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癜性肾炎患儿纤维蛋白原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病理分级及肾单位微观病变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高敏 丁樱 +5 位作者 吴瑞红 代彦林 徐炎 韩姗姗 黄岩杰 杨晓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91-2497,共7页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 背景 临床中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多存在纤维蛋白原(FIB)升高现象,但FIB与肾脏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HSPN患儿FIB与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病理分级及肾单位部分微观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明确FIB能否评估HSPN患儿肾损伤轻重。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肾病病区住院同时行肾活检的HSPN患儿922例,汇总其做肾活检期间的临床信息、FIB及肾脏病理信息,并依据FIB水平将患儿分为A组(偏低)<2.38 g/L、B组(标准)2.38~4.98 g/L、C组(偏高)>4.98 g/L。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FIB与ISKDC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增生比例、新月体增生比例及肾小球急慢性病变情况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B对肾单位微观病理变化的预测情况。结果 922例已做肾活检的HSPN患儿中,FIB为(3.48±1.01)g/L。A组113例,FIB偏低率占12.26%;B组734例,FIB标准率占79.61%;C组75例,FIB偏高率占8.13%。ISKDC病理分级中Ⅱa型173例(18.76%)、Ⅱb型29例(3.15%)、Ⅲa型466例(50.54%)、Ⅲb型232例(25.16%)、Ⅳ型及以上22例(2.39%)(其中Ⅳa型2例,Ⅳb型18例,Ⅴ型2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PN患儿FIB及FIB分组与肾脏病理ISKDC分级(r_(s)=0.146,P<0.001;r_(s)=0.129,P<0.001)呈正相关性。922例HSPN患儿中有911例(98.80%)存在系膜细胞增生,655例(71.04%)存在新月体增生。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IB、FIB分组均与系膜细胞增生率呈弱正相关性(r_(s)=0.092,P=0.005;r_(s)=0.096,P=0.003),与新月体增生率呈正相关性(r_(s)=0.132,P<0.001;r_(s)=0.830,P=0.012)。922例HSPN患儿中肾小球急性病变763例(82.75%)、急慢性病变97例(10.52%)、慢性病变62例(6.73%)。HSPN患儿FIB与肾小球病变的急慢性情况呈正相关(r_(s)=0.145,P<0.001)。同时,HSPN患儿部分肾活检指标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FIB对肾小球硬化的灵敏度最高(灵敏度=0.900,特异度=0.303),FIB最佳截断值为2.835 mg/L;FIB对小管间质纤维化正向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623,对小管细胞颗粒变性反向预测的AUC=0.641。结论 FIB可作为一项反映HSPN患儿肾脏病理变化轻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能反映肾脏病理分级的轻重,与肾小球硬化、球囊粘连等肾单位微观指标关系密切,可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紫癜性肾炎 病理分级 凝血指标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狼疮性肾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李鎛江 潘红霞 +4 位作者 傅一星 方梅荣 胡祥 董建华 肖友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3-85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真实世界中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L... 目的系统评价真实世界中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LN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7月7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真实世界研究,包括253例中国成人L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治疗中国成人LN患者的肾脏完全缓解率、肾脏部分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95%CI为46%~76%,P<0.00001)、23%(95%CI为2%~44%,P=0.03)、30%(95%CI为16%~43%,P<0.00001);贝利尤单抗可显著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MD=-1.71,95%CI为-3.02~-0.40,P=0.01)、尿总蛋白肌酐比值(MD=-1.76,95%CI为-2.06~-1.46,P<0.00001)、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MD=-8.63,95%CI为-12.12~-5.13,P<0.00001)和糖皮质激素用量(MD=-18.65,95%CI为-31.82~-5.48,P=0.006),显著升高补体C3水平(MD=0.19,95%CI为0.08~0.30,P=0.0006)和补体C4水平(MD=0.06,95%CI为0.02~0.09,P=0.001),但不能改善血清肌酐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对中国成人LN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贝利尤单抗 真实世界研究 中国 成人患者 疾病活动度指数
下载PDF
激素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高风险IgA肾病患者的预后分析——一项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高歌 张鑫越 +3 位作者 冯玉华 窦婧予 吴雪莹 程根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2-698,共7页
背景IgA肾病(IgAN)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目前糖皮质激素是否能改善慢性肾脏病(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肾脏预后尚无明确结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素治疗对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 背景IgA肾病(IgAN)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目前糖皮质激素是否能改善慢性肾脏病(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肾脏预后尚无明确结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素治疗对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激素治疗将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支持治疗组,采用倾向匹配法按照性别、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患者进行1∶1匹配筛选病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治疗1年内疾病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开始支持治疗的日期作为随访起点,随访至2022-10-31,主要终点事件定义为: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或接受透析治疗。