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IL-6、HMGB-1、IL-17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智伟 白晓亮 +3 位作者 孔亚荣 裴勃 蒋美超 连勇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52,1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TLIF组[n=58,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和PTED组(n=64,PTED治疗),比较两组IL-6、HMGB-1、IL-17水平、分析PTED组不同临床特征与病理特征的IL-6、HMGB-1、IL-17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TED组IL-6、HMGB-1、IL-17水平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TED组总有效率(98.44%)高于TLIF组(8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IL-6、IL-17、HMGB-1水平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不同年龄、有无糖尿病、手术时间长短、是否吸烟、是否营养不良和是否免疫功能低下之间IL-6、IL-17、HMGB-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BMI、术中出血量多少、有无使用内固定之间IL-6、IL-17、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h、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吸烟为影响PTED组IL-6、IL-17、HMGB-1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PTE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能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IL-6、HMGB-1和IL-17水平,且手术疗效确切;而年龄、手术时间、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吸烟等是影响PTED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IL-6、HMGB-1、IL-17水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D 腰椎间盘突出症 IL-6 HMGB-1 IL-17
下载PDF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韦志坤 王旭东 +3 位作者 杨金杰 牛朋彦 邵菲 任少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对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病人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皮质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对两组恢复功能对比,比较X线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生活能力(BI)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能力。依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评估病人踝关节功能。结果 术前两组病人关节功能无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最远行走评分(15.89±0.85)分、足部对线评分(15.06±0.71)分、疼痛反应评分(29.03±4.48)分、地面行走评分(15.65±0.59)分;观察组分别为(16.19±0.87)分、(15.29±0.76)分、(31.24±4.55)分、(15.96±0.68)分。观察组最远行走、足部对线、疼痛反应、地面步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锁定钢板联合皮质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可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愈合,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分离 锁定钢板 皮质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自稳式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攀攀 李彦 +3 位作者 刘啸 唐彦超 李梓赫 刘忠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自稳式人工椎体(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AVB)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方法:遵循牛津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 目的:探讨自稳式人工椎体(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AVB)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方法:遵循牛津IDEAL(Idea,Development,Exploration,Assessment,and Long-term Follow-up)方法学原则,采用单臂探索型研究的方法,纳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单节段ACCF手术,术中植入3D打印自稳式AVB,术后规律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依据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测量数据评估融合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手术时的平均年龄(57.2±10.2)岁,平均手术时间(76.1±23.1)min,中位出血量150(100,200)mL。术后无吞咽困难、血肿形成、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等并发症出现。至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13.2±2.2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6.3±0.8,恢复率为85.9%。假体平均沉降距离为(1.2±1.1)mm,1例假体出现超出3 mm的严重沉降(9.1%)。颈椎前凸角度较术前显著改变(P=0.013)。至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均实现融合。结论:自稳式AVB在单节段ACCF中的短期应用效果良好,融合率高,具有零切迹的优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体 自稳式 零切迹 3D打印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VSD治疗对胫骨骨折术后继发骨感染患者手术指标、炎性因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鹿青 潘振华 +4 位作者 刘莉 寇玉婷 聂晓腾 李玉佳 邢文钊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对胫骨骨折术后继发骨感染患者手术指标、炎性因子、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骨感染患者,均为胫骨干骨折;其中原开放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对胫骨骨折术后继发骨感染患者手术指标、炎性因子、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骨感染患者,均为胫骨干骨折;其中原开放骨折55例,一期均缝合伤口;32例在外伤发生时一期清创后行内固定手术;对患者采用手术清创、去除内固定物,行外固定架固定,经清创后局部均存在创面不能完全闭合,合并骨外露,随机选用VSD覆盖治疗(研究组,n=46)或骨水泥覆盖治疗(对照组,n=41),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分布、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功能恢复情况[膝关节、踝关节功能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7例患者共8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49.42%),革兰阴性菌32株(36.78%),真菌12株(13.80%)。研究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控制感染时间、创面无菌时长、住院时间、行皮瓣转移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水平均下降,其中研究组变化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S、Baird-Jackson评分均上升,其中研究组变化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优良率(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面不能闭合情况下,VSD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骨感染患者,可改善患者手术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胫骨骨折继发骨感染 病原菌分布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2
5
