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3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亚 杨淑仙 +7 位作者 王浩 任猛 李文夺 李金涛 刘建军 刘西斌 任宝 左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对比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对比术前及术后7 d疼痛分级(NRS)、下肢静脉血流参数(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比较2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药物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参数、TT、PT、APTT、BALP、BG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CTX-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用于髋部骨折术后,能缓解患者肿胀及疼痛,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骨代谢指标,进而降低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片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髋部骨折术 下肢静脉血流参数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
2
作者 朱寅 王黎明 +3 位作者 田守进 沙卫平 严飞 宋锦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在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累及方形区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资料,均应...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在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累及方形区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资料,均应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53.43±9.16)岁。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术后并发症及发生率、骨折愈合情况、影像学指标(Matta评份)及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1±5.52)个月;手术时间110~240 min,平均(163.57±31.23)min;术中出血量300~700 mL,平均(385.71±92.39)mL。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优13例,良6例,差2例,总复位满意率90.48%。骨折愈合时间12~22周,平均(15.86±3.29)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优14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5%。术后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患髋创伤性关节炎,1例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结论应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充分利用每种入路的优势,能清楚显露髋臼的前柱及方形区,能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块,放置标准的耻骨后钢板,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手术入路 复杂髋臼骨折 髋臼方形区 改良Stoppa切口 髂嵴前切口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探讨
3
作者 李永霞 姜家梅 +3 位作者 侍冬成 吴蔚 朱晓光 封启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受伤24 h内)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骨盆骨折患者665例。根据患者就诊即刻血糖、糖...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受伤24 h内)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骨盆骨折患者665例。根据患者就诊即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计算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血栓组236例,其中男165例,女71例;年龄18~89岁,中位年龄56岁。非血栓组429例,其中男312例,女117例;年龄19~92岁,中位年龄49岁。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栓组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危险因素对下肢DVT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年龄、ISS、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血糖、SHR、24 h红悬输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69岁(OR=2.02,95%CI:1.40~2.95,P<0.001)、70岁以上(OR=4.74,95%CI:2.57~8.97,P<0.001)、ISS(OR=1.57,95%CI:1.11~2.23,P=0.012)、血红蛋白100~124 g/L(OR=0.53,95%CI:0.36~0.80,P=0.002)、血红蛋白>124 g/L(OR=0.32,95%CI:0.21~0.50,P<0.001)、SHR(OR=1.64,95%CI:1.12~2.41,P=0.011)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ISS、血红蛋白及SHR预测下肢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3、0.59、0.64、0.57,总面积为0.72。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AUC和自举法内部验证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结论年龄、ISS、血红蛋白及SHR是骨盆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骨盆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骨盆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列线图
下载PDF
不同骨盆固定方法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马飞 谯进 +1 位作者 文莉 王林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骨盆固定方法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急救措施,对照组同时给予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不同骨盆固定方法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急救措施,对照组同时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结骨痂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结骨痂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肿胀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VAS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骨骨折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盆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优良率,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盆骨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损伤 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张明 陈曦 +4 位作者 刘跃洪 谢德 王志聪 兰平文 王光林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登陆我院建立的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纳入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2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提取这些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绘制RDW预测老年髋部骨...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登陆我院建立的老年髋部骨折数据库,纳入2014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2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提取这些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绘制RDW预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ROC曲线,根据RDW的最佳截断值将病人分为高、低RDW组,并对比2组的基本临床资料。随访病人的生存情况,绘制并比较2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贫血及非贫血的分层分析。结果 RDW预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14.40%。926例病人中,低RDW组(RDW≤14.40%)661例,高RDW组(RDW>14.40%)265例,2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输血比例、贫血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分级、伤后至入院时间、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所有病人中位随访43.68个月,高RDW组30 d、6个月和1年死亡率均高于低RDW组(P<0.05或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DW>14.40%、高龄、男性、CCI≥1、保守治疗、低白蛋白是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进一步对贫血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在非贫血病人中,RDW>14.40%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1年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2.969,95%CI:1.478~5.963,P=0.002),而在贫血病人中,二者无相关性(P=0.259)。结论 RDW与非贫血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髋部骨折 老年人 预后 贫血
