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赵萍 周春梅 +3 位作者 廖火生 张秀琴 张伟忠 李清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为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 ,以6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常规育儿组32例 ,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月~30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 为评价早期干预对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力发育的效果 ,以6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常规育儿组32例 ,另设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月~30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治疗。所有病例均于生后每隔3月~6月进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干预组1岁、2岁时智力发育指数 (MDI)、运动发育指数 (PDI)比常规育儿组高 (P<0.01) ,可达正常对照组水平 (P>0.05) ;干预组康复率为93 %,而常规育儿组仅为72 %,提示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 ,有效地防治HIE所致的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干预 智力 HIE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3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邱丙平 李杰 +2 位作者 王晓燕 丁钰 冯集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31-932,共2页
关键词 最佳治疗方案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生脉注射液 HIE 复方丹参注射液 对照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亚京 张爱平 +2 位作者 王鑫 刘志晶 马春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纳络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治疗方法 疗效
下载PDF
纳络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神经肽Y和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辉 王浙东 +2 位作者 钱镜秋 张金莲 徐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及纳络酮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4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18例),纳络酮治疗组(16例),以14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纳络酮治疗组入院后在常...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及纳络酮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4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18例),纳络酮治疗组(16例),以14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纳络酮治疗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治疗,连用3天。HIE患儿组治疗前、治疗3d后各采血收集标本一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PY、β-EP。结果①HIE患儿血浆NPY、β-EP水平为(174.23±18.31)ng/L、(123.36±16.42)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19±12.95)ng/L、(63.27±12.65)ng/L(P<0.01)。HIE急性期NPY与β-EP呈正相关(r=0.347,P<0.05)。②HIE常规组、纳络酮组治疗3d后血浆NPY、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HIE纳络酮组NPY、β-E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NPY、β-EP共同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在HI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纳络酮能显著降低NPY、β-EP水平,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肽Y Β-内啡肽 纳络酮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内皮素1与C型利钠肽变化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敬 曹海英 +2 位作者 郭秀霞 张霞 邸英芬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浆内皮素 1(ET 1)与C型利钠肽 (CNP)的变化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 0例HIE患儿及 4 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 1d、3d、7d外周血ET 1、CNP的动态变化 ;生后 2 4...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浆内皮素 1(ET 1)与C型利钠肽 (CNP)的变化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 0例HIE患儿及 4 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 1d、3d、7d外周血ET 1、CNP的动态变化 ;生后 2 4h内外周静脉取血后即刻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检测HIE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正常新生儿相比 ,HIE患儿 :1.血浆ET 1、CNP显著升高 ;生后 1周末可恢复正常。 2 .脑血流阻力增加 ,血流速度减慢。 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脑血流阻力指数 (RI)与ET 1呈正相关 (r =0 .72 4 P<0 .0 0 1) ,与CNP呈负相关 (r =- 0 .776 P <0 .0 0 1)。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ET 1与CNP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内皮素-1 C型利钠肽 脑动脉血流动力学 新生儿窒息
下载PDF
硫酸镁、脑复素、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殷宪敏 杨晓雯 +2 位作者 李睿 史宝海 王淑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8-680,共3页
目的 探讨硫酸镁、脑复素(含bFGF)、高压氧(HB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硫酸镁、脑复素、HBO治疗HIE 66例,同时设胞二磷胆碱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三项支持、两项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 目的 探讨硫酸镁、脑复素(含bFGF)、高压氧(HB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硫酸镁、脑复素、HBO治疗HIE 66例,同时设胞二磷胆碱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三项支持、两项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脑CT的改变、NBNA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O、MDA水平、脑CT、NBNA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脑复素、HBO治疗HIE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脑复素 高压氧 治疗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远期智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程秀永 王来栓 +2 位作者 朱长连 杨静丽 王小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5-636,共2页