复合终点事件定义为:eGFR较基线持续下降超过30%或进入ESRD或接受透析或患者死亡;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的差异。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影响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预后的可能因素。结果共有236例原发性IgAN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经过1∶1匹配,激素治疗组97例与支持治疗组97患者匹配成功,两组基线数据匹配均衡。激素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均高于支持治疗组(χ^(2)=6.171,P=0.013;χ^(2)=3.973,P=0.046)。中位随访时间为18.00(9.75,28.0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激素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支持治疗组(χ^(2)=4.495,P=0.034);激素治疗组的复合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支持治疗组(χ^(2)=4.419,P=0.036)。符合纳入标准的236例患者中有177例中等量蛋白尿患者,采用倾向匹配法按照性别、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eGFR对激素治疗和支持治疗的177例患者进行1∶1匹配后,激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和支持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各有76例患者匹配成功。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激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支持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χ^(2)=4.127,P=0.042);激素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的复合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低于支持治疗中等量蛋白尿者(χ^(2)=4.934,P=0.02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HR=0.982)、血肌酐(HR=1.019)、eGFR(HR=1.020)、24 h尿蛋白定量(HR=1.205)是影响CKD进展高风险IgAN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激素治疗组感染发生率高于支持治疗组(P<0.05)。结论在CKD进展高风险IgAN肾病患者中,与单纯支持治疗相比,激素治疗可以显著提升肾脏缓解率,降低肾功能下降、肾衰竭风;但仍需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糖皮质激素类 蛋白尿 预后 危险因素 比例风险度模型
下载PDF
家庭赋权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状态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4
作者 刘晓琴 魏莎 +4 位作者 石钰琳 金琼琼 张婷 陈颖 刘亚琴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研究自身家庭赋权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状态及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0例慢性肾脏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护人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每例包含1名患... 目的研究自身家庭赋权干预对慢性肾脏病患儿心理状态及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00例慢性肾脏病患儿及其主要照护人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每例包含1名患儿及1名主要照护人)。对照组研究对象入组后仅采用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家庭赋权干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及其主要照护人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照顾能力量表(FCTI)、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CARED、DSRSC得分为(12.75±2.52)分、(8.22±1.7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77±2.37)分、(9.56±1.48)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照护人MUIS-FM量表中不确定性、复杂性、信息缺乏、不可预测性得分为(30.25±2.86)分、(20.18±1.94)分、(9.27±1.71)分、(8.05±2.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04±3.15)分、(23.26±1.70)分、(10.99±1.84)分、(10.37±2.09)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照护人SCSQ量表积极应对得分为(22.37±4.05)分,高于对照组[(19.61±3.58)分](P<0.05),而消极应对得分为(9.06±2.15)分,低于对照组[(10.37±2.70)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照护人FCTI量表中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需要、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个人生活与照顾需求为(3.28±0.85)分、(2.91±0.62)分、(2.77±0.85)分、(3.26±1.09)分、(3.07±0.8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3±1.04)分、(4.24±1.07)分、(3.83±0.99)分、(5.17±1.78)分、(4.11±1.36)分](P<0.05)。结论家庭赋权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肾脏病患儿自身不良心理状态,同时还有利于照护者改善疾病不确定感,以积极的方式应对问题,更好地提升其照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儿童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家庭赋权干预 心理状态
下载PDF
5例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5
作者 汪凤 刘小妹 +4 位作者 徐佳奕 王福妹 苏雪松 周华 王艳秋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MI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PGNMI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5例PGNMID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7~68岁,病程2.5~60.0个月,2例病程超过1年,5例均呈肾... 目的 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GNMI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PGNMI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5例PGNMID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7~68岁,病程2.5~60.0个月,2例病程超过1年,5例均呈肾病综合征,伴高血压病史,4例镜下血尿,3例肾功能异常。仅1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比率异常。光镜下,5例患者的肾脏均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免疫荧光下,PGNMID患者肾小球仅见免疫球蛋白G3和κ轻链沉积;电镜显示PGNMID患者肾脏系膜、内皮下和(或)上皮下颗粒状沉积物。结论 PGNMID患者常出现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下降,需尽早行肾脏病理检查,以提高PGNMID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肾脏活检
