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轻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妮 麻妙艳 +2 位作者 乞艳华 高美 邬晋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35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1250例年轻女性(<35岁)。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体质量指数(BMI)、流产史、月经史、分娩...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35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1250例年轻女性(<35岁)。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体质量指数(BMI)、流产史、月经史、分娩史、职业、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居住地、运动、睡眠及工作情况等]及实验室数据[血脂、血糖、D-二聚体(D-D)、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HCY)、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等]。根据有无DOR发生,将研究对象分为DOR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年轻女性DOR的影响因素。结果:1250例年轻女性中,DOR者87例,占6.96%。单因素分析显示,BMI、月经周期、流产次数、运动规律、睡眠周期、睡眠时长、睡眠质量、饮食口味、工作类型、夜班工作、精神因素、吸烟、既往史、血清TC值及LDL值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DOR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异常、流产次数(≥2次)、油炸/油腻饮食、血清TC值、夜班工作、脑力工作、既往史是年轻女性DOR的危险因素(P<0.05),月经周期规律、运动规律、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长(>8h)是年轻女性DOR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BMI异常、流产次数(≥2次)、油炸/油腻饮食、夜班工作、脑力工作、既往史及血清TC值是年轻女性DOR的危险因素,月经周期规律、运动规律、睡眠质量及睡眠时长(>8h)是年轻女性DOR的保护因素。建议年轻女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防止日后DOR的发生及生育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年轻女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818例未产女性孕前体成分特点的现况分析
2
作者 贺宇恒 谭容容 +3 位作者 刘莉莉 陶新城 浦丹华 吴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目的了解未产女性孕前体成分的分布特征,为孕前女性优生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818例孕前未产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进行体成分检测。结果2818例孕前未产女性平均年龄(28.55±3.... 目的了解未产女性孕前体成分的分布特征,为孕前女性优生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818例孕前未产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进行体成分检测。结果2818例孕前未产女性平均年龄(28.55±3.27)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2.46±3.59)kg/m^(2)。高达70.09%(1975例)的孕前女性体脂百分比高于正常值,体脂百分比正常者仅占28.57%(805例)。根据体成分特征进行分型,高体脂正常肌肉型占比最高为39.78%(1121/2818),其次为高体脂低肌肉型24.80%(700/2818),而正常体脂正常肌肉型仅占14.02%(395/2818)。按年龄分组分析,肥胖相关指标(BMI、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臂围)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25~<30岁组年龄段最低,之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低肌肉型(骨骼肌占比<90%)的孕前女性占比在各年龄段中均超过50%。BMI≥24 kg/m^(2)(39.57%,55/139)和腰围≥80 cm(51.80%,72/139)的孕前女性在≥35岁年龄段比例最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臂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01)。结论孕前未产女性主要表现为高体脂百分比体型,尤其年龄≥35岁的女性,以腹型肥胖为主。积极开展孕前女性体成分分析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潜在肥胖人群、降低超重/肥胖对育龄期女性健康以及母婴健康的远期影响,便于为孕前优生保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 未产女性 体成分 体质量指数 体脂百分比
下载PDF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扳机日孕酮水平对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石舒蕾 陈学梅 +3 位作者 张伟 王修竹 徐小惠 刘雪梅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扳机日孕酮水平对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孕酮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助孕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扳机日孕酮水平对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孕酮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577个周期。根据扳机日孕酮(P)水平分为3组:P<1ng/mL(组1,342个周期),1ng/mL≤P≤1.5ng/mL(组2,155个周期),P>1.5ng/mL(组3,80个周期)。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者的IVF/ICSI临床结局,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扳机日孕酮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组3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活产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组1和组2(P<0.05);但扳机日雌二醇(E_(2))水平和获卵数显著高于组1和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优胚率、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扳机日孕酮水平升高与Gn用量、获卵数、扳机日E_(2)和LH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BMI呈负相关(P<0.05)。结论:扳机日孕酮升高会降低IVF/ICSI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临床上可通过减少Gn用量,降低扳机日E_(2)水平和获卵数来减少扳机日孕酮水平升高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孕酮 临床结局 胚胎移植
下载PDF
