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3p12.1q29部分三体胎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孙东兰 王朝希 +5 位作者 王少雄 陈文琪 王元元 董晓燕 郭清 张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9-1030,共2页
患者,26岁,孕25^(+)周系统超声提示:小脑横径2.26 cm,右侧侧脑室宽约1.17 cm,小脑引部显示欠清,枕大池增宽等。脊髓圆锥位于L4-L5椎体。室间隔膜周部回声中断,宽约0.17 cm,可见双向过隔血流信号,肺动脉瓣少量反流,主动脉内径细。股骨长... 患者,26岁,孕25^(+)周系统超声提示:小脑横径2.26 cm,右侧侧脑室宽约1.17 cm,小脑引部显示欠清,枕大池增宽等。脊髓圆锥位于L4-L5椎体。室间隔膜周部回声中断,宽约0.17 cm,可见双向过隔血流信号,肺动脉瓣少量反流,主动脉内径细。股骨长径3.7 cm(21周6天),肱骨长径3.6 cm(22周2天),双足底形态欠规整。超声疑似诊断为Dandy-Walker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脊髓圆锥 肺动脉瓣 主动脉内径 临床表型 血流信号 回声中断 室间隔
下载PDF
胎儿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遗传方式的CNV-seq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
2
作者 侯雅勤 时盼来 +3 位作者 代鹏 陈铎 白莹 孔祥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通过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对产前诊断和流产的胎儿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发生频率以及遗传方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NV-Seq判定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的病例,... 目的:通过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联合G显带核型分析对产前诊断和流产的胎儿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发生频率以及遗传方式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CNV-Seq判定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的病例,采用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对胎儿父母进行溯源分析。结果:17248例产前诊断和流产病例中,88例检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检出率为0.51%。其中59例行父母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32例(54.24%)是由于父母为平衡易位导致,27例(45.76%)为新发变异。结论:诊断为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的病例,父母行G显带核型分析或FISH检测可提高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检测 末端染色体非平衡易位 G显带核型分析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及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刘曼曼 徐诗联 +8 位作者 张贺博 张瑞 杨如雪 张俊韦 任炳楠 张文娟 刘朝朝 刘文霞 管一春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冷冻囊胚共115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前是否行PGT-A分为PGT-A组(行PGT-A+ICSI,315例)和非PGT-A组(行IVF/ICSI,843例),再根据移植日是否使用LMWH分为肝素组和非肝素组,为调整混杂因素进行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PSM后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及单胎活产围产结局的差异。对非PGT-A组和PGT-A组PSM前数据、肝素PGT-A组和肝素非PGT-A组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不孕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33.8%vs 32.1%,P=0.610)、临床妊娠率(45.4%vs 43.8%,P=0.733)、流产率(28.0%vs 28.4%,P=0.958)、早期流产率(23.8%vs 25.4%,P=0.797)、活产率(31.9%vs 30.1%,P=0.6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59.8%vs 57.6%,P=0.763)、临床妊娠率(59.4%vs 57.6%,P=0.806)、流产率(20.4%vs 14.7%,P=0.448)、早期流产率(16.4%vs 14.7%,P=0.803)、活产率(46.9%vs 49.2%,P=0.7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内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较非肝素组小于胎龄儿(10.3%vs 0.8%,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URSA患者应用LMWH并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且行PGT-A助孕应用LMWH患者的围产期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低分子肝素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位点变异的生育遗传咨询探讨
4
