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7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恶性肿瘤放射性胸部溃疡并胸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佳 李永锋 +4 位作者 黄伯湘 陈记财 陈晓伟 赵青武 林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放疗)后引发的胸部溃疡并胸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恶性肿瘤放射性胸部溃疡并胸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带蒂大网膜移植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实...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放疗)后引发的胸部溃疡并胸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恶性肿瘤放射性胸部溃疡并胸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带蒂大网膜移植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5~150 min,出血量200~700 ml,住院天数22~99 d。1例患者术后溃疡面积明显缩小,仅残留针状窦道,出院后门诊换药6个月后治愈;其余患者均顺利治愈出院,无二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1年因肺癌肝转移死亡,其余3例随访至今胸骨骨髓炎无复发。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放射性胸部溃疡并胸骨骨髓炎患者,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骨髓炎 恶性肿瘤 胸部溃疡 带蒂大网膜移植术 放射治疗
下载PDF
脊柱化脓性感染抗生素治疗成功后预测椎体病灶融合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
2
作者 郭丽玲 高勇 +2 位作者 丁贤友 李雪平 李国庆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71-275,280,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化脓性感染(pyogenic spinal infection,PSI)抗生素治疗成功后,预测椎体病灶融合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方法对68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完全治愈且无复发的PSI患者进行研究,随访时间6个月,根据患者椎体病灶是否融合分为A组(椎体病... 目的探讨脊柱化脓性感染(pyogenic spinal infection,PSI)抗生素治疗成功后,预测椎体病灶融合的临床和放射学特征。方法对68例经抗生素治疗后完全治愈且无复发的PSI患者进行研究,随访时间6个月,根据患者椎体病灶是否融合分为A组(椎体病灶融合组,37例)和B组(非椎体病灶融合组,31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特征[PSI病变椎间盘和终板在内的椎间结构上最大标准化18F-FPG摄取值(SUVmax)、18F-FDG-PET摄取18F-FDG的分布模式、T1加权对比度(T1 weighted contrast,T1C)MRI上的对比增强、T2加权脂肪饱和度(T2 weighted fat saturation,T2FS)MRI高信号强度等]差异。结果A组和B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病灶位置、病因、起始症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VA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6周时,A组ESR和椎间结构SUVmax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RP、VAS、SUVmax位置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病原菌检出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8F-FDG-PET上18F-FDG摄取、T1CMRI对比增强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FS MRI高信号强度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升高、T2FS MRI广泛水肿变化、18F-FDG-PET上更高的18F-FDG摄取与椎体病灶融合相关,有助于评估PSI的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感染 脊柱化脓性感染 椎体病灶融合
下载PDF
万古霉素骨水泥对感染性骨缺损骨折愈合的影响
3
作者 张国洪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万古霉素骨水泥对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接... 目的探究万古霉素骨水泥对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骨折愈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清创引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万古霉素复合型骨水泥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以及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患者IL-6、TNF-α、ESR、CRP、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短于本组术前,血容量(BV)、血流量(BF)水平高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患者MTT短于对照组,BV、B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本组术前,研究组患者VEGF、TGF-β1、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实施万古霉素复合型骨水泥植入治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骨缺损骨折 万古霉素 骨水泥 愈合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同应用形式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玉祥 杨伟铎 +2 位作者 李文波 石杰 高秋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最具挑战的疾病之一,由于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因此治疗较为困难。目前,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往往需要进行手术彻底清创、控制感染和全身抗生素治疗。虽然全身抗生素治疗是标准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细菌生物被膜的...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最具挑战的疾病之一,由于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因此治疗较为困难。目前,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往往需要进行手术彻底清创、控制感染和全身抗生素治疗。虽然全身抗生素治疗是标准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局部药物浓度渗透性和病灶区的血液供应能力较差,其治疗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1])。