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康复护理体会
1
作者 陈怡 孙洪伟 +2 位作者 李雪艳 陈刘慧 牟弘毅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康复模式在本院开始推行时间(2022年2月12日)为分界线,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11日就诊... 目的探讨预防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康复模式在本院开始推行时间(2022年2月12日)为分界线,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11日就诊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2年2月12日至2023年3月31日就诊的5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7d后,比较两组患者对于预防VTE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7 d后的血栓风险(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在干预1月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对预防VTE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aprini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月内,观察组VT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采用康复模式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值得临床重视,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肝破裂出血 静脉血栓栓塞症 康复模式
下载PDF
揿针治疗对肝癌介入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王煜 谢梦雪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揿针治疗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肝癌介入治疗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试验组... 目的探讨揿针治疗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肝癌介入治疗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试验组采用揿针治疗联合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无针体)联合健康宣教,干预2 d,比较两组睡眠情况及正性、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St.Mary's医院睡眠问卷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床入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负性情绪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负性情绪中害怕(P=0.031)、心神不宁(P<0.001)、心烦(P=0.001)、紧张(P<0.00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揿针操作较简单、便捷,对患者几乎无伤害,可缓解临床肝癌患者发生的睡眠障碍、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肝癌 神门穴 睡眠质量 负性情绪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改变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樊强 吴广博 +2 位作者 赵劲博 郑磊 罗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预后显著不佳。由多种并发症引起的患者内环境紊乱通常会演变为肝内外器官功能衰竭。对于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在早期尚可应用一些缓解药物,但目前关... 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预后显著不佳。由多种并发症引起的患者内环境紊乱通常会演变为肝内外器官功能衰竭。对于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在早期尚可应用一些缓解药物,但目前关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疾病进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针对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方案。因此,揭示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寻找治疗疾病的有效药物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该文总结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内外器官衰竭的病理生理改变,简述了肝内血管阻力、门静脉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炎症介质等相关细胞分子调节机制。通过全面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发展进程,能够更好地理解引起病情恶化或缓解的潜在细胞分子机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对疾病分期的正确把握。此外,发现阻断疾病恶化的药物治疗靶点将指导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应对难治性门静脉高压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靶点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风险评估
4
作者 王东君 张春岩 +2 位作者 晁祥嵩 李志 王兴权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AC)患者手术风险。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AC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术前采用《东京指南(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不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胆囊炎(AC)患者手术风险。方法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AC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治疗。术前采用《东京指南(2018年)》评估胆囊炎严重程度,其中Ⅰ级55例,Ⅱ级/Ⅲ级37例。常规计算MELD评分,其中低危组64例,中高危组28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风险的因素。结果各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患者手术时间为(88.8±11.8)min,显著长于Ⅰ级患者【(77.1±10.4)min,P<0.05】,术中出血量和腹腔引流量分别为(91.4±18.7)mL和(339.7±40.7)mL,显著大于Ⅰ级患者【分别为(79.5±12.2)mL和(285.9±36.4)mL,P<0.05】,而低危与中高危MELD评分患者手术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级/Ⅲ级患者术后感染、出血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显著高于Ⅰ级患者的7.3%(P<0.05),中高危MEL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高于低危患者的9.4%(P<0.05);以中转开腹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为手术风险组(n=18),结果风险组胆囊炎Ⅱ级/Ⅲ级和MELD评分为中高危比例分别为61.1%和55.6%,显著高于非风险组的35.1%和24.3%(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胆囊炎Ⅱ级/Ⅲ级和MELD评分为中高危是肝硬化合并AC患者LC手术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评估胆囊炎严重程度分级和MELD评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LC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AC患者的风险而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肝硬化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囊炎分级 终末期肝病模型 治疗