作者 冯晓琴 袁彩霞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对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位点变异白化病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丈夫,26岁,轻度白化病表现,毛发偏黄,皮肤白皙,视力正常,无白化病相关系统受累表现。妻子,27岁,G_(0)P_(0),身体良好。夫妇属非近亲婚配。现备孕... 目的对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位点变异白化病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丈夫,26岁,轻度白化病表现,毛发偏黄,皮肤白皙,视力正常,无白化病相关系统受累表现。妻子,27岁,G_(0)P_(0),身体良好。夫妇属非近亲婚配。现备孕咨询,评估生育白化病患儿风险。遗传咨询后,建议其进行遗传性白化病相关基因的测序检测。以“OCA2基因,c.1441G>A位点”为检索词,检索Pubmed、OMIM、Clinvar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选取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变异相关的白化病病例相关资料文献。结果结果显示,丈夫OCA2基因存在2个变异,分别为NM_000275.3:c.182G>A(p.Trp61*)和NM_000275.3:c.1426A>G(p.Asn476Asp),妻子OCA2基因有1个杂合变异,为NM_000275.3:c.1441G>A(p.Ala481Thr)。Sanger溯源验证,丈夫所携无义变异c.182G>A(p.Trp61*)来源其母亲,所携错义变异c.1426A>G(p.Asn476Asp)变异来源其父亲。妻子所携错义变异c.1441G>A(p.Ala481Thr)并非来源其父亲,其母亲信息不详。使用数据库搜索c.1441G>A变异的表型效应,得知c.1441G>A(p.Ala481Thr)属于一种亚等效变异,Ala481Thr在黑色素形成中有70%的野生型功能,纯合子无表现,表型正常。据c.1441G>A的亚等效作用,遗传咨询后,夫妇知情同意选择自然怀孕方式。随访这对夫妇怀孕并分娩1表型正常女儿。经测序验证,女儿遗传了父亲c.1426A>G(p.Asn476Asp)变异和母亲正常OCA2基因。结论报道一例白化病OCA2基因c.1441G>A变异相关的生育遗传咨询案例,复习文献,总结c.1441G>A(p.Ala481Thr)白化病的亚等效作用所产生的表型特异性,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运用恰当的遗传学检测手段和深刻理解临床决策前充分遗传咨询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该类变异的遗传咨询能力,有效地避免了过度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病 OCA2基因 c.1441G>A位点变异 遗传咨询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在阻断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家系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新突变遗传的应用
5
作者 王凝 郝燕 +7 位作者 陈大蔚 章志国 匡丹 张清 尹奕琪 魏兆莲 周平 曹云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6-10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GS)技术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连锁分析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家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个ARPKD家系,女方孕期产检发现胎儿有多囊肾行引产,胎儿基因检测为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PKHD1)复合杂合突变c.10444C>T(父源)和c.4303del(母源),其中c.4303del突变为首次报道。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GS在突变位点两侧2M区域内选择335个信息丰富、紧密连锁的SNP位点作为遗传连锁标记,构建夫妇双方携带基因突变的SNP风险单体型。体外受精后行囊胚培养。对活检获得的滋养层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后,采用Sanger测序直接检测PKHD1基因突变,采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鉴别携带突变的染色体,同时进行拷贝数变异(CNV)分析以进行低深度的染色体非整倍性筛查。结果6个活检囊胚中有4个为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有1个携带杂合突变的嵌合体,1个测序数据波动大,无法判断。选择其中1枚未检测到突变的优质整倍体胚胎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足月分娩一健康婴儿。结论应用基于NGS的SNP连锁分析进行PGT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可有效阻断ARPKD在家系中的垂直传递,同时可避免因妊娠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该研究也是首次针对PKHD1基因c.4303del突变的PGT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多囊肾/多囊肝病变1基因 SNP连锁分析 二代测序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下载PDF
脆性X综合征携带者筛查遗传咨询专家共识
6
作者 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共识专家组 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咨询学组 +3 位作者 周希亚 戚庆炜 常清贤 卢彦平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3-568,共6页
脆性X综合征是遗传性智力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最常见的单基因病,以X连锁不完全显性方式遗传。大约99%的脆性X综合征为FMR1基因CGG扩增动态突变导致,CGG扩增达到前突变或全突变时,可能出现相应的表型。近年来,脆性X综合征携带者筛查在... 脆性X综合征是遗传性智力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最常见的单基因病,以X连锁不完全显性方式遗传。大约99%的脆性X综合征为FMR1基因CGG扩增动态突变导致,CGG扩增达到前突变或全突变时,可能出现相应的表型。近年来,脆性X综合征携带者筛查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遗传咨询能力相对不足。为了更加规范地进行遗传咨询并提供后续生育指导,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共识专家组、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咨询学组通过多次讨论,对脆性X综合征携带者筛查的适用人群、检测前和检测后的遗传咨询内容形成了共识,并通过德尔菲法形成了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携带者筛查 遗传咨询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化修饰在卵巢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宋可 方颖 杨晓葵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细胞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和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化修饰等,目前SUMO化修饰成为近年来卵泡发育和卵巢疾病的研究热点,并发现其参与了调节基因转录、细胞周期、维持染色质结构和...