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与脻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癌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涛 常莹 +2 位作者 王钢 李永利 雷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RAMPS)与脻体尾切除术(DPS)治疗胰体尾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86例胰体尾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选术式不同分为LRAMPS组(40例)和DPS组(46例)...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RAMPS)与脻体尾切除术(DPS)治疗胰体尾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86例胰体尾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选术式不同分为LRAMPS组(40例)和DPS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预后情况等。对两组随访至2022年12月,分析两组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LRAMP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PS组(P<0.05),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DPS组(P<0.05),R0切除率高于DPS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随访6~54个月,LRAMPS组复发率及肝转移率显著低于DPS组(P<0.05)。LRAMPS组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DPS组为1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AMPS组术后18、24、36、48、54个月的存活率显著高于DPS组(P<0.05)。结论 DPS与LRAMPS治疗胰体尾癌的近期预后情况并无明显差异,但LRAMPS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长期预后方面,LRAMPS较DPS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间,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 脻体尾切除术 胰体尾癌 疗效
下载PDF
早期经口营养及经鼻空肠管营养应用于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姬旭慧 周燕 吕全军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对比早期经口营养及经鼻空肠管营养应用于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经鼻空肠管营养治疗,观... 目的对比早期经口营养及经鼻空肠管营养应用于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经鼻空肠管营养治疗,观察组予以早期经口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开始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腹腔感染率、病死率、营养指标和感染指标。结果两组开始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腹腔感染率,病死率,治疗1 d、7 d、14 d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值,治疗1 d、7 d白蛋白、C反应蛋白计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治疗14 d CRP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口营养在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治疗中优于经鼻空肠管营养,可以降低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肠内营养和感染指标,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重度 早期经口营养 经鼻空肠管营养
下载PDF
长期饮酒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分析:一项基于UK Biobank的自然人群研究
3
作者 赵锦鹏 马翼飞 +3 位作者 马清涌 仵正 王铮 杨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讨有长期饮酒习惯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将由UK Biobank数据库中筛选的初次参与调查(2006年—2010年)和第二次随访(2014+)均为“目前饮酒状态”的志愿者作为目标人群(观察至2022年11月30日,... 目的探讨有长期饮酒习惯人群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将由UK Biobank数据库中筛选的初次参与调查(2006年—2010年)和第二次随访(2014+)均为“目前饮酒状态”的志愿者作为目标人群(观察至2022年11月30日,期间新诊断AP 176人,未患AP 59512人)。收集目标人群入组时的手术史、饮食习惯等,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其是否为AP发生的风险因素。同时以目标人群中有“饮酒类型”记录的人群为亚组,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酒类摄入量及增长量是否为AP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熟菜1~4汤匙,患AP风险分别为不摄入熟菜的44%(HR=0.44,95%CI:0.20~0.95)、39%(HR=0.39,95%CI:0.19~0.82)、42%(HR=0.42,95%CI:0.20~0.89)和41%(HR=0.41,95%CI:0.19~0.88);每天摄入2和3杯咖啡患AP风险为不摄入咖啡人群的45%(HR=0.45,95%CI:0.27~0.75)和39%(HR=0.39,95%CI:0.21~0.72);有胆源性疾病(BD)但未行胆囊切除术(CHO)患AP风险为无BD且未行CHO的7.82倍(HR=7.82,95%CI:5.30~11.54),有BD且行CHO患AP的风险仅为无BD且未行CHO的2.15倍(HR=2.15,95%CI:1.15~4.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酒类的摄入量均不影响AP的发生,但在此基础上纳入不同酒类摄入增长量后的结果表明,烈酒摄入增长量每升高1瓶/周、患AP的风险增长1.05倍(HR=1.05,95%CI:1.02~1.09,P<0.05)。结论在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群中,熟菜和适量的咖啡摄入是AP发生的保护因素;患BD且不切除胆囊为A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患BD且进行CHO人群的AP发生显著降低;烈酒摄入增长量上升也是AP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UK Biobank数据库 长期饮酒习惯 风险因素
下载PDF
槐耳清膏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减轻小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4
作者 龚梦元 张博 +4 位作者 朱泽恩 马清涌 仵正 王铮 钱伟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1,共9页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腺的焦亡形态;体外以266-6细胞系作为实验载体验证槐耳对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评价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利用ROS荧光探针检测腺泡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结果槐耳治疗明显改善了小鼠AP的严重程度,HE染色表现为胰腺内腺泡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减少等,同时伴有血清淀粉酶水平下降;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发现,槐耳治疗有效抑制小鼠胰腺组织内焦亡相关分子NLRP3、GSDMD等的表达;进一步的电镜观察发现槐耳治疗降低炎症状态下小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此外,体外实验发现,槐耳干预能显著降低胰腺腺泡细胞266-6的ROS水平,且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能被槐耳有效抑制。结论槐耳能有效减轻AP的严重程度,这一效应是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胰腺腺泡细胞焦亡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槐耳清膏 细胞焦亡 ROS
下载PDF
铁死亡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炎症损伤影响的初探
5
作者 李杰 冯语森 +1 位作者 黄子键 王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是否存在铁死亡以及铁离子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NLRP3)途径的影响,探讨保护胰腺腺泡细胞的机制。方法 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P组、AP+2′2-联吡啶组(2...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是否存在铁死亡以及铁离子对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蛋白3(NLRP3)途径的影响,探讨保护胰腺腺泡细胞的机制。方法 将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P组、AP+2′2-联吡啶组(2′2-bipyridyl)]。50μg/kg的雨蛙素(caerulein)共注射12次,每次间隔1 h。AP+2′2-bipyridyl组在注射caerulein之前用2′2-bipyridyl(20 mg/kg)预处理1 h。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正常生理盐水。所有的小鼠在最后一次注射后1 h被处死。收获的胰腺用于组织病理学评估、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试剂盒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铁死亡抑制剂2′2-bipyridyl可以防止铁离子的积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它还可以通过NLRP3途径减轻胰腺炎症损伤。结论 铁死亡这种细胞死亡方式在AP中真实存在,抑制铁死亡可以减轻AP时的胰腺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物 炎症小体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湿热毒瘀理论探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6
