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miR-126a-5p及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刘丹 唐占英 +4 位作者 李攀 袁薇娜 李芳芳 陈倩 胡志俊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微小RNA-126a-5p(miR-126a-5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模型组、中药组均制备脊髓型颈椎病模...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大鼠微小RNA-126a-5p(miR-126a-5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模型组、中药组均制备脊髓型颈椎病模型。中药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方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为12周。各组干预结束后进行大鼠行为学测试,测定机械性刺激阈值和热刺激回缩时间。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各组椎间盘软骨终板结构的差异。TUNEL染色观察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组织miR-126a-5p和VEGF mR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组织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椎间盘血管芽数目减少,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破坏明显、大量凋亡且细胞密度降低;模型组和中药组机械性刺激阈值降低,热刺激回缩时间缩短,miR-126a-5p水平降低,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椎间盘血管芽数目增加,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破坏减轻,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凋亡减少且细胞密度增加,机械性刺激阈值升高,热刺激回缩时间延长,miR-126a-5p水平增加,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机制可能与上调miR-126a-5p、下调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椎间盘 脊髓 益气活血通络方 miR-126a-5p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杨明坤 刘泯邑 +3 位作者 贾新冬 杜涛 吴登普 张旭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日本...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头痛问题”Q5评分评价头痛程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轻度头痛患者术后头痛无缓解,其余患者头痛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缓解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头痛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彬 吕良友 +1 位作者 王志鹏 林志宏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患者48例,其中22例采用OLIF治疗(OLIF组),26例采用MI... 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患者48例,其中22例采用OLIF治疗(OLIF组),26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影像学资料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DH)、椎管横截面积(CSA)及椎间孔面积(FA)。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4~45个月,平均32.8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OLIF组VAS评分和ODI优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LL、手术节段Cobb角、DH、椎管CSA和F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OLIF组LL、手术节段Cobb角、DH和FA矫正值优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IS-TLIF相比,OLIF治疗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更好地恢复腰椎生理曲度、早期缓解疼痛、恢复腰椎功能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双镜双通道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东 朱新红 +1 位作者 闵继康 钟莉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及经椎板间双通道联合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9月,采用双镜双通道PELD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及经椎板间双通道联合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9月,采用双镜双通道PELD治疗游离型LDH患者23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进行评估,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8.50±22.15)min,住院时间为(4.05±2.17)d。所有患者游离髓核均完全摘除,术后随访过程中无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出现。术前腿痛VAS评分为(8.15±1.07)分,术后1年降至(1.36±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ODI为(65.25±7.60)%,术后1年为(10.01±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0%(21/23)。结论 采用经椎间孔及经椎板间双通道联合入路PELD治疗高度游离型LDH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减压术 外科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 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5
作者 窦一博 魏磊鑫 +8 位作者 黄迟 王永立 徐辰 胡博 沈晓龙 田野 陈华江 袁文 曹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伴MRIT2加权像髓内ISI的MCSM患者59例,其中26例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 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伴MRIT2加权像髓内ISI的MCSM患者59例,其中26例采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T2加权像髓内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33例采用单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C_(2-7)Cobb角,计算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测量髓内信号改变比值(SCR=ISI区域光密度值/C_(7)~T_(1)正常区域光密度值),定量评估髓内ISI程度,并进一步分析SCR变化值对JOA评分及其改善率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术后SCR及其变化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C_(2-7)Cobb角、颈椎整体ROM及其保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变化值显著改变组的JOA评分改善率最高,中度改变组次之,轻度改变组最低,3组间两两相比,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MRIT2加权像髓内ISI的MCSM患者,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MRIT2加权像髓内ISI节段单侧侧块螺钉内固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尤其在术后髓内ISI的改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下载PDF
