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刘娜 白涛敏 +3 位作者 李瑞 韩田田 马芳芳 林博浩 《河北医学》 2024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104例ITP患儿以及2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治疗结果分... 目的:探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104例ITP患儿以及22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完全反应组、有效组与无效组,所有儿童均进行PA-Ig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104例患儿中,有85例(81.73%)患儿治疗后为完全反应(完全反应组),11例(10.58%)为有效(有效组),其余8例(7.69%)为无效(无效组);观察组PA-IgG、PA-IgM、PA-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反应组PA-IgG、PA-IgM、PA-IgA水平低于有效组与无效组,有效组PA-IgG、PA-IgM、PA-IgA水平低于无效组,不同治疗效果的三组ITP患儿PA-IgG、PA-IgM、PA-Ig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TP患儿PA-Ig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临床针对患儿情况进行治疗与早期疗效评估,降低患儿治疗风险,在ITP患儿治疗效果评估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儿童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代谢组学及外显子组学研究
2
作者 王翔 徐煜皓 +1 位作者 孙宇 陆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4,234,共9页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4例为对照组。留取临床资料,收集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血清代谢物水平,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基因变化。结果:代谢组学揭示了61种代谢物有差异变化,ALL中37种表达上升,表达量上升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对甲酚和脱氧胆酸等,24种表达下降,表达量下降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1⁃吡咯啉⁃5⁃羧酸和5⁃羟色胺等,外显子组学揭示了蛋白互作数量排名前10的基因有MUC17等。结论:ALL患儿与对照组血清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涉及多种代谢通路改变,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对ALL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外显子测序提示MUC17等基因可能对ALL的发生产生一定作用,可为研究ALL及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外显子组学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直接医疗成本分析
3
作者 颜余竹 于洁 +4 位作者 安曦洲 郭小利 姚娟 邓志芬 张文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直接医疗成本及构成比,为医疗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白血病患儿的规范治疗提供保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患儿110例,描述性分析ALL患儿...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直接医疗成本及构成比,为医疗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白血病患儿的规范治疗提供保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ALL患儿110例,描述性分析ALL患儿的直接医疗成本,探讨其主要构成比。结果ALL患儿规范治疗期间,直接医疗成本主要由门诊费用(平均23597元)、一日化疗病房治疗费用(平均23216元)及普通病房住院费用(平均158152元)三部分构成,在这些费用中,其中药品费、治疗费及化验费所占比例较大。平均报销比例为59.1%(93415/158152),从住院时长上看,ALL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31 d,日均住院费用为1207元(158152/131)。结论降低药品费用,规范的治疗和检查能降低医疗成本。全方位、多角度为白血病患儿家庭提供支持,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医疗成本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脓毒症血浆代谢物分析
4
作者 欧俊斌 林敏欣 +2 位作者 李小琳 刘玉玲 梁巧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儿血浆代谢物的水平,寻找儿童脓毒症血浆差异代谢物。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37例脓毒症早期患儿为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采血,选择同期3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11项氨基酸及3...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儿血浆代谢物的水平,寻找儿童脓毒症血浆差异代谢物。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37例脓毒症早期患儿为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采血,选择同期3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11项氨基酸及31项酰基肉碱,比较两组血浆代谢物水平的差异。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显示两组血浆氨基酸及酰基肉碱代谢谱差异显著,氨基酸分析中,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明显增高,酰基肉碱分析中,丁酰肉碱、异戊酰肉碱明显增高,游离肉碱、肉豆蔻酰肉碱、棕榈酰肉碱、棕榈烯酰肉碱、十八碳酰肉碱、十八碳烯酰肉碱及十八碳二烯酰肉碱明显减少。结论 脓毒症患儿的差异代谢物提示机体存在代谢紊乱,并有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作为儿童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代谢组学 儿童
下载PDF
腺样体肥大后牙颌面畸形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易虹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响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生牙颌面畸形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牙颌面畸形分为对照组(84例,未发生牙颌面畸... 目的 研究影响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生牙颌面畸形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牙颌面畸形分为对照组(84例,未发生牙颌面畸形)和观察组(16例,发生牙颌面畸形)。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指标和X线测量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生牙颌面畸形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分析其判断牙颌面畸形风险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儿合并有龋齿、有口腔不良习惯及有过敏因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ANB角和Go Gn SN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SNA和SN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龋齿、口腔不良习惯、过敏因素及Go Gn SN增大均是影响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生牙颌面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生牙颌面畸形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619。结论 腺样体肥大患儿存在牙颌面畸形风险,有龋齿、口腔不良习惯、过敏因素及Go Gn SN增大是影响腺样体肥大患儿发生牙颌面畸形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牙颌面畸形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在地中海贫血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庞朝文 黄柳革 +5 位作者 罗建明 廖宁 贾文广 吴晓静 蒙惠华 何云燕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在地中海贫血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 目的探讨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在地中海贫血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PTCy+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方案以预防GVHD。评估患儿的植入效果、GVHD发生情况、感染及死亡情况、总体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8例患儿的移植物CD34^(+)细胞数、总有核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中位值分别为11.2×10^(6)/kg、17.6×10^(8)/kg、5.1×10^(8)/kg,植入成功率为100%,粒系植入和巨核系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 d和24 d,植入功能不良发生率为7.1%。