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5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热敏化腧穴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1
作者 海霞 段晓晶 +1 位作者 罗文月 袁宇红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36-641,共6页
目的 探讨艾灸热敏化腧穴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源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38例腰椎源性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1... 目的 探讨艾灸热敏化腧穴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源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38例腰椎源性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1组采取艾灸热敏化腧穴,对照2组采取中药熏蒸,观察组采取艾灸热敏化腧穴+中药熏蒸。治疗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血管活性调节因子[血栓素2 (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神经传导速度、等长肌力(IMS)、腰背肌后伸活动度(ROM),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76.09%和对照2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ODI评分分别为(1.31±0.30)分、(1.98±0.42)分、(15.24±1.68)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1.50±0.33)分、(2.64±0.46)分、(18.78±2.34)分和对照2组的(1.47±0.34)分、(2.70±0.41)分、(19.11±1.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XB2水平为(40.42±4.25) ng/mL,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45.56±4.71) ng/mL和对照2组的(44.88±5.03) ng/mL,6-keto-PGF1α水平为(53.53±5.78) ng/mL,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49.95±5.42) ng/mL和对照2组的(50.11±6.64)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腓总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2.50±4.43) m/s、(42.63±4.56) m/s,明显快于对照1组的(39.12±3.78) m/s、(39.40±3.87) m/s和对照2组的(38.89±4.05) m/s、(39.11±3.95)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ROM、IMS分别为(7.65±1.85)°、(498.68±75.51) N,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6.25±1.36)°、(452.62±70.33) N和对照2组的(6.32±1.44)°、(450.13±72.68) 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艾灸热敏化腧穴结合中药熏蒸能改善腰椎源性下腰痛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传导速度及腰椎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源性下腰痛 中药熏蒸 艾灸热敏化腧穴 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作者 余洋 王永涛 +2 位作者 谢一舟 冯成郅 樊效鸿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3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UBED治疗,41例)和观察组(采用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4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83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UBED治疗,41例)和观察组(采用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4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ODI、复发率及再手术情况,采用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组长(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VAS评分及ODI术后3 d、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5);术后1个月OD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段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LDH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早期恢复更快,但存在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大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纤维环缝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
作者 张杰 方后山 +2 位作者 王文亮 郭然 陈家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PELD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PELD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出血1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例。术后发生1例神经病理性疼痛。均未发生截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6、12个月均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均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7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4%。结论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类脊髓高压综合征
下载PDF
青藤碱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髓核细胞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倩 卢子昂 +3 位作者 李利和 吕超亮 王盟 张存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目的:探讨青藤碱是否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青藤碱药物浓度。将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青藤碱组、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白细胞介素1β组、锌原卟啉(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剂)组、锌原卟啉+青藤碱组、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青藤碱+锌原卟啉+白细胞介素1β组。分别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活性氧含量、凋亡率及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呈现多角形、三角形、短楔形等形态,其呈现“S”型曲线生长,接种第1-3天生长缓慢,第4-6天生长迅速,第七八天生长速度缓慢,进入“平台期”,细胞数量不再增加;②当青藤碱的浓度≤80μmol/L时,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不会受到显著影响(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可以显著降低髓核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加活性氧含量,导致细胞凋亡(P<0.01);④当采用青藤碱干预后,不仅可以促进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P<0.05),而且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活性降低、活性氧含量和凋亡率增加(P<0.05),其作用可被锌原卟啉逆转(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白细胞介素1Β 血红素氧合酶1 髓核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活性氧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专家共识
5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 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E脊柱微创学组 黄卫国 朱腾月 司海朋 冯毅 丁宇 孙兆忠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LSS脊柱内镜治疗方法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LSS脊柱内镜治疗方法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y,OSE)、同轴内镜技术(即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OSE治疗LSS具有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创伤较UBE更小,对椎管及双侧神经根管的减压较PTED更彻底。虽然OSE这项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已经4年余,但普及程度尚不够,目前缺乏OSE治疗LSS的专家共识和指南。为提高脊柱外科医生对OSE技术的认识,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定期考核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专家组的主办下,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的协办下,于2022年8月20日在山东省老年医学会基层医疗工作委员会OSE脊柱微创学组成立大会上,OSE专家成员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订方法,通过调查确定拟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并对OSE、UBE、PTED领域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经德尔菲法投票及专家组讨论,提出推荐意见。后经反复论证,对OS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形成共识,包括OSE的适应证、禁忌证、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流程、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及术前术后评估,旨在为脊柱外科医生采用OSE技术治疗LSS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和临床指导,以提高中国LSS的脊柱内镜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
下载PDF
