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生儿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宋思捷 钟晓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0,共6页
新生儿早/晚发型败血症(EOS/LO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严重病例预后不良。因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较困难,现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尚存缺点,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 新生儿早/晚发型败血症(EOS/LO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严重病例预后不良。因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较困难,现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尚存缺点,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新型急性期反应物,其在EOS/LOS、NEC早期即明显升高、持续时间久,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能反映治疗效果,可作为这两种疾病诊治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SAA及其在EOS/LOS、NE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为该类疾病诊治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败血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F-κB、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
2
作者 王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因子-κB(NF-κB)、簇分化抗原64(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败血症,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0)和死亡...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因子-κB(NF-κB)、簇分化抗原64(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败血症,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0)和死亡组(n=15)。比较两组患儿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短轴缩短率(FS)、升主动脉内径(AA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F-κB、CD64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儿肌酸激酶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FS、AAO及LVEF高于死亡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CD3^(+)、CD4^(+)水平高于死亡组,NF-κB、CD64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S、LVEF、CD64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FS、LVEF、CD64联合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0.827、0.895和0.877(P<0.05)。【结论】FS、LVEF联合CD64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及时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脓毒症 超声心动描记术 T淋巴细胞亚群 NF-κB/血液 预后
原文传递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征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年临床分析
3
作者 卞赵男 查新祎 +5 位作者 张熙 陈旭婷 陈彦如 许敏 张永红 钱继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筛选用于鉴别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特征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根据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筛选用于鉴别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特征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根据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G-菌)组和革兰阳性菌(G+菌)组,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鉴别价值的评价。结果 201例新生儿确诊败血症患儿共检出208株病原菌,其中G+菌126株(60.6%),G-菌82株(39.4%)。G+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对青霉素、红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程度较高。G-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程度较高。对比不同年度病原菌占比情况发现G-菌在过去5年占比呈现上升趋势。201例患儿按照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G+菌组(n=119)和G-菌组(n=82),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白细胞计数(WBC)<5×10^(9)/L,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是鉴别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联合上述影响因素鉴别G-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0.888 (95%CI:0 840-0.936,P<0.01)。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主要以CoNS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感染在2018-2022年间的占比呈上升趋势。院内感染、WBC<5×10^(9)/L和更高的CRP、PCT水平是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联合院内感染、WBC<5×10^(9)/L、CRP和PCT对G-菌感染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 革兰阴性菌 危险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
下载PDF
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林丹娥 翁立坚 +2 位作者 杨斯岚 林霓阳 房晓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10 min~28 d。采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分... 目的:探讨细菌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例,女性36例,年龄10 min~28 d。采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分别用血培养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法进行病原检测,选取10例同期因非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新生儿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结果:102例疑诊败血症新生儿中的46例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为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32.61%(15/46),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91.30%(42/46),16S rRNA基因检测阳性率高于血培养(P<0.001)。10例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液标本PCR检测及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CR检测灵敏度为91.30%(42/46),特异度为96.43%(54/56)。结论:与传统血培养相比,16S rRNA基因PCR检测法阳性率高,且敏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16S rRNA基因 血培养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何志成 程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败血症发病时...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生后败血症发病时间分为EOS组83例(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内)与LOS组94例(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后)。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围产相关因素(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实验室指标,临床特征、住院天数、血培养转阴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EOS组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500g患儿占比均高于LOS组(均P<0.05);两组分娩方式、围产期因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S组反应差、腹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胆汁淤积患儿占比均高于EOS组,EOS组黄疸患儿占比高于LOS组(均P<0.05);EOS组住院天数和血培养转阴时间均短于LOS组(均P<0.05);LOS组治愈好转率为95.74%(90/94),高于EOS组的93.95%(78/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S多发生于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g患儿中,反应差、腹胀、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和胆汁淤积在LOS中更为常见,黄疸在EOS中较常见;LOS组住院时间更长,血培养转阴时间更长。因此,临床上应注意区分EOS与LOS,根据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治愈率,避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 晚发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分析