作者 安晓霞 王振刚 +2 位作者 李慧 冯敏超 陈国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38-542,共5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消化内科常见急腹症,临床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高。中医药在治疗SAP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有效的干预治疗能够及时控制病情进展,从而降低SAP的病死率。广西名中医陈国忠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提出SAP“湿、热...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消化内科常见急腹症,临床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高。中医药在治疗SAP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有效的干预治疗能够及时控制病情进展,从而降低SAP的病死率。广西名中医陈国忠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提出SAP“湿、热、毒、瘀”理论,认为其病机演变主要以湿、热、毒、瘀4种病理因素为主,在SAP的不同时期兼夹为病。陈教授基于“湿、热、毒、瘀”理论治疗SAP,并创立了“清解化攻法”,在改善SAP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控制病情进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SAP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湿热毒瘀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受教育程度与胰腺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7
作者 曹瑞奇 冯正源 +4 位作者 吴佼星 李杰 王铮 仵正 周灿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受教育程度(educational attainment,EA)与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双样本MR分析,EA和胰腺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分别来自SSGAC数据库和FinnGen数据库R... 目的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受教育程度(educational attainment,EA)与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双样本MR分析,EA和胰腺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分别来自SSGAC数据库和FinnGen数据库R9版本。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Egger和weighted median法探究EA与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Cochran’s Q检验和漏斗图等方法评估异质性和定向的水平多效性。结果 共有604个与EA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被纳入研究,EA与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急性胰腺炎:OR=0.52,95%CI:0.44~0.62,P=2.43×10^(-14);慢性胰腺炎:OR=0.51,95%CI:0.41~0.64,P=7.20×10^(-9))。MR-Egger和weighted median的结果也提示EA与胰腺炎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没有违反MR的基本假设。结论 EA与急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EA与胰腺炎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受教育程度(EA) 孟德尔随机化(MR)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风险因素
下载PDF
NLPR、hsCRP/PA、PCT联合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王俊 胡莲 +2 位作者 刘诗 王文兵 陈澄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427-432,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相关性,并分析上述3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2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相关性,并分析上述3个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22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205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SAP组(n=155)和SAP组(n=50)。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及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NLPR、hsCRP/PA、PCT进行分析,比较联合预测因子、BISAP及Ranson评分预测价值。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LPR、hsCRP/PA、PCT均为预测SAP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PR曲线下面积为0.68,最佳阈值为4.73;PCT曲线下面积为0.93,最佳阈值为0.39;hsCRP/PA曲线下面积为0.82,最佳阈值为0.44;联合预测因子曲线下面积为0.94,最佳阈值为0.13;联合预测因子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率高于Ranson评分及BISAP评分。结论 NLPR、hsCRP/PA、PCT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P严重程度,可被视为早期预测SAP的指标,其联合预测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 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 降钙素原 联合预测因子
下载PDF
BISAP评分、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与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张啸 王慧 +2 位作者 余志宏 蓝海兵 龚园其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7例)、生存组(59例)。所有患...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27例)、生存组(5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治疗,并检测患者入院时的BISAP评分、血清IL-6、PCT水平。比较生存组、死亡组的BISAP评分、IL-6及PCT水平,分析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IL-6、PCT水平及BISAP评分与SAP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死亡组的BISAP评分、血清IL-6、PCT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SAP评分及血清IL-6、PCT水平较高是S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ISAP评分及血清IL-6、PCT水平与SAP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SAP患者的BISAP评分及血清IL-6、PCT水平较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相关性
下载PDF
清胰汤辅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肠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10
作者 刘向阳 陈莉花 +1 位作者 吴涛 郭会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清胰汤辅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肠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治疗组加用清胰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目的:观察清胰汤辅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肠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治疗组加用清胰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1周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血淀粉酶(AMS)、脂肪酶(LP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血浆内毒素(ET)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胰腺血容量(BV)、血流量(BF)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辅治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肠功能衰竭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重症 肠功能衰竭 清胰汤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牛小龙 姚广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大多数AP患者为轻症,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2周即可恢复。但约20%AP患者会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为20%~40%。西医治疗AP易引起继发性感染、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AP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在治疗上应以“攻下通腑”“疏肝退热”“清热解毒”为突破点。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黄牡丹汤、柴芩承气汤、清胰汤等,其作用机制包括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胰腺微循环;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等。这些中药复方以其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相互作用,协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药复方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利那洛肽对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恢复作用的分析
