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7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的磷酸钙-微纤维支架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朱敏佳 俞侃 +1 位作者 张珂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目前针对牙槽骨不规则缺损的修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制备一种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的磷酸钙(CPC)-微纤维(aMF)支架,评价其理化性能以及体外成骨效果,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的可能性。方法将磷酸四钙与无水碳... 目的目前针对牙槽骨不规则缺损的修复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制备一种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的磷酸钙(CPC)-微纤维(aMF)支架,评价其理化性能以及体外成骨效果,并分析其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的可能性。方法将磷酸四钙与无水碳酸氢钙混合制备磷酸钙骨水泥,将藻酸钠在7.5%的氧化条件下降解,将上述支架材料混合后,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制备出CPC-aMF骨缺损修复支架。通过扫描电镜以及光学显微镜,对该支架进行初步理化性能和表面形貌的表征。最后通过碱性磷酸酶等成骨分化实验确定该支架的成骨效果。结果在该支架的表面形貌表征中发现,CPC提供了支撑结构,aMF作为其内包裹的细胞和生长因子保护。这种新型支架显示了良好的成骨性能,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检测发现包裹牙周膜干细胞和二甲双胍的CPC-aMF支架的成骨效果是对照组的2.5倍,qT-PCR检测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成骨效果是对照组的2.5倍。结论新型的骨缺损支架为治疗大面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性骨组织工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学 二甲双胍 牙周膜干细胞
下载PDF
互补截骨、镙钉固定的游离腓骨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8例
2
作者 张树新 邬慧萍 +5 位作者 许永先 邹旭 詹森海 邹阳平 霍柱根 张小平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互补截骨、镙钉固定的游离腓骨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应用互补截骨、镙钉固定的游离腓骨瓣修复前臂骨缺损8例,其中桡骨3例、尺骨5例。骨缺损长度为4.5~10.5 cm。结果术后游离腓骨瓣全... 目的探讨应用互补截骨、镙钉固定的游离腓骨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应用互补截骨、镙钉固定的游离腓骨瓣修复前臂骨缺损8例,其中桡骨3例、尺骨5例。骨缺损长度为4.5~10.5 cm。结果术后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发生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发现静脉栓塞,行血管移植后腓骨瓣成活。本组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2例,良5例,可1例。小腿供区创面愈合良好,下肢负重及足趾屈伸活动无明显异常。结论互补截骨、镙钉固定的游离腓骨瓣修复前臂长段骨缺损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瓣 骨缺损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重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征 王臻 +2 位作者 桑宏勋 王林 付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965-968,共4页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对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术,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平均随访3...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切除后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方法及效果.方法: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对8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修复重建术,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4~52岁,平均38岁,平均随访33.2个月;按改良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系统对骨巨细胞瘤进行分级,其中Ⅱ级5例,Ⅲ级3例,病理骨折2例;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保肢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结果: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后无明显异体骨排异反应、感染、骨吸收和骨不连;异体骨与自体骨愈合时间平均5.6个月(4.3~8.2个月);近期人工关节假体无松动、断裂及脱位等并发症;腕关节平均活动度:掌屈38°,背伸45°,桡偏15°,尺偏20°,旋前40°,旋后65°;功能评价结果:优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异体骨复合人工腕关节对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是一良好的选择,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异体骨 切除后 骨缺损 腕关节重建 复合 2004年6月 人工腕关节 肌肉骨骼肿瘤 肿瘤局部复发 人工关节假体 2000年 修复重建术 重建方法 关节修复 瘤段切除 分级系统 病理骨折 术后功能 评分标准 远处转移
下载PDF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植骨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9
4
作者 杨志明 黄富国 +2 位作者 秦廷武 解慧琪 李秀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1-314,共4页
目的 总结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用于骨科临床的初步结果。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用同种异体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 1× 10 6 / ml与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 ,经体外培养 3~ 7天后 ,植入修复 5 2例各种类... 目的 总结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用于骨科临床的初步结果。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用同种异体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 1× 10 6 / ml与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 ,经体外培养 3~ 7天后 ,植入修复 5 2例各种类型的骨缺损 ,其中骨囊性病变 7例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2 2例 ,新鲜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 15例 ,脊柱骨折后路植骨融合术 4例 ,牙槽骨植骨 3例 ,足跗中关节植骨融合 1例。植入组织工程骨总量为 349g,平均每例植入6 .7g。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0~ 2 8个月 ,平均随访 18.5个月。除 1例术后伤口乙级愈合外 ,5 1例均为甲级愈合。除 2例植骨延迟愈合外 ,其余 5 0例均在 3.0~ 4 .5个月内愈合。