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8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96
1
作者 袁文 贾连顺 +2 位作者 陈德玉 刘岩 毛志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 17例 ,复位 90 %以上 15例。平均随访 2 8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 :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 :完全复位 17例 ,复位 90 %以上 15例。平均随访 2 8个月 ,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并发症。 2 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 脱位 前路途径 内固定 治疗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37
2
作者 孙治国 缪晓刚 +3 位作者 袁宏 赵喜滨 王浩 孙俊刚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0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PVP治疗28例(4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男11例(14椎),女17例(26椎);年龄70~91岁,平均7...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PVP治疗28例(4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男11例(14椎),女17例(26椎);年龄70~91岁,平均72岁。骨折部位T5-L5。采用PKP治疗31例(43椎),男13例(18椎),女18例(25椎);年龄70~92岁,平均74岁;骨折部位T4-L5。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Cobb角、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及骨水泥的渗漏率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降低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3个椎体(7.5%),PKP组2个椎体(4.7%),但均无神经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9
3
作者 杨勇 王建华 +3 位作者 郭文通 刘广辉 路全立 赵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不同 ,采用后入路不同方式的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36例。结果 :36例平均随访 2 6个月 ,术前后凸成角平均 2 4°,术后平均 10° ;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 5...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方式。方法 :根据骨折类型不同 ,采用后入路不同方式的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36例。结果 :36例平均随访 2 6个月 ,术前后凸成角平均 2 4°,术后平均 10° ;术前椎管狭窄率平均 5 5 % ,术后平均 10 %。 33例获得Frankel分级 1~ 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改良后入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诸多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爆裂骨折 环椎管减压 内固定 治疗
原文传递
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衡 彭阿钦 +3 位作者 赵昌平 潘进社 张煜 吴春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1-92,共2页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先后使用Stefee、Dick及RF、AF系统,结果表明AF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手术操作简化,复位内固定可靠,疗效优良。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先后使用Stefee、Dick及RF、AF系统,结果表明AF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手术操作简化,复位内固定可靠,疗效优良。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脱位 AF钉 治疗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9
5
作者 袁文 贾连顺 +3 位作者 倪斌 陈德玉 宋海涛 毛志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45-647,共3页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术改进。 方法 :对 2 2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 ,其中新鲜损伤 8例 ,陈旧性损伤 14例 ,采用经前路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 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的...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术改进。 方法 :对 2 2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 ,其中新鲜损伤 8例 ,陈旧性损伤 14例 ,采用经前路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 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经随访观察 ,症状获得改善 ,7例完全恢复。植骨在 3个月内牢固融合 ,术后 6个月 ,16例重返工作 ,3例残留手指麻木。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宜首选经前路手术治疗 ,前路手术除可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 ,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无脊髓损伤性 外科手术 术式
下载PDF
