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可溶性CD14亚型、降钙素原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与儿童脓毒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郭磊 张帅 +1 位作者 杨俊梅 张利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降钙素原(PCT)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于儿童脓毒症的关系及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 目的探究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降钙素原(PCT)和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于儿童脓毒症的关系及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作为研究组、非脓毒症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患儿入院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各组患儿血浆sTREM-1、sCD14-ST、PCT和尿NGAL水平,以及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儿童血浆sTREM-1、sCD14-ST、PCT水平以及尿液NGA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TREM-1、sCD14-ST、PCT及尿NGAL水平与脓毒症的发生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浆sTREM-1、sCD14-ST、PCT及尿NGAL早期诊断儿童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0.755、0.766、0.842,PCT联合sTREM-1的AUC值为0.871,具有早期诊断效能(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sTREM-1、sCD14-ST、PCT水平及尿NGA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sTREM-1、sCD14-ST、PCT及尿NGAL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59、0.783、0.807、0.657,PCT联合sCD14-ST的AUC值为0.839,均具有一定预测预后的效能(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浆sTREM-1、sCD14-ST、PCT和尿NGAL表达水平升高;PCT联合sTREM-1对儿童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PCT联合sCD14-ST对患儿预后预测的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脓毒症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CD14亚型 降钙素原 诊断 预后预测
下载PDF
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情况分析
2
作者 张霞 董瑞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 目的探讨该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21年该院检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科室分布、发病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检出的阳性病例为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产科出院患者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7.63/100000,分娩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4.68/100000。全院产妇、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为5.32/100000。感染产妇分娩新生儿死亡率与正常分娩产妇的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产妇用药选择针对单核李斯特菌敏感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病例数远少于新生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率虽低,但危害大,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发病率 抗感染治疗 产妇 新生儿
下载PDF
Pcv-aCO_(2)/Ca-vO_(2)联合乳酸清除率评估脓毒症病情和预后的研究
3
作者 马春霞 刘莉 +4 位作者 雷震 阚天燕 刘辉 王玉巧 高小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复苏过程中,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vO_(2))联合乳酸清除率(LCR)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Pcv-aCO_(2)/Ca-vO_(2)联合LCR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92例脓毒症... 目的分析脓毒症复苏过程中,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Pcv-aCO_(2)/Ca-vO_(2))联合乳酸清除率(LCR)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Pcv-aCO_(2)/Ca-vO_(2)联合LCR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92例脓毒症患者于入科和复苏6h后实施中心静脉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Pcv-aCO_(2)/Ca-vO_(2)和LCR值。依据复苏6h后Pcv-aCO_(2)/Ca-vO_(2)和LCR值分为3组,A组(Pcv-aCO_(2)/Ca-vO_(2)<1.4和LCR≥10%)38例,B组(Pcv-aCO_(2)/Ca-vO_(2)<1.4和LCR<10%)36例,C组(Pcv-aCO_(2)/Ca-vO_(2)≥1.4)18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预后。结果3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入科及复苏6 h后心率、入科胆红素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患者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入科及复苏6 h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A组(P<0.05);C组与B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A组(P<0.05)。C组28 d死亡率高于A组和B组(P<0.05)。复苏6 h后Pcv-aCO_(2)/Ca-vO_(2)联合LCR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Pcv-aCO_(2)/Ca-vO_(2)联合LCR能够评估脓毒症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心静脉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和动脉与静脉氧含量差的比值 乳酸清除率 预后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或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剖宫产后产褥感染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4
作者 何冠兰 吕淑娟 +2 位作者 李娜 邱少玲 唐秀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4期143-146,共4页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或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剖宫产后产褥感染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后诊断为产褥感染产妇200例,按治疗用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头孢哌酮舒...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或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剖宫产后产褥感染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后诊断为产褥感染产妇200例,按治疗用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头孢哌酮舒巴坦组(n=100)患者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联合用药方案组(n=100)患者在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基础上加用阿米卡星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后比较治疗效果。