有 6例进行了 CD3、CD4、CD8及 ICAM- 1和 VCAM- 1检测 ,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生物衍生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生物衍生支架材料 成骨细胞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一种表皮干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大胜 夏照帆 +2 位作者 唐洪泰 田建广 王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抗原 CD29 增殖细胞核抗原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外固定架及重组合异种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与骨不连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建 王志刚 +4 位作者 胡蕴玉 金格勒 袁志 孟国林 李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45-748,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和重组合异种骨 (RBX)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2 0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 2~ ...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和重组合异种骨 (RBX)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外固定架共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2 0例。胫骨断端清理后短缩长度 2~ 9cm ,平均 4.8cm。断端应用RBX植骨 12例。结果 :2 0例病人随访 8个月~ 7年 ,平均 4年 3个月 ,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12例应用RBX植骨治疗骨不连的平均愈合时间 4.8个月。结论 :本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的胫骨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创伤小、操作简单 ,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RBX植骨治疗骨不连 ,安全 ,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植骨 骨缺损 骨延长
下载PDF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第一楔骨瓣转位术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1 位作者 余国荣 郑和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第1楔骨瓣移位术,为修复距骨骨折、距骨体坏死和踝、足部关节植骨融合提供一种新的供骨区,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本骨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易于解剖,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
关键词 第1楔骨 内踝前动脉 带血管蒂骨瓣 骨移植
下载PDF
综合骨库在现代矫形外科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丹 毕龙 +6 位作者 胡蕴玉 刘民 金晶 孟国林 桑宏勋 袁志 刘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介绍并分享综合骨库建立20年来的成功经验;探讨骨库在现代矫形外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提供并总结分析综合骨库自1988~2007年间有关同种异体骨,系列异种骨生产、使用的数据。[结果]同种骨:得到死亡供体69具,存活供体88例;收... [目的]介绍并分享综合骨库建立20年来的成功经验;探讨骨库在现代矫形外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提供并总结分析综合骨库自1988~2007年间有关同种异体骨,系列异种骨生产、使用的数据。[结果]同种骨:得到死亡供体69具,存活供体88例;收获半关节540件,骨板237件,松质骨粒2632份;以上同种骨共使用于1390例病人;系列异种骨:重组合异种骨2495份,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208份,注射型BMP542份,系列异种骨共使用于2771例病人;20年来,共培训骨库技术人员18名,培养博士48名,硕士36名。[结论]临床植骨材料需求量大,在细胞型组织工程尚无满意的产品问世前,综合骨库所提供的异种骨和同种骨根据不同的植骨需要,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之成为最理想的选择。综合骨库这种集加工生产,科研开发及教学培训于一体的运行模式必将在中国的组织库事业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库 同种异体骨 异种骨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硫酸钙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人工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畅 乔苏迟 +3 位作者 王志伟 李诚 曹烈虎 苏佳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81-1585,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评价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与单纯使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关节骨病外科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97例下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用组),另65例患者接受单纯硫酸钙颗粒人工骨植骨治疗(单用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不良事件、人工骨完全吸收后的骨质愈合情况等。结果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术后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5.6%(5/32)和26.2%(17/6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和单用组患者在硫酸钙颗粒人工骨完全吸收后,遗留明确或可疑骨缺损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29.2%(19/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硫酸钙颗粒人工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下肢良性骨肿瘤具有良好的效果,两者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切口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且可能降低人工骨被完全吸收后遗留骨缺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同种异体骨 骨代用品 骨肿瘤 骨移植 骨缺损
原文传递
自身骨泥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好源 童星杰 +1 位作者 应可满 包锦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目的:观察长管状骨钻孔产生的骨泥的成骨活性。方法:选健康家兔22只,桡骨中段连续钻孔采集骨泥,植入兔股四头肌。2周取5只兔做ECT检查,1、2、3周分别做组织学检查、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测... 目的:观察长管状骨钻孔产生的骨泥的成骨活性。方法:选健康家兔22只,桡骨中段连续钻孔采集骨泥,植入兔股四头肌。2周取5只兔做ECT检查,1、2、3周分别做组织学检查、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自身骨泥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植入区放射性浓聚程度明显高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植入1周软骨生成,3周网织骨形成。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肌肉(P<001),免疫组化发现细胞及组织BMP强阳性。结论:长管状骨钻孔产生的自身骨泥具有诱导成骨作用,可做为需少量植骨的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自身骨泥 诱导成骨 实验
下载PDF
经口咽入路行上位颈椎手术 被引量:16
11
