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期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关系
1
作者 李洋洋 侯林 +4 位作者 马紫君 黄山雅美 刘捷 曾超美 秦炯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孕期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关系。方法:数据来自一项“中国儿童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的子队列,包括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生的婴儿,根据随访至1岁时有无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 目的:初步探讨孕期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关系。方法:数据来自一项“中国儿童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遗传易感性研究”的子队列,包括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出生的婴儿,根据随访至1岁时有无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分为病例组(CMPA组)和对照组。回顾性收集婴儿及其母亲孕前和孕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孕期多因素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78例婴儿,CMPA患儿52例,对照组226例;男性婴儿143例,女性婴儿135例,其中男性婴儿在CMPA组比例(69.2%)高于对照组(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MPA患儿和对照组在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儿、早产、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合并免疫性疾病、贫血者以及孕期存在抗生素暴露者在CMPA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如子痫/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在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PA组与对照组孕期多项血常规指标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婴儿、母亲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贫血以及孕期抗生素暴露是CM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婴儿、母亲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贫血以及孕期抗生素暴露是CM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危险因素 婴儿 妊娠期
下载PDF
肥胖患者情绪异常与减重手术效果的相关性
2
作者 许艳 窦翊愷 +4 位作者 王敏 杨潇 程中 陈亿 马小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背景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拟行减重手术的患者存在异常的情绪及较高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会影响减重手术效果。目前国内对于该群体术前情绪状态和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减重手术效果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术... 背景减重手术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拟行减重手术的患者存在异常的情绪及较高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会影响减重手术效果。目前国内对于该群体术前情绪状态和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与减重手术效果相关性的研究有限。目的探讨术前情绪异常与肥胖患者减重手术效果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患者减重手术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2年12月30日—2023年6月30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拟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8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将HAMD-17或HAMA评分≥7分或有抑郁或焦虑障碍史的患者纳入情绪异常组(n=34),将HAMD-17与HAMA评分均<7分且无上述既往史的患者纳入不伴情绪异常组(n=47)。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一般资料,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I)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定自杀意念、进食及睡眠情况;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收集患者当日清晨空腹体质量和身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BMI与患者术前HAMD-17总评分及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共62例肥胖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情绪异常组27例、不伴情绪异常组35例。情绪异常组最近一周和最抑郁时的BSI-CV评分、EDI总评分、PSQI总评分、外周血CRP及IL-6水平均高于不伴情绪异常组(Z=2.677、2.975,t=3.573、4.035、1.990、2.799,P<0.05或0.01)。两组BMI的组别效应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27.740,P<0.01)。情绪异常组基线期、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的BMI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419、0.510、0.559,P<0.05或0.01),术后6个月的BMI与HAMD-17总评分呈正相关(r=0.390,P<0.05),术后6个月ΔBMI%与HAMD-17总评分呈负相关(r=-0.421,P<0.05)。不伴情绪异常组基线期BMI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338,P<0.01)。结论伴或不伴情绪异常的肥胖患者行减重手术的短期效果可能一致,减重手术的效果可能与术前抑郁情绪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减重手术 抑郁 炎症因子水平 减重效果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婴儿1177例维生素K1与K2水平分布调查分析
3
作者 周锦妍 李克蓉 +3 位作者 马雁 王继强 张正明 李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各年龄段婴儿血清维生素K1与K2水平,了解维生素K1与K2在不同年龄段婴儿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课题单位(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产科)出生/就诊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为0~3 d(591例)、4~7 d(255例)、8~15 d(104... 目的探讨对比各年龄段婴儿血清维生素K1与K2水平,了解维生素K1与K2在不同年龄段婴儿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课题单位(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产科)出生/就诊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为0~3 d(591例)、4~7 d(255例)、8~15 d(104例)、1个月(118例)、2个月(40例)、3个月(69例)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统一平台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患者血清维生素K1与K2水平,从维生素K1与K2不同年龄段的水平分布,缺乏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各年龄段的维生素K1与K2水平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极易缺乏维生素K1,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K2的缺乏率高于维生素K1。结论维持维生素K1及K2的正常对于各年龄段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应当密切关注婴幼儿维生素K1及K2的监测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维生素K2 水平分布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营养不良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吴慧丹 黄峥 +3 位作者 阳丽君 江美花 李扬帆 梅桂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175-180,共6页
