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与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术后髋部后遗畸形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丁仰坤 于嘉智 +1 位作者 刘祥飞 刘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婴幼儿与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切开引流术后髋部后遗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1例31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9 d~10岁,... 目的比较分析婴幼儿与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切开引流术后髋部后遗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1例31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9 d~10岁,中位年龄8.5(1.1,65.3)个月;延误治疗2~20 d,中位数为6.0(5.0,10.0)d。所有患儿均采用髋关节切开引流术,术后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出院,之后定期门诊随访。术后随访通过Bennett临床功能分级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通过末次随访的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判断是否有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imer’s外移指数判断是否半脱位,根据Salter标准确定有无股骨头坏死。结果31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0(8.0,12.2)个月。患儿均获影像检查,末次随访影像学评估,发现残余髋臼发育不良15例,半脱位13例,股骨头坏死26例。29例进行Bennett临床功能评分,优3例,良14例,可10例,差2例;术后随访婴幼儿的影像学及临床功能满意率均差于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婴幼儿组发生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及半脱位的概率显著大于儿童组,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两者大致相当。结论化脓性髋关节炎术后有较高的髋部后遗畸形发生率,婴幼儿与儿童相比更易继发髋臼发育不良、半脱位、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畸形,髋关节功能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儿童 化脓性髋关节炎 后遗畸形
下载PDF
改良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杨华 向磊 +4 位作者 蒋红兵 胡兵兵 曾参军 张彬 刘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完成的22例髋臼骨折手术,其中改良腹直肌旁入路13例(实验组),改良Stoppa入路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 目的探讨改良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完成的22例髋臼骨折手术,其中改良腹直肌旁入路13例(实验组),改良Stoppa入路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Matta评分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骨折复位优良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124.54±52.21)min,术中出血量(318.46±65.68)mL,均优于对照组(175.00±59.28)min,(403.33±98.62)mL,P<0.05。结论相较于改良Stoppa入路,采用改良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折内固定 改良腹直肌旁入路
原文传递
牵张成骨术在延长下颌骨中新骨生成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继华 王大章 +2 位作者 胡静 廖运茂 王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口外牵张器 ,按1mm/天的牵张速率将 12只成年山羊的双侧下颌骨延长 10 m m,牵张结束后固定至第 2、4和 8周分别处死 4只动物 ,拍摄下颌骨 X线片后取牵张区新生骨... 目的 探讨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口外牵张器 ,按1mm/天的牵张速率将 12只成年山羊的双侧下颌骨延长 10 m m,牵张结束后固定至第 2、4和 8周分别处死 4只动物 ,拍摄下颌骨 X线片后取牵张区新生骨痂作组织学观察。结果 牵张间隙内新骨组织沿牵张方向向心性生长 ,成骨方式主要是膜内成骨 ,在牵张器松动的标本早期仍可观察到散在的软骨岛。结论 牵张延长下颌骨过程中新骨生成方式主要为膜内成骨 ,软骨化骨只是在牵张器固定不良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牵张成骨 骨再生 生成方式 骨缺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特点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岩 张雪松 +3 位作者 张永刚 刘郑生 肖嵩华 刘保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LSS)患者神经根性压迫的原因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7月~2002年12月本院骨科治疗的27例DLSS患者,术前进行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通过神经根性特定体表分部确定受压神经根序列和侧别。全...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LSS)患者神经根性压迫的原因及其与侧凸形式的关系。方法选取1999年7月~2002年12月本院骨科治疗的27例DLSS患者,术前进行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通过神经根性特定体表分部确定受压神经根序列和侧别。全部患者进行X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和腰椎管造影,并确定神经根受压位置。结果27例患者中6例存在L3神经根性症状,13例存在L4神经根性症状,15例存在L5神经根性症状,9例存在S1神经根性症状。L3、L4神经根多在侧凸凹侧的神经根孔或神经根孔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和狭窄,L5、S1神经根则较多在侧凸凸侧的侧隐窝位置存在压迫。结论DLSS患者神经根性损害出现在侧凸凹、凸两侧,出现的几率相近;神经根性损害的分布均接近于骶正中平分线,此结果可能与侧凸的非正常应力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 神经根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定对全髋置换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冰 刘昊川 +2 位作者 陈鹏 赵国庆 高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4-809,共6页