统计2组产妇细菌检出情况,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头孢唑林使用时间、治疗药物使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与联合用药方案组培养分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29.00%和30.00%(P>0.05);联合用药方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总有效率为95.00%(χ^(2)=3.282,P=0.070);2组间治疗前后WBC、NE%、NE与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后WBC、NE%、NE与CRP、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2组头孢唑林使用时间、治疗药物使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未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剖宫产后产褥感染产妇应用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总有效率高,但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治疗患者临床疗效也较高,且2组安全性均较高,建议优先经验性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治疗,后续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及患者临床症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盲目的联合用药,增加细菌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感染 剖宫产 阿米卡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产妇产褥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α1酸性糖蛋白联合检测对感染程度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李玄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2期189-193,共5页
目的 分析产妇产褥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1酸性糖蛋白(α1-AG)联合检测对感染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产褥感染产妇为研究组,... 目的 分析产妇产褥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1酸性糖蛋白(α1-AG)联合检测对感染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产褥感染产妇为研究组,纳入同期65例无产褥感染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病原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组间IL-6、TNF-α、α1-AG水平,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TNF-α、α1-AG对不同产褥感染患者感染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62例产褥感染患者以宫内感染最为常见,占比41.94%,阴道感染(30.65%)占比第二;62例产褥感染患者共检出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63.51%,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1.08%;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分别占比39.19%、17.57%,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占比17.57%。研究组IL-6、TNF-α、α1-A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褥期重度感染患者IL-6、TNF-α、α1-AG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与中度感染组(P<0.05)。IL-6、TNF-α、α1-AG高水平表达为产褥感染不同感染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6、TNF-α、α1-AG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96.92%,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果;三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813~0.950)。结论 产褥感染主要发生于宫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IL-6、TNF-α、α1-AG联合检测在产褥不同感染程度患者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感染 病原菌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Α1酸性糖蛋白 感染程度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产褥期感染产妇诊疗过程及用药建议分析
6
作者 赵冰封 陈红波 +1 位作者 宋勇 孙晓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产褥期感染是产褥期产道感染及周围感染症的总称,致病菌包括需氧性致病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等,针对产褥期感染进行积极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极为重要。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1例行剖宫产术的产褥期感染患者用药会诊,提出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并持续... 产褥期感染是产褥期产道感染及周围感染症的总称,致病菌包括需氧性致病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等,针对产褥期感染进行积极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极为重要。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1例行剖宫产术的产褥期感染患者用药会诊,提出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并持续跟进调整用药,患者感染症状得以控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感染 临床药师 链球菌 诊疗
原文传递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阴道菌群微生态状况及不同抗感染治疗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7
作者 王星星 杨菲 徐倩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20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阴道菌群微生态情况以及抗感染治疗不同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母婴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0例PPROM孕妇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的健康孕...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阴道菌群微生态情况以及抗感染治疗不同时机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母婴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00例PPROM孕妇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的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阴道菌群微生态状态和阴道优势菌。根据破膜后抗生素治疗时机将观察组分为早期组(破膜后6 h实施抗感染治疗)、晚期组(破膜后12 h实施抗感染治疗)两个亚组,各50例,比较两个亚组的母婴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菌群失衡发生率更高(P<0.05);观察组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优势菌的占比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占比较对照组低(P<0.05);早期组的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晚期组更低(P<0.05)。结论PPROM孕妇多存在阴道菌群微生态异常情况,在破膜后6h实施抗感染治疗对母婴结局改善有积极作用,可以降低宫内感染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阴道菌群微生态 抗感染治疗 母婴结局
下载PDF