6
作者 刘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真菌败血症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组,观察患儿病原菌特征及临床特点,并分析早产儿真菌...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特征、生化指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真菌败血症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组,观察患儿病原菌特征及临床特点,并分析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前3位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4.62%(29/65)、23.08%(15/65)、13.85%(9/65);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其中发热发生率最高,占61.54%(40/65)。生化指标情况显示,84.62%(55/65)WBC升高,81.54%(53/65)真菌G试验阳性,70.77%(46/65)CRP升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2000g、联合使用抗生素时间≥7d、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机械通气时间≥7d均是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化,出生体质量<2000g,联合使用抗生素≥7d,需应用丙种球蛋白,机械通气≥7d,易致早产儿真菌败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败血症 早产儿 病原菌 生化指标 高危因素
下载PDF
婴儿芽孢杆菌致新生儿败血症1例报告
7
作者 龙青霞 马兰 +1 位作者 胡莹 邱建武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9-10,共2页
本文报告一例婴儿芽孢杆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病例。患儿系34周^(+3)天早产儿,表现为发热,反应差,皮肤大理石花纹,呼吸急促,口吐泡沫,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明显,而血常规变化不大。外周血病原学微生物宏基因检出婴儿芽孢杆菌。予以青... 本文报告一例婴儿芽孢杆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病例。患儿系34周^(+3)天早产儿,表现为发热,反应差,皮肤大理石花纹,呼吸急促,口吐泡沫,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明显,而血常规变化不大。外周血病原学微生物宏基因检出婴儿芽孢杆菌。予以青霉素和头孢噻肟舒巴坦联合抗感染、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至10个月生长发育正常。婴儿芽孢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国内暂无婴儿芽孢杆菌败血症的报道。新生儿感染婴儿芽孢杆菌起病急、病情较重,应早期行病原体检测,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芽孢杆菌感染 败血症 新生儿 宏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预测价值
8
作者 郝庆飞 陈静 +5 位作者 刘丽君 李高攀 陈浩明 张静 郭宏湘 程秀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0-674,共5页
目的 探索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在败血症确诊前后的5个时间点(T... 目的 探索新生儿序贯器官衰竭评估(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在败血症确诊前后的5个时间点(T-24、T-12、T0、T12、T24)计算nSOFA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OFA评分对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患儿135例,男66例、女69例,败血症诊断年龄为21.0(13.5~25.0)d。113例患儿存活,死亡22例(病死率16.3%)。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在T-12、T0、T12、T24时间点n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12、T 0、T 12、T 24时间点nSOFA评分预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的灵敏度分别为59.1%、81.8%、93.2%、98.3%,特异度分别为63.6%、71.7%、73.7%、8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79、0.89、0.95。T 24时nSOFA评分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均最大。结论 nSOFA评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死亡风险具有预测价值,nSOFA评分越高,败血症患儿死亡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晚发型败血症 死亡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某院新生儿肠杆菌感染败血症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治疗分析
9
作者 陈莹 郭咸希 +2 位作者 曾俊芬 程双静 汪欢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70-877,共8页
目的 对新生儿肠杆菌感染败血症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生儿科诊断为败血症且血培养肠杆菌的住院患儿,对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病原菌、药敏试... 目的 对新生儿肠杆菌感染败血症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生儿科诊断为败血症且血培养肠杆菌的住院患儿,对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产酶类型以及患儿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进行收集统计。结果 共收集肠杆菌感染败血症患儿30例,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主要耐药机制为耐碳青霉烯酶,且以产B类金属β-内酰胺酶型为主,主要治疗方案为氨曲南单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治疗药物为碳青霉烯抗菌药物,接受治疗的患儿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推荐给予氨曲南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可优先给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本研究可为临床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败血症新生儿提供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多重耐药肠杆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原文传递
MR-pro ADM与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0
作者 蓝俊伟 曾天保 蓝菊红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败血症新生儿45例(败血症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35例(严重感染组)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败血症新生儿45例(败血症组)、脓毒性休克新生儿35例(严重感染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败血症组和严重感染组患儿在抗生素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72 h后,对照组患儿在入院1 h内检测血清WBC、CRP、MR-proADM、PCT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CRP、MR-proADM、PCT单独检测及MR-proADM+PCT联合检测预测新生儿败血症的效能。结果3组患儿WBC、CRP、MR-proADM和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严重感染组患儿CRP、MR-proADM和PCT水平均高于败血症组(均P<0.05)。败血症组和严重感染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72 h后MR-proADM和PCT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ROC曲线显示,MR-proADM+PCT联合检测的AUC高于CRP、MR-proADM、PCT单独检测。结论MR-proADM与PCT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 降钙素原 新生儿败血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IL-10基因多态性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相关性
11
作者 赵晓芬 杨米凤 +3 位作者 赵朋娜 熊飞 朱双燕 张丽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分析2020年6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7例汉族足月新生儿,根据是否确诊为败血症将其分为败血症组(败血症新生儿,56例)和对照组(咽下综...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分析2020年6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7例汉族足月新生儿,根据是否确诊为败血症将其分为败血症组(败血症新生儿,56例)和对照组(咽下综合征、非感染性腹泻的新生儿,51例)。采用一代测序技术检测IL-10基因rs1800872、rs1800896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10基因rs1800872C/A、rs1800896G/A基因型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败血症组血培养阳性15例,其中大肠埃希菌9例,葡萄球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屎肠球菌各1例。对照组血培养均为阴性。败血症组白细胞(WBC)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L-10基因rs1800872C/A、rs1800896G/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基因rs1800872C/A、rs1800896G/A基因型与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IL-10基因rs1800872C/A、rs1800896G/A基因型可能不是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婴儿 新生 疾病 白细胞介素10/遗传 基因表达 多态现象 遗传