两种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潘丹 唐少龙 +3 位作者 刘超 付军初 陈思远 黄庆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UBE-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UBE-T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UBE-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UBE-T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ODI、SF-36评分、椎间隙高度(IH)、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LL)、椎间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UBE-TLIF组随访12~18个月,MIS-TLIF组随访12~19个月。手术时间UBE-TLIF组长于MIS-T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UBE-TLIF组少(短)于MIS-TLIF组(P<0.05)。IH、Cobb角及LL:末次随访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VAS评分及ODI、SF-36评分: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改善(P<0.05),其中腰、腿痛VAS评分及SF-36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 UBE-TLIF组低于MIS-TLIF组(P<0.05)。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达到植骨融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硬脊膜撕裂、脊髓硬膜外血肿、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MIS-TLIF和UBE-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UBE-TLIF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
下载PDF
中医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晶博 王想福 +7 位作者 孙凤岐 石瑞芳 陈伟国 赵恒 丁艳芳 王薛涛 罗科伟 任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57-62,共6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日益成熟,一些症状较重的患者会直接选择手术治疗。事实上,大多数LDH...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日益成熟,一些症状较重的患者会直接选择手术治疗。事实上,大多数LDH患者经过规范化的保守治疗可以达到症状缓解或治愈的效果。中医学在保守治疗LDH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的发现,也为保守治疗LDH提供了现实与理论依据。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相关文献的归纳分析,探讨影响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及中医药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作用,为今后中医药治疗LDH提供理论参考,寻找LDH的最佳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腰椎间盘突出 重吸收 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8
作者 何成 樊拖迎 +3 位作者 徐亚平 双峰 张浩利 李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导杆可视组(采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39例)和TESSYS组(采用经皮椎间孔... 目的探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导杆可视组(采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39例)和TESSYS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37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导杆可视组少(短)于TESSYS组(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椎间孔成形效率和准确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椎间孔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 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
下载PDF
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影像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李珑 熊惠玲 +5 位作者 孙永欣 安文涛 王建成 刘保强 袁若林 刘文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影像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106例肝肾亏虚兼血瘀证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给予腺...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影像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106例肝肾亏虚兼血瘀证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给予腺苷钴胺片口服,观察组53例给予腺苷钴胺片联合自拟活血通督汤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必要时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止痛治疗3~5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检查指标[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S1/S2)、椎管面积/椎体面积(S2/S3)、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S1/S2、S2/S3、腰椎前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CRP、TNF-α、IL-1α水平及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47%(40/53)比30.19%(16/5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无需干预自行缓解。结论自拟活血通督汤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更好,不仅能减轻症状及疼痛,还能明显改善影像学变化,分析可能与减轻炎症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活血通督汤 腺苷钴胺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作者 卢士学 李俊 +1 位作者 张军 黄干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血红蛋白、SF-36生活质量评分、疼痛VAS评分、ODI,根据椎间盘高度指数(...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血红蛋白、SF-36生活质量评分、疼痛VAS评分、ODI,根据椎间盘高度指数(DHI)、矢状位椎体移动角度(sROM)评价椎体稳定性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手术时间90~115(105.00±16.32)min。切口长度:观察通道9~12(10.30±2.20)mm,工作通道11~14(12.10±1.20)mm。血红蛋白术后7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术后7 d较术前改善(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 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降低(P<0.05);ODI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降低(P<0.05);上述2项指标均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降低(P<0.05)。DHI及sROM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操作空间充足,创伤小,能有效地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肺肿瘤骨转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11
作者 李良薇 邱玲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88-288,共1页
患者,男,67岁,左侧腰髋部、腹股沟、左下肢疼痛半个月于2023年1月9日就诊于成都市中西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疼痛科。病史:患者诉半个月前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后出现左侧腰髋部、腹股沟、下肢疼痛,以大腿麻木疼痛为主,久坐、久... 患者,男,67岁,左侧腰髋部、腹股沟、左下肢疼痛半个月于2023年1月9日就诊于成都市中西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疼痛科。病史:患者诉半个月前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后出现左侧腰髋部、腹股沟、下肢疼痛,以大腿麻木疼痛为主,久坐、久卧后加重,夜间加重,活动后可缓解,无下肢放射痛感,否认劳累史、运动史及外伤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转阴,无咳嗽、胸闷、心悸等症状,曾于外院就诊时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查体:腰椎无压痛,左侧髋部及大腿前、外侧肌肉压痛,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4字试验阴性,屈颈试验阴性,躯干旋转试验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骨转移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误诊
下载PDF
苏国宏基于“扶阳通痹”思想针灸并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经验
12
作者 王征 苏国宏 +2 位作者 王竟成 谢莉莹 胡超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675-678,共4页
总结苏国宏基于“扶阳通痹”思想针灸并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经络阻滞,内因多为阳气亏虚。经络为邪气所阻滞,同时气血运行不利,阳气不能外达腰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进而致使腰部出现酸胀疼... 总结苏国宏基于“扶阳通痹”思想针灸并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经络阻滞,内因多为阳气亏虚。经络为邪气所阻滞,同时气血运行不利,阳气不能外达腰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进而致使腰部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扶阳通痹”思想主要选取太阳经针刺以“通痹”,配合督脉麝香灸以“扶阳”。太阳经腧穴可取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膀胱俞、次髎、会阳、委中,督脉腧穴可取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通过针刺、艾灸并用以达到“扶阳通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扶阳通痹 针灸并用 麝香灸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两种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
13
作者 石志伟 吴建明 +1 位作者 牛亚辉 巩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7-813,共7页