目的 探讨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给予丹参注射液150mg/10g腹腔内注射,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丹参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好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 目的 探讨丹参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远期智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给予丹参注射液150mg/10g腹腔内注射,采用迷宫实验观察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丹参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好于HIBD组,表现在达标所需反映次数明显低于HIBD组(P<0.05),而正确率却明显高于HIBD组(P<0.05)。丹参组大鼠脑部改变仅见轻微的脑皮层萎缩,HIBD大鼠脑部可见皮层萎缩、液化及空洞形成,病理组织学可见筛状软化灶形成、胶质结节和钙化灶形成等。结论 丹参可预防和治疗新生大鼠HIBD所致的智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智能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被引量:23
8
作者 史宝海 李静 +1 位作者 陈震 闫文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2,共1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肌注bFGF4000U,观察临床表现和头颅CT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肌注bFGF4000U,观察临床表现和头颅CT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bFGF对HIE患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治疗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头颅CT影像在判断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时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杰波 张天峰 +2 位作者 吴先哲 申大光 林坚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围生期缺氧可致新生儿脑损伤。该文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后脑损伤程度判断的作用。方法收集有缺氧过程的足月新生儿114例,分为HIE组、窒息组、窘迫组;取同期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于生后2~7d做头部CT检测及NBNA评分。结果HI... 目的围生期缺氧可致新生儿脑损伤。该文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后脑损伤程度判断的作用。方法收集有缺氧过程的足月新生儿114例,分为HIE组、窒息组、窘迫组;取同期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于生后2~7d做头部CT检测及NBNA评分。结果HIE组、窒息组、窘迫组、对照组NBNA评分异常率及组间NBNA评分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4组间CT异常率比较及HIE组与其他3组C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对照组、窘迫组、窒息组之间两两比较CT异常率没有差异(均P〉0.05)。HIE组25例患儿中,临床分度为轻度HIE15例,中度HIE6例,重度HIE4例。CT分度为正常3例,轻度10例,中度7例、重度5例。HIE的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完全吻合。CT对于轻、中、重度HIE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47%,33%,50%,特异度为70%,74%,86%,准确度为48%,64%,80%。结论头颅CT对HIEI临床分度的判断存在不确定性,对宫内窘迫、窒息所致轻微脑损伤的判断更无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窘迫 缺氧缺血性脑病 头颅CT 行为神经评分 新生儿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猪海马皮层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付雪梅 李炜如 +5 位作者 姚裕家 翟朝阳 向龙 石晶 杨惠明 唐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活性变化。方法 50只 3d新生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假手术组 )。实验组制成HIBD模型后置空气中 ,根据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分 4组 (0h组 ,2 4h组 ,48h组 ,72h组...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活性变化。方法 50只 3d新生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假手术组 )。实验组制成HIBD模型后置空气中 ,根据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分 4组 (0h组 ,2 4h组 ,48h组 ,72h组 ) ,每组 10只。每只新生猪分离左侧海马皮层线粒体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COX活性 ;采用SDS -PAGE分析线粒体蛋白改变。结果  1.0h组COX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再灌注时开始下降 ,2 4h组活性最低 (P <0 .0 5) ,然后逐渐回升 ,但 72h组仍未恢复至对照水平(P <0 .0 5)。 2 .SDS -PAGE示 2 4h组、48h组和 72h组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HIBD后再灌注线粒体COX活性下降 ,线粒体蛋白成分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此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 ,也是HIBD中线粒体对神经元凋亡起关键作用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脑缺血 线粒体 呼吸链复合物
下载PDF
纳络酮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叶庭妤 肖昕 +1 位作者 熊爱华 徐春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临床上已用纳络酮 (naloxone)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HIE) ,但对其疗效存在着争议。该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纳络酮治疗新生儿HIE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Meta分析 ,对满足条件的 2 0篇有关纳络... 临床上已用纳络酮 (naloxone)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HIE) ,但对其疗效存在着争议。该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纳络酮治疗新生儿HIE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Meta分析 ,对满足条件的 2 0篇有关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对照研究的病例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估 ,得出合并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值比 (OR)及其 95 %的可信区间 (CI)。