几种椎弓根钉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池永龙 林焱 +3 位作者 毛方敏 徐华梓 黄其杉 王向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 ,对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方法 :取 2 4具新鲜猪的胸腰椎脊柱标本 ,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 ,比较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椎弓根螺钉的握持能...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 ,对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方法 :取 2 4具新鲜猪的胸腰椎脊柱标本 ,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 ,比较四种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椎弓根螺钉的握持能力。依据术前、术后X线片及CT片 ,分别测量 1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后凸角度、椎管内径。结果 :池氏椎弓根螺钉抗拔出力及其安放后的标本抗侧屈及抗扭转能力较Dick钉、AF钉、RF钉强 (P <0 0 5 )。池氏钉后凸矫正率为 92 0 %± 2 0 5 % ,前缘矫正率为 81 3%± 10 7% ,后缘矫正率为 6 9 7%± 8 3% ,椎管内径改善率为 89 4%± 15 1%。经统计学处理较Dick钉、AF钉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型椎弓根钉内固定器 (池氏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治疗
原文传递
肋间血管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治疗截瘫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少成 纪方 +11 位作者 纪荣明 杨海林 禹宝庆 姚益平 党瑞山 柳顺发 崔义 黄平 王家林 王文良 张春生 李庆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830-832,共3页
目的:恢复截瘫病人的部分功能。方法:损伤段脊髓显微松解、减压,将2 条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转位,以显微外科技术处理神经远段后将血管、神经部分植入桥接脊髓,并将肋间神经与神经根端端或端侧、侧侧吻合,必要时行小隐静脉与... 目的:恢复截瘫病人的部分功能。方法:损伤段脊髓显微松解、减压,将2 条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转位,以显微外科技术处理神经远段后将血管、神经部分植入桥接脊髓,并将肋间神经与神经根端端或端侧、侧侧吻合,必要时行小隐静脉与肋间动脉吻合动脉化的腓肠神经移植。结果:31 例病人经术后平均2-5 年的随访,下肢肌力有明显恢复,可带支架扶双拐站立行走,大小便功能明显改善,即从Franckel 分级A 或B 提高至D 级者9 例;本体感觉功能恢复,大、小便功能有改善,但无明显功能性运动即从A 至B、C 级者17 例;仅有感觉平面下降,双足本体深感觉恢复即从A 至B者4 例,无效1 例。结论:该方法对伤后半年~1 年截瘫无恢复,但MRI 证实脊髓连续性尚存在的年青病人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瘫 脊髓神经根桥接 血管神经转位
下载PDF
椎体强化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毛克亚 王岩 +4 位作者 刘保卫 刘郑生 肖嵩华 张永刚 王继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分别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作为椎体强化充填材料,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以下4种方法治疗:椎体成形术+P... 目的分别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作为椎体强化充填材料,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以下4种方法治疗:椎体成形术+PMMA(11例13个椎体),椎体成形术+CHC(23例26个椎体),后凸成形术+PMMA(8例8个椎体),后凸成形术+CHC(16例19个椎体)。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计算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恢复率、后凸角度和恢复率,并采用VAS(visualanalogscale)进行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角度恢复率优于椎体成形术。椎体增强材料充填剂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凸成形术。VAS评分术前各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充填PMMA者优于充填CHC者,术后4周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椎体强化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和椎体充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术后植入体断裂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慈元 敖强 +4 位作者 宋秀峰 赵钢 吴汝舟 姜勇 曲连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3164-3165,共2页
为了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植入断钉的相关因素,随访观察1998-08/2005-08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2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行椎板减压134例,未做减压81例,行后路植骨融... 为了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植入断钉的相关因素,随访观察1998-08/2005-08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2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行椎板减压134例,未做减压81例,行后路植骨融合149例,未做任何植骨66例。术后常规佩带支具3个月。发现215例术后患者中有22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其中爆裂型骨折15例,术中行椎板减压的18例,未做任何植骨融合的16例,7例双侧进钉角度不一致,术后X射线片示5例伤椎相邻椎间隙增宽,12例伤椎上位椎间隙明显变窄,8例术后未严格佩带支具。提示导致置入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相关因素有:①胸腰段是断钉的好发部位。②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③术中是否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是否准确、是否有过度撑开、骨折节段是否植骨融合。④内置物留置体内时间过长。⑤术后是否严格佩带支具。⑥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断钉 胸椎 腰椎 医学植入体
下载PDF