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与分娩前抗感染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黄家玉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9期945-949,共5页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分娩前抗感染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孕产妇的孕期安全和分娩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赣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2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分娩前抗感染治疗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孕产妇的孕期安全和分娩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赣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2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孕妇随机分为抗感染干预组和对照组;采集所有孕妇的年龄、产史、流产史、文化程度、妊娠期合并症、孕检状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孕妇发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对照组孕妇分娩期不进行抗感染治疗,而抗感染干预组孕妇分娩前≥4 h予注射用氨苄西林抗感染治疗,比较2组孕妇的不良妊娠发生情况和脐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感染指标的水平。结果:812例妊娠晚期孕妇中发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有80例,感染发生率为9.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与孕妇的年龄、产史、孕期肥胖与否、人口类型、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合并阴道炎和是否孕期定期检查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有产史、孕期肥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阴道炎、孕期未定期检查、孕妇为流动人口是妊娠晚期孕妇发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感染干预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vs 22.50%,P<0.05);抗感染干预组孕妇CRP、PCT和IL-6等感染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的年龄、产史、孕期肥胖与否、人口类型、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合并阴道炎和是否孕期定期检查均与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进行抗感染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关感染指标水平,从而保证孕妇分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生殖道B族链球菌 影响因素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血清PCT、hs-CRP、IFN-γ、IL-10水平和产妇产褥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珊珊 张珂 +2 位作者 张玉苓 许艇 张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 研究产妇产褥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10月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及95例未发生产褥... 目的 研究产妇产褥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10月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及95例未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并设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对比两组孕产妇临床资料、分娩前后的血清PCT、hs-CRP、IFN-γ、IL-10水平情况,统计产褥感染部位构成比,并采用Spearman法统计上述因子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孕周、产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前比较,分娩24 h后两组PCT、hs-CRP、IL-10水平上升,IFN-γ水平下降,其中感染组各因子水平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hs-CRP、IL-10水平与产褥感染呈正相关,而血清IFN-γ与产褥感染呈负相关(P<0.05);108例产褥感染患者中子宫内膜、盆腔腹膜、外阴道及阴道感染患者居多。结论 血清PCT、hs-CRP、IFN-γ、IL-10与产妇产褥感染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产褥感染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0 产褥感染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血液SII与Presepsin水平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10
作者 张春艳 乔山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孕妇并发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chorioamnionitis,HCA...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孕妇并发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chorioamnionitis,H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未足月PROM孕妇146例,根据是否并发HCA将患者分为非HCA组(n=44)和HCA组(n=102),另根据HCA的组织学分期将未足月PROM并发HCA患者分为Ⅰ期组(n=39),Ⅱ期组(n=33),Ⅲ期组(n=30)。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SII,Presepsi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II,Presepsin等指标对未足月PROM孕妇并发HCA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HCA组比较,HCA组的SII(638.96±168.12 vs 421.65±153.84),血清Presepsin(608.62±116.97 ng/L vs 453.84±102.15 ng/L),CRP(7.01±3.02 mg/L vs 4.35±1.86 mg/L),PCT(0.13±0.05μg/L vs 0.08±0.03μg/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47,7.611,5.410,6.165,均P<0.05)。Ⅰ期组、Ⅱ期组、Ⅲ期组的SII以及血清Presepsin,CRP,PCT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794,54.230,9.459,16.774,均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HCA组孕妇SII与Presepsin,CRP,PCT呈正相关(r=0.485,0.312,0.353,均P<0.05),Presepsin与CRP,PCT呈正相关(r=0.472,0.421,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SII,Presepsin诊断未足月PROM孕妇并发HCA的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59(95%CI:0.794~0.923),0.877(95%CI:0.820~0.934),明显大于CRP(0.773,95%CI:0.699~0.847)和PCT(0.774,95%CI:0.698~0.849)。结论未足月PROM并发HCA孕妇的SII,Presepsin水平升高,且两指标的水平与HCA的组织学分期密切相关,SII,Presepsin对未足月PROM孕妇并发HCA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组织型绒毛膜羊膜炎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亚型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11
作者 蔡钱莺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9期177-179,共3页
目的 分析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平市第一医院紫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分娩的产妇80例(均为阴道顺产者),以随机信封法分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 目的 分析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平市第一医院紫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分娩的产妇80例(均为阴道顺产者),以随机信封法分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产妇为观察组。对比指标: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产后康复指标(子宫入盆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住院时间)、产后生活质量评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各项产后康复指标用时均比对照组产妇少(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产妇对综合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综合护理用于产妇产后护理可降低产妇会阴伤口感染发生风险,促进产后康复,提高产后生活质量,产妇对此模式的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会阴伤口感染 产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某妇幼保健院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周雅阁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为该类产妇产褥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245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的血液、尿液... 