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细胞的重要调控机制之一,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和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化修饰等,目前SUMO化修饰成为近年来卵泡发育和卵巢疾病的研究热点,并发现其参与了调节基因转录、细胞周期、维持染色质结构和基因组稳定以及DNA损伤修复等过程。SUMO化修饰是动态可逆的,去SUMO化修饰过程由SUMO特异性蛋白酶介导。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卵巢中SUMO化修饰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和DNA损伤修复而影响卵泡发育。因此,研究SUMO化修饰与卵泡发育的关系能为阐明卵巢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 颗粒细胞 增殖 凋亡 卵母细胞
下载PDF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基因及组学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立飞 郑琳璐 +5 位作者 李林青 王文艺 李建磊 张萍萍 孙艳美 李亚丽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卵泡闭锁和排卵,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患者出现卵巢可募集的卵泡数目减少和受精能力减弱,以及同时伴有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和自然流产风险增高的现象。卵巢颗粒细胞(GCs)的程...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引起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卵泡闭锁和排卵,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患者出现卵巢可募集的卵泡数目减少和受精能力减弱,以及同时伴有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和自然流产风险增高的现象。卵巢颗粒细胞(GCs)的程序性死亡可能导致了DOR卵巢中的大多数卵泡的最终闭锁,但是DOR女性生殖力低下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解析DOR的发病机制对于DOR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对于DOR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显示基因突变、脂类小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变化均与DOR的发生有关。本文就近年来在DOR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DOR患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基因组学 非编码RNA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卵裂胚解冻培养囊胚移植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李翔 曾莠蔓 +3 位作者 罗宇迪 杨曾瑜 张炬光 贾俊龙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将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中剩余卵裂胚解冻并培养囊胚移植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并分析其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纳入295名RIF患者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根据囊胚来源分为卵裂胚解冻培养囊胚移植组(n=141... 目的将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中剩余卵裂胚解冻并培养囊胚移植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并分析其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纳入295名RIF患者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根据囊胚来源分为卵裂胚解冻培养囊胚移植组(n=141)和传统解冻囊胚移植组(n=154)。研究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活产率的区别。结果卵裂胚解冻培养囊胚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明显高于传统解冻囊胚移植组(P<0.05),两组之间的流产率、多胎率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F≤4次和RIF=5次的患者,卵裂胚解冻培养囊胚移植组的种植率高于传统的解冻囊胚移植组(P<0.05),而RIF≤4次,RIF=5次和RIF≥6次的患者,两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RIF患者囊胚为零时,解冻剩余的卵裂胚并培养囊胚进行移植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是一种有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剩余卵裂胚 移植策略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胎儿鼻骨缺失或短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10
