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浩 胡佳颖 管佳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92-195,200,共5页
目的 探讨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 目的 探讨预防性加温输液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和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性加温输液。比较两组体温值、凝血指标和酸碱指标变化,28 d存活率,寒战、低体温发生率。结果 两组体温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入院后4、8、12、24 h体温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TT水平高于入院时,观察组入院6、12、24 h 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24 h FIB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血乳酸水平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 H值水平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入院后6、12、24 h p H值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加温输液可减少寒战和低体温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 加温输液 严重创伤 复温效果 凝血功能 酸碱指标
下载PDF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疗效
2
作者 王浩 侯小倩 +1 位作者 李欣 董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69-0072,共4页
分析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中选择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8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复杂性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做样本,信封法分组后对照组以传... 分析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中选择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8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复杂性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做样本,信封法分组后对照组以传统换药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下对患者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面积、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WBC、PC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能够产生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方式的运用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创面恢复,改善炎症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出院,治疗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烧伤科 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 创面治疗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构建与初步验证研究
3
作者 赵婷 蒋琪霞 +2 位作者 徐慧黎 陆娴 巢红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1729-1734,共6页
背景创伤是一种发生率高、耗费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而创伤后长时间不进行皮肤清洗在影响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尽管很多患者创伤后有洗浴的意愿,然而何时洗浴、如何洗浴尚不明... 背景创伤是一种发生率高、耗费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而创伤后长时间不进行皮肤清洗在影响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尽管很多患者创伤后有洗浴的意愿,然而何时洗浴、如何洗浴尚不明确,因此,构建适宜的带伤洗浴方案对保持皮肤和伤口清洁十分必要。目的构建适合我国创伤性伤口患者使用的居家带伤洗浴方案,为保持创伤患者的皮肤清洁、改善伤口愈合结局提供可行的护理方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原始文献,通过循证分析、归纳、小组讨论,形成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条目初稿。纳入15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伤口护理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修改和完善带伤洗浴方案,每轮函询间隔1周,采用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变异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一致性,当变异系数<0.25时表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停止函询,形成修改稿。纳入门诊创伤性伤口患者30例进行预试验,采用Likert 5级评分验证带伤洗浴方案的便利性、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讨论修改后形成最终方案。结果纳入23篇相关文献,循证分析、讨论后形成了“洗浴前准备”“洗浴操作”“洗浴后处理”3个一级条目、7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和4个四级条目的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初稿。15位专家进行2轮函询后意见趋于一致,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7和0.957。第一轮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25、0~0.23,第二轮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18、0.07~0.14,共删除条目2个,修改条目5个,新增条目2个,形成了修改稿。预试验验证结果:30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依从洗浴方案每周洗浴(2.70±0.47)次,每次洗浴时间10~15 min,便利性评分(4.67±0.48)分,依从性评分(4.70±0.47)分,未发生与洗浴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洗浴有关的伤口感染。预试验证明洗浴方案安全可靠、简单便利,患者依从性好,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条目、8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和3个四级条目的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终稿。结论本研究构建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过程中,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高,获得了函询专家的一致认可。预试验中30例创伤性伤口患者的依从性高,带伤洗浴方案安全、便利,可用于我国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伤口 洗浴 伤口护理 皮肤护理 循证 专家函询法
下载PDF
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陈立娟 耿欣 +4 位作者 姚立军 魏立友 李春江 吴春云 张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就诊的骨科创伤急诊患者312例。根据患者就诊后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260)和死亡组(n=52)。...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预后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就诊的骨科创伤急诊患者312例。根据患者就诊后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260)和死亡组(n=52)。单因素分析2组一般资料、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及血清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管生成素2(Ang2)、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获得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组创伤程度、创伤部位数量、失血性休克、现场急救情况、ISS评分及FIB、D-D、Ang2、sCD1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部位数量≥2(OR=5.802)、失血性休克(OR=16.355)、ISS评分≥18.42分(OR=13.782)、Ang2≥2911.15 pg·mL^(-1)(OR=6.821)、sCD14≥4.77 pg·mL^(-1)(OR=9.347)均是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这5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38%、79.15%,C-index为0.978。结论创伤部位数量、失血性休克、ISS评分、Ang2、sCD14是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 急诊 列线图模型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方式的实践探索
