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
1
作者 张霞 董瑞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全院产妇、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100000。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发病率 抗感染治疗 产妇 新生儿
下载PDF
Pcv-aCO_(2)/Ca-vO_(2)联合乳酸清除率评估脓毒症病情和预后的研究
2
作者 马春霞 刘莉 +4 位作者 雷震 阚天燕 刘辉 王玉巧 高小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复苏过程中,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vO_(2))联合乳酸清除率(LCR)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Pcv-aCO_(2)/Ca-vO_(2)联合LCR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92例脓毒症... 目的分析脓毒症复苏过程中,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vO_(2))联合乳酸清除率(LCR)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Pcv-aCO_(2)/Ca-vO_(2)联合LCR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92例脓毒症患者于入科和复苏6h后实施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Pcv-aCO_(2)/Ca-vO_(2)和LCR值。依据复苏6h后Pcv-aCO_(2)/Ca-vO_(2)和LCR值分为3组,A组(Pcv-aCO_(2)/Ca-vO_(2)<1.4和LCR≥10%)38例,B组(Pcv-aCO_(2)/Ca-vO_(2)<1.4和LCR<10%)36例,C组(Pcv-aCO_(2)/Ca-vO_(2)≥1.4)18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预后。结果3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入科及复苏6 h后心率、入科胆红素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入科及复苏6 h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A组(P<0.05);C组与B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A组(P<0.05)。C组28 d死亡率高于A组和B组(P<0.05)。复苏6 h后Pcv-aCO_(2)/Ca-vO_(2)联合LCR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Pcv-aCO_(2)/Ca-vO_(2)联合LCR能够评估脓毒症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 乳酸清除率 预后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产褥期感染产妇诊疗过程及用药建议分析
3
作者 赵冰封 陈红波 +1 位作者 宋勇 孙晓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产褥期感染是产褥期产道感染及周围感染症的总称,致病菌包括需氧性致病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等,针对产褥期感染进行积极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极为重要。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1例行剖宫产术的产褥期感染患者用药会诊,提出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并持续... 产褥期感染是产褥期产道感染及周围感染症的总称,致病菌包括需氧性致病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等,针对产褥期感染进行积极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极为重要。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1例行剖宫产术的产褥期感染患者用药会诊,提出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并持续跟进调整用药,患者感染症状得以控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感染 临床药师 链球菌 诊疗
原文传递
血清PCT、hs-CRP、IFN-γ、IL-10水平和产妇产褥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珊珊 张珂 +2 位作者 张玉苓 许艇 张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 研究产妇产褥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10月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及95例未发生产褥... 目的 研究产妇产褥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10月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及95例未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并设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对比两组孕产妇临床资料、分娩前后的血清PCT、hs-CRP、IFN-γ、IL-10水平情况,统计产褥感染部位构成比,并采用Spearman法统计上述因子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孕周、产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前比较,分娩24 h后两组PCT、hs-CRP、IL-10水平上升,IFN-γ水平下降,其中感染组各因子水平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hs-CRP、IL-10水平与产褥感染呈正相关,而血清IFN-γ与产褥感染呈负相关(P<0.05);108例产褥感染患者中子宫内膜、盆腔腹膜、外阴道及阴道感染患者居多。结论 血清PCT、hs-CRP、IFN-γ、IL-10与产妇产褥感染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产褥感染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0 产褥感染
下载PDF
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卫英 陆爱芬 +2 位作者 袁国芳 姚芳 张旭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0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产检并分娩的408例高龄产妇(≥35周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构建,根据产妇产后42d的抑郁情...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产检并分娩的408例高龄产妇(≥35周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构建,根据产妇产后42d的抑郁情况,分为抑郁组(n=63)和非抑郁组(n=345)。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用于临床,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的128例高龄产妇作为模型验证。结果408例高龄产妇在产后42d发现63例发生PPD,占15.44%。其中文化程度低、家庭关系不融洽、产前培训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多、母婴分离均为高龄产妇PPD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得到模型方程:Logit(P)=0.517×文化程度+0.897×家庭关系+0.725×产前培训次数+1.116×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0.964×母婴分离-27.856,拟合优度良好(χ^(2)=2.749,P=0.63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4,敏感度为86.10%、特异性为82.30%。模型在临床验证正确率为82.81%。结论高龄产妇PPD与文化程度、家庭关系、产前培训、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及母婴分离有关,以此构建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其PPD风险性,有助于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PCT FEIR与WBC水平和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关联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蕊 王东霞 武艳琪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关联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9例产后感染患者根据感染控制情况分为感染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Logistic回...