作者 杨娟 赵胜 +2 位作者 冯倩 高艳多 朱霞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鼻骨缺失或短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220例中孕期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诊断为鼻骨发育异常的胎儿,比较鼻骨缺失与短小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比... 目的 探讨鼻骨缺失或短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220例中孕期产前系统超声筛查诊断为鼻骨发育异常的胎儿,比较鼻骨缺失与短小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比较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与鼻骨发育异常合并其他结构畸形(或超声软指标异常)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20例鼻骨发育异常胎儿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8.64%(19/220)。鼻骨发育异常合并其他超声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21.57%VS 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以及鼻骨发育异常合并其他超声异常中,鼻骨缺失与鼻骨短小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胎儿鼻骨缺失或短小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增高;合并其他结构畸形或超声软指标异常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更高;产前超声检出胎儿鼻骨缺失或短小时,应对其他结构及超声软指标进行详细超声检查,且不论是否合并其他结构畸形或超声软指标异常,均建议行产前遗传学检测排除染色体基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发育异常 鼻骨缺失 鼻骨短小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河南省育龄人群中4种常见遗传代谢病孕前携带者筛查
11
作者 王艳丽 王强 +6 位作者 孔祥东 刘莉娜 刘国涛 张超楠 孔明月 祁少可 位婷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育龄人群中4种常见遗传代谢病(高苯丙氨酸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甲基丙二酸血症、眼皮肤白化病)携带者筛查的价值。方法:采集2022年7月至12月参加河南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612对(1224人)育龄夫妇的外周血,采用高通量... 目的:探讨河南省育龄人群中4种常见遗传代谢病(高苯丙氨酸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甲基丙二酸血症、眼皮肤白化病)携带者筛查的价值。方法:采集2022年7月至12月参加河南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612对(1224人)育龄夫妇的外周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7个基因(PAH、PTPS、MUT、MMACHC、ATP7B、TYR、OCA2)外显子区及剪切区系列变异。结果:致病基因总体携带率为8.74%(107/1224),PAH、PTPS、ATP7B、MMACHC、MUT、TYR及OCA2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53%、0.33%、2.04%、1.72%、0.74%、1.63%和0.16%;河南省北方地区总携带率(3.35%)最高。PAH基因致病变异检出19种,其中c.721C>T携带率(0.41%)最高。PTPS基因致病变异检出2种,携带率均为0.16%。ATP7B基因致病变异检出9种,其中c.2333G>T携带率(0.49%)最高。MMACHC基因致病变异检出10种,其中c.609G>A携带率(0.41%)最高。MUT致病变异检出6种,其中c.1663G>A携带率(0.33%)最高。TYR基因致病变异检出9种,其中c.929_930insC携带率(0.57%)最高。OCA2基因仅检出1种变异,c.1182+1G>A,携带率为0.16%。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计算,河南省育龄夫妇该4种遗传代谢病总体患病率约为1/2018。结论:初步明确了4种遗传代谢病在河南省育龄人群中的携带率及患病率,为出生缺陷防控的一级预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代谢病 携带者筛查 高通量测序技术 河南省 育龄人群
下载PDF
MECP2重复综合征的产前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12
作者 何凌 韦庆芳 卢庆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 探讨1例新发MECP2重复综合征产前病例和遗传咨询。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对胎儿羊水样本检测,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夫妇行外周血CNV-seq明确胎儿基因... 目的 探讨1例新发MECP2重复综合征产前病例和遗传咨询。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对胎儿羊水样本检测,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夫妇行外周血CNV-seq明确胎儿基因组变异来源,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系统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右侧肾盂分离(12mm)。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羊水CNV-seq结果:seq[hg19]dup(X)(q28q28) chrX:g.153 140 000_153 400 000dup, Xq28区段存在约260 kb的拷贝数重复,夫妇外周血CNV-seq检查未见异常,提示胎儿为新发MECP2重复综合征。结论 MECP2重复综合征在胎儿期缺乏特异的超声表现,CNV-seq可有效检出MECP2重复综合征,为其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P2重复综合征 产前诊断 CNV-seq 胎儿
下载PDF
76例外周血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及临床表型的研究分析
13