12
作者 韩小勇 陈勇 +1 位作者 李书进 龚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利那洛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那洛... 目的:探讨利那洛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那洛肽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CRP、D-乳酸、DAO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2h后两组CRP较治疗前均增高,7d后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D-乳酸、DAO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7d后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那洛肽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细菌移位,达到保护肠道的作用,同时可缩短禁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利那洛肽 肠道功能 恢复
下载PDF
超声联合血清RDW、ApoA1 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东玲 郑莹 田晓亚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载脂蛋白A1(ApoA1)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AP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MAP组(n=52)和SAP组(n=28)。以同期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RDW...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载脂蛋白A1(ApoA1)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AP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MAP组(n=52)和SAP组(n=28)。以同期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RDW、ApoA1水平,并接受超声检测,分析超声联合RDW、ApoA1诊断SA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RDW高于对照组,ApoA1低于对照组(P<0.05)。SAP组RDW高于MAP组,ApoA1低于MAP组(P<0.05)。超声、RDW、ApoA1联合检测诊断SAP的AUC为0.889,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的0.733、0.739、0.741(P<0.05)。结论超声联合RDW、ApoA1诊断SAP的价值较高,可提高对SAP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红细胞分布宽度 载脂蛋白A1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腺微循环的影响
14
作者 史卫亮 徐涛 岳志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乌司他丁的效果及对其胰腺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洛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基础组(61例)和研究组(62例)。基础组行...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乌司他丁的效果及对其胰腺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洛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基础组(61例)和研究组(62例)。基础组行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胰腺微循环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损伤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流容积(BV)、血流量(BF)高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水平低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基础组,内皮素(ET)-1水平低于基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其胰腺微循环、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损伤情况,促进其症状与体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乌司他丁 血管内皮功能 胰腺微循环
下载PDF
双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王永 陈晨 李永波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淀粉酶(AM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淀粉酶(AM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102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双镜组(63例)和开腹组(39例),双镜组行双镜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指标、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MIP-1β、hs-CRP、AMS、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双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肛门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总有效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的时点、组间和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和7 d的VAS较术前降低,且双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MIP-1β、hs-CRP和AMS较术前降低,且双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术后7 d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丙二醇(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镜组术后7 d的SOD和GSH-Px高于开腹组,AOPPs和MDA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4.76%和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患者来说,经双镜联合治疗后,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血清MIP-1β、hs-CRP和AMS指标,调节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结石 双镜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 疗效
下载PDF
NEWS评分联合血清白蛋白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价值
16
作者 赵春燕 李莉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 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联合血清白蛋白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71例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组204例(N-SAP组)和重... 目的 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联合血清白蛋白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71例AP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组204例(N-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67例(SA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NEWS;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EWS、血清白蛋白及两者联合对AP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价值。结果 SAP组患者的NEWS为9 (7,11)分,明显高于N-SAP组的2 (1,6)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4.8±6.5) g/L,明显低于N-SAP组的(41.3±4.9) g/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EWS、低血清白蛋白是评估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NEWS、血清白蛋白评估AP严重程度的灵敏度分别为92.5%、70.2%,特异度分别为70.6%、76.0%,联合评估AP严重程度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78.4%;经ROC分析结果显示,NEWS、血清白蛋白及两者联合评估AP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779、0.912,两者联合评估优于NEWS或血清白蛋白的单独评估(P<0.01)。结论 NEWS及血清白蛋白均能较好评估AP严重程度,且两者联合对AP病情的早期评估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血清白蛋白 严重程度 评估价值