(2)GVHD的发生率为28.5%,其中Ⅰ~Ⅱ型、Ⅲ~Ⅳ型急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7.1%、14.3%,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7.1%。(3)巨细胞病毒感染、Epstein-Barr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3%、10.7%、21.4%,共死亡2例(7.1%),患儿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均为92.9%。结论在地中海贫血患儿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ATG联合PTCy+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方案是一个安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移植后GVHD发生率且不影响植入效果的选择。但移植后感染等并发症依然是临床上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更为优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环磷酰胺 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
下载PDF
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7
作者 胡晓燕 贺锐 +3 位作者 米乐园 尹姣姣 金斐斐 朱生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 目的:探讨microRNA-3162-3p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96例ITP患儿,按照病程的不同将其分为新诊断组(病程<3个月,40例)、持续性组(病程3-12个月,30例)、慢性组(病程>12个月,26例),同期选择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离并培养ITP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PBMNC中IL-17、IL-23、IL-10、TGF-β的含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croRNA-3162-3p与血小板计数、IL-17、IL-23、IL-10、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患儿的外周血PBMNC中microRNA-3162-3p、IL-10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显著升高(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microRNA-3162-3p、IL-10在PBMNC中的表达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IL-17、IL-23、TGF-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与血小板数、IL-10呈正相关(r=0.716、0.667),与IL-17、IL-23、TGF-β呈负相关(r=-0.540、-0.641、-0.560)。结论:MicroRNA-3162-3p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参与调控Th17/Treg的失衡,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162-3p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7/Treg失衡
原文传递
来那度胺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权娥 陈月 +3 位作者 张丽娟 丁亦含 王春玲 何正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nges),提出了POEMS综合征的命名方式。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并且没有特定的检查方法,所以POEMS综合征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来那度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9
作者 刘丽莹 朱影 +2 位作者 毛国顺 胡国生 王艳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HSP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治疗后有无复发分为预后不良组(47例)和预后良好组(103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HSP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治疗后有无复发分为预后不良组(47例)和预后良好组(103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分析HSP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皮疹反复发作、初次发病伴肾损害和呼吸道感染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皮疹反复发作、初次发病伴肾损害、呼吸道感染、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为HSP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皮疹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对HSP患儿预后不良具有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皮疹反复发作、初次发病伴肾损害、呼吸道感染、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为HSP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除初次发病伴肾损害指标外,其余指标对HSP患儿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儿童 影响因素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微小RNA-451在小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徐金梅 张利兵 郁多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目的 分析微小RNA-451(miR-451)在小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451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儿童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小细胞性贫血组(n=80)、慢性... 目的 分析微小RNA-451(miR-451)在小细胞性贫血及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451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儿童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小细胞性贫血组(n=80)、慢性感染贫血组(n=80)、健康对照组(n=80)儿童血清miR-45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血清miR-451与红细胞相关参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451对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贫血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发生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小细胞性贫血组、慢性感染贫血组儿童血清miR-451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51与RDW呈负相关(r=-0.388,P<0.05),与Hb、RBC、MCHC、MCH、MCV分别呈正相关(r=0.402、0.393、0.391、0.360、0.32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51诊断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0.735,诊断价值高于红细胞相关参数RDW、Hb、RBC、MCHC、MCH、M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RDW、Hb、RBC、MCHC、MCH、MCV、miR-451均为儿童发生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随着儿童贫血程度的加重,血清miR-45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451水平对儿童贫血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miR-451在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儿童血清中表达降低,且其表达水平与红细胞相关参数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清miR-451对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贫血和贫血严重程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性贫血 慢性感染贫血 微小RNA-451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
下载PDF