5
作者 隋靖喆 石鹏 +1 位作者 王健 李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022-1024,共3页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检验在智慧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的临床带教工作是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然而目前实习带教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临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临床... 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检验在智慧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的临床带教工作是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然而目前实习带教更多的是注重学生临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缺乏有效的临床沟通以及创新科研能力指导,因此如何培养出更加适应医学检验专业飞速发展需求的全方位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本科实习生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的医教研综合培养方式,通过开展医学生思政教育、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多措并举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实验操作技能锻炼、科研能力入门培养等方式,探索培养医德兼修、技能突出、创新引领的医学人才带教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 实习 临床带教 思政教育 岗前培训
下载PDF
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蛇伤胶囊调节血小板活化功能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机制
6
作者 邵丹 吴晖 +3 位作者 梁志奇 王榕 陈宏杰 文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8-10,15,共4页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蛇伤胶囊调节血小板活化功能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伤胶囊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根据前期研究方法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以兔耳缘静脉注射0.75 mg/kg... 目的基于PI3K/Akt通路研究蛇伤胶囊调节血小板活化功能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蛇伤胶囊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根据前期研究方法模型组和蛇伤胶囊组以兔耳缘静脉注射0.75 mg/kg竹叶青蛇毒液,建立竹叶青蛇伤兔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6 h后予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蛇伤胶囊组予10 ml/(kg·d)蛇伤胶囊所配药液灌胃。以上3组连续灌胃1周后兔耳缘静脉采血5 ml,血小板分离提取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小板细胞PTEN、PI3K、Akt蛋白表达,qPCR检测各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小板细胞PTEN蛋白表达增加(P<0.01),PI3K、Akt蛋白及CD62P 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蛇伤胶囊组血小板细胞PTEN蛋白表达减少(P<0.01),PI3K、Akt蛋白及CD62P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蛇伤胶囊可通过上调PI3K/Akt通路,改善竹叶青蛇伤导致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受抑制,从而治疗竹叶青蛇伤凝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青蛇 蛇伤胶囊 血小板活化 PI3K/AKT通路
下载PDF
Ⅱ度烧伤患者血清EPO和TGF-β1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丽敏 景福琴 +1 位作者 苏春艳 薛继东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1-53,85,共4页
目的 考察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激素(EP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血清中EPO、TGF-β1的含量进... 目的 考察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激素(EP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血清中EPO、TGF-β1的含量进行测定,依据EPO、TGF-β1中位数(MOM)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创面愈合及瘢痕情况。结果 EPO、TGF-β1高表达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EPO(r=0.901,P=0.000)、TGF-β1(r=0.604,P=0.000)与创面愈合率呈正相关;EPO、TGF-β1高表达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EPO(r=-0.791,P=0.000)、TGF-β1(r=-0.753,P=0.000)与瘢痕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中EPO、TGF-β1可促进Ⅱ度烧伤患者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恢复,可作为临床诊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清 促红细胞生成激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
8
作者 刘洋 黄英 +3 位作者 陈翰 韩亚楠 许辰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96-402,F0003,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消退和再巩固创伤干预(trauma interventions using mindfulness based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消退和再巩固创伤干预(trauma interventions using mindfulness based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康复期患者(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总分≥33分)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TIMBER干预,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教。在干预前(T1)、干预结束时(T2)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T3)使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睡眠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各心理学变量在T1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T2和T3时的IES-R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T2和T3时的IES-R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显著低于T1(P<0.01);与T1相比,对照组T2、T3时的回避、闯入2个维度评分及IES-R总分有一定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警觉、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BER可以显著改善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消退与再巩固干预 创伤后应激症状 创伤康复