下载PDF
基于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特征的Hassab手术疗效研究
5
作者 叶德强 曹涌 +7 位作者 高华 毛卫 谢能文 邢毅 焦磊明 黄义华 袁航 杜小军 《腹部外科》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手术)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肝动脉灌注并改善肝功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普外科接受Hassab手术的9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 目的探讨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手术)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肝动脉灌注并改善肝功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普外科接受Hassab手术的9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plenic artery steal syndrome,SASS)诊断标准分为SASS组(40例)和非SASS组(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ASS组与对照组间术前和术中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第3天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的MELD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SASS组术后第7天的MELD评分为3.17±2.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8±2.31(P<0.05);SASS组术后第14天的肝固有动脉直径[(4.13±0.33)mm]和肝固有动脉流速[(50.83±3.85)cm/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85±0.34)mm、(47.55±3.05)cm/s](均P<0.05)。结论Hassab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肝动脉灌注并改善肝功能,将“肝硬化性SASS”的概念引入临床可以使更多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病人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SSAB手术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脾动脉盗血综合征 肝动脉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肉瘤1例
6
作者 杜宁 陈曦 +7 位作者 刘桂杰 许田田 刘志恒 王佳牧 高超 贾树钊 李学华 张学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上腹部疼痛2天”于2021年5月5日入院。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查体无特殊。入院血常规:白细胞9.94×10^(9)/L,血红蛋白113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5%。肝功能:A... 1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上腹部疼痛2天”于2021年5月5日入院。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查体无特殊。入院血常规:白细胞9.94×10^(9)/L,血红蛋白113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5%。肝功能:ALT 34 U/L,AST 40 U/L,白蛋白41 g/L,总胆红素13.1μmol/L,结合胆红素5.0μmol/L。肿瘤标志物:CA19-9306.80 U/mL、CEA 1.88 ng/mL、CA125 6.0 U/mL。腹部强化CT提示左肝胆管扩张并结石形成(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癌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崔丽娜 魏昌伟 +1 位作者 吴丹 吴安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于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次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1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成两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术...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于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次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13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成两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术前资料、术中资料及术后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肝移植手术后有316例(23.3%)发生肺部感染,其中有21例(6.7%)死亡。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术前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肝癌、丙型肝炎肝硬化、先天性肝脏疾病及肝衰竭、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肝昏迷、糖尿病的比例、术前肌酐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前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无肝期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加(P<0.05),术中尿量明显减少(P<0.05),术中使用去氧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及呋塞米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术后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重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失血量>1900 ml、术后苏醒时间>7.3 h是肝移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中使用利多卡因、术前总蛋白>64.6 g/L、术中尿量>1800 ml是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诊断慢性重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失血量>1900 ml、术后苏醒时间>7.3 h是肝移植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手术 术后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临床观察
8
作者 任燕怡 李霞 +2 位作者 冯培民 何俊余 马悦 《山西中医》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96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96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肠道sIgA水平变化、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LT、AST、TBI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道sIgA水平、肠道菌群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肠道有益菌群生长,增加患者肠道sIg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泻 七味白术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张芳 黄强 徐晓微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了基于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护理模式,经干预后比较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奥马哈系统持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除躯体疼痛外的各项维度的评分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显著减轻肝硬化患者的负性情绪,并且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该模式不仅强调了身体层面上的治疗和康复,还注重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支持和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系统 肝硬化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下载PDF