长期、大量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会导致严重的机体不良反应,尤其会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全身抗生素 病灶区 抗生素治疗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细菌生物被膜 治疗策略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足部骨髓炎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范宁 花奇凯 +7 位作者 余杰 罗一军 刘一江 李德春 陈强 邓八豹 李泽光 黄中杰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TTT)治疗足部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足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TTT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0例。TTT组采用创面清创术联合TTT治疗,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创面清创术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TTT)治疗足部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足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TTT组与传统手术组,各30例。TTT组采用创面清创术联合TTT治疗,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创面清创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踝关节以上截肢率、术后复发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手术前后的白细胞计数、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TTT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均P<0.05),而两组踝关节以上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TTT治疗足部骨髓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感染,且在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骨髓炎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糖尿病足骨髓炎 创伤性骨髓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致硬脊膜外脓肿1例报道
6
作者 王辉 刘磊 +5 位作者 谢志阳 樊攀 沈梅吉 汪沛漾 尹相杰 王运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864,共6页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新型高毒力变种,其显著特征是高黏液表型[1].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相比,HvKP毒力更强,...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是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新型高毒力变种,其显著特征是高黏液表型[1].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相比,HvKP毒力更强,多在健康人群中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且发展迅速,常引起全身多灶感染[2].硬脊膜外脓肿(spinal epidural abscess,SEA)是椎管内硬脊膜外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的化脓性感染,临床误诊率及致残率均较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外脓肿 化脓性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静脉丛 脂肪组织
原文传递
三时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对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黄鑫 余晓军 +6 位作者 温洋 王兵 姚龙 魏安程 胡超 刘斌 王志强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探讨^(99)Tc^(m)-MDP三时骨显像(TPBS)联合SPECT/CT对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9例疑似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及后期... 目的探讨^(99)Tc^(m)-MDP三时骨显像(TPBS)联合SPECT/CT对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9例疑似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及后期随访等进行综合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组(骨髓炎组)和对照组(非骨髓炎组),对比分析三时骨显像联合SPECT/CT对慢性骨髓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99)Tc^(m)-MDP三时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慢性骨髓炎的敏感度为90.7%(39/43),特异度为88.5%(23/26),准确性为89.9%(62/69),阳性预测值为92.9%(39/42);阴性预测值为85.2%(23/27)。结论^(99)Tc^(m)-MDP三时骨显像联合SPECT/CT在慢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临床诊断慢性骨髓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时骨显像 SPECT/CT 慢性骨髓炎 ^(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 软组织感染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8
作者 刘长利 赵秀泉 胡艳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分析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2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 目的分析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2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治疗,研究组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结合治疗。检测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血常规情况、临床相关因素、疼痛程度表达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TNF-α、IL-1、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沉降率(ESR)、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表达下降,BMP-2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伤口复原、伤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联合治疗患者的慢性骨髓炎获得较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感,缓解机体炎性水平,减少不良因素出现概率,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骨水泥 载抗生素硫酸钙人工骨 慢性骨髓炎 应用效果
下载PDF