原文传递
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分析
9
作者 王坤 冯迟 +1 位作者 李斗 严浩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10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血凝酶分为观察组(常规院前急救并应用血凝酶治疗,n=52)与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治... 目的探讨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104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血凝酶分为观察组(常规院前急救并应用血凝酶治疗,n=52)与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治疗,n=52)。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b、HCT、PAR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FIB、D-D、PAI-1、AT-Ⅲ、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9,P=0.079)。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应用血凝酶可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无影响,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酶 多发性创伤 院前急救 转归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纳布啡对行切痂植皮术烧伤患者氧化应激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0
作者 程南 郑卫国 沈迎雁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究纳布啡对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并行切痂植皮术的烧伤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纳布啡组(n=36)和对照组(n=36)。纳布啡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 目的:探究纳布啡对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并行切痂植皮术的烧伤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纳布啡组(n=36)和对照组(n=36)。纳布啡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0.20 mg/kg纳布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躁动发生率,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的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前术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布啡组躁动发生率更低,T3、T4时RASS评分均降低,T1、T4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术后苏醒期,纳布啡组SOD均高于对照组,MDA、LPO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纳布啡对行切痂植皮术的烧伤患者有较理想的镇静效果,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切痂植皮术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基于全流程仿真创伤救治模拟演练下的县域医院创伤救治现状分析
11
作者 金平 李子龙 张连阳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仿真创伤全流程早期救治模拟演练分析我国县域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现状。方法2018年7月—2022年7月在全国40家县域医院举办了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基层版(China trauma training basic,CTCT?-B),培训包括仿真的创伤早期全流程救治模拟... 目的通过仿真创伤全流程早期救治模拟演练分析我国县域医院创伤救治能力现状。方法2018年7月—2022年7月在全国40家县域医院举办了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基层版(China trauma training basic,CTCT?-B),培训包括仿真的创伤早期全流程救治模拟演练。本研究对演练中创伤院前急救、院前院内信息联动、院内早期评估与处置、院内救治模式和流程、影响救治结局因素等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40家县域医院,其中二级医院29家,三级医院11家;院前急救模式:依托型32家,指挥型6家,独立型2家;院前急救能力方面:院前规范处置31家,不规范处置7家,不处置2家;院前院内信息联动方面:电话/微信24家,院前急救系统8家,中国创伤联盟紫云系统6家,无信息交互2家;院内交接和早期评估:能够按照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评估和处置23家,不规范17家;创伤救治模式方面:以急诊科为主导的多学科会诊模式34家,创伤科主导的创伤救治模式4家,专科主导多学科会诊模式2家;实体创伤病房6家,急诊病房23家,无病房11家;40名模拟创伤患者16人死亡,其余存活,死亡原因为早期评估和处置不规范,输血流程不合理、创伤相关核心技术缺乏,有效运行的创伤多学科团队缺乏。结论县域创伤救治过程中存在创伤早期评估和核心技术不足、缺乏院内高效的多学科救治团队、创伤集中收治模式尚未普及等问题,亟须重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县域医院 模拟演练 创伤培训
下载PDF
蜂蜇伤中西医治疗进展
12
作者 李文豪 苏少清 李少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61-164,共4页
蜂蜇伤主要引起过敏反应和直接毒性作用。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蜂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蜂毒无特效药,局部处理以清创、激素涂擦等为主,全身治疗以抗过敏、抗休克、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止继发性损害和... 蜂蜇伤主要引起过敏反应和直接毒性作用。速发型过敏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蜂蜇伤致死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蜂毒无特效药,局部处理以清创、激素涂擦等为主,全身治疗以抗过敏、抗休克、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止继发性损害和对症支持为主,其中血液净化是治疗蜂蜇伤重症确切有效的方法;中医治疗常以各地蛇药口服及外敷,配合刺血拔罐,口服清热凉血解毒、祛风止痒止痛中草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蜇伤 中医疗法 西医疗法 综述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泉 迟云飞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严重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可继发休克,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成为早期损害的“激发器”,导致多脏器损害。自噬是细胞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哺乳动物细胞降解及回收利用大分子和细胞... 严重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可继发休克,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成为早期损害的“激发器”,导致多脏器损害。自噬是细胞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哺乳动物细胞降解及回收利用大分子和细胞器的主要代谢通路,在清除蛋白聚集或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保持细胞健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应激、缺氧和炎症因子等均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而自噬可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调节凋亡过程。该文就严重烧伤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管内皮细胞 自噬