中度脂肪肝对原位自体肝移植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楷文 董河 +2 位作者 吕琳 刘欢 蔡金贞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究中度脂肪肝对原位自体肝移植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6周,开腹后游离肝脏周围血管及韧带后关腹;B组喂养普通饲料6周,实施原位自体肝移植手术;C组喂养高... 目的探究中度脂肪肝对原位自体肝移植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6周,开腹后游离肝脏周围血管及韧带后关腹;B组喂养普通饲料6周,实施原位自体肝移植手术;C组喂养高脂饲料6周,实施原位自体肝移植手术。比较各组大鼠饲养6周后的体质量、肝湿质量、肝指数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比较各组大鼠术中血压、脉搏、呼吸频率、新肝期心律失常发生比例以及新肝期0、5、10、60 min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hs-cTn)等指标水平。结果C组大鼠的体质量、肝湿质量、肝指数、血清AST水平、血清ALT水平及术中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频率、新肝期心律失常发生比例显著高于A、B组(F=36.40~4060.54,χ^(2)=10.91,P<0.05),A、B组大鼠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C组大鼠新肝期不同时刻血清LDH、α-HBDH、CK、CK-MB、hs-cTn水平均显著高于A、B组(F=14.11~1057.08,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F=12.59~279.94,P<0.05)。结论中度脂肪肝可能导致肝移植新肝期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心脏功能,加剧术中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 自体 脂肪肝 肝功能试验 心律失常 心性 乳酸脱氢酶类 羟丁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同工酶类 肌钙蛋白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肝移植术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潜在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奕涵 姚伟锋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384-388,共5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传统肝移植术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严重程度受到来自供体和受体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最严重者可导致术后早期移植肝无功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已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与...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传统肝移植术中不可避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严重程度受到来自供体和受体的多方面因素影响,最严重者可导致术后早期移植肝无功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已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的能力,这一治疗作用在HIRI的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旨在综述BMSCs及其外泌体在移植肝HIRI防治中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同期行肝方叶转移癌切除1例
12
作者 汪圣毅 闫强 +1 位作者 张俊义 佘贤忠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同期治疗结肠癌及其肝转移的过程,探讨腹腔镜同期手术在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结肠癌伴肝方叶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行混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Glisso...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同期治疗结肠癌及其肝转移的过程,探讨腹腔镜同期手术在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结肠癌伴肝方叶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行混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Glisson蒂横断法肝方叶转移癌切除。结果RO切除右半结肠及肝转移癌,术中出血量约50 mL,第4天拔引流管,无并发症,顺利出院。病理结果:结肠溃疡型低分化腺癌,肠周(12/21)个淋巴结有癌转移,低分化肝转移癌。结论腹腔镜同期行右半结肠切除和肝转移癌切除的治疗安全可行,采用新的手术路径和操作模式可保证手术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癌肝转移 腹腔镜肝切除术 Glisson蒂横断法
下载PDF
三联预康复策略在老年腹腔镜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袁志蓉 周浩明 +1 位作者 孙克莲 胡茂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已明确,如腹壁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免疫损害、生理应激反应相对更轻,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住院时间更短[1]。但因肝脏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手术器械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术中出血控制、肝脏分离切割困难...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已明确,如腹壁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免疫损害、生理应激反应相对更轻,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住院时间更短[1]。但因肝脏特殊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手术器械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术中出血控制、肝脏分离切割困难,腹腔镜肝切除术也一直被临床视为技术难度极高的手术[2]。对老年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而言,有效的康复护理策略可帮助患者实现快速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确保手术获益的关键。三联预康复护理策略则是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新型术前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对择期手术患者,通过术前心理、营养、体能的综合预康复帮助患者维持更佳的术前生理功能储备以应对手术应激,并为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基础,有研究将其用于胃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并取得满意效果[3],但未见在老年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本研究将三联预康复护理策略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并观察其应用效果,以期为此类患者的围术期康复管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老年人 护理