呼伦贝尔地区女性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认知度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郭慧敏 孙梅 +1 位作者 丛闯 赵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 了解呼伦贝尔地区妇女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中蒙医院体检者及妇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 目的 了解呼伦贝尔地区妇女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和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中蒙医院体检者及妇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计纳入229例问卷,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认知情况调查平均得分为5.27分(满分为7分),认知程度为较差者占2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高学历、职业、居住地、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接受过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及宫颈癌认知水平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和是否接受过宫颈癌筛查是相关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低学历、未接受过宫颈癌筛查者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程度相对较差。结论 呼伦贝尔地区女性对宫颈癌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程度仍需提高,尤其着重加大对学历较低、从未接受过宫颈癌筛查妇女的相关知识普及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地区 宫颈癌 宫颈癌筛查 认知
下载PDF
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对胎儿有核红细胞富集效果的比较
5
作者 杨晓樨 赵营营 +1 位作者 马吉芳 于政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分析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对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的富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拟于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筛查的11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采集外周肘静脉血10 mL,分别通过硅芯片纳米微流体... 目的分析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对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的富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拟于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筛查的11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采集外周肘静脉血10 mL,分别通过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对血液样本中FNRBC进行富集。比较两种方案富集前后细胞形态及细胞计数情况,记录两组方案对FNRBC的富集时间及富集所得FNRBC的无菌试验结果。结果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对FNRBC的富集时间长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P<0.05);两种方案的无菌试验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相比,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进行FNRBC富集时所得的总细胞量较少,FNRBC量较多,FNRBC比例较高(P<0.05)。结论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进行FNRBC富集所得样本受污染风险均较低,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相比,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去除混杂细胞的能力较强,且获得的FNRBC数量较多,对FNRBC的富集效果较好,但所需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有核红细胞 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 磁激活细胞分选法
下载PDF
精子DFI、精子形态学对于男性生育力及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6
作者 王卫杰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精子形态学对男性生育力、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开封市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人工授精(IUI)的150个周期妊娠结局与DFI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组别(DFI<15%的低DFI... 目的探讨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精子形态学对男性生育力、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开封市中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人工授精(IUI)的150个周期妊娠结局与DFI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组别(DFI<15%的低DFI组和DFI≥15%的高DFI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早产率、临床妊娠率,结合男方精子形态学、生活方式,分析精子DFI与精子形态学、男性年龄、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在IUI临床结局中,低DFI组生化妊娠率(17.71%)、临床妊娠率(15.62%)高于高DFI组(16.67%、12.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DFI组IUI临床早产率(3.12%)较低于高DFI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DFI组精子活力、精子浓度、正常形态率较高DF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各参数在正常参考范围的精子DFI较异常精子参数的精子DFI低。不液化精液、精子浓度、活力以及正常形态率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的精液DFI较液化精液高于参考下限的精子DF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不同年龄阶段精子DFI存在明显差异,三组间任意两组精子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酒次数精子DFI存在明显差异,不饮酒和饮酒次数>2次/周、1~2次/周、>2次/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20支/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精子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精子DFI与精子液化状态、精子活力、精子浓度以及正常形态率呈负相关性,与男性年龄、不良生活方式呈正相关性。结论精子DFI与精子形态学有较强相关性,不良生活方式会提升精子DFI,继而导致男性生育力降低,可见经由观察精子DFI变化可评估男性生育力,但精子DFI变化情况却难以有效预测IUI临床妊娠结局,正因如此临床医师针对生育力较弱的男性,不建议通过检测精子DFI来决策辅助生殖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指数 精子形态学 男性生育力 辅助生殖技术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孕不育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问卷研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罗桂英 王春艳 +4 位作者 袁爱群 袁兰兰 王婕妤 潘发明 曹云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46-250,255,共6页