结果 在HIE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纳络酮治疗 ,可使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合并OR值 =4 .89,95 %CI为 2 .5 9~ 9.2 1 ) ,明显缩短中枢性呼吸衰竭时间 (合并OR值 =1 1 .0 9,95 %CI为 5 .1 3~ 2 3.98)、胃肠功能衰竭时间 (合并OR值 =4 4 .5 8,95 %CI为 1 8.4 2~1 0 7.93)和循环不良消失时间 (合并OR值 =5 .5 4 ,95 %CI为 2 .97~ 1 0 .35 ) ,并提高其存活率 (合并OR值 =3.38,95 %CI为 2 .0 1~ 5 .71 )。结论 在HIE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 ,可显著改善HIE患儿病情 ,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宏远 潘正柏 +2 位作者 林珍 倪品菊 蔡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2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鼻咽温度为...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2例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维持鼻咽温度为(34.0±0.2)℃,持续72 h;对照组不进行降温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后64~72 h测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CK-MB,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于治疗前、生后10 d和3个月进行常规16导EEG检测,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婴幼儿发育量表(CDCC)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价。结果 治疗组脑脊液NSE为(19.5±2.2)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6±5.3)μg/L](P < 0.01);生后28 d治疗组NBNA评分为(36±3)分,低于对照组[(32±2)分](P < 0.01)。治疗前两组EEG均异常,生后10 d,3个月治疗组EEG均正常,对照组2例持续重度异常。两组患儿血CK-MB及尿β2-MG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足月新生儿窒息后HIBD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临床上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窒息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 神经保护 治疗
下载PDF
川芎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fos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俞海国 赵燕 +2 位作者 汤云珍 丁艳洁 胡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脑组织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入氮氧混合气中 2h建立HIBD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分别半定量检测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川芎嗪干预组海马及皮质c fosmRNA水平...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脑组织c 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入氮氧混合气中 2h建立HIBD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分别半定量检测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川芎嗪干预组海马及皮质c fosmRNA水平。结果 生理盐水组海马、皮质c fosmRNA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 .0 5 ) ,川芎嗪干预组海马、皮质c fosmRNA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5 )。结论 HIBD新生鼠经川芎嗪干预后可明显降低脑组织海马、皮质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氧缺血脑损伤 即刻早基因 C-FOS基因 新生儿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脑多巴胺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淑玲 路成吉 +4 位作者 董艳臣 常全忠 郭学鹏 蔡新华 罗克娴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1,I003,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D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变化规律,揭示HIBD中细胞形态变化及其死亡形式,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7日龄SD大鼠9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用高效液相... 目的 探讨多巴胺(DA)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变化规律,揭示HIBD中细胞形态变化及其死亡形式,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7日龄SD大鼠9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脑损伤后0min、30min、1h、3h、6h、9h、12h、24h、48h皮层、纹状体、脑干DA含量的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1.动物缺氧缺血(HI)后DA在30min即有明显上升,纹状体和皮层、脑干内DA含量分别在HI后6h、9h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2.细胞病理改变:HI后3h时水肿,6h时有局灶性坏死,12h、24h及48h出现大量坏死的神经细胞。3.凋亡(APO)出现在细胞坏死之前,HI后3hAPO细胞出现,6h后APO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1.新生鼠HI后早期脑细胞内DA含量即增高,6h、9h可达到最高水平,脑细胞损伤与DA含量有关。2.HI后脑细胞死亡有APO和坏死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多巴胺 病理 大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江克文 张瑛 水泉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4-917,共4页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大脑早期即刻基因c fos和c jun蛋白含量的变化 ,电针预处理及合用ATP敏感钾通道 (KATP)阻滞剂对其影响 ,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 ,结合计算机图像...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大脑早期即刻基因c fos和c jun蛋白含量的变化 ,电针预处理及合用ATP敏感钾通道 (KATP)阻滞剂对其影响 ,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 ,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 ,测定其积分光度值 (ID)。结果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和皮层部位可同时诱导出c fos和c jun蛋白 ,2~ 4h达到峰值 ;海马的表达较皮层高 ;电针预处理可以降低KATP阻滞剂所致的海马区域的持续高表达。结论 :针刺预处理抗脑缺氧缺血作用可能与激活KATP、抑制早期即刻基因诱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预处理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脑保护 c-fos C-JUN 脑缺血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促进HIE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健辉 杨于嘉 +2 位作者 黄榕 刘静 罗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3-494,共2页