下载PDF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MCP-1和sFlt-1表达与肾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韩霞 夏丽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57,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01—2020-03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2例(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 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01—2020-03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2例(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健康者128例(对照组)。研究组依据肾功能损害情况分为A组(肾功能正常16例)、B组(轻中度肾功能损害88例)、C组(重度肾功能损害18例);根据随访结局,将患者分为肾功能衰竭组(22例)和病情缓解组(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MCP-1、sFlt-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受试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采用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Pearson法分析MCP-1、sFlt-1与BUN、Scr、eGF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CP-1、sFlt-1水平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MCP-1、sFlt-1、BUN、Scr水平较高(P<0.05),eGFR较低(P<0.05)。C组BUN、Scr、MCP-1、sFlt-1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P<0.05),B组BUN、Scr、MCP-1、sFlt-1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CP-1与BUN、Scr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sFlt-1与BUN、Scr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病情缓解组相比,肾功能衰竭组患者清中MCP-1、sFlt-1水平较高(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MCP-1、sFlt-1水平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967、0.965,MCP-1联合sFlt-1预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AUC为0.984,灵敏度100.00%,特异度94.00%。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MCP-1、sFlt-1水平明显上升,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慢性肾小球肾炎 预后
下载PDF
IgA肾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7
作者 王银萍 陈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IgA肾病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容易引起肾损害,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使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阶段,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针对IgA肾病,西医逐渐研制各种靶向药物但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观察。文献、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 IgA肾病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容易引起肾损害,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使患者进入肾替代治疗阶段,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针对IgA肾病,西医逐渐研制各种靶向药物但疗效及不良反应仍需观察。文献、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有效延缓肾功能减退,且无毒副作用。现收集大量文献,从中医对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西医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进行总结,让更多的青年医师借鉴学习,为更多的IgA肾病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血 IGA肾病 中医病因病机 西医发病机制 综述
下载PDF
少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肾缺陷综合征
8
作者 刘涛 王文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少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症(hypotrichosis-lymphedema-telangiectasia syndrome,HLTS)是一种由SOX18基因变异引起的罕见的临床综合征性淋巴水肿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其特征是早发性少毛... 少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症(hypotrichosis-lymphedema-telangiectasia syndrome,HLTS)是一种由SOX18基因变异引起的罕见的临床综合征性淋巴水肿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好发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其特征是早发性少毛症、淋巴水肿及毛细血管扩张,而少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肾缺陷综合征(HLT-renal defect syndrome,HLTRS)是伴有肾损害的HLTS,除有HLTS的临床特征外,还存在补体正常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虽HLTRS的患病率不足百万分之一,我国尚未有该病的相关报道,但考虑我国人口基数大,可能存在对该病认识不足情况,现对HLTRS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毛症 淋巴水肿 毛细血管扩张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9