下载PDF
青少年坐骨结节撕脱骨折1例
6
作者 蒋国鹏 陈志龙 +3 位作者 李卫平 陈世海 何勇 赵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患者,男,15岁,体重75 kg。因“右臀部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8 d”于2021年4月25日入院。患者自诉8d前突然起跑时,右臀部及右大腿根部出现剧烈疼痛,不能行走,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肌肉拉伤,建议卧床休息。休息8d后症状未见缓解,遂就诊于... 患者,男,15岁,体重75 kg。因“右臀部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8 d”于2021年4月25日入院。患者自诉8d前突然起跑时,右臀部及右大腿根部出现剧烈疼痛,不能行走,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肌肉拉伤,建议卧床休息。休息8d后症状未见缓解,遂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小儿骨一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坐骨结节撕脱骨折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髋臼四边体损伤的治疗进展
7
作者 肖靖炜 李明 +2 位作者 王滇 郭晓东 侯志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19-326,共8页
髋臼四边体损伤是近年创伤骨科领域和盆底功能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尽管有5种骨折分型,但均以骨折形态为唯一依据,未考虑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的牵拉力量,完善的分型需三维空间立体化描述骨块移位,以更好地指导复位和固定。7种切开显露方法... 髋臼四边体损伤是近年创伤骨科领域和盆底功能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尽管有5种骨折分型,但均以骨折形态为唯一依据,未考虑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的牵拉力量,完善的分型需三维空间立体化描述骨块移位,以更好地指导复位和固定。7种切开显露方法仍是传统的肉眼直视下手术,如何保护纵横交错的血管神经网络和盆腔器官仍是焦点。四边体缺损造成人工髋关节脱位,定量评估四边体缺损体积和翻修技术仍是热点。本文提出髋臼骨盆血管解剖学三维网络结构,解剖学手术靶点通道和髋臼骨折复位固定锚钉点的观点,为精准、微创手术操作设计新的技术,以期实现骨科快速康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四边体 解剖学 手术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骨盆髋臼骨折术中骶髂螺钉置入准确性及学习曲线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8
作者 陈林 李磊 +3 位作者 兰家平 温洋 张旭林 刘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目的 探究骨盆髋臼骨折术中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分为常规组(56例)和3D打印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线性回归分... 目的 探究骨盆髋臼骨折术中3D打印技术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分为常规组(56例)和3D打印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线性回归分析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与手术例数的相关性,评价3D打印技术的学习曲线。结果 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导针穿刺次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常规组,骶髂螺钉置入位置优良率、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D打印组与常规组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与手术例数均呈明显负相关(r=-0.842、-0.590,P<0.001),3D打印组回归方程为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69.839-4.413×手术例数,R^(2)=0.709,常规组为单枚骶髂螺钉置入时间=16.243-0.111×手术例数,R^(2)=0.348。结论 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应用3D打印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骶髂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增加手术安全性,且随着手术例数增加,3D打印技术辅助下置钉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骨盆髋臼骨折 骶髂螺钉置入准确性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
9
作者 高迪 杨朝晖 尹芸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15例不稳定型骨盆前、后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 目的探讨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15例不稳定型骨盆前、后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情况、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4个月。切口总长度10~14 cm,手术时间80~100 min,术中出血量60~100 ml。术后根据Matta et al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优8例,良7例。术后3例发生股外侧皮神经症状,1例切口感染。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3~12周。术后4~8周骨痂开始形成,10~20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完全下地行走14例,1例扶拐行走;采用Majeed标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4例,良1例。结论INFIX联合后路钢板治疗骨盆骨折,手术简便,安全系数高,符合骨科微创医疗原则和精准医疗原则,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经皮骨盆前环内固定支架 钢板 骨盆环损伤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髋臼周围截骨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10
作者 王鸣嫣 张培培 沈烨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髋臼周围截骨术(PAO)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单侧PAO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髋臼周围截骨术(PAO)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单侧PAO手术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24例,试验组25例。对照组术前10 min予以抗生素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试验组术前10 min予以抗生素及15 mg/kg的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评估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上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术中失血量为(545.3±150.8) ml,少于对照组[(659.6±173.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此外,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为(2.27±0.61) h,短于对照组[(2.79±0.7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0、0.002和0.034)。试验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血细胞比容也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3和0.024)。结论 氨甲环酸能够减少PAO治疗DDH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输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髋臼截骨术 失血量
