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源性胸痛的近期疗效
1
作者 李丽梅 刘晓东 +4 位作者 刘婷婷 刘悦 徐幼苗 赵健鑫 张志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胸痛是疼痛门诊病人常见的就诊原因,但多数病人并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现,即大多数胸痛病人为非心源性胸痛[1,2]。非心源性胸痛可发生在各种胃肠道疾病(如食道、胃、胆胰)中,但也可由骨骼疾病引起[3]。因此,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非心源性胸... 胸痛是疼痛门诊病人常见的就诊原因,但多数病人并无心血管系统异常发现,即大多数胸痛病人为非心源性胸痛[1,2]。非心源性胸痛可发生在各种胃肠道疾病(如食道、胃、胆胰)中,但也可由骨骼疾病引起[3]。因此,临床医师应该提高对非心源性胸痛的诊断和治疗意识,特别是当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时应高度怀疑颈源性胸痛,以免造成误诊或漏诊[4]。颈源性胸痛(cervicogenic chest pain)又称颈心综合征、假性心绞痛、颈源性心脏病,是与颈椎病相关的非典型性前胸部疼痛并伴有颈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类似心绞痛的胸痛,但源于颈椎间盘退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胸痛 颈心综合征 颈椎间盘退变 颈源性胸痛 临床医师 就诊原因 颈部功能 胃肠道疾病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2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薛玉满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药与常规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腹摩组施以腹部摩法,扳法组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联合组给予腹部摩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mean,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值]。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腹摩组70.00%(21/30)与扳法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ESCV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NDI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m、Vs、Vd参数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RI、PI参数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安全性分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颈椎功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痰湿阻络证 腹部摩法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康复疗效分析
4
作者 孟臻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评价针刀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予以常规用药及推拿治疗,观察组结合针刀进行治疗,对比疗效... 目的:评价针刀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均予以常规用药及推拿治疗,观察组结合针刀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颈椎障碍指数治疗后在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各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在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血清丙二醛及内皮素治疗后在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刀联合推拿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十分确切的疗效,对颈椎功能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可以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血清丙二醛及内皮素水平,综合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痛 针刀 推拿
下载PDF
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颖 陈朝晖 +2 位作者 林永艳 张文娣 李冬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联合运动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检测患者颈部疼痛部位压痛阈值,关节角度尺测量颈椎关节活动度,采集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值(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计算颈椎前屈、后伸、侧屈的肌肉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CR),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功能改善程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减轻,颈椎活动度增加,颈部肌肉CCR下降,NDI降低(P<0.05);治疗组疼痛、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肌肉CCR、ND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锻炼可有效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颈部肌肉协调性,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其疗效优于牵引疗法结合运动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筋正骨 颈型颈椎病 运动锻炼 牵引
下载PDF
MAGiC技术定量评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研究
6
作者 王文娟 邹月芬 +2 位作者 胡磊 刘啸峰 柴刘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5,共7页
目的评估MRI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期间完成胸部低剂量CT检查的健康体检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自愿接受常规腰椎MRI及MAGiC... 目的评估MRI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23年5月至2023年9月期间完成胸部低剂量CT检查的健康体检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自愿接受常规腰椎MRI及MAGiC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并计算基于胸部低剂量CT的腰椎平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基于常规T1WI椎体骨质量(vertebral bone quality,VBQ)值、基于MAGiC T1WI的VBQ(VBQ-magic)及平均T1弛豫时间(average T1 relaxation time,T1av)值、平均T2弛豫时间(average T2 relaxation time,T2av)值、质子密度平均(average proton density,PDav)值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按腰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63例)、骨量减少组(43例)及骨质疏松组(22例)。多组间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或Wilcoxon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年龄、VBQ、VBQ-magic、T1av、T2av、PDav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单参数及联合参数对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组间年龄、VBQ、VBQ-magic、T1av、T2av、PDa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VBQ-magic值分别为2.92(2.71,3.11)、3.16(2.87,3.40)、3.37(3.19,3.53),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T1av值分别为622.80(554.80,692.00)ms、565.40(538.00,599.20)ms、560.50(515.80,586.55)ms,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2av值分别为(75.40±6.06)ms、(77.05±5.95)ms、(84.79±5.36)ms,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与骨质疏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骨量正常组PDav值小于骨量减少组及骨质疏松组(P=0.007、0.043)。