目的:编制不孕不育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评价问卷,对其进行信效度评价,并使用该问卷对不孕不育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水平进行调查,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量表内容的确定及预调查,同时进行... 目的:编制不孕不育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评价问卷,对其进行信效度评价,并使用该问卷对不孕不育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水平进行调查,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量表内容的确定及预调查,同时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第二阶段使用问卷评价不孕不育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过专家修订及预调查,编制了不孕不育症病人对遗传咨询认知-行为水平测定的20个条目的最终调查问卷。问卷信度检验结果为: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hronbach′sα系数为0.898,各因子的Chronbach′sα系数为0.889~0.900之间。I-CVI范围为0.879~1.000,S-CVI/UA值为0.883,S-CVI/Ave的值为0.972。KMO值=0.886,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124.960(df=190,P<0.01)。采取正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5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累积贡献率62.128%,20个条目的载荷量均≥0.4,载荷范围在0.487~0.796之间。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分为2组,对比2组一般资料情况,2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孕不育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水平高龄组(35岁及以上)得分高于低龄组(35岁以下)[OR=0.566,95%CI=(0.421,0.760),P<0.01];男性较女性得分水平更高[OR=1.735,95%CI=(1.338,2.250),P<0.01];与无业及其他比较,职业中干部[OR=7.149,95%CI=(4.158,12.293),P<0.01]、专职专业技术人员[OR=6.514,95%CI=(4.411,9.621),P<0.01]、商业服务业人员[OR=2.737,95%CI=(1.931,3.885),P<0.01]得分水平更高;(配偶)无不良妊娠史得分水平低[OR=0.336,95%CI=(0.256,0.440),P<0.01]。结论:该调查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价不孕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的测量工具。不孕不育症病人遗传咨询认知-行为水平与年龄、性别、职业、(配偶)不良妊娠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不育 遗传咨询 认知-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鼓励生育政策的国际比较
8
作者 唐龙妹 许佳琳 +2 位作者 张军 洪苹 张维宏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753-1759,共7页
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尽管中国实施了新的生育政策,但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仍然较低,中国生育率进入极低水平。构建支持性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政策间的配套衔接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比较了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 受到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尽管中国实施了新的生育政策,但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仍然较低,中国生育率进入极低水平。构建支持性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政策间的配套衔接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比较了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及欧洲的法国、德国、瑞典和俄罗斯共7个国家的鼓励生育措施及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及相关社会公共政策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低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
下载PDF
冻融移植周期囊胚自发性皱缩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9
作者 李丹 余琼 +2 位作者 刘群 任新玲 靳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观察冻融移植周期中囊胚自发性皱缩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10120个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133个周期移植胚胎为自发性皱缩囊胚(皱缩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 目的观察冻融移植周期中囊胚自发性皱缩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10120个单囊胚冻融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133个周期移植胚胎为自发性皱缩囊胚(皱缩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后获取133个周期移植胚胎为未皱缩囊胚(未皱缩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皱缩组活产率明显低于未皱缩组(30.08%vs.45.86%,P<0.01),皱缩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不孕类型、囊胚是否发生自发性皱缩对活产有显著影响(均P<0.05),囊胚皱缩组与未皱缩组的活产优势比(OR)为0.54(95%CI:0.32~0.91)。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出生时妊娠天数、出生体重、男性新生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活产新生儿中各有2例早产,皱缩组单胎妊娠新生儿有1例出生缺陷,为婴儿肾上腺增大;未皱缩组单胎妊娠新生儿无出生缺陷。结论在冻融移植周期中,移植自发性皱缩囊胚会降低母体活产率,但移植自发性皱缩囊胚并不会增加围生期不良结局和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可以将囊胚是否出现自发性皱缩作为改进胚胎选择的手段,以提高活产率改善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移植周期 单囊胚移植 自发性皱缩 妊娠结局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在产后避孕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周萍 郑丽千 +1 位作者 白桂芳 叶育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1期3285-3287,共3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在产后避孕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符合条件的700例产检、分娩、产后保健复诊产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究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在产后避孕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符合条件的700例产检、分娩、产后保健复诊产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干预,并进行随访至2023年4月。