下载PDF
肝细胞癌相关的核编码线粒体基因及临床信息的综合预后模型
14
作者 克德尔亚·艾山江 傅怡 +2 位作者 赖冬林 邬海龙 龚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线粒体基因和临床信息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369例HCC患者和50例肝脏正常对照的...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线粒体基因和临床信息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预后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下载369例HCC患者和50例肝脏正常对照的基因表达谱和临床数据。核编码的线粒体基因(nuclear encoded mitochondrial gene,NEMG)从MitoCarta3.0数据库获得。使用“DEseq2”R包和单变量Cox分析选择与HCC患者OS相关并参与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和细胞凋亡通路的NEMG[(泛素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ubiquinol cytochrome C reductase hinge protein,UQCRH)、腺苷三磷酸柠檬酸裂解酶(ATP citrate lyase,ACLY)、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2(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2,PCK2)、Bcl-2同源拮抗剂1(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 1,BAK1)、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样(Bcl-2/adenovirus E1B interacting protein 3-like,BNIP3L)]。应用多变量Cox回归来确定HCC 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一个基于独立危险因素(6个NEMG风险特征和TNM分期)的综合预后模型和预后列线图,计算中位预后评分。以中位预后评分作为分界点,将HCC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进行对数秩检验来评估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患者OS的差异。使用“timeROC”软件包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HCC队列(GSE14520)验证综合预后模型对1、3、5年OS的预测性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34例HCC临床样本中验证6-NEMG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ROC分析结果显示,与仅6-NEMG风险特征(1、3、5年AUC分别为0.77、0.66、0.65)或仅TNM分期(1、3、5年AUC分别为0.66、0.67、0.63)相比,该综合预后模型对1年(AUC,0.78)、3年(AUC,0.73)和5年(AUC,0.69)HCC OS显示出更好的预测性能。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OS明显比低风险组差(P=0.001)。此外,在GEO外部队列中发现该预后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1、3、5年AUC分别为0.67、0.66、0.74),高、低风险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TCGA数据的结果一致。在临床HCC队列中,与癌旁肝脏组织相比,除BNIP3L外,其他5个NEMG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或者下调。相关性分析显示,在GSE14520与临床HCC队列中预后评分与HCC肿瘤的大小和数量呈正相关。结论·构建并验证了一个将6-NEMG风险特征与TNM分期相结合的HCC预后预测模型。该模型可能有助于HCC患者的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编码线粒体基因 肝细胞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基因表达数据库(GEO) 总生存率
下载PDF
TIPS联合置管溶栓(或联合局部处理)治疗门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15
作者 崔婷 王涛 +7 位作者 张裕 张丹 岳振东 王磊 范振华 吴一凡 董成宾 刘福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置管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7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成功行TIPS联合留置导管溶栓的临床疗效。通过术中测量分流前后下腔静脉压...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置管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7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成功行TIPS联合留置导管溶栓的临床疗效。通过术中测量分流前后下腔静脉压力(inferior vena cava pressure,ICVP)、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分别计算分流前、分流后(溶栓前)及溶栓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PPG)(PPG=PVP-IVCP),通过再次DSA下行门静脉造影观察PVT消失程度及分流道是否通畅。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1年。结果分流前、分流后(溶栓前)及溶栓后平均PPG分别为(24.50±6.91)mmHg、(18.51±5.11)mmHg及(10.17±3.97)mmHg,溶栓后PPG明显低于溶栓前PPG,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307例患者中,PVT完全消失者占72.3%(221/307)、显著减少者占27.7%(86/307)、无无效病例;分流道血流完全通畅者占85.7%(261/307),部分通畅者占14.3%(46/307);发生合并症42例,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所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或完全消失。其中17例患者(5.5%)血栓较术后增加,经TIPS分流道对血栓进行局部处理联合置管溶栓,全部患者分流道恢复至第一次术后水平。肝性脑病发生情况:术后1年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17.6%(54/307)。生存情况:术后9个月及11个月因肝功能衰竭及脑出血分别死亡1例,其他患者全部生存。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PVT患者行TIPS联合置管溶栓效果良好,安全。应加强全流程系统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TIPS 留置导管 溶栓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16
作者 吴庭恺 杨晓晓 +2 位作者 张婉婉 任崇崇 刘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0,共2页
患者男性,50岁。2014年3月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于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移植过程顺利,移植后化验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移植后规律口服他克莫司(1.5 mg/d)、吗替麦考酚酯(0.25 g 1/12 h)预防排斥反应;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联合... 患者男性,50岁。2014年3月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于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移植过程顺利,移植后化验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移植后规律口服他克莫司(1.5 mg/d)、吗替麦考酚酯(0.25 g 1/12 h)预防排斥反应;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联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400 IU/月)抗乙肝病毒。定期随访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后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抑制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导航个体化治疗复杂囊型肝包虫病一例
