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方伯梁 樊超男 钱素云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8,13,共5页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相对常见的危重症,PICU内发病率约占3%。ARDS患儿病死率较高,虽然近十几年来较前有所下降,仍高达约18%,部分发展中国家近2~3...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相对常见的危重症,PICU内发病率约占3%。ARDS患儿病死率较高,虽然近十几年来较前有所下降,仍高达约18%,部分发展中国家近2~3年甚至可高达40%~50%。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本文就P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 人工 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英谦 郝京霞 +4 位作者 黄波 杨娟 朱孟沙 李丽景 张贵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476-3480,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低氧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ALI...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低氧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ALI组30例和ARDS组30例,进一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常规综合治疗ALI组)15例,试验1组(CBP治疗ALI组)15例;对照2组(常规综合治疗ARDS组)15例,试验2组(CBP治疗ARDS组)15例。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0 h、24 h、48 h)的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抽取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患儿的呼吸机撤离时间、低氧纠正时间,计算病死率。结果试验1组患儿48 h静态肺顺应性较对照1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静态肺顺应性48 h时较0 h、24 h时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2组患儿0 h、24 h、48 h 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和试验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试验1组患儿24 h、48 h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患儿AST 24 h、48 h与0 h,BUN 48 h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ALT 24 h、48 h与0 h,血肌酐(Scr)24 h、48 h与0 h,BUN 24 h、48 h与0 h,AST 24 h、48 h与0 h,CRP 48 h与0 h、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2组患儿48 h 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患儿CRP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儿AST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TNF-α48 h与0 h、24h,CRP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血乳酸48 h与0 h、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与ARDS组呼吸机撤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氧纠正时间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P可通过降低炎性递质水平,调整脏器功能,改善呼吸力学及肺顺应性,缩短撤机时间,且病情早期实施CBP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一民 李蕙 +4 位作者 陈四文 黄建山 黄文钦 罗建勋 田志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029-3031,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通气策略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LPS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不同原因引起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符合上机指征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患... 目的比较传统通气策略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LPS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不同原因引起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符合上机指征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B组25例,运用LPSV。观察指标包括: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呼气终末正压(PEEP)、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VT),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脑室内出血(IVH)、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儿的PIP、MAP、VT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患儿的动脉血PaCO2高于A组,且B组的动脉血pH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动脉血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VALI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IVH、PDA、肺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PS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缩短了患儿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机 机械
下载PDF
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治疗中的安全性差异 被引量:8
4
作者 蔡克俭 蔡艳芳 +1 位作者 刘端 丁文博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6期2508-2510,共3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潮气量)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对比。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院前急救收治的128例AHRF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潮气量)机械通气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对比。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院前急救收治的128例AHRF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应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并分析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4 d、7 d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频率(RR)、肺静态顺应性(Cs)、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乳酸(Lac)水平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 d、7 d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4 d、7 d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气压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AHRF患儿血氧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对机体的损伤,可降低患儿并发发生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促进患儿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潮气量 传统潮气潮气量 机械通气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体位对急性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方淑芹 王欣怡 刘金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仰卧位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潮气...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仰卧位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潮气量(VT)的变化。4h后,仰卧位组的患儿也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并在2h和4h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机械通气后,2组患者FiO2、动脉血pH值无明显变化(P均>0.05),RR、VT、PaO2、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俯卧位机械组改善明显(P<0.05)。仰卧位组患儿改为俯卧位机械通气后,PaO2/FiO2增加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早期支持治疗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体位 机械通气 血气分析