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李远方 殷楚云 +5 位作者 姚强华 杜伟闯 李碧云 王玮琳 路娜丹 王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性别、有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全身症状(B症状)、有无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 目的探讨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性别、有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全身症状(B症状)、有无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分期、是否复发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生存差异。结果35例T-LBL患儿中男24例(68.6%),女11例(31.4%),诊断时中位年龄9(7,11)岁,骨髓受累7例(20.0%),中枢神经系统浸润2例(5.7%),Ⅱ、Ⅲ、Ⅳ期患儿分别为1例(2.9%)、25例(71.4%)、9例(25.7%)。TdT、CD99、CD3、CD7阳性率分别为91.4%、100.0%、94.2%、100.0%,不同程度表达CD20、CD34、CD10、CD21、CD30。35例患儿3年OS率、EFS率分别为85.6%和74.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LDH水平、复发是3年OS率的影响因素(P<0.05)。7例复发患儿的复发中位时间为10.9(5.0,28.0)个月,复发患儿3年OS率为38.1%。结论T-LBL是一种侵袭性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女性患儿、高LDH、复发可能提示患儿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研究
12
作者 沈晨涛 夏亚林 +2 位作者 盛烨萍 褚培培 李建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ITP的132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拟诊为ITP的132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D3^(+)水平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CC类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以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并对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与PLT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法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ITP的诊断效能。结果ITP组患者CD4^(+)和CD3^(+)水平低于非ITP组,CD8^(+)水平高于非ITP组(P<0.05);ITP组患者CCL5、CXCL11和MCP-1水平均高于非ITP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TP组患者CD4^(+)和CD3^(+)与PLT呈正相关(P<0.05),CD8^(+)、CCL5、CXCL11、MCP-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D4^(+)、CD8^(+)、CD3^(+)、CCL5、CXCL11和MCP-1对儿童ITP诊断的截断值值分别为27.13%、24.02%、59.88%、41.02 ng/L、30.18 ng/L和188.27 ng/L,AUC分别为0.893、0.880、0.629、0.801、0.892和0.751,六者并联诊断(指并联检测时CD4^(+)、CD3^(+)中的一项及以上低于截断值和/或CD8^(+)、CCL5、CXCL11和MCP-1中的一项及以上高于截断值)的AUC为0.967,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儿童ITP患者与非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均具有差异,CD4^(+)、CD8^(+)、CD3^(+)、CCL5、CXCL11和MCP-1可用于儿童ITP的诊断,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趋化因子 联合检测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效能 ROC分析
下载PDF
血液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分布及预后
13
作者 孙红启 黄闪 +1 位作者 史利欢 刘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3例血液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征、病因分布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PS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出现,亦可在化疗后发生,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3例血液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征、病因分布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PS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首发症状出现,亦可在化疗后发生,病死率高,需尽早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复发/难治性HPS或者淋巴瘤复发时建议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征 病因 预后
下载PDF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复发危险因素的调查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14
作者 沈晨涛 夏亚林 +2 位作者 盛烨萍 褚培培 李建琴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目的调查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情况,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江院区)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诊的ITP患儿288例进行研究。收集可能影响儿童ITP复发相... 目的调查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情况,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江院区)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诊的ITP患儿288例进行研究。收集可能影响儿童ITP复发相关因素,将模型组患儿根据有无复发分为2组,比较2组各指标,并以LASSO回归筛选出潜在影响因素后以Log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儿童ITP患者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201例患者中共有37例(18.47%)出现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年龄、血型、治疗前病程、前驱感染、出血情况、初始治疗方案、抗核抗体、初诊血小板计数、初诊平均血小板体积、初诊血小板分布宽度、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有效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型、治疗前病程、前驱感染、初始治疗方案、初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有效时间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转为典型哮喘的独立性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以R语言建立儿童ITP复发预测列线图模型。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ITP复发的AUC为0.867[95%CI(0.796,0.938)]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73.1%;验证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CI(0.765,0.911)]灵敏度为82.3%,特异度为78.4%。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并以验证组进行验证,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模型组与验证组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提示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模型组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ITP复发的概率阈值为0.15~0.75时,患者的净受益率大于0。结论儿童ITP复发主要受患者年龄、血型、治疗前病程等因素的影响,根据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用于育儿儿童ITP复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多因素分析 列线图
下载PDF