焦点解决模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心理弹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彬娟 黑乐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焦点解决模式(SFA)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心理弹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80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采用焦点解决模式(SFA)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心理弹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80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实施SFA护理。于干预1 d与干预7 d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弹性状况;另于干预1 d、干预3 d、干预7 d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颈部疼痛与睡眠质量。【结果】干预1 d时,两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V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7 d时,两组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1 d时(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 d、干预7 d时,两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呈逐渐递减趋势,且各时间段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3 d、干预7 d时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FA模式,能够明显改善CSR患者的心理弹性,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同时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睡眠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弥散张量成像参数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琨 陈士跃 +6 位作者 陈智 张帆 宋庆鑫 侯藏龙 唐沂星 郝强 沈洪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5,共8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0例CSM患者及36例正常对...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入选的50例CSM患者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MRI及DTI检查,选择脊髓白质前索、侧索、后索和中央灰质4个部位作为感兴趣区(ROI),CSM组测量和计算脊髓受压最重平面与C1/2平面的ADC比值和FA比值,正常对照人群测量和计算C3/4、C4/5、C5/6、C6/7平面与C1/2平面的ADC比值、FA比值。对比正常对照人群不同节段、不同年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对比DTI参数(ADC、FA)和参数比值(ADC比值、FA比值)与CSM患者临床症状(JOA评分)及预后(JOA改善率)相关性的差异;CSM患者按术前JOA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各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按术后JOA改善率分为优、中、差3组,比较各组间DTI参数比值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人群不同年龄组间4个部位ADC比值、FA比值间差异无统计意义;C3/4、C4/5、C5/6、C6/7各平面间脊髓白质前索、侧索、后索ADC比值、FA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脊髓前索、侧索、后索和中央灰质的ADC比值、FA比值与JOA评分、JOA改善率相关性优于ADC值、FA值(P<0.05或P<0.01),且FA比值优于ADC比值。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患者ADC比值逐渐升高,FA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改善率为优、中、差3组CSM患者ADC比值逐渐升高,FA比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参数比值可消除年龄因素的影响,与CSM患者症状及预后有更优的相关性,可能具有较好的CSM临床症状及预后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弥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方忠 李锋 +3 位作者 杨琴 熊伟 李光辉 杜杏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3-585,共3页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运用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89例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社会支持情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运用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89例脊髓型颈椎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各项指标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髓型颈椎病组患者具有较多的社会心理因素障碍,其中心理状况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性6个因子评定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个性特征中的精神质与神经质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生活事件中的紧张总值、负性事件紧张总值、生活事件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部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后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支持力低下,对患者在给予药物、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与社会支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心理学 社会学
下载PDF
经皮硬膜外置管法建立绵羊急性颈脊髓损伤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黄轩 陈智 +2 位作者 王琨 何平 沈洪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硬膜外置入可扩张球囊导管,建立绵羊急性颈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成年雄性绵羊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0.6mL压迫组(B组)和1mL压迫组(C组),每组4只。所有动物均使用经皮穿刺鞘管,透视下自腰骶椎板间隙将3F... 目的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硬膜外置入可扩张球囊导管,建立绵羊急性颈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成年雄性绵羊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0.6mL压迫组(B组)和1mL压迫组(C组),每组4只。所有动物均使用经皮穿刺鞘管,透视下自腰骶椎板间隙将3Fr球囊导管置入硬膜外,并输送至C6/7水平。1周后B、C组动物分别以0.6和1mL容量扩张导管球囊,持续压迫颈髓1h后撤除;A组动物不作处理。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24h及48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颈髓送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检查测得置管后A、B、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9.1±0.2、9.1±0.2和8.9±0.2。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5.5±2.5和78.3±2.3。MRI检查提示扩张的球囊对颈髓腹侧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正常,扩张球囊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减退,且与扩张容量相关。病理结果提示B、C组在球囊扩张24h后,C6/7水平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缩小,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48h后,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结论经皮置管技术避免了对脊髓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是一种能够模拟临床实际致伤机制的急性颈脊髓损伤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硬膜外球囊导管 球囊压迫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1
10
