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0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孟丽 张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6名老年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内镜治疗,包括胆道引流和胆管清扫。观...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6名老年患者的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内镜治疗,包括胆道引流和胆管清扫。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生存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内镜治疗在76名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的治疗成功率为9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5天,1年生存率为87.8%。统计学分析显示内镜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率(P<0.05)。结论:内镜治疗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尽管术后并发症存在一定风险,但内镜治疗仍然是老年患者管理这一严重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老年患者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治疗成功率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血流超声参数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商宁 黄秀香 +1 位作者 叶迎宾 张嫄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病人肝血流超声参数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病人80例(PBC组)和正常体检者30名(对照组),均进行超声血流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测,分析超声血流学参数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病人肝血流超声参数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病人80例(PBC组)和正常体检者30名(对照组),均进行超声血流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测,分析超声血流学参数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BC组病人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BC组肝静脉s波峰值流速(PVs)、d波峰值流速(PV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肝动脉参数肝动脉收缩期最高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肝动脉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PVs与PVd比值(s/d)和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不同分期病人年龄、性别和PSV、EDV及AST、γ-GGT、白蛋白、CHE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PVs、PVd、s/d、HARI、碱性磷酸酶、球蛋白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病人AST与PVs、PVd、PSV、EDV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HARI与γ-GGT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BC病人的肝血流超声参数与肝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估PBC疾病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肝血流超声 肝功能指标
下载PDF
急诊ERCP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明亮 张军 沈宏财 《安徽医学》 2023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70例ACST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急诊ERCP治疗)32例与...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70例ACST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急诊ERCP治疗)32例与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治疗LCTD)38例,比较两组引流有效率、肝功能、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初次胆道引流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ERCP治疗ACST引流效果较好,可改善肝功能,缓解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胆管炎 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肝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从五脏论治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性瘙痒
4
作者 张丽丽 尹玲 +2 位作者 张润顺 胡建华 吕文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5期865-868,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发生瘙痒的比例极高,反复发作性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PBC相关性瘙痒的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皮肤瘙痒范畴,且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五脏角度探讨...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患者发生瘙痒的比例极高,反复发作性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PBC相关性瘙痒的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皮肤瘙痒范畴,且中医药治疗皮肤瘙痒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五脏角度探讨PBC相关性瘙痒的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些许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五脏论治 瘙痒 脏腑理论
下载PDF
疏肝利胆汤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胆湿热证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邵志琴 曾武武 石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汤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62例PBC肝胆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汤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62例PBC肝胆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熊去氧胆酸胶囊干预同对照组,且给予疏肝利胆汤加味内服。两组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肝胆湿热证单项症状评分、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93.55%,29/31)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67.74%,21/31)相比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胆湿热证单项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以上指标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于常规熊去氧胆酸干预基础上,采取疏肝利胆汤加味治疗PBC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更优,有助于患者肝功能、中医证候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疏肝利胆汤 熊去氧胆酸 肝胆湿热证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脾虚肝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6
