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何炜 许兆光 +3 位作者 林蔚莘 何发胜 张建新 周毅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正常愈合组、延迟愈合组。对14项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显著性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明确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共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延迟愈合与年龄、是否吸烟、复位方式、是否贫血、术前准备时间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55,0.954),P=0.006]、是否吸烟[OR=0.020,95%CI(0.002,0.193),P=0.001]、复位方式[OR=23.924,95%CI(2.210,258.943),P=0.009]、是否贫血[OR=0.016,95%CI(0.001,0.289),P=0.005]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像因素。结论:低龄、吸烟、闭合复位、贫血是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 内固定 骨折愈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髓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金立昆 李晔 +2 位作者 张杰 董延旭 齐越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近端仿生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bionic intramedullary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terTan髓内钉和股骨近端仿生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bionic intramedullary nail,PFB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接受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3组。PFBN组25例,女16例,男9例,年龄69~79(73.67±5.16)岁;PFNA组55例,女38例,男17例,年龄68~80(74.23±5.57)岁;InterTan组40例,女26例,男14例,年龄68~79(73.45±5.34)岁。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3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InterTan组负重时间[(7.98±1.34)d、(8.22±0.46)d],早于PFNA组(10.27±0.66)d(P<0.01);PFBN组、InterTan组骨折愈合时间[(10.14±2.33)周、(11.87±2.48)周],优于PFNA组(13.68±2.36)周(P<0.01)。术后1个月,PFBN组、InterTan组Harris评分[(70.52±5.34)分、(69.81±6.17)分],高于PFNA组(51.46±5.36)分(P<0.01),PFBN组和Inter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A组(P<0.05)。结论:PFBN和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传统PFNA具有骨折愈合更快、负重时间更早且术后并发症更少的优势,但3种术式均可达到较高的有效率且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髓内钉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
3
作者 杨康骅 朱道信 +1 位作者 罗志环 肖诗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改良入路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阿仑膦酸钠 移位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明 陈铮 +6 位作者 王晓彦 张佳琦 张娇 张晶 薛慧 李秀婷 邸禄芹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50...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基本预防措施依从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对基本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健康教育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依从性
下载PDF
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相如 曹克奎 +1 位作者 王汝武 李祥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 观察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患者8例(9膝),均采用开放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2~42个月,8例患者(9膝)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术后... 目的 观察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患者8例(9膝),均采用开放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2~42个月,8例患者(9膝)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术后6~8个月,患者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和强度。无筋膜间室综合征、双下肢不等长、膝反屈、膝关节畸形等并发症。2例因内固定螺钉刺激周围软组织,引起疼痛等不适,取出内固定螺钉后症状消失。结论 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 胫骨结节骨折 胫骨结节撕脱骨折
下载PDF
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程邦君 黄燕峰 罗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 目的 基于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方法研究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不同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特性,确定后踝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材料,为临床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计算机三维有限元技术,建立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内踝空心螺钉(A组)、后踝支撑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B组)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螺钉(C组)三种不同内固定材料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行生物力学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材料的优劣性。结果 两组钢板固定模型的最大主应力和胫骨应力要明显低于3枚空心螺钉固定模型组,而重建钢板组的应力又低于支撑钢板组;三组模型中内踝处空心螺钉的应力重建钢板组最小,空心螺钉组最大;胫骨的总位移变化范围空心螺钉组最大,支撑钢板组次之,重建钢板组最小。结论 重建钢板固定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强,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有限元
下载PDF
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在Hoffa骨折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7
作者 郑占乐 刘家伦 +3 位作者 常恒瑞 陈伟 连晓东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究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治疗1例左股骨Hoffa骨折患者(AO分型33-B 3.2),术中应用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闭合复位骨折。于胫骨近端前侧1/5处置入直径2.5 mm... 目的 探究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治疗Hoffa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治疗1例左股骨Hoffa骨折患者(AO分型33-B 3.2),术中应用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闭合复位骨折。于胫骨近端前侧1/5处置入直径2.5 mm骨圆针1枚,近端在髂骨以髂结节为中心作长约3 cm切口,暴露髂结节两侧骨质,插入近端固定装置,于固定装置孔中置入直径4.5 mm螺钉1枚。使用碳纤维连接杆连接近端固定装置和远端张力牵引弓,双反牵引复位骨折,透视检验骨折复位效果,接骨板固定骨折,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可有效复位骨折块,并避免了过度牵拉引起的骨折块旋转,实现了闭合复位,减少了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胫骨平台前1/5双反牵引技术是实现闭合复位Hoffa骨折的一种有效办法,对微创治疗Hoffa骨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双反牵引复位器 治疗
下载PDF
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岑景盛 涂泽松 +1 位作者 谭志韵 李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 目的比较两种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切口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4例)。记录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观察组均短(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膝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微创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更利于骨折愈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切口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双下肢毁损伤现场实施REBOA术及紧急输血1例