VSD技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郑钢 刘伟 +2 位作者 肖湘君 向磊 刘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0例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两组...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0例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灌洗引流,研究组运用VSD技术持续冲洗。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3、7 d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并记录清创手术次数、骨水泥置入后8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含量,同时在术后1、2、3、6、8、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的PCT、CRP、ESR、WBC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7 d,研究组的PCT、CRP、ESR、WB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清创手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两组的BMP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骨水泥置入后8周,研究组的BM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6、8、12个月,研究组的Samantha X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技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能有效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减少清创次数,提高BMP含量,促进骨缺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Masquelet技术 长骨感染性骨缺损 炎症指标 骨缺损愈合
下载PDF
骨不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10
作者 熊伟 程凌 +3 位作者 邵子晨 王高 李松 陆华龙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5期515-521,共7页
目的:运用综合生物信息学识别与骨不连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免疫细胞在骨不连相关微环境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O公共数据库获取骨不连(GSE93138)的基因表达数据集。在鉴定骨不连的差异表达基因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 目的:运用综合生物信息学识别与骨不连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免疫细胞在骨不连相关微环境中的作用。方法:通过GEO公共数据库获取骨不连(GSE93138)的基因表达数据集。在鉴定骨不连的差异表达基因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识别关键基因。最后在R语言的基础上实现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在骨不连中鉴定了1774个差异基因(892个上调基因和882个下调基因),其中26个是关键基因,其中排名前6的基因为LCK、CHD4、MTA3、MTA1、MTA2和FYN。GO和KEGG途径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免疫、炎症和骨代谢途径中显著富集。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活化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骨不连中呈现高表达。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确定了与骨不连相关的26个关键基因,其中排名前6的基因为LCK、CHD4、MTA3、MTA1、MTA2和FYN。强调了活化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等免疫细胞在骨不连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将为骨不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验证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基因 免疫细胞
下载PDF
四肢长骨慢性骨髓炎清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建强 韩涛 +1 位作者 李闯兵 高秋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3期179-182,共4页
四肢长骨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骨科难题,目前多采用手术清除局部病灶联合抗菌药物等多种手段治疗。但是,目前彻底清创手术治疗现无统一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清创范围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术前评估应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 四肢长骨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骨科难题,目前多采用手术清除局部病灶联合抗菌药物等多种手段治疗。但是,目前彻底清创手术治疗现无统一的指南或专家共识,清创范围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术前评估应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等多个方面确定手术指征及清创范围,术中视组织情况分辨并切除病变组织,同时辅以皮瓣、骨水泥、生物材料等多种外科技术填充无效腔。本文就四肢长骨慢性骨髓炎的疾病特点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清创 四肢长骨
下载PDF
左下颌骨唑来膦酸相关骨髓炎1例
12
作者 丁志凌 黄劲 +3 位作者 陈波 蒲胜鹏 谢红军 张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0-950,共1页
患者女,45岁,左下牙龈及颊部肿痛2个月、左下第一磨牙脱落;2年前诊断“双乳浸润性乳腺癌伴肝及骨(L1椎体)转移”并接受新辅助化疗(PHT方案)及唑来膦酸(择泰,5 ml,每月1次)治疗,7个月后接受“双乳切除术+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接... 患者女,45岁,左下牙龈及颊部肿痛2个月、左下第一磨牙脱落;2年前诊断“双乳浸润性乳腺癌伴肝及骨(L1椎体)转移”并接受新辅助化疗(PHT方案)及唑来膦酸(择泰,5 ml,每月1次)治疗,7个月后接受“双乳切除术+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接受双靶向治疗(PH方案)+唑来膦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膦酸盐类 骨髓炎 下颌骨 乳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下载PDF
我国儿童慢性无菌性骨髓炎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3
作者 刘海梅 张天誉 +9 位作者 马乐 张志勇 徐萌 张涛 徐虹 唐雪梅 杨思睿 俞海国 宋红梅 孙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278-284,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慢性无菌性骨髓炎(chronic nonbacterial osteomyelitis,CN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CNO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国内5家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慢性无菌性骨髓炎(chronic nonbacterial osteomyelitis,CN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CNO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国内5家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NO患儿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组、传统抗风湿病药物(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TNF-i)组、双膦酸盐组、双膦酸盐+TNF-i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并采用改良医师总体评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纳入58例CNO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15(31例比2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8.5±3.4)岁,平均确诊年龄为(9.8±3.