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6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weⅢ-Ⅳ型DDH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满意及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赵鹏 李玉军 +1 位作者 窦勇 王达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Ⅲ-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的满意度及造成不满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9例CroweⅢ-Ⅳ型DDH患者,通过微信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手术总体满意度、10项日常功能满意度和患者认为对自己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手术前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收到完整调查问卷145份,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5(3.23±1.22)年。145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手术疗效满意的118例,不满意的27例,手术总体满意率81.38%(118/145)。患者认为对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前5个问题分别是术后髋部疼痛,肢体明显不等长、行走、上下楼梯、蹲起。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术后Harris评分较低。术后髋关节疼痛、肢体不等长是影响手术不满意的直接因素。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Ⅲ-Ⅳ型DDH患者手术难度大;术后髋关节疼痛(轻度以上),肢体不等长(>2 cm)是术后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脱位 髋关节发育不良 CroweⅢ-Ⅳ 全髋关节置换 满意度
下载PDF
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患者运动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杜晓松 周美 +3 位作者 王威 孟小娜 才达 张净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围术期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 目的 探讨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围术期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髋关节残疾和骨关节炎预后评分(HOOS)、肌力相关指标、肌肉相关康复指标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FMA、BBS、HOO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优势手握力、四肢骨骼肌质量、患肢骨骼肌质量和全身肌肉质量均较对照组升高,胫前屈肌厚度、肱二头肌厚度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FVC、FEV1、FEV1/FVC、FEV1%pred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结论 以障碍点为指导的个性化综合训练能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伴肌少症患者肌力与运动能力,利于改善肺功能及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障碍点 个性化综合训练 姿势平衡 肌力 肺功能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围手术期研究进展
3
作者 靳洪震 王岩 +7 位作者 柏豪豪 孙磊 卢斌 王颖 孙亚迪 于晓猛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仍存在术后感染、假体松动、下沉、位置不良等风险。现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 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仍存在术后感染、假体松动、下沉、位置不良等风险。现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方法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
4
作者 张玉 刘倩影 +2 位作者 程亮 高洁 徐晖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术后麻...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术后麻醉恢复期质量指标。结果:2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48.67±8.90)min]少于对照组[(54.07±9.21)min],出室体温[(36.68±0.15)℃]高于对照组[(36.26±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疼痛VAS、Riker镇静-躁动、口渴感评分及口腔异味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33.33%),麻醉恢复期满意率(96.67%)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麻醉恢复期护理干预,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提高全麻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加速康复外科 麻醉恢复期 护理
下载PDF
术前短期血流限制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效果
5
作者 朱金雨 柏赟 +2 位作者 张敏 侯萍 环林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 探究术前行短期血流限制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2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拟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4例。对照组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42~84岁,平均(65.16&#... 目的 探究术前行短期血流限制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2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拟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4例。对照组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42~84岁,平均(65.16±8.12)岁;术前3 d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指导。干预组32例,男4例,女28例;年龄59~81岁,平均(64.97±5.78)岁;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流限制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股四头肌肌力、腘绳肌肌力、首次下地时间、TKA术后屈膝90°达标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膝关节肿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7 d,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损伤、瘀斑、皮下出血、暂时性麻木、心血管反应等并发症。两组术后1 d股四头肌肌力、术后1 d腘绳肌肌力、首次下地时间、TKA术后屈膝90°达标时间、术后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4 d膝关节肿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短期血流限制训练对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具有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下肢肌肉力量,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且不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但对术后膝关节肿胀干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血流限制训练 下肢肌力 康复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下肢对线方式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尹志文 田最 +1 位作者 王泽华 向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膝骨关节炎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对于终末期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TKA中,下肢力线的有效恢复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极大影响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假... 膝骨关节炎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对于终末期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TKA中,下肢力线的有效恢复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极大影响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假体存活率。最早被提出、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于TKA的对线方式是机械对线。近年来,随着对下肢力线的深入研究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TKA对线技术实现了由“统一化”向“个性化”,二维向三维的转变,调整机械对线、解剖学对线、运动学对线、反向运动学对线、限制运动学对线及功能学对线等新的对线方式被相继提出,为外科医师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对于何种对线方式是最佳选择,目前尚未有定论。本文对目前TKA中各种对线方式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总结阐述,旨在为临床上TKA中对线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机械对线 解剖学对线 运动学对线 功能学对线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可吸收流体明胶联合氨甲环酸对TKA围术期失血的影响
7