作者 刘化君 张挺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FA)、芍药苷(PF)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制备当归芍药散药液,以低剂量(0.05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中剂量(0.1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高剂量(0.2 mL DS...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FA)、芍药苷(PF)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制备当归芍药散药液,以低剂量(0.05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中剂量(0.1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高剂量(0.2 mL DSS药液/10 g体质量)每日同一时间灌胃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持续7 d,腹主动脉取血获得相应低、中、高剂量DSS血清(DSSS)。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成对照组、模型组(TGF-β处理)、siRNA转染组(TGF-β+siRNA处理)、FA组(TGF-β+FA处理)、PF组(TGF-β+PF处理)及DSSS低、中、高剂量组(TGF-β+DSSS-L、TGF-β+DSSS-M、TGF-β+DSSS-H分别处理)。筛选并确定DSSS、FA、PF、TGF-β对NRK-52E细胞的干预浓度,对以上各组NRK-52E细胞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1)、Gasdermin D(GSDMD)、白细胞介素-18(IL-18)、纤连蛋白(FN)、E型钙黏蛋白(E-Cadherin)、N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相较于模型组,DSSS、FA、PF治疗组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1、GSDMD、IL-18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SSS中、高剂量及FA、PF治疗组相较于模型组纤维化相关黏附蛋白FN、E-Cadherin、N-Cadherin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当归芍药散含药血清及有效成分FA、PF可抑制TGF-β诱导的NRK-52E细胞纤维化模型中NLRP3介导的焦亡蛋白激活,并能调节黏附蛋白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进展,缓解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当归芍药散 细胞焦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下载PDF
IgA肾病靶向新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娴 吕继成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IgA肾病是引起我国青年人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内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临床主要以支持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然而患者整体预后改善非常有限。在过去的数年,临床基于IgA肾病发病机制研发的特异性靶向新药有了突飞... IgA肾病是引起我国青年人肾衰竭最常见的病因,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内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临床主要以支持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然而患者整体预后改善非常有限。在过去的数年,临床基于IgA肾病发病机制研发的特异性靶向新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该病也正在经历从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时代进入基于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新时代转变,这些新药的研发有望大幅度减少IgA肾病未来发生肾衰竭的风险。本文将逐一综述这些新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靶向治疗 Nefecom Sparsentan
下载PDF
快速进展型IgA肾病的病理表现及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秋月 张萌 蔡广研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IgA肾病(IgAN)如在3个月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可诊断为快速进展型IgAN(RPIgAN),这类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病情通常难以逆转,比一般的IgAN患者更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因此了解RPIgAN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开展有效干... IgA肾病(IgAN)如在3个月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50%可诊断为快速进展型IgAN(RPIgAN),这类患者如不能及时诊断病情通常难以逆转,比一般的IgAN患者更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因此了解RPIgAN的病理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开展有效干预。然而,目前对RPIgAN的病理表现尚无系统描述。RPIgAN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伴新月体形成、伴弥漫毛细血管内增生、伴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合并有恶性高血压等为其主要特征性病变。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对RPIgAN的病理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快速进展 快速进展型IgA肾病 病理特征
下载PDF
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外周动脉血栓、低钠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
12
作者 赵建龙 受国徽 +1 位作者 李波霞 苏会源 《甘肃医药》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药师介入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上肢动脉血栓形成、低钠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患者动脉血栓发生原因,帮助制定抗栓方案,同时分析该患者利尿剂抵抗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的合理性,并全程监控治疗药物,就不合理用药提出建议。治疗后患者明显好转... 药师介入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上肢动脉血栓形成、低钠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分析患者动脉血栓发生原因,帮助制定抗栓方案,同时分析该患者利尿剂抵抗药物治疗方案调整的合理性,并全程监控治疗药物,就不合理用药提出建议。治疗后患者明显好转,住院及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外周动脉疾病 低钠血症 利尿剂抵抗 托伐普坦
下载PDF
IgA肾病免疫学机制新认识
13