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关联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9例产后感染患者根据感染控制情况分为感染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关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对感染控制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控制者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低于感染未控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具有相关性(P<0.01)。ROC曲线显示,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联合预测产后感染未控制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5.82%(P<0.01)。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的高表达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为临床预测感染控制情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免疫黏附抑制因子 白细胞 产后感染 感染控制
下载PDF
产褥期妇女支原体血流感染1例报告
7
作者 王帅帅 刘建芳 +2 位作者 徐丽 陈苏婉 孙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2期953-954,共2页
患者,女,28岁,体质量58.5 kg,因“停经35+2周,阴道流液1小时”,于2022年6月13日收治入院。入院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孕35^(+2)周。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家族史无特殊,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 患者,女,28岁,体质量58.5 kg,因“停经35+2周,阴道流液1小时”,于2022年6月13日收治入院。入院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孕35^(+2)周。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家族史无特殊,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于6月14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双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食物过敏史 双胎妊娠 血流感染 产褥期妇女 未足月胎膜早破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支原体
下载PDF
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RBC-ICR率及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
8
作者 杨敏利 边冬梅 +1 位作者 马娜 罗恒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2673-2676,2695,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组,依据感染程...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组,依据感染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5例)与重度组(32例)。另选取剖宫产术后未发生产褥感染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的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及淋巴细胞比例依次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产前血清TGF-β1水平、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是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且四项指标均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产前血清TGF-β1水平、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产妇,其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感染 剖宫产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淋巴细胞比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CRP、内毒素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柏 陈志宁 +2 位作者 黄波 廖素雯 李翀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CRP及内毒素(ETX)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3例脓毒症患儿按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19例,并选择同期40例无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受试儿童血清...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CRP及内毒素(ETX)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3例脓毒症患儿按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19例,并选择同期40例无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受试儿童血清CHE、Alb、CRP及ETX水平,进行血培养,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存活组及死亡组CHE及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死亡组CHE及Alb降低更为显著(P均<0.05)。存活组及死亡组CRP及ETX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而死亡组CRP及ETX升高更明显(P均<0.05)。死亡组与存活组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2.11%(8/19)、18.52%(10/54),两组比较,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94.74%(18/19)、68.52%(37/54),两组比较,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严重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5.93%,两组比较,P<0.01;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94.74%、48.15%,两组比较,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分别为94.74%、50%,两组比较,P<0.05。死亡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MOD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结论血清CHE、Alb、CRP及ETX水平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胆碱酯酶 白蛋白 C-反应蛋白 内毒素
下载PDF
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晓静 邓少嫦 +3 位作者 梁丽笙 黎凤彩 陈素文 林青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优选抗生素进行探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673例随机分为3组:氨苄西林组232例,头孢唑啉钠组223例,头孢曲松钠组218例。氨苄西林组与头孢唑啉钠组于术前半小时、术后立即及术后6小... 目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优选抗生素进行探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673例随机分为3组:氨苄西林组232例,头孢唑啉钠组223例,头孢曲松钠组218例。氨苄西林组与头孢唑啉钠组于术前半小时、术后立即及术后6小时静脉用药,头孢曲松钠组于术前半小时、术后6小时静脉用药,并评价术后预防感染的效果。结果:3组间的发热率、血象异常升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苄西林组腹部切口感染率分别与头孢唑啉钠组、头孢曲松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唑啉钠组腹部切口感染率与头孢曲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宫腔感染、盆腹腔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氨苄西林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具有预防感染效果肯定、安全及价廉等优点,是具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抗生素