评估两组产妇避孕手段应用状况、不良反应及避孕知识得分,并随访调查其性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可采用的紧急避孕方法和避孕失败后服紧急避孕药时间占比率、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孕后总妊娠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避孕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在产后避孕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女性的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和满意度,降低孕后总妊娠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精准 产后避孕 避孕知识知晓情况 满意度
下载PDF
人工流产术前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11
作者 郑潇潇 李鑫月 +1 位作者 于晓兰 史小京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90-1797,共8页
目的应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探讨人工流产术前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风险。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871例,应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筛查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 目的应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探讨人工流产术前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风险。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871例,应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筛查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71例人工流产术前患者中有866例完成了HADS量表测定,其中161例考虑为焦虑抑郁,占18.59%。随着每周锻炼频率、月收入、本人和伴侣文化程度、生活幸福程度、性生活积极性的提高,焦虑抑郁比例逐渐降低。不同职业间体力劳动为主者的焦虑抑郁比例最高,已婚人群的焦虑抑郁比例显著低于未婚人群和离异人群(P<0.05),不同居住状况间独居者的焦虑抑郁所占比例最大,妊娠、人工流产次数分析中,人工流产次数大于3次和妊娠4次的患者焦虑抑郁比例较高,其中妊娠2次的患者焦虑抑郁比例最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锻炼次数、居住状况、本人文化程度、生活幸福程度和妊娠次数是人工流产术前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产生抑郁、焦虑负面情绪的比例较高,不同特征的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具有显著差异。在妇产专科护理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更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群体,针对性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术前做好个性化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 人工流产 术前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生化妊娠患者发生的机理及病例分析
12
作者 王芳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生化妊娠是生殖专科医师常会遇到的不良妊娠状况,传统上认为这合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并不需要医疗干预。而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及人们对生育的重视和对母胎界面免疫抑制的认识,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对生化妊娠的患者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生化妊娠是生殖专科医师常会遇到的不良妊娠状况,传统上认为这合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并不需要医疗干预。而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及人们对生育的重视和对母胎界面免疫抑制的认识,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对生化妊娠的患者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生化妊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临床医师是否有必要了解生化妊娠期间母胎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了解胚胎植入的生理条件,将为临床干预和治疗生化妊娠提供新的思路,减少不孕症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妊娠 早期流产 自然流产 子宫内膜蜕膜化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静(综述) 凌秀凤(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7期746-750,共5页
薄型子宫内膜是指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能够获得妊娠的最低阈值,是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指标。目前薄型子宫内膜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该文对辅助生殖技术中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子宫内膜 雌激素受体 宫腔粘连 间充质基质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小剂量生长激素预处理在体外受精低质量胚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奇 刘迎春 +5 位作者 李玉 宋小敏 苏琳 黄静 汪静 倪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生长激素预处理对低质量胚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中心行两次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的106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小剂量生长激素预处理对低质量胚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生殖中心行两次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一周期采用常规促排卵方案(拮抗剂或黄体期长方案),因无可移植胚胎或优质胚胎比例较低而助孕失败;第二周期使用小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预处理后,再次采用相同促排卵方案,比较两个周期的胚胎发育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重组人生长激素预处理后,第二周期HCG日E 2水平比第一周期有所增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周期获卵数及成熟卵母细胞数显著多于第一周期(P<0.05);第二周期的2PN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有可移植胚胎周期率、有优质胚胎周期率、累积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显著高于第一周期(P<0.05);两个周期的Gn用量和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以及HCG日的孕酮(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预处理可以提高获卵数及胚胎质量,改善体外受精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质量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减重干预对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IVF/ICSI助孕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欢 杨宸 +8 位作者 郑威 俎若雯 冉诗雨 杨书衡 邝义会 李梦娜 曹梦依 吴静 管一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前接受减重干预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第一周期IVF/ICSI鲜胚移...