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对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万虹 辛思明 +2 位作者 袁燕 曾晓明 刘凌芝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在改善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母儿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1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术前是否进行MDT诊疗进行分组,其中...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在改善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母儿结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81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术前是否进行MDT诊疗进行分组,其中MDT组152例,非MDT组129例。比较两组的剖宫产术前胎盘植入部位诊断准确性、术前预处理情况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MDT组术前胎盘植入部位的诊断符合率高于非MDT组,MDT组的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率及输尿管置管率均高于非MDT组,且MDT组的术中出血量、出血>2000 ml率、输红细胞量及子宫切除率均低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诊疗模式可以提高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部位的术前诊断准确性,利于术者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能有效减少胎盘植入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在改善母儿妊娠结局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 诊断准确性 母儿结局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缩宫素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对产妇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李晓东 郑艳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对产妇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参...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对产妇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参照组采取常规缩宫素治疗,研究组采取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凝血相关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4%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5,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产妇实施缩宫素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积极改善相关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缩宫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凝血指标 血栓弹力图指标
下载PDF
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病例特点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超 侯征 +2 位作者 李华军 李蓉 乔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5-1479,1486,共6页
背景现行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分型依据仅参照超声影像特点,目前尚缺乏该分型标准下不同类型CSP病例临床特点的分析总结。目的探讨不同类型CSP的病例特点及诊治差异。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14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共... 背景现行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分型依据仅参照超声影像特点,目前尚缺乏该分型标准下不同类型CSP病例临床特点的分析总结。目的探讨不同类型CSP的病例特点及诊治差异。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14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共8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分型标准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组,并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CSP患者中Ⅰ型组占36.5%(315/862),Ⅱ型组占53.1%(458/862),Ⅲ型组占10.3%(89/862)。3组患者的年龄、孕产史、既往宫腔手术史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患者中腹痛发生率为24.2%(209/862),阴道出血发生率为65.0%(560/862)。3组CSP患者腹痛及阴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0.062)。Ⅲ型组患者诊断时停经时间为55(46,64)d,妊娠物中位径线长29.6(19.1,43.3)mm,术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为60673(17164,122203)mU/mL,需辅助药物杀胚治疗、腹腔镜监视下手术、子宫动脉阻断率分别为27.0%(24/89)、33.7%(30/89)、32.6%(29/89),手术时长101(67,125)min,住院时间4(3,7)d,治疗花费11933.7(8760.7,15250.6)元,术后24 h累计出血量、出血≥200 mL发生率及输血率分别为83(33,178)mL、24.7%(22/89)、7.9%(7/89),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1)。所有患者持续性CSP发生率为3.1%(27/862),3组持续性CS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53,P=0.187)。结论不同类型CSP患者的年龄、孕产史、既往宫腔手术史及腹痛、阴道出血等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Ⅰ型和Ⅱ型患者治疗侵入性较小,Ⅲ型患者的医疗资源消耗较多,对多学科团队及个体化管理有较高要求。不同类型患者经规范管理,其治疗预后均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体征和症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止血囊与纱条填塞分别联合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应用于伴胎盘植入孕妇剖宫产术中止血的价值
4
作者 徐亚 何静媛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止血囊与纱条填塞分别联合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用于伴胎盘植入孕妇剖宫产术中止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伴胎盘植入且有意愿保留子宫的18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止血方法不同分为止血囊组(n=92)和纱条组(n=93)。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止血囊与纱条填塞分别联合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用于伴胎盘植入孕妇剖宫产术中止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伴胎盘植入且有意愿保留子宫的18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止血方法不同分为止血囊组(n=92)和纱条组(n=93)。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时间、止血成功率、填塞物脱落率、填塞时间)、围术期出血量、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统计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止血囊组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时间和填塞时间短于纱条组(P<0.05),术中及术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纱条组(P<0.05),止血成功率高于纱条组(P<0.05),填塞物脱落率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纱条组(P<0.05),术后24 h FIB高于纱条组(P<0.05),PT和APTT低于纱条组(P<0.05)。结论: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联合止血囊以及纱条均可有效改善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出血,止血囊成功率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剖宫产 止血囊 纱条填塞 腹主动脉临时阻断术 术中止血
下载PDF
产科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应用进展
5
作者 赵娜 徐铭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1简介产科出血是导致全球产妇死亡和并发症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1]指出:国内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8.3/10万;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大幅度减少,2000年全国因为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率为20... 1简介产科出血是导致全球产妇死亡和并发症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1]指出:国内2018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8.3/10万;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大幅度减少,2000年全国因为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率为20.8/10万,2017年下降至5.7/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出血 妇幼健康 孕产妇死亡 回收式自体输血 应用进展 死亡率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6