目的 使用高通量测序模式和方法 ,对比分析营养不良儿童和正常儿童中肠道菌群物种存在的多样性和实际组成特点存在的差异。方法 选取20例营养不良患儿作为A组,选择20例身体正常的儿童作为B组,采集分析粪便样本,提取细菌中的核糖体DNA(RD... 目的 使用高通量测序模式和方法 ,对比分析营养不良儿童和正常儿童中肠道菌群物种存在的多样性和实际组成特点存在的差异。方法 选取20例营养不良患儿作为A组,选择20例身体正常的儿童作为B组,采集分析粪便样本,提取细菌中的核糖体DNA(RDNA),通过两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模式和方法 ,增加V4~V5区域实现高通量的测序设计,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研究;构建相应的稀释曲线,使用MOTHUR软件实现APLHA的多样化的计算分析,通过R语言实现热图(HEAT MAP)分析研究,实现典型关联分析(CCA),之后分别在样本的门和属两个列表中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归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物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物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中共发现微生物154种。A组肠道菌群的操作性分类单元(OTU)为320, B组大肠产甲烷菌群的OTU为348,以及其共同OTU为290,两组肠细菌群门的细菌中共检出14个。为更好地展现检测结果 ,本研究依托柱状图优势,将各个样品进行分类学层面的比较和研究。A组硬壁菌门及未分级菌(乳酸菌)的OTU少于B组,拟杆菌(多形状杆菌、罗斯菌)的OTU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组含有的菌群外, B组还独有厌氧弧菌属、厌氧螺菌属等19种,远超A组体内的菌群种类和丰度。两组体内多形杆状菌、隐秘杆菌属等5种菌群丰度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菌群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良儿童肠道菌群中硬壁菌的数量较少,其中多形杆状菌和罗斯菌的浓度较高,为保持菌群的稳定性与均衡,必须利用不同菌属的实际特性做好菌落的调节,确保儿童有良好的消化吸收与身体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营养不良 儿童肠道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5
作者 王肖萍 田丽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447-450,455,共5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对照组6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对照组6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28天。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46/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主要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主要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药熨治疗脾胃虚寒型FD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穴位贴敷疗法 药熨疗法 子午流注法
下载PDF
暂时性症状性锌缺乏1例
6
作者 冯亚兰 肖能 +1 位作者 蒋友信 许辉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患儿,男,2月龄,头面、颈、臀红斑、糜烂、结痂伴腹泻1月余。生后3周内出现肠病性肢端皮炎(AE)样症状,先后到当地县医院及一家省级医院诊治,效果不佳。早产,母乳喂养。皮肤科检查:眼口鼻腔周围、头面部、颈部、枕后部、腋下、肛周、阴囊... 患儿,男,2月龄,头面、颈、臀红斑、糜烂、结痂伴腹泻1月余。生后3周内出现肠病性肢端皮炎(AE)样症状,先后到当地县医院及一家省级医院诊治,效果不佳。早产,母乳喂养。皮肤科检查:眼口鼻腔周围、头面部、颈部、枕后部、腋下、肛周、阴囊及阴茎周围见擦烂样红斑,边界清楚,部分皮损表面有糜烂、黄痂、脱皮。诊断:暂时性症状性锌缺乏。治疗:补锌等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 症状性 锌缺乏
下载PDF
生命早期维生素D缺乏对仔鼠生长发育和亚临床骨健康的影响
7
作者 邹逢佳 苏成安 +3 位作者 林文东 谢永华 张兵 张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维生素D缺乏对仔鼠生长发育和亚临床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27只,雄性9只、雌性18只。所有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组(VDD组)、维生素D补充组(VDS组),每组6只。VDD组和VDS...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维生素D缺乏对仔鼠生长发育和亚临床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27只,雄性9只、雌性18只。所有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组(VDD组)、维生素D补充组(VDS组),每组6只。VDD组和VDS组予维生素D缺乏饲料喂养,对照组和所有雄性SD大鼠予标准饲料喂养。喂养4周,按雌雄比2∶1合笼交配。交配成功后,对照组与VDS组予标准饲料喂养和白炽灯照明,VDD组继续予维生素D缺乏饲料喂养和正白光LED灯照明,直至仔鼠21天离乳。所有仔鼠按母鼠饲养条件喂养至出生第7周末。仔鼠出生第1、2、3、4周末,称量体质量,测量身长和尾长。仔鼠出生第7周末,麻醉后经心脏取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偶氮砷Ⅲ法检测血清Ca^(2+),采用双位点酶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采用酶法检测血清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延长肽(P1NP)、碱性磷酸酶(ALP)。结果对照组和VDS组仔鼠出生第1~4周末体质量、身长、尾长均高于VDD组仔鼠同期(P均<0.05),并且VDS组仔鼠出生第1~4周末体质量、身长、尾长均高于对照组仔鼠同期(P均<0.05)。出生第7周末,对照组和VDS组仔鼠血清Ca^(2+)、25-(OH)D、ALP、磷、IGF-1水平及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均高于VDD组仔鼠,血清PTH、P1NP水平均低于VDD组仔鼠(P均<0.05);VDS组仔鼠血清ALP、磷、IGF-1水平及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仔鼠,血清P1NP水平低于对照组仔鼠(P均<0.05)。结论生命早期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仔鼠生长发育并引起亚临床骨健康,而及时补充维生素D则能促进仔鼠生长发育,逆转亚临床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亚临床骨健康 生长发育 仔鼠
下载PDF
强化母乳喂养对出院后早产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
8