9
作者 杨波 陶宁 +5 位作者 王明 杨敏 袁凯 杨光强 于任轩 李茜茜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2-74,77,共4页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最早由Hughes等^([1])于1954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成为创伤急救中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止血方法。然而,由于REBOA球囊需要通过放射或...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最早由Hughes等^([1])于1954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成为创伤急救中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止血方法。然而,由于REBOA球囊需要通过放射或者超声定位,院前应用时相应技术缺乏指南和规范指导等原因,REBOA技术在院前急救中应用较少^([2])。2014年,伦敦空中急救中心实施了世界上第1例院前急救的RE-BOA术,迄今国内尚未见到类似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毁损伤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输血
下载PDF
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
10
作者 王强 吕欣 +1 位作者 李兴业 刘晋元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0例)和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30例)和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6(17.47±6.17)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0(17.70±4.06)个月。手术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骨痂形成时间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评价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内固定稳定、牢靠,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带线锚钉 空心钉 克氏针张力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1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InterTan治疗,标准组采用标准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术中输血量、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长钉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长于标准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输血量、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标准组,Harris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InterTan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加长InterTan 髓内钉 老年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对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指标以及骨代谢影响的比较
12
作者 王利伟 王素冬 刘仕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治疗中采用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对围手术期指标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13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获得完整的1年随访结果,根据内固定...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治疗中采用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对围手术期指标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13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获得完整的1年随访结果,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髓内钉组66例和钢板组67例。通过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首次复查时骨代谢指标及随访1年内并发症,探讨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在股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髓内钉患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钢板组(P<0.05);两组出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复查时骨代谢指标均得到改善,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骨碱性磷酸酶(BALP)相比术前升高;但髓内钉组患者术后血清BGP、OPG、BALP高于钢板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畸形愈合发生率低于髓内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治疗中采用髓内钉固定能相对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显著改善骨代谢指标,但畸形愈合风险相比钢板固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 钢板固定 骨代谢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辅助治疗股骨干骨折缺损数值模拟分析
13
作者 彭春雷 彭彦龙 +1 位作者 陈建刚 杨立峰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328-333,338,共7页
针对股骨干断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康复治疗问题,使用医学影像处理和逆向工程技术,依据股骨CT扫描数据,重构股骨干2mm横断缺损和股骨干10°楔形缺损断裂模型。为了分析接骨板、螺钉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及股骨整体应力集中状况,在700N... 针对股骨干断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康复治疗问题,使用医学影像处理和逆向工程技术,依据股骨CT扫描数据,重构股骨干2mm横断缺损和股骨干10°楔形缺损断裂模型。为了分析接骨板、螺钉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及股骨整体应力集中状况,在700N轴向载荷和15N·m扭转载荷条件下,建立锁定型和锁定加压型接骨板数值模拟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发现:锁定加压型内固定系统适用于股骨干2mm横断模型,螺钉不易发生失效断裂;锁定型内固定系统适用于股骨干10°楔形缺模型,螺钉未出现失效断裂现象,便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断裂模型 接骨板 数值模拟分析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14
作者 智新力 赵丽娟 +1 位作者 霍霁 张方青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复位困难改为常规后外侧入路(所有指标不予考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19.4±11.3)个月。术后1例出现严重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转ICU治疗后好转;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无关节不稳及脱位、肺栓塞、股骨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13例可独立行走,3例可扶单拐行走,2例仍需坐轮椅出行。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Harris评分54~92(83.1±11.0)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15/18。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通过对后关节囊、外旋肌肉组织的保护可有效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对假体的选择无限制性,对假体的安装角度无特殊要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 偏瘫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吻合血管腓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魏建伟 蒋颖良 +6 位作者 李开虎 刘立宏 张理军 陶世斌 熊珏铭 任珍锐 董忠根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腓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2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3例(26髋),按照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6例、ⅢA期15例、ⅢB期5例。术前髋关节Harris...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腓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2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3例(26髋),按照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Ⅱ期6例、ⅢA期15例、ⅢB期5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60.9±9.0)分。所有患者均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瓣进行治疗,腓骨瓣近端距离腓骨头约10 cm,腓骨瓣长度约7 cm。除少数早期病例外,其余病例术中均未使用植骨材料或内固定装置。