目的:分析医院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为该类产妇产褥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洛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245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的血液、尿液、阴道或宫颈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统计和分析产妇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学特点。结果:245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有49例发生产褥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0.00%;49例产褥感染产妇标本中共培养分离出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0.34%,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道加德纳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3株(占39.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阿奇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较高(≥7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莫西沙星、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7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较低(≤20.00%)。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褥感染发生率较高,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常见,且无论是革兰阴性菌或是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剖宫产 产褥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13
作者 王利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58-0061,共4页
评估米非司酮与曲普瑞林组合用药不同剂量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入院的100名患者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分别为标准剂量组和减半剂量组。进行了关于这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与曲普瑞林联合... 评估米非司酮与曲普瑞林组合用药不同剂量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入院的100名患者按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分别为标准剂量组和减半剂量组。进行了关于这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与曲普瑞林联合应用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其中标准剂量组患者的米非司酮剂量为每日25mg,减半剂量组则为每日12.5mg,并与曲普瑞林联合使用。研究对比了两种剂量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满意度和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 两种不同的用药剂量在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在患者不适、满意度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应用对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但应用12.5mg/d剂量米非司酮针对患者治疗后肌瘤体积变化产生不同效果,且降低内膜不规则增生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曲普瑞林 子宫肌瘤 临床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卫英 陆爱芬 +2 位作者 袁国芳 姚芳 张旭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0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产检并分娩的408例高龄产妇(≥35周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构建,根据产妇产后42d的抑郁情...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产检并分娩的408例高龄产妇(≥35周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构建,根据产妇产后42d的抑郁情况,分为抑郁组(n=63)和非抑郁组(n=345)。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用于临床,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的128例高龄产妇作为模型验证。结果408例高龄产妇在产后42d发现63例发生PPD,占15.44%。其中文化程度低、家庭关系不融洽、产前培训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多、母婴分离均为高龄产妇PPD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得到模型方程:Logit(P)=0.517×文化程度+0.897×家庭关系+0.725×产前培训次数+1.116×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0.964×母婴分离-27.856,拟合优度良好(χ^(2)=2.749,P=0.638)。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4,敏感度为86.10%、特异性为82.30%。模型在临床验证正确率为82.81%。结论高龄产妇PPD与文化程度、家庭关系、产前培训、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及母婴分离有关,以此构建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其PPD风险性,有助于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清PCT FEIR与WBC水平和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关联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蕊 王东霞 武艳琪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关联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9例产后感染患者根据感染控制情况分为感染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Logistic回...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关联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9例产后感染患者根据感染控制情况分为感染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关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对感染控制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控制者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低于感染未控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具有相关性(P<0.01)。ROC曲线显示,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联合预测产后感染未控制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5.82%(P<0.01)。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白细胞水平的高表达与产后感染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为临床预测感染控制情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免疫黏附抑制因子 白细胞 产后感染 感染控制
下载PDF
产褥期妇女支原体血流感染1例报告
16
作者 王帅帅 刘建芳 +2 位作者 徐丽 陈苏婉 孙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2期953-954,共2页
患者,女,28岁,体质量58.5 kg,因“停经35+2周,阴道流液1小时”,于2022年6月13日收治入院。入院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孕35^(+2)周。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家族史无特殊,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 患者,女,28岁,体质量58.5 kg,因“停经35+2周,阴道流液1小时”,于2022年6月13日收治入院。入院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孕35^(+2)周。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家族史无特殊,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于6月14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双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食物过敏史 双胎妊娠 血流感染 产褥期妇女 未足月胎膜早破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支原体