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前接受减重干预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第一周期IVF/ICSI鲜胚移植的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助孕治疗前接受减重干预的184例患者和同期未接受减重干预的1960例患者,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进行匹配得到对照组471例和减重组17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助孕过程的相关指标和辅助生殖结局,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正常受精率的因素。结果:减重组促排卵时BMI低于对照组,正常受精率高于对照组(P<0.05)。IVF/ICSI前行减重干预可以提高正常受精率(MD=0.041,95%CI为0.004~0.077,P=0.029)。结论:IVF/ICSI前接受减重干预可以提高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的正常受精率,但对辅助生殖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 超重 肥胖 体外受精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辅助生殖结局
下载PDF
卵丘颗粒细胞在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受精中的作用
16
作者 吴晓东 孙理兰 马华刚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2期1408-1412,共5页
颗粒细胞起源于卵巢网和卵巢表面上皮,与卵母细胞关系密切,并且两者都是卵泡的重要组成部分。颗粒细胞发育自原始卵泡开始,每个原始卵泡周围都有一层扁平颗粒细胞围绕。女性青春期后,随着原始卵泡激活形成初级卵泡,扁平颗粒细胞分化为... 颗粒细胞起源于卵巢网和卵巢表面上皮,与卵母细胞关系密切,并且两者都是卵泡的重要组成部分。颗粒细胞发育自原始卵泡开始,每个原始卵泡周围都有一层扁平颗粒细胞围绕。女性青春期后,随着原始卵泡激活形成初级卵泡,扁平颗粒细胞分化为单层立方颗粒细胞,并进一步分化成层状颗粒细胞包绕卵母细胞形成次级卵泡,最终发育形成窦状卵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丘颗粒细胞 减数分裂 间隙连接 排卵 受精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预处理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晶 刘俐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卵巢控制性超促排卵(COS)是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因超促排卵时间短、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保留垂体反应性以及显著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 卵巢控制性超促排卵(COS)是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因超促排卵时间短、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保留垂体反应性以及显著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等优势成为当今主流COS方案之一,如何优化该方案的应用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使用GnRH-ant预处理正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拮抗剂方案COS启动前的预处理方法,本文就GnRH-ant预处理在IVF/ICSI拮抗剂方案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预处理 辅助生殖技术 卵巢反应
下载PDF
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受孕女性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与子代出生体重的关系
18
作者 覃丹俞 杜瑶瑶 +7 位作者 远孝琼 尧阳城 姚青云 邓陶然 郭娜 曾嘉月 张敏 李豫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2-300,共9页
目的研究行体外受精(IVF)助孕治疗的女性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代谢产物浓度与子代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招募行IVF助孕治疗的553名女性,最终314名成功... 目的研究行体外受精(IVF)助孕治疗的女性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代谢产物浓度与子代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招募行IVF助孕治疗的553名女性,最终314名成功分娩新生儿的女性被纳入本研究。在采卵当天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其尿液。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检测8种PAEs代谢产物的浓度: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苄基酯(MBz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羟己基)酯(MEH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氧己基)酯(MEOHP)和邻苯二甲酸单辛酯(MOP)。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s)分别分析PAEs代谢物水平与单胎和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结果校正了潜在协变量后,孕前尿液中的MEP和MEHHP浓度与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剂量-反应负相关(P_(趋势)<0.05),MEHHP浓度与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剂量-反应正相关(P_(趋势)<0.05)。PAEs代谢物浓度为连续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时,MEP、MEHHP、MEHP和ΣDEHP浓度与双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5)。性别分层分析发现,PAEs暴露对出生体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结论接受IVF助孕的女性孕前普遍暴露于PAEs,且其PAEs暴露可能影响单胎和双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尿液 试管婴儿 出生体重 内分泌干扰物
下载PDF
卵裂期优质胚胎与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冻融移植后着床率比较
19