目的 分析经皮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5/骶1椎(L_(5)/S_(1))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对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亳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 LD... 目的 分析经皮经椎间孔入路与经椎板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5/骶1椎(L_(5)/S_(1))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对比。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亳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L_(5)/S_(1) LDH患者62例,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32例(TELD组),采用椎板间入路30例(IELD组)。观察指标包括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间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两组患者术后2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01),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手术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LD组有高髂嵴患者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内镜手术治疗L_(5)/S_(1)LDH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经椎间孔入路局部麻醉,住院费用少,伴有高髂嵴患者选择合适穿刺路径均可以顺利完成手术。经椎板间入路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较短,但是出现硬脊膜及神经损伤风险较高,对于新手来说需要小心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14
作者 陆焱 郭瑛 +1 位作者 梁昌海 邢国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该院骨科就诊并行UBE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该院骨科就诊并行UBE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肢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结果术前患者腰背部VAS为(5.72±2.18)分,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下降至(2.74±1.52)、(1.92±1.26)、(1.73±1.36)和(0.87±0.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腿部VAS术前为(4.63±2.17)分,术后1 d下降至(4.22±1.9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为(3.73±1.42)分,术后6个月为(2.13±1.16)分,术后12个月为(0.76±0.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为(60.23±8.13)%,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下降至(41.91±6.53)%、(12.82±4.24)%、(8.19±3.84)%和(6.75±2.1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为(9.08±1.34)分,术后1 d为(10.89±0.88)分,术后3个月为(13.34±1.25)分,术后6个月为(15.75±1.24)分,术后12个月为(18.12±1.86)分,与术前比较,腰椎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技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UBE减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两种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林松 陈钱 +3 位作者 陈洪柱 郭明伟 苗吉显 朱卉敏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29例)和T...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29例)和TLIF组(26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采用ODI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和术后24 h引流量TLIF组长(多)于MIS-TLIF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内固定松动、融合器移位、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与TLIF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MIS-TLIF具有切口小、术后引流量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固定融合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余会林 马胜 +5 位作者 李渠蓬 高啸 邓斌 潘彬 孙伟 冯虎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Jaslow技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TLIF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疗效。方法将95例轻度DLS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传统TLIF组(采用传统TLIF治疗,49例)和改良Jaslow组(采用改良Jaslow技术TLIF治疗,46例)。... 目的比较改良Jaslow技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和传统TLIF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疗效。方法将95例轻度DLS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传统TLIF组(采用传统TLIF治疗,49例)和改良Jaslow组(采用改良Jaslow技术TLIF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影像学指标,采用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6(21.13±11.80)个月。(1)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滑脱度:两组术后1年均低于术前(P<0.01)。腰椎前凸角:两组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两组术后1年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年改良Jaslow组高于传统TLIF组(P<0.01)。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器沉降值、椎间融合器沉降率:改良Jaslow组均少(低)于传统TLIF组(P<0.05),手术节段均骨性融合。(3)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均优于术前(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TLIF相比,改良Jaslow技术TLIF治疗轻度DLS可以更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同时能延缓椎间融合器的沉降,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改良Jaslow技术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中国传统功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春丽 何件根 +3 位作者 武亮 李欢欢 贾高婷 黄许翔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932-934,938,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脊柱疾患,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中国传统功法借助其简、便、效、廉、广的优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不断推广。本文从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四种典型的传统功法进行梳理,探讨中国传统运动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脊柱疾患,治疗方法多样。其中,中国传统功法借助其简、便、效、廉、广的优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不断推广。本文从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四种典型的传统功法进行梳理,探讨中国传统运动功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考,优化康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八段锦 易筋经 五禽戏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不同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侯坤鹏 孙建平 +2 位作者 胡文建 刘永杰 张卫兵 《甘肃医药》 2024年第1期9-12,16,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时间长;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和出血量等明显较少而得到推广。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时间长;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和出血量等明显较少而得到推广。脊柱内镜技术推动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单通道、单侧双通道内镜以及显微镜三种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三种脊柱内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的临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方生 韩鹏远 +3 位作者 王晓楠 张伟亚 周丽娜 吴兵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保守治疗无效单侧下肢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0.5岁...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保守治疗无效单侧下肢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55~80岁,平均60.5岁;病程4~25周,平均12.5周。病变节段L3-45例,L4-530例,L5-S1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的结果评估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6.2±3.2)个月。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55±5.36) 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7.53) mL、手术切口长度为(14.26±2.66) cm。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疼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例出现下肢麻木,感觉过敏;有2例患者硬膜囊撕裂;无感染发生。结论 在腰椎管狭窄症中应用UBE行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为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提供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通道内镜 椎板开窗术 腰椎管狭窄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地龙舒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肾虚血瘀型)临床疗效观察
20
作者 董唐博 廖承友 +2 位作者 赵光辉 于其华 辛坤(指导)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究地龙舒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 目的:探究地龙舒腰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地龙舒腰汤治疗,持续治疗28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估治疗分数评分(JOA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估治疗分数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龙舒腰汤能有效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舒腰汤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肾虚血瘀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