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0.9(5.0,30.1)个月;近3年共确诊46例(79.3%);发热31例(53.4%)、骨痛和/或关节痛54例(93.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1例(87.9%)、C反应蛋白升高45例(77.6%);常见骨受累部位为下肢骨,其中股骨42例、胫骨41例,3例就诊时即存在椎骨压缩性骨折;33例骨活检结果为亚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各治疗组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562),双膦酸盐+TNF-i组11个月缓解率为60.0%,NSAID组和DMARD组11个月缓解率分别为55.6%和33.3%;NSAID组和TNF-i组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66.7%和52.4%;共40例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终点治疗缓解率为81.3%。结论我国多中心CNO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骨痛和/或关节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可伴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基本正常、C反应蛋白和/或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各治疗组疗效相似,目前NSAID抗炎治疗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无菌性骨髓炎 临床特点 诊疗效果
下载PDF
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王鹏瑞 吴国平 +3 位作者 石少辉 张伟 张群 聂少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60-766,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的13例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4~55岁;股... 目的:探讨采用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的13例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4~55岁;股骨4例,胫骨9例;创伤性骨髓炎10例,血源性骨髓炎3例。13例患者的骨髓炎Cierrny-Mader解剖分型均为Ⅲ型局限型。观察患者骨愈合、创面愈合、术后并发症及关节活动度情况。采用Paley评价标准观察骨性结果和功能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拆除外固定架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70个月,搬移时间54~158 d,带架时间6.8~19.5个月,外固定指数每厘米1.23~1.60个月。根据Paley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13例;功能结果,优12例,良1例。2例患者对合端愈合不良,经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1例患者延长部位骨痂矿化欠佳,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后愈合;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无骨髓炎复发,无再骨折发生,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轴向偏移,均对下肢外观及功能满意。术前膝、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0°~150°、35°~8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0°~140°、30°~75°。结论:半侧骨段纵向搬移技术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半侧骨段缺损的疗效确切,可简化外固定架构型,减少固定针数,降低针道感染发生率,减短外固定架佩戴时间,但该术式技术要求较高,且需注意延长区骨痂生长及对合端骨愈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 半侧骨段缺损 半侧骨段纵向搬移 骨感染
下载PDF
microRNA调控成骨分化修复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吕子豪 周明旺 +2 位作者 王晓萍 吉星 李盛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8-313,共6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往往会因股骨头内生物力学的不稳定而进一步加重,股骨头塌陷的本质是坏死修复的启动导致骨吸收多于骨形成。通过调控成骨分化进程,使成骨与破骨形成一种利于骨生长的平衡状态,可以对...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往往会因股骨头内生物力学的不稳定而进一步加重,股骨头塌陷的本质是坏死修复的启动导致骨吸收多于骨形成。通过调控成骨分化进程,使成骨与破骨形成一种利于骨生长的平衡状态,可以对ONFH的塌陷区域进行修复。microRNA作为可以调控成骨分化过程中各阶段不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对成骨分化起到正向调节或负向调节,骨桥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及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等在成骨分化的多个阶段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成骨检测标志物来应用。本文从近年来microRNA对成骨分化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干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成骨分化在ONFH塌陷修复中的调控机制,并展望microRNA调控成骨分化在修复ONFH塌陷中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股骨头坏死 骨塌陷修复 成骨分化 调控机制
下载PDF
儿童骨盆骨髓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儿童骨髓炎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而骨盆骨髓炎较为少见,在儿童骨髓炎中约占3%~8%[1],右侧的发生率是左侧的2倍[2],临床多表现为发热、髋部疼痛、跛行等。因其临床症状和其他一些疾病重叠,往往会导致延迟诊断。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2例... 儿童骨髓炎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而骨盆骨髓炎较为少见,在儿童骨髓炎中约占3%~8%[1],右侧的发生率是左侧的2倍[2],临床多表现为发热、髋部疼痛、跛行等。因其临床症状和其他一些疾病重叠,往往会导致延迟诊断。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2例骨盆骨髓炎患者,并相关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病例1女,5岁3个月,于2022年1月4日因“左侧腹股沟疼痛伴间断发热8 d”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腹股沟 附属儿童医院 长骨干骺端 髋部疼痛 延迟诊断 骨髓炎 病例资料 骨盆
下载PDF
21例骨骺骨髓炎临床分析
17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56-659,共4页