作者 金明熙 谢林 +4 位作者 李小川 吕刚 常楚 屠冠军 李长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全组手术共 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 14例 ,减压融合术 3例。统计感染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 ,无一例术后感染 ,平均手术时间3h 15min ,平均出血量 15...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全组手术共 17例。行寰枢椎融合术 14例 ,减压融合术 3例。统计感染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成功 ,无一例术后感染 ,平均手术时间3h 15min ,平均出血量 15 0ml。结论 :选择好适应证 ,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 ,经口咽入路上位颈椎手术是安全、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经口咽入路 融合 减压术
原文传递
醒髓汤抑制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良杰 殷晓雪 +3 位作者 杨毓华 李彦民 朱长庚 李堪印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5期279-282,共4页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醒髓汤对于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诱发神经毒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用AllenWD法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对照组 (A组 ,18只 )切除椎板 ,不损伤脊髓 ,不给药 ;模型组 (B组 ,2 6只 )造模前后 3...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醒髓汤对于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诱发神经毒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用AllenWD法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对照组 (A组 ,18只 )切除椎板 ,不损伤脊髓 ,不给药 ;模型组 (B组 ,2 6只 )造模前后 30min应用蒸馏水 2ml灌胃 ;治疗组分成造模前30min给药组 (C1组 ,18只 )及 30min后给药组 (C2 组 ,18只 ) ,按 12 5 g·kg-1·d-1剂量分 2次给药。于用药后 5 0min取伤段脊髓标本 ,纸上电泳法检测其兴奋性氨基酸含量 ;于造模后 2 4h取伤段脊髓标本 ,干湿重法测定水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离子含量 ;于造模后 72h取脊髓标本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同A组比较 ,B组脊髓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早期显著增高 (P <0 0 5 ) ,而后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早期B组之水钠、钙含量显著性增高 (P <0 0 1) ,钾、镁含量显著减少 (P <0 0 1) ;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同B组相比 ,C1组脊髓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 ,水钠、钾、钙含量显著减少 (P <0 0 1) ,钾、镁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1) ;脊髓组织变性坏死轻。同B组比较 ,C2 组脊髓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水钠、钾、钙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然而 ,其钾、镁含量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骨缺损 转化生长因子Β 醒髓汤 脊髓继发性损伤
下载PDF
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成人腓骨上段移植术 被引量:30
13
作者 陈振光 彭建强 +2 位作者 蔡林 余国荣 许卫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24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和2侧新鲜截肢标本上,对腓骨上段的血供来源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我们设计了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成人腓骨上段移植术,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 血管 腓骨 移植
下载PDF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异位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余 尹庆水 +13 位作者 徐国洲 夏虹 张宏斌 赖晃文 杨传红 詹纯利 李建军 陈丙旭 陈小冬 朱家龙 胡旭东 许春 李兆麟 李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异位成骨的影响;寻找具有骨诱导、骨传导、炎症反应轻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将两种不同理化条件下制得的CHA分为A,B两组,每组都同样按照不同的4种组合方法:CHA... 目的:探讨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异位成骨的影响;寻找具有骨诱导、骨传导、炎症反应轻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将两种不同理化条件下制得的CHA分为A,B两组,每组都同样按照不同的4种组合方法:CHA,CHA/重组人骨形态形成蛋白-2(rhBMP-2),CHA/几丁糖,CHA/rhBMP-2/几丁糖制得4种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CHA)人工骨,分别编成A1~4小组和B1~4小组,分别植入大鼠背部肌肉的4个部位中。术后2周、4周、6周、8周观察动物精神状况,伤口情况;以X线投照获得影像,处死动物后取材,以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成骨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肝脏损害情况。结果: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CHA对成骨、炎症反应、肝脏损害无差异;不同组合的CCHA之间有差异,CHA/rhBMP-2/几丁糖的成骨效果好,炎症反应、排斥反应轻。结论:通过理化条件的改变,在不影响异位成骨、不增加炎症反应的前提下,提高了CHA的机械强度,使它更加容易塑形,适宜手术操作,应用指征、部位将更加广泛。CHA/rhBMP-2/几丁糖构型的CCHA人工骨,增加了CHA的骨诱导作用,并使该种作用均匀、持久;同时,又降低了异物移植后的炎症反应;rhBMP-2等复合药物的应用,在实验剂量时,无肝脏损害,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异位成骨 效应 实验研究 骨生成 骨移植
下载PDF
含自体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移植与自体松质骨镶嵌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石仕元 应小樟 +2 位作者 胡德新 郑琦 魏威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评价含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镶嵌移植与自体松质骨镶嵌移植两种方法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健康3月龄新西兰兔16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8只16膝。A组采用含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的自体... 目的:评价含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镶嵌移植与自体松质骨镶嵌移植两种方法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健康3月龄新西兰兔16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8只16膝。A组采用含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的自体松质骨移植,B组采用自体松质骨移植。术后第12周处死动物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并对观察指标采用Wakitani组织学评分法进行评分和秩和检验。