作者 施耀华 杨建平 +2 位作者 赵洪 翟羽 黎俊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经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行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经Quadrant通道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行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患者41例(开放组),经Wiltse入路Quadrant通道直视下TLIF治疗患者25例(微创组),显微镜下减压并采用经皮椎弓根钉TLIF治疗患者38例(显微组)。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引流量、术后2天和7天切口周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情况,术后CT检查评估椎弓根钉置钉准确率,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24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显微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2天和7天切口周围疼痛VAS评分均小于微创组和开放组(P<0.05),椎弓根钉置钉准确率高于微创组和开放组(P<0.05),但术中X线透视次数高于微创组和开放组(P<0.05)。开放组发生术后切口浅表软组织感染1例,疑似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微创组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症状2例。3组术后6个月、24个月JOA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24个月融合率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3组患者疗效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通道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术中出血少、切口疼痛感小、并发症少,采用经皮椎弓根钉置钉准确率高,融合率、疗效优良率与开放手术一致,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微创 腰椎退行性滑脱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金耀 卢慧 +2 位作者 陈洁 林铖 姜为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6,186,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行PKP治疗的218例患者...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行PKP治疗的21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04例,女114例;年龄80~93岁,平均(85.61±5.07)岁。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118例和局部麻醉组(局麻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8~24个月,平均随访(20.42+3.18)个月。全麻组手术时间为(31.48±4.61)min,术中透视时间为(13.88±1.45)min;局麻组手术时间为(30.65±5.14)min,术中透视时间为(14.26±2.08)min;两组手术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恢复时间为(50.46±1.48) min显著高于局麻组的麻醉恢复时间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术后1 d全麻组ODI显著高于局麻组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VAS评分、ODI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在PKP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但局部麻醉的麻醉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全身麻醉,因此从快速恢复的角度来看,建议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局部麻醉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麻醉方式
下载PDF
经皮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治疗中下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忠铭 杨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75%病变节段位于下胸椎(T_(9)~L_(1))[1~3]。目前临床治疗中,胸椎间盘突出仍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居多。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75%病变节段位于下胸椎(T_(9)~L_(1))[1~3]。目前临床治疗中,胸椎间盘突出仍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居多。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较少、恢复时间短、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通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将该技术应用到胸椎间盘突出的报道较少,应用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技术处理不同类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工作通道建立、内镜下精准定位等问题尚无深入分析的文献资料[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后外侧入路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内镜 病变节段 下胸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下
下载PDF
胸椎后外侧入路镜下椎管减压、间盘摘除术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飞 傅博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1-474,共4页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以中央型或侧方型突出较为常见,突出的椎间盘一旦压迫脊髓将会造成脊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1]。胸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2。传统上,...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以中央型或侧方型突出较为常见,突出的椎间盘一旦压迫脊髓将会造成脊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1]。胸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2。传统上,临床多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行胸椎后路椎板切除、突出间盘摘除术治疗,但胸椎管与脊髓缓冲空间较小、手术风险较大、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较多[1]。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后方入路,但后路手术可能需要牵拉硬膜囊和脊髓,存在脊髓损伤的风险[2,3]。而本研究所采用的后外侧入路不仅可以对椎管的腹侧及背侧同时进行充分的减压,且不需要牵拉硬膜囊和脊髓,降低了脊髓损伤的风险。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脊柱内镜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内镜下的颈、腰椎椎管减压、突出间盘摘除技术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优良的临床疗效[4,5],但局部麻醉、侧卧位内镜下的胸椎管减压、突出间盘摘除技术尚未普遍开展。我科自2021年7月开始开展局部麻醉、侧卧位胸椎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间盘摘除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该技术操作细节及短期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椎管减压 脊髓功能障碍 操作细节 临床发病率 硬膜囊 内镜下 局部麻醉
下载PDF
地舒单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石秀峰 袁伶俐 +4 位作者 陈淑芳 张先棠 施华 欧如梦 张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60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抗骨质疏松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地舒单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60例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抗骨质疏松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钙剂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钙剂治疗联合地舒单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腰痛功能评定表(M-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骨密度,治疗有效率及治疗期间再骨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M-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骨密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骨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舒单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腰椎功能,提高骨密度,减少二次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阿仑磷酸钠辅助PVP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BALP、PTH及N-MID-O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晓芳 田国华 +1 位作者 郑艳杰 刘春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66-169,173,共5页