作者 杨茹 孙璐 李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其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择接受剖宫产且术后发生肠梗阻产妇89例(肠梗阻组)、接受剖宫产但术后未发生肠梗阻产妇200例(非肠梗阻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前BMI、术前BM...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依此构建其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择接受剖宫产且术后发生肠梗阻产妇89例(肠梗阻组)、接受剖宫产但术后未发生肠梗阻产妇200例(非肠梗阻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前BMI、术前BMI、分娩孕周、急诊手术)、妊娠期合并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低钾、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术前实验室检查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和手术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内肠管粘连)。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其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肠梗阻组年龄大于非肠梗阻组,急诊手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术后腹腔内肠管粘连比例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非肠梗阻组,手术时间长于非肠梗阻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手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腹腔内肠管粘连为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以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术后肠梗阻为因变量,建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方程:Y=-5.096+0.570×急诊手术+0.686×妊娠期糖尿病+1.222×妊娠期高血压+1.498×贫血+0.037×手术时间+0.004×术中出血量+0.768×术后腹腔内肠管粘连。经H-L检验,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χ^(2)=6.958,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862~0.934),最佳截断值为0.315,此时其预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灵敏度为88.76%、特异度为76.00%、Youden指数为0.648。结论急诊手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术后腹腔内肠管粘连为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对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肠梗阻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布托啡诺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评价
7
作者 秦旭 单家媛 +1 位作者 周长凤 邱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采用布托啡诺P... 目的分析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QLB-LSAL)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本院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对照组采用布托啡诺PCIA进行术后镇痛,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超声引导下QLB-LSAL。针对两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48 h布托啡诺消耗量、镇痛泵追加次数、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与运动状态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离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布鲁格曼舒适度量表(BCS),以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予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结果对比,研究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更长(P<0.05),术后48h布托啡诺消耗量、镇痛泵追加次数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6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运动状态时的VA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研究组离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更短(P<0.05),BCS评分更高(P<0.05)。在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QLB-LSAL能够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布托啡诺用量,保障产妇的舒适度,促进产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镇痛 超声 阻滞 剖宫产
下载PDF
子宫动脉结扎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胎盘植入性疾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洁 田赟 +1 位作者 韩笑 李园园 《上海医药》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结扎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有安全性。方法 :将83例PAS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腹主动脉球囊阻...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结扎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有安全性。方法 :将83例PAS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剖宫产术,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结扎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剖宫产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小于对照组(均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76%vs 19.51%,χ^(2)=4.260,P=0.028)。结论 :子宫动脉结扎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有助于降低PAS剖宫产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性疾病 剖宫产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 子宫动脉结扎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盆腔重度粘连的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杨雪 赵丽娟 吴帼蕴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盆腔发生重度粘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行盆腔手术的既往剖宫产手术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剖宫产术后盆腔重度粘连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腔重度粘...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盆腔发生重度粘连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行盆腔手术的既往剖宫产手术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剖宫产术后盆腔重度粘连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腔重度粘连的危险因素。结果89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腔重度粘连8例,占8.99%;单因素分析显示:羊水污染、剖宫产次数、子宫切口撕裂、术后感染、术中无清洗、有盆腔炎、子宫切口位置、无预防粘连药物使用与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重度盆腔粘连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羊水污染、剖宫产次数、子宫切口撕裂、术后感染、术中无清洗、有盆腔炎、子宫切口位置、无预防粘连药物使用是诱导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腔重度粘连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导致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腔重度粘连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进行剖宫产时应积极预防感染,避免撕破子宫切口延伸,同时减少羊水污染情况发生,降低剖宫产次数、选取合适的子宫切口位置、必要时可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进行预防,以降低盆腔重度粘连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盆腔重度粘连 临床情况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因素及预测诺谟图模型构建、验证
10