结果:大体观察及光镜观察显示含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镶嵌移植组大体观察关节面大多呈乳白色,表面比较平整,与周围软骨融合较好,未发现裂隙;光镜检查见关节软骨的厚度为正常软骨的2/3左右,表面较光滑,与周围组织接合较好,大多为透明软骨细胞;组织学评分为(4.44±1.41)分。自体松质骨镶嵌移植组大体观察见关节面呈灰白色,表面稍有凹陷,欠光整;光镜检查见关节软骨的厚度较薄,为正常软骨的1/3~1/2,移植物中央区域厚度更薄,见成纤维细胞和极少量透明软骨细胞;组织学评分为(8.93±1.18)分。两组组织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含富集骨髓干细胞松质骨镶嵌移植能以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可用于较大面积软骨缺损的修复。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关节 骨移植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多模式联合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运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荔军 刘登均 +4 位作者 张飞 段鑫 王灵晓 莫晓琼 李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871-1872,187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方法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64例,64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方法进行术后疼痛的治疗。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包... 目的探讨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方法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64例,64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方法进行术后疼痛的治疗。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包括:术前患者教育和应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或曲马多缓释片超前镇痛;术中手术技术改进和减少手术创伤,术后予以医患沟通、冰敷及静脉自控镇痛(PCA)。术后第2天随机分为单用COX-2抑制剂和应用曲马多缓释片+COX-2抑制剂两组,并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VAS)包括静息痛、运动疼痛及膝关节出院时运动度恢复情况。结果联合镇痛组术后静息疼痛评分及运动疼痛评分比单用COX-2抑制剂组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静息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膝关节运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能有效地控制全膝关节比较置换手术后的运动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镇痛
下载PDF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连根 韩守江 +3 位作者 娄宏亮 安小刚 王晖 葛海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索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例男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体切除术 ,其中骨巨细胞瘤 期 2例 , ~ 期 1例。瘤段切除长... 目的 探索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 ,治疗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例男性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行瘤体切除术 ,其中骨巨细胞瘤 期 2例 , ~ 期 1例。瘤段切除长度为 7~ 8cm。采用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 ,重建远端桡腕关节。 结果  3例术后获随访 6~ 18个月 ,4个月内均达骨性愈合 ,肿瘤无复发 ,腕关节功能良好 ,旋前 35~ 70°,旋后 4 5~ 6 0°,掌屈及背伸 35~6 0°。 结论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头移植替代缺失的桡骨 ,可根据桡骨肿瘤范围切取其长度 ,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膝下外侧动脉 腓骨头移植 桡腕关节重建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处理异种骨植入后受体T淋巴细胞亚型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新君 王正国 +4 位作者 朱佩芳 张猛 刘大维 宁欣 张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1期2044-2045,共2页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骨基质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自体骨组;异种脱细胞猪肋骨组、乙醇浸泡猪肋骨组及假手术组;将上述骨基质植入兔股后肌群,于植入后1,2,4,6周用流式细...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骨基质植入受体后体内细胞免疫变化从而判断其免疫原性。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自体骨组;异种脱细胞猪肋骨组、乙醇浸泡猪肋骨组及假手术组;将上述骨基质植入兔股后肌群,于植入后1,2,4,6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植入后6周,将植入骨基质连同周围组织取出,作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记数上述CD4+,CD8+T细胞变化。结果:在同一时间点,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除乙醇处理组显著增高外,其他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别;而局部组织中T淋巴细胞变化为:乙醇处理组>脱细胞骨基质组、自体骨>假手术组(P<0.01);脱细胞骨基质组与自体骨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经脱细胞处理后异种骨基质具有免疫原性低,对受体全身及局部细胞免疫无明显影响。局部组织结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更能够准确反映骨基质移植后的免疫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植入 T淋巴细胞亚型 骨移植 流式细胞仪 检测 外周血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反应 被引量:23
19
作者 陆军 吴苏稼 施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8-391,共4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移植 免疫反应 免疫原 骨重建
下载PDF
胚胎颅骨骨膜移植修复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建生 胡汝麒 +5 位作者 潘功平 徐延德 马强 蔡善保 成筱川 洪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6-179,共4页
1990年5月~1994年4月,对42例(47个髋)关节软骨全厚缺损患者采用冷冻保存胚胎颅骨骨膜移植进行修复,其中14例股骨头骨质Ⅳ期坏死者,同时施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对34例(38个髋)进行了2年~6年(平均... 1990年5月~1994年4月,对42例(47个髋)关节软骨全厚缺损患者采用冷冻保存胚胎颅骨骨膜移植进行修复,其中14例股骨头骨质Ⅳ期坏死者,同时施行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对34例(38个髋)进行了2年~6年(平均40个月)随访。结果表明,按照吴之康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良25例,很好5例,好3例,尚可1例。认为,与自体移植物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相比,这种方法无附加损伤,具有移植材料、形态与股骨头相似等特点,是治疗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软骨缺损 颅骨骨膜 异体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