下载PDF
两种分娩方式对正常生殖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丁红 刘颖琳 +1 位作者 梁佩兰 林君仪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6-307,共2页
目的 :观察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正常产妇生殖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8例无易感因素的正常产妇 ,2 0例择期剖宫产 ,2 8例自然分娩 ,分别在术前、术时、术后行阴道液、宫腔液细菌培养 ,分娩前后不使用任何抗生素 ,观察分... 目的 :观察剖宫产和自然分娩两种分娩方式对正常产妇生殖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8例无易感因素的正常产妇 ,2 0例择期剖宫产 ,2 8例自然分娩 ,分别在术前、术时、术后行阴道液、宫腔液细菌培养 ,分娩前后不使用任何抗生素 ,观察分娩期和产褥期生殖道菌群的自然变化和产后感染情况。结果 :剖宫产术前阴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6 0 % ,术后为 85 % (P>0 .0 5 ) ,术前宫腔细菌培养为阴性 ,术后为 35 .0 % (P<0 .0 1) ,自然分娩时阴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39.3% ,分娩后为 78.6 % (P<0 .0 1) ,分娩时宫腔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7.1% ,分娩后为 32 .4 % (P<0 .0 1) ;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率为5 .0 % ,自然分娩伤口感染率为 3.6 % (P>0 .0 5 )。结论 :两种分娩方式均可影响正常生殖道的菌群生态环境 ,造成菌群失调。在无易感因素的条件下 ,不使用抗生素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感染率无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菌群 产褥期感染 剖宫产 自然分娩 细菌培养
下载PDF
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冲洗宫腔治疗产褥感染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波 杨思芸 +2 位作者 滕华安 舒运兵 董建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11-171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冲洗宫腔治疗产褥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观察组)对比青霉素联合氨... 目的:系统评价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冲洗宫腔治疗产褥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观察组)对比青霉素联合氨苄西林(对照组)治疗产褥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共计1 2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5.76,95%CI(3.21,10.35),P<0.001],发热持续时间[MD=-2.08,95%CI(-2.32,-1.84),P<0.001]、临床症状持续时间[MD=-2.71,95%CI(-2.89,-2.53),P<0.001]、平均住院时间[MD=-3.05,95%CI(-3.32,-2.79),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27,95%CI(0.08,0.89),P=0.0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联合过氧化氢冲洗宫腔治疗产褥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过氧化氢 产褥感染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比较4种不同血栓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曹秀红 徐振东 +3 位作者 陶伟民 马蕊婧 瞿翠翠 邓羽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48,855,共8页
目的 比较4种不同血栓风险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史系统检索2017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后发生VTE的产妇并进行回顾研究,纳入... 目的 比较4种不同血栓风险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史系统检索2017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后发生VTE的产妇并进行回顾研究,纳入255例VTE产妇(病例组),并按照1∶3的比例随机选取765例同期分娩但未发生VTE的产妇(对照组)。分别采用Caprini评分、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等4种VTE风险评分模型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及风险分类,绘制ROC曲线以评估不同模型对产褥期VTE的预测价值。分析VTE产妇在4种评分模型中的风险等级和累计风险评分的分布情况。结果 2组产妇比较显示,病例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以及双胎妊娠、剖宫产、早产和子痫前期的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4种评分模型Caprini评分、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的AUC分别为0.676、0.763、0.782和0.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风险分级进行比较,昆士兰指南可以将更多的VTE产妇筛选至高风险组。结论 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等3种VTE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价值均高于Caprini评分,适用于产褥期VTE的预测评估,其中以昆士兰指南的准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产褥期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模型
下载PDF
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治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成梅 居克举 曹化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436,共2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脑卒中类型,90%发生在产褥期及妊娠期末3个月,尤其产后2~3周,约占脑卒中疾病的3.5%[1]。该病进展快,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对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 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alvenousandsinusthrombosis,CVST)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脑卒中类型,90%发生在产褥期及妊娠期末3个月,尤其产后2~3周,约占脑卒中疾病的3.5%[1]。该病进展快,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对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作者对26例产褥期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检测其血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为CVTS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产褥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下载PDF