下载PDF
意识指数联合伤害敏感指数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谭林华 周曲 蒋耀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 目的观察意识指数(IoC1)联合伤害敏感指数(IoC2)监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髋关节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以舒芬太尼+依托咪酯+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合适喉罩,地氟烷持续吸入维持,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组同时接受脑电图IoC1、IoC2监测,根据IoC1、IoC2调整舒芬太尼用量;对照组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医师的经验调整舒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舒芬太尼用量和追加次数,麻醉苏醒质量(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疼痛、恶心呕吐、术后谵妄、认知障碍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舒芬太尼用量和术中追加次数少于对照组,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服从命令时间、定向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发生术后谵妄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18例、术后谵妄2例、认知障碍2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腰骶丛阻滞复合喉罩浅全麻手术中采用IoC1联合IoC2监测有助于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麻醉过程更可控,术后不良反应减少,提高了麻醉的可控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指数 伤害敏感指数 脑电图 髋部骨折 腰骶丛阻滞 舒芬太尼 老年人
下载PDF
骨代谢、应激指标与髋部骨折患者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
12
作者 凡军 沙勇 +2 位作者 纪亲龙 王少峰 夏春欢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50-653,共4页
目的 探究骨代谢、应激指标与髋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骨科行PFNA术治疗的11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骨代谢、... 目的 探究骨代谢、应激指标与髋部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骨科行PFNA术治疗的11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骨代谢、应激指标。记录患者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情况,并根据Harris评分将114例患者分为A组(髋关节功能良好) 95例和B组(髋关节功能不良) 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骨代谢、应激指标,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骨代谢、应激指标与Harr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骨钙素(OC)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别为(59.91±7.66) ng/mL、(24.77±2.40) ng/mL、(34.35±4.59) pg/mL,明显高于术前的(47.97±4.91) ng/mL、(18.76±1.37) ng/mL、(20.52±1.42)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Cor)水平分别为(3.48±0.77) U/L、(549.29±38.31) pg/mL、(580.44±52.63) pg/mL、(46.34±4.38) ng/mL、(24.48±3.54) nmol/L,明显低于术前的(5.62±0.74) U/L、(601.49±35.98) pg/mL、(637.30±44.01) pg/mL、(53.55±4.72) ng/mL、(30.39±3.94)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PINP、OC及BALP水平分别为(60.53±7.92) ng/mL、(25.43±1.96) ng/mL、(35.74±3.49) pg/mL,明显高于B组的(56.19±4.96) ng/mL、(21.46±1.53) ng/mL、(27.38±2.67)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TRACP5b、IL-6、TNF-α、NE及Cor水平分别为(3.28±0.63) U/L、(542.35±34.68) pg/mL、(574.86±51.52) pg/mL、(45.51±3.85) ng/mL、(23.47±2.53) nmol/L,明显低于B组的(4.48±0.58) U/L、(584.00±37.52) pg/mL、(608.38±50.36) pg/mL、(50.46±4.63) ng/mL、(29.54±3.61)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NP、OC、BALP水平与Harri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TRACP5b、IL-6、TNF-α、NE、Cor水平与Harri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PFNA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骨代谢和应激指标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型髓内钉 骨代谢 应激指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骨盆后环损伤致骶髂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波 古源楷 +1 位作者 杨向群 赵良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 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前入路及后入路,手术入路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术野暴露、内固定稳定性以及患者预后,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骶髂关节手术固定点的选择、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并发症展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复位固定 手术入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4
作者 陈武林 阮成群 李光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例患者分为改良K-L组(40例)和腹直肌外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时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直肌外侧组手术时间短于改良K-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L入路和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各有优劣,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 腹直肌外侧入路
下载PDF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
15
作者 李凤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凌源市中心医院骨外科50例骨盆不稳定伴有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稳定骨盆骨折伴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凌源市中心医院骨外科50例骨盆不稳定伴有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开展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甲组)与Stoppa入路手术治疗(乙组),各2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髋臼骨折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乙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甲组(P <0.05)。乙组骨盆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髋臼骨折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P <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伴有髋臼骨折的患者,应用Stoppa术式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Stoppa入路
下载PDF
改良置棒技术在INFIX中的应用
16