原文传递
血清AT-Ⅲ、G6PD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明娟 冯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7例为败血症组,确诊的细菌...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7例为败血症组,确诊的细菌感染非败血症患儿50例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100名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清AT-Ⅲ的表达水平,简易比色法检测血清中G6PD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被试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记录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NCIS评分)。比较败血症组、感染组、对照组以及败血症患儿生存组与病死组患儿血清中AT-Ⅲ、G6PD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及病死的诊断价值,确定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败血症组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败血症组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低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T-Ⅲ、G6PD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95%CI:0.748~0.874)、0.847(95%CI:0.788~0.905)。与生存组相比,病死组新生儿血清中PCT、WBC水平均显著升高,NCIS评分、血清中AT-Ⅲ及G6PD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AT-Ⅲ、G6PD水平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的AUC分别为0.791(95%CI:0.671~0.911)、0.800(95%CI:0.678~0.9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T-Ⅲ、G6PD表达水平的降低是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T-Ⅲ和G6PD表达水平升高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及其不良预后联系密切,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鉴别及不良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抗凝血酶-Ⅲ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下载PDF
黄芪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晁小云 吴媚 +4 位作者 余露 李琳 喻聪 郭之强 丁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3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黄芪颗粒。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拒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不成熟中性粒细胞/总中性粒细胞(I/T)]、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拒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水平高于对照组,D-D、I/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PCT、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败血症能提升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颗粒 新生儿败血症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姚沈佳 张晓群 +4 位作者 李海英 仲秀丽 周妮娜 陈帅伶 侍咪咪 《交通医学》 202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比较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以早期识别诊断,避免不良结局。方法:收集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40例临床资料,按照发病时间分为EOS组60例和LOS组8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LOS组出生体质量<1500 g占比... 目的:比较早发型败血症(EOS)与晚发型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以早期识别诊断,避免不良结局。方法:收集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40例临床资料,按照发病时间分为EOS组60例和LOS组8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差异。结果:LOS组出生体质量<1500 g占比28.8%,高于EOS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羊水污染占比28.3%,高于LOS组的7.5%;LOS组发病前静脉营养占比31.3%,高于EOS组的16.7%;LOS组发热占比22.5%,高于EOS组的5.0%;EOS组CRP升高占比76.7%,高于LOS组的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例患儿血培养分离出19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17例(89.5%),两组病原菌、合并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OS组住院天数11(6,22.75)天,LOS组为21(11,44)天,LOS组住院天数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污染是引起EOS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出生体质量<1500 g、发病前静脉营养是引起LOS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对避免不良结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羊水污染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不良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莉莉 汪丙松 王艳娟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其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并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72例,根据新生儿发病时间分为早发组(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内,n=40)... 目的 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其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并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72例,根据新生儿发病时间分为早发组(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内,n=40)与晚发组(发病时间为出生72 h后,n=32)。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不良结局主要包括患儿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死亡。结果 晚发组早产、出生体质量<2.5 kg患儿比例高于早发组,胎膜早破>12 h、母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儿比例低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组新生儿发热、反应差及呼吸道感染患儿比例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组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30×10^(9)个/L或<5×10^(9)个/L记为异常)、 C反应蛋白异常(出生6 h内患儿C反应蛋白≥3 mg/L、出生6~24 h患儿C反应蛋白≥5 mg/L、出生24 h后患儿C反应蛋白≥10 mg/L记为异常)患儿比例高于早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与晚发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2 h、母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早产、出生体质量<2.5 kg是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胎膜早破>12 h、母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偏多,而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早产、出生体质量<2.5 kg患儿偏多。相较于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更易出现发热、反应差及呼吸道感染。胎膜早破>12 h、母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早产、出生体质量<2.5 kg是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不良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辅助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对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神经损伤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慧 唐军 赵瑜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究神经节苷脂辅助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PM)的疗效及对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神经损伤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兰考第一医院2018年12至2021年12收治的90例新生儿PM,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药物组(n=45)、美罗... 