作者 甘言刚 杨琼琼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IgA肾病(IgAN)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几乎所有患者在预期寿命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IgAN主要表现为糖基化缺失的IgA1及其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进而引起补体激活及炎症从而导致肾损伤。免疫系统调节异... IgA肾病(IgAN)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几乎所有患者在预期寿命内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IgAN主要表现为糖基化缺失的IgA1及其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进而引起补体激活及炎症从而导致肾损伤。免疫系统调节异常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揭示了黏膜免疫及免疫细胞调节异常在IgAN中的作用。这些研究为揭示IgAN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探索IgAN新的诊断治疗靶点奠定了基础。本文就目前IgAN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半乳糖缺乏IgA1 免疫系统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影响评价
14
作者 蔡丽娟 陈小勤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于我院CGN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和观察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ALB(40.85±4.43)g/L,TRF(3.2... 目的研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于我院CGN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和观察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ALB(40.85±4.43)g/L,TRF(3.23±0.21)g/L,HB(75.46±5.52)g/L,高于对照组[ALB(37.90±4.26)g/L,TRF(2.70±0.26)g/L,HB(68.70±5.29)g/L](P<0.05)。观察组PSQI(4.24±0.82)分,SF-36(87.37±4.80)分,优于对照组[PSQI(6.42±1.14)分,SF-36(80.56±4.27)分](P<0.05)。观察组SAS(45.80±5.47)分,SDS(42.79±3.98)分,低于对照组[SAS(58.36±3.39)分,SDS(55.24±4.16)分](P<0.05)。观察组CHBMS(128.71±5.39)分,ESCA(129.32±5.15)分,高于对照组[CHBMS(103.84±4.37)分,ESCA(110.37±6.37)分](P<0.05)。观察组依从率(86.84%),知识知晓率(89.47%),高于对照组[依从率(50.00%)、知识知晓率(57.89%)](P<0.05)。结论对CGN患者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针对性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改善患者情绪及睡眠问题,提高其自护能力以及健康信念,调动其自主性,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健康教育 慢性肾小球肾炎 自护能力 营养状态 依从率
下载PDF
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52例临床与病理特征
15
作者 魏瑾莹 黄瑶 +7 位作者 袁曙光 陈晓君 符晓 李峥 李瑛 孙林 刘虹 朱雪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3,共9页
目的:随着对补体失调研究的深入,以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日益受到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病理类型间症状及预后差异具有异质性。为避免误诊及漏诊,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 目的:随着对补体失调研究的深入,以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日益受到关注,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病理类型间症状及预后差异具有异质性。为避免误诊及漏诊,本研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2013年6月至2022年10月行肾活检诊断为以C3沉积为主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感染后肾小球肾炎(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PIGN)组(n=15)和非感染后肾小球肾炎(non-post-infectious glomerulonephritis,N-PIGN)组(n=37)。进一步行N-PIGN亚组分析,分为C3独立沉积组(n=16)与C3复合沉积组(n=21),或C3肾病(C3 glomerulopathy,C3G)组(n=27)与非C3肾病(N-C3G)组(n=10)。结果:PIGN组相较于N-PIGN组,活检时血清肌酐值更低(84.60μmol/L vs 179.62μmol/L,P=0.001),补体C3值更低(0.36 g/L vs 0.74 g/L,P<0.001),病理慢性化病变程度更轻。在N-PIGN亚组分析中,C3复合沉积组较C3独立沉积组血清肌酐值更高(235.30μmol/L vs 106.70μmol/L,P=0.004),24 h尿蛋白值更高(4025.62 mg vs 1981.11 mg,P=0.037)。PIGN组的预后好于N-PIGN组(P=0.049),C3独立沉积组的预后好于C3复合沉积组(P=0.017),C3G组的预后好于N-C3G(P=0.018)。结论: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涵盖多种病理类型,诊断C3G前需先排除PIGN,但对于非典型PIGN患者仍需要警惕C3G叠加或者相互转化;此外,荧光显微镜下经典补体C1q的沉积可能提示肾预后不良,应加强相关诊治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沉积为主的肾小球肾炎 C3肾病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肾脏病理
下载PDF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对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马世昌 刘胜杰 李子贵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肾小球肾炎(G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GN患者共计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肾小球肾炎(G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GN患者共计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24 h尿蛋白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排泄率(AER)、24 h尿蛋白量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GN患者,可提高治疗效率,改善蛋白水平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葵胶囊 缬沙坦 肾小球肾炎 蛋白水平 血清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文静 刘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2例PNS... 目的 研究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2例PNS患者根据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27例)、部分缓解组(31例)和未缓解组(24例),同期选择潜江市中心医院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BMP-7、TGF-β1表达水平,分析PNS患者血清BMP-7与TGF-β1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疗效的PN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MP-7、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PNS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P-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NS患者血清BMP-7与TGF-β1呈负相关(r=-0.675,P<0.05)。不同疗效PNS患者治疗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完全缓解组治疗前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部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部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P<0.05)。部分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缓解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5)。结论 血清BMP-7、TGF-β1与PNS患者疗效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PLA2R、THSD7A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表达及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分析