作者 游昊明 郑派 +2 位作者 李俊杰 彭家园 黄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SurgifloTM)联合氨甲环酸与单独氨甲环酸对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失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初次TKA患者资... 目的对比分析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SurgifloTM)联合氨甲环酸与单独氨甲环酸对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失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初次TKA患者资料。对照组32例,围术期单独使用氨甲环酸止血,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50~70岁,平均(62.69±4.04)岁。观察组32例,应用SurgifloTM联合氨甲环酸止血,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52~77岁,平均(65.25±7.01)岁。比较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输血量以及围术期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及术后第1天、第3天的红细胞压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溶指标、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住院时间7~14 d。两组各有1例肌间静脉血栓;64例均未出现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或愈合延迟等情况,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SurgifloTM联合氨甲环酸较单独使用氨甲环酸更有助于减少TKA围术期的出血量,减少术后输血需求,且不增加血栓形成及其他不良事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流体明胶 氨甲环酸 围术期止血
下载PDF
手术时间对女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梁家铭 齐志丹 孙铁铮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评估较长手术时间是否会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h,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并探讨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第1次TKA的原发性双膝骨关节炎的426... 目的 评估较长手术时间是否会增加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h,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并探讨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第1次TKA的原发性双膝骨关节炎的426例女性患者,年龄50~82岁,平均(66.24±11.58)岁;手术时间28~150 min,平均(64.03±19.17)min。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评分低于85分为术后功能受限,其中膝关节功能良好组405例,功能受限组21例。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手术时间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手术时间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关系,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 TKA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组平均手术时间(63.84±20.33)min,平均年龄(63.72±13.92)岁。功能受限组平均手术时间(67.74±18.77)min,平均年龄(68.78±15.98)岁。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手术时间≥120 min(HR=1.814,95%CI:1.085~3.033)是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手术时间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KA手术时间的延长会增加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其中高血压是手术时间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手术时间 高血压
下载PDF
超声PENG阻滞在老年患者TKA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9
作者 黄丽 顾璞洁 徐志云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ultrasound-guided pericapsular nerve block,PENG)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TKA患者12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ultrasound-guided pericapsular nerve block,PENG)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和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TKA患者12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在时点间与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VAS评分、舒适度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分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为0.00%和1.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在老年TKA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术后疼痛轻、舒适度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超声引导 老年人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0
作者 廖远平 曹国瑞 +4 位作者 史小涛 王啸 邓婕 王怡璇 谭红略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06-310,316,共6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即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h,TKA)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接受初次单侧TKA的3568例... 目的本研究主要评价不同麻醉方式,即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h,TKA)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接受初次单侧TKA的3568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腰硬联合麻醉组966例,其中男210例,女756例;年龄45~85岁,平均(66.69±7.70)岁;全身麻醉组2602例,其中男597例,女2005例;年龄46~85岁,平均(66.63±7.56)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指标(诊断、并存疾病、血容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细胞比容、手术侧别、手术时间等),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率、引流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变化量等,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恶心呕吐、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情况,最后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等康复指标及住院治疗费用等。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的围术期总失血量、血红蛋白最大变化量及血细胞比容最大变化量分别为(743.67±546.36)mL、(27.94±17.85)g/L、(0.14±0.05)L/L,全身麻醉组分别为(800.47±564.95)mL、(29.86±17.37)g/L、(0.14±0.06)L/L,前者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在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率及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要略少于全身麻醉组(P=0.04),而术后1个月关节活动度及治疗费用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初次单侧TKA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在控制围术期总失血量方面更有优势,也有利于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但对于术后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失血量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关景朋 栗付民 郭永强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循环稳定性、炎性应激反应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12例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循环稳定性、炎性应激反应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112例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案。比较2组临床指标(麻醉苏醒、恢复室滞留、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循环功能指标[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手术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30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静息和运动状态下镇痛效果[术后2 h(T6)、8 h(T7)、12 h(T8)、24 h(T9)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及镇痛药物(丙泊酚、舒芬太尼、术后24 h自控镇痛药)用量、炎性应激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恢复室滞留、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分别为(16.72±1.35)min、(41.26±6.23)min、(1.93±0.21)d、(5.68±1.37)d,均短于对照组的(26.36±2.45)min、(54.21±7.43)min、(2.60±0.29)d、(7.35±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2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观察组HR、MA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T8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9时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舒芬太尼及术后24 h自控镇痛药用量分别为(728.45±69.38)mg、(12.35±4.42)μg、(58.36±3.29)mL,少于对照组的(973.21±49.31)mg、(37.63±5.21)μg、(80.25±3.9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48 h,2组Cor、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Cor、IL-6、hs-CRP水平分别为(192.15±13.45)nmol/L、(1.25±0.48)μg/mL、(7.60±1.37)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25.72±15.96)nmol/L、(1.61±0.55)μg/mL、(9.65±1.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能有效提高麻醉阻滞效果和麻醉质量,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循环功能,减少术中维持麻醉、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降低炎性应激反应发生风险,且安全性可靠,利于术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循环功能 炎性应激反应