下载PDF
呼吸衰竭患儿红细胞内外钙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毅 林慈 +2 位作者 沈惟堂 薛长发 朱叔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7-227,共1页
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患儿常伴有不易纠正的低钙血症。为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7年10月至1988年2月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法对呼衰患儿进行了红细胞内外钙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儿童 红细胞 钙变化
下载PDF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秀娥 许贵书 +1 位作者 许贤书 赵会荣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9期1026-1028,共3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时期的重症疾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NRDS发生率越高。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吸末肺泡萎陷,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呼吸 人工 氨溴索
下载PDF
应用SCY-200型呼吸机治疗小儿呼吸衰竭54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陆铸今 张灵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29,共2页
机械呼吸是治疗呼衰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各种呼吸机性能不同,疾病原因不同,如应用机械呼吸不当可影响疗效。因此正确应用机械呼吸在抢救呼衰中极为重要,尤其是国产呼吸机的正确应用。我院内科抢救室应用国产SCY-200呼吸机治疗小儿呼衰5... 机械呼吸是治疗呼衰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各种呼吸机性能不同,疾病原因不同,如应用机械呼吸不当可影响疗效。因此正确应用机械呼吸在抢救呼衰中极为重要,尤其是国产呼吸机的正确应用。我院内科抢救室应用国产SCY-200呼吸机治疗小儿呼衰54例,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呼吸器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简易CPAP供氧对体质量偏高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患儿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敬国 方慧云 +1 位作者 郑铠军 夏荣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简易CPAP供氧对体质量偏高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的血气影响。方法:对入住NICU的体质量偏高新生儿(3.5 kg<体质量<5.0 kg)肺炎中出现呼吸窘迫时,除常规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外,采取简易CPAP供氧或面罩供氧治疗。比较两组不同供... 目的:探讨简易CPAP供氧对体质量偏高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的血气影响。方法:对入住NICU的体质量偏高新生儿(3.5 kg<体质量<5.0 kg)肺炎中出现呼吸窘迫时,除常规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外,采取简易CPAP供氧或面罩供氧治疗。比较两组不同供氧方式治疗前后pH值、PaO2、SaO2的变化。结果:简易CPAP供氧组血气分析主要参数值,治疗前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3 d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简易CPAP供氧对体质量偏高生儿肺炎呼吸窘迫时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通气的效率,治疗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体质量 血气分析 婴儿.新生
下载PDF
呼吸衰竭新生儿肺表面活性蛋白质A的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章红志 杨毅 曹凌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肺表面活性物质 蛋白质A
下载PDF
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郦红艳 李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3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9例确诊为NRDS的病例早期给予CPAP,并联合固尔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胸片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29例患儿经CPAP及固...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9例确诊为NRDS的病例早期给予CPAP,并联合固尔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胸片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29例患儿经CPAP及固尔苏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X线胸片明显好转。患儿血气分析显示治疗前pH为(7.22±0.07),治疗后6~24 h为(7.37±0.05),治疗后48 h为(7.40±0.05);治疗前PaO2为(5.65±1.74)kPa,治疗后6~24 h为(10.73±3.04)kPa,治疗后48 h为(13.07±3.65)kPa;治疗前PaCO2为(7.46±1.46)kPa,治疗后6~24 h为(5.40±1.17)kPa,治疗后48 h为(5.40±0.51)kPa;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24 h、治疗后48 h的pH、PaO2、PaCO2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CPAP联合固尔苏治疗NRDS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正压通气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虹 谭冠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某医院收治的MCI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按摩护理、听觉统合...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某医院收治的MCI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运动干预、按摩护理、听觉统合训练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ADL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护理 干预效果
下载PDF