目的总结骨骺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术后脓液培养和病理确诊的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资料,其中男孩14例,女孩7例,发病年龄0.7~1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 目的总结骨骺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术后脓液培养和病理确诊的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资料,其中男孩14例,女孩7例,发病年龄0.7~1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股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1例。21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联合手术清创引流治疗。结果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起病时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入院后均使用1代头孢抗感染治疗,后期根据脓液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最终21例患儿均好转出院,随访截至2022年7月,仅1例患儿股骨头扁平不规整。结论骨骺骨髓炎临床上较为罕见,好发于股骨远端,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手术清创引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骺 临床 诊治
下载PDF
儿童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沙门菌骨髓炎临床特点分析
18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9个月28天、13个月、12个月;发病部位分别为桡骨、距骨、胫骨,起病时均有局部红肿并伴有发热。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均为男孩,发病年龄分别为13个月、20个月、19个月,发病部位均为股骨。6例患儿入院时均体温正常。入院后均使用一代头孢抗感染治疗,均采用抗生素联合骨皮质开窗负压辅助闭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引流治疗,后期根据脓液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结果6例患儿术后病理均提示急性骨髓炎,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41 d、39 d、38 d,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30 d、45 d、33 d。6例骨髓炎患儿出院时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等均恢复正常,截至末次随访创面均愈合良好,局部未出现红肿,肢体活动良好。结论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上较为罕见,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VAC引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沙门菌 骨髓炎 儿童
下载PDF
杨梅苷对细菌性骨髓炎大鼠骨缺损的改善作用
19
作者 阮峻 李炫莹 陈国材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 探究杨梅苷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对细菌性骨髓炎(OM)大鼠骨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OM组、杨梅苷组[50 mg/(kg·d)杨梅... 目的 探究杨梅苷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对细菌性骨髓炎(OM)大鼠骨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OM组、杨梅苷组[50 mg/(kg·d)杨梅苷]、PX-478组[25 mg/(kg·d)VEGFA/SDF-1/CXCR4信号通路抑制剂PX-478]、杨梅苷+PX-478组[50 mg/(kg·d)杨梅苷和25 mg/(kg·d)PX-478],每组18只。采用双侧胫骨近端骨缺损来构建细菌性OM大鼠模型。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大鼠创口愈合程度,测量大鼠肛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17以及骨代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水平;检测病灶周围组织细菌负荷情况;HE染色检测大鼠病灶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31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A/SDF-1/CXC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OM组达到甲级创口愈合程度的大鼠比例,BALP、BGP水平,CD31阳性区域面积,VEGFA、SDF-1、CXCR4蛋白水平下降(P<0.005或P<0.05);肛温,细菌负荷,血清IL-6、IL-1β、IL-17、CTX-Ⅰ水平升高(P<0.05)。与OM组相比,杨梅苷组BALP、BGP水平,CD31阳性区域面积,VEGFA、SDF-1、CXCR4蛋白水平升高;肛温,细菌负荷,血清IL-6、IL-1β、IL-17水平,CTX-Ⅰ水平降低(P<0.05);而PX-478组结果趋势相反。PX-478逆转了杨梅苷对细菌性OM大鼠骨缺损的改善作用。结论 杨梅苷可能通过激活VEGFA/SDF-1/CXCR4信号通路改善OM大鼠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趋化因子CXCL12 受体 CXCR4 杨梅苷 骨缺损 血管生成
下载PDF
病灶清除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治疗锁骨骨髓炎的疗效
20
作者 杨瑞芳 王新卫 +5 位作者 王石林 刘欣欣 郭再冉 钟文龙 张磊 陈江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065-3070,共6页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治疗锁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锁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24)采用病灶清除联合载抗生素...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治疗锁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45例锁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24)采用病灶清除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术;对照组(n=21)采用病灶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4 d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血清炎性指标控制情况,术前与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随访有无感染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均获随访13~35个月,平均(23.53±5.1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放置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14 d的WBC、CRP、ESR血清炎性指标、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2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2例(8.33%)感染复发,优于对照组5例(23.81%);观察组2例出现无菌性渗出并发症;观察组1例骨缺损不愈合,对照组5例,经二期髂骨植骨后骨缺损均愈合,余均未出现无菌性渗出、骨缺损和病理性骨折并发症。结论病灶清除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治疗锁骨骨髓炎可有效控制感染,保留锁骨的外形与功能,降低术后感染复发率,手术操作简单,且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髓炎 清创 载抗生素人工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