下载PDF
Bikini切口与传统切口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孟俊柏 刘伟汉 +2 位作者 师广帅 陈祥 孟士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3,267,共4页
目的 比较传统切口和Bikini切口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行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40~7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 目的 比较传统切口和Bikini切口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滨海县中医院行微创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45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40~7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9~28 kg/m2。Bikini切口组22例,传统切口组23例,比较两组术中损肌肉损伤、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伤口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引流量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6±2)个月。Bikini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长,Bikini组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术后第3个月伤口评分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kini组有5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占组内病例数的21.74%,占总病例数的11.11%,明显低于传统组的40.09%、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中,采用Bikini切口与传统切口有相似的手术效果,但前者术后伤口愈合更佳,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kini切口 直接前方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13
作者 秦征兵 段文博 +1 位作者 陈胜伟 张卓鹏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行TH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AA组(n=52)和PLA组(n=48),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行TH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AA组(n=52)和PLA组(n=48),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血清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 2(PGE 2)、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2组假体情况(前倾角与外展角)、髋关节被动角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A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周期分别为(9.58±2.60)cm、(128.00±15.30)mL、(295.96±100.47)mL、(4.30±0.65)d,均小于PLA组的(13.30±3.69)cm、(167.80±18.32)mL、(428.00±120.63)mL、(6.48±0.71)d,手术用时为(82.78±10.15)min,长于PLA组的(63.58±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DAA组患者SP、PGE2、5-HT及NO水平分别为(226.48±18.63)ng/mL、(32.88±4.00)pg/mL、(1.96±0.33)μmo/L、(29.10±4.68)μmo/L,低于PLA组的(280.47±21.68)ng/mL、(47.90±5.18)pg/mL、(3.00±0.41)μmo/L、(44.63±5.18)μ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AA组患者Harris总分为(84.30±8.80)分,高于PLA组的(76.68±7.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月后,DAA组患侧髋关节被动角度分别为(6.76±0.85)°、(5.35±0.66)°,小于PLA组的(9.35±1.75)°、(8.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低于PLA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LA入路相比,通过DAA入路行THA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可加速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局部与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林奕伦 张灿洪 +2 位作者 杨小明 施建辉 闻博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56-58,66,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与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明确两者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案例40例,根据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分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局部组)及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组(静脉组),每组20例。局部组采... 目的:探讨局部与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明确两者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案例40例,根据氨甲环酸给药方式分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组(局部组)及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组(静脉组),每组20例。局部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静脉组采用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变化量、输血率、住院时间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中Hb水平、输血率、平均住院时间和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术后第1天Hb水平高于静脉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量及下降率均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相比,关节腔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改善术后出血效果更佳,且2种给药方式均不会增加VT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失血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日间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研究
15
作者 李媛美 李辉 +5 位作者 王仿 张晗 吴奇 王德智 李军 马玉卓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7-69,74,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西安市红会医院目前日间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日间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中共纳入了30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40~77岁,平均(66.03±7.97)岁。记录患者出入院...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西安市红会医院目前日间髋膝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日间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中共纳入了30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40~77岁,平均(66.03±7.97)岁。记录患者出入院时间,将出入院时间≤24 h定义为日间手术。出院后通过电话和问卷随访调查患者疼痛、恶心呕吐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满意度。结果纳入路径的患者中28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患者满意度随访时间为术后7~42 d,平均(26.00±10.58)d。30例患者中,按时出院25例,未能按时出院5例。其中术后拍片延误2例,疼痛、头晕和患者拒绝出院各1例。出院后1 d有8例患者轻度疼痛(28.57%),13例患者中度疼痛(46.43%),3例患者重度疼痛(10.71%);出院后7 d有14例患者轻度疼痛(50%),13例患者中度疼痛(46.43%)。获得随访的患者非常满意18例(64.29%),满意9例(32.14%),中立1例(3.57%)。结论流程不完善、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意愿是未能按时出院的主要原因,出院返家后无重大并发症,提示日间关节置换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关节置换术 满意度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韩正怡 李锐 +4 位作者 陈齐 王家友 盛奎 宋洁 张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需行TKA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需行TKA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2组患者术后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记录2组患者入室(T0)、置入喉罩(T1)、手术开始30 min(T2)及术毕(T3)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3 d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记录2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1、T2时间点HR降低,SBP和DBP升高(P<0.05);术后静息及活动后VAS评分、CRP和IL-6水平均降低,而MMSE评分升高(P<0.05);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PCIA按压次数、术后苏醒、拔管、首次下床及住院时间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有助于减轻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应激反应,改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手术后 炎症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四子散热敷及艾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康复的效果