下载PDF
比较4种不同血栓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秀红 徐振东 +3 位作者 陶伟民 马蕊婧 瞿翠翠 邓羽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48,855,共8页
目的 比较4种不同血栓风险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史系统检索2017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后发生VTE的产妇并进行回顾研究,纳入... 目的 比较4种不同血栓风险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史系统检索2017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后发生VTE的产妇并进行回顾研究,纳入255例VTE产妇(病例组),并按照1∶3的比例随机选取765例同期分娩但未发生VTE的产妇(对照组)。分别采用Caprini评分、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等4种VTE风险评分模型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及风险分类,绘制ROC曲线以评估不同模型对产褥期VTE的预测价值。分析VTE产妇在4种评分模型中的风险等级和累计风险评分的分布情况。结果 2组产妇比较显示,病例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以及双胎妊娠、剖宫产、早产和子痫前期的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4种评分模型Caprini评分、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的AUC分别为0.676、0.763、0.782和0.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风险分级进行比较,昆士兰指南可以将更多的VTE产妇筛选至高风险组。结论 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等3种VTE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价值均高于Caprini评分,适用于产褥期VTE的预测评估,其中以昆士兰指南的准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产褥期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模型
下载PDF
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RBC-ICR率及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
18
作者 杨敏利 边冬梅 +1 位作者 马娜 罗恒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2673-2676,2695,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组,依据感染程...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与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组,依据感染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35例)与重度组(32例)。另选取剖宫产术后未发生产褥感染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的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及淋巴细胞比例依次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产前血清TGF-β1水平、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是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产前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 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且四项指标均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产前血清TGF-β1水平、RBC-ICR率、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产妇,其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感染 剖宫产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淋巴细胞比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CRP、内毒素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柏 陈志宁 +2 位作者 黄波 廖素雯 李翀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CRP及内毒素(ETX)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3例脓毒症患儿按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19例,并选择同期40例无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受试儿童血清...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CRP及内毒素(ETX)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3例脓毒症患儿按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19例,并选择同期40例无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受试儿童血清CHE、Alb、CRP及ETX水平,进行血培养,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存活组及死亡组CHE及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死亡组CHE及Alb降低更为显著(P均<0.05)。存活组及死亡组CRP及ETX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而死亡组CRP及ETX升高更明显(P均<0.05)。死亡组与存活组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2.11%(8/19)、18.52%(10/54),两组比较,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分别为94.74%(18/19)、68.52%(37/54),两组比较,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严重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5.93%,两组比较,P<0.01;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94.74%、48.15%,两组比较,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分别为94.74%、50%,两组比较,P<0.05。死亡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MOD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结论血清CHE、Alb、CRP及ETX水平检测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胆碱酯酶 白蛋白 C-反应蛋白 内毒素
下载PDF
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选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晓静 邓少嫦 +3 位作者 梁丽笙 黎凤彩 陈素文 林青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优选抗生素进行探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673例随机分为3组:氨苄西林组232例,头孢唑啉钠组223例,头孢曲松钠组218例。氨苄西林组与头孢唑啉钠组于术前半小时、术后立即及术后6小... 目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的优选抗生素进行探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673例随机分为3组:氨苄西林组232例,头孢唑啉钠组223例,头孢曲松钠组218例。氨苄西林组与头孢唑啉钠组于术前半小时、术后立即及术后6小时静脉用药,头孢曲松钠组于术前半小时、术后6小时静脉用药,并评价术后预防感染的效果。结果:3组间的发热率、血象异常升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苄西林组腹部切口感染率分别与头孢唑啉钠组、头孢曲松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唑啉钠组腹部切口感染率与头孢曲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宫腔感染、盆腹腔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氨苄西林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具有预防感染效果肯定、安全及价廉等优点,是具有广泛临床推广价值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围手术期 抗生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