作者 牛宏艳 刘维强 +4 位作者 陈晓杭 周飞 姚瑶 罗小金 郭岩芸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5-611,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或不良孕产史的5652例患者,以其中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的76例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外周血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或不良孕产史的5652例患者,以其中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性染色体核型异常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性染色体异常与临床表型的相关程度。结果5652例患者中有76例(1.3%)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5例(32.9%,25/76),主要包括47,XXY、47,XXX、45,X、48,XXYY,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相应的综合征表型,47,XXY和45,X患者生殖器与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明显。性染色体结构异常13例(17.1%,13/76),主要包括X或Y长臂或短臂缺失、等臂X染色体、衍生X染色体等,X长臂末端缺失表现为卵巢早衰、月经异常,X短臂末端缺失表现为身材矮小,Y长臂缺失表现为无精子症。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嵌合34例(44.7%,34/76),其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的有23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嵌合的有11例;异常核型嵌合的类型及比例不同,临床表型差异比较大。性反转4例(5.3%,4/76),2例46,XY的社会性别为女性,2例46,XX的社会性别为男性,临床表现为不孕不育、无精子症。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突变导致核型为46,XY的患者表现为女性社会性别。结论性染色体核型异常与临床表型,如不孕不育、原发性闭经、卵巢早衰、身材矮小、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等密切相关。对外周血性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析,可为患者的治疗干预和进一步的孕育计划提供理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染色体 核型分析 性反转 临床表型
下载PDF
Xp22.33拷贝数变异的产前临床遗传学分析
14
作者 李燕青 陈耿波 +2 位作者 江矞颖 王俊育 傅婉玉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Xp22.33拷贝数变异胎儿的临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的8个Xp22.33拷贝数变异病例及其家系成员,分析遗... 目的:探讨Xp22.33拷贝数变异胎儿的临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的8个Xp22.33拷贝数变异病例及其家系成员,分析遗传学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SNP-array结果提示8个病例均存在包含SHOX基因的Xp22.33拷贝数变异。例1~6胎儿在X短臂存在693.9Kb-27Mb的缺失,例7、8胎儿在X短臂分别存在203Kb和832.7Kb重复。例1同时存在4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大片段的重复,例2和例3分别在Yq11.221q11.23/Yq11.21q11.23区段存在12.7Mb/14.2Mb片段的重复,例8胎儿同时在16p13.11p12.3区段存在3.0Mb缺失及14号染色体单亲二体(UPD)。结论:X染色体短臂Xp22.33区段的缺失胎儿产前缺乏典型临床特征,出生后主要表型为身材矮小。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有助于Xp22.33拷贝数变异的诊断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染色体 易位 遗传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母体产前血清AFP、Freeβ-HCG、uE3检测对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王玉敏 杨可可 张卫云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雌三醇(uE3)检测对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3年3月100例高风险孕妇进行无创DNA检测,根据染色体状态分为阳性组、阴性组。... 目的探讨产前母体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雌三醇(uE3)检测对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3年3月100例高风险孕妇进行无创DNA检测,根据染色体状态分为阳性组、阴性组。对比2组孕12周时血清AFP、Freeβ-HCG、uE3及NT值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各指标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因素;ROC分析孕12周时血清各指标联合检测对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阳性组孕12周时血清AFP、uE3均低于阴性组、血清Freeβ-HCG及NT值均高于阴性组(P<0.05);分析认为孕12周时血清AFP、uE3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保护因素、Freeβ-HCG及NT值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孕12周时检测母体血清AFP、Freeβ-HCG、uE3水平对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AUC分别为0.654、0.673、0.664,其联合检测对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AUC为0.717。结论产前母体血清AFP、Freeβ-HCG、uE3联合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中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3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可广泛应用于早期临床筛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Freeβ-HCG UE3 产前筛查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产前母源性UPD(16)的临床病例随访及遗传学分析
16