目的 探究神经节苷脂辅助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PM)的疗效及对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神经损伤因子、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兰考第一医院2018年12至2021年12收治的90例新生儿PM,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药物组(n=45)、美罗培南组(n=45)。美罗培南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联合药物组在美罗培南组基础上予以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前后脑脊液蛋白浓度、糖浓度、白细胞数量、神经损伤因子[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BM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清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结果 联合药物组临床总有效率(97.78%)高于美罗培南组(82.22%)(P<0.05);联合药物组各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美罗培南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蛋白浓度、白细胞数量低于治疗前,糖浓度高于治疗前,且联合药物组蛋白浓度、白细胞数量低于美罗培南组,糖浓度高于美罗培南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脊液BMP、NSE、S-100β、β2-MG水平水平低于治疗前,联合药物组脑脊液BMP、NSE、S-100β、β2-MG水平低于美罗培南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ET水平低于治疗前,联合药物组血清NO、ET水平低于美罗培南组(P<0.05);联合药物组神经相关后遗症发生率(6.67%)低于美罗培南组(22.22%)(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辅助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PM的效果确切,可快速缓解各种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代谢环境,恢复机体的内皮功能,减轻机体神经功能的损伤,减少神经相关后遗症的发生率,促进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美罗培南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神经损伤因子 内皮功能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网 徐霞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319-320,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败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败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TNF-α、IL-6、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疗效,降低患儿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丙种球蛋白 临床疗效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0期4-6,共3页
新生儿败血症(NS)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出生≤28 d新生儿的全身性感染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特殊人群,一旦发生NS,常会累及多个系统,且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对患儿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于NS患儿,尽早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均... 新生儿败血症(NS)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之一,是出生≤28 d新生儿的全身性感染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特殊人群,一旦发生NS,常会累及多个系统,且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对患儿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于NS患儿,尽早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NS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儿缺乏特异性,加之近年来病原谱的不断变化等,进一步增加了NS诊断难度,易延误治疗。为此,该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的NS诊疗进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N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诊断 进展
下载PDF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研究
19
作者 荆书光 刘伟 于艳辉 《大医生》 2023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情况、KP来源、分布构成比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KP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情况、KP来源、分布构成比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KP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日龄分为新生儿组(55例,出生≤28 d)和非新生儿组(30例,出生>28 d);再根据发病日龄的不同将新生儿组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组(35例,出生≤3 d)和晚发型败血症组(20例,3 d<出生≤28 d)。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转归情况及KP的标本来源、分布构成比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晚发型败血症组患儿发热、循环系统症状占比高于非新生儿组、早发型败血症组,早发型败血症组患儿呼吸系统、皮肤黏膜、神经系统症状占比高于晚发型败血症组、非新生儿组(P<0.05),分离出的85株KP中有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65株非产ESBLs菌均主要来自于痰液及尿液。85株KP中,早发型败血症组和晚发型败血症组氨苄西林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药物敏感率最高,无耐药菌株产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药物敏感率较高,耐药菌株较少;非新生儿组中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钠,其次是头孢唑林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的是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早发型败血症组和晚发型败血症组患儿治愈比例低于非新生儿组(P<0.05)。结论KP败血症患儿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多为多器官、多系统的受累,KP多来源于痰液、尿液,且耐药率较高,临床对于新生儿应选择对机体发育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进而改善患儿的临床转归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肺炎克雷伯菌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新生儿EOS的血清乳酸、PCT、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张磊 贾阳 +2 位作者 安婷婷 苏芬玲 习颖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PCT)、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大兴医院分娩及诊治的98例EOS患儿的临床资料(EOS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00例作...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血清乳酸、降钙素原(PCT)、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安大兴医院分娩及诊治的98例EOS患儿的临床资料(EOS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乳酸、PCT、炎症指标[包括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依据新生儿休克评分将EOS新生儿分为轻症组(≤6分,63例)与重症组(>6分,35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同时以EOS组新生儿作为阳性样本,健康新生儿为阴性样本,分析血清乳酸、PCT、IL-6、hs-CRP单独及联合诊断新生儿EOS的价值。结果EOS组新生儿的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分别为(5.41±1.79)mmol/L、(10.42±3.15)ng/mL、(498.26±13.85)pg/mL、(27.48±3.9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7±0.38)mmol/L、(0.20±0.05)ng/mL、(13.49±4.06)pg/mL、(1.88±0.5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新生儿的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分别为(7.92±2.05)mmol/L、(16.25±4.68)ng/m L、(537.89±18.37)pg/mL、(34.95±5.05)mg/L,明显高于轻症组的(4.16±1.55)mmol/L、(4.58±1.49)ng/m L、(468.11±11.95)pg/mL、(20.16±3.4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乳酸、PCT、IL-6、Hs-CRP联合诊断新生儿EO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0.82%、92.00%、91.41%,明显高于乳酸(72.45%、61.00%、66.67%)、PCT(86.73%、59.00%、72.73%)、IL-6(66.32%、64.00%、65.15%)、hs-CRP(85.71%、83.00%、84.34%)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新生儿,EOS新生儿的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乳酸、PCT、IL-6、Hs-CRP水平也逐渐升高,同时血清乳酸、PCT、IL-6、Hs-CRP联合诊断新生儿EOS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 乳酸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