目的:观察全髋置换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DEX)后围拔管期及苏醒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拟行全髋置换择期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DEX组,每组2... 目的:观察全髋置换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DEX)后围拔管期及苏醒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拟行全髋置换择期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DEX组,每组20例,术毕前30min各组患者分别静脉泵注0、0.5、1.5和2.5μg.kg-1 DEX,10min内泵注完毕。观察并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用药前(T0)、拔管前(T1)、拔管时(T2)及拔管后3min(T3)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心肌耗氧量(MCO),同时记录苏醒时间(t1)、拔管时间(t2)以及术后30 min(Ta)、术后35 min(Tb)、术后40 min(Tc)3个时间点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T3时间点,DEX低剂量组患者SBP、DBP、HR及M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中、高剂量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EX高剂量组患者拔管时间(t1)、苏醒时间(t2)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EX高剂量组患者OAA/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5μg.kg-1 DEX能稳定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OA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苏醒期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DDH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清 杨毅 +6 位作者 杨柳 张正学 龚跃昆 杨佳 溪应龙 段于平 李彪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8期693-69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究3D打印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Crowe各型成人DDH患者共20例,CroweⅠ... 目的本研究拟探究3D打印技术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Crowe各型成人DDH患者共20例,CroweⅠ型2例,CroweⅡ型2例,CroweⅢ型8例,CroweⅣ型8例。所有患者制造出与实体1∶1的髋关节模型,并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并按方案实施手术。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和患者患髋的功能指标(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5.25±20.42)min,下床时间为术后(2.90±0.72)d,平均住院时间为(15.35±5.95)d。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术前平均(51.30±8.02)分,末次随访(86.50±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为(5.51±1.19)分,末次随访为(1.05±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技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Ⅲ/Ⅳ型患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被引量:4
7
作者 叶树楠 杨述华 +4 位作者 许伟华 吴星火 王晶 刘先哲 欧阳柳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应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16例(18髋),截骨线距臼周缘2 cm,做穹隆状截骨,凿断后再用弧度骨凿将髋臼向前外下方旋转。髋臼矫正到较正常位置后,截骨间隙呈楔形状,用类似...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应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16例(18髋),截骨线距臼周缘2 cm,做穹隆状截骨,凿断后再用弧度骨凿将髋臼向前外下方旋转。髋臼矫正到较正常位置后,截骨间隙呈楔形状,用类似间隙大小的楔形同种异体骨块嵌入,并用可注射状人工骨填满间隙,最后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测定并比较术前和术后JOA评分、CE角和Sharp角。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442个月。术后摄片髋关节复位位置好,股骨头及髋臼形状基本正常。髋臼旋转截骨及植入骨块2个月后骨性愈合,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7髋,较差1髋,无患髋的骨性关节炎病变继续恶化。JOA评分:术前为75.2分±3.1分,术后为93.5分±3.5分;CE角:术前为15.8°±1.3°,术后为33.4°±1.7°;Sharp角:术前为47.3°±2.5°,术后为29.8°±2.1°。JOA评分术后增加18.3分;CE角增加17.6°,Sharp角减少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可矫正头臼间异常的匹配关系,使疼痛得到缓解,并使骨性关节炎的过程得到有效遏制,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合并早、中期骨性关节炎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髋臼/外科学 髋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下载PDF
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针对性康复疗效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盛春勇 王加宽 +2 位作者 王玉欢 陈智博 李俊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研究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康复科就诊并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56髋,... 目的研究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对痉挛性脑瘫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康复科就诊并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56髋,对照组32例64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仅予以针对脑瘫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训练满1年后,复查摄髋关节X线片,比较各组间髋关节股骨头外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的变化,探讨加入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后MP值变化,以及与普通康复训练比较有无优势。结果康复前两组MP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1年后观察组M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1年后与康复前相比较MP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1年后与康复前相比较M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能更好的降低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髋关节康复训练 痉挛性脑瘫 髋关节发育不良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髋内收畸形的技术改进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逢贤 徐林 +3 位作者 曹旭 俞兴 穆晓红 吴坤懂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髋内收畸形的效果,针对内收肌群痉挛的不同情况选择切断不同的神经节段,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对596例伴髋内收畸形的脑瘫患者... 