术后定期随访,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腓骨瓣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区域变化情况,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93个月。末次随访患髋Harris评分为(90.9±4.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影像学未见腓骨瓣移位,均愈合良好,无坏死区域进展。结论吻合血管的腓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改良的手术方法和技术,使得腓骨瓣的切取、植入、固定等更加精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动静脉吻合 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梅伟 洪博文 丁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钉(CCS)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固定治疗,15例)和CCS组(采用CCS固定治疗,27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 目的比较空心加压螺钉(CCS)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固定治疗,15例)和CCS组(采用CCS固定治疗,27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步态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切口长度CCS组短于FNS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FNS组少(短)于CCS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约3个月CCS组2例出现CCS松动及退钉现象,经减少活动后未影响骨折愈合。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FNS组均短于CCS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可部分负重行走。结论与CCS固定相比,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短,且固定稳定、牢靠,在“早活动、晚负重”原则下利于患肢功能锻炼,更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空心加压螺钉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17
作者 孟亚强 岳晓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30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负重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采用New KSS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30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负重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采用New KSS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均无感染、肢体短缩或旋转、关节半脱位等情况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28例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平整,达到解剖复位;2例轻度膝内翻。患者术后1~2周开始拄拐患肢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4~6个月逐渐弃拐负重行走。除1例因过早负重术后12个月骨折延期愈合外,其余患者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弃拐行走,断端无疼痛感,X线片显示骨折端无移位、内固定无松动或折断;膝关节屈曲105°~120°,伸直0°~10°;采用New KSS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4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26/30。结论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效果,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双钢板 单一切口
下载PDF
加强科普宣传与教育以提升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治水平
18
作者 张长青 冯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由不同原因诱发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进展性、破坏性的髋部疾病。根据诱发因素可简单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2大类;后者又包括激素性、酒精性、特发性等。ONFH发病率高、致残率...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由不同原因诱发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进展性、破坏性的髋部疾病。根据诱发因素可简单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2大类;后者又包括激素性、酒精性、特发性等。ONFH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主要累及中青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非创伤性 早期诊治 激素性 髋部疾病 ONFH 发病机制 进展性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微骨折技术对膝关节骨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鹏飞 徐明杰 +1 位作者 王三木 邢光卫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骨折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反应和下肢运动...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骨折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反应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HSS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折可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升下肢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 微骨折技术 膝关节骨折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PRP联合ADSCs负载藻酸钙凝胶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研究
20
作者 刘大诚 李艺楠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负载藻酸钙凝胶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皮下脂肪分离培养ADSCs,制造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然后将ADSCs种植到负载PRP的藻酸钙凝胶上,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并移植到缺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负载藻酸钙凝胶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皮下脂肪分离培养ADSCs,制造兔关节软骨缺损模型,然后将ADSCs种植到负载PRP的藻酸钙凝胶上,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并移植到缺损处。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PRP组和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每组10只。术后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成软骨特性,CCK-8法检测ADSCs增殖活性,RT-PCR检测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ADSCs呈现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即梭形或椭圆形,细胞质丰富,核形规则。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DSCs逐渐呈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细胞数量增多,细胞间连接紧密,形态规则。对照组软骨缺损区未见明显修复,染色呈浅蓝,ADSCs数量多;PRP组软骨缺损区部分修复,染色呈蓝色,ADSCs数量较对照组多;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软骨缺损区修复效果最好,染色呈深蓝色,ADSCs数量较PRP组多。诱导14 d后,ADSCs甲苯胺蓝异染阳性,胞浆及细胞周围出现紫红色异染。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ADSCs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阳性细胞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细胞周围黄染。CCK-8检测显示,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ADSCs第2天进入指数生长,对照组第3天才开始进入指数生长状态。在观察期间内,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软骨诱导后ADSCs OD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3组ADSCs的蛋白多糖mRNA表达随时间增加而递增,第14、21天PRPADSCs-藻酸钙凝胶组ADSCs的蛋白多糖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利用PRP、ADSCs、藻酸钙凝胶形成的复合体初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对缺损关节软骨进行修复,可提高ADSCs增殖活性及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mRNA表达水平,使缺损的关节软骨得到明显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负载 藻酸钙凝胶 修复 软骨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