VBQ-magic、T1av与BMD值呈中等相关(r=−0.524、0.403);T2av、PDav与BMD值呈弱相关(r=−0.365、−0.224)。VBQ-magic、T1av、VBQ-magic+T1av在区分骨量减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2、0.702、0.782,VBQ-magic单独及联合T1av的诊断效能与VBQ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Q-magic、T2av、VBQ-magic+T2av在区分骨质疏松的AUC分别为0.810、0.867、0.803,VBQ-magic单独及联合T2av的诊断效能与VBQ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AGiC T1WI的VBQ评分及T1、T2值对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为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和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量 骨密度 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理想 李春根 +5 位作者 柳根哲 赵子义 赵思浩 陈超 祝永刚 李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35,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35例和后路组35例,前路组患者行Hybrid手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联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后路组患者行EODL。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满意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术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JOA评分和JOA改善率明显升高(P<0.01),NDI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OA评分明显升高(P<0.01),NDI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按术后满意度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均较高。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EODL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Hybrid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 椎管减压 颈椎前路手术 Hybrid手术
下载PDF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国正 杜江 王晓琼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林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疼痛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林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均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一个疗程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介质[白介素-6 (IL-6)、白三烯B4 (LTB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三烯C4 (LTC4)]水平、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分值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和V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LTB4、LTC4、IL-6、TNF-α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呈升高趋势,且治疗一个疗程后、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LTB4、LTC4、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左侧、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I分值均降低,SF-36分值均升高,且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NDI分值低于对照组,SF-36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桂枝新加汤治疗CSR患者效果可靠,其可增加抗炎效果、调节椎动脉血流,从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好转,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 骨伤手法 桂枝新加汤 炎症 疼痛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9
作者 林劲华 祝瑞 +1 位作者 郑力恒 吴昊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0-53,58,共5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改变,长时间以低头姿势伏案工作会引起颈椎椎间盘压力增大,加快颈椎退变,颈椎病发病率随之增高。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多见,其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行...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改变,长时间以低头姿势伏案工作会引起颈椎椎间盘压力增大,加快颈椎退变,颈椎病发病率随之增高。临床上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多见,其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行手术治疗。传统手术可以充分暴露术野进行彻底减压,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对组织破坏较大,容易造成术后肌源性颈痛不适、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切口血肿、食管瘘、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喉返神经损伤 喉上神经 暴露术野 食管瘘 传统手术 颈痛
下载PDF
2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并发乳糜漏的临床特征分析
10
作者 张聃 史明 +3 位作者 张文捷 汪丽伟 罗满 张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78-380,共3页
近年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随着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手术并发症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椎体终板损伤... 近年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随着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手术并发症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椎体终板损伤和融合器沉降等[1-2]。淋巴漏是腹部手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其中腹部乳糜漏作为淋巴漏的特殊形式,主要由乳糜池周围淋巴管破裂所引发,使得腹腔引流出现乳白色或乳糜样液体[3]。乳糜漏在OLIF手术中较罕见,目前文献中鲜有报道。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出现过2例OLIF术后并发乳糜漏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漏 腰椎退行性疾病 淋巴漏 乳糜池 壮医 乳糜样 血管损伤 腹部手术
下载PDF