17
作者 马建明 晏琪富 +3 位作者 陈永智 扎西云旦 平措 汤睿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复杂囊型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具有挑战性,对于压迫重要脉管主干的病灶进行强行剥除可能引起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本文报道西藏自治区个体化治疗多发病灶复杂囊型肝包虫病一例,并首次采取术中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导航技术辅助手术... 复杂囊型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具有挑战性,对于压迫重要脉管主干的病灶进行强行剥除可能引起术中难以控制的出血。本文报道西藏自治区个体化治疗多发病灶复杂囊型肝包虫病一例,并首次采取术中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导航技术辅助手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手术导航 囊型肝包虫病 外囊剥除术 外囊次全切除术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和法”在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用药规律
18
作者 窦婧 牛丽娜 王晓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84-389,398,共7页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运用“和法”在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中的用药特点。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以“疏肝健脾、肝郁脾虚、调和肝脾”和“肝纤维化”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去除重复、会议...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运用“和法”在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中的用药特点。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以“疏肝健脾、肝郁脾虚、调和肝脾”和“肝纤维化”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去除重复、会议论文、未记录方剂组成文献、经验性质及证型研究文献后,提取文献中方药组成,对所有方药进行筛选,相同组成的方药仅记录1次,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进行药物名称规范,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090篇文献,排除909篇文献,最终从181篇文献中提取方剂181个,共获取193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10位的为柴胡(141)、白术(123)、白芍(108)、茯苓(102)、甘草(96)、黄芪(96)、丹参(92)、鳖甲(68)、党参(62)、当归(61)。药物性味归经中以性寒药物最多,性热药物最少;以苦味药最多,甘味药次之;归经以肝脾胃三经最多。在复杂网络分析中发现强链接41个,中等链接65个,弱链接2912个,其核心药对为柴胡-白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了105个关联药物组合,其中两个药物配对的关联分析结果共14个,三个药物配对的关联分析结果共91个。将药物频次前3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疏肝理气、益气健脾渗湿类,理气活血、化瘀散结类以及清热利湿、行气散瘀类。结论“和法”之运用于肝郁脾虚型肝纤维化不仅体现了疏肝健脾的法则,更突显出调和气血、苦辛分消、寒温并用的特点,和法的运用灵动而不拘束,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疏肝健脾 中医治法 肝纤维化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孟千港 肖梦柔 赵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损伤类型,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研究表明,Nrf2在肝脏IRI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激活Nrf2及相关通路能够清除活性氧,减少氧...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损伤类型,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研究表明,Nrf2在肝脏IRI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激活Nrf2及相关通路能够清除活性氧,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减轻肝脏IRI。近年来,麻醉药物调控Nrf2信号通路在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减轻肝脏IRI均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实验阶段。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麻醉药物相关研究进展,对Nrf2在肝脏IRI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脏IRI的防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 核转录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麻醉药物
下载PDF
药物预处理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亚茹 胡宇凡 +1 位作者 闫瑾 朱正华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肝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及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方法。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则是此两类手术中不可避免的难题之一,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提示,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HIRI。其中,经... 肝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及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方法。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则是此两类手术中不可避免的难题之一,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提示,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HIRI。其中,经典缺血预处理效果确切,但临床实际应用受限;远程缺血预处理临床效果仍存争议;而药物预处理受到更多重视,包括减轻炎症反应或氧化应激反应的药物、抑制特异性酶的药物、改善肝脏微循环的药物、拮抗Ca^(2+)超载的药物等。目前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药物包括甲基强的松龙、右美托咪定、乌司他丁、七氟醚、褪黑素等。联合用药可能具有更大潜在价值,但需要更多临床高等级证据支持。本文对临床可减轻HIRI的药物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为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或肝移植术患者的早期肝脏功能恢复和远期预后改善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预处理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切除术 肝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