下载PDF
GLR、RDW/SC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曹海明 李昌平 +2 位作者 张珂瓈 童静 谭珠俐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291-297,共7页
目的 探讨葡萄糖/淋巴细胞比值(G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清钙离子(SC)比值(RDW/SC)对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71例,分为轻症急性胰... 目的 探讨葡萄糖/淋巴细胞比值(G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清钙离子(SC)比值(RDW/SC)对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71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220例)和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中度重症患者+重症患者)组(151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Backward:Wald)分析GLR(四分位数Q1~Q4组)、RDW/SC指数(四分位数q1~q4组)与AP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两者对胰腺炎并发症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LR、RDW/SC指数对中-重度AP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校正及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脂肪肝、糖尿病后,RDW/SC、GLR第3、第4四分位数组发生M-SAP的风险高于第1四分位数组(P<0.05),第2四分位数组与第1四分位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WBC、中性粒的胞数(NEU)、淋巴细胞数(LYM)、单核细胞数(MONO)、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PLT、空腹血糖(FPG)、血清钙(SC)后,RDW/SC的第3、第4四分位数组发生M-SAP的风险仍高于第1四分位数组(P<0.05),而GLR的第2、3、4四分位数组发生M-SAP的风险均高于第1四分位数组(P<0.05)。RDW/SC、GLR均为AP并发胸腔积液及急性胰周液体积聚的危险因素,RDW/SC是AP并发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P<0.05),GLR是AP并发急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RDW/SC曲线下面积为0.664(95%CI:0.614~0.712),GLR曲线下面积0.693(95%CI:0.643~0.739),RDW/SC联合GLR曲线下面积为0.742(95%CI:0.694~0.786),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为0.527,且二者联合预测M-SAP大于单独预测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SC、GLR均是M-SAP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预测M-SAP的预测价值更大;RDW/SC、GLR与AP并发症密切相关,临床应密切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清钙离子比值 葡萄糖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中国人群复发性急性胰腺炎风险因素的meta分析
18
作者 刘娟 唐亦 +3 位作者 梁杰 冯芸 谭丹 周人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619-62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危重程度、危险因素及病因的相关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RAP风...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的危重程度、危险因素及病因的相关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关于RAP风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1日,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研究20篇,队列研究1篇。RAP患者重症比例较急性胰腺炎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70,95%可信区间(95%CI):1.09~2.66,P=0.02000]。吸烟、糖尿病是RAP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不是RAP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10、2.45、0.72,95%CI:1.11~4.00、1.50~4.01、0.59~0.88,P=0.02000、0.00040、0.00100);高脂性、酒精性、复合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的风险比例均较高,胆源性、特发性病因是RAP的保护性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2.27、1.31、1.46、0.71、0.65,95%CI:1.80~2.88、1.04~1.67、1.06~2.02、0.51~0.98、0.44~0.98,P<0.00010、0.02000、0.02000、0.04000、0.04000)。结论中国人群中吸烟、糖尿病仍为RAP的危险因素,酒精性、高脂性、复合性急性胰腺炎是RAP病因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危重程度 危险因素 病因 META分析 中国
下载PDF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在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尚璐 张慧 裴露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35-336,共2页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 (IL-6)在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96例早期急性胰腺炎未合并感染患者...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 (IL-6)在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96例早期急性胰腺炎未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两组患者的CRP、 PCT、 IL-6水平,分析CRP、 PCT、 IL-6水平对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CRP、 PCT、 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CRP、 PCT、 IL-6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敏感度、特异性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 <0.05)。结论 CRP、 PCT、 IL-6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早期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急性胰腺炎 感染
下载PDF
外周血PCT、PL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20
作者 陆音婕 项立辰 朱雯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PCT、PLR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于患者入院后24 h... 目的分析外周血降钙素原(PC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PCT、PLR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于患者入院后24 h检测外周血PCT水平,计算PLR,根据患者严重程度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PCT、PLR水平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预后不良组22例(19.64%),预后良好组90例(80.36%)。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肌酐(CREA)、血钙、外周血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PCT、PLR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PCT、PLR表达水平偏高均为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PCT、PLR水平单一及联合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的ROC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2.54%、70.85%、89.85%,特异度分别为75.89%、74.69%、72.58%,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96、0.889,且外周血PCT、PLR水平单一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的预测效能均低于联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PCT、PLR表达水平较高,外周血PCT、PLR表达水平均对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降钙素原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严重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