作者 周家骏 刘惠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置棒技术在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外固定支架(INFIX)固定骨盆前环蝶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应用INFIX技术治疗骨盆前环耻骨支蝶形骨折的24例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 目的:探讨改良置棒技术在经皮髂前下棘内置外固定支架(INFIX)固定骨盆前环蝶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应用INFIX技术治疗骨盆前环耻骨支蝶形骨折的24例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3 w回访功能状态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40 min,平均33 min。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19 w返院取出INFIX,骨折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复位丢失、感染、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结果:优2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83%;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高达89.38分。结论:使用改良置棒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INFIX置棒压迫股神经、髂外动脉、髂外静脉、髂腰肌的问题,减少股外侧皮神经压迫等并发症发病率,适用人群范围不再限于肥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置棒技术 骨盆骨折 内置外固定支架 经皮微创
下载PDF
ASA分级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研究
17
作者 王君 王郝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关系,分析ASA分级对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关系,分析ASA分级对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ICU收治的1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资料,根据ASA分级分为ASAⅡ级组和ASAⅢ级组,其中ASAⅡ级组男性32例,女性51例;中位年龄87岁;ASAⅢ级组男28例,女35例;中位年龄86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A分级与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关系,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出ASA分级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46例患者,其中发生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者13例,发生率为8.90%。与ASAⅡ级组比较,ASAⅢ级组患者的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更高、住ICU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分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SA分级可以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770(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ASAⅢ级者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住ICU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ASA分级对术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 医院获得性感染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黄书杰 邓俊森 +1 位作者 畅宁 马献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 目的对比分析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化抽样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腹直肌外侧入路组(43例)和髂腹股沟入路组(43例)。腹直肌外侧入路组接受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髂腹股沟入路组接受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满意度。结果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切口长度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术中出血量较髂腹股沟入路组少,手术时间较髂腹股沟入路组短(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3.02%(40/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76.74%(33/43)高(P<0.05)。术后6个月,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较髂腹股沟入路组高(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18.60%(8/43)]低(P<0.05)。腹直肌外侧入路组骨折复位满意度[95.35%(41/43)]较髂腹股沟入路组[81.40%(35/43)]高(P<0.05)。结论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减轻手术创伤,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和满意度,并可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19
作者 贺正文 黄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301-1304,共4页
精准、智能、微创是骨科未来的发展趋势,3D打印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发展备受瞩目,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使骨科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微创。3D打印导板通过个性化制定而成,应用于骨盆骨折术中,其将术前... 精准、智能、微创是骨科未来的发展趋势,3D打印作为新兴的科学技术,在骨科领域应用发展备受瞩目,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使骨科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微创。3D打印导板通过个性化制定而成,应用于骨盆骨折术中,其将术前规划转移到手术部位,有效提高手术精确度、安全性和可靠性,导板将会在手术的各环节发挥作用,避免术中反复置钉及透视,实现内固定物精准置入,大大减少术中医患的射线暴露及辐射损害,使手术微创化、简单化,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进程,促进快速康复。推广3D打印导板技术助力于实现骨科个性化、精准化医疗,推动骨科逐步朝着立体化、可视化方向发展,促使骨科技术在微创手术领域取得快速进步。现就3D打印导板在骨盆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展开综述,期许能提高广大医生对3D打印导板的认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导板 骨盆骨折 精准 微创 个性化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
作者 朱淑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沐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沐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复位钢板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0例)和经皮微创接骨板组(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4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对症治疗2周、定期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4个月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24 h、48 h、7 d、30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前、术后24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4个月后,经皮微创接骨板组患者的总优良率(95.00%)较切开复位钢板组(75.00%)更高;经皮微创接骨板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切开复位钢板组更少,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时间较切开复位钢板组更短;与术前比,术后24 h、48 h、7 d、30 d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各时间点经皮微创接骨板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降低,但经皮微创接骨板组均更高(均P<0.05),但经皮微创接骨板组CD3+术前和术后24 h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患者不仅临床疗效更高,还可减轻术后疼痛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加快术后骨折愈合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应激指标 临床疗效 疼痛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