目的分析阿仑磷酸钠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 目的分析阿仑磷酸钠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107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PVP治疗(n=52),观察组采取阿仑磷酸钠辅助PVP治疗(n=55)。对比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视觉模拟量表(VAS)、骨代谢指标(BALP、PTH、N-MID-OT水平)、不良反应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OD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ALP、PTH及N-MID-O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术后BALP、PTH及N-MID-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再骨折发生率(7.28%)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磷酸钠辅助PVP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功能,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患者体内BALP、PTH及N-MID-OT水平,促进其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磷酸钠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骨碱性磷酸酶 甲状旁腺激素 N-MID-OT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国胜 尕蓉莉 续斌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55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前外侧入路,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方式可有效缩短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HSS评分、Rasmussen评分更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双髁骨折 前外侧入路 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程 宋忱 +1 位作者 龚健 刘弘扬 《中医正骨》 2024年第2期32-38,59,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用于模型构建)...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用于模型构建)和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从病历系统中提取纳入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伤前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是否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合并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尿酮体异常、下肢静脉血栓、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入院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等。将训练集中的患者根据入院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至手术时间<48 h)和延迟手术组(入院至手术时间≥48 h)。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重共线性诊断;采用R软件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1)分组结果。共纳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18例,训练集212例、验证集106例。根据入院至手术时间,训练集中早期手术组78例、延迟手术组134例。(2)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2组患者ASA分级、是否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及是否合并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P=0.049;χ~2=26.806,P=0.000;χ~2=29.852,P=0.000;χ~2=21.743,P=0.000;χ~2=25.226,P=0.000;χ~2=5.415,P=0.020;χ~2=11.683,P=0.001;χ~2=14.686,P=0.000;χ~2=6.057,P=0.014)。(3)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及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及合并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β=0.328,P=0.000,OR=5.112,95%CI(2.686,9.728);β=0.322,P=0.000,OR=5.425,95%CI(2.884,10.203);β=0.302,P=0.000,OR=3.956,95%CI(2.189,7.148);β=0.312,P=0.000,OR=4.560,95%CI(2.476,8.398);β=0.291,P=0.021,OR=1.962,95%CI(1.108,3.474);β=0.296,P=0.001,OR=2.713,95%CI(1.520,4.844);β=0.303,P=0.000,OR=3.133,95%CI(1.729,5.679);β=0.296,P=0.015,OR=2.061,95%CI(1.154,3.680)];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因素均不存在共线性(VIF=1.134,VIF=1.266,VIF=1.465,VIF=1.389,VIF=1.342,VIF=1.183,VIF=1.346,VIF=1.259)。(4)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推理结果。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包括8个节点、8条有向边。模型显示,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及合并精神障碍、呼吸系统疾病、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直接影响手术延迟的发生,合并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间接影响手术延迟的发生;推理结果显示,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及精神障碍时,手术延迟发生率为64.1%。(5)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结果。采用训练集数据进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评价,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P=0.000,95%CI(0.810,0.912)],灵敏度为91.29%,特异度为93.35%;校准曲线显示其一致性指数为0.866[P=0.000,95%CI(0.702,0.943)];采用验证集数据进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评价,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P=0.000,95%CI(0.795,0.901)],灵敏度为91.62%,特异度为92.46%;校准曲线显示其一致性指数为0.879[P=0.000,95%CI(0.723,0.981)]。结论: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以及合并精神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均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手术延迟 LOGISTIC模型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风险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BMI与PFNA型号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褚风龙 杨倩倩 +2 位作者 张瑞 李冬梅 王海滨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7例。根据笔者医院海泰V3.0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7例。根据笔者医院海泰V3.0电子病历系统软件采集的患者身高、体重信息,计算得出BMI数值,按照BMI的中国参考标准进行分组:正常及体重不足组为A组[包括体重不足(BMI<18.5 kg/m^(2))和正常(18.5≤BMI<24 kg/m^(2))]135例,男57例,女78例;超重及肥胖组为B组[包括超重(24≤BMI<28 kg/m^(2))和肥胖(BMI≥28kg/m^(2))]72例,男15例,女57例;分析每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选择的PFNA型号。结果本组患者经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均健在,且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80.0±8.2)岁大于B组(79.7±8.9)岁,术中出血量(128.4±113.5)mL多于B组(120.1±84.8)mL,螺旋刀片长度(92.0±7.3)mm长于B组(89.0±32.0)mm,主钉直径(11.0±0.83)mm大于B组(10.7±0.9)mm;其中主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13.8±5.2)d、手术时间(66.5±31.4)mim均短于B组住院时间(15.7±9.6)d、手术时间(75.7±22.0)min,A组主钉长度(184.7±25.3)mm短于B组(189.7±38.4)mm,其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MI值在正常及体重不足患者应用主钉的直径显著大于超重及肥胖患者,且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超重及肥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BMI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雁冰 王云阁 艾彬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下腰痛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3个月,86例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患者21例,发生率为24.42%(21/86);发生组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锻炼时间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均是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模型,验证模型显示C-index值为0.870,具有良好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风险模型评估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为0.779~0.961,P<0.001。结论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率较高,合并骨质疏松、术中未清理椎间隙、有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延长均是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是否发生下腰痛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椎间孔镜术 术后下腰痛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下载PDF
