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Exos)通过PI3K/Akt通路修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通过电镜、...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Exos)通过PI3K/Akt通路修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通过电镜、粒径分析及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鉴定。建立以腹壁浅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IR+PBS组、IR+Exo组及IR+Exo+LY组。术后观察并拍照记录大鼠皮瓣大体情况,第7天计算皮瓣坏死区比例;获取大鼠皮瓣组织样本,HE染色和组织评分评估皮瓣组织损伤程度,免疫组化评估皮瓣p-Akt、VEGFA表达水平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相比Sham组,IR+PBS组皮瓣坏死区比例增加,组织结构破坏加重,p-Akt及VEGFA表达水平下降,微血管密度降低;IR+Exo组皮瓣坏死和组织破坏水平降低,p-Akt及VEGFA表达上升,微血管密度增加;而PI3K抑制剂降低了BMSCs外泌体的修复作用,表现为皮瓣坏死增加,p-Akt及VEGFA表达下调,微血管密度减少。结论BMSCs外泌体对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和修复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BMSCs外泌体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通路。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血清肌酐(Cr)、血红蛋白(HGB)及体质量指数(BMI)与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间,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目的分析血清肌酐(Cr)、血红蛋白(HGB)及体质量指数(BMI)与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间,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改则县)、那曲市(那曲县、尼玛县、安多县、双湖县、班戈县)、山南市(隆子县)、拉萨市(尼木县)采集564名藏族中老年居民的人口学、血液指标及骨密度等信息。按其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90例)及非骨质疏松组(474例)。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各变量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预测骨质疏松的高风险因素回归方程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Cr、HGB和BMI联合检测对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结果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骨质疏松组身高、体质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血清Cr、HGB、BMI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BMD呈负相关,体质量、血清Cr、HGB、BMI与BM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OR=1.085)、血清Cr(OR=0.891)、BMI(OR=0.475)、HGB(OR=0.966)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预测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Logit(P)模型=6.265+0.086×年龄+(-0.109×Cr)+(-0.020×HGB)+(-0.213×BMI)。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2.5%。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良好(P=0.960),根据Logit(P)模型可计算L评分=-29.413+(-0.404×年龄)+0.512×Cr+0.094×HGB+BMI,当L评分>8.9时,可诊断该患者患病。结论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随增龄,血清Cr、HGB和BMI均降低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与BMD呈负相关,血清Cr、HGB、BMI与BMD呈正相关;年龄、血清Cr、HGB和BMI联合构建模型可显著提高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文摘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s-Exos)通过PI3K/Akt通路修复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提取细胞上清液中的外泌体并通过电镜、粒径分析及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鉴定。建立以腹壁浅动静脉为血管蒂的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IR+PBS组、IR+Exo组及IR+Exo+LY组。术后观察并拍照记录大鼠皮瓣大体情况,第7天计算皮瓣坏死区比例;获取大鼠皮瓣组织样本,HE染色和组织评分评估皮瓣组织损伤程度,免疫组化评估皮瓣p-Akt、VEGFA表达水平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相比Sham组,IR+PBS组皮瓣坏死区比例增加,组织结构破坏加重,p-Akt及VEGFA表达水平下降,微血管密度降低;IR+Exo组皮瓣坏死和组织破坏水平降低,p-Akt及VEGFA表达上升,微血管密度增加;而PI3K抑制剂降低了BMSCs外泌体的修复作用,表现为皮瓣坏死增加,p-Akt及VEGFA表达下调,微血管密度减少。结论BMSCs外泌体对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和修复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BMSCs外泌体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通路。
文摘目的分析血清肌酐(Cr)、血红蛋白(HGB)及体质量指数(BMI)与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间,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札达县、日土县、改则县)、那曲市(那曲县、尼玛县、安多县、双湖县、班戈县)、山南市(隆子县)、拉萨市(尼木县)采集564名藏族中老年居民的人口学、血液指标及骨密度等信息。按其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90例)及非骨质疏松组(474例)。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各变量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预测骨质疏松的高风险因素回归方程模型,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Cr、HGB和BMI联合检测对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的预测效能。结果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骨质疏松组身高、体质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血清Cr、HGB、BMI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BMD呈负相关,体质量、血清Cr、HGB、BMI与BM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OR=1.085)、血清Cr(OR=0.891)、BMI(OR=0.475)、HGB(OR=0.966)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P<0.05)。建立预测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的Logit(P)模型=6.265+0.086×年龄+(-0.109×Cr)+(-0.020×HGB)+(-0.213×BMI)。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2.5%。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良好(P=0.960),根据Logit(P)模型可计算L评分=-29.413+(-0.404×年龄)+0.512×Cr+0.094×HGB+BMI,当L评分>8.9时,可诊断该患者患病。结论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居民随增龄,血清Cr、HGB和BMI均降低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与BMD呈负相关,血清Cr、HGB、BMI与BMD呈正相关;年龄、血清Cr、HGB和BMI联合构建模型可显著提高西藏地区藏族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