急性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爱勇 尹晶文 陈海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急性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儿童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规机械通气无效的新生儿ARDS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玉芳 唐红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30例患ARDS新生儿经常规机械通...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30例患ARDS新生儿经常规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无效后改HFOV治疗,观察HFOV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病情转归。【结果】26例(86.67%)治愈,无好转放弃治疗4例。治愈患儿中HFOV治疗2h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HFOV治疗前的(45.54±9.31)mmHg上升为(78.36±12.81)mmHg(P〈0.05),吸氧体积分数(FiO2)由HFOV治疗前(0.60±0.14)降低为(0.49±0.15)(P〈0.05),PaO2/FiO2由(100.32±41.54)增加到(174.32±68.14)(P〈0.05);12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49.08±12.45)mmHg下降到(40.38±10.81)mmHg(P〈0.05)。【结论】HFOV用于新生儿ARDS疗效好,能较快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型/治疗 婴儿 新生 疾病 高频通气 呼吸 人工
下载PDF
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胎儿窘迫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立萍 胡电 +3 位作者 杨跃进 古航 李彩霞 熊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26-927,共2页
内皮素(endothelin,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其在围生期缺氧中作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两者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 内皮素(endothelin,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其在围生期缺氧中作用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两者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了43例胎儿窘迫孕妇静脉血及脐血中ET及CGRP的含量,以探讨其在胎儿窘迫发生、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胎儿窘迫
下载PDF
经鼻双相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园 齐荣 +3 位作者 唐瑾 梁宽 程雨嘉 马春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80例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BiPAP联合PS给药)和... 【目的】探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80例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BiPAP联合PS给药)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给药],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工作参数(FiO_(2)、PEEP)、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结果】治疗后,FiO_(2)、PEEP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对照组6 h、12 h、24 h、48 h工作参数FiO_(2)、PEEP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12 h、24 h观察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时10.0%(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临床效果优于NCPAP联合PS,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治疗 正压呼吸 肺表面活性剂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27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尸检光镜及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善友 黎辉 +4 位作者 吴秀枝 王则胜 熊国胜 梁浩麟 方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4-205,共2页
人们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都比较熟悉,但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尸检材料国内报道很少。我们发现27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 综合征 尸检
下载PDF
儿童时期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X线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缪虹 顾莱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1-31,共1页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RDS)相类似,但其发病机理及病理基础不同。自1967年Ashbang更名以来,常有儿童中发生ARDS的报道,其病情凶险程度不亚于RDS,死亡率高。随我院监护病房的开设和先进仪器...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RDS)相类似,但其发病机理及病理基础不同。自1967年Ashbang更名以来,常有儿童中发生ARDS的报道,其病情凶险程度不亚于RDS,死亡率高。随我院监护病房的开设和先进仪器的运用,ARDS的救活率逐年提高,其中X线征象的提示,往往给临床很大帮助,现将本组16例ARDS患儿的X线表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 X线诊断
下载PDF
不同时间使用不同剂量PS防治NRDS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晓丹 王铭杰 +2 位作者 岳少杰 黄芙蓉 尚利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1475-1478,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间使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例早产儿生后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应用PS对NRDS患儿血气、肺功能指标及转归的影响。【结果】生后2h内用药者用药后...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间使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4例早产儿生后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应用PS对NRDS患儿血气、肺功能指标及转归的影响。【结果】生后2h内用药者用药后各时间点(1h、12h、24h)血气、肺功能指标改善,住院天数(131.2h±44.7hVS89.8h±55.6h)与呼吸机使用时间(32.6h±13.2hVS23.5h±11.0h)较出生4h后用药者短(P<0.01,P<0.05)。使用剂量为≥200mg/kg的患儿,其胎龄和出生体重均为最小(P<0.05,P<0.01),且胸片Ⅲ、Ⅳ期所占比例明显增多(P均<0.01),表明其病情最重;但用药后三组各时间点(1h、12h、24h)血气、肺功能指标,发病率?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可减轻病情,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改善预后;对于病情较重患儿,应早期大剂量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疗法 肺表面活性剂/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人工气道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兴勇 卢仲毅 +1 位作者 匡凤悟 温志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3-24,共2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儿死亡多与呼吸衰竭有关,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支持至关重要。多数作者对人工气道短于1周者不主张气管切开,但对长期插管患儿是否作气管切开尚无定论。为探讨人工气道方法的最佳选择,我院1988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G...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儿死亡多与呼吸衰竭有关,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支持至关重要。多数作者对人工气道短于1周者不主张气管切开,但对长期插管患儿是否作气管切开尚无定论。为探讨人工气道方法的最佳选择,我院1988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GBS 312例,现将其中因呼吸衰竭而重建人工气道机械呼吸51例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G-B综合征 呼吸衰竭 人工气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