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世民 张兆杰 +2 位作者 刘昱彰 张禄堂 李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7期570-573,共4页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0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67.5岁。患者...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0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67.5岁。患者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影响正常生活,共65个椎体,骨折部位T9-L4。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6个月,平均1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8.38±0.60)分下降至术后的(2.45±0.38)分,最终随访为(2.53±0.36)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40.00±1.16)分,术后为(17.00±2.11)分,末次随访为(15.00±1.41)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术前平均为(14.64±1.30)mm,术后为(25.11±1.12)mm,末次随访为(23.16±1.14)m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30.17±1.45)°,术后为(12.10±1.37)°,末次随访为(14.31±0.51)°。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椎管环形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8
11
作者 史亚民 侯树勋 +2 位作者 姚长海 李利 孙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9-90,共2页
伴有脊髓损伤的脊柱爆裂骨折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后,常因椎体后缘骨折块的存在,使神经压迫得不到完全解除。前路侧前方椎管减压同样很难解除来自脊髓后方的压迫。1993年以来,作者采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 伴有脊髓损伤的脊柱爆裂骨折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后,常因椎体后缘骨折块的存在,使神经压迫得不到完全解除。前路侧前方椎管减压同样很难解除来自脊髓后方的压迫。1993年以来,作者采用后路椎管环形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53例,报告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环形减压 治疗 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椎弓根螺钉的螺纹形状与拔钉生物力学 被引量:12
12
作者 潘显明 谭映军 +5 位作者 张波 权毅 胡修德 黄钢 李延 陈孟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 了解不同形状螺纹的椎弓根螺钉在椎弓根内的拔出力的大小 ,给临床应用不同类型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 4种形状螺纹的椎弓根螺钉 ,分别在椎弓根内及椎体松质骨中进行拔出试验 ,观察其拔出力的大小及位移情况 ... 目的 了解不同形状螺纹的椎弓根螺钉在椎弓根内的拔出力的大小 ,给临床应用不同类型的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 4种形状螺纹的椎弓根螺钉 ,分别在椎弓根内及椎体松质骨中进行拔出试验 ,观察其拔出力的大小及位移情况 .结果 在椎弓根内 ,Diapason的拔出力最大 (12 6 5± 15 7) N (P<0 .0 1) ,CCD (913± 85 ) N (P>0 .0 5 )及 Dick(92 2± 14 2 ) N次之 ,AF (6 4 8± 6 8) N (P <0 .0 1)的拔出力最小 .而在松质骨内 ,Diapason(85 8± 81) N(P<0 .0 1)及 CCD(816± 2 3) N(P<0 .0 1)则无差别 ,AF(5 11± 2 0 ) N(P=0 .0 2 5 )其次 ,Dick(44 7± 2 8) N的拔出力最小 .最大拔出力下降 5 0 %时 ,CCD在椎弓根内的位移松动最大 ,AF与 Dick其次 ,Diapason最少 .结论  Diapason外锥螺纹式的螺钉拔出力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临床试验 椎弓根螺钉 脊柱骨折 螺纹形状
下载PDF
后路椎管前方减压治疗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截瘫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树清 胥少汀 +1 位作者 李建民 李京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行后正中入路前减压的效果与措施。方法:术前悬吊牵引、局麻,后正中入路。经一侧椎弓根行前减压,64例中,27例有椎板骨折,脊椎短节段固定。行椎体、椎板间植骨融合。术后4周带支具起床... 目的:探讨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行后正中入路前减压的效果与措施。方法:术前悬吊牵引、局麻,后正中入路。经一侧椎弓根行前减压,64例中,27例有椎板骨折,脊椎短节段固定。行椎体、椎板间植骨融合。术后4周带支具起床。结果:随访平均43个月(20~70个月)。畸形矫正:Cobb氏角平均12°(术前17°/术后5°);术后椎管扩大62%(术前5%/术后67%);不全瘫痪术后提高1级或1级以上739%(34/46);平均45个月脊椎融合。结论:最大限度椎管前方减压是治疗的关键:术前、中、后正确运用脊柱过伸,维持脊柱曲线是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 胸腰椎骨折 截瘫 治疗
下载PDF
前路减压Kaneda装置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15
14
作者 霍洪军 温树正 +7 位作者 郭文通 李力 刘万林 李文琪 杨学军 姚传博 胡建军 黄克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段 爆裂型骨折 内固定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治疗截瘫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少成 党瑞山 +7 位作者 赵杰 蔡郑东 纪荣明 黄平 李庆涛 修先伦 禹宝庆 康一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重建胸段脊髓横断致伤完全性截瘫患者的部分周围神经功能。方法:在4例截瘫病人将一侧的尺神经自腕部切断,以骨间前神经族前方肌支吻接远端尺神经深支,取一桡神经浅支的分支与尺神经浅支吻接,自皮下隧道分段游离尺神经至腋窝... 目的:重建胸段脊髓横断致伤完全性截瘫患者的部分周围神经功能。方法:在4例截瘫病人将一侧的尺神经自腕部切断,以骨间前神经族前方肌支吻接远端尺神经深支,取一桡神经浅支的分支与尺神经浅支吻接,自皮下隧道分段游离尺神经至腋窝起始处,分离过程中保护尺侧上副血管。于皮下将尺神经及其尺侧上副血管引入侧胸壁隧道。显露胸背动、静脉,将尺例上副血管与其行端端吻合。在臀部分离出阴部神经、股后应神经和坐骨神经,用带筋膜蒂股后皮神经后反转桥接尺神经深支与阴部神经,尺神经手背支与坐骨神经端侧缝合,用腓肠神经桥接尺侧腕屈肌支至腰骶干。结果:经术后3~5年的随访,患者恢复了阴部神经部分功能和会阴、臀部及下肢的S1-2级的感觉功能;手指感觉恢复S3级,未出现明显爪形手。结论:吻合血管的尺神经转位可重建胸段脊髓完全性横断伤患者的部分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血管吻合 截瘫 功能重建
下载PDF
带血管肋间神经移位与骶神经根选择性束间吻接行截瘫大小便功能重建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少成 马玉海 +3 位作者 张振伟 胡玉华 张传森 党瑞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1-832,849,共3页