作者 巩陈 申才良 +2 位作者 董福龙 郑军 汪卫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1-794,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它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18例采用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它椎间盘单独切除植骨内固定术(A组),即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另18例采用≥2个椎体一起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长节段钢板内固定术(B组),即长节段减压植骨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生理弧度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内固定均未发生问题,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随访角度丢失率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植骨融合率在术后6个月时为100%,A组术后4个月植骨均融合,B组有2例到术后6个月时融合。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具有相对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椎体骨质保留多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外科学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椎板作为椎体间植骨材料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绪 刘家明 +6 位作者 陈宣银 姜建 龙新华 舒勇 黄山虎 尹庆水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颈椎 矫形外科手术 骨移植
下载PDF
MRI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明 高显达 +3 位作者 丁文元 杨大龙 孙家元 马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索MRI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均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根据术前脊髓T 2WI信号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分为3组:A组11例,SIR<1.32;B组12例,SIR 1.32... 目的探索MRI扩散张量成像检查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均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根据术前脊髓T 2WI信号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分为3组:A组11例,SIR<1.32;B组12例,SIR 1.32~1.68;C组14例,SIR>1.68。比较3组临床资料、FA值、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细化肢体功能评价。应用Pearson检验分析JOA评分与FA值的相关性。结果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3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脑脊液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FA值低于A组和B组(P<0.05)。术前和随访时,C组JOA评分低于A组和B组,3组随访时JOA评分高于术前,C组JOA评分改善率低于A组(P<0.05)。术前和随访时,C组正常步长6 m行走时间长于A组和B组,3组随访时正常步长6 m行走时间短于术前(P<0.05)。术前,B组最大步长6 m行走时间长于A组,C组最大步长6 m行走时间长于A组和B组。随访时,C组最大步长6 m行走时间长于A组,3组随访时最大步长6 m行走时间短于术前(P<0.05)。术前,C组5次连续坐起时间长于A组和B组,随访时,B组5次连续坐起时间长于A组,C组5次连续坐起时间长于A组和B组,3组随访时5次连续坐起时间短于术前(P<0.05)。术前和随访时,C组10 s连续握松拳次数少于A组,3组随访时10 s连续握松拳次数多于术前(P<0.05)。术前JOA评分与FA值呈显著正相关,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FA值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A值可以作为髓内SIR显著升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诊断指标;FA值与术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T 2WI信号比值 弥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兴 薛峰 +2 位作者 盛晓文 彭育沁 陈兵乾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及ACDF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测量所...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及ACDF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测量所有患者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置换节段及相邻节段的ROM,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dom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和Odom功能评定均得到显著改善。置换组术后颈椎ROM、置换节段及其邻近间隙平均RO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患者中,术后颈椎ROM显著减小,邻近间隙ROM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邻近节段的ROM明显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能保持颈椎ROM,避免邻近节段退变,早、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 人工关节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凤宁 张帆 +3 位作者 何平 黄轩 侯铁胜 沈洪兴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7月年-2011年6月,收治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日本骨... 目的分析比较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7月年-2011年6月,收治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a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作为治疗后临床效果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情况。进一步将JOA评分改善率与治疗方式、性别、年龄、病程、节段性前凸角、C2-7活动度、脊髓受压程度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明确其与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关系。结果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本组病例分为2组,A组53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平均随访30.68个月。B组3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4.68个月。对于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P〈0.01)、节段性前凸角(P〈0.01)2个因素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病程较短、节段性前凸角较大的患者治疗后效果较好。结论对于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并无显著差异,然而病程较短、节段性前凸角较大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病程较长、节段后凸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期疗效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黎宁 侯树兵 +2 位作者 孙先泽 王立民 宫瑞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通过对接受两种颈前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分析比较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 目的通过对接受两种颈前路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分析比较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组和前路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组,ACDF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51.63±6.62)岁。ACCF组39例,其中男25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23±7.31)岁。评估2组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5年,2组患者术后第5年颈椎生理弧度均得到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明显优于ACCF组。所有患者术后第5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增加,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活动度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CDF和ACCF治疗MCSM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每一种术式都有利弊,没有一种手术适合于所有患者。术者选择术式时,必须考虑压迫位置和节段数,矢状位力线,颈椎稳定性等因素。当压迫来自突出的颈椎间盘时,应首选ACDF。如果压迫来自颈椎椎体后方时,必须考虑AC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颈前路手术 中期研究