17
作者 史士伟 李百华 +3 位作者 宋山峰 王会如 陈向军 杜玉萍 《包头医学》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敷及艾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康复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热敷组(n=22)、热敷联合艾灸组(n=24)、电磁波治疗仪组(n=22)。统计三组患... 目的:探讨四子散热敷及艾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康复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本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热敷组(n=22)、热敷联合艾灸组(n=24)、电磁波治疗仪组(n=22)。统计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 d,三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三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热敷联合艾灸组VAS评分均较热敷组、电磁波治疗仪组较低,热敷组、电磁波治疗仪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后1 d,三组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三组HS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热敷联合艾灸组HSS评分均较热敷组、电磁波治疗仪组较高,热敷组、电磁波治疗仪组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三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热敷联合艾灸组中医症候有效率91.67%高于热敷组、电磁波治疗仪组,P<0.05,热敷组、电磁波治疗仪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P<0.05,热敷联合艾灸组患者膝关节疼痛、晨僵、转侧不利、腰膝酸软积分均明显低于热敷组、电磁波治疗仪组,P<0.05,热敷组、电磁波治疗仪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子散热敷联合艾灸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机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子散热敷 艾灸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 膝关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获益的预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任文倩 宋瑞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调查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获益的预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使用自制手术获益预期量表评估患... 目的调查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获益的预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使用自制手术获益预期量表评估患者手术获益的预期现状,根据其手术获益预期情况分为正确预期组与错误预期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获益预期的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有58例存在错误的手术获益预期,占比为48.33%。两组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医患关系、自我感受负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家庭年收入<3万元、医患关系一般、医患关系好以及轻度自我感受负担是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获益预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约有一半存在错误获益的预期,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医患关系、自我感受负担是影响其获益预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膝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获益预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哲 曹东东 +3 位作者 孙翔 韩超 谢梦琦 董强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4期379-389,共11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8月期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8月期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由两位作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27项研究,共82872名患者,存在16个危险因素。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06,95%CI(1.36,6.88),P=0.0001]、年龄[OR=2.04,95%CI(1.73,2.42),P<0.0001]、BMI[OR=0.73,95%CI(0.45,1.19),P=0.21]、高血压[OR=2.52,95%CI(1.42,4.46),P<0.0001]、高脂血症[OR=2.47,95%CI(1.44,4.24),P<0.0001]、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OR=2.53,95%CI(1.47,4.37),P<0.0001]、既往静脉曲张或DVT[OR=4.21,95%CI(3.24,5.47),P=0.012]、麻醉方法[OR=3.55,95%CI(1.85,6.82),P<0.0001]、手术时间[OR=2.33,95%CI(1.35,4.04),P<0.0001]、骨水泥假体[OR=2.79,95%CI(2.37,3.29),P<0.0001]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男性[OR=0.0001]存在偏倚风险。术后康复训练可以降低患者DVT发生的风险[OR=0.40,95%CI(0.32,0.51),P=0.02]。结论女性、高龄、高BMI、高血压、高血脂、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静脉曲张或深静脉疾病、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延长和骨水泥假体的使用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术后康复训练则可以降低患者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DVT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SuperCap入路和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文举 丁海 +5 位作者 刘奋斗 李想 周新社 裴立家 刘扬 王志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比较SuperCap入路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早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微创SuperCap入路和DAA入路THA 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uperCa... 目的:比较SuperCap入路与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早期随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微创SuperCap入路和DAA入路THA 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uperCap入路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1(57.96±15.46)岁;DAA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1~76(59.88±13.56)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率、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末次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SuperCap入路组随访时间24~30个月,DAA组随访时间24~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输血率、术后1 d髋臼外展角、术后1d髋臼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和末次随访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Cap入路组术后3 d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前入路组(P<0.05)。结论:SuperCap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效果可以媲美DAA入路,且软组织损伤更小,能够实现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学习曲线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 SuperCap入路 直接前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