硅凝胶垫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中足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宝珍 秦春花 +3 位作者 全寒珍 胡悦 杨俊茹 蒋维连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硅凝胶垫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中足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11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 目的观察硅凝胶垫预防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术中足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11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6)。手术前安置体位时,观察组在术中持续牵引的患侧足,用长40 cm×宽25 cm×厚1.5 cm长方形硅凝胶垫靴式包绕1圈后置入足靴内,并固定于牵引支架上;对照组在术中持续牵引的患侧足,用双层长40 cm×宽40 cm×厚1.0 cm软棉垫包绕1圈固定后置入足靴内,并固定于牵引支架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72 h足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发生1期足部压力性损伤8例,对照组术后即刻发生1期足部压力性损伤21例、术后72 h发生2期足部压力性损伤2例。观察组足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凝胶垫可明显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中足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凝胶垫 骨科手术牵引床 压力性损伤 老年 护理
下载PDF
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莹 李晶 刘日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 目的研究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对照组51例,采用钢丝垂直间断固定。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优良率为64.7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ROM、Bostman评分分别为131.51°±6.80°、(28.65±2.20)分,对照组膝关节ROM、Bostman评分分别为115.87°±5.91°、(23.58±2.51)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80%,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Krachow法缝合联合钢丝垂直间断固定治疗老年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对周围软组织影响小,并发症少,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Krachow法 钢丝垂直间断固定 膝关节活动范围 Bostman评分
下载PDF
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科 倪志豪 +5 位作者 董洲 祁家龙 韩国嵩 单涛 曾宪琦 王善松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应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例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8.5个月... 目的探讨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应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例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8~3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胸背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7.06±0.85)分、(2.88±0.62)分、(1.81±0.54)分、(1.25±0.45)分,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3个月和6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43±1.26)分、(20.69±1.62)分、(23.62±1.20)分、(26.25±1.07)分,术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68.9±3.3)%、(30.9±2.5)%、(19.0±3.0)%、(13.1±2.9)%。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脊柱内镜 胸椎
下载PDF
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萍 朱苏南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2期383-385,共3页
目的肩袖损伤患者除了外科手术,更需要经验丰富的物理治疗师来指导术后康复。本文对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方法通过检索文献综合分析,探讨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进展,重点是运动与康复的关系。结果肩袖修复术后... 目的肩袖损伤患者除了外科手术,更需要经验丰富的物理治疗师来指导术后康复。本文对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进展做一综述。方法通过检索文献综合分析,探讨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进展,重点是运动与康复的关系。结果肩袖修复术后的康复方案应根据患者的损伤和手术情况个性化制定,年龄、性别、合并症、撕裂大小、修复方式、肌肉脂肪浸润等因素均应该考虑在内。虽然目前在术后康复方案上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但随着人们对康复的逐渐重视,研究的不断深入,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的康复会有新的突破。结论本文综合分析了肩袖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进展,为更有效的改善损伤肩袖的功能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手术 康复
下载PDF
经皮双外固定架与外固定架联合接骨板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于晓飞 李楠 +3 位作者 于亚东 邵新中 王立 张旭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双外固定架(EF)与EF联合掌侧接骨板(VLP)治疗AO C1、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2022年108例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51例患者采用双EF(无桥接骨水泥克氏针框架和传统跨腕EF)治疗,57例患者采用传... 目的比较经皮双外固定架(EF)与EF联合掌侧接骨板(VLP)治疗AO C1、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2022年108例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51例患者采用双EF(无桥接骨水泥克氏针框架和传统跨腕EF)治疗,57例患者采用传统跨腕EF联合VLP治疗。测量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尺骨变异等)、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腕部疼痛强度,通过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估上肢的整体功能,通过Mayo腕关节评分系统(MWS)评估腕关节功能,采用患者满意度短期评估量表(SAPS)评估患者满意度。根据患者主诉及外科医师的综合判断评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AO分型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EF组在手术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EF联合VLP组(均P<0.001)。术后随访24~3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尺骨变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双EF组在VAS疼痛评分及SAPS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EF联合VLP组(P=0.025、0.015),两组间腕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握力及MWS、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EF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73%(7/51),低于EF联合VLP组的28.07%(16/57)(P<0.05)。结论经皮双EF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随访效果满意,可作为OA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架 掌侧接骨板 腕关节功能 经皮
原文传递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金虎 杨大雷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双切口双钢板内...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日常生活、疼痛、关节畸形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佳,可提高关节稳定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强日常活动能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术 关节稳定性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