目的 了解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探求早期干预的最佳时间。方法 门诊确诊的未行早期干预的HIE患儿 36例为对照组 ,已行早期干预的 32例随访的HIE患儿为干预组 ,分别行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 (CDCC)。结果... 目的 了解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探求早期干预的最佳时间。方法 门诊确诊的未行早期干预的HIE患儿 36例为对照组 ,已行早期干预的 32例随访的HIE患儿为干预组 ,分别行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 (CDCC)。结果 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 (MDI)在临界水平者 1例 ,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在临界水平者 2例 ,其余患儿MDI和PDI检测结果均在中等范围以上 ;对照组 36例患儿均为智能缺陷患儿。智能发育两者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早期干预能够促进HIE患儿智能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干预 HIE患儿 智能发育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亚低温对急性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立君 王来拴 +1 位作者 邵肖梅 杨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 ,HIBD)新生大鼠的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atedehydrogenase ,SDH)复合酶Ⅱ的活性及ATP合成能力的影响 ,以探讨亚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将HIBD模型...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ypoxic -ischemicbraindamage ,HIBD)新生大鼠的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atedehydrogenase ,SDH)复合酶Ⅱ的活性及ATP合成能力的影响 ,以探讨亚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将HIBD模型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 (HI)常温恢复组和亚低温干预组 ,同时设对照组。各组动物在HI后不同时间点 (0、2、6、2 4、4 8、72h)断头取脑 ,用密度离心及差速离心方法提取线粒体 ,生化法测定脑线粒体SDH和复合酶Ⅱ的活性 ,并用酶萤光法检测脑线粒体的ATP合成能力。结果 HI常温恢复组结扎侧大脑脑线粒体SDH的活性在HI后 2~ 6h先下降后再逐渐恢复 ,72h最高但仍明显低于正常 ;脑线粒体复合酶Ⅱ的活性及脑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在HI后 2h明显恢复 ,6h出现第 2次下降 ,72h恢复正常。亚低温干预组各时间点脑线粒体SDH活性、脑线粒体复合酶Ⅱ的活性及ATP的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常温组 ,SDH在 72h恢复正常 ,复合酶Ⅱ在 4 8h恢复正常 ,ATP合成能力在 2 4h恢复正常。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HIBD鼠线粒体SDH及复合酶Ⅱ活性的下降 ,增加脑ATP的合成 ,缩短继发性能量衰竭的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脑缺氧 脑缺血 琥珀酸脱氢酶 线粒体 ATP 复合酶Ⅱ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上海加帕2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丽旭 杨于嘉 +2 位作者 贾延吉力 汪薇 彭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 ,并讨论模型制作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健康 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8) ,假手术组 (n =8)和HIBD模型组 (n =19) ,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 ,于 14日龄处死 ...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 ,并讨论模型制作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健康 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8) ,假手术组 (n =8)和HIBD模型组 (n =19) ,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 ,于 14日龄处死 ,观察HIBD后大鼠体重增长情况 ,左、右脑重比值变化 ,行为能力表现 ,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HIBD模型组体重增长明显慢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P <0 .0 1)。②HIBD组制成模型后全部发生行为异常改变 ,6 3 .16 %翻身不能 ,89.47%自发或夹尾左旋 ,抽搐占 47.37%。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行为异常表现。③HIBD模型组左 /右脑重比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P <0 .0 1)。④肉眼观察HIBD组左脑萎缩者占 84.2 1%,出现软化灶占 31.5 8%,液化灶 5 2 .6 3 %,形成空洞脑者占 15 .79%;HE染色可见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左、右脑无明显异常。结论 :本方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成功 ,该模型价格相对低廉、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易于制作 ,值得进一步推广。模型制作中环境温度应保持在 36~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制作 脑组织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高压氧逆转缺氧缺血性脑病大鼠脑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檀国军 赵晓云 +3 位作者 曹翠芳 宋文杰 王秀霞 罗克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8-389,共2页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 逆转 大鼠 脑细胞凋亡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川芎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俞海国 赵燕 +1 位作者 汤云珍 李海浪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4,共2页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 建立HIBD模型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新鲜心脏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 ,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脑皮质的血流量变化。结果 HIBD组NSE含量明显高...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方法 建立HIBD模型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新鲜心脏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含量 ,采用氢清除法测定脑皮质的血流量变化。结果 HIBD组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川芎嗪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 5 )。HIBD组的非结扎侧脑皮质血流量轻度降低 ,而结扎侧略有回升 ,川芎嗪干预组结扎侧与非结扎侧脑皮质血流均有回升。结论 川芎嗪能降低NSE含量 ,增加脑皮质血流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氧缺血脑损伤 保护作用 新生儿 实验研究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