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鲍传喜 王岳玲 陈家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六安市中医院诊治的100例气滞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六安市中医院诊治的100例气滞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4周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CSR20)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颈椎活动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后CSR20评分及颈椎前屈、左屈、右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VAS评分、NDI评分、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联合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疼痛、颈椎活动功能改善更明显,可能与调节血液黏稠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深刺颈夹脊穴 血液流变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壮医经筋理论在腰痛诊治中的应用探析
12
作者 徐经洧 莫清莲 甘小凤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结合具体临床案例,分析并整理壮医经筋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腰痛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思路。壮医认为腰痛的发病责之“气”“毒”“虚”“瘀”,经筋在各种致病因素下,导致毒邪阻滞,治疗大法应以调气、解毒、祛瘀、补虚为主。腰痛的产生是由于四... 结合具体临床案例,分析并整理壮医经筋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腰痛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思路。壮医认为腰痛的发病责之“气”“毒”“虚”“瘀”,经筋在各种致病因素下,导致毒邪阻滞,治疗大法应以调气、解毒、祛瘀、补虚为主。腰痛的产生是由于四维相代失衡,毒则不消;交会不接,瘀则不通;气街失控,气则不调;气血亏虚,虚则不去。三道两路受阻,经筋失养,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通过探查筋结位置,找出病灶,再施以经筋手法的施治,畅通“三道两路”,使天、地、人三气恢复同步而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壮医经筋疗法 疗效概况
下载PDF
基于Apriori算法和改进剪枝算法研究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配伍规律
13
作者 张丹峰 郑丽娟 +1 位作者 殷亚婷 周运峰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及配伍特点,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2年2月—2022年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刊登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建立文...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及配伍特点,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12年2月—2022年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刊登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建立文献数据库与腧穴数据库,采用Vlookup函数和数据转置对腧穴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PRO频数分析得出高频腧穴,采用Apriori算法和改进剪枝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最后按照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414篇,最终纳入文献133篇。频次≥14次的腧穴共20个,排名前十的依次为风池穴、天宗穴、合谷穴、肩井穴、曲池穴、后溪穴、手三里穴、颈夹脊穴、外关穴、风府穴。使用频次≥14次的腧穴归经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为主。设置最小支持度为20%,最小置信度为80%,关联规则为后项→前项,采用Apriori算法和改进剪枝算法对频次≥14次的20个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排名前四的腧穴配伍组合分别为肩井、风府、后溪、外关→风池、天宗,肩井、风府、外关、曲池→风池、天宗,手三里、天宗、肩井、后溪→风池、曲池,肩井、后溪、天宗、风府→风池、外关。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选穴具有注重分经辨证,腧穴配伍侧重本经配穴,远近配穴与同名经配穴的规律特点。运用Apriori算法和改进剪枝算法可以有效挖掘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 推拿 APRIORI算法 改进剪枝算法 选穴配伍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腰痛为表现的未分化疾病的全科临床路径有效性研究
14
作者 朱晓丹 李琰华 +1 位作者 王静华 陈法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52-2356,共5页
背景腰痛为基层患者常见就诊原因,但目前国内对于腰痛患者管理缺乏统一指南,本文通过前期研究,初步建立基于腰痛患者的全科临床路径,通过管理方案的调整,验证其有效性。目的探究腰痛为表现的未分化疾病的全科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 背景腰痛为基层患者常见就诊原因,但目前国内对于腰痛患者管理缺乏统一指南,本文通过前期研究,初步建立基于腰痛患者的全科临床路径,通过管理方案的调整,验证其有效性。目的探究腰痛为表现的未分化疾病的全科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80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腰痛全科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差值、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全科临床路径管理能有效改善腰痛功能情况,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可为其他未分化疾病管理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未分化疾病 临床路径 全科医学 有效性研究
下载PDF
三通平衡法针刺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魏文馈 王清利 +1 位作者 齐聪聪 吕杭州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 观察三通平衡法针刺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三步推拿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三通平衡法针刺... 目的 观察三通平衡法针刺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三步推拿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三通平衡法针刺治疗。给予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活动度、疼痛介质[P物质(SP)及前列腺素E2(PGE2)]及颈部血流。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颈椎各方向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皮疹、疼痛加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三通平衡法针刺联合三步推拿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急性期的有效方案,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恢复颈椎活动度及颈部血流,减轻氧化应激状态,且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三通平衡法 针刺 三步推拿法 颈椎活动度 疼痛介质 颈部血流 安全性
下载PDF
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辛永健 王印岭 +1 位作者 张晓红 谢云港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69-373,378,共6页