作者 贾珠 张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比较卵裂期优质胚胎与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进行冻融囊胚移植(FET)的囊胚着床率,探讨卵裂期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FET的613枚受精后5 d(D_(5))... 目的比较卵裂期优质胚胎与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进行冻融囊胚移植(FET)的囊胚着床率,探讨卵裂期非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FET的613枚受精后5 d(D_(5))囊胚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在受精后3 d(D_(3))是否为优质胚胎将其分为优质组(n=158)和非优质组(n=455)。分别比较2组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囊胚腔不同扩张程度、不同级别内细胞团(ICM)、不同级别滋养外胚层(TE)的囊胚着床率以及不同等级囊胚的着床率。结果优质组囊胚着床率为37.97%(60/158);其中自然周期方案、替代周期方案、降调节+替代周期方案、促排卵周期方案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38.30%(18/47)、41.82%(23/55)、36.67%(11/30)、30.77%(8/26);优质组4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2,P>0.05)。非优质组囊胚着床率为33.41%(152/455);其中自然周期方案、替代周期方案、降调节+替代周期方案、促排卵周期方案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31.01%(40/129)、32.43%(36/111)、23.30%(7/30)、37.30%(69/185);非优质组4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8,P>0.05)。优质组与非优质组的囊胚着床率以及自然周期方案、替代周期方案、降调节+替代周期方案、促排卵周期方案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82、0.829、1.414、1.270、0.419,P>0.05)。优质组中囊胚腔扩张程度2级、3级、4级、5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6.25%(1/16)、35.40%(25/71)、46.38%(32/69)、0.00%(0/2);囊胚腔扩张程度3、4级的囊胚着床率高于2级(χ^(2)=5.227、8.805,P<0.05);囊胚腔扩张程度3级与4级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7,P>0.05)。非优质组中囊胚腔扩张程度2级、3级、4级、5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40.43%(19/47)、31.07%(64/206)、34.03%(65/191)、36.36%(4/11);非优质组中不同囊胚腔扩张程度的胚囊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4,P>0.05)。非优质组中囊胚腔扩张2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优质组(χ^(2)=6.434,P<0.05);优质组与非优质组中囊胚腔扩张3、4、5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3.303、1.051,P>0.05)。优质组中ICM A级、B级、C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16.67%(1/6)、40.58%(56/138)、21.43%(3/14);优质组中不同ICM等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1,P>0.05)。非优质组中ICM A级、B级、C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28.57%(2/7)、34.07%(138/405)、27.90%(12/43);非优质组中不同ICM等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05)。优质组与非优质组中ICM A、B、C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1.897、0.229,P>0.05)。优质组中TE A级、B级、C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37.50%(6/16)、36.28%(41/113)、44.83%(13/29);优质组中不同TE等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05)。非优质组中TE A级、B级、C级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73.33%(11/15)、36.16%(111/307)、22.56%(30/133);非优质组中TE A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B级和C级(χ^(2)=8.399、17.353,P<0.05),TE B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C级(χ^(2)=7.882,P<0.05)。非优质组中TE A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优质组(χ^(2)=4.014,P<0.05),非优质组中TE C级的囊胚着床率显著低于优质组(χ^(2)=6.057,P<0.05),2组间TE B级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优质组中囊胚等级≤3BB、3BB~4BB、≥4BB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18.42%(14/76)、48.28%(14/29)、60.38%(32/53),优质组中囊胚等级3BB~4BB、≥4BB的囊胚着床率高于囊胚等级≤3BB(χ^(2)=9.567、23.957,P<0.05),≥4BB与3BB~4BB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5,P>0.05)。非优质组中囊胚等级≤3BB、3BB~4BB、≥4BB的囊胚着床率分别为23.04%(53/230)、29.90%(29/97)、54.69%(70/128);非优质组中囊胚等级≥4BB的囊胚着床率显著高于囊胚等级3BB~4BB、≤3BB(χ^(2)=13.764、33.149,P<0.05),囊胚等级3BB~4BB与≤3BB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6,P>0.05)。优质组与非优质组中囊胚等级≤3BB、3BB~4BB、≥4BB的囊胚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3.355、0.493,P>0.05)。结论卵裂期非优质胚胎若形成囊胚,应优先选择≥4BB等级的囊胚行FET,以提高囊胚着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裂期 优质胚胎 非优质胚胎 冻融囊胚移植 囊胚等级 囊胚着床率
下载PDF
避孕透皮给药系统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20
作者 代雨辛 姚晓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3-635,共3页
作为缓释激素避孕成员,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发持续进行,并取得新进展。本文综述了新上市的左炔诺孕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及正在研发的孕二烯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包括有效性、出血模式和耐受性等信息,以... 作为缓释激素避孕成员,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发持续进行,并取得新进展。本文综述了新上市的左炔诺孕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及正在研发的孕二烯酮/炔雌醇透皮给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以及临床试验的结果,包括有效性、出血模式和耐受性等信息,以及自给药微针的研发前景。临床应用发现避孕透皮给药系统高效、方便、可逆,激素水平稳定,出血模式接受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 透皮给药系统 避孕贴片 微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