作者 张庆丽 张雯 张桂青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喂养针对出院后早产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妇幼保健院体检早产儿78例,按随机法将所有早产儿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母乳喂养,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以强化母乳...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喂养针对出院后早产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妇幼保健院体检早产儿78例,按随机法将所有早产儿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母乳喂养,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以强化母乳喂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头围、身长和体重增长速率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个月、出生3个月两组Gese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6个月,观察组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0.51%)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应用于出院后早产儿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期体格生长发育,改善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预防贫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强化母乳喂养 早期体格生长发育
下载PDF
柔性护理辅助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
9
作者 郑云 金丹 张林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柔性护理辅助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待产的10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参照组(n=50),观察组(n=56),参照组产妇采取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产妇采取柔性护理+母乳喂... 目的研究柔性护理辅助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待产的10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参照组(n=50),观察组(n=56),参照组产妇采取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观察组产妇采取柔性护理+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1周、1个月母乳喂养情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1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SF)、母乳喂养知识调查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周、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1周BSES-SF各维度评分、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柔性护理联合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改善母乳喂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护理 母乳喂养链式管理模式 初产妇 母乳喂养效能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曾德娜 王晓荣 +4 位作者 王薇 廉璐琛 赵培利 王丽杰 李汉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根据基线特征组间均衡的原则,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根据基线特征组间均衡的原则,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干预28周后对患者治疗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胃肠道生活指数(GIQLI)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胃肠症状等级评估量表(GSRS)对患者消化不良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对患者干预结束后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患者的并发症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SRS中呕吐、胃胀、恶心、烧心、痉挛性上腹部疼痛、胃部不适、胸骨后不适、早饱、食欲缺乏及总分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干预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婴幼儿佝偻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分析
11
作者 宋娜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4-0027,共4页
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在婴幼儿佝偻病中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入的2022年11月-2023年11月60例佝偻病婴幼儿归于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本院接受保健的健康婴幼儿60例归于对照组,对全部婴幼儿开展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观察其指标水... 探究血清25羟维生素D在婴幼儿佝偻病中的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入的2022年11月-2023年11月60例佝偻病婴幼儿归于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本院接受保健的健康婴幼儿60例归于对照组,对全部婴幼儿开展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观察其指标水平。结果 对照组全部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占比100%;观察组中44例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分布于正常范围,占比73.33%;不足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患儿14例,占比23.33%;超过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患儿2例,占比3.33%。对照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均值水平为79.44±36.45ng/ml,观察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指标均值水平为55.12±38.59ng/ml,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数据值明显降低,且两组间数据指标对比差异很大(P<0.05)。结论 在佝偻病婴幼儿中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可有效为临床提供婴幼儿佝偻病诊断指标,凸显其检测价值,可进一步推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维生素D 婴幼儿 佝偻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西藏察雅县3~7岁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蕾 唐本玉 +4 位作者 施欣 尼玛 次仁吉宗 张娟 朱顺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4-862,共9页