目的 探究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4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在... 目的 探究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4例,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通脉化瘀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ertebrobasilar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d)、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相关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前屈、后伸)。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超声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超声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椎-基底动脉Vm、Vs、Vd超声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I、PI超声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头晕目眩、耳聋耳鸣、颈肩处疼痛及急躁易怒、入睡困难、手指麻木、记忆力下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头晕目眩、耳聋耳鸣、颈肩处疼痛及急躁易怒、入睡困难、手指麻木、记忆力下降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肩颈痛、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眩晕症状肩颈痛、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前屈、后伸度数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颈椎关节活动度颈部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前屈、后伸度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54/57)明显高于对照组82.46%(4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联合通脉化瘀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调节椎基底动脉超声参数,增大颈椎关节活动度,缓解临床症状及眩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瘀胶囊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 超声参数
下载PDF
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胡志勇 程文会 +1 位作者 刘清磊 孙庆禄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3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3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NDI、颈椎病症状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通痹胶囊联合颈椎牵引能够有效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证),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寒湿痹阻证 神经根型 通痹胶囊 牵引
下载PDF
针药结合调枢柔筋法治疗中重度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18
作者 黄剑浩 谢宇锋 +2 位作者 王俏 刘毅 冯军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94-497,共4页
目的比较针药结合调枢柔筋法与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中重度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EH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6例,脱落2例)与射频组(36例,脱落2例)。针药组予颅项针联合瓜芍柴胡汤,射频组予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 目的比较针药结合调枢柔筋法与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中重度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EH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6例,脱落2例)与射频组(36例,脱落2例)。针药组予颅项针联合瓜芍柴胡汤,射频组予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随访2个月时观察两组VAS评分、颈椎ROM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2.35%,高于射频组的55.88%(P<0.05)。针药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随访1个月、随访2个月针药组均低于射频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评定时间主效应显著(F=483.024,P=0.000),两组治疗后、随访1个月、随访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评定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35.485,P=0.000),组间效应显著(F=18.342,P=0.000)。针药组颈椎ROM评分比较,治疗后、随访1个月、随访2个月针药组均低于射频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评定时间主效应显著(F=353.384,P=0.000),两组治疗后、随访1个月、随访2个月的颈椎ROM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评定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7.972,P=0.000),组间效应显著(F=3.453,P=0.000)。结论针药结合调枢柔筋法治疗中重度CEH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颅项针 瓜芍柴胡汤 调枢柔筋法 针药结合
下载PDF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19
作者 许彬 刘英敏 +3 位作者 郄丹丹 马苏俞 李玉媛 温亚菲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675-677,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医推拿手法(一指禅推法联合胸锁乳突肌部局部推拿)进行治...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医推拿手法(一指禅推法联合胸锁乳突肌部局部推拿)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NDI指数、平均肌电值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NDI指数、平均肌电值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一指禅推法联合胸锁乳突肌部局部推拿治疗可明显减轻颈椎病急性患者的疼痛,缓解其颈部肌肉痉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急性发作 推拿手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2023年)计划书
20
作者 詹吉恒 廖少君 +6 位作者 侯宇 林方政 林涌鹏 陈树东 罗俊华 温泽淮 林定坤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期79-87,共9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常见优势病种之一,但现有的CSR指南/共识均未提供与CSR中西医结合诊疗相关的建议。为帮助不同医学体系下的从业者更好地进行CSR中西医结合诊疗决策,亟需制订...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常见优势病种之一,但现有的CSR指南/共识均未提供与CSR中西医结合诊疗相关的建议。为帮助不同医学体系下的从业者更好地进行CSR中西医结合诊疗决策,亟需制订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计划书介绍了项目组遵照循证指南制订的原则、方法制订《中西医结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与非手术治疗指南(2023年)》的各个关键环节,旨在为科学制订本指南提供指导性和纲要性的实施方案,促进本指南规范、高效、透明化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 诊断 非手术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计划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