目的回顾性总结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髋内收畸形的效果,针对内收肌群痉挛的不同情况选择切断不同的神经节段,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对596例伴髋内收畸形的脑瘫患者施行了SPR术或SPR+内收肌部分切断术。其中男364例,女232例,年龄3~24岁,平均9.8岁。根据术前内收肌痉挛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第1组:整个内收肌群痉挛,第2组:以长收肌痉挛为主,对第1组行腰段SPR治疗,神经节段分别选择L_(3、5)及S_1后根和L_(4、5)及S_1后根。对第2组分别行一期SPR+矫形术和分期治疗,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观察评估,术后6个月和1年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调查。结果第1组术后肌张力缓解率为97.7%,髋内收畸形改善率为86.6%,第2组术后肌张力缓解率为97.6%,髋内收及步态改善率为85.3%。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长期有效地解除肢体痉挛,改善肢体功能。神经节段选择L_(3、5)及S_1后根或L_(4、5)及S_1后根在改善髋内收方面无明显差异,SPR与矫形分期手术的效果要优于一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髋内收畸形
下载PDF
髋臼周围截骨三种手术入路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殿中 张洪 张伟佳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改良髂股入路、髂股双切口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对95例101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内固定术,通过回顾性研究,在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相似的情况...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改良髂股入路、髂股双切口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自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对95例101髋分别采用上述三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内固定术,通过回顾性研究,在年龄、性别、病变程度相似的情况下,比较不同手术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多(P<0.05);髂股双切口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但相关并发症较多;改良髂股入路虽手术时间稍延长,但术中出血少(P<0.05)、相关并发症较少。结论采用改良髂股入路进行髋臼周围截骨手术有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周围截骨术 手术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利武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髋臼发育不良常常会导致髋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并发骨性关节炎。轻则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重则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其危害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肌腱移位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8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勋永 周钢 +2 位作者 王和驹 马心赤 陈汉东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8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肌腱转位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采取肌腱移位功能重建。术后石膏固定3周后行功能锻炼。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优6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通过肌... 目的观察应用肌腱转位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采取肌腱移位功能重建。术后石膏固定3周后行功能锻炼。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优6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通过肌腱移位方法重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屈指功能,可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移位 重建 肌挛缩 功能
下载PDF
罕见骨盆手指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传明 龚晓虹 陈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3-1383,共1页
关键词 手指 骨盆 腹部CT检查 慢性肾衰竭 病例资料 相关检查 尿毒症期 肾性贫血
下载PDF
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晓波 唐述森 +4 位作者 武德旺 朱顺文 张美玲 张汉宽 韩桂全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对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将6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各12具标本。采取前柱锁定重建板对A组标本进行固定,后柱锁定重建板对B组标本进行固... 目的对不同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将60具新鲜成人半骨盆标本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并随机分成A、B、C、D、E五组,每组各12具标本。采取前柱锁定重建板对A组标本进行固定,后柱锁定重建板对B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锁定重建板联合后柱拉力螺钉对C组标本进行固定,前柱拉力螺钉联合后柱锁定重建板对D组标本进行固定,双柱拉力螺钉对E组标本进行固定。各组标本在生物力学试验机的作用下分别接受600、1200、1800N载荷,测定各组标本骨折端水平位移及纵向位移距离,计算轴向刚度。结果 C、D、E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轴向刚度均显著大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标本水平位移、纵向位移距离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向刚度显著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横行骨折采取双柱固定所获得的稳定性高于单柱固定方式,而不同双柱固定方法所获得的稳定性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横行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下载PDF