下载PDF
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用于慢性创面修复的临床价值
14
作者 徐溪 陈文美 +1 位作者 张晓东 杨韩清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 研究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用于慢性创面的修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给予亲水性... 目的 研究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用于慢性创面的修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给予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VSD治疗)与对照组(28例,给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Bates-Jensen伤口评价工具(BWAT)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结果 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BWA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创面渗出液PCT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亲水性银离子敷料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患者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菌感染,降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银离子敷料 负压封闭引流 慢性创面 创面修复
下载PDF
重症超声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杨舟 张伊玲 曹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3-0016,共4页
评价超声监护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性休克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脓毒症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创监测组和超声监测组,应用脉冲指示型持续心排血容量检测及危重病超声监护引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死亡率。结果 急性生理及慢... 评价超声监护在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性休克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脓毒症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创监测组和超声监测组,应用脉冲指示型持续心排血容量检测及危重病超声监护引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死亡率。结果 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积分(APACHEⅡ)、顺序器官衰竭积分(SOFA)、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血乳酸)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0.05);复苏所需液体量,6小时达标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 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超声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是一种无创操作,比Picco更值得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量测定技术 脓毒症休克 容量管理
下载PDF
金巴克弹性硅酮贴在烧伤疤痕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健 汤锋 +1 位作者 杨金龙 丁德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17-0020,共4页
探讨金巴克弹性硅酮贴在烧伤疤痕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4例烧伤疤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32例为对照组,通过外敷硅酮凝胶进行治疗,32例为观察组,使用金巴克弹性硅酮贴进... 探讨金巴克弹性硅酮贴在烧伤疤痕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4例烧伤疤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32例为对照组,通过外敷硅酮凝胶进行治疗,32例为观察组,使用金巴克弹性硅酮贴进行治疗。采用温哥华疤痕量表(VS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考察不同治疗方式下的疤痕情况和痛痒程度,并调查患者对治疗效果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8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种治疗方式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SS和VAS评分分别为3.39±1.30和2.65±1.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SS和VAS评分分别为6.08±1.76和3.56±1.36,观察组治疗后的烧伤疤痕比对照组恢复得更好并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痛痒程度得到了更大的缓解。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两种评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患者对于两种治疗方式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对治疗效果和医护人员的总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1.88%,两种治疗方式的满意度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金巴克弹性硅酮贴对烧伤疤痕的疗效好,患者依从性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疤痕 金巴克弹性硅酮贴
原文传递
5G技术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探索
17
作者 刘洋 王士梅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0-233,F0003,共5页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创伤医疗救治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的5G技术助力创伤急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已在一些救治过程中尝试应用。探索出更多5G技术应用于创伤识别、救治及预防的新场景...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的创伤医疗救治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医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大数据共享背景下的5G技术助力创伤急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已在一些救治过程中尝试应用。探索出更多5G技术应用于创伤识别、救治及预防的新场景,有望实现区域急救资源合理调配、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输及创伤救治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 5G技术 智慧医疗
下载PDF