剖宫产术前和断脐后预防性应用头孢唑啉的效果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明霞 孙菊香 +2 位作者 罗欣 张雪梅 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总结已发表的文献,分析比较剖宫产术前和断脐后应用头孢唑啉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性搜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的CENTRAL,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剖宫产术前预防性应用头孢唑啉与断脐后应用的差异。结果:对6... 目的:总结已发表的文献,分析比较剖宫产术前和断脐后应用头孢唑啉的效果。方法:通过系统性搜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的CENTRAL,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剖宫产术前预防性应用头孢唑啉与断脐后应用的差异。结果:对6个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术前预防性应用头孢唑啉与断脐后应用相比较,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风险有明显的降低(RR=0.57,95%CI=0.36~0.90,P=0.02)。而伤口感染(RR=0.70,95%CI=0.43~1.12)和尿路感染发病风险(RR=1.19,95%CI=0.53~2.63)无明显差别。而且,术前应用头孢唑啉并没有明显增加新生儿败血症(RR=0.82,95%CI=0.47~1.42)、需要诊断检查而未确诊的败血症(RR=0.94,95%CI=0.72~1.22)以及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RR=0.90,95%CI=0.62~1.28)的风险。结论:剖宫产术前预防性应用头孢唑啉可明显降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头孢唑啉 剖宫产 META分析
下载PDF
产褥期感染合并急性乳腺炎病人的药学服务及用药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闵光宁 朱劲松 +1 位作者 张建萍 王松原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237-239,共3页
产褥期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发病率为6%,是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产褥期感染直接影响母婴健康,治疗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调整抗菌药物是关键。本文以1例产褥期感染合并... 产褥期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发病率为6%,是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产褥期感染直接影响母婴健康,治疗过程中如何选择和调整抗菌药物是关键。本文以1例产褥期感染合并急性乳腺炎病人为例,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感染 急性乳腺炎 药学服务
下载PDF
支原体感染及产褥感染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昕 朱新贤 涂少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6-478,共3页
目的 研究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法检测围生期孕妇阴道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 ,根据检测的结果将 2 480例孕妇分为支原体阳性组和支原体阴性组 ,观察两组产褥感染及新生... 目的 研究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法检测围生期孕妇阴道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 ,根据检测的结果将 2 480例孕妇分为支原体阳性组和支原体阴性组 ,观察两组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支原体阳性组 110 0例 ,产褥感染发生率为4.4% (4 8/ 110 0 ) ,阴性组 1380例 ,产褥感染发生率为 3.2 % (4 4/ 1380 )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Mh(+)Uu(+)亚组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支原体阴性组 (RR3.78,95 %CI 2 .13~ 6 .6 9,P<0 .0 5 ) ,各亚组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产褥感染 新生儿窒息 相关性 围生期
下载PDF
孕晚期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利 高玲玲 周冰侠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探讨孕晚期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进行产前检查的1500例孕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将入选者分为感染组(195例)与未感染组(1305例),记录所有... 目的探讨孕晚期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进行产前检查的1500例孕晚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将入选者分为感染组(195例)与未感染组(1305例),记录所有入选者一般资料,对孕妇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内1500例孕晚期孕妇中,195例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感染率为13.00%,其中阴道感染占59.49%,直肠感染占40.51%;2组孕妇年龄、身高、文化程度、宫腔操作史、吸烟史、产次、尿路感染史、孕次、早产史、民族、流产史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孕妇居住环境(农村)、阴道炎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前体重指数(BMI,≥28 kg/m^(2))、孕期贫血占比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孕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居住环境(农村)、阴道炎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孕前BMI过高(≥28 kg/m^(2))、孕期贫血为导致孕妇孕晚期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居住环境(农村)、阴道炎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孕前BMI过高(≥28 kg/m^(2))等均为导致孕妇孕晚期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孕晚期 感染
下载PDF
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与临床预防控制分析
19
作者 刘慧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107-0109,共3页
通常在分娩过程和产褥期时较易出现产褥感染情况,主要是由于病原菌感染进而发生病症,临床发生率占比为7%,是孕产妇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此次针对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 通常在分娩过程和产褥期时较易出现产褥感染情况,主要是由于病原菌感染进而发生病症,临床发生率占比为7%,是孕产妇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此次针对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为了保证调研真实性,从科室选入典型病例研究,均为分娩产妇,共为1000例,对调查目标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产褥期感染的产妇例数进行统计,并对出现此类症状的有关因素做整体分析,以此归纳出现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所有产妇当中,有82例出现产褥期感染情况,其中年龄在34岁及以上的产妇、选择剖宫产手术分娩、首次生产、伴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生殖道感染为产褥期感染的单因素。发生产褥期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产妇、伴有生殖道感染、选择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几方面(P<0.05)。结论 为了能够杜绝产妇发生产褥期感染情况,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能够减少此类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产科危重症患者感染相关问题和处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丽璇 樊尚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2-1044,共3页
脓毒症(sepsis)是产科危重症之一,是全球孕妇死亡的前五位原因之一。美国每年估计750 000例死亡人口中约有215 000人患脓毒症[1]。随微生物耐药性增加、重症监护室患者老龄化、免疫缺陷患者人数增加、使用修复材料和脓毒症检出率提高... 脓毒症(sepsis)是产科危重症之一,是全球孕妇死亡的前五位原因之一。美国每年估计750 000例死亡人口中约有215 000人患脓毒症[1]。随微生物耐药性增加、重症监护室患者老龄化、免疫缺陷患者人数增加、使用修复材料和脓毒症检出率提高,估计脓毒症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感染控制 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