作者 赵然 卢秉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92-196,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自身抗体检测手段的广泛运用,其病例数正明显上升。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与胆汁酸...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自身抗体检测手段的广泛运用,其病例数正明显上升。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互作失衡被认为在PBC发生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受肠道菌群的调控;胆汁酸及其相关受体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进而参与PBC的发展。胆汁酸与肠道菌群互作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PBC病位虽在肝胆,但其发生发展离不开脾的作用。基于中医理论与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脾虚肝郁是PBC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文献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与中医脾虚密切相关,胆汁酸代谢异常是肝郁的微观表现,且在PBC病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关系失衡与中医“脾虚肝郁”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互作”角度探讨PBC脾虚肝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研究脾虚肝郁的病机实质及其代表方药对阻止PBC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胆汁酸 肠道菌群 脾虚肝郁
原文传递
高龄老年人复发性胆管炎8例并文献分析
7
作者 陈思文 徐世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50-751,756,共3页
高龄老年人由于共病多,胆管炎的治疗选择趋向于微创化,但是临床疗效不是很理想。本文报道8例高龄老年人复发性胆管炎的治疗和随访病例,为高龄老年人复发性胆管炎的治疗策略选择提供参考。1 病历资料病例1:男,96岁,2007年行胆囊切除术,... 高龄老年人由于共病多,胆管炎的治疗选择趋向于微创化,但是临床疗效不是很理想。本文报道8例高龄老年人复发性胆管炎的治疗和随访病例,为高龄老年人复发性胆管炎的治疗策略选择提供参考。1 病历资料病例1:男,96岁,2007年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第5年(2012年)发现胆总管结石,2014年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总管取石+鼻胆管引流术,13 d后鼻胆管胆道造影发现残留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年人 十二指肠镜 鼻胆管引流术 胆总管取石 胆道造影 病历资料 残留结石 胆管炎
下载PDF
肝病自身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苏春燕 吴聪莲 白羽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0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病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PBC患... 目的探讨肝病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诊断价值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就诊的88例PBC患者、100例非PBC肝功能不全者和140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MA、AMA-M2、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诊断PBC的灵敏度、特异度、AUC曲线下面积,并进一步比较各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PBC患者肝脏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和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差异是否显著。结果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诊断PBC的灵敏度分别为70.45%、77.27%、39.77%和17.05%,特异度分别为90.42%、92.08%、95.42%、96.67%,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4,0.8468,0.6759,0.5686。PBC患者中AMA、AMA-M2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ST、ALT、ALP、GGT、IgG和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阳性组ALP、GGT和IgM水平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gp210抗体在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0.87%(14/23)和32.31%(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AMA-M2、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对诊断PBC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敏感度不一,其中AMA-M2对PBC的诊断效能较好;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与PBC疾病活动度有关,对PBC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抗线粒体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M2型 抗gp210抗体 抗sp100抗体
下载PDF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9
作者 龚云翔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5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从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入住松滋市人民医院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选取,共选取126例。将126例患者分为肝胆... 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从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入住松滋市人民医院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选取,共选取126例。将126例患者分为肝胆管引流组63例、鼻胆管引流组63例。肝胆管引流组采取经皮肝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鼻胆管引流组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引流量、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鼻胆管引流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3%,肝胆管引流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3%,鼻胆管引流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肝胆管引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肝胆管引流组少,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肝胆管引流组短,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肝胆管引流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7%,肝胆管引流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0%,鼻胆管引流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肝胆管引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比采取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好,手术后患者的引流量减少,腹痛症状很快得到缓解,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且并发症较少,康复时间得以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鼻胆管引流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0
作者 黄黎纯 黄年根 +2 位作者 王英 刘萍 周贵灵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7,19,共3页
目的观察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胆管对1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引流有效率为88.9%。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目的观察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胆管对1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引流有效率为88.9%。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为以后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鼻胆管引流 急性梗阻出化脓性胆管炎
下载PDF