作者 曾果 林彭思远 +2 位作者 卜秀芬 周世豪 曾黎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对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宫内生长受限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及出生后随访。方法孕24^(+)周孕妇因孕中期血清学筛查21三体高风险、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提示16号染色体数目偏多和胎儿生长受限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取胎儿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 目的对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宫内生长受限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及出生后随访。方法孕24^(+)周孕妇因孕中期血清学筛查21三体高风险、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提示16号染色体数目偏多和胎儿生长受限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取胎儿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抽取父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分析确定胎儿变异的遗传来源。结果320条带G显带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未检出与受检者临床表型相关的致病/疑似致病变异/遗传模式相符的临床意义未明变异。CMA未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但提示:arr[hg19]16p13.3p12.2(94,808-23,024,688)x2 hmz,即胎儿16号染色体16p13.3p12.2区域存在22.93Mb的纯合区域。经过对父母和胎儿的SNP位点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这1例胎儿为整条16号染色体的混合型母源性单亲二体。充分告知遗传学风险后,父母决定继续妊娠。新生儿出生时体重极低,但出生后生长追赶,精神运动发育良好,目前已随访至2岁6月。结论本病例存在的母源性1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和胎儿生长受限表型可能没有直接关联,本研究中胎儿FGR的致病原因可能是由胎盘16号染色体三体造成,这为今后产前母源性UPD(16)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单亲二体 胎儿生长受限 无创产前检测
下载PDF
产前诊断46,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胎儿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朱雨英 吴轲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 分析46,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胎儿的基因型与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1例超声提示胎儿颈后透明层增厚的孕妇来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咨询。因其符合产前诊断指征,遂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胎儿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以“46,XX男性综合... 目的 分析46,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胎儿的基因型与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1例超声提示胎儿颈后透明层增厚的孕妇来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咨询。因其符合产前诊断指征,遂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胎儿染色体基因芯片检测。以“46,XX男性综合征”、“产前诊断”、“46,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prenatal diagnosis”、“46,XX male syndrome”、“46,XX testicular 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底),选取产前诊断为46,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胎儿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进行复习并总结胎儿表型。结果 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46,XX),基因芯片提示Yp11.31-p11.2区域拷贝数为1,大小为3299 kb,存在SRY基因,胎儿被诊断为46,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文献检索发现仅报道9例产前诊断为46,XX睾丸型发育异常(SRY基因阳性)胎儿,大部分(70%, 7/10)胎儿孕期无明显异常,其中3/10的胎儿存在结构异常或超声提示NT增厚,其中5/10孕妇存在高龄风险。结论 在产前诊断中,发现46,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胎儿是极为罕见的。孕期46,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胎儿无明显异常;由于CMA检测的局限性,部分46,XX睾丸型DSD胎儿(SRY基因阴性)会被漏诊,这些因素给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带来极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 XX睾丸型性发育异常 产前诊断 颈后透明层增厚
下载PDF
自贡地区4059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18
作者 曾余 周子靖 +2 位作者 陈月华 韦懿 胡勤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4-38,44,共6页
目的 分析自贡地区不良孕产史及不孕不育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探讨其分布特点,为临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遗传生殖医学中心进行遗传咨询的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患者4 059例作为研究对象,制备外周... 目的 分析自贡地区不良孕产史及不孕不育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异常核型,探讨其分布特点,为临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遗传生殖医学中心进行遗传咨询的不孕不育及不良孕产史患者4 059例作为研究对象,制备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后应用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为14.54%(590/4 059);异常染色体核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4例(7.46%),染色体结构异常546例(92.54%,包含多态性),其中非罗氏平衡易位32例(5.42%)、罗氏易位18例(3.05%)、倒位56例(9.49%)、缺失/重复3例(0.51%)、社会性别不符3例(0.51%)、多态性432例(73.22%)。