不同复位条件下股骨颈骨折最优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彪 李冀 +6 位作者 李彬 孙博 宗双乐 王宏润 李冬梅 李力更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1810-1814,共5页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传统固定方式为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对于未达到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最优固定方式尚无定论。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法比较空心钉固定不同复位条件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 背景:股骨颈骨折的传统固定方式为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对于未达到解剖复位的股骨颈骨折的最优固定方式尚无定论。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法比较空心钉固定不同复位条件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股骨近端CT数据重建三维模型,进行头下型骨折造模,将骨折模型分为解剖复位组、髋内翻组、髋外翻组,各骨折模型组均分出3个亚组,用标准组、螺钉压低组、螺钉抬高组进行转配,于髋臼顶向股骨头施加垂直向下1400 N的应力,观察不同固定方式下股骨及内固定物的位移和应力分布,对比股骨和固定物的应力和位移最大值。结果与结论:①解剖复位时,标准组、螺钉压低组、螺钉抬高组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别为41.35,31.27,43.32MPa,螺钉抬高组的股骨应力峰值最大(28.58 MPa),股骨的位移峰值标准组最大;②髋内翻时,3个亚组的应力均相对分散且均匀;标准组的股骨应力峰值最小,但位移峰值最大,固定的稳定性可能不佳;螺钉压低组股骨的位移峰值最小;③在髋外翻时,螺钉压低组出现明显的螺钉应力集中,且位移峰值为3个亚组中最大,出现in-out-in现象;螺钉抬高组螺钉的应力峰值为3个亚组中最大,但位移峰值最小;④提示在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中,当完全解剖复位时,推荐采用标准的倒三角置钉方式固定;当出现复位标准允许范围内的髋内翻及髋外翻,置入螺钉时,推荐采用随髋内或外翻同方向转动相应的角度置入倒三角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复位质量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构型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促皮肤创面的修复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劲 李廷华 +3 位作者 朱海 杨晓 曹俊 朱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497-1504,共8页
背景:目前临床皮肤创面愈合仍然是一大难题,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材料成为当下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前沿,因此,研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创面敷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不同构型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评估其促大鼠创面愈合的能力。... 背景:目前临床皮肤创面愈合仍然是一大难题,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生物材料成为当下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前沿,因此,研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创面敷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不同构型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评估其促大鼠创面愈合的能力。方法:①体外实验:采用EDC/NHS体系分别合成了单纯左旋精氨酸、单纯右旋精氨酸及左旋精氨酸与右旋精氨酸联合改性的壳聚糖材料,以醛基化的四臂聚乙二醇为交联剂,通过席夫碱反应构建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依次命名为CS-L、CS-D、CS-DL水凝胶,表征水凝胶的理化性能。将3种水凝胶浸提液分别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及活死染色评价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通过划痕实验评价水凝胶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将3种水凝胶分别与大鼠红细胞悬液共孵育,评估水凝胶的血液相容性。将3种水凝胶浸提液分别与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评估水凝胶对细胞产生NO及极化分型的影响。②体内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分为4组,每组9只,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2个2 cm×2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对照组创面滴加生理盐水,CS-L组、CS-D组、CS-DL组创面分别滴加对应的水凝胶,包扎固定。术后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术后3,10,21 d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术后10 d取材,进行M2型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扫描电镜下可见3种水凝胶内部均有明显的互穿网络结构,孔径范围70-200μm;3种水凝胶均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降解性能、自愈合性能及合适的机械强度。3种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血液相容性,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迁移。3种水凝胶均具有促进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其中CS-D水凝胶促巨噬细胞极化能力最强;CS-L水凝胶具有促进巨噬细胞产生NO的能力。②体内实验:术后3,10 d,CS-L组、CS-D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1 d,3种水凝胶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术后3 d,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都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有新生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术后10 d,对照组创面中仍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其他3组炎症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CS-D组炎症细胞减少较为明显;术后21 d,各组创面上皮修复良好,CS-L组和CS-D组基本无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仍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S-D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多于其他3组(P<0.05)。③结果表明:不同构型精氨酸改性壳聚糖水凝胶可以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精氨酸 水凝胶 壳聚糖水凝胶 巨噬细胞 免疫 创面修复
下载PDF
重度烧伤患者非休克期两种输血治疗策略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张冰 巴芳芳 宋小彦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56-58,共3页
目的浅析重度烧伤患者(非休克期)应用两种输血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输血策略的不同分为A组(限制性输血)与B组(开放性输血),各44例,就两组患... 目的浅析重度烧伤患者(非休克期)应用两种输血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输血策略的不同分为A组(限制性输血)与B组(开放性输血),各44例,就两组患者输血量,输血有效性[输血前后计算每单位红细胞输注前后的变化量,Δ红细胞(RBC)、Δ血红蛋白(Hb)和Δ红细胞压积(HCT)],电解质变化,凝血功能,不良反应风险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组患者输入RBC、血浆及总血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血有效性ΔRBC、ΔHb指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钠离子(Na^(+))、钙离子(Ca^(2+))指标均高于于B组,且钾离子(K^(+))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高于B组,纤维蛋白原浓度(FIB)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风险(9.09%)与B组(20.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烧伤患者的非休克期输血过程中,采取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两种治疗策略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限制性输血治疗可减少输血的频率,从而降低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节约血液资源,这对于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血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非休克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