ERCP术后胆管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敏 魏威 +7 位作者 姚玉玲 李运红 吕瑛 张晓琦 王雷 李雯 徐肇敏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16年第7期419-423,共5页
背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治肝胆胰疾病不可或缺的内镜技术,该技术手术创伤较小,但操作风险极大。目的:分析ERCP术后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性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南京鼓楼... 背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治肝胆胰疾病不可或缺的内镜技术,该技术手术创伤较小,但操作风险极大。目的:分析ERCP术后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性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患者,采集患者相关和ERCP操作相关因素,以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ERCP术后胆管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4234例患者纳入研究,插管成功率为96.81%,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2.41%,最易发生的高危时间段为术后24~48h。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ERCP术史、胆管支架、胰管造影、乳头肌切开、球囊扩张、内镜取石、梗阻部位与ERCP术后胆管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既往ERCP术史、肝门部梗阻为ERCP术后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内镜取石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后胆道引流不畅为其核心因素。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及规范的操作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预防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胆管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吴钢 殷保兵 +2 位作者 陈进宏 马保金 蔡端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鼻胆管引流的指征、细菌培养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性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管炎非保守治疗患者88例,其中手术治疗72例,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1例。并对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和抗生素治疗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死亡5例,胆道残余结石9例,29例出现并发症。ENBD治疗15例,均一期治愈。术中胆汁细菌学培养60例,39例培养阳性,培养出细菌51株。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诊断一旦明确,在创伤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复苏,抗感染,纠正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首要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ENBD创伤小,胆道减压效果确实,亦为择期手术创造了条件。胆汁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应列为常规,对调整抗生素用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损伤控制 手术治疗 鼻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朝阳 黄明海 +5 位作者 杨征波 段振兴 常健源 张展 何富刚 张先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2-1275,共4页
目的总结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重症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经验,并了解该类患者胆汁细菌情况,为抗生素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在X线监视下,无痛内镜下置入鼻胆管,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胆道冲洗后予ENBD处理。结果 63例... 目的总结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重症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经验,并了解该类患者胆汁细菌情况,为抗生素选择提供指导。方法在X线监视下,无痛内镜下置入鼻胆管,抽取胆汁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胆道冲洗后予ENBD处理。结果 63例患者中52例ENBD成功,其机体情况明显改善,其中死亡9例;ENBD失败11例中病情进一步恶化,其中死亡9例。52份标本中有50例培养出细菌,阳性检出率为96.2%;共培养出细菌56株,有6例检出2种细菌。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66.1%,革兰阳性菌18株,占32.1%,真菌1株,占1.8%。G-菌组敏感率依次降低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和头孢吡肟等;G+菌组敏感率依次降低为万古霉素、磷霉素、氯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等。结论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胆道减压引流疗效可靠,能迅速有效改善患者全身状况,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同时行胆汁细菌培养及药敏,可指导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汁 细菌培养 药敏 死亡率
下载PDF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总管巨大结石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126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宏光 王莹 +3 位作者 郭庆梅 王红彬 王曼彤 王梅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胆总管巨大结石激光碎石术+取石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5月采用经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胆总管巨大结石激光碎石术+取石术,治疗126例60岁以上急性梗阻化脓...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胆总管巨大结石激光碎石术+取石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5月采用经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胆总管巨大结石激光碎石术+取石术,治疗126例60岁以上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且胆总管结石直径>2.0 cm,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采用经内镜下乳头切开术+胆总管巨大结石激光碎石术+取石术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内镜下乳头切开术+胆总管巨大结石激光碎石术+取石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成为胆总管巨大结石首选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不需要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乳头切开术 激光碎石术 胆总管巨大结石 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下载PDF
硬化性脂膜炎1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陶春蓉 陈柳青 +2 位作者 段逸群 王玮蓁 艾儒棣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脂膜炎 硬化性 小腿静脉曲张 小结节 右小腿 临床资料 医院治疗 小腿内侧
下载PDF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运恒 杨再兴 仲人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1-672,F0003,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发病机制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非特异性症状 肝内外胆管 个体差异 发病过程 腹部不适
下载PDF