【目的】了解西藏察雅县3~7岁儿童的营养状况,为当地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1年6~7月对西藏察雅县13个乡镇1247名3~7岁幼儿园藏族儿童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血红蛋白检测。采用标准统计量检定法(Z值... 【目的】了解西藏察雅县3~7岁儿童的营养状况,为当地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1年6~7月对西藏察雅县13个乡镇1247名3~7岁幼儿园藏族儿童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及血红蛋白检测。采用标准统计量检定法(Z值法),使用WHO儿童成长测评软件计算每个儿童的年龄别身高Z值(HAZ)年龄别体质量Z值(WAZ)、年龄别体质量指数Z值(BAZ)及3~4岁儿童的身高别体质量Z值(WHZ)。依据WHO营养不良及贫血诊断标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结果】察雅县3~7岁儿童WAZ及HAZ均值均低于WHO标准,除4岁线WAZ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总体检出率为25.7%,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消瘦、超重、肥胖及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1.6%、11.8%、10.8%、3.3%、1.8%及29.3%。男童各项指标检出率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儿童超重率及肥胖率低于城市儿童,其余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城市儿童,低体质量率、肥胖率及贫血率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各指标检出率中,超重率及贫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岁儿童超重率最高,5岁儿童贫血率最高。【结论】察雅县3~7岁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差,营养不良及贫血患病率高。农村儿童低体质量及贫血问题较为严重,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显现。应重视当地儿童的营养状况,加强营养不良及贫血的预防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儿童 营养不良 贫血 身高 体质量 血红蛋白
下载PDF
2020-2022年淄博市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0~6岁健康体检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分析
13
作者 苗丽燕 朱文华 +4 位作者 许燕 庄倩 刘丽丽 花迎杰 陈海云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2020—2022年淄博市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0~6岁健康体检儿童体格发育情况。方法选取2020—2022年淄博市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0~6岁健康体检儿童22479名,分析体格发育资料。结果2020—2022年,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发生率呈逐年下... 目的分析2020—2022年淄博市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0~6岁健康体检儿童体格发育情况。方法选取2020—2022年淄博市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0~6岁健康体检儿童22479名,分析体格发育资料。结果2020—2022年,低体重、消瘦、生长迟缓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最高,且肥胖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0~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问题仍应受到重视,应持续监测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格发育 0~6岁 肥胖
下载PDF
不同人体测量指标评价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比较
14
作者 王伊敏 王蜜源 +4 位作者 韦梦娜 蒋燕芬 夏雯琪 周佳萌 张建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19,228,共7页
目的旨在建立武汉市学龄前儿童体脂率百分位数参考值及参考曲线,并分析不同人体测量指标与体成分的相关性,评价其在筛查学龄前儿童肥胖中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2023年选取武汉市江汉区及汉阳... 目的旨在建立武汉市学龄前儿童体脂率百分位数参考值及参考曲线,并分析不同人体测量指标与体成分的相关性,评价其在筛查学龄前儿童肥胖中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2023年选取武汉市江汉区及汉阳区2710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应用康娃WS-RT-2U体检仪及皮尺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和臀围,同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HtR)和腰围臀围比(WHR);采用InBody 230体成分仪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其体脂率(PBF)、脂肪质量及去脂肪质量。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LSS)对儿童体脂率数据进行拟合,构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体脂率的百分位数参考值;通过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及去脂肪体质量指数(FFMI),对BMI构成进行分解;以建立的PBF P95为肥胖标准参考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BMI、WC、WHtR及WHR在肥胖筛查中的效果。结果在学龄前期,男女童体脂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且男童下降幅度大于女童。同性别年龄不同体重状态儿童BMI的差异主要由FMI贡献(56%~82%),且BMI越大FMI贡献比例越高。ROC曲线分析显示,BMI的曲线下面积(AUC)接近1.0(男童=0.942;女童=0.937),显著大于WC、WHtR及WHR的AUC值(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武汉市学龄前儿童体脂率百分位参考值及生长曲线,并发现BMI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筛查最佳评价指标,可为本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评价和肥胖的识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学龄前儿童 身体质量指数 腰围 体脂百分比
下载PDF
饮食习惯与肥胖患儿性早熟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连学刚 高兰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与肥胖患儿性早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性早熟肥胖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肥胖儿童71例作为常规组。采用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与肥胖患儿性早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性早熟肥胖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肥胖儿童71例作为常规组。采用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两组外周血miR-125b水平,分析患儿饮食习惯。通过比较两组肥胖儿童的外周血miR-125b、饮食习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外周血miR-125b、饮食习惯与肥胖患儿性早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miR-125b表达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没规律、荤多素少、高添加剂食品占比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患儿、不良饮食习惯占比高于常规组,且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miR-125b表达水平、女性、不良饮食习惯是肥胖患儿性早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儿性早熟外周血miR-125b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肥胖儿童,不良饮食习惯高于健康肥胖儿童,外周血miR-125b表达水平偏高、不良饮食习惯偏低均为肥胖患儿性早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不良饮食习惯 微小核糖核酸-125b 实时-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辛开苦降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16