CD7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李争 朱洁 +1 位作者 冯丹 梁昌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CD7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AML患儿资料,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分为CD7阳性(CD7^(+))组和CD7阴性(CD7^(-))组,对比... 目的探讨CD7在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AML患儿资料,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分为CD7阳性(CD7^(+))组和CD7阴性(CD7^(-))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效果。结果60例AML患儿中,CD7^(+)18例,阳性率为30.00%;以M2及M5为主,其中M2的表达率为55.56%,高于其他亚型。CD7^(+)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及骨髓原始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CD7^(-)组(P<0.05),而两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肌酐等实验室指标均相近(P>0.05)。患儿均接受标准诱导化疗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CD7^(+)组的完全缓解率低于CD7^(-)组(P<0.05)。两组患儿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相近(P>0.05)。结论与CD7^(-)患儿比较,CD7^(+)患儿外周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均显著增高,且第1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降低。CD7抗原表达对AML患儿的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可能为AML患儿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并为进一步探索CD7在AML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 儿童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不良反应及清除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银娟 赵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相关不良反应及清除延迟的影响因素,保证患儿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提高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接受HD-MTX化疗患儿的相关资...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的相关不良反应及清除延迟的影响因素,保证患儿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提高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接受HD-MTX化疗患儿的相关资料,分析患儿在HD-MTX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清除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共接受128例次HD-MTX化疗,化疗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最常见,占46.9%,其次为肝功能损害,占25.8%。年龄越小,HD-MTX化疗胃肠道紊乱发生率越高。危险度越高(中高危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越高。MTX的清除延迟会增加黏膜损害、肝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清除延迟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应及时监测及解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剂量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meta分析
17
作者 方浩然 刘传洋 王玉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625-629,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有关Hp根除治疗对儿童IT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 目的 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库、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有关Hp根除治疗对儿童ITP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采用RevMan5.4、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315例患儿。与单纯免疫治疗比较,Hp根除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明显提升总体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降低治疗后复发率(优势比=2.87、3.27、0.24,95%可信区间:1.60~5.13、2.01~5.32、0.11~0.53,P=0.000 40、<0.000 01、0.000 30)。结论 Hp根除治疗对儿童ITP患者的临床缓解及预防复发均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当前研究证据质量有限,研究结论仍有待于大规模、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下载PDF
强的松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预防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四华 徐美莲 陈霞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肾损害预防中应用强的松的价值。方法:对本院临床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回顾性分析,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潘生丁治疗,观察组采用潘生丁联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肾损害预防中应用强的松的价值。方法:对本院临床收治的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回顾性分析,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潘生丁治疗,观察组采用潘生丁联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紫癜消失时间、胃肠道和关节症状缓解时间、肾损害患儿24 h尿蛋白排泄量少于对照组(P<0.05),在紫癜反复发作及肾损害患儿平均肾受累时间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预防中,强的松作用明显,可有效预防患儿肾损害发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强的松 肾损害 预防
下载PDF
甲强龙冲击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陈芳琴 上官丹 +1 位作者 徐君 胡新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1-4,8,共5页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冲击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冲击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冲击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免疫学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紫癜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水肿消失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CD4^(+)、CD3^(+)、CD4^(+)/CD8^(+)水平表现为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水平更高(P<0.05);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 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M(IgM)、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 E)、白介素-10(IL-10)、补体C3、外周血CD8^(+)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冲击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有助于改善其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下调炎症介质水平,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过敏性紫癜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冲击治疗
下载PDF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杜玉杰 王美云 +3 位作者 陈飞 刘亚南 李文灏 李玲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8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济南市2021年接受健康体检的7899名7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血红蛋白检测数据,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缺铁性贫血儿童417名... 目的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济南市2021年接受健康体检的7899名7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血红蛋白检测数据,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缺铁性贫血儿童417名,占比5.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学历高、家庭月收入高、及时添加含铁食物及家长知晓贫血相关知识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保护因素(P<0.05);早产、近2周有呼吸道感染史或腹泻史、辅食添加不及时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缺铁性贫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从健康宣教、营养干预、预防常见病及铁缺乏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