双镜联合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胆总管一期缝合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秋林 张阳德 +2 位作者 龚连生 贾晓巍 杨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9期53-54,共2页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BD)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管一期缝合术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 9例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急诊行十二指肠镜下鼻导管引流...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ENBD)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管一期缝合术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 9例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急诊行十二指肠镜下鼻导管引流术 ,病情平稳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切口一期吻合术。结果 :所有病例ENBD术均成功 ,术后 2~ 4d体温和血象恢复正常 ,血胆红素明显下降 ;引流 5~6d后拟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切口一期吻合术 ,除 1例中转开腹 ,其余 8例均成功 ,6~ 7d拔除鼻胆管 ,无 1例发生胆瘘。结论 :ENBD、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不留置T管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镜 联合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胆总管 一期缝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我国Lemmel综合征诊治方法20年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风尚 张勤 +4 位作者 张俊杰 常义忠 张景涛 鲁星燧 杨长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国内20年来Lemmel综合征诊治方法的变化,为今后规范该病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收集1998年1月-2017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23例及国内公开报道的384例Lemmel综合征患者,共计407例。按收治时间分为1998-2007年(A组,... 目的探讨国内20年来Lemmel综合征诊治方法的变化,为今后规范该病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收集1998年1月-2017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23例及国内公开报道的384例Lemmel综合征患者,共计407例。按收治时间分为1998-2007年(A组,n=139)和2008-2017年(B组,n=268)。记录患者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临床表现上B组患者较A组发病年龄升高[(67.8±17.8)岁vs(62.3±12.3)岁,t=-13.238,P=0.019]、胆管炎发生比例高(45.9%vs 32.4%,χ~2=6.903,P=0.009)。诊断方法上,B组多层螺旋CT(MSCT)(26.9%vs 8.6%,χ~2=18.576,P<0.001)、超声内镜(EUS)(15.7%vs 5.8%,χ~2=8.352,P=0.004)、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75.0%vs 33.1%,χ~2=67.303,P<0.001)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63.4%vs 36.7%,χ~2=26.377,P<0.001)使用比例明显增加,但误诊率并没有下降(22.8%vs28.1%,χ~2=1.385,P=0.239)。治疗上,和A组相比,B组以ERCP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为辅的治疗模式(χ~2=34.758,P<0.001)。内镜手术组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χ~2=40.211,P<0.001),外科手术组与药物保守治疗组相比(χ~2=26.785,P<0.001),复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科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组比,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815),但内镜手术治疗更具有微创、恢复快和经济优势。结论 Lemmel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不断增大,诊断上以MSCT、EUS、MRCP和ERCP及其联合方法为主,目前ERCP术为其首选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MMEL综合征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前胆道引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秋恋 吴珊珊 刘朝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52-1655,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合并急性胆管炎(AC)患者术前胆道引流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治疗的MOJ合并AC,且术前行胆道引流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经皮经肝...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合并急性胆管炎(AC)患者术前胆道引流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医院治疗的MOJ合并AC,且术前行胆道引流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称为PTCD组),35例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称为ERBD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DBil、ALT、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比两种术前胆道引流治疗的优缺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DBil、ALT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BD组的3个生化指标的下降水平较PTCD组更明显(P值均<0.05)。ERBD组平均住院时间较PTCD组短(t=3.172,P<0.05),且住院总费用比PTCD组更少(t=2.562,P<0.05)。ERBD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较PTCD组高(25.7%vs 3.45%,P<0.05),胆道出血、胆道感染和切开或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均较PTCD组低(P值均<0.05)。结论术前胆道引流能显著控制AC症状,改善肝功能,ERBD治疗较PTCD治疗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MOJ合并AC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阻塞性 胆管炎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引流术
下载PDF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1例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兵 龚昭 +3 位作者 李红 朱忠超 阮剑 肖新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内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02年6月~2007年7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经内镜介入治疗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放置ENBD或ERBD,其中12例单枚结石和结石嵌顿于乳头,... 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内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02年6月~2007年7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经内镜介入治疗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放置ENBD或ERBD,其中12例单枚结石和结石嵌顿于乳头,行EST和电针开窗后直接取净结石,痊愈出院。单纯放置ENBD13例,放置胆管内置管6例。8例胆管多发结石待胆管炎和全身情况缓解后再次内镜治疗,取净结石后痊愈,3例胆管多发结石内镜取石失败,行常规手术,带T管痊愈出院。1例胆道良性狭窄患者1年内更换3次塑料支架后痊愈。1例胆总管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胰头癌患者全身情况改善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近期效果良好。1例肝门胆管癌患者,建立胆道引流后,休克、毒血症症状无法改善死亡。1例肝门胆管癌ENBD外引流后,胆管炎缓解,但黄疸消退不明显,再次行左右肝管双支架置入,黄疸好转。结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一旦诊断明确,内镜介入治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只有尽早选择适当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