自贡地区2021年以前遗传咨询患者人数比较均衡,2022年咨询人数陡增,染色体异常检出例数与前期比较增加不明显,染色体多态性检出数与染色体总异常数走势一致,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近几年检出数较均衡。结论 自贡地区不良孕产史及不孕不育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查明病因,指导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该地区遗传咨询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不育 不良孕产史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多态性 自贡
下载PDF
胎儿轻、中度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的相关性
19
作者 夏青青 雷婷 +1 位作者 尚建红 林美芳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胎儿轻、中度单纯性侧脑室增宽(isolated ventriculomegaly,IVM)病例其侧脑室宽度随孕期进展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的变化规律与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产前超声诊断为单纯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且染色体微... 目的探讨胎儿轻、中度单纯性侧脑室增宽(isolated ventriculomegaly,IVM)病例其侧脑室宽度随孕期进展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的变化规律与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产前超声诊断为单纯性轻、中度侧脑室增宽,且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正常的病例,记录产前胎儿侧脑室增宽的超声特征,追踪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对于孕期内有2次及以上检查的病例,比较不同孕期侧脑室宽度变化情况,以分析各孕期侧脑室宽度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变化规律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33例病例,其中随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正常126例(94.7%),神经发育异常7例(5.26%)。神经系统异常组病例其产前侧脑室宽度未恢复率为85.7%(6/7),高于正常组的28.6%(36/126,P<0.05);而两组间的侧脑室增宽的侧别及增宽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个孕期的侧脑室宽度的变化,发现胎儿期侧脑室宽度的总体变化规律是随着孕期的进展而逐渐缩小(中孕期、晚孕早期与晚孕晚期侧脑室宽度两两比较,P均<0.0167);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单、双侧IVM或轻度IVM或神经发育正常IVM其侧脑室宽度的变化均符合上述规律,但中度IVM侧脑室增宽恢复较晚,自晚孕早期才开始逐渐缩小(晚孕早期vs.晚孕晚期,P=0.001;而中孕期vs.晚孕早期,P=0.043);而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组其侧脑室宽度整个孕期无明显变化(P>0.0167)。结论轻、中度的IVM病例5.26%出生后发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神经发育异常者胎儿期侧脑室宽度随着孕期的进展无明显变化,其产前IVM未恢复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发育正常胎儿其侧脑室宽度的总体变化规律是随着孕期的进展自中孕期开始逐渐缩小,其中中度IVM其侧脑室宽度缩小时间较轻度IVM晚,自晚孕早期才开始。为此,通过对侧脑室宽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索,对CMA结果正常的轻、中度IVM病例有助于其预后预测及妊娠咨询,从而实现病例个体化的精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侧脑室增宽 产前超声检查 变化规律 神经发育
下载PDF
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小红 冯暄 +2 位作者 刘芙蓉 郝胜菊 王兴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分析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在孕期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学中心自愿接受NIPT-plus检测的28231例孕妇的产前筛查和羊水诊断结果。结果在28231例孕妇中,574例... 目的分析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在孕期产前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学中心自愿接受NIPT-plus检测的28231例孕妇的产前筛查和羊水诊断结果。结果在28231例孕妇中,574例为NIPT-plus高风险,检出率为2.03%;其中426例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羊水诊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孕妇171例,阳性预测值(PPV)为40.14%。NIPT-plus对13/18/21-三体(T13/18/21)、其他常染色体非整倍体、性染色体异常(SCAs)和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高风险检出率和PPV分别为T13(0.06%,13.33%)、T18(0.10%,47.62%)、T21(0.26%,83.33%)、其他常染色体异常(0.03%,25.00%)、SCAs(0.75%,26.54%)、CNVs(0.84%,39.26%);确诊病例包括9例胎儿嵌合型染色体异常,11例双胎妊娠胎儿染色体异常。171例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孕妇中,有107例选择终止妊娠,57例选择继续妊娠,9例失访,未发现假阴性病例。结论NIPT-plus作为一种高效的产前筛查手段,除13/18/21三体外,对SCAs、CNVs、胎儿染色体嵌合体及双胎妊娠胎儿染色体异常均有良好的筛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