骨盆外支架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涂宏 杨凤云 +1 位作者 陈岗 吴谦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4期61-61,共1页
本院自2004年承担南昌市120急救中心急救任务以来,至2008年9月共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21例,经早期使用骨盆外支架固定,多学科配合救治,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不稳定型 骨盆外支架
下载PDF
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术后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晓哲 马晓勇 +2 位作者 孙少松 高文山 王建忠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76-877,共2页
骶骨骨折在骨盆骨折中占14.0%-30.4%,其中15%-69%合并有神经损伤。由于患者就诊时多合并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因此骶骨骨折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治。有些骶骨骨折早期并无神经症状,但是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能严格卧床或由于骨痂的形... 骶骨骨折在骨盆骨折中占14.0%-30.4%,其中15%-69%合并有神经损伤。由于患者就诊时多合并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因此骶骨骨折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治。有些骶骨骨折早期并无神经症状,但是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能严格卧床或由于骨痂的形成,骶神经孔逐渐变窄,造成神经受压迫,从而导致神经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减压术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截骨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安刚 吕波 王跃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4期143-145,共3页
截骨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矫正发育不良的髋臼,而且能阻止或推迟骨关节炎的发展。文中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截骨治疗现状、术后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截骨术 成人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症的诊治体会
18
作者 杨熙创 柏龙文 +4 位作者 王涛 严少荣 郭春阳 付战利 伍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644-646,共3页
目的 :根据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的 (congenitalabductioncontractureofthehip ,CACOH)病因、分型及手术治疗体会 ,说明CACOH是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一组以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内收内旋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方法 :对 3 1例CACOH典... 目的 :根据先天性外展性髋挛缩的 (congenitalabductioncontractureofthehip ,CACOH)病因、分型及手术治疗体会 ,说明CACOH是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一组以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内收内旋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方法 :对 3 1例CACOH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病因、分型、鉴别及手术治疗分析 ,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手术治疗 3 1例CACOH ,随访 6月~ 4年 ,平均 1年 9月 ,畸形全部得到矫正 ,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手术优良率 96.7%。结论 :提示本病的存在 ,并与类似该病的疾病相鉴别 ,根据病因结合分型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并指导治疗CAC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展挛缩 外科手术 髋关节 先天性 治疗
下载PDF
股髋撞击综合征的X线征象分析与临床应用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储东辉 蔡懿 +2 位作者 孙长华 丁昱程 田昭俭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分析股髋撞击综合征(FAI)的X线征象。方法结合FAI X线平片评分法,对31例FAI患者髋关节的X平片分析,评估打分,按照分值高低进行分期。结果 0、1期患者应采取保守治疗和随诊观察,减缓髋关节炎的发生;对于2期以上的患者临床应采用手术... 目的分析股髋撞击综合征(FAI)的X线征象。方法结合FAI X线平片评分法,对31例FAI患者髋关节的X平片分析,评估打分,按照分值高低进行分期。结果 0、1期患者应采取保守治疗和随诊观察,减缓髋关节炎的发生;对于2期以上的患者临床应采用手术干预的方式,积极消除撞击因素,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FAI X线平片评分法可直接诊断FAI,为临床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髋撞击综合征 X线摄影 骨关节炎 手术
下载PDF
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兔骨缺损模型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毕志伟 黄东 +3 位作者 张大卫 牛国庆 欧阳海洋 李宇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研究观察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修复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通过X线、HE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研究观察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及修复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通过X线、HE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结果 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处均已修复,空白组骨缺损处未修复;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骨小梁排列良好,仍有少量异体骨残留,对照组新生骨小梁排列整齐,空白组未见明显新生骨小梁;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术后实验组Spp-1、BMP-2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olⅠα1基因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膜联合同种异体骨能够有效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同种异体骨 骨缺损 新西兰大白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