为重建截瘫患者的大小便功能 ,对 30例截瘫患者切取其截瘫平面以上的 2组正常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远端切断 ,近端游离 ,经肌下隧道转移至椎管内 ,取腓肠神经桥接 ,截瘫平面为T11以上者与部分切断的S2~ 4 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缝合 ... 为重建截瘫患者的大小便功能 ,对 30例截瘫患者切取其截瘫平面以上的 2组正常肋间神经及伴行动、静脉。远端切断 ,近端游离 ,经肌下隧道转移至椎管内 ,取腓肠神经桥接 ,截瘫平面为T11以上者与部分切断的S2~ 4 神经根行选择性束间缝合 ,截瘫平面为T12以下者与选择性切断部分神经束的S2~ 4 神经根于硬膜外缝合。术后随访 2~ 11年 (平均 5年 ) ,2 6例 (86 6 %)有排尿、排便反射和臀部、外阴会阴部S1~ 2级的感觉恢复 ;2 3例 (76 7%)除上述功能外尚有主动排尿功能恢复 ,其中 8例 (2 7%)有逼尿肌和尿道、肛门括约肌主动收缩功能恢复。证实该方法可重建部分截瘫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和臀、会阴及外阴部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神经移位 功能恢复 大小便功能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桂先革 茹选良 +1 位作者 蒋增辉 宋柏杉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背部严重疼痛,行走受限,但均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证实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症:骨质疏松63例,高血压37例,冠心病10例,贫血29例,糖尿病26例,慢阻肺11例,胃炎及消化性溃疡8例。回顾总结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3例患者中,手术前并发症9例(14.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7例(26.9%)。其中手术前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2例,中度贫血2例,电解质紊乱合并中度贫血1例,坠积性肺炎合并神智淡漠、谵妄1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骨水泥相关并发症9例(14.3%),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3例(4.76%),穿刺局部血肿1例,一过性神经损伤1例,术后左侧肋间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7.93%)术后出现一过性的痛觉过敏。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积极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5 位作者 张根福 金国华 吴英勇 陈欣 赵胜春 王子阳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9年2月,对21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3例。按Denis分...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9年2月,对21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3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14例,Ⅲ型2例。12例单纯行骶骨骨折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9例在内固定后同时行后路骶神经减压术。结果:2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9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不愈合、明显双下肢不等长发生。9例行骶神经探查减压患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3例,未恢复2例。12例单纯行骶骨骨折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患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9例,部分恢复2例,未恢复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结论: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对伴有明显骨块压迫者适宜行神经探查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30
19
作者 彭阿钦 张英泽 +5 位作者 吴希瑞 赵昌平 张煜 李衡 吴春生 仝吉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77-79,共3页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彭阿钦,张英泽,吴希瑞,赵昌平,张煜,李衡,吴春生,仝吉庆经椎弓根内固定具有短节段和三维固定等优点,它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技术。我科自1991年4月~1994年1月,应用Dick内固...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彭阿钦,张英泽,吴希瑞,赵昌平,张煜,李衡,吴春生,仝吉庆经椎弓根内固定具有短节段和三维固定等优点,它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技术。我科自1991年4月~1994年1月,应用Dick内固定器和Steffee钢板治疗胸腰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脊柱骨折 胸腰椎骨折 脱位 固定术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附13例报告)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继桐 马远征 +3 位作者 陈兴 才晓军 薛海滨 郭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 13例 ,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6 1~ 78岁 ,平均 6 7岁 ,伤椎T112例 ,T12 5例 ,L13例 ,L2 2例 ,1例为T10 ~L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 13例 ,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6 1~ 78岁 ,平均 6 7岁 ,伤椎T112例 ,T12 5例 ,L13例 ,L2 2例 ,1例为T10 ~L14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或导航系统下 ,采用经皮穿刺 ,在椎弓根建立 4 5mm直径的管性通道 ,将耐高压可扩张球囊置入伤椎 ,高压注入造影剂使球囊扩张 ,将松质骨向两侧终板挤压 ,抬高椎体 ,X线确认椎体高度恢复或终板变形 ,记录球囊压力以及容量 ,抽出造影剂 ,并取出球囊 ,将计算好的同体积等温固化骨水泥注入扩张产生的空腔 ,待骨水泥固化后 ,拔除工作套管 ,手术完成。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 ,6~ 8h后可以离床活动 ,术后X线确认压缩骨折椎体基本复位 ,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14°(10°~ 2 8°) ,术后随诊 1~ 12个月 ,腰背痛无复发 ,伤椎高度无丢失。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一种新型微创技术 ,操作简便 ,能够迅速缓解疼痛 ,改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