2 位作者 郑磊 戴济民 戴竞耀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绿脓杆菌具有天然的易耐药性,常形成强大的生物膜,难以清除。在战创伤中检出率高,治疗困难。大量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可穿透、清除绿脓杆菌生物膜,杀灭绿脓杆菌。笔者通过对金属纳米颗粒、脂质体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他复合纳米颗... 绿脓杆菌具有天然的易耐药性,常形成强大的生物膜,难以清除。在战创伤中检出率高,治疗困难。大量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可穿透、清除绿脓杆菌生物膜,杀灭绿脓杆菌。笔者通过对金属纳米颗粒、脂质体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他复合纳米颗粒治疗绿脓杆菌生物膜感染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简述各纳米颗粒的特点与优点,为绿脓杆菌生物膜治疗研究提供更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生物膜 纳米颗粒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17
作者 郭藩盛 曾强 窦剑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58,共7页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因。年龄、性别、免疫抑制强度、经济社会因素均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受者术后需长期应用免...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因。年龄、性别、免疫抑制强度、经济社会因素均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肝移植受者术后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进行抗排斥反应治疗,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易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且有引起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肝移植受者,同时应进一步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以便辅助诊断和采取更严格的预防措施。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对戊型肝炎病毒病原学特点以及肝移植受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上更好地对肝移植受者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监测、治疗及预防,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肝移植 流行病学特征 慢性戊型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利巴韦林 持续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接受抗感染治疗对降低切口感染风险的效果
18
作者 沈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0-0062,共3页
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80例接受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给予抗感染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 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80例接受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给予抗感染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感染治疗有助于加快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切口愈合速度,同时在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提高治疗满意度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外科 创伤手术 抗感染 切口感染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冯艳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19-0122,共4页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效果分析。方法 8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者,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23年2月-2024年2月,随机纳入两组中,一组40例可行血常规检验(对照组),另一组同样40例可行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观察组)...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效果分析。方法 8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者,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23年2月-2024年2月,随机纳入两组中,一组40例可行血常规检验(对照组),另一组同样40例可行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并将其实际效果展示。结果 相较40例对照组,无论是从诊断准确率、白细胞计数还是从CRP水平来对比,其中指标高的都是观察组,且感染的严重程度也与其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呈正向关系,P<0.05。结论 不同检验方式同时使用,不仅使其结果更加准确,还可使其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变化清楚呈现,方式新颖且有效,可为后续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艾灸与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修复感染性创面
20
作者 何唯 周政 +2 位作者 吴玲玲 王凯 沐彩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07-2314,共8页
背景:皮肤创伤修复过程复杂且易受感染,易导致预后不良,是目前创面修复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并受到中医药及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目的:观察艾灸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修复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①采用水热法合... 背景:皮肤创伤修复过程复杂且易受感染,易导致预后不良,是目前创面修复研究的难点与热点,并受到中医药及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目的:观察艾灸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修复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①采用水热法合成质量比分别为2∶1、1∶1和1∶2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所得复合材料分别记为G2C1、G1C1和G1C2,检测3种材料的光热性能、细胞毒性及抗菌性能。取艾条,设置3种施灸距离(3.0-3.5 cm,记为灸1;2.5-3.0 cm,记为灸2;2.0-2.5 cm,记为灸3)对人体皮肤表面施灸10 min,检测光热性能;检测3种距离区间下实施艾灸的抗菌性能。同时,检测不同质量浓度G1C1材料、艾灸(3种施灸距离)及灸2+G1C1材料的大鼠背部体表红外热成像。②取60只成年SD大鼠,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模型,48 h后随机分10组干预,每组6只: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莫匹罗星组、灸2+G1C1组、灸1组、灸2组、灸3组及60,80,100,120μg/mL G1C1组(G1C1组给予808 nm近红外激光照射,10 min/次,每次治疗前在创面负载G1C1悬浮液;艾灸各组行原位悬起灸,干预时间10 min/次;灸2+G1C1组每次治疗前在在创面负载80μg/mL G1C1悬浮液,并用艾条行原位悬起灸,干预时间10 min/次),治疗频率2 d一次。干预7 d后,检测创面愈合情况、创面菌落计数及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种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复合材料质量浓度越高光热性能越好。灸2组施灸10 min温度能达到47.6℃,且不造成热损伤,更适合于动物实验。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60,80,100μg/mL G1C1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浮液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G2C1、G1C1和G1C2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中G1C1组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当其质量浓度为80μg/mL时抑菌率已达到100%。60-120μg/mL G1C1可有效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材料质量浓度越高清除效果越好;艾灸也可有效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且施灸距离越近清除效果越好。②莫匹罗星组、灸2组、灸2+G1C1组及80,100μg/mL G1C1组大鼠治疗第7天的创面面积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小,创面修复质量较好。莫匹罗星、G1C1、艾灸和灸2+G1C1均能有效清除创面细菌残留,且G1C1质量浓度越高细菌残留量越少,艾灸组施灸距离越近细菌残留量越少。其中80μg/mL G1C1组和灸2组的创面修复效率以及细菌残留量非常接近,且二者创面修复效率均优于莫匹罗星组。除此之外还观察到材料与艾灸联合后对创面细菌的清除能力要优于单独使用。③结果显示,艾灸、还原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结合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和促创面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石墨烯 二氧化铈 纳米材料 抗菌 光热治疗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