18
作者 马文静 党珊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肾组织中的PLA2R和THS... 目的观察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和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在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肾组织中的PLA2R和THSD7A表达情况;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2个月,根据PLA2R和THSD7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LA2R阴性组及阳性组、THSD7A阴性组及阳性组,比较PLA2R/THSD7A阳性及阴性组治疗3、6、12个月后的肾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PLA2R阳性表达率为61.22%(60/98),阴性表达率为38.78%(38/98);THSD7A阳性表达率为33.67%(33/98),阴性表达率为66.33%(65/98)。各阴/阳性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比较无差异(P>0.05)。PLA2R/THSD7A阳性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24 h尿蛋白定量、SCr均高于阴性组(P<0.05),ALB、BUN水平低于阴性组(P<0.05)。PLA2R/THSD7A阴性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阳性组(P<0.05)。PLA2R/THSD7A阳性组与阴性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PLA2R阳性率高,THSD7A阳性率低,且PLA2R和THSD7A表达情况与治疗效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抗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下载PDF
新型多肽AMPP2在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19
作者 张琳琳 赵唐明 +2 位作者 黄婵 李善文 甘卫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 探究新型多肽AMPP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用TGF-β1(10μg/L)及AMPP2(10 ng/L)干预系膜细胞,分为Control组、AMPP2组、TGF-β1组及TGF-β1+AMPP2组。CCK-8法检测各组系... 目的 探究新型多肽AMPP2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用TGF-β1(10μg/L)及AMPP2(10 ng/L)干预系膜细胞,分为Control组、AMPP2组、TGF-β1组及TGF-β1+AMPP2组。CCK-8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CDK-6、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及磷酸化的SMAD同源物3/SMAD同源物3(p-SMAD3/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各组α-SMA、COL-Ⅰ、FN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TGF-β1组系膜细胞增殖活力增加(P<0.05),与TGF-β1组相比,TGF-β1+AMPP2组系膜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与Control组相比,TGF-β1组CDK-4、CDK-6、PCNA蛋白以及α-SMA、COL-Ⅰ、F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TGF-β1组相比,TGF-β1+AMPP2组上述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与Control组相比,TGF-β1组p-SMAD3/SMAD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TGF-β1组相比,TGF-β1+AMPP2组p-SMAD3/SMAD3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AMPP2可能通过调控TGF-β1/SMAD3通路抑制系膜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肾炎 紫癜 过敏性 肽类 AMPP2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治疗作用研究
20
作者 王新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2-0075,共4页
探讨就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对其予以药物治疗手段(即阿托伐他汀+缬沙坦或者依那普利+缬沙坦),观察研究两种治疗方式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从本院选取的共80例患有例慢性肾炎的患者安排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起始时间于2021年... 探讨就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对其予以药物治疗手段(即阿托伐他汀+缬沙坦或者依那普利+缬沙坦),观察研究两种治疗方式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从本院选取的共80例患有例慢性肾炎的患者安排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起始时间于2021年5月开始选取,收治时间截止于2023年1月,将住院号按照电脑随机选区的形式实施分组,分为2组,即对照组(n=40例,在常规治疗手段上联合阿托伐他汀+缬沙坦药物治疗)和研究组(n=40例,在常规治疗手段上联合依那普利+缬沙坦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作用效果。结果 经过实验室检验对肾功能改善情况进行了数据比较,在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肾功能指标差异均较小(P>0.05)。而在治疗后,研究组的BUN、Scr和24小时蛋白尿检验值均低于对照组,且GFR检验值高于对照组(P<0.05)。经血压计测得的血压指标展开比较,治疗前组别数据差异小(P>0.05),落实治疗后,得出研究组获取的SBP、DBP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而其总有效率数据更高(P<0.05)。结论 相对于使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采用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更为有效,这种治疗方案能够促进肾功能的恢复,降低血压,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阿托伐他汀 依那普利 缬沙坦 治疗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