作者 张静蕾 马媛媛 +1 位作者 王美丽 徐流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诺谟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7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278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n=1855)与验证组(n=928)。根...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诺谟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7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278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2∶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n=1855)与验证组(n=928)。根据术后下肢DVT并发情况,进一步将建模组患者分为并发组(n=55)与未并发组(n=180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预测诺谟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结果:并发组年龄≥35岁、产前体质量指数(BMI)≥30kg/m^(2)、产褥期卧床时间≥3d、产后出血≥1000mL、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占比及术前D-二聚体(D-D)、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术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术后D-D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未并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35岁、产前BMI≥30kg/m^(2)、产褥期卧床时间≥3d、产后出血≥1000mL、糖尿病史、术前APTT、术前PT、术前TT、术前D-D、术前FIB、术前FDP、术后D-D均是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预测诺谟图模型,对其进行内外部验证,建模组、验证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46、0.833,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均吻合较好;ROC曲线显示建模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7、84.62%、82.56%,验证组分别为0.856、81.48%、80.81%;DCA曲线表示当阈值概率为0~0.9时,诺谟图模型预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风险的净获益高。结论:年龄≥35岁、产前BMI≥30kg/m^(2)、产褥期卧床时间≥3d、产后出血≥1000mL、糖尿病史、术前APTT、术前PT、术前TT、术前/术后D-D、术前FIB、术前FDP均是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诺谟图模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对剖宫产术后下肢DVT并发风险性进行预测,可为高风险产妇的筛查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诺谟图
下载PDF
正性暗示语言对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妇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吴荣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语言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0例引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 目的探讨正性暗示语言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妇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00例引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正性暗示语言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心理状态、舒适度、宫颈成熟程度、妊娠结局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宫颈Bishop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85.33%,中转剖宫产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满意度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性暗示语言应用于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孕妇中,可促使产妇保持良好心态,增加其身心舒适度,有助于提升宫颈成熟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故孕妇对护理服务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扩张球囊引产 正性暗示语言 心理状态 舒适度 宫颈成熟程度 妊娠结局 满意度
下载PDF
瘢痕子宫产妇的产科麻醉和镇痛管理
12
作者 刘志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是既往剖宫产史,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术的重要指征。近年来,育龄女性对阴道分娩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已成为了重要的分娩方式[1]。这种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渐... 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是既往剖宫产史,瘢痕子宫成为剖宫产术的重要指征。近年来,育龄女性对阴道分娩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已成为了重要的分娩方式[1]。这种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逐渐得到了关注和推广,在上世纪70年代末,TOLAC就开始进行尝试并取得成功。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的统计,成功率为60%~80%[2],表明既往有剖宫产史女性可以成功地进行阴道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阴道试产 剖宫产 分娩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苏海文 姜文霞 +2 位作者 高路明 王元 朱玉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超体重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定位,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术毕后在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超体重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定位,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术毕后在超声检查辅助实施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利用传统定位法,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对比两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术后恢复指标、术后镇静评分(RSS)、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少、穿刺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泌乳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观察组首次自控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麻醉恢复室10~30 min 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6 h疼痛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可见切口处浆膜层连续中断,肌间可见出血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或高回声区;见子宫浆膜层连续好,局部可见小范围隆起,回声均匀,浆膜层局部可增厚、表面光滑,完整。结论对比传统定位法引导的椎管内麻醉,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利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穿刺时间和减少穿刺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体重产妇 剖宫产术 超声检查 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下载PDF
腰部可调节充气垫的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沈佩英 刘俊 王玉婷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52-52,共1页
剖宫产时,蛛网膜下腔阻滞到胎儿娩出需要一定时间,而麻醉后产妇腰腹部肌肉松弛失去对妊娠巨大子宫的支撑,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和低血压,引起产妇仰卧位综合征。现有干预措施包括人工或使用托架托举产妇腰部,改善子宫对下... 剖宫产时,蛛网膜下腔阻滞到胎儿娩出需要一定时间,而麻醉后产妇腰腹部肌肉松弛失去对妊娠巨大子宫的支撑,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和低血压,引起产妇仰卧位综合征。现有干预措施包括人工或使用托架托举产妇腰部,改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同时可合并应用升压药、快速输液等,其中托举产妇腰部对改善仰卧位综合征效果显著[1]。人工托举占用人力,难以持久且影响手术操作,而使用托架时需人工搬动产妇身体,多次操作费时、费力,且托架材质较硬,舒适度不佳,对皮肤有潜在的压力性损伤。笔者设计了一种腰部可调节充气垫,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部可调节充气垫 设计 应用
下载PDF
子宫瘢痕妊娠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15
作者 罗翥 石海娟 +1 位作者 张丽滢 韦业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03-0106,共4页