作者 邵家东 王睿清 +1 位作者 孙博云 胡鸿毅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辛开苦降组35例,后脱落1例)和对照组(健脾理气组35例,后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辛开苦降方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辛开苦降组35例,后脱落1例)和对照组(健脾理气组35例,后脱落2例)。观察组采用辛开苦降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健脾理气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证候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评分疗效、单项证候积分及舌诊特征值。结果:证候总有效率观察组[78.79%(26/33)]高于对照组[55.88%(19/34)](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总有效率观察组[72.73%(24/33)]高于对照组[50.00%(17/34)](P<0.05)。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善太息、情绪急躁易怒等症状积分差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舌苔厚薄特征值、腐腻特征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开苦降方能有效缓解脾虚气滞型FD的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情绪,提高舌苔厚薄特征值及舌苔腐腻特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功能性 脾虚气滞 辛开苦降方 焦虑 舌诊客观化
下载PDF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营养不良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反应和生存的影响
17
作者 黄秀云 林慧 焦永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05-1108,1117,共5页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首次化疗前营养状态对化疗耐受性、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3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IM)评估首次化疗前营养状态,...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首次化疗前营养状态对化疗耐受性、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3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IM)评估首次化疗前营养状态,根据是否出现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116例)和营养良好组(220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评估晚期胃癌患者营养不良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336例胃癌患者中,116例(34.5%)出现营养不良。匹配前,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长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成功匹配103对,匹配后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均衡,营养不良组的消化道反应、神经病变、疲乏程度均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的化疗耐受性、疗效和生存时间均低于营养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情况,并降低化疗耐受性和减少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营养不良 化疗 耐受性 生存时间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Serum Folate and Vitamin B_(12) Concentrations with Obesity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18
作者 ZHU Qian Rang KOK E Dieuwertje +8 位作者 BEKELE Hailu Tesfaye MANUSAMA Koen ZHANG Jing Xian XIE Wei ZONG Wen Qi ZUO Hui ZHANG Jian KAMPMAN Ellen DAI Yu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42-253,共12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s of serum folate and/or vitamin B12 concentrations with obesity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3,0...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s of serum folate and/or vitamin B12 concentrations with obesity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cluding 3,079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ged 6 to 17 years,from Jiangsu,China.Anthropometric indices,such as,children's body mass index(BMI),BMI z-scores,waist circumference,and waist-to-height ratio were utilized.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s of serum folate and vitamin B12 levels with anthropometric indices and odds of obesity.Results We observed that serum vitamin B12 concentrations were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all anthropometric indices and the odds of general obesity[odds ratio(OR)=0.68;95%confidence interval(CI)=0.59,0.78]and abdominal obesity(OR=0.68;95%CI=0.60,0.77).When compared to participants with both serum vitamin levels in the two middle quartiles,those with both serum folate and vitamin B12 levels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were less prone to general(OR=0.31,95%CI=0.19,0.50)or abdominal obesity(OR=0.46,95%CI=0.31,0.67).Conversely,participants with vitamin B12 levels in the lowest quartile alongside folate levels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had higher odds of abdominal obesity(OR=2.06,95%CI=1.09,3.91).Conclusion Higher serum vitamin B12 concentrations,but not serum folate concentrations,we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odds of childhood obesity.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high levels of vitamin B12 and folate were less likely to be ob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ate Vitamin B12 Childhood obesity MICRONUTRIENT
下载PDF