下载PDF
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波 罗春山 +2 位作者 赵筑川 彭智 杨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21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 目的分析和比较前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3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颈前路2个(或2个以上)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21例)及颈后路脊髓受压段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加侧块螺钉内固定术(15例)治疗,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前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70%,优良率为81%,后路手术组平均改善率62%,优良率78%,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1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95%,后路手术组3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80%,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但前路多个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植骨支撑融合内固定术植骨融合率高、术时短、出血少,较之后路术式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植骨融合 前路或后路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球囊注射压迫法建立山羊颈脊髓慢性压迫模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智 何平 +9 位作者 黄轩 王琨 綦珂 张帆 李凤宁 宋庆鑫 汤译博 侯藏龙 唐沂星 沈洪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验证一种新型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8只崇明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3只)。通过前路手术将球囊压迫装置固定在C3椎体内,实验组术后每周经皮向注射阀注射0.1ml造影剂,使球囊缓慢膨胀,对颈脊... 目的验证一种新型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8只崇明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3只)。通过前路手术将球囊压迫装置固定在C3椎体内,实验组术后每周经皮向注射阀注射0.1ml造影剂,使球囊缓慢膨胀,对颈脊髓产生慢性压迫;对照组放置压迫装置后即刻取出,术后每周仅经皮穿刺但不注射造影剂。每4周采用Tarlov评分法对动物进行行为学评价,在全麻下进行颈椎X线、CT、MRI检查,并处死2只取压迫节段脊髓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Tarlov评分均为5分。实验组术后4周(n=13)Tarlov评分不变;术后8周时(n=11)有2只Tarlov评分为4分,9只5分;术后12周时(n=9)有3只Tarlov评分为2分,4只3分,2只4分。影像学检查示对照组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球囊压迫系统表现稳定,随着时间推移,脊髓逐渐受压。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术后4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8周受压节段脊髓前角内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变性;术后12周白质出现片状脱髓鞘区和空泡变性。结论术后实验动物行为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符合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特点,说明新型球囊注射压迫系统可以辅助建立稳定、可靠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 动物模型 球囊
原文传递
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智 黄轩 +5 位作者 李凤宁 张帆 綦珂 何平 侯铁胜 沈洪兴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平均年龄为63.4岁。测量术后颈椎矢状面的活动度;采用日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平均年龄为63.4岁。测量术后颈椎矢状面的活动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估融合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平均25.2个月的有效随访。JOA评分术前为8.3±1.6,术后6个月为12.5±1.6,末次随访时为12.6±1.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1例出现假关节外,其余病例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术前活动度为68.3°±5.8°,术后6个月为43.9°±4.2°,末次随访时为45.9°±4.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因保留中间椎体,并结合应用多组螺钉固定钢板,避免了因为跨多节段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置物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骨移植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并发症对比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宁 申明奎 +2 位作者 白玉 王文刚 夏磊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多节段CSM患者236例,111例采用ACDF治疗(前路组)、12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 目的对比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多节段CSM患者236例,111例采用ACDF治疗(前路组)、12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后路组)。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椎曲度(14.8°±4.1°)优于后路组(9.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路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14.6±1.2)分、(75.6±3.5)%]均优于后路组[(13.2±2.0)分、(62.7±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93%,其中前路组5例(4.50%,5/111),后路组9例(7.20%,9/125)。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喉上/喉返神经损伤(5例,前路组),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脊髓损伤(3例,后路组),其余为C5神经根麻痹(2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切口血肿(1例),均为后路组病例。无食管、气管瘘及死亡患者。结论 ACDF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CDF能获得更好的颈椎曲度和神经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建中 周嘉辉 +3 位作者 王锡阳 邓展生 徐大启 黄跃平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髂骨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10.2个月,采用Zdeb lick影像学判定...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髂骨植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10.2个月,采用Zdeb lick影像学判定椎体间融合的标准,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功能评价:术前平均为(11.91±2.62)分,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平均分别为(14.82±1.89)分,(14.97±1.73)分,(15.10±1.61)分,(14.96±1.90)分,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平均改善率为88.14%,其中优34例,占44.73%;良18例,占23.68%;中15例,占19.73%;无变化6例,占7.89%;差3例,占3.94%。结论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外固定时间,有助于防止植骨块塌陷,保持椎间高度及颈椎的生理前曲,这将有利于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移植 颈前路减压 椎间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