面对不同分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对其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 以40例2017年-2019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一项回顾性... 面对不同分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对其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 以40例2017年-2019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将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分为2组,A组患者采用治疗方法的是负压吸引术,B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下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修补术。结果 两种治疗方式对阴道流血天数、复潮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出血量、留置尿管天数方面上,清宫术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可能存在病灶清除不彻底、子宫穿孔、出血多等风险,术后β-HCG下降水平若不佳,必要时还需要加用甲氨蝶呤等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治疗方式各有利弊,每种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分型来选择,还需要考虑到住院费用、不良反应以及远期生育力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妊娠 负压吸引术 病灶清除术 剖宫产
原文传递
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在足月妊娠及引产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9-0112,共4页
观察在足月妊娠及引产中应用双球囊导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足月妊娠及引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本院妇产科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医学》的诊断标准,患者伴有临产或者助产后的宫颈... 观察在足月妊娠及引产中应用双球囊导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足月妊娠及引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本院妇产科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医学》的诊断标准,患者伴有临产或者助产后的宫颈成熟指征。按照促宫颈成熟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病例数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式促宫颈成熟(控释地诺前列酮栓),观察组均实施双球囊导管扩张促宫颈成熟。结果 从宫颈成熟度相关指标统计结果来看,观察组的宫颈成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7.50%,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分娩结局方面,统计结果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产后子宫强直收缩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和20.00%,产后2h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在足月妊娠及引产中的应用价值确切,能明显提高待产妇的宫颈成熟度,促使孕妇成功分娩,改善临床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球囊导管 宫颈成熟 足月妊娠 引产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宫腔灌注对宫腔黏连术后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17
作者 马宁 宋心怡 +5 位作者 周璟 周知 林芳燕 王安国 陈姣 卢伟英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后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因轻度、中度宫腔黏连(IUA)行TCRA术后超声提示宫腔... 目的探讨宫腔黏连分离术(TCRA)后宫腔灌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因轻度、中度宫腔黏连(IUA)行TCRA术后超声提示宫腔形态正常而进入FET周期的189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TCRA术后及胚胎移植前给予和不给予PRP宫腔灌注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胚胎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血流类型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9.36±1.76)mm vs(8.36±1.61)mm]和GⅡ~Ⅲ型血流分型(93.68%vs 77.66%)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47.92%vs 34.93%)、生化(66.32%vs 51.06%)及临床妊娠率(61.05%vs 43.62%)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IUA患者TCRA术后给予PRP宫腔灌注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FET周期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解冻胚胎移植 宫腔黏连 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中药涂擦促会阴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袁莎 吕雪琴 彭美霞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中药涂擦促会阴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产后会阴裂伤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雷火灸联合中药涂擦干预,持续3天。比较两组伤...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中药涂擦促会阴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产后会阴裂伤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雷火灸联合中药涂擦干预,持续3天。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疼痛情况、会阴伤口恢复情况、炎症水平、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产后24h、48h、72h时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水肿消退、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中药涂擦可加快产后会阴裂伤产后伤口愈合,减轻局部疼痛,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伤口 初产妇 雷火灸 中药涂擦 炎症水平
下载PDF
加味生化汤加减治疗无痛人流术后对子宫复旧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朱颖 阳微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生化汤加减治疗无痛人流术后对患者子宫复旧效果的影响。方法:76例均为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6例无痛人流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生... 目的:探讨加味生化汤加减治疗无痛人流术后对患者子宫复旧效果的影响。方法:76例均为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6例无痛人流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生化汤加减治疗,持续7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阴道出血时间及首次月经复潮时间、性激素水平、子宫复旧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及首次月经复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_(2)水平高于对照组,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三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P>0.05)。结论:加味生化汤加减治疗无痛人流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纠正性激素水平,加快子宫复旧,缩短月经来潮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术 加味生化汤加减 子宫复旧 性激素水平 安全性
下载PDF
肥胖孕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美丹 陈燕 +1 位作者 李茹婷 何红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06-109,176,共5页
目的筛选肥胖孕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简称“中转剖”)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64例肥胖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转... 目的筛选肥胖孕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简称“中转剖”)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64例肥胖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转剖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预测性能。结果20.12%肥胖产妇发生中转剖。单因素分析表明,妊娠前身体质量指数(BMI)、临产前BMI、孕次、产次、缩宫素引产、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与中转剖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临产前BMI、胎儿宫内窘迫是中转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次是保护因素(P<0.05)。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为(0.760~0.888),有良好预测价值。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指导产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阴道试产失败 中转剖宫产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