山西省2010—2018年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研究
19
作者 宋伟梅 王旭春 +3 位作者 任浩 赵英 陈利民 仇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5-1251,共7页
背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山西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可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价值。目的分析2010—2018年山西省20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 背景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居民生命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山西省居民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可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价值。目的分析2010—2018年山西省20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情况,分析其流行趋势。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8年11月(2010、2013、2015和2018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中山西省部分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调查数据,计算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和地区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析不同特征成年人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趋势。结果本研究2010、2013、2015、2018年分别获得有效人数3527、4066、4545、4788人,年龄20~108岁。调查对象以40~59岁年龄段人群较多,女性居民较男性居民多,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多。山西省2010—2018年20岁及以上成年人整体超重粗率和经年龄、性别标化后的标化超重率分别为37.7%~40.1%、36.1%~39.6%,无明显上升趋势(Z=0.005、2.413,P=0.942、0.120);整体标化肥胖率和整体中心性肥胖粗率、标化中心性肥胖率分别由2010年的17.2%、53.8%、52.4%增长至2018年的20.0%、61.6%、60.2%(Z=8.100、10.994、12.218,P<0.05)。2010—2018年,不同年龄、性别、地区20岁及以上成年人整体超重粗率和标化超重率比较,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2013年男性标化超重率高于女性(χ^(2)=4.259,P=0.039)、男性标化肥胖率低于女性(χ^(2)=13.724,P<0.001),其余时间点男女标化超重率和标化肥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39岁年龄组的整体肥胖率、男性肥胖率以及男、女性中心性肥胖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2010—2018年城市居民的标化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居民(P<0.05),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2013年和2015年的标化超重率,2010年和2015年的标化肥胖率以及2015年和2018年的标化中心性肥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8年山西省女性标化超重率呈下降趋势(APC=-0.57,P<0.05),男性标化肥胖率呈上升趋势(APC=2.72,P<0.05),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标化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性别和地区之间的变化趋势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010—2018年山西省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率趋于稳定,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肥胖、中心性肥胖防治方面应以20~39岁青壮年为重点干预人群,减缓增长速度,以40岁以上人群为重点防治人群,采取相应预防干预措施,以控制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Joinpoint回归 流行趋势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TLR4炎症信号通路探讨针灸对颈性眩晕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20
作者 柳庆明 田利军 +1 位作者 唐乐 巩凤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2-966,共5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4炎症信号通路探讨针灸对颈性眩晕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针灸(A)组、西比灵(W)组,每组10只,M、A、W组采用颈椎失稳法建...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4炎症信号通路探讨针灸对颈性眩晕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针灸(A)组、西比灵(W)组,每组10只,M、A、W组采用颈椎失稳法建立颈性眩晕模型,N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A组给与针灸治疗,对W组灌胃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0.5 mg/kg,N、M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各组一般情况,平衡木实验测定行为学,TUNEL法测定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管活性物质,Western印迹检测TLR4蛋白表达。结果N组皮毛光泽,活动自如,一般情况均正常,对外界刺激也反应灵敏,M组皮毛光泽可见降低,且活动明显受限,颈部活动受限最为明显,进食、进水量明显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可见明显降低,而与M组相比,A、W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颈部活动也明显恢复;与N组相比,M组平衡木得分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A、W两组平衡木得分显著升高(P<0.05);W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N组相比,M组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A、W两组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W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N组相比,M组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显著降低,内皮素(ET)-1、血栓素(TXB)2、神经肽(NP)Y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S、W两组血浆中CGRP水平显著升高,ET-1、TXB2、NPY水平显著降低(P<0.05);W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N组相比,M组脑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A、W两组脑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W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组与W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U组比T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灸可显著抑制颈性